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評價電影《雲水謠》
【一生只愛一個人的愛情很美,但也很殘酷】
王金娣在我看來是另外一個王碧雲,雖然最後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碧雲。她和王碧雲性格相反,可是卻都愛著陳秋水。如果說王碧雲是內斂沉靜的,那麼她是熱情而奔放的。影片最打動人心的是他們結婚時說的那句話:「從此我替你照顧他,如果將來去地下了,你找我,別找他,是我讓他不等你的。」從此,她和陳秋水過完了短暫的一生。因為行醫路上雪崩,兩個人都葬身在大雪山裡。
描寫愛情的電影有很多,結合時代來襯托的,也很多,可是這部影片之所以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是因為共情力吧,畢竟,一生一世等一個人,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既悲情又美好,停留在電影中的感情,恰到好處。
B. 如何評價電影《雲水謠》
這是一部文學作品改編的文學作品的電影,也就是我們說的愛情文藝片。這部片的高妙的地方就是無意間去觸碰兩岸這個話題,而且也沒有故意讓我們去想像這個東西,前期的時候一筆帶過的。而到了後來慢慢的拉開了序幕,非常自然的和人們的精神融合在一起,讓人們還來不及去接受就已經灌入這種元素。
C. 從雲水謠這部電影中,我們感悟到了什麼
男人的忠貞終究是熬不過歲月的,特別是這歲月里還有一個無微不至的女人!
D. 如何評價《雲水謠》這部電影
這是一個簡單直白,帶著純粹的愛情故事,有那個時代下特有的風格與人物形象。我覺得這是一部憂傷中帶有遺憾的電影,我們每個人都期盼故事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可以闔家歡樂,但在這部影片中,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早已註定了悲傷的結局。
E. 《雲水謠》這片電影看後有什麼感想求!!
你好!!
《雲水謠》,這名字中就隱隱蘊含著一縷揮之不去的憂傷,誠如餘光中先生在《鄉愁》中寫到的「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我想,如果有一張船票可以期待的話,或許在那樣動盪不安的年代,對彼此也算是一個慰藉,可是,他們所能做出的期待僅僅是對彼此承諾的堅守,而面對現實,他們卻無能為力。整部影片,都在試圖回答兩個問題:「在人世間,把生者和死者隔開的到底是什麼?把相愛的人隔開的到底是什麼?」從這個角度而言,影片已經超越了對情與愛的簡單表述,轉而上升為對現實、對人性的關注。
影片採用插敘的結構,通過作家陳曉芮對姑媽王碧雲(歸亞蕾飾)的一系列追問,開啟了那段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酸楚記憶,表面上,陳曉芮只是一個故事的講述者,透過她,故事才得以在現實與回憶中自由切換,而實際上,我更傾向於將她看作是一種對王碧雲「鏡中我」的隱喻,陳曉芮關於「隔開生者和死者的是什麼?隔開相愛的人的是什麼?」的疑問,似乎應該是暮年的王碧雲一生苦苦思索卻不得其解的困惑才更顯得合情合理。
影片的高潮在一幅幅黑幕的不斷切換中,始終壓抑著,導演尹力試圖用思念去釀酒,不到年頭兒,絕不肯開啟。片中,碧雲與秋水的相互思念、薛子路對碧雲的單相思、秋水母親對兒子的牽腸掛肚、金娣(李冰冰飾)對秋水的愛憐與牽……每一份思念都綿延不絕,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被歲月沖淡,反倒更真更濃,但是,也許是這思念中攙雜了太多眼淚的緣故,最終釀出的卻是只能孤單自斟、無法快樂共飲的苦澀。
這種苦澀,來源於過程,卻爆發於結果。影片最後的那一場雪崩和緊接著碧雲再也不能自控的痛哭,終於將劇情推向了高潮,任憑畫面隨著黑幕漸漸隱去,可那撕心裂肺的哭聲卻久久迴旋在腦海,讓人無法平靜。
謝謝!!
F. 有關電影<雲水謠>的問題
...
性格使然. 王醫生說話很隨便. 牙齒半截粉筆到不至於.1/3吧
關於劇情, 很精彩 也很感人
無奈. 遺憾~
G. 如何評價電影《雲水謠》
影片無意觸碰"兩岸"這根神經,也沒有故意去引導觀眾聯想這一層,而這一層卻自然而然地滲入人們的精神領地,人們卻沒有抵觸感,這才是本片的高妙之處。電影本身在製作上從各方面都達到一個平衡和充分,製作精良、鏡頭語言優美、人物感情細膩、氣氛營造的很成功。
H. 有點看不懂`電影《雲水謠》的結局
陳秋水跟王金娣是在一起啦!可是他心裡還是喜歡王碧雲啊!王碧雲她的一生都在等待陳秋水,沒有跟任何人在一起啊,並且收養了個小女孩,也就是後來那個穿著很現代的女人啊!在看陳秋水照片的那個老太婆是老年的王碧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