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
10月5日,我觀看了歷史劇電影《長津湖》, 影片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主要講述了志願軍九兵團臨危受命入朝參戰。
團隊在極其嚴酷、艱危的環境下,克服了難以想像的重重困難,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頑強地堅守陣地、機智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夜裡難以入眠,一個個壯烈、感人、觸目驚心的畫面一次次地浮現在我眼前。
在對美軍陸戰一師的圍殲戰斗中,楊根思帶領著他的連隊,身上穿著單薄的棉衣、腳下踩著厚厚的積雪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成功的穿插到了1071高地。
美軍以坦克開路,掩護步兵對小高嶺發起猛烈攻勢,楊根思的連隊機智勇敢殺敵,一次次擊退了美軍的進攻,但由於美軍的武器裝備太強大,連隊的戰士們接連不斷地倒下了。
最後只剩下楊根思一個人,多處負傷的楊根思看著即將沖入陣地的幾十名美軍,抱起了一捆大炸葯包義無反顧地沖下山去,與美軍同歸於盡。看到這里,止不住的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當敵方轟炸機群瘋狂報復掃射時,為了將犧牲降到最低,雷公一個人開著載有標記彈的卡車一路被轟炸著向前,身上全部被火灼燒著,硬是撐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將車遠遠地開出去,最後壯烈犧牲。
彌留之際,他唱起家鄉的歌謠,微弱的呻吟著:「我疼啊,不要把我一個人留在這」。看到這里,我控制不住地哭了出來。
長津湖戰役,我軍以劣勢技術裝備戰勝優勢技術裝備美軍,是整個朝鮮戰場局勢徹底改變的重要拐點,志願軍官兵打破了美國人試圖在1950年的聖誕節前夕「結束朝鮮戰爭總攻勢」的計劃,迫使當時世界最為強悍的軍事超級大國,經歷了一次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敗退。
這次戰役的勝利,我們志願軍將士憑借的是的高超的戰略戰術、胸中的萬丈豪情、英勇無前的戰斗作風、鋼鐵般的意志、無堅不摧的信仰。
有許許多多將士在長津湖戰役中壯烈犧牲了,那不是一串串數字,那是有血有肉的靈魂,他們都和我們一樣嚮往著美好的生活。
可他們為了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為了祖國人民能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用他們血肉之軀在中國邊境立起了一道鋼鐵長城,用錚錚鐵骨照亮了祖國的萬里山河。
他們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他們的精神樹起我們民族的精神豐碑,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如今這平安盛世,正如他們所願。讓我們銘記歷史,致敬英烈!珍惜現在美好的幸福生活,立足本職崗位,努力工作!
Ⅱ 紀錄片《抗美援朝》觀後感400字
很高興來寫寫感受。其實我對《抗美援朝》的最深刻的印象當然是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那個經典動作。那種氣勢和氣度非凡,感覺就是去參加宴會,對戰爭沒有畏縮感,把走上真正的戰場當作搞軍訓鍛煉一樣輕松,這種大無畏的國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
《抗美援朝》里有很多非常感人的片段,有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上甘嶺戰役,有感人的志願軍和朝鮮軍民的深情友誼互助場景,但是我就是覺得入朝的那個經典鏡頭才是整個片子最感人的地方,它除了讓我們熱些沸騰外更多的自豪,沒有在戰場上那種焦灼的戰事擔心,也沒有那種離別的憂傷,有的只是勝利的展望。
當「雄赳赳氣昂昂,跨國鴨綠江」的歌聲想起,就感覺我們踏上的是勝利之路,必勝之路。
Ⅲ 抗美援朝的觀後感400字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觀後感1
他們,戰無不勝;他們,毫不畏懼。把生命的滴滴鮮血點綴在偉大的祖國母親身上;他們,永遠把祖國放在第一位;他們,戰勝了叫做「紙老虎」的困難。
他們就是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戰士們。
你還需要遇到多少感動,才能治癒心中的孤獨?
廣告
你還需要遇到多少感動,才能治癒心中的孤獨?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我們的億萬同胞們,經歷了多少困難,才能贏得一點點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觀後感2
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涌現了很多為了他人的安全而放棄自己的生命的英雄。
羅盛教也是其中之一,他是1950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4月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任某部偵察連文書。一天,連觀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軍飛機轟炸,他冒著濃煙烈火,搶救出一位朝鮮老大娘和一名兒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鮮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附近的櫟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位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聲呼救。
Ⅳ 求一篇抗美援朝的觀後感600字
人類在地球上走過了幾萬年,有記載的歷史也就幾千年。但是,歷史從某種程度上從未改變,弱肉強食一定還是歷史規律。
作為青少年來說,抗美援朝的最大意義就是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從何而來,也不要忘記忘戰必危的古訓,以感恩之心對待先輩,以敬畏之心對待歷史,以警醒之心肩負責任。
Ⅳ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400字
作為第一部表現長津湖戰役的戰爭片,《長津湖》填補了一個題材空白。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憑借鋼鐵意志和頑強的戰斗精神,擊敗了美軍最精銳的部隊,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地區,打出了令世界矚目的國威軍威,一舉扭轉了戰爭局勢。這段令人盪氣回腸的歷史首登銀幕,無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義。
《長津湖》的史詩性敘事實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片的一次重要突破。該片在同題材創作中首次採用了全景式、文獻式的「正史化」敘事方式。
建構了由決策指揮的高層視點、基層連隊的微觀視點以及美軍的他者視點「三線並行」的敘事結構,展現了從作戰決策至長津湖戰役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歷史。
影片嘗試以客觀、理性的方式回顧歷史,揭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和勝利的必然性,反映了作為勝利者敘事的高度文化自信。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最殘酷慘烈的戰斗之一,志願軍將士在嚴酷的戰場環境中,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影片《長津湖》藝術再現了這場戰役的殘酷悲壯:鐵道列車被炸的慘烈,亂石陣上的隱忍,通信塔之戰緊張激烈,新興里戰斗氣壯山河,指導員梅生退伍了亦重返戰場,老兵雷公壯烈犧牲,楊根思抱起炸葯包與敵同歸於盡,片尾「冰雕連」令敵人亦為之動容……
影片展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懼強敵、敢於戰斗、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英勇無畏、震撼天地的戰斗精神,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的壯歌。
Ⅵ 寫一篇抗美援朝的觀後感100字
寫作思路: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
在影片中我們結識了那些最可愛的人:用年輕的身軀為沖鋒部開辟道路的黃繼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雲,「戰斗小組長」呂松山……他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了生命中最輝煌的篇章,我們的敵人也不得不對他們無比的畏懼和佩服。
中國志願軍用他們的頑強而無畏的精神戰勝了敵人,也震懾了那些曾經侵略過我們的人。這是史無前例的戰爭;是窮國打敗富國、弱國打敗強國創造歷史奇跡的戰爭;是中國軍隊打出國威、打出軍威、打出骨氣、揚眉吐氣的戰爭;中國自願軍譜寫了中華民族戰爭史上最光輝的一頁,他們不愧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讓我們銘記那些最可愛最可敬的人——曾經奮不顧身向前作戰的志願軍吧!
Ⅶ 抗美援朝70周年觀後感200字
寫作思路:從文章的寫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正文:
黑雲壓,城欲摧。一張老照片令人扼腕嘆息: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京城不少百姓麻木圍觀,有的竟幫著侵略者扶梯攻城。
花如潮,歌如海。
另一張老照片則使人歡欣振奮:凱旋的志願軍英雄被群眾簇擁在中間,臉上掛著自信和驕傲的軍民在為勝利歡呼……
民族覺醒,全民抗爭,是戰勝一切侵略的首要條件。抗美援朝戰爭所激發的中華民族自尊、自信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巨大動力。
這是一場真正全民參與的正義之戰。
半個世紀歲月流轉。很多人都沒有想到,曾經一盤散沙的古老民族,面貌竟然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舊社會「抓丁拉夫」的惡習無影無蹤,全國城鄉到處出現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徵兵就像挑女婿」,「最可愛的人」成了人人嚮往、人人仰慕的英雄。
——「扶梯助敵」這樣親痛仇快的現象被掃入歷史垃圾堆,「成千成萬的鐵路職工、汽車司機和民工紛紛到朝鮮前線去擔任戰地的各種運輸與勤務工作,保證了戰斗任務的勝利進行」。
——「妥協退縮」的思潮早已成「過街老鼠」,知識分子為支援前線的愛國事業鼓與呼,醫務工作者組織大批醫療隊奔赴前線,「為最可愛的人購買飛機大炮」的捐款熱潮席捲了每一個社會層面、每一個社會角落……
28歲的豫劇演員常香玉帶領劇社,踏遍半個中國,通過178場義演,捐獻了一架價值15億舊幣的米格-15戰斗機。
一年兩個月後,常香玉隨第二屆赴朝慰問團到戰場慰問演出。此時,由祖國各行各業捐贈的戰機,正在他們的頭頂飛翔。
這是令人震驚的捐款數字:截至1952年5月31日,全國捐款總額達55650.6億元舊幣,可購買戰斗機3710架!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志願軍老兵朱憲臣回憶,在部隊分發炒麵時,分到他手裡的炒麵袋上,竟赫然寫著中央首長鄧子恢的名字。
「湘水之岸,英木蒼蒼。身在異域,魂歸故鄉。鳳凰涅槃,人天共仰。為國捨命,日月同光。」
彭德懷在戰爭總結報告中寫道:抗美援朝運動所引起的祖國面貌的重大而深刻的改變以及人民政治覺悟和組織性的空前高漲,又轉而成為鼓舞全軍勇氣百倍、愈戰愈強的最重要的力量。
從「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麵」,到工人兄弟喊響「工廠即戰場、機器即槍炮」的戰鬥口號,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從一封封如雪片般飛往前線的慰問信,到一個個裝滿純真童心的儲錢罐……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硬的力量,和平是最強的渴望。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用了不到3年時間,付出難以想像的巨大犧牲,盪滌了舊世界的污泥濁水,使飽經磨難的東方古國煥發了氣沖霄漢的熱情,展現出萬眾一心的團結,「聯合為一支巨大的洪流,沖破了一切困難,把抗美援朝斗爭引向偉大的勝利」,這就是響當當的正義。
一個佔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民族,僅僅用了70多年的時間,以超越想像的努力,團結億萬人民胼手胝足、共同奮斗,不僅創造了人類發展奇跡,更讓發展成果惠及全球,這就是響當當的正義。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弘揚和光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Ⅷ 觀看電影,冰血長津湖,觀後感
篇一:長津湖觀後感300字
國慶節這天,我在老師的推薦和家長的帶領,下來,到了高速時代廣場的星空影院觀賞長津湖。
觀看前我神情激動, -看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呢!半個小時過去了, 電影開始了,我看到並了解了長江湖戰爭的由來一-是因為朝鮮內斗美國幫助南朝鮮發起全面侵略北朝鮮的戰爭,由於事情緊急,而且還威脅到了剛剛誕生的新中國,我們不得不發起了抗美援朝的戰爭,由此打到了長江湖。
觀看中,我感覺渾身熱血沸騰。觀看完,我覺得裡面最有意義的一句話就是「一隻蛋如果從外面被敲開,註定只能被吃掉。如果從裡面啄開,說不定是只鷹。」是啊,看你是被老鷹吃掉的食物,還是吃食物的老鷹,完全是由你自己選擇的!
這一次抗美援朝戰爭給新中國的發展和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也給新中國的成長贏得了時間。
篇二:長津湖觀後感300字
完這部電影後,我心裡有很多感想。這部電影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次經典戰役一一長津湖戰役。 故事的背景是在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當時,陸戰一師潛到長津湖西側,這里有連綿起伏的萬重山。志願軍們清楚地知道,前方的美軍有數十萬人,擁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一陸戰一 師師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東側,陸軍第七師31團有4000人,陸戰-師的一團和五團共8000人,並且還有第一航空聯隊的空中支援。但我方誌願軍,裝備不好,只能「硬打」。
長津湖這部影片,一部分是通過采訪當年作戰老兵的回憶還原出來的。志願軍當時沒有多少棉套,可能是老天爺也在作怪,夜晚最低的溫度竟低達零下40度,讓志願軍的戰斗雪上加霜。電影里有句話我印象深刻:這場戰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打。正是先輩們的無畏奉獻,才讓我們有了美好的今天,我們更要好好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奮斗,為中華復興而讀書!
篇三:長津湖觀後感300字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長津湖》, 我深有感觸,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第二次戰役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三個軍,在艱苦的條件下,與裝備先進的美軍作戰,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記錄。 迫使戰功顯赫的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確退」先烈們用生命保衛家園,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鏡頭,第一個是澤東之子毛岸英,為了拿地圖而犧牲。
我想到毛岸英為了來朝鮮與彭德懷說的話「 別人家的孩子-道命令就上戰場,我毛岸英憑什麼不去?"我從這句話感到毛岸英已經做好了以身殉國的准備,他為了國家,顧全大局,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第二個是影像是最後凍僵在戰壕里的戰士,他們就算犧牲,也絕不放棄任務。這種精神是美國人打不敗的,所以讓美軍輸的心服口服。
篇四:長津湖觀後感300字
國慶小長假,我看了一部愛國大片叫長津湖。這部電影講述了1950年抗美援朝的故事,當時美國人想利用朝鮮作為跳板來進攻。中國中國人民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派出了以彭德懷為總司令的志願軍來幫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國。雖然180分鍾的電影講述不了整個抗美援朝的故事,但還是展現了志願軍不屈不撓,
堅持不懈的赤子心,每位戰士的話都讓後人銘記在心中。電影重點講述了七連的戰士們。他們敢於戰斗不怕犧牲, 其中戰士們的行動讓我印象深刻,美國戰斗機扔下的炸彈是根據標識的引導,但他們不顧疼痛硬生生的用身體扛過去了。
美國人進攻長津湖等著他們的,不是危險的炮火,而是寧願凍死,也不願違抗命令的戰士,洋人們羞愧難當,我們有我們堅強的戰士,但是他們只有互相嫌棄,還等著開飯的兵。
我們要學習志願軍的愛國精神,執行命令的精神 ,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精神,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祖國的和平統一, 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
Ⅸ 抗美援朝70周年觀後感300字
下面主要從抗美援朝中國軍民所遭受的磨難方面進行闡述,具體如下:
70年前的那個秋天,遼闊的黑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孕育著豐收的年景。
這幕場景,來之不易。當時,從持續百年之久的干戈離亂中誕生的新中國剛滿周歲。戰火耕犁的廣袤國土上,到處是斷壁殘垣、瓦礫廢墟,河山欲待重整、神州渴盼歸一、污泥濁水急需盪滌……
開國之初,百廢待興。經過了長期戰爭磨難的中國人民,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深知和平的寶貴,最積極地維護和平,最堅決地反對戰爭。當時,一位詩人曾深情地寫道:應該「讓卓婭和舒拉繼續讀中學第九班,讓劉胡蘭活到今天成為勞動模範……」
但是,一場猝不及防的戰爭,讓新中國的安全環境陡然惡化。
鴨綠江,一江寒水,風波驟起。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杜魯門政府悍然派兵武裝干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並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甚至悍然出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
與此同時,美國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派遣空軍部隊進駐台灣基地,直接粗暴干涉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
Ⅹ 抗美援朝電影觀後感
《長津湖》勾勒的是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團場3個軍,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東線戰場上,在極端化艱辛的條件中,克服缺衣、少食、極寒等無法想像的艱難。
視死如歸,勇敢迎戰,敢於斗爭,重挫美軍精英陸軍的第一師悲痛歷史時刻。英雄人物們的犧牲換來了今天的和平,痛苦到光輝是由於他們有鐵一般的堅定理想信念、鐵一般的責任與擔當、鐵一般的實干精神和鐵一般的作風紀律。
長津湖戰役中,為狙擊美國軍隊撤退,「新中國成立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等抗日英雄」任常倫領命率172團第3連3排恪守1071堡壘西北側小高嶺。
他指引3排擊退多倍於己的美國軍隊8次攻擊,直到子彈耗光。在美國軍隊沖到陣營的危急時刻,任常倫抱住僅有的一個炸葯包,拉燃導火線沖進敵群,與敵兩敗俱傷,用性命守好了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