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雙子殺手》最高規格120幀拍攝完成,觀看120FPS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觀看120FPS的雙子殺手,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雖然本電影的故事脈絡比較簡單,但激烈的動作戲卻十分精彩,加上這超前的拍攝手法以及高標准嚴要求的拍攝技術帶給觀眾十分清晰的畫質體驗。而動作系的沖擊力十分強,威爾史密斯的演技也非常好,3d效果比一般的牆上好幾個檔次。
10多分鍾的正片展示,不論是威爾·史密斯與克隆版自己飛天遁地、目不暇接的槍戰。還是兩人各顯神通、爭分奪秒的高速追擊......都精彩到令人窒息。李安在一場動作戲中連續使用手持貼面攝影、高速運動鏡頭以及在高低位和多機位視角間秒速切換的攝影角度,各種拍攝技巧在細節上的創新間無縫銜接出一整幕令人屏息凝神的動作大戲。
㈡ 李安導演的電影《雙子殺手》怎麼樣
我覺得《雙子殺手》最吸引他的並不是故事,而是這個故事所表現出來的成長主題。
李安現在已經65歲,但其心態仍然還是一個孩子,他的電影中經常出現類似主題——「純真的喪失」,這對他來說特別有吸力,《雙子殺手》中,「從一個年輕的男孩去反映一個中年人的心境,互相印證,我覺得也是對人生的一個檢討」。李安在電影中最想探討的地方是「在面對鏡子,面對年輕時的自己時,心境是怎樣的。」
除此以外,《雙子殺手》的另一大亮點則是「大變活人」,通過CGI電影技術,讓51歲的史皇「返老還童」,製作出另一個年輕了25歲的「我」。雖然如今「換頭術」已經並不新鮮了,例如在漫威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就曾出現過兩個美國隊長相互對打的場景。而利用技術手段使真人年輕化,也已經在電影中多次運用。
所以這部電影是相當有意思的,你覺得呢?
㈢ 李安新片《雙子殺手》又被吹炸!120幀畫質是江郎才盡淪為技術流
我最喜歡的還是李安拍的《飲食男女》,特別溫情的家庭小故事。
片頭是極其讓人能夠引起食慾的大廚師爸爸做了一桌子美味的菜餚,等待著四個女兒的回歸。
後來發現爸爸就是每次都能做一大桌子的菜,結果女兒們並沒有吃很多,大部分都是浪費掉了。爸爸有一個大房子,每天還做這么多美味佳餚,看這部片子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家真是太有錢了!最後三個女兒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甚至連爸爸自己也找到了一個跟自己女兒年紀相當的「老伴兒」,
這個「老伴兒」還給自己生了娃娃……
幾個女兒都有了歸宿之後,老爸把自己的房子賣了,買了一個新的房子,跟自己的「老伴兒」度過下半生。
看李安的《雙子殺手》預告片覺得並沒有特別之處,沒有什麼吸引力,加上前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帶來的平庸之感。
不知道這部新片是不是又是披著120幀技術流的江郎才盡之作呢?
㈣ 李安電影《雙子殺手》為什麼票房和口碑存在爭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多年來以苦行僧姿態為電影默默耕耘,《喜宴》《斷背山》《卧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佳作不斷,李安在國內影迷心中一直擁有較高地位,然而這一次的《雙子殺手》,口碑卻明顯不同以往那般響亮,其中,故事老套平庸,被認為是影片最大問題。
同樣的基因,不同的成長。最觸動我的是在面對年輕時的自己時,一生所有的後悔、惆悵。如果再過一遍會有什麼不同的想法。
㈤ 如何美國動作片《雙子殺手》
是一部很精彩的動作片,視覺體驗感很棒。
看這部片有一種感覺就是動作場面好像就在眼前發生的,尤其是爆破戲,忍不住想用手去擋那些火花。如此逼真的視覺效果,是源於李安挑戰用高幀+3D技術拍攝,在這種格式下,每一個動作的細節被無限放大,強烈的視覺沖擊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
㈥ 電影《雙子殺手》是怎麼讓51歲的威爾·史密斯通過CG技術年輕到23歲的
影片藉助動態捕捉技術,根據威爾·史密斯的表演,來創造一個年輕版的他,這不是簡單的面部置換,而是完全用視覺創造的。這是第一次用CG技術為整部電影創造出一個真正的人類而非虛擬角色。
不走捷徑的「數字化真人」
由於本片中需亮相同一角色的兩個時期,《雙子殺手》的另一亮點便在於「數字化真人」的打磨。
「將《雙子殺手》拍成電影這件事,我已經醞釀了20年的時間,但囿於技術原因,我一直沒有開工。」 技術上的完美主義讓李安寧可將這部心儀已久的作品擱置數十年,也不願將抱憾的作品輕易與觀眾見面。而如今,當時機成熟,李安自然亟不可待。
(6)電影解說完整視頻雙子殺手擴展閱讀:
第一年技術准備,第二年拍攝與技術研究並行,第三年又用了近一年製作,《雙子殺手》經歷了長達三年的製作周期。
李安表示,在准備的過程中,團隊做了很多測試,威爾·史密斯也參與到了該環節,一起研究要如何做逐層的表演捕捉(具體可詳見鈦媒體此前對該技術介紹的相關報道),然後梳理出一套方法論來運用於拍攝,這是很珍貴的。
「除了3D攝像機,3個房間的500位技術人員和藝術家(我都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一起在紐西蘭逐步將年輕版的史密斯呈現出來,他們是創造了奇跡的人。」 提起數字化真人的製作,李安笑答。
為了去演好二十多歲的數字化真人,史密斯在采訪時思忖片刻、做了個形象的比喻:「我覺得要把自己的天真演繹出來,是很不容易的。就是當你已經知道一些東西,卻要當做自己從未染指過。比如性經驗——有過和未曾有過,走路的姿勢都會不一樣!」(笑)
180年前,當攝影技術發明的時候,許多畫家開始擔憂失業,但隨後便催生了魔幻現實主義、後印象流派,順勢者在寫實主義之外開辟出了一片藝術新天地;當電影甚至電視普及時,話劇演員的轉型也經歷了神情與動作的誇張、台詞的字正腔圓到一定程度的收斂式表演的過程。
因而,如今的「數字化真人」和120幀、3D技術下的演員表演,要經受的嚴峻考驗也如是,只要逾越這一道天塹,或許便會創造新的電影奇跡。
㈦ 你怎麼看李安的電影《雙子殺手》
《雙子殺手》的最大特點是“4K+120幀+3D+CG特效”,這是迄今為止電影生產領域獨一無二的嘗試。過去100多年間,電影工業的變化不大,膠片拍攝、拷貝製作、大銀幕放映是基本邏輯。1999年,《星球大戰I——幽靈的威脅》開啟了從膠片到數字的演進,是第一個大的轉折。
因技術問題所衍生出的照明不良等問題,也被導演巧妙利用主要角色及道具解決,比如亨利與小克的水下激戰。這一劇情中,女主的主要任務除了幫助亨利脫困外,便是合理運用道具充當照明,保證觀眾的視聽效果。拋開技術層面,僅僅談論影片的劇情構建,不難發現故事的整體框架較為傳統――一個退休特工的自我審視,故事的背後所揭示出的宏大主題,可從正視、成長、救贖三個層面進行深度剖析。
㈧ 李安電影《雙子殺手》,劇情亮點不夠,怎樣來湊
本文開頭請允許筆者對我國著名小品演員、喜劇藝術家、導演陳佩斯先生和朱時茂先生致敬,因為當筆者看了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後,尤其是看到該片的高潮階段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個1994年春晚上的小品《大變活人》。
再聯想到多利羊是1996年才克隆出來的,筆者更對陳佩斯朱時茂小品的前瞻性表示萬分欽佩。而且據說《雙子殺手》的劇本從九十年代就開始籌備了,難道美國好萊塢的主創人員也看過中國的春晚?
綜上,有人說李安這次拍砸了,筆者確實對該片的人文元素比較失望,體會不到很多深層次的人文思考,該片也沒有李安之前電影的那種魂兒,不過沖這次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和招人喜歡的女主,值得一看。
㈨ 詳解《雙子殺手》的四個拍攝難點,其中120幀是電影的未來,究竟為什麼
其實我覺得這樣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帶來了很大的視覺沖擊感。畢竟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能這樣拍的,所以說可能這部電影最主要的不是故事情節,而是他拍出來的那種震撼的效果。這部作品中的動作戲非常的多,而且請來的演員也都是非常專業的那種,給觀眾的視覺感受應該是比較好的。
最後呢,就是演員的演技。這次請來的演員也是非常的窒息,並且導演在導這部作品的時候也非常的認真。把每一個細節,每個動作都安排的非常細致,關看過這場電影的觀眾都會覺得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並且能夠和現場的氣氛融為一體,觀眾完全是不會調戲的。
㈩ 《雙子殺手》攜120幀重歸熒屏,8K普及還會遠嗎
我認為電影中李安藉助120幀+3D技術,不僅讓觀眾與銀幕間的距離徹底消失,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參與感,更將觀眾帶領進一個亦真亦幻的美麗新世界。這種美夢成真一般的體驗,激起了大家對於120幀技術的熱烈討論,李安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未來可能很遠,未來也可能就在眼前。而這背後李安的堅持和執著,更觸動了不少觀眾,欽佩道他不僅是華人導演之光,更是未來電影的領路人。
時至今日,僅中國區就有超過1600個RealD影廳支持以高幀率3D放映電影《雙子殺手》。從出現到普及,從興起到成熟,120幀走了3年。《雙子殺手》導演李安一直在技術上尋求突破,120幀他做到了成熟運用,並推動市場成熟,下一場變革將由8K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