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觀看湄公河行動禁毒徵文四百字
影片給我的感覺來說非常棒,場景真實,情節連貫,全程無尿點。由於電影是真實事件改編,所以在看電影的時候會想這些橋段是不是真的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過。
影片刻畫的毒販陣營的小孩子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下來說的就是電影中的三幕關於小孩子的場景。
第一幕是毒梟糯卡所在的營地上的小孩子圍在一起玩俄羅斯輪盤賭。參與游戲的小孩輪流對准自己的頭部扣下左輪手槍的扳機,在驚險過關之後,小孩吁了一口氣之後表情立刻變得輕松愉快。玩了幾輪之後,有一個小孩不幸中槍,圍觀的小孩頓時熱鬧起來,像是慶祝同伴的死亡。
第二幕是在專案組在商場追擊毒梟的過程中,有一名特警即將接近毒梟小頭目,在靠近毒販時遇見一個小孩子,小孩子從提手包中拿出槍掃射特警。小孩表情冷峻無情又帶著點不屑一顧,而特警遭遇掃射最後只能截肢保命。
第三幕中的小孩成為了人肉炸彈。首先毒梟給了一個小孩白粉吸食,並對他說你是我的勇士。隨後就這個小孩就出現了中緬老泰四國聯合調查中心的大樓中,被調查組警察發現攜帶炸葯之後,小孩淡定的掏出槍對警察進行掃射,最後大樓內發生爆炸,傷亡眾多。
我在觀影的時候會有一種咬牙切齒的憤怒,覺得這些小孩太單純,對死亡無所畏懼,對生命缺乏尊重。但是再仔細想想,小孩子去做這些事情根本就不知道緣由因果,真正可惡的是那一群毒販,是毒販利用小孩子的單純去誘導他們作案。
影片中掃射特警的那個小孩並沒有死,具體他去哪兒了電影中也沒有透露。如果他被放了出去,以後長大之後會不會變成大毒梟,會不會變得心狠手辣?如果這個小孩子被善意對待,在以後的歲月中,他會不會戒掉毒品,會不會善意的去對待別人呢?
在緝毒過程中,肯定會有警察因公殉職。就算像電影中的那位特警包住性命,卻也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正是因為有這些為正義奉獻的人們,才有我們的幸福與安全。
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們之所以看不見黑暗,是因為有人正竭盡全力,把黑暗擋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我們也許看不到吸毒販毒對我們普通民眾生活有多少影響,正是因為有人將吸毒販毒與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隔離開來。而這些人,也為湄公河大案中十三名無辜的中國公民討回了清白。
最後,向緝毒警察致敬,是你們為我們擋住了黑暗。
⑵ 看湄公河電影觀後感
。2011年10月5日上午,兩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襲擊。13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被稱為「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慘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湄公河行動觀後感,歡迎借鑒!
湄公河行動觀後感(一)
在案發近5年後的今天,我走進電影院,第一次關注當年震驚世界的慘案。我為5年前自己對這個案件的「錯過」而愧疚,甚至是懺悔。影片里許多鏡頭我都用手把眼睛擋住,真的太殘忍。我無法想像甚至不敢去相信這是真真切切發生過的事情。就像無法想像在那樣一張看似溫文爾雅的面孔之下竟然隱藏著如此骯臟、丑惡、陰險、狡詐的心靈。
當看到因毒梟迫害而肢體殘缺的普通百姓時,你會無比慶幸且感恩此刻的生活;當看到制服上的五星紅旗時,你會油然而生寬慰與心安。
人們總覺得戰爭離自己太過遙遠,但事實是它從未停止過罪惡的步伐;我們從小被教育五星紅旗是用無數革命先輩的熱血染紅的,而事實是,不僅如此,此時此刻,我們所度過的每分每秒的和平安定生活,都是在當今的「和平年代」無數不知名的戰士以生命為代價所成全的。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從來都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空話。我為自己之前的誤用而倍感慚愧。這是一句付出了無數戰士的熱血與生命的誓言,頂天立地。
這一刻,對於我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產生了新的理解:這不僅是中國民族幾千年來儒學思想的積淀所致,更是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尊重每一個生命的體現。歷經無數磨難方才鑄就的「太平盛世」,不能動輒用武力去維護。中華民族,再不需要戰火與硝煙。
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去保證每一名同胞的安全。可是,我們有能力成為最好的自己。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我們光明,中國變不會黑暗;我們自強,「那些人」便是下輩子都會後悔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敵!
這樣一部影片,在國慶期間帶給我們太多的震撼與思考。我們心痛,我們也慶幸。心痛還有那麼多被「沒有良心」的所謂電影「牽著鼻子走」的人,但同時也慶幸有這么多良心之作、這么多真正想要通過電影讓大眾有所認識而非單純的娛樂賺錢的良心演員。無論如何,我們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那些低劣的、虛假的事物終有一天會被評判能力日益增長的大眾所厭煩。
我們,會更好。
中國,會更好。
⑶ 電影湄公河行動觀後感
絕對的精品電視劇,在《小看影》有。演員棒,劇情好,現實感足夠,我們中國也有好劇了,真心不錯啊!分分鍾擺脫血劇情,良心劇啊!
⑷ 作文湄公河大案觀後感作文
「2011年10月5日上午,「華平號」和「玉興8號」兩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襲擊。「華平號」上的6名中國船員和「玉興8號」上的7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中國領導人對多名中國船員在湄公河遇襲身亡事件高度重視,中國民眾和媒體對事件的發生和相關調查工作的進展十分關注。」這是在2011年在泰國境內湄公河金三角區域發生的湄公河慘案的開始,也是一個驚天大陰謀的初露端倪。
湄公河大案由於事件復雜,牽扯人員眾多,背後陰謀重重,是一個構思鋪墊許久的連環鎖,因此從案件發生到偵破都被高度重視,為了將事情的原委真實的反映給群眾,提高全民對毒品的認識和拒毒意識,由公安部宣傳局、公安部禁毒局、雲南省公安廳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拍攝了電視連續劇《湄公河大案》,淞南禁毒社工十分重視這部與我們的工作息息相關的影片,在觀看後,社工在一起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電視劇中,幕後毒梟躲在層層烏雲之後,操控著毒品的交易販賣市場,當發現警方開始注意到他的時候,他偽造線索,誤導警方視線,將注意力引到了13個無辜的中國船員身上,直接致使13個無辜船員的死亡,手段兇殘無比,甚至公報私仇,把一名警員的家人殘忍殺害,但是我們的正義力量並沒有因此被擊垮,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大家齊心協力,抽絲剝繭,最終搗毀了幕後最大的販毒首腦老窩,將大批毒品的流通機會扼殺在搖籃里。
社工們除了對於跌宕起伏的劇情發表了各自的,同時也聯繫到自己的實際工作,紛紛提出了自己對禁毒工作的建議。多年來,各國的禁毒宣傳都有一個盲區,就是著重關注「預防吸毒」,卻沒有重視制止販毒行為的預防。我們的「6.26」禁毒宣傳活動做了大量的宣傳,強調吸毒的壞處和後果,而事實上,因為販毒促進了毒品的流通,間接摧毀吸食者的生活和生命,從道德層面講,這更是一件傷天害理的事。
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會遇到一些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又找不到合適工作而選擇販毒的服務對象,還有一些混在魚龍混雜場所被人教唆走上販毒道路的服務對象,大部分原因是這些參與販運毒品的人,他們很多都沒有想過他們販毒的這一犯罪行為會對社會和其他公民造成多大的影響,毒品的邪惡魔力會讓人上癮,讓那些健康的人身心受損更甚於家破人亡,因此,我們的禁毒宣傳可以適當加入販運毒品等方面的警示和案例,讓那些正處在抉擇階段的運送者們正視到自己的犯罪行為,影響和幫助他們重建道德觀念和守法信念的宣傳工作,其實也十分重要。
社工可以從我們自身出發,對自己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讓禁毒工作的宣傳更全面更細致,從非法種植罌粟的危害到毒品販運的負面影響以及吸食毒品的不良後果進行全方面的宣傳和普及,讓禁毒工作影響更深、更遠。
⑸ 看《湄公河案》電影有感800字
"
這個樓主不會還沒有找到可以看的地方吧
不是網路雲就能看嗎,只需要手機危興搜索 :ys
在自己找到後,裡面輸入這個片子的名字,就能看的
相對之前的部分,這次的內容更充實一些,角色也多了不少
答題不易,
如果沒有回答完全,請您諒解
"
⑹ 湄公河行動電影觀後感
拿什麼承載真實
文/夢里詩書
單作為一部動作片來說《湄公河行動》無疑是頗為中肯的,在動作戲碼上可謂做到了並不遜於好萊塢的驚險刺激,但這場根據震驚宇內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卻並沒有真正著點那本自真實的正邪交鋒,只是變成了一場單能金玉其外的場面之作。
貫穿始終的熱血燃情,令人看到了香港導演林超賢對動作的嫻熟掌控,卻也僅局限於此,在一場場堪為驚險的大場面營造中,劇情的不合理也一步步暴露無疑,電影在伊始便申明了這是一場秘密行動,但當我方人員在他國已然鬧出驚天之舉的同時,卻仿若是在自己國家一般,這就猶如《颶風營救》中連姆·尼森單槍匹馬創巴黎固然精彩,但少了那個已然腐化墮落的法國國安局老友,那麼一切都會變的極為牽強,更何況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卻連自圓其說都做的乏善可陳,又拿什麼來為人信服?!
如果說劇情的不完整可能是出於顧及他國顏面,很多問題不得不規避的話,那麼在人物塑造上的缺陷,卻只能歸於電影自身,過於追求主旋律化的渲染,使得人物變的尤為單薄,電影對糯康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基本只是給人了一種模版化反派的簡述,而即便是張涵予與彭於晏的主演擔當,亦難以給人何般深刻的映像,人物的臉譜化使得電影幾乎沒有太多能給演員發揮的空間,這也使電影難以深入只是停留在了一部英雄主義電影的層級中。
相較於《湄公河行動》所彰顯的英雄正義,我個人實則更希望電影能聚焦於這件慘案背後的人文關懷,但電影更多的只是將十三個無辜性命的逝去淪為了突顯英雄的張力,單從這一點來說,我並不喜歡這樣一部作品,因為其作為真實事件改編,它並不是一部杜撰的演繹,其本因致力去還原真實,聚焦為何這樣一件慘案會發生的思考,以此彰顯對生命的尊崇敬畏,而不是用這樣一場上天入地的打鬥來博人眼球。
主旋律化的警匪片,適合任何一場懸疑的杜撰,唯獨不適合這種本自真實的慘案,因為真實的深度遠比套路的英雄來的更為震撼,慘案背後的思考才是其本當承載的「旋律」。
⑺ 湄公河行動觀後感300字
這是一部主旋律的片子,毫無疑問。但是拍出了好萊塢的場面,從真實故事改編過來但是 在劇情設計上增加了相當多的電影內容,使影片相當曲折精彩扣人心弦。這里可以看出 編劇下了很大功夫。
主旋律的電影拍的很多了,但是像這樣如此接地氣走群眾路線的確實不多。算來從《戰狼》喊出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到今年的湄公河行動,說明主旋律電影也開始放下架子在滿足上級宣傳要求的基礎上考慮觀眾需求了。吳京在采訪時曾經說,雖然《戰狼》劇本還不成熟,會有部分瑕疵,但是他確實開了一個好頭,讓大家知道,中國還有這樣的電影,中國也能拍出這樣的電影。這樣能激起民族情感的電影不必多但是必須有,你不能等到真正需要的時候再來宣傳,那時候就晚了。如果再往上追溯的話,可能就是要到陸川的《南京!南京!》了,陸川以一個日本人的視角來回顧了那段歷史。算是突破當然也惹來很多爭議。吳京則選擇了虛構的故事和人物來傳達了民族熱血和愛國情懷,林導則在真是事件的基礎上大刀闊斧改編整合,比《戰狼》更進了一步。只能說我很欣慰,希望能看到更多的這樣的電影。
故事情節不必贅述,可以去看電影。畫面宏達而且有氣勢,在電影院看絕對值票價。扣人心弦,全程節奏很緊。但是感覺125分鍾的片長,在國產電影中屬於超長時間了,但是感覺電影還是有些東西並沒有完全鋪展開來,特別是正面人物的塑造,可能還缺一點。不過對於奇夫這個角色的設定個人認為很好,至少他不是一個為了執行命令的國家機器,而是有自己愛恨的人,親手復仇這個橋段的安排算是擦邊球或是得到了默許,證明上面也有意默許了正面人物不必要高大全的形象。另外對於童子軍橋段的描述,高隊拔槍擊倒孩子的果斷,我再想如果有一天真的面對這樣的場景,我應該也會和高隊一樣吧。但是最後那群童子軍是結果如何,影片進行了有意識的忽略,可能真的不方便談吧。另外最後的主角光環哦不能說是主角光環,應該說正面形象護符,保證了爆頭仍不死,中槍必是腿和手,或者貼皮擦傷。算是唯一的尿點吧。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是情節,當我看到手雷滿地飛的時候就想到應該有一個人會去撲手雷吧,果然這種活還是交給了哪吒來完成。在《勇者行動》中也有撲手雷的橋段,那是整個影片的淚點,據說是真實故事。不過在天朝撲手雷果然就比老美靈活多了,我們為了掩護同伴也甘願撲手雷,不過撲的時候手裡拿著鋼盔,用鋼盔把手雷罩住,這樣不就死不了了么。機智啊!!!不得不說鋼盔的質量真好。
總結一下就是,這樣電影很主旋律,《戰狼》因為是在國內所以可以說「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但是湄公河是在國外,所以我們只能說保護每個公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是我們任重道遠的使命。這部電影走的是群眾路線,滿足了觀眾們對電影的基本需求,很久以來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被儀式化程序化刻板化,而這樣的電影在迎合我們需求的同時傳達了他們 想要的內容,這樣的事情老美已經做了很久,而我們才剛剛開始上道,所以這也是任重道遠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