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參考啊··
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黨的女兒》觀後感
偉大的中華大地,養育了億萬兒女,圓明園的火光,列強的入侵,喚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蘆溝橋的槍聲,日本浪人的狂笑,激發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捨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難。翻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都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
觀看影片《黨的女兒》後,我的感觸很深。
影片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華兒女,不畏強權壓迫,不畏虎豹豺狼,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譜寫了一曲曲響徹雲霄的愛國主義壯歌。
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時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三名共產黨員有重要情報匯報給游擊隊,在半途中,一名共產黨員走失了,她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逼她說出另外兩名共產黨員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說,因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於一切,她周身每個細胞都浸透了這種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讓敵人得逞,我們才能贏。敵人發怒了,殘忍地用火將她活活燒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她的身影一下子變得那麼高大。
此時的我已是熱淚盈眶,這種感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是啊,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條真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的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我們現在的任務不是當年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血火戰斗,我們應用我們青春的熱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
沒有烈士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他們的壯舉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發奮學習。我們中華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滌盪自身,戰勝艱難險阻,積累著日月精華,奔向那更加光輝燦爛的前程。這正是我們每個今天的中國人所驕傲的。當然,作為炎黃了孫,我們在繼承發揚民族優秀傳統的時候,要大膽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不斷熔鑄和培植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新世紀的少年應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呢?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成千上萬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才報效祖國。因此,我必須先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化為實際行動,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吧!用我們的雙肩擔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吧!
㈡ 求關於《魯迅》電影的觀後感600字!
「魯迅完全應該是一個很好玩的人。」
魯迅先生的孫子周令飛如是說。
作為魯迅的扮演者,濮存昕也說過類似的話:「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我塑造出來的魯迅太『緊』了一點,魯迅應該是個更幽默、更好玩一些的人。」那魯迅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政客、摯友、論敵、親人有著各自的描述,每個讀者和觀眾心中也有著屬於自己的那個魯迅。只是我不喜歡很多人站在某種意識形態的立場上去褒揚或者詆毀他,正如陳獨秀1937年在《我對於魯迅之認識》中所寫的那樣:「世之毀譽過當者,莫如對於魯迅先生。……真實的魯迅並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個人,有文學天才的人。」當年原本要在那部夭折的《魯迅傳》中扮演魯迅而痴迷的琢磨過他的戲骨趙丹也在《角色自我設計》中這么寫道:「我無論如何不能抱著主席誇贊魯迅的幾個偉大去創造角色,那就糟了,必須忘掉那幾個偉大。」
是的,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就是給我們還原了一個接近真實的那個被官方宣傳已經臉譜化(甚至是神化)了的迅哥兒。他不僅僅是個革命者(但絕不是什麼「無產階級的」),也不僅僅是個戰士(但絕沒有拿著「匕首和投槍」),他還是一個生活有著情調的男人、愛著女人的丈夫、疼著孩子的父親、講得了笑話的長者、喝得起咖啡的知識分子!他告訴蕭紅怎麼搭配衣服,他開導蕭軍怎麼談戀愛,他教巴金如何欣賞版畫,他還陪許廣平一塊兒看電影。影片將鏡頭對准了魯迅一生中的最後三年,插入了七個夢境貫穿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並將魯迅生平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串連在電影中。很多場景和台詞都來自魯迅的小說詩文或者真實生活,有些則作了些許改編(比如女人的女兒性和母性那句)。
電影的開篇,昏黃的夜燈下,魯迅獨自一人在江南空曠昏暗的石子路上漫步,烏篷船、咸亨酒店、孔乙己、阿Q……一個個熟悉的場景和人物向我們走來。恍惚間,祥林嫂走上前去問魯迅:「人死了有沒有靈魂?」「或許有吧。」「那也有地獄了。」於是接下來,三個人的死亡便組成了影片的一個內在結構:楊杏佛之死、瞿秋白之死和魯迅之死。在影片的結尾,幾乎是完全再現了當年萬人空巷的那場葬禮,鏡頭甚至沒有向我們展示一滴眼淚,但當看到那浩浩盪盪的為「民族魂」默默送殯的黃包車隊時,我差點兒就落淚了。
作為一部小眾化的藝術電影來講,《魯迅》各個方面都挺好的,多年不見的中國藝術片啊,大概有幾個年頭沒看到這樣的國產小眾藝術電影了,手法上構思上技巧上都是用了心的(如果要就此寫評論那還得找機會再看一遍)。唯一的毛病我覺得是過於舒緩,剪掉20分鍾去就應該更好了(據說導演曾為參展東京國際電影節做了個縮減版本,就是如我所願的把每場戲都剪短了)!
之所以有緣得以看到這部傳說中的小眾電影,是因為《魯迅》作為了第二屆武漢大學生電影節的開幕影片,而開幕式是在武大舉行的,這部電影也還真和武大扯得上一點關系。開場的「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寓所和潘梓年一道被秘密逮捕」那場戲里的潘梓年,就是後來(1949年6月10日)代表中共接管國立武漢大學的武漢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部部長,算是行使過一段校長的職能。不過遺憾的是,魯迅卻實在是沒有和武大發生過任何直接的關系(倒是胡適和武大關系挺好的),但他卻和武大的很多人通過文字聯系了起來,這些人裡面,既有被他罵過的比如陳西瀅,也有罵了他大半輩子的比如蘇雪林。1936年魯迅去世後,武大亦舉行了悼念魯迅的活動。
魯迅永遠是個另類,是個超離孤獨的孤獨者,「是中國遍地奴才意識的思想荒原上的一個異數」(鄧曉芒語)。國民黨時代是這樣,共產黨時代也會一樣。毛澤東在1957年就說過:「假如他還活著,我想要麼是坐在牢里還要寫,要麼他識大體保持沉默。」和同時代的很多文人一樣,他也是一個獨立的知識分子,甚至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獨立,因為沒有一個國人能像他那樣,在強烈地批判外物的同時也在深刻地批判自己,直到今天,找得出第二個這樣的國人來么?有一個魯迅是中國的驕傲,只有一個魯迅卻是中國的悲哀。在片中有段戲,許廣平說他是革反革命的非革命者,而他說自己是非革命不可的革革命者。是的,這就是魯迅。
魯迅曾經說過:「失去了現在,也就沒有了將來。」從現在看來,魯迅是過去時的,魯迅也是現在時的,魯迅更是將來時的!林賢治說自己是悲觀地認為「魯迅的精神,這是一個人的傳統,幾乎不可能繼承。」我們會有人繼承他、甚至超越他么?但願那個美妙的時代能夠到來吧。
㈢ 觀後感600字
當我看完《隱形的翅膀》這部殘疾少女和命運頑強拼搏的影片時,我被主人公志華那經過命運慘烈打擊之後依然不屈不撓抗爭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動了。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麗草原上的故事。15歲的志華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學們高興地去放風箏慶祝,卻不幸被高壓電擊中。經過醫院全力搶救,終於保住了性命,但卻失去了雙臂。失去雙臂的志華痛苦不堪,原來一切需要用手來做的事,她都無法自理,生活變得非常艱難。她想回到學校上課,卻被學校拒絕了,原因是她沒有雙手無法寫字做作業。.....面對著失學和生活無法自理的困難處境,志華非常痛苦,想要了結自己的生命,但是爸爸媽媽鼓勵她,給予她勇氣使她最終放棄自殺的念頭。後來, 志華參加了高考,她的分數過了線,但因為沒有雙手又報的是醫科專業,她最終沒有被錄取。失望再一次降臨。不料媽媽知道了她沒被錄取的消息,受不住打擊,精神分裂症發作,一下子走失,再也沒有回來,志華家又陷入迷茫,悲痛的狀態。.....志華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了好成績,取得了進軍殘奧會的資格。但是媽媽已不在人世。為了紀念媽媽,志華和爸爸將媽媽親手為她做的龍風箏放上天空,風箏越飛越高。.....彷彿志華媽媽正在為女兒驕傲! 看過影片之後,最不能忘記的,不是他們殘疾的身體,而是他們驚人的毅力,淡定的姿態與燦爛的笑容。他們的身體因精神的完整而美麗。想起張韶涵的一首歌:就算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我思緒萬千的和志華對比,我顯得是那麼渺小。志華在難以忍受的困難面前並沒有退縮,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和堅強的意志獲得了成功。我想:生活對志華是多麼不公平啊!跟她比,我幸福多了,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自由自在的到處玩耍,可以……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更應該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的更仔細,更精緻,更加一絲不苟! 隱形的翅膀」,將會帶著的夢想,像風箏一樣在無邊無際的天空飛翔。..... 人沒有了雙肢就像小鳥失去了翅膀,花草樹木失去了滋潤一樣,就好比沒有了生活能力,沒辦法生活下去。 影片中的小女孩志華在一次意外中,也失去了雙肢,她也曾想過是否該繼續生存下去,而她在爸爸媽媽的勸說下,她選擇了生存下去,並且要考上大學,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她開始學慣用腳來寫字、吃飯、洗臉、刷牙、穿脫衣服等一些原本用手來做的事情。在她的努力下,把腳訓練地跟手一樣靈活,便開始不依靠爸爸媽媽。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她被游泳教練選中並且又參加了訓練,參加了全國殘疾人游泳大賽,取得了勝利,同時也被體校錄取了。 她正如《隱形的翅膀》歌中,說的: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 志華的這種行為,是常人難以想像,難以做到的。她在比賽中取得勝利的關鍵在於:別人休息時,她還在拚命訓練。我們要向她學習的是:堅持不懈的精神。 雖然,我們沒有殘疾,但是,我們對待學習,要像志華一樣,奮發向上。我們已經五年級了,不能老想著去玩,要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 這部影片給了我許多感想和啟發,讓我終生難忘。它不僅讓人感動,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不管你是否殘疾,都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只要你有志氣,有毅力,無論什麼事都能做好。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女孩因風箏掉到了高壓設備上她去夠,不幸被電擊打,使她失去了雙臂。 當光明變成了黑暗,原來活潑快樂的女孩轉眼間變成壓抑痛苦的女孩。 這種巨大的轉變沉重的打擊著女孩的心靈,誰也想不到會發生這種事。女孩失去了雙臂,她喪失了生活的能力,這意味著她每天都會在痛苦中渡過,每做一件事都是極大的困難。失去了健康,才懂得健康的珍貴。人能健康快樂的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沒有什麼比健康快樂更重要了。我們要珍惜每一天,讓每一天都過的有意義,做自己想做的事,獲得更多的快樂。 女孩失去了雙手,她只能讓父母幫助她來生活,但她並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於是,她每天都練習壓褪,她忍著痛終於把腿練的非常柔軟。她學著用腳寫字,一次寫不好再寫,不知她寫了多少萬次,每一次的練習都是痛苦的折磨,就是再累她也沒有放棄。她對自己充滿希望,相信自己一定能用腳來生活,減少父母對自己的幫助,可見她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她沒有因為自己是個殘疾人,而使父母整天為她操心。慢慢地她學會了用腳來生活,還能用腳來做飯。這些在我們看來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她居然實現了,她用頑強的毅力戰勝了自己,挑戰著人生。 。 有種力量是隱形的,我們看不見,但是一直存在我們的內心,或許沒有經歷一些事,我們永遠也不知道那股力量的強大。是的,沒有闖不過去的災難,只要我們用心對待生活;是的,沒有到達不了的地方,只要我們努力拚搏夢想。無論何時,記得,我們都有對隱形的翅膀!
㈣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600字
誰沒有年輕的生命?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誰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英雄,卻用他們年輕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了戰斗的勝利。
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抗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旁觀看。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心好像被無數的鋼針刺著一樣疼。我想起自己平時對同學的態度不好,心裡難受極了,感到自己臉紅,羞愧。
過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個「吵架、打架王。」我不是找這個吵嘴,就是找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在跑步的時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腳,他一邊跑一邊說:「對不起!」我卻故意刁難他,把他一推,大聲說:「對不起值幾個錢,你把我的鞋子弄臟了,你賠!」那位同學一邊道歉,一邊說:「我不是有意弄臟你的鞋,我幫你洗。行嗎?」可我還是要他賠,並舉起拳頭要打他。旁邊的同學聽到我的叫罵聲,圍了上來。了解情況後,個個都不滿意,眼睛怒視著我,好象說:「如果你再欺負這個同學,我們就去告訴老師。我一看這嚇人的架勢,不敢再說什麼,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嶺》的英雄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
電視演完了,爸爸和媽媽津津有味地談論《上甘嶺》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可是我這個平時愛鬧的人,卻在一旁默默地思考著……
㈤ 觀看紅色電影的觀後感(600字)
南京南京觀後感這不是一部電影,更像是真實的片段錄像。整個電影從頭到尾都是觸目驚心殺戮和獸行,看了讓我很難受,如果電影講的是事實,那歷史就太瘋狂、太殘忍了。最觸動我的場景是日本兵在活埋了中國人後還在一個個頭顱中間原地踏土,跳舞,簡直滅絕人性。另一個場景是拉貝先生離開難民營大門後下跪對中國人謝罪,中國人需要一個外國的納粹來保護,真是諷刺。生命如草芥,但是草芥是不會被殺光的,電影的結尾還是在死亡中給我們留下了生的希望。電影中的人物塑造充滿了人性的真實,人道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精神也充斥在每個段落中。在電影中沒有國家與國家的對抗,只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每個人都是真實的,也是矛盾的,不可復制的。如果假設我們身臨其境,你能像劉燁那樣慷慨赴死么?你能像高圓圓那樣挺身而出么?你能想范偉那樣出賣同胞又捨身取義么?甚至你能像角川一樣在人性中掙扎,而最後選擇自殺么?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無法回答的,導演能夠正面,真實的講述這段歷史,讓人敬佩,這個電影沒有講述為什麼,如果非要找答案,那答案就是歷史,就是現在。回頭看看歷史,每一次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都是伴隨著戰爭這顆人類文明的毒瘤,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避免重蹈覆轍,拒絕戰爭。
㈥ 北極星電影觀後感600字
北極星該片講述了由劉牧飾演的畫家李智輝,為了實現自己和兒子的人生夢想,在窮困潦倒走入人生低谷,生活也變得一塌糊塗時,他和兒子依然以苦為樂,堅強面對著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困難,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經過父子倆相依為命的打拚,他們最終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北極星》將帶你直面人生挫折與磨難,領略奮斗的勇氣與力量,感受最為溫暖的父子親情與朋友友情,邂逅令你捧腹大笑的滑稽與幽默,尋找屬於你的人生光芒
㈦ 關於電影《美人魚》的觀後感的作文600字
時隔多年,終於等到了星爺作品。
可以說,我所接觸到的最早的喜劇是從星爺開始的。他的所有作品我並沒有全部看過,但是很喜歡他的作品風格,裡面的角色都是很平凡很屌絲的人物,但是他們卻活的異常歡樂,有種苦中作樂苦盡甘來的味道在裡面。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看的《逃學威龍》,具體劇情記不大清了,只記得那部電影很好玩,達叔和星爺配合的特別默契;然後就是《唐伯虎點秋香》了,話說如花給人印象真的很深吶,至今仍記得那花痴的眼神和挖鼻孔的模樣。
近幾年星爺彷彿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角,可是我們卻從未忘記他,忘記那個哈哈大笑帶給我們太多歡樂的周星星。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怎麼會忘?怎麼能忘?可以說每個人心中都有星爺的一部經典之作。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樣看待星爺的作品,不管是他演的也好導演的也罷,在我看來,他的每一部電影感覺都是笑中含淚,淚中含笑,仔細深究,就會發現星爺的作品和其他喜劇片不一樣,他的電影不僅僅只是純粹的搞笑,而是包含著一種對人生的思考及生命的反思,極具人文情懷。隨著時代的發展,星爺作品中所反映的思想也在不斷進步。比如今年放映的《美人魚》就體現了環保主題。
我不會從專業視角去分析星爺電影本身怎麼樣,演員演技如何如何,特效怎樣怎樣,我只想就今天觀看的《美人魚》說說自己的所感所想。
劇情我就不透露過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自己去觀看,總之,結局皆大歡喜就對了。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感動。雖然有些情節覺得蠻無厘頭,但是不影響它留給我的整體感受。沒錯,就是感動。
影片開頭播出了環境污染的一些片段,的確讓人看的觸目驚心,同時這也讓我知道了整部作品的中心點,也就是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嗯,聽起來主題是宏觀了點,但是現如今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正是這種觀念。好了,不扯遠了。環境問題是影片的導火索也是整部影片貫穿的一條明線,另一條就是劉軒和珊珊的愛情了。
劉軒是鄧超扮演,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珊珊去暗殺他的那一段,他在辦公桌前跳舞,老逗了,我在想,一個大男人,怎麼身段如此妖嬈?!不過也是在這里,老實說,我跳戲了,跳到奔跑吧兄弟裡面的那個鄧超裡面去了……無語中
有人說電影情節是速食品,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劉軒跟珊珊的愛情就可以用閃戀來形容,只是一天時間的相處,劉軒就送出鑽戒了,兩人就深愛彼此了……果然一些情節不能多想,一想就想到了吐槽點,那麼多的炮火轟炸人魚,怎麼珊珊還沒死?(呃,畢竟人家女主,我能理解)人魚長老那幾招確定不是武俠裡面才出現的武功?還有最後那幾只箭是幾個意思?若蘭就真的那麼在乎劉軒?……哎呀,又多說了。
你們也許會問,你說了那麼多,感動的地方在哪裡?咱不急
不得不說,若蘭帶人捕殺人魚那一段真的讓人很虐心,看到女主遍體鱗傷,我這個心裡難受的不要不要的,想著男主怎麼還不出現,終於等到劉軒來拯救女主了,他抱著女主一步一步地走向大海……
那個瞬間,少女心頓時被治癒,愛,永遠是世間最美好最崇高最有力量的情感。孤獨的劉軒被善良的珊珊所打動,處於危險境地的珊珊又被平時浪盪的劉軒所無私拯救,因為愛情,兩人終於克服一切阻礙。
雖然中後部分很虐,結尾總算暖心,所以,我的回答是整部作品讓我很感動,讓我也收獲了很多。
收獲一,作品是星爺出的,太久沒見星爺大作了,很期待的說
收獲二,美人魚和劉軒結局歷經坎坷終於圓滿
收獲三,讓我更加重視保護生態環境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剛才胡亂寫了什麼,應該毫無邏輯,無所謂啦,只是剛看完電影,想把自己模模糊糊的一些想法記錄下來而已,各位看官不喜勿噴。
㈧ 寫600字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自己寫的!!!
油菜花的夢
—— 觀《大兵小將》有感
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口頭禪變成三個字「挺好的」?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唱成龍的油菜花?什麼時候開始愛用石子打某個東西?
也許是從看見他開始吧,從看見那一襲戰衣,手持鐵劍,頗有情趣的搞笑人物開始。
「他」,當然是指一個普通的士兵,《大兵小將》中成龍飾演的梁國士兵。
似乎一開始就形成了最佳「笑果」,你聽——那開口閉口: 「我爹說…….」,或者是「挺好的」;那幽默的歌聲:「一條大路呦通呀通我家,我家住在呦梁呀梁山下……」,都能讓觀眾毫不吝嗇地捧腹大笑。
在《大兵小將》中,出現了戰國時期的三個國家,三個實力不弱的國家——衛國、梁國和秦國。戰國時期的諸侯們為了統一中原而不斷戰斗。也正是這樣,才使得老百姓們被戰爭攪得不得安寧,年輕力壯的男人們紛紛被抓去從軍。中原大地長期地處於硝煙彌漫之中。
剛開始看《大兵小將》時,我什麼也看不懂,只知道這是戰國時期,衛國侵犯了梁國,一個梁國的士兵抓到了一個衛國的將軍,准備回去領賞。我覺得這是男孩子喜歡看的,和我們女孩沒有關系,所以看的時候心不在焉。
看著看著,我漸漸能體會出了一個被抓去從軍的農民對戰爭的痛恨和無可奈何,對和平與光明的嚮往。他,是千千萬萬個老百姓的縮影和寫照。從他那句「挺好的,我爹說過,活者就是挺好的。」我能體會出他那樂觀向上、熱愛生命的精神。是啊!活者就挺好的,如果不活者,還談什麼安居樂業,幸福生活呢?
影片中描繪的這個士兵貪生怕死,希望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並且是一個十足的開心果。一次,他在與王力宏飾演的將軍交手後戰敗,但又極其無賴地戳人傷口的那一幕,讓所有觀眾笑得肚子疼。
有時,他真是單純可愛得像一個孩子呢。我輕笑。
其實,他原本就是個孩子吧,卻因為長大而被迫與自己發的同類生死相搏,只有勝利者才能資格活下去,這是多麼的殘忍,在這種境況下,追求活下去的願望就越發顯得強烈。
我曾嘻嘻哈哈地朋友說「看到最後,成龍把王力宏放了,卻因為梁國戰敗而被弓箭射死,影片中出現油菜花的鏡頭時,我真是狂感動啊!」我故意用了輕松的語言,強忍著不告訴朋友,那時我的眼眶裡充滿了淚水。我想,他的內心深處也埋藏著名為「情義」的種子吧。即使,這場你死我活、冷酷無情的戰爭並不需要情義。
不知這是第幾次在看電影是流淚。當我又聽見了那帶著一分搞笑,又含有幾分無奈、幾分凄涼的歌聲:
何時才能回到故鄉
何時才能看她的紅妝
我用長劍劈斷目光
劈不斷我想家的狂
一條大路呦通呀通我家
我家住在呦梁呀梁山下
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畝啊
五畝良田呦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