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里找到一個有意思的解釋: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607739/questions/69612/
腦洞出自小夥伴們冷逆王高七爺 食色散仙 和挑bug小能手常薩薩 (大家喜歡記得去微博調戲腦洞少女們)
此文為小夥伴冷逆王高七爺根據基友們腦洞所著
2016年1月15日,火熱了一夏天的極限挑戰的電影版終於首映,po主和基友不惜花重金看了vip場次(主要是以為我們時間卡的太死),觀影後的轉日不由得腦洞打開,引發了一場關於如何將電影空白完全填補的作死工作。於是,我們不是影評,我們只是雞條腦洞的搬運工——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一切都源於最初的穿越,六人在片場通過風箏進行了第一場穿越,來到了明萬曆年間,便是我們最一開始看到的皇宮一夜遊。百花公主說她有穿越時空的能力並從未來世界召喚回六位錦衣衛千戶,拯救危機四伏的大明王朝。然而,王迅意外的一箭殺死了皇帝,改變了歷史進程,等他們再穿越回去的時候,那個世界已經不再是他們原本的世界。
然而,故事真的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樣?六人穿越去的時候也被雷電擊中卻衣衫完整,回來時如此破破爛爛?黃磊一直若有所思,似乎在隱瞞什麼,明明可以讓演技更為自然卻總是顯得刻意而為?為何最後是黃渤投身岩漿,變成了貨真價實的「黃鐵牛」?
這其中似乎有著數不清的bug,而這些bug,現在就由我們來填補!還原(開腦)這其中被隱藏起的真相,解開一個輪回中充滿著救贖與被救贖的溫情故事。
首先,我們應該首先確認,在王迅殺死萬曆帝後,時間軸是發生了改變,此時就連雞條的導演都不再認識男人幫六人,可六人仍然保持著之前的記憶,這里就發生了一個外祖母悖論。(外祖母悖論:如果一個人真的「返回過去」,並且在其外祖母懷他母親之前就殺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麼這個跨時間旅行者本人還會不會存在呢?)如果從萬曆開始歷史就發生了變化,引發了蝴蝶效應,那麼按理說六人也不應該擁有之前世界的記憶,所以在這個悖論下,我們有必要開始斷定在這個故事裡,時間線不止一條,含有多重平行時空。
而百花公主等人作為貫穿於任何平行時空的人,他們是不同於六人的存在,借用《海貓鳴泣之時》的設定,百花等掌握事件真相,有權操縱故事發展的人,則被定義為——上位世界人。
如果拿一盤象棋來說明。百花和四大法王是下棋之人,他們處於上位時空,同時也擁有屬於自己的下位身份,上位可以操縱下位的存在行動卻不能完全乾涉。
在這樣的設定下,開始了男人幫的真實之旅。
假設我們原來的時間線為初始時間線,那麼六人第一次穿越回來時,並不在初始時間線上,是一個新的平行時空,而且是一個任人擺布的下位空間,男人幫六人皆是棋子。
電影中,黃磊等人多次議論,如果法王們的目的是聖火令,為何不直接來搶還費盡周折叫他們做游戲自己交出去,現在我們來做出解釋,同時解釋之前提到的第一個疑點——破爛的衣服。
在穿越到明朝之時,六人的衣服雖然遭遇雷電卻絲毫未損,說明一點,僅僅一兩次的雷擊穿越能量不會對服裝造成如此大的影響,所以在電影中看到的錦衣衛服裝破爛,說明他們不是剛從明朝穿越回來。
他們第一次穿越回來時,服裝破爛程度並不深,但是卻遭受了百花控制下的明教法王們的圍攻,目的很簡單——奪取聖火令,復活萬曆帝。
這次六人無一倖免,全部死亡。百花得到六塊聖火令,卻發現無法啟動法陣復活先皇。道理也是很簡單,經歷了時空能量的聖火令雖然具有強大的力量,然而復活生命仍然是禁忌之術,但凡操縱這等逆天的禁忌法術必然伴隨著「獻祭」,需要六人心甘情願的獻祭才能真的啟動聖火令。
於是身為上位世界的百花,復位了下位世界,六人再次再平行時空重生,仍對未來一無所知。這次百花利用手腕,引導六人開始尋寶之旅,六人如待宰羔羊般走入敵人陷阱,然而每一次奉上聖火令會帶來兄弟的失蹤,總是要引起極限男人幫的注意,百花此時可以利用法王欺騙他們,告訴他們走到最後就有答案,六人將信將疑的繼續尋寶,黃磊黃渤憑借自己的智商一直留到最後,乘坐熱氣球來到光明頂,見到了左右光明使——也就是百花。
游戲很簡單,四杯酒,一人兩個問題,只能活一個人。
在這里黃磊留了心眼,他跟黃渤商量要用最少的問題問出哪杯是活酒,而用剩下的問題問一些關於兄弟的情況。
於是,一個只用兩個問題得到答案的方法出現在神運算元腦中。
解答方法如下:
我們先將四杯酒分別標號為A,B,C,D。
問題一:
先問白百花,如果我問你另一個人格,AB兩杯酒中有活酒他會說是嗎?
這是一個具有技巧的問題。
假設此時白百花說:
(一)是。
(1)假設白百花說的是真話,那麼黑百花的確會回答是,可是黑百花說的是假話,於是得出結論——AB中沒有活酒
(2)假設白百花說的是假話,那麼如果問黑百花,黑會回答不是,黑百花說的是真話,於是得出結論——AB中沒有毒酒
(二)不。
(1)假設白百花說的是真話,那麼黑百花回答不是,然而黑百花說的假話,所以——AB中有活酒。
(2)假設白百花說的假話,那麼黑百花應該回答是,黑百花回答真話,於是得出結論——AB中有活酒。
通過第一題,我們可以把范圍縮小到AB還是CD。為了接下來解釋清楚,我們假設白百花說的是,於是活酒在CD中,進入第二問題。
問題二:
現在開始問黑百花,我們仍然無法知道他是說真話的那個還是假話的那個。於是繼續提問:
假如我問你另一人格C是不是活酒他會回答是嗎?
回答
(一)是
(1) 黑百花說真話,結論,C不是活酒
(2) 黑百花說假話,結論,C不是活酒
(二)不是
(1) 黑百花真話,結論,C是活酒
(2) 黑百花假話,結論,C是活酒
由此用兩個問題就可以知道哪一杯是活酒了。
游戲進行到這里,存活人員為:黃渤,黃磊。
黃磊將解題方法告訴黃渤,黃渤前去提問,這兩個問題後,基本確認哪一杯是毒酒,黃渤將哪一杯是毒酒告訴黃磊。而黃磊則利用他的兩個問題向必須回答問題的百花提了兩個關於事件真相的問題。
按照男人幫的定位,黃渤雖然是壞叔叔,不過他是樂於奉獻自己的,畢竟黃磊是老狐狸而且掌握了事實真相的一部分,有機會救活大夥,於是黃渤喝下毒酒,這一局棋,黃磊獨活,可他並沒有掌握破解之法,而是獲得了一些真相罷了。包括為何六塊聖火令,卻要獻祭五人,留下一人活著成為駙馬。
所謂復活,是一種禁忌之術,不能憑空復活腐爛的肉身,而是重聚靈魂。駙馬的作用是另一種獻祭方式,則與公主交媾,啟動法陣,萬曆帝以新的肉身匯集在公主腹中重生。
一旦這種逆天之事做成,將無法挽回。然而此時黃磊由於得知事實真相的一部分,獲得了成為上位者的權利,他除了棋子身份還多了一層下棋者的身份。
這里,我們回想他們在電影中見到獅王時,獅王說的那一句,我不用棋子,你們就是我的棋子。獅王智商不足,這里已經是說漏了。
作為上位者的權利之一,就是可以復位下位棋盤,即六人再次復活在新的時間線,然而經歷了上次游戲中的獻祭,他們的衣衫破爛不堪也就情有可原。
從現在開始,故事才是電影中我們看到的那個,似乎毫無緣由,又充滿著bug的新棋局。黃磊打一開始就建議大家去尋寶,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去尋寶破除百花的棋局,世界仍然會不斷輪回終有一次百花會得償所願。
這時的黃磊,是下位的黃磊,雖然對未來發生的事情有一點預知感覺,然而受限於上位世界人物不得全然干涉下位,和男人幫六人在一起的黃磊也不知道事實真相,包括就連上位黃磊也沒找到的破解之法。
不過這次,黃渤卻跟導演掏出了身份證——黃鐵牛。
鐵牛,我認為從這里開始就是一個暗示了,為何黃渤的新身份叫黃鐵牛。這里不得不說,也許編劇參考了黃渤的兩部影帝級作品,管虎導演的《殺生》《鬥牛》,兩部戲的男主均是黃渤,而人物名字則為牛結實,牛二。
在這兩部影片中《鬥牛》里黃渤通過抓紅豆的方式被選出來替村子裡養奶牛,而且在日軍的大掃盪中,只有他一人活了下來開始和敵人鬥智斗勇。而《殺生》中,是所有人都對黃渤所飾演的牛結實施行了欺騙,最終導致了牛結實的死亡!
選中!死亡!
這是一個莫大的提示!黃磊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知道,解題的關鍵不在他,而是在這個成為黃鐵牛的黃渤身上!
如我們所看到的,越早交出聖火令的人,所遭受的考驗越少,張藝興是黃磊心愛的徒弟,如果大家註定要被獻祭,黃磊選擇保護藝興,他和藝興商量,以最穩妥的犯規方式,藝興out,張藝興自然選擇相信自己的師父。
古宅那一夜,黃磊無法入眠,他靜靜地等待著張藝興去地下室,而且拒絕了張藝興一起去拿快遞的請求——如果在平時那麼黑,黃磊肯定要陪著藝興去。黃磊目送著藝興離開,卻叫醒了黃渤,給予了黃渤第一個提示,這裡面有事,你要警惕,不能out。然後和黃渤一起去尋找藝興,發現了獻祭結束後留下的衣服。
轉天,在選石頭這個游戲里,其實除了黃渤誰都可以出局,不過為了保證後面的安全,也為了不讓王迅這個愛佔小便宜卻暖暖的傢伙受傷,黃磊想讓他先離開。通常咱們來看節目,都是黃磊出損招,顏王執行,於是黃磊給孫紅雷支招,欺騙了王迅,黃磊自然也不用費心去選石頭,最後他拿到了個值800的石頭也不擔心,王迅out。
在漂流這個環節里,王迅最後一個去漂流,多少也有些意識到自己會消失,只是想再陪兄弟們一會。這里黃渤又是唯一一個險些成功的人,所以黃磊更加堅信自己的預感。
紫衫龍王說:青翼蝠王是一個變態。
然而我們見到的青翼蝠王,似乎沒有什麼預想中的變態氣質,反而渾身散發著憂郁,和其他法王那種狡詐截然不同。因為蝠王是不同的,他身為四大法王卻從本心反對這樣犧牲他人,逆天而行的行為,他希望極限男人幫可以解開棋局。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最後我們發現這一句正是破解棋局的法門!被青翼蝠王放在了蝙蝠洞里,還高聲念出,這是身在敵人陣營對男人幫的最大幫助。
青翼蝠王是變態,因為他不同,所以他是其他法王眼中的異類。
你願意為了利益背叛自己的兄弟嗎?
這是青翼蝠王交給餘下四人的選擇題,少數人勝利法則,只有一人能活,其他兩人是被帶走的,一人活,兩人繼續獻祭,而一人在留在這里。
黃磊立刻拉來黃渤商量,並繼續將疑問的種子埋進黃渤心裡。
其實這里有人要問,為何黃磊選擇死在這關,為何不繼續跟下去保證黃渤的存活?我們的解釋是,其實再多次的輪回下,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點之前的影子,如果和之前重合度越高,記憶恢復的越多,黃渤必須保證在不知道真相無法成為上位者的情況下得知破解方法,這是其中一個黃磊選擇自己犧牲在蝙蝠洞而不是繼續跟下去的理由,還有一點,黃磊想嘗試焚毀聖火令。
送走了黃渤,孫紅雷,羅志祥,黃磊和青翼蝠王展開了一場「明白人」的對峙,聖火令無法焚毀,焚毀的只有他們兄弟之軀。黃磊說我破不了這局,有人可以。青翼蝠王說,沒人可以,因為蝠王不相信有人願意犧牲自己,但是他卻願意得到那樣的結局。
白眉鷹王給三人的游戲是輪盤賭,說是賭,完全是一次戲碼。這場戲演給已經有所懷疑的黃渤看,你的兄弟不是消失了,肯定是死了,不要想著救他們了,你們的命運已然註定。
Boboboboger!
小豬和顏王在底下搗亂,學雞叫喊著渤哥的名字,身負黃磊囑托要走到最後的黃渤真的很想在這里死去,卻最終還是沒有相信騙局,他相信自己的兄弟們沒死,還有可救。
小豬獻祭。
黃渤,顏王,上光明頂迎來最終挑戰!
然後的故事就是大家都看到的,黃渤強調著活下來的那個才是最痛苦的,顏王想走了,他不怕死,他多少看出來黃渤心裡謀劃著一件他不知道的事情,關乎著兄弟們的命運。
最終,兩人還是面對了毒酒。按照套路,黃渤就算知道哪個是毒酒後自己迅速喝下也不是不可能,然而他卻遲遲不動手,孫紅雷知道他是讓自己選擇,孫紅雷喝下毒酒,留下黃渤一人面對真相。
看到了獻祭的法陣,想起蝙蝠洞的口訣,還有黃鐵牛的含義,黃渤知道自己終究是不可能幫助百花公主完成最後的獻祭,復活萬曆,他心中已然有了抉擇,將聖火令融進岩漿,自己投身進去!下位者在法陣岩漿中破壞了身軀,摧毀了棋局,於是時間趨於穩定,之前世界的時間線崩塌的崩塌,重合的重合,歸來了最後一幕。
極限男人幫變成五人,每個人以失去記憶為代價面前在一個和原時間線最貼近的世界裡繼續生活。那個時間線里沒有黃渤,只有黃鐵牛,趕著他的牛慢慢悠悠溜達在騰沖。
整個過程都在強調的,甚至過於刻意的——最重要的東西,我們以為是留在這條世界線的東西,比如王迅的牙。黃磊曾經以為是生命,黃渤大概也認為焚我殘軀失去的是肉體,而結局,我們才知道,活下來的極限男人幫也需要很久以後才知道,他們最終要的兄弟,最重要的是彼此的記憶。
然而那個兔子還在,渤哥也許失去的身份失去了記憶,然而在這個沒有百花陰謀的新世界裡,還有一些東西是重合的,雞條扔在,他與雞條的聯系也不會消失——
以上純屬腦洞,胡說八道,與電影本身或許無關,請勿當真。
微博傳送門,希望喜歡的小夥伴們去微博繼續玩耍啦
http://m.weibo.cn/3079901002/3931957265977375?_status_id=3931957265977375&lfid=2304131830381381_-_WEIBO_SECOND_PROFILE_WEIBO&mid=3931957723020045&luicode=10000011&lcardid=&uicode=10000002
微博ID冷逆王高七爺 食色散仙 常薩薩都能找到腦洞少女們
2回應
② 電影《荒城紀》主要講了什麼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荒城紀》是由徐嘯力導演,斯琴高娃、褚栓忠、郝星棋、李暢、高軍、韓三明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8年5月18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民國時期山西的一個偏遠小山村,村裡的貪財保長為了騙取縣里撥發的巨額救濟糧和銀元,修建「李憶蓮祠堂」的荒誕故事。
③ 暮光之城劇情介紹
在美國一個名叫福克斯的地方,住著一位英俊帥氣的男青年愛德華。他出沒神秘,與世無爭,他的家人同樣低調神秘,原因在於他是一隻永遠不會衰老,更不會死亡的吸血鬼。
愛德華生於20世紀的第一年,自從1918年發育成長為十七歲的翩翩少年之後,他便再也沒有衰老,永遠保持著年輕俊朗的外形。時光飛梭,過了近百年後,他已經不再靠吸人血為生,因為愛德華和同是吸血鬼的家人都秉持著素食主義,只吸食動物的血。
十七歲的少女伊莎貝拉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因為父母的感情破裂,母親帶著她去了另一個城市。但當她長大的時候,母親卻決定再婚,由於繼父是位棒球運動員,需要來回奔波,伊莎貝拉回到在福克斯的父親查理的身邊。
(3)異類電影結局李簡單活著嗎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1、凱南·魯茲希望留著他的自然卷發來飾演埃米特·卡倫這個角色。可惜他在早先的《殺戮一代》中被剪了個平頭,而且他的頭發長的不夠快趕不及影片拍攝。
2、亨利·卡維爾曾是原著作者斯蒂芬妮·梅耶選擇出演愛德華的第一選擇,但是等到影片的計劃進行到拍攝階段的時候他已經25歲了。完全沒有辦法出演一個17歲年紀的角色。於是他提議自己飾演卡萊爾·卡倫也未獲支持,但是他得到了參與出演《都鐸王朝》的機會。
3、影片改編於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152周的同名小說,原著作者為斯蒂芬妮·梅耶。斯蒂芬妮·梅耶也參與了影片的劇本創作,但主要的劇本創作由梅莉莎·羅森伯格操刀,影片的第一版劇就是由梅莉莎·羅森伯格完成的,由斯蒂芬妮·梅耶親自閱看,最後電影劇本一共修改了6次。
④ 電影《死亡詩社》觀後感
1959年,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它凝重的風格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尊敬。在那裡,教育的模式是固
定的,不僅單調而且束縛了思想。然而這一切在一個新教師的手中發生了改變。John Keating 反傳統
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在他的課堂里,他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
察周圍的世界;他向學生介紹了許多有思想的詩歌;他所提倡的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在學生中引起
了巨大的反響。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地面對每一天,把握他們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
這時發生了……
【影評一】
勇敢的死亡,不顧一切――《死亡詩社》
《死亡詩社》要比《放牛班的春天》好看。其實最後故事可以有兩個結局。叛徒說,大家救
不了老師,但可以救自己。這句話頗有邏輯性。然後那個叫查理的富家子弟就把他打的流鼻血。按一
個影片的處理,這時候這個叛徒要很得意,就像片子中演的一樣,然後大家壓抑著心中的憤怒,做出
兩個眼睛要噴火的氣勢,攥緊了的拳頭又放下,好像渣滓洞里對反動派一樣。這在電影里叫調情緒,
然後當叛徒要離去的時候,再也抑止不住的情緒爆發,一個人沖上去打了第二拳,然後第三拳,第四
拳。各位看客這時心裡一定舒坦。當然配以前後的鋪墊和音樂,風味更加獨特。
而第二個結局就是電影這般,安德森好幾次要沖起來,可是還是平復了,我用腳晃了一下鼠
標,大概還有3分鍾的樣子。然後基丁老師回到教室,大抵也只有這最後一個可能了,所有的人站起來
,一個,又一個,音樂,結束。而且沒有像一般的美國片和美國廣告片一樣,在影片高潮之後再來一
小段。沒有,很乾脆的結束了。
片子好就好在他的循規蹈矩上,羅賓威廉斯演過好爸爸,好老師,他的臉好,表情多,跟金
凱瑞不是一個路線的,倒是那個自殺的孩子,方方的臉很像金凱瑞。他的死很突然,我以為他脫了衣
服是跳到雪裡,然後父母發現他,他已經昏迷,父母痛不欲生,然後他活過來,喊一句 「美國夢萬歲
」之類的話,然後大團圓結尾。最後他的死有些突兀,即便我們都知道不是基丁老師的錯,可是必定
自己的學生死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倒也難再輕松。
編劇不錯,攝影不錯,很多景色都拍的很美,可是片子還是有些悶,可能是文化詫異的原因
,那些詩讀起來讓我昏昏欲睡,也不知道就那幾句怎麼可以讓那個白凈的小子橫刀奪愛。這點上我倒
覺得沒有《放牛班的春天》自然。不過也可能是俺的俗氣。文學修養太差,梭羅的還湊合聽的懂,惠
特曼,雪萊就有點雲里霧里了。
影片的結尾有些像《聞香識女人》,勇敢正直的美國人民終於認識到忠於自己的靈魂是多麼
可貴,他們發揚1776年美利堅建國所秉承的執著精神。藐視權貴。最終獲得靈魂的救贖,可所不同的
是,《聞》中,將軍的話最終打動了董事會,這也是正義的勝利,而《死亡詩社》中,這些學生站起
來的代價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很清楚的,而這跟電影的主題是背道而馳的。
所以,其實大抵半個小時之後我就有偏見,因為如果一個片子前半個小時很悶,結局即使激
動人心都很難說服我認為這是個好片子。前面提到的《聞香識女人》還有《放牛班的春天》,《肖申
克的救贖》都是一眼就看到的好片。不過,估計這個觀點的確是太過偏激,《悲情城市》因為畫面太
糊,我看了幾分鍾就刪了,可我決不敢說這是個濫片。不過同類的片子《你那邊幾點》我卻很喜歡。
【影評二】
在死亡中醒來——《死亡詩社》
看這部電影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死去了好久,從某個不經意間被打破的清晨開始。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太過純凈的故事。我說的太過是因為它沒有被商業化得很濫
情,所以也成就了它票房毒葯的性質。一群青春年少的男孩們,一個對生命有獨特理解的老師,還有
他們生活其中的一所刻板嚴格的名牌中學。
影片主要講了一群學生在基丁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反抗給予他們壓抑和束縛
的教學體制,但又以一個學生的自殺和基丁老師的被辭為結尾。 情節的安排行雲流水,沒有任何花哨
,只是在喜劇式的上半場走到沉鬱的結局時,多少讓人有點心情黯淡了,但正是這種被現實挫敗的感
覺,和著最後一個場景里抑鬱中的高潮,升華了該片的寓意。回過頭細細品味時,影片豐富的內涵甚
至會讓人分不清,究竟誰是該片的主角,基丁老師?學生?還是如鐵屋般禁錮人的心靈的體制或者說
是這個現實的世界?
在基丁的世界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育人者如何在體制和教條下成為放逐者的故事。如果說,這
部片子里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象徵著束縛和壓抑的現實世界,另一個是體現了自由和激情
的夢想的世界,那麼,基丁就是這兩個世界的聯系點。他是現實世界裡的老師,是擁有現實世界裡諸
多光環的人,但他更是指引著學生發現並珍視內心夢想的舵手(船長?),幫助學生坦然面對自己,
面對生命的友人。他教會他們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樣的自己,挑戰那些在別人眼裡是金科
玉律的教條,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無論是讓學生撕掉權威關於詩歌的評價用自己的心去品讀,還是
讓他們看到自己是如何隨著別人的腳步改變自己的步伐的,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著這一群在禁錮
里壓抑太久的年輕人,讓他們恢復了飛翔的勇氣和嚮往飛翔的激情。但,屬於基丁自己的結局是被校
方因為「毒害」學生思想為名趕走了,似乎和遙遠切近的時空里,那些個挑戰者,背叛者的悲劇式命
運無奈地呼應了。
盜火者給人們光明,而自己卻永遠只能背負著盜者的惡名,默默走開。
在尼爾的世界裡,展現的是一個人如何從別人生命陰影里走出來,看看陽光灑在自己身上的光輝
,做在想要走的路。尼爾在基丁老師的課堂上被點燃尋覓生命意義的激情,重組了死亡詩社,瞞著父
母參與他夢寐於求的話劇的演出,他飛揚的生命在「仲夏夜之夢」里的精靈身上光芒萬丈。然而當帷
幕落下,他還得回到現實,面對父親嚴厲冰冷的目光。在父母和夢想之間,尼爾無路可逃,終於,在
一個飛雪的寒夜,他最後一次帶上精靈的荊冠,踏著冰涼如水的夜色,了結了自己短暫的生命以一個
自由而鮮活的生命的姿態發出他最後無言的憤懣。在他的身上既能看到一個尋夢者的浪漫和激越,也
能看到背負著現實生活壓力的被束縛者的無奈和呻吟。
而片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那就是托德。膽小,懦弱,發奮學習,沉默少語,看著他的時
候,總覺得自己體內有某些部分和他共鳴著。在他無能平凡的外表下依然是隱藏著激情的,但他的激
情總是默默流淌,直到影片的最後才有了一次無發抑制的爆發。基丁老師的走,他無能為力,甚至無
奈地充當著指責人,在基丁離開教室的瞬間,他站在了課桌上,呼喊著:「船長,我的船長!」這是
基丁教的方式,一種換種眼光看世界的方式。現在,這種方式成為公然嘲笑現實世界可悲束縛的武器
,雖然對於這個麻木了太久的世界沒有太大的殺傷力,但導演還是讓我們看到在托德的帶動下,班裡
的同學幾乎都陸續地站了起來,場面有點煽情,也不是很真實,但這確實給了我們每個人繼續前行的
希望。基丁走了,但沒有人會懷疑,青春張揚的烙印永遠留在了這些剛剛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的人心
靈深處。
整部電影充滿張力詩意和激情。其中有兩個場景意象讓我刻骨銘心。
一次是表現秋野上黑壓壓的鳥群驚飛的空鏡頭,從未見過這么多 鳥在一瞬間飛起,其漫天之
勢宛如一股掙扎著奮起的力量,渴望一次不計代價不計後果的飛騰,它們撲翅的聲響驚起秋野廣袤的
寧靜,即使是短暫的,但也讓這個世界聽到了它們自己的聲音。
還有就是黑夜裡穿行於迷霧間的那幾個嚮往自由的身影,寂寞的靈魂,向詩歌取暖,在詩歌的激
情里顫栗。看不清他們的樣子,只是覺得,不經意間,心隨著他們奔向某個山洞,在那裡傾泄所有的
憤懣,在亢奮的目光里尋覓生活的力量。
一片關於詩歌的電影,當然是俯仰皆是的如詩般的妙句警言,如
「只有在夢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從來如此,並將永遠如此。」
「兩條路在森林裡分叉,我選擇走的人少的那條。」
「假如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我們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活著。」
遙遠的日子裡,米蘭昆德拉如是說。
而在這里,在托德稚嫩的臉頰上寫著,在尼爾紫荊冠上刻著,
在基丁悵然的微笑里流露著的是這樣的詩句: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
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
我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同樣的勵人自勵的文字。
影片名為死亡詩社,也許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義,只有讓不屬於自己的那部分思想,那部分
靈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屬於心靈的那部分生命。開始真實的生,清醒的生,有意義的生!而割捨
和死亡都是伴隨著痛苦的,所以有了月光下走向生命終結的尼爾,有了被迫離開學校的基丁,但,痛
苦的背後是新生的孕育,所以,影片讓我們看到了托德,看到滿教室的托德們,這就是延續和未來!
【影評三】
縱情聲色:死亡詩社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
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
我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一
很早注意到這部片名,大概是因為有個詩歌網站如此命名。對名字來源一無所知,只是憑了那些
天生對死亡、墳墓、女巫和鮮血此類詞彙偏執狂般的癖好,對文字後面隱藏的某些內容不由自主地傾
心。 以為影片該在講述普拉斯那樣的女人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會熱中於陰冷刺骨的文字,喜歡和
自己幻想的干屍舞蹈,美要到極致,那種審美,是以冰冷的墳墓為終結,如同普拉斯最終選擇的煤氣
爐盤。
然而,我看到了一個和自己預期完全相左的故事。你可以稱它是校園青春片,因為它講的正是校
園青春的故事。刻板的老師,青春懵懂的男孩們俊美如阿波羅,他們眼中好奇的光芒,對愛和異性的
憧憬,秋野上黑壓壓的鳥群驚飛,其漫天之勢宛如一種掙扎著奮起的力量,在嚮往一次不計代價的飛
翔。秋野寧靜而廣袤,那也是暫時的,暴風雨正在悄悄醞釀。
暴風雨來臨時,這些鳥兒又該怎樣?
二
也許我們都曾經暗暗盼望過生命中出現基丁這樣一位老師,他熱愛文學、人生,熱愛詩歌、夢想
,鼓勵年輕人張揚個性,告訴他們『Seizing the day』.(把握今天)。所以當那個男人哼著小曲在
教室里露面時,那些孩子的眼睛裡隱藏的光芒閃耀了。他在第一堂課上,就撕去了庄嚴的教科書上對
詩歌的規定,告訴孩子們青春的激情原可以和動人的詩句如蜜糖般從唇邊滑落。他讓孩子們稱他為『
船長』。
這個徹頭徹尾的詩人,不合時宜的船長,他的到來是為了從另外一個角度貫徹教育的目的:教育
是為了教會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詩歌無法以理性坐標的方式去度量,人類充滿著激情!醫學、法律、
經濟、工程,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詩歌、美、浪漫和愛才是生活的精髓。他告訴他們不要墨守成規
,要學會站到桌子上,從另一個角度看不同的世界,告訴他們不要一味服從,因為,那對採摘真正的
生命的花蕾是有害的。
他的到來,是早春的第一滴雨水。
三
每一次地提到Neil Perry的名字,我都會隱隱疼痛。那樣一個可愛的少年,他學業優異,他
俊美、聰明、順從,寬容,他是每一個老師都會喜歡的標准好學生,父母的好兒子。在嚴厲的父親命
令下,他退出了校報編輯,他有一天會成為一名好的外科醫生,操著手術刀,精確地度量著病人腐爛
的軀體,他會生活無憂,成為一名受人尊敬,衣食豐祿的中產階級。這些早早設定好的路徑正擺在他
面前,鮮花和屍骨放在他的道路兩旁,一切都十全十美,他將是社會的棟梁,生活得平靜而絕望,在
某個午夜夢回之時,偶爾回望月色,想到青春時有過的夢想….然而,那樣的路中斷了。他遇見了
Keating。從第一堂課,撕碎了第一本教科書開始,就註定了他將與那樣的路分道揚鑣。他太過於早慧
,第一個明白了Keating提出的『卡配匹亞』。Keating帶領他們站在一百年前的校友照片前,看那樣
青春的軀殼,盛載著夢想和渴望,而如今,都已化為蛆蟲的食物。
他重組了Keating年輕時組織過的死亡詩社,帶領同伴,在夜裡奔行向那個印弟安山洞,夜的
迷霧間,蘇格蘭風笛響起,那些年輕的身影奔行的步伐如舞蹈,正奔向自由和幻想的世界。那種激情
飛越的時分,Neil真正體味到了幸福,他通過詩歌尋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浪漫主
義者,美麗、脆弱、高貴得一塌糊塗。
而這樣的浪漫註定走向死亡。在精神父親Keating與現實父親的較量中,精神在現實的蹂躪下
,不堪一擊。Neil的人生愈顯出其苦痛和孤獨,他的生活一直是一場演出,演出一個好學生,乖兒子
的角色,他演技高操,贏得一片贊許。所以,當有一天他要放棄父親為他劃定的軌道,選擇另一個不
可知的,可能充滿荊棘與艱難的道路時,父親震怒了。在強權的父親面前,他的靈與肉處於分裂的狀
態之中:是順從傳統父親的強勢?還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年輕的他無力承擔這種重負,他選擇了
死亡。把《仲夏夜之夢》的精靈花冠放在窗檯旁,他用那把父親長年希望他使用的外科手術刀打開通
向墳墓的道路。
他死得很美。在現實和理想的掙扎中,理想總成為祭品,庄嚴地放在了祭台上。他們非如此不可
,在嚴酷的成人世界裡,在一切以現世利益為准則來判斷是非對錯的社會中,理想主義者往往無力對
抗現實,他們的尖銳、脆弱與唯美都那麼觸目驚心,如煙花閃過,在夜空里刻下創痕。
Neil的死亡是一種永不消失的疼痛,讓我思考:怎樣在夢想與現實之中尋找一種合適的平衡?我
的這種思考屬於理性的那一半我,而另一半的我在想:其實這無可挽回的結局本身是一種必然,與其
看到多年後的Neil平靜而絕望地生活在庸常的世界裡,也許,在鮮花盛開時突然遭遇風雪而凋零,不
是最壞的事…
很多人,他們原可以不死的,如海子,普拉斯。柯本說,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痛快燃燒!那
些邁向鐵軌或伸向煤氣盤的頭顱里盛放著怎樣的決絕,對現世的毫不留戀,剩下的,只有些溫暖而寂
寞的句子。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四
Todd Anderson,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更准確地說,他近乎於本片的主角。因為Neil那樣
的絕對理想主義者的故事畢竟太激烈,太悲壯,一個故事裡,更需要一些普通人物的故事。他們不一
定是那種人群中的領導者,最有天份,最引人注目,頭上戴滿花環。他們常常保持沉默,面色蒼白,
在現實世界中膽怯地行走,唯唯諾諾,惟命是從。然而,從他們偶爾投過的眼神里,你仍然能看見一
些光芒。只是,那樣的光芒太微弱,隱藏得太深了,需要有良師益友在旁,把它們如抽絲剝線般,一
點一點地引發出來,最終引發熊熊大火。
因為,那樣的靈魂,往往才最堅韌,最有力量。只是,它需要時間打造和證明。
Todd剛出場時,他的眼神羞怯不安,在第一堂課上,他寫下了Seizing the day,課後又把它撕去
了,表明他內心對傳統訓誡與新鮮的Keating老師灌溉的思想之間的沖突。在交那篇詩歌作文時,他苦
苦呤誦,如完成作業般抓耳撓腮,不得要領。在死亡詩社的幾次聚會上,他害怕當眾朗誦詩歌,都只
作為記錄者存在。
他也是幸運的。擁有了Neil這樣的良友和Keating老師。他們都同時注意到了他眼裡的光芒。Neil
鼓勵他扔掉生日的文具盒,Keating在那堂英文課上,看出了Todd的恐懼,讓他大聲喊叫,釋放自己壓
抑的情感。Keating蒙住Todd的眼睛,讓他緊閉雙眼,描繪惠特曼的形象:「這些景象浮現在我的周圍
,一個瘋子緊盯著我令我精神緊張。他伸出手掐著我。他一直在喃喃自語,好像說一條毯子總是會蓋
不住你的雙腳。無論你如何拉它,拽它,它永遠不夠大…….從我們開始哭泣到我們死去,它僅僅能夠
在我們悲痛,哭泣和尖叫時蓋住我們的臉。」安份守已的Todd把惠特曼描繪成了一個『牙齒流汗的瘋
子』。他腦中的熱情與想像力正一點一點被激發出來,閃閃發光。然而,與Neil的絕對的浪漫與激情
不同,Todd認識到僅有激情是不夠的,「無論你如何拉它,拽它,它永遠不夠大…….它只能在我們悲
痛,哭泣和尖叫時蓋住我們的臉。」激情是生命的精髓和花蕾,但它的力量有限,無力保護我們面對
嚴酷的現實世界,光靠它我們將無法生存。
在Neil死後,Todd一個人踉踉蹌蹌走向空寂的雪地,對Neil的死亡,他的父母有著血肉相親的疼
痛與不解,Keating老師也會有終身的內疚與自責,唯有Todd,只有他,才徹頭徹尾地明白他這種行為
的前因後果,所有的意義,明白那褪去了塵世衣物的年輕靈魂的決絕與非如此不可。如果說從前,
Todd的精神一直處於Neil和keating的籠罩之下,他也心甘情願地站在他們身後,而摯友逝去,
Keating老師被放逐,Todd一下子成長起來,他在雪地里的嘔吐讓人心碎,他從此是孤獨的,再沒有精
神上的支柱,他從此將獨自面對那個大雪紛飛的冰冷世界。
他和那兩個人是不同的。Keating和Neil都是骨子裡的詩人,對美,對激情有著天生的把握與熱愛
,並有著殉道者般,不計後果的浪漫。他是現實的,生活原本是需要歷練艱難和忍受平凡的乏味。他
眼含熱淚,一樣地和其他孩子一樣在那份給Keating老師定罪的文書上簽了字,將靈魂擲於火中,順從
於已定的命運。然而,他會小心呵護心靈和頭腦中如星閃耀的火花,那最後喊出的一聲『oh Captain,
My captain』,那站在桌子上與Keating告別的姿勢正是Todd面對成年世界做出的第一個發自內心,並
願意去承擔後果的選擇。
五
我不得不提這個人,Cameron(卡梅隆)。他的出現正是為了證明生活里確實存在著的這樣廣泛的
人群。從第一節課開始,在Keating老師在黑板上畫坐標時,他立刻一字不差地記錄了下來,撕教科書
時,他撕得工工整整,第一節課下課,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這些內容要考嗎?他參加死亡詩社,不過
是因為其他人都去參加。在最為桀驁不遜的Charlie和學校鬧惡作劇時,他面如土色。所有的這些表現
一點一滴地累加,所以,在Neil死後,他是第一個向學校簽字證明Keating老師罪過的人,他從內心裡
也相信那是Keating老師的罪過,毫不猶豫地出賣了他,以保全自己。在最後一幕里,他也是那幾個沒
在站上桌子,為Keating送行的人。他屬於人群中的不小的那部分:對權威無比順從,沒有個性,在利
益面前會很快放棄原則,犧牲別人,保全自己。他不具備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他將來最大的
可能會上哈佛等名校,畢業後,成為一個銀行家,律師,或者其他。他將生活優越,頤養天年。
某種意義上,他已經是一個死人。他的心靈從出生那一刻就死去,在成長的過程中,在那些暗夜
朗讀詩歌的時刻,那心靈曾有一度的復活跡象,而隨著Neil逝去,他立刻回到現實狀態,毫不留情地
把心靈丟進了垃圾堆。他和很多其他的人一樣,行走在街道上,人群中,如死人群舞,面無表情。
我無權指責他,按照死人的邏輯,也許他是對的。心靈何用?夢想何用?詩歌何為?終究,人要
在現實的世界裡苟延殘喘,看浪漫化為齏粉。我也有過懷疑Keating的時刻,在5月14日夜,第三次看
完這部影片後,我走在校園里,反反復復地想:Keating他究竟錯了嗎?也許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激情都
已冷卻,我開始用正常人的思維來考慮這問題。這種思維讓我痛苦,我走在朋友身旁,神思恍惚。
夜裡,朋友用衣服蒙住我眼睛,說:向前走。
我遲疑不敢前行。
朋友說:不怕,我看著呢。不會讓你掉溝里去的。
我仍然猶豫著,終於伸出了腳步,一點一點,十米的路程用了近十分鍾的時間來完成。在黑暗裡
,在我的目力失去力量的時刻,我害怕,害怕每一個未知的溝壑,害怕跌倒。我必須眼睛能看清楚前
方的路程,才能夠從容地去邁出腳步。那蒙在黑暗裡的時刻是一種折磨,我為恐懼折磨。也許,我正
在成為一個喪失勇氣的人,不再有年少時,那種一往無前,哪怕天塌下來又如何的莽撞與熱情。
這種認識讓我酸楚,生活需要的歷經艱難與忍受平淡乏味,這些我從前不屑一顧地屏棄的東西,
如今,正一步一步地走過來。心中的光芒正日益黯淡,日常的幸福正慢慢地屏蔽住感知的毛孔,在日
復一日的勞作中,我正在伸手,猶豫著,是否與生活妥協。
我在伸手、猶豫中,正一步一步變成一個死人。
六
兩條路在森林裡分叉,我選擇走人少的那條。
浪漫的詩人keating走了,被放逐,如普羅米修斯,盜火者承負了盜火的惡名,他是一個被放逐的
游吟詩人。浪漫的詩人Neil去了,走向死亡。他被點燃的生命激情無法再回到鐵屋般禁錮的體制,如
魯迅先生描繪過的那個沒有窗的大鐵屋子,他醒來,無法接受這現實,只能把自己骨骼捏碎,為維護
精神的自由選擇了毀滅。鬥士Charlie離開了,他的命運是一個未知數,他將始終是體制的一個反叛者
,蔑視傳統與成規。理性的Todd存留了下來,他是他們中最有人生智慧的人,會小心翼翼地珍藏起那
些夢想和詩意的火花,獨力承擔起自身的命運。
那是一條人少的路。
⑤ 電影殺生講的什麼意思
電影《殺生》,更像一個局,身在局中的人,痴迷不願醒悟,身在局外的人,想要破局,卻不得其法,最終局內局外一同歸於沉寂,死於地震!
《殺生》能夠在各大影視平台,被大眾堂而皇之的觀看,已屬異數!
落日余暉下,牛結實孤獨的身影,拖著棺木,漸行漸遠!
這樣的疾病,又豈是一個外來醫生可以拯救的!
《殺生》用一種有些荒誕的敘述手法,借一個村莊、隱喻了更多!
⑥ 電影《殺生》講的是什麼意思
電影《殺生》的意思是:
電影講述了發生在一個名叫長壽鎮的封閉小鎮,在這個小鎮,長命百歲是終極價值取向之一。喜歡惹是生非的抽象之屌是長命百歲夢的死敵,所以長壽鎮的人想要合理絞殺它。
余男飾演的啞女這個角色,是中國女性本能和天性的隱喻,長壽鎮里的人曾想通過一種儀式殺死這個啞女,這個啞女因為所謂的不守婦道,被長壽鎮的其他女人圍攻,則說明文化可以讓女性變得痛恨自己的本能和天性,進而也想用類似於自我閹割的方式,讓自己看上更正經,更有道德,更符合男權社會的期望。
故事最後牛結實挨家挨戶的送一些以前被他拿走的東西,然後走到一個山腰中自己等死。那個牛醫生自己也因誤食毒肉,最後全村發生大地震,全劇完。
(6)異類電影結局李簡單活著嗎擴展閱讀:
1、《殺生》於2012年4月28日全國公映。黃渤憑借本影片獲得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
2、《殺生》的故事很殘酷,比《鬥牛》更進一步地展現了導演管虎對人性和社會的思索,甚至可以說是管虎這么多年作品裡最鋒利的一部。在電視圈裡摸爬滾打了一圈回來後,「第六代」管虎已經隱隱有了自成一派的自覺和風格,國產類型片中又添魔幻荒誕喜劇一筆。
3、《殺生》在四川桃坪羌寨經過長達三個月的拍攝最終完成,但是,對於導演管虎來說,《殺生》的創作周期遠不止三個月。向以「狠」著稱的導演管虎,在開機後一如既往地堅持高要求,對演員的調度也激發了他們的潛力。
⑦ 劉亞仁和朴信惠的《活著》和《釜山行》相比,你覺得哪一部更好看
各位小夥伴們,我已經看完了劉亞仁和朴信惠主演《活著》,也看完了《釜山行》兩部作品。這三部電影里邊都充滿著激烈追逐場景,也容易引發人們思考與人生領悟。如果你生活在周圍全部都是變異人世界中,你除了害怕之外,還要會做哪些情呢?相信大部分人和劇中主角處理方法一樣。可後來人們逐漸改變了想法,只要活著就好。我認為這三部作品中,孔劉和鄭裕美主演的《釜山行》更好看。
我也看過《釜山行2》,總得來說,電影質量位於韓國電影一線水平,內容有些枯燥,很多內容我都是快進的。這也說明《釜山行》成功並不能代表這個系列都能獲得成功。我認為《釜山行》最好看,原因莫過於劇情緊湊,人物刻畫都非常詳細,讓人看完之後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