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關於金陵十三釵電影的觀後感

關於金陵十三釵電影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31 11:55:51

1. 有關金陵十三釵的觀後感及觀後心情

我們中國人民是愛國的,我們偉大的祖國孕育了我們,但是一場危機,促使我們美麗的家園受到了敵人的踐踏!淳樸善良的中國人民拿起了我們的武器,和他們進行戰斗!可是,那些自以為自己做的很對但是愚昧無知的高官卻一味退縮,才造成南京的悲劇!如果我們當時中國人名每個人都拿起自己的武器去對抗我們的敵人,那麼中國也不會被我們的敵人踐踏成這般摸樣。在南京的教堂,那個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為了肩上的一份責任,為了保護那些教堂的女孩子們,能安全離開那個可怕的南京,不惜自己冒著生命危險,修好了卡車,把她們帶出了南京!那些妓女可謂是給本片印象最深的一抹紅裝,她們為了那些女孩能有足夠的時間離開南京,她們和陳喬治去了敵人的慶功宴,本片的結局雖然沒講她們最後的結局,但是我想每一個看了本片的人都應該明白她們最後的結局——死亡。最有這個結局才能說明當時戰爭的殘酷!本片開頭的國民黨士兵,本來他們可以不救那些女學生馬上出城,可是他們是士兵,他們穿著軍裝,為了學生的安全,和敵人奮戰到最後一分鍾!李教官,本來它可以在夜間換上便裝逃走,可以為了學生的安全,他和敵人血拚到了最後一分鍾,和敵人同歸於盡!而現在,看看我們的政府高級官員吧!我只有苦笑,多少中國人民的生命換來的現在的太平盛世,你們在干什們?我們老百姓放棄生命換來的每一寸土地,卻被你們因為貪污,變得骯臟不已!你們天天吃喝玩樂,有沒有想過是誰在給你們吃給你們穿,是老百姓,沒有農民種田,你們吃什麼?這個社會我想你懂得!

2. 看完金陵十三釵電影寫一篇作文

《金陵十三釵》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不得不說是張藝謀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淚下的經典戰爭史詩電影。電影是以一位女學生的回憶為線索,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在一個教堂發生的慘事。影片一開始是一段南京話的旁白,一時讓人重回了現場。接著是中國軍隊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戰,坦白說,在「神槍手」在大樓里和小鬼子同歸於盡的時候,我哭了。最後約翰和女學生的出現,然後逃進天主教堂避難,接著是14個女子的進入,整部電影都充滿了壓抑的氣息。
在天主教堂里,女學生單純、善良、純潔,她們不諳世事,但卻不幸地見證了南京的淪陷,在本該快樂飛翔的日子裡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殘酷現實。在天主教堂里,風塵女子世俗、放盪、妖艷,她們出於無奈,卻不得不以成人的角度讓自己的這場災難中倖免於難,然而最後她們還是選擇了保護她們。在天主教堂里,喬治善良、感恩、責任,他甘於奉獻,時刻保護著教堂和女學生們,這是他對老神父的承諾,最後獻出了自己。約翰,我更願意叫他神父,帥氣、友好、善良,他不畏強權,在異國他鄉他願意用性命來保護女學生。
電影的結局是悲哀的,盡管女學生們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釵的命運卻映射了那個時期整個南京社會底層的女人的命運。她們遭受凌辱,被人唾棄,每天如行屍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來,她們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們一樣需要關切,她們同樣懂得珍惜。盡管她們曾和女學生鬥嘴、吵架,但在危難關頭她們卻願意代替女學生前往日軍的慶功宴,盡管她們知道前方等待她們的會是什麼,她們仍然義無反顧。是這群世人眼中的「窯姐」用生命告訴世人「商女亦知亡國恨」,是她們用鮮血在姑蘇城畔譜寫了《秦淮景》這首壯麗樂章。
完整部電影,我為很多場景所感動。其實看到一半時我曾想放棄觀看,因為太血腥,太不人道。但是我想到當年南京大屠殺期間人們就是經歷這些痛苦存活下來的,想到她們都如此堅強,我更加應該正視歷史,銘記歷史,不讓悲慘再次發生。

3. 跪求金陵十三釵的觀後感。400字以上。要結合電影的歷史背景寫。謝了。。。。。。。

《金陵十三釵》並不好拍。對於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要不還原成黑白,要不就是陰冷的調子,因為這個故事就在冬天,它幾乎已在視覺上被固定了,而張藝謀卻讓我記住了溫暖的色彩。
很多人評判這部電影好壞的標準是,戰爭場面夠不夠震撼、細節有沒有苦情催淚。雖然在看片後,我也沒有逃過那些常規的淚點,但心裡卻是暖暖的感覺。那些妓女在一轉身之後改變了自己一輩子的命運,也改變了我對這部影片悲涼的印象。
非常喜歡張藝謀設計的那個教堂內的彩色天窗,一個女學生隔著窗子看向外面,在她的畫外音中,一群秦淮河的女子提著箱子,身著明麗旗袍搖曳著腰身走進教堂。如此浩浩盪盪地出場,似乎註定要在這個神聖、虔誠而純潔的地方演繹一段不尋常的故事。那時,她們是一群妓女,搶了學生們的藏身之處,所以日軍要求女學生組建唱詩班、慶祝日軍佔領南京時,這群青樓女子,這群姐姐,願意用自己的命換這群妹妹的命。
當這群女子決定赴死,剪掉頭發,擦掉口紅,換上學生衣服,從那扇天窗前消失的時候,她們是女神。
誠然,這部電影存在硬傷,但電影終究是藝術,缺憾也是一種美。電影的力量就在於這種變身給人們內心的滌盪——轉身就是一輩子,這句話讓人有種恍若隔世的錯覺。當女子們從那扇彩色天窗前消失,生命的角色就這樣發生了翻轉,顛覆了大家的認知,也改寫了我們的心情。

4. 金陵十三釵影迷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影迷觀後感]雖然算不上一個資深影迷,但依然一直期待佳作,在觀賞這部影片之前就看了很多相關報道及影評,褒貶不一,金陵十三釵影迷觀後感。影片宣傳時聲稱這是張藝謀耗資6億籌備4年的大作,再以中國人都無法忘卻的那一段慘痛的歷史作為背景,因此吸引了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部難得的佳作,准備好了大哭一場的,長達145分鍾的觀賞時間結束,我沒哭,但是我的感覺和剛看完《南京南京》那會一樣,從心底油然而生的憤恨,一股說不出的悲愴,直到現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也還未完全消去。我想這就是一部好的電影能帶給人們的感覺,我也很榮幸在2011即將結束的時候還能收獲如此一份震撼。或許很多人說老謀子現在越來越差勁了,已經江郎才盡,淪落到要靠挖民族傷疤這種不恥的事來吸引眼球,但是我卻覺得比時下的很多茫然不知所雲的喜劇片要好太多。很多東西不能忘記,也無法忘記。我們說著不要扭曲有的日本人,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如天朝給我們灌輸的那樣是姦淫擄虐無惡不作的,但我們能這么雲淡風輕的這么說,是因為我們本身並沒有直接受到傷害,或許我是自私的狹隘的,我想如果我是侵略戰爭直接的受害者,那樣沉重那樣悲慘的事實,你讓我怎能輕易忘記,輕言原諒,觀後感《金陵十三釵影迷觀後感》。關於貝爾這個角色,其實我覺得不要上升到國家層面去看,他代表的不是美國人,西方人,他僅僅代表的是有良知的人,他也會懦弱膽小市儈好色,前一刻還縮在櫃子里,後一刻突然挺身而出而且義無返顧的堅持到底保護和自己死去女兒一樣年紀的教會女學生。「神父」的轉變在我看來還是有點突兀,他也是個普通人,和我們一樣,在生死抉擇面前,會猶豫彷徨都是人之常情。但就是這樣的人,良知覺醒的時候也是無比強大的,我們每個人或許都可能成為這樣的或許稱得上是的「英雄」的人。我最喜歡的,是教堂里的那扇帶有宗教特有的花紋,由多種顏色的玻璃拼湊成的窗。陽光灑下來,映在地上,頓時也變的五彩繽紛了。只是這扇窗已然變得破損不堪了,經常會有無情的子彈破窗而入,然後濺起一片殷虹。它的存在,本就有些不切時宜,因為在那樣一個年代,天空早已沒有了色彩,只留有一抹灰。不能忘記歷史,南京,南京。沉重的呼吸。數以萬計的人兒迷失在血泊里。十三釵,美妙的歌聲。

5.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簡短一點就行300字,不要抄襲

金陵十三釵,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電影。坐在電影院里,看著銀幕上的場景,感覺自己似乎也處在當時那個動亂的年代,那個極度的煉獄中。我為眼前的人物的痛而痛,為那些放棄離開已經淪陷的南京,繼續與日本軍做殊死搏鬥,哪怕只剩一人,與敵軍同歸於盡,不惜沖在死亡的前線保護教堂的女學生的中國士兵而感動,為日本軍隊在南京到處搜抓女學生,對女性如牲畜般地蹂躪,殘殺而激憤,為那些逃命的淪落風塵的女子在最後關頭挺身而出,代替女學生去參加日本軍隊所謂的慶功宴而對她們激賞,同時對不能改變當初的歷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殘酷的歷史在自己眼前重現而感到無能為力,並感到深深的無奈和徹骨的辛酸。
有些場景當時真地很有讓我嚎啕大哭的沖動,但在電影院里只能忍著,整顆心都是那麼沉重和苦澀,回去的路上都不能平復,很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場,我不知道我哭是為了什麼,可能是為了那些慘烈犧牲的戰士而哭,可能是為了那些慘遭日本軍隊殺害和蹂躪的女性哭,也可能是為了中國大陸上曾有過這么深深的煉獄,而當時的中國對此卻很無力而哭,同時也有對那些日本軍隊的軍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和絕對的服從而感到深深地悲哀,他們似乎已經喪失了「人之初,性本善」這種人性的基礎。
電影最終沒有交代那些代替女學生去日本軍營的女人最終是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學生最後是在外國人的幫助下順利地逃離了南京。可能那些女人是活著逃出來了,可能是被那些日本軍給殘殺了,我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但我寧願是前者。

6.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今天有去看電影的想法,更巧的是我們五個人都同時在今天去看了這部電影,只是在兩個城市三個影院,金陵十三釵觀後感。近兩個半小時的電影,我哭了好幾次,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女人,太多的感情揉在那段歷史里,有悲哀、有憤怒、有無奈、有同情、有振奮、有感動……戰爭的殘暴,敵人的獸性,更是體現了和平的珍貴,感謝像李教官一樣誓死保衛家園的戰士和軍人們,感謝像約翰一樣善良地伸出援助之手的國際友人們,感謝像金陵十三釵一樣為了保護同胞而犧牲的無數的中國人民,感謝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很來之不易,觀後感《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7. 金陵十三釵觀後

[金陵十三釵觀後]今天看了《金陵十三釵》,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寫電影觀後感了,這部片讓我有這個沖動,金陵十三釵觀後。記得前些天看電影頻道播出的首映禮時,幾個片段鏡頭已經讓我熱淚盈眶,今天看兩個小時電影,我基本流淚了一個小時四十分鍾。。。 首先,談談影片攝影藝術。整部電影有些特別的拍攝手法我個人很喜歡,也有效的突出了影片主題更不失美感。此處做兩個舉例。一、稍慢的鏡頭。在僅有的十幾個國軍官兵讓過女學生們而還未開始打擊追來的敵人時,兩隊人的目視過程。女孩子們邊驚慌的跑邊轉過頭來看軍人們,那眼神有感激有驚喜有惶恐也有不舍,軍人們看女孩的眼神有心疼有鼓勵有催促更有擔當。。。這么細膩的一瞬間,用了一個稍慢的鏡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此處也使人感受到了這兩群人不同未來命運而感動的落淚。二、從很小的教堂玻璃窗破口向外看院里以及院子外的鏡頭。這個方式表面看是因為要從女孩的眼中窺探外面的情況的表達需要,實在是增加了緊張感,而且女孩子的擔心害怕通過這種窺探表達的很明顯,更是一種勇敢,即便是到處是魔鬼,弱小的她也可以警惕的觀察並思考對策,這暗合了影片給人希望的意思。。。喜歡的此類拍攝手法還很多,比如秦淮女們飄飄而來的群像、戰士們一個個為了炸毀坦克而列隊沖鋒以及犧牲等也是慢鏡頭;李教官部下埋伏後在紙店裡觀察敵人也是用的窺探手法。。。 然後,秦淮女們的妝容干凈妖嬈卻不低俗,這是讓我喜愛的,因為她們是英雄。女學生們是清純而稚嫩的,她們是未來。服裝,喜歡那一襲襲的旗袍以及大衣甚至睡衣內衣,細節處連襪子都是很細致的,可見服裝道具的認真,對那些人那些事的尊重。約翰,從一個只認錢的殯葬生意人到約翰神父的轉變也從衣著妝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一個邋遢隨便的人是美國式的牛仔帽子、不系扣的西裝以及絡腮鬍子;而一個靈魂高尚的他是干凈的臉干凈整齊的頭發還有神父的長衫。。。 關於情節和人物。這是一個逐步推進矛盾隨之轉變的過程。故事其實並不難懂卻不乏曲折,每個轉呈都有其非常恰當的合理性,所以人物的心理及行為轉變也讓人能夠接受相信而不突兀。比如,女孩子們和秦淮女們為使用衛生間的爭吵別扭,因為一粒從窗飛入的流彈打中一個女孩而完全終止,從而使她們水火不容的戰爭瞬間轉變成對鬼子的共同應對;膽小惜命准備躲避來犯之敵的約翰已經藏進櫃子,聽見女孩子們的驚叫和鬼子的恣意呼喊,以及自己身著的神父衣衫,更是心中對自己死去女兒的愛念,瞬間變成強大的真正神父,勇敢的制止暴行,保護女孩;更在被擊倒昏迷後醒來看到死在自己旁邊的女孩時,他徹底放棄自己逃命的想法。。。還有原本各自為了保命而聚首的這些人:小喬治和約翰的矛盾,女學生們和秦淮女的矛盾,孟先生和約翰的矛盾,約翰和玉墨之間矛盾等等,這些內部矛盾瞬間由於強敵來襲而轉化成共同攜手迎敵的轉變。。。這些都是合情合理又符合故事邏輯的情節安排。不但推動故事往高潮發展,更表現了平時生活中人們的自我意識在面對巨大苦難時會轉化成的共同意識,會自動退讓自我的私利,甚至犧牲的人的純粹高尚本質,觀後感《金陵十三釵觀後》。 無論是什麼人,在面對巨大苦難時都可能是個英雄,這個主題深深烙印在影片的每段情節中。為了保護同胞,本可以出城卻留下抵抗,雖剩隻身一人也要奮戰到底的軍人李教官;為了保命藏在地窖,而為了一個不相關的傷員卻不惜生命只為了給那瀕死的弟弟彈奏一曲,卻遭日軍蹂躪殺害的一個秦淮女豆蔻的犧牲;為了錢財涉險而來,而為了拯救不同民族的孩子的約翰;為了換取她人生存而犧牲自己的秦淮女們;為了承諾而以身赴死的小男子漢喬治等等,他們不僅是我們心中的英雄,更是所有人類的英雄,對他們的懷念敬仰已經流進了每個善良人們的血液里,代代相傳。。。我想這也是影片看過以後不但沒有壓抑沉重反而給人希望的結果,是通過故事情節設置,層層揭示了影片主題。 此片講的不僅僅是一個南京大屠殺時候的故事,也不僅僅為了表現日軍的殘暴惡行,更不是為了所謂的戰爭下的個人私情小利,講的是一個犧牲是為了希望未來的故事,一個關於人類本性的故事。影片的剪輯非常流暢,沒有另人費解的銜接,整個電影二個小時雖長卻不拖沓,將觀影人絲絲代入,完全沒有走神兒的空擋,這也是本人認為張藝謀影片少有的故事緊湊。沒辦法逐一評論,只挑幾個角色說說。 李教官,實在是有頭腦的厲害角色,他代表了英勇智慧的抵抗力量,卻也悲壯得慘烈,尤其是犧牲一幕,我在淚如泉涌的同時,被他的聰明和無畏打動。那些僅有的抵抗軍人,雖然肩負責任,有勇有謀,但也抵不過強敵的無奈,使人唏噓嘆惋。佟大為的表演恰當內斂。 玉墨,有情有義的秦淮女,我不願意叫她們妓女,因為她們實實是一群仙子,美麗的,永恆的,純凈的。倪妮很有當年湯唯在《色戒》中的風情和優雅。 約翰,這個貝爾飾演的角色,在我看來演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對那時在南京的外國人勇於挺身的真實想法的理解,在苦難中表現出紳士風度甚至幽默,這是何等樂觀的人。 最意外的是小喬治在結尾的安排,一個孩子何來那樣的勇氣,是對承諾的信仰對人愛的信仰,使他有無窮力量。。。 使我感動的情節很多,最想說的是,當女孩子們要以死殉節時,秦淮女們低聲喊出的「有姐姐們呢。。。」時,無法言喻的情感,沒有什麼能贊美沒有什麼能歌頌,唯有她們自己是她們最真實的贊美與歌頌。。。這時便是為何此片叫《金陵十三釵》的意義。 約翰問喬治,為什麼要用秦淮女的命換女學生的命,不是眾生平等的么?這句話問的不僅是喬治,更是問日軍,德軍等等世界上一切藐視生命,塗炭生靈的人,這不是有現實意義的么?如此擲地有聲。 影片的信息量實在很大,以至於沒辦法完全表達清楚我的感動以及感受,只胡亂說說我的想法,從看完影片眼睛紅腫到此刻已經十幾個小時了,但感覺思維還是被激動混亂著,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了。 《金陵十三釵》個人認為不僅是場面大畫面美的所謂大片,是故事情節飽滿,信息內容豐富,寓意深遠的好電影,也是張藝謀的又一佳作。希望可以沖擊金球獎成功。 最後想向那些讓我等看見人性光輝的善良人們祝得永生。

8.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燒殺搶掠的惡魔,炙烤著他們保家衛國的職責;即使彈盡糧絕,也無懼鬼子的炮火;重兵壓城,苦戰城破;我們的街上,行著鬼子的坦克,它噴著火焰燃燒著的殺戮好罄竹難書的罪惡用血肉之軀抵住瘋狂的坦克即使地獄之火射穿胸膛,他們仍堅守著每一寸國土都不能被掠奪,要侵犯身後這大好的河山除非,那戰車從他的頭顱上碾過除非,那鐵蹄將他的胸膛踏破因為有你,泱泱中華不會亡國你們喊響了:中華不忘,有我!我們應該回應一句:中國強大,有我!你們,不僅僅是一個故事,一部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後感,觀後感《《金陵十三釵》觀後感》。而是一個個與我們同樣鮮活的生命,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 敬 禮 二O一二年一月十二日凌晨

9.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400字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400字]用了這樣一個名字,是想紀念一些正在失去的東西,金陵十三釵觀後感400字。先說和這個電影無關的:大學以前我們經常被要求寫讀後感之類,自認為當時比較會寫,最起碼不會語塞;工作以後變得越來越不會寫,常常一個詞都要糾結半天。我們的年齡在增長,社會閱歷在增加,可是知識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好可怕。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我們丟掉了太多純真的東西,並且再也沒有耐心去補充知識。時間都浪費在了網上閑逛,等恍然發現時,已經又無所世事得過了一個晚上,觀後感《金陵十三釵觀後感400字》。說點和這個電影有關的:這部電影再一次激起了我對日本的仇恨。仇恨的種子原來一直都在。我始終做不了一個大度的人,我小肚雞腸地把這份恨波及到整個日本。我自認為還是一個比較善良的人,所以我無法理解南京大屠殺中日本軍的變態行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他們怎麼下得了手!我力挺這部電影,希望它可以喚起我們對歷史的記憶。我想我不會買日貨了,不會支持日本的一切了,一個犯過大錯又不知悔改的民族變強大後會很可怕。不知道傷痛的人是不會進步的,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肯定還會再次吃虧。如果一個民族忘了曾經的屈辱,如果一個民族裡接班的一代沒有抗日戰爭的概念,怎樣能贏得其他民族的尊重?真的退步很多,寫著寫著就不知道怎麼組織自己的語言,心裡很多想法,就是寫不出來。忘記是可怕的,比如恰好你忘記的是歷史和經驗。

10.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800字作文

說實話,如果不是組織的話我是不願看這部電影的。害怕會太悲壯而抑制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出我所料,電影開場才十分鍾我就已經眼眶濕潤了。其實我很害怕寫這次的觀後感,我怕我的文學功底無法將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更無法將電影中各種偉大的人物表現出來。
《金陵十三釵》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不得不說是張藝謀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淚下的經典戰爭史詩電影。電影是以一位女學生的回憶為線索,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在一個教堂發生的慘事。影片一開始是一段南京話的旁白,一時讓人重回了現場。接著是中國軍隊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戰,坦白說,在「神槍手」在大樓里和小鬼子同歸於盡的時候,我哭了。最後約翰和女學生的出現,然後逃進天主教堂避難,接著是14個女子的進入,整部電影都充滿了壓抑的氣息。
在天主教堂里,女學生單純、善良、純潔,她們不諳世事,但卻不幸地見證了南京的淪陷,在本該快樂飛翔的日子裡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殘酷現實。在天主教堂里,風塵女子世俗、放盪、妖艷,她們出於無奈,卻不得不以成人的角度讓自己的這場災難中倖免於難,然而最後她們還是選擇了保護她們。在天主教堂里,喬治善良、感恩、責任,他甘於奉獻,時刻保護著教堂和女學生們,這是他對老神父的承諾,最後獻出了自己。約翰,我更願意叫他神父,帥氣、友好、善良,他不畏強權,在異國他鄉他願意用性命來保護女學生。
電影的結局是悲哀的,盡管女學生們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釵的命運卻映射了那個時期整個南京社會底層的女人的命運。她們遭受凌辱,被人唾棄,每天如行屍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來,她們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們一樣需要關切,她們同樣懂得珍惜。盡管她們曾和女學生鬥嘴、吵架,但在危難關頭她們卻願意代替女學生前往日軍的慶功宴,盡管她們知道前方等待她們的會是什麼,她們仍然義無反顧。是這群世人眼中的「窯姐」用生命告訴世人「商女亦知亡國恨」,是她們用鮮血在姑蘇城畔譜寫了《秦淮景》這首壯麗樂章。
看完整部電影,我為很多場景所感動。其實看到一半時我曾想放棄觀看,因為太血腥,太不人道。但是我想到當年南京大屠殺期間人們就是經歷這些痛苦存活下來的,想到她們都如此堅強,我更加應該正視歷史,銘記歷史,不讓悲慘再次發生。

閱讀全文

與關於金陵十三釵電影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吳耀漢鬼電影大全 瀏覽:484
2014法國電影 瀏覽:437
適合情侶看的韓國催淚愛情電影 瀏覽:334
龍拳小子大電影龍拳小子 瀏覽:653
電影大天蓬片尾曲什麼名字 瀏覽:107
醴陵市電影院在哪裡 瀏覽:455
人間煙火電影完整版 瀏覽:109
電視劇電影免費觀看電視劇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68
電影演員肖凡凡 瀏覽:248
有沒有青春電影好結局的 瀏覽:644
周星馳電影里幾個阿珍 瀏覽:18
小女孩唱歌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476
電影中英文怎樣換 瀏覽:115
漫樂城電影院在幾樓 瀏覽:817
楊紫有去金雞百花電影節嗎 瀏覽:706
國產火影忍者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893
成龍電影完整國語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839
電影院酷薯是什麼樣的 瀏覽:836
功夫熊貓電影觀後感30字 瀏覽:641
在電影的末尾英文翻譯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