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天皇結局

電影天皇結局

發布時間:2022-07-08 05:17:58

『壹』 看了美國拍的電影《天皇》,好像日本發動對華戰爭,偷襲珍珠港,都是一些中下層的人鼓搗起來的,高層的人

戰術上,日本人取得巨大成功,但戰略上,卻是自殺。在深陷中國戰區同時,又樹敵於美國,決策如此無理性,堪稱喪心病狂。

當時的日本政客真是一群瘋子?

堀(音同窟)田江理這本《日本大敗局》通過對「偷襲珍珠港」決策過程的勾勒,展現出理性是如何被吞沒的——每個人都是明白人,可誰也不敢說不,都指望別人出頭、自己附和,最終釀成集體災難。

事實證明,決策失誤不僅是最高決策人的問題,更是決策機制的問題,當高層利益與底層利益分離時,瘋狂蠢行在所難免。

《日本大敗局》

把球踢給東條英機

1941年10月16日,近衛文麿首相宣布辭職,第二天,天皇召見東條英機,命他為首相,這讓東條大感意外。

在近衛內閣中,陸相東條英機令人頭痛,他力主對美強硬,在決策圈中,人人都知道東條在瞎扯,就算和美國打,靠的也是海軍,與陸軍無關,且日本不可能打贏。

據估算,當時美國石油產量是日本的500多倍,生鐵20倍,銅9倍,鋁7倍,美國平均工業產量是日本的74倍以上。如開戰,日本年均損失戰艦140萬噸,遠超補充能力,到第三年,所有民用船隻都將消失。

近衛文麿出身貴族,做事猶豫,總想討好各方,可陸軍和海軍為了搶資源,都在拚命折磨近衛,東條英機的絕招是:頻頻打出「反美」牌。

在軍國主義氛圍下,「反美」等於「愛國」,有天然的道德合法性,這比邏輯更有號召力。中層軍官多支持東條,他們出身寒微,靠個人奮斗爬上來,在升職的天花板前,他們覺得高層是一批投降派文人,應統統下台,好讓他們放手大幹一場。

明治維新後,陸軍軍人暗殺、政變被塗上悲壯色彩,因此前赴後繼,決策圈人人自危,生怕被憤青誤會,無人敢言反戰,在東條英機咄咄進逼下,近衛文麿只好拖延,可東條拿出了絕招:設置解決問題的最後時間點。

在倒計時聲中,近衛文麿乾脆撂挑子,辭職了。

任命東條英機為首相,其實含有惡意:你也來嘗嘗近衛文麿的滋味,你還真敢和美國人開戰?
撂挑子的近衛文麿

和平的機會就這么錯過

把東條英機放到首相位置,他也犯難,他當然明白,跟美國開戰是找死,但對當年吹過的牛逼,總要有個交代。

麻煩源於「七七事變」,日本陸軍以為幾個月就能取得對華戰爭的勝利,沒想到深陷其中,造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匱乏,連皇宮的鐵欄都被拆掉,送進煉鋼爐。

逃避指責的最好辦法,是主動出擊,陸軍產生了激進想法:進攻東南亞。東南亞有橡膠和錫,可以威脅荷屬東印度提供石油,同時切斷中國物資供給線,逼蔣介石投降。

可那裡是列強的殖民地,美國不可能坐視。果然,日軍剛邁開腳步,美國便下令石油禁運,日本陷入恐慌,儲備用油只夠一年,只能盡快向美屈服。

其實,美國也有意與日媾和,此時羅斯福已決心對德開戰,他不想同時和日本打仗,他願意讓出實利,保留道德制高點。可東條英機更需要面子,以保證他「反美」表演不穿幫,在條約中,他設置了太多復雜措辭,對皮毛問題寸步不讓。

其實,美國提出過大幅度讓步的方案,但日本人沒看懂,在最後日子裡,日本人也提了讓步方案,可美國人也無法看懂。

直到日本軍機起飛瞬間,美日仍有達成和平的可能,如果沒設置倒計時,日本外交官本可以發揮作用,羅斯福甚至對他們說「朋友之間總有商談的餘地」,但負責最
後斡旋的來棲知道,已經沒有時間了。同樣,如果能在面子上妥協一點,日本將盡收實利,可怎麼向愛國派交代呢?又要「里子」又要「面子
無法回頭的東條英機

什麼沒人踩剎車

在沖向戰爭的進程中,日本有幾方面力量可以踩剎車。

首先是裕仁天皇,他是反戰派,還因此遭遇過暗殺,面對戰爭動議,他的一連串反問讓將軍們目瞪口呆,可明治維新以來,從沒有天皇否決過內閣意見,他最終選擇了退讓。

其次是海軍,山本五十六是堅決的反戰派,可他沒勇氣反對上級,卻主動提出「要打贏就先動手」,在反對錯誤決策方面,遠沒他在備戰方面下的功夫多,在決定開
戰的內閣會議上,海軍竟將預計年損140萬噸戰艦的預測數據壓縮了50%,成了日本造船能力足以彌補損失。負責人的解釋是:反正天皇會否決。

第三是東條英機,他「反美」是為了拉票,未必發自內心,可大權獨攬時,各方送來的都是利好消息,完美而大膽的「偷襲珍珠港計劃」放在桌面上,他敢否定嗎?那樣他將失去政治基礎,他用口號綁架了日本,可口號也綁架了他。

第四是日本外交官,來棲、野村等在國際社會擁有極佳口碑,他們了解世界,是堅決的反戰派,但他們謹小慎微,寧願大船沉沒,只要不先淹死自己,就絕不主動作為。

」,結果全部丟掉。

堅決反戰的山本五十六也沒有勇氣反對上級

日本自由派成了擺設

當時日本還有自由派,堅決反戰,可他們朝中無人,民間亦應和者寥寥。

在大正(裕仁天皇的父親)年間,自由派一度左右政局,帶來空前的自由氛圍,卻遭遇戾氣劇增的局面。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社會各階層變動極快,可上層卻相對封閉,這讓人人都覺得自己利益被剝奪了。

有怨氣,又缺乏政治表達空間,仇外成了最好的泄憤渠道,在教育、媒體推波助瀾下,「愛國主義」一家獨大,可透過這面扭曲的鏡子,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日本,面對現實的種種不如意,日本民眾將責任推給了「賣國賊」,崇尚西方思想的自由派成為眾矢之的。

近衛文麿是自由派大佬西園寺公望一手提拔起來的,但西園寺本人差點在政變中被殺,他後期和近衛觀點差異越來越大,甚至不再往來。

兩人都反戰,但近衛基於實力分析,認為開戰必敗,而西園寺則基於「萬國之上還有人類在」的價值觀,反對為本國利益放棄道義准則。

事實證明,西園寺具有先見之明,在「偷襲珍珠港」決策過程中,沒有一個高層人物從道義立場上提出異議,他們都是徹底的功利主義者,而沒有道義高度,靠貪婪很容易結成罪惡同盟。

值得反省的是,西園寺的自由主義思想為何在日本沒市場?這確有思想傳統、文化傳統的責任。

為什麼類似的災難在不斷重復

當所有腳都不去踩煞車時,結局可想而知,其實,這樣的悲劇在近代東方絕非個案,而是在反復發生,從這本書中,我們不難得出四層體會:

首先,後發既是優勢也是劣勢:

後發者借鑒別人來減少「試錯成本」,是為「後發優勢」。可進入相持階段,又會出現「後發劣勢」:一方面,未經試錯,社會就缺乏訓練,無法化解高速增長帶來
的集體浮躁心態。另一方面,後發者天然有方向感,只需跟著強者就行,可一旦持平或領先,就會出問題,因為其發展不是內生的,是模仿而來的,是在「與別人
比」中獲得的,比的對象一旦消失,就可能走向盲目。

盲目加浮躁,必然無視普世性,陶醉於自我的特殊性,最足釀成災難。

第二,要警惕民族主義綁架社會:

民族主義是美好的情感,也是值得尊重的價值追求,但政治理想應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社會生活豐富多元,不能用政治標准來衡量。

萬物進化是一個不斷分化的過程,人類也如此,政治與社會的分離是大勢所趨,也是邁入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執著於不分彼此的混沌狀態,不僅約束整體進步,還會造成歷史退步。

政治標准往往神聖,能給人存在感與激情,從而忘掉現實的平庸與挫折,日本之所以走向戰爭,中層軍官是重要推力,由於制度遮蔽,他們看不到全部真相,特別容
易被神話、激情所欺騙,如果高層以為用製造神話、煽情就能凝聚中層、把握更多的資源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雖然生物界經常是牛搖尾巴,但在權力場中,常常
是尾巴搖牛。

第三,有人反對總比沒人剎車要好:

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如果來棲、野村能不顧一切,果斷向美國讓步,結果會不會改變呢?

但,在專制的刺刀下,勇者早已犧牲了,剩下的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只有工具價值,人類的尊嚴與情感完全被閹割掉。正如山本五十六反對自殺潛艇,但依然在實戰中使用,表示一下異議,已是有人性的最高證明了,靠這樣的人,怎麼能對抗專制主義?

專制的特色就是不接納反對派,進而變成消滅反對者,然後是消滅反對聲音,最後是消滅不贊同的聲音。一個社會缺乏「忠誠的反對者」,只會增加「不忠誠的贊同者」,逼人天天喊偉大,是在批量培養佞臣,而佞臣哪裡會踩剎車。

第四,警惕從錯誤走向更大的錯誤

日本原本有足夠機會來修復錯誤,既然受侵華戰爭拖累,退兵就是,雖然沒得到想要的,但至少不用再付代價了。

然而,在專制社會中,高層權力缺乏合法性,只能扮演全知全能,才能號令手下,它決不能犯任何錯誤,當大家都看到他犯錯誤時,他只能用更大的錯誤來掩蓋這個錯誤。

從錯誤走向更大的錯誤,因為做決策層不要直接承擔錯誤後果,選擇讓別人去送死,總比選擇讓自己死要容易,說到根上,還是制度問題。

值得商榷的史觀

本書搜求材料甚勤,展現出歷史更豐富的側面,但遺憾的是,作者往往逆推當事人心態,這很難被視為嚴肅的歷史研究。畢竟人的想法在不斷改變,再多材料,也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確實是這么想的,在貌似合理的遮蔽下,其實推銷的是作者的歷史觀和認識水平。

將寫歷史還原為寫人,確實更好看,但這就混淆了歷史與文學的界限。作者試圖證明:錯誤決策出台的根本原因在於決策群整體素質不行,不如明治維新那一代。這
固然是日本社會對「二戰」的主流反省之一,但它忽略了對社會、文化、制度等層面的反省,換言之,如果找對了人,日本就能走出困境,卻忘掉了明治維新也有太
多妥協,在當時,優秀人物彌補住了制度的裂縫,可這個裂縫隨著發展的壓力日益變大,終會發展到誰也補不了的地步。

就算東條英機這一代沒出問題,將來也會出問題的。

多餘的話

記得20年前,曾和友人閑聊「未來最擔心什麼」,我說社會發展後,最大危險是民族主義狂熱,友人不以為然,認為我沒有到「底下」看一看,腐敗、貧窮、無秩序、愚昧比比皆是,哪個不比民族主義更可怕?然而,20年後卻證明,這一切都能轉化為民族主義的資源。

如果說未來20年最擔心什麼,那就是歷史倒退,相信很多人會說,怎麼可能,曾經的時代不可能再回來了,因為大家都已經是明白人了。而這本書告訴我們,即使都是明白人,也依然可能攜手走進災難,依然會集體拋棄理性。

還是說那句最俗的話吧:以史為鑒。
作者:陳無知

『貳』 求電影天皇的百度雲

《天皇》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D12eYCBUw364Z19xFhlWcQ

提取碼: 8mcp

《天皇》是由彼得·韋柏執導,馬修·福克斯、初音映莉子主演的劇情片,於2013年上映。影片根據真實的歷史故事改編,講述二戰即將結束,馬克·福克斯飾演的美軍軍官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在麥克阿瑟將軍(湯米·李·瓊斯飾演)的開導下,他決定到戰敗的日本去,尋找他學生時代的情人Aya的故事。

『叄』 黑澤明為什麼被稱為

日本人稱他「電影天皇」,最初據說有諷意,指他在指揮現場的專制獨裁。可是那日在他家中,我只看到一個句句珠璣的偉大藝術家,他打開了他的心靈,我一點也不驚奇,因為和他的作品竟能毫無軒輊。從內到外,他是不折不扣的巨人。黑澤明體格高大(1.81米),在拍片現場指揮非常嚴格,事事要求完美,固執己見,經常大喊大叫,把工作人員嚇到腿軟,所以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天皇」。(要知道,當時日本人個頭普遍不高,而且說話和風細雨,拐彎抹角,黑澤在這兩點都是異類,而且是異類中的極品)
因為他在電影界成就卓著,後來這個稱呼成為絕對的尊稱。(大喊大叫這招讓大島渚學了去,恨不得把假牙吼出來)

『肆』 求一部電影,劇情是日本投降,天皇裕仁宣布投降,有些軍國主義死硬分子曾百般阻撓,搶他的錄音盤。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http://ke..com/view/4519829.htm

『伍』 天皇完整版電影

天皇_hd.mp4

『陸』 有沒有關於日本天皇的電影

專門描述日本天皇在電影上似乎沒有(不適合拍攝的題材)
在《最後的武士》中有描述明治的片段
在日本電視劇(如大河劇映之類拍攝的)關於歷史題材的會講到天皇,
《大化革新》中,應該多些。

『柒』 電影最後的武士中日本的天皇是哪位天皇

其實就是明治天皇,是日本內戰中的西南戰爭。

其實從電影里分析,明治早就對老師下死手了。

第一次派遣新兵去試探老師的虛實,樣老師驕兵必敗,之後派遣天皇的禁衛軍,也就是那群高級忍者,其實表面上那群忍者是大村的人,實際上就是天皇的暗影利刃。

最後調遣自己的精銳部隊消滅自己的老師,其實本片中最腹黑的就是天皇。

『捌』 有"電影天皇"之稱的日本導演是誰

黑澤明(1910年3月23日-1998年9月6日),日本知名導演,被稱為「電影天皇」。1910年生於東京都品川區大井町,父親黑澤勇曾為職業軍官。黑澤明在家中排行第七,1928年初中畢業時,興趣是繪畫與文學。
他很出名的,我覺得我都沒有看過她的電影,我都知道他的名字,好像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所幫助,滿意請採納,不解請追問O(∩_∩)O謝謝

『玖』 電影《鬼子來了》到底想說明什麼怎麼看不懂啊

是姜文演的那個嗎

《鬼子來了》是一部反映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這部影片長達三個小時,是姜文第二部角逐戛納電影節大獎的影片。劇中的男主角馬大山是中國一個偏遠村莊的農民,這個角色由導演姜文本人扮演。
馬大三(姜文飾)是唐山地區「掛甲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晚上,馬大三在與本村的寡婦魚兒(姜鴻波飾)偷情的時候忽然有人敲門。慌亂中,大三將門打開,一隻「王八盒子」頂在了他的頭上。根本不由得大三分說,那個自稱「我」的神秘人物留下了兩個麻袋便揚長而去。臨走時還扔下一句話,說是大年三十晚上回來取,有空替他們「審審」。大三打開麻袋後著實的吃了一驚,麻袋裡裝的竟是兩個大活人,一個是日軍的軍曹,一個則是翻譯官。掛甲屯的村頭就有長駐的日軍炮樓,裡面的日軍天天吹吹打打的從門前過。既不能讓日軍發現,又不能讓俘虜死掉,馬大三和村裡的男人們遇上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難題。經歷過了驚心動魄的兩個月,終於到了大年三十,馬大三把村裡僅存的白麵包了餃子准備送兩人「上路」。大三天天擔心受怕等的就是這天,可到了初一的早上那個「我」沒來……
在外請的儈子手失手後,村裡的男人們決定不再等了,由自己抽簽決定誰把兩個俘虜殺了。這個倒霉的任務當然是落在了倒霉的馬大三身上,很明顯,大三並沒有殺人的膽量,最終還是把兩個俘虜藏在了長城上。半年過去了,本來很堅強的日本人軟了下來,請求大三以兩車糧食做為交換條件放他們回去,本來很軟弱的村民「堅強」了起來,在立下字據後護送兩名俘虜回到了營房。日軍將領果然沒有食言,不但給了馬大三兩車糧食,還額外的補充了四車,並護送興高采烈的大三等人回到掛甲屯。鬼子來了,還帶來了豐盛的美味與村民聯歡,可鬼子終究是鬼子,在瞬間就可以從「朋友」變成魔鬼,轉眼間,掛甲屯變成了一片火海,聯歡會變成了屠殺場,雖然這時日軍已經宣布無條件投降……
馬大三因為去魚兒娘家接魚兒而逃過了這一劫,看到這景象,馬大三猛然醒悟,隻身一人闖入日軍俘虜營報仇。結局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馬大三因被國軍以「違背停戰協定」罪名砍下了頭顱,身首異處的馬大三終於看到那個與他半年前朝夕相處而現在正在擦刀的日軍軍曹……

閱讀全文

與電影天皇結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版狐仙電影大全 瀏覽:668
電影院啪啪下載 瀏覽:386
協商韓國電影大結局 瀏覽:393
熊鋼琴電影完整版 瀏覽:769
法國花開花落電影 瀏覽:216
與大男當婚相似的電影 瀏覽:921
泰國電影警察查車是什麼電影 瀏覽:348
藍精靈二大電影簡介 瀏覽:397
被後入電影大全 瀏覽:574
泰國電影環情鼓電影解說 瀏覽:759
2020年愛情電影大片有哪些 瀏覽:234
午夜電影網站迅雷下載 瀏覽:701
英文經典電影動畫片 瀏覽:899
耀萊電影院兒童購票標准 瀏覽:955
共助電影完整版韓劇 瀏覽:992
查理基爾愛情電影 瀏覽:628
周星馳的第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51
抖音新年零電影票 瀏覽:779
頭後面有007是什麼電影 瀏覽:964
吳宇森黃秋生謝天華的電影大結局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