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交響人生》法國電影 主人公叫安德烈。看點有哪些
好久沒有推薦電影,期間有過幾部值得期許的,可總是無法寫出很多心裡的感受。近來在觀影時心理的波動特別大,很明顯感覺到是電影的一種張力。前些天在看見某導的一段話,大意是說電影往往就是不現實世界的表現,是一種永遠無法成真的故事。
我對此還有所偏頗的,從的視覺來看每一部電影,即使他再濫也是有值得我們共鳴或是激勵我們的一些東西在裡面的,更別提那麼多根據真人真事所改編的。諸如《127小時》、《弱點》、《珍愛》···正是這些電影的存在以鼓勵我們,讓我們看到努力的希望,生命頑張的本質。我們的生命相對很多事物來比較都是很渺小的,往往我們因為過於的看重自己而將自己放大成為核心,也就總是在糾結於自身的各種雞毛蒜皮的問題,這就是問題所在··
回到主題,前日也觀過《當我們離開時》,該片與《交響人生》相比心裡起伏的劇烈程度更甚,但可能是有宗教文化背景在裡面以及對於該片敘述等因素,不是所有朋友都能接受。我是極力推薦大家看這兩部電影的。
《交響人生》則是著重於主人公安德烈對夢想的追求,堅持不懈的執著,片中含混著黑色幽默的元素讓人時而因其捧腹大笑,時而因執著而感動鼻酸。因為大背景以蘇俄為主,前蘇聯慣有的悲涼音樂讓人不無感傷。
一位大師級的指揮家只因仗義而淪為清潔工,三十年,整整三十年經過了各種煎熬後,沒有麻木也沒有放棄心中的所愛。當你遇到機會時抓住他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為這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來的機會做好一切准備。
該片最大的優勢在於音樂、音效,不然無法為這部從劇情來說比較常見的追夢影片起到畫筆點睛的作用。如果單就想觀看劇情的朋友,推薦去觀賞《追夢赤子心》,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有足夠的撼動力讓你了解一個人的成長。
② 法國電影《玫瑰人生》
馬麗昂.歌迪亞飾演20歲到47歲去世的艾迪特琵雅芙。在影片中,你會聽到歌迪亞的歌聲,但大部分仍是艾迪特琵雅芙的原聲,或者是吉爾.艾格洛特(因為她們的聲音極為相似)
那首歌就叫《玫瑰人生》
③ 《玫瑰人生》:可愛的法國電影你看得懂嗎
沖著法國大片和奧斯卡影後的名聲,還有各種媒體上對這部片子的贊賞,我看了《玫瑰人生》。結果,不得不說,我對這部獲得眾人贊美的電影不怎麼感冒。傳記式的電影,最大的資本就是這個人物的一生。所以,與其說我不喜歡這部電影,不如說我不喜歡這個法國的香頌天後。這樣說的話,可能會被很多人砸磚頭了。但我從電影上看到的這個法國的國寶級人物,卻是一個專橫、傲慢、任性的形象,甚至她的樣子,也不是好看的:叉腰駝背,發線後移。整個電影里,最漂亮的,莫過於是描寫她和拳擊手馬賽相戀的時候那個容顏和那套藍色的衣裙。但在那之前和在那之後,從二十多歲到四十多歲的造型,就整一個小老太婆。成名之前的她,所唱的歌曲,跟優雅一點也扯不上邊,倒不如說是一些俗套的小調罷了,感覺是類似於韋小寶唱「十八摸」之類的。成名之後,當然是有名士為她作曲,但由她自己挑選的某些歌曲,仍然逃不出那種煙花風塵的套路。她的一生,似乎就離不開酒精和毒品。要說她是因為戀人馬賽的飛機失事而用上止痛葯,但在那之前,她的人生似乎早有可卡因的存在。而酒,更是少不了。至於她的情史,一蘿蘿,其中包括為了她的演藝事業付出的兩個,一個是在街頭發現了她那美麗的嗓子的夜總會老闆,一個是對她作出手把手的特訓把她的歌唱生命從低級的夜總會提升到高雅的音樂廳的音樂人。即便如此,也不過落下了一死一解僱的下場。無數的離合中,她最愛的就是拳擊手馬賽,但這也是一段不能見光的情緣,因為他早已有家室。
無疑,這樣的人,有像我這樣不喜歡的,但喜歡她的人也大有人在。那樣的性格,在另外一些人眼中,是出彩的、吸引的。而她的歌喉,即使是唱著低俗的小調的時候,也是好聽的,厚氣的。嬌小的身軀所爆發的力量,完全的呈現在她的吶喊中。這是她的武器,她的天賦,她一生為之驕傲的能力。那首傳唱多時的《玫瑰人生》,也實在是優美。不然的話,其他種種,以我之見,實在不能使她成功。 目前來說,對於這位法國的象徵,我們能夠了解的,也不過就這么一部電影。偏巧這部電影又太過於蒙太奇,像我這樣本來就對她不太熟悉的人來說,基本上對於了解她的人生沒有什麼幫助。至於其他的資料,網上流傳的也不多,反而是我在電騾上的找到的一篇在這部電影之前就寫下的對她的簡介,還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她的一生。 或許,在法國人的生活中,濫情等於浪漫,酗酒等於調劑,皮雅芙性格的缺陷也不過是被形容為「個性獨特」,反而更突出了她一生命運的跌宕,襯托出一個悲情的人生。看來,不同文化之間還是難以調和。從以上種種看來,我身上實在找不出一個法國因子,對那個時候那個層次的法國說喜愛,恐怕我是做不到的。所以,請原諒我以上言論有一種過於衛道之士的感覺。或許,將皮雅芙換成梅艷芳的話,我的認同感會多一點。
至於電影,哦,這可愛的法國電影,實在不是我這種沒有藝術細胞的人看的。雖然導演已經在各處閃回插入的地方提示了時間和地點,但我仍然是看得頭昏轉向的,理不清各個事件的時間順序和他們之間的聯系。人物,由於皮雅芙太過於強大了,其他各個配角、打雜、跑龍套的,全都一閃而過,什麼名字面貌還沒看清楚記住就這樣消失了。主角瑪麗昂.歌迪亞的演技,的確是好的,因為可以使觀眾對一個人物有這樣的強烈感覺的,即使是一種不喜歡的感覺,也說明了她對這個人物的表演是貼切的,靈動的。據說,皮雅芙生前的密友看了瑪麗昂的演出之後,也不由得感嘆:「天啊……」。不然,奧斯卡影後怎會無由來的得到呢?但我仍然最喜歡她在《兩小無猜》中的那個愛得放肆的姑娘。
④ 美麗人生 法國電影
我在看這本書 也想知道改編的電影叫什麼
⑤ 法國電影 這就是人生 C ' est la vie 歌曲
電影名叫做:巴黎小情歌
電影主題曲是:C'est La Vie
⑥ 誰能給我論述法國電影《玫瑰人生》的思想主題。著急要!!!
劇情介紹
琵雅芙,出生於1915年,本名為埃迪特·嘉斯森,她是一名雜技演員和一名街道歌手的女兒,童年家境貧寒,由街頭賣唱起家,最終登上紐約卡耐基音樂廳,成為一代香頌女王——法國最著名的流行歌手。夜總會老闆從道街角落裡發現了這名音樂奇才,並為其改名為拉·莫姆·琵雅芙(意為小雲雀),琵雅芙是將多愁善感、幽默和嚴酷的現實主義極好地結合起來,她是法國傳統歌曲的化身。
影片再現昔日巴黎對手風琴的痴迷和當電影劇照(20張)時杯盤狼藉的夜總會情景。但是,琵雅芙自身故事的力量佔主導地位。她的生活中充滿浪漫和悲情,既有巴黎和紐約火爆狂歡的音樂會,也有一系列喧囂騷動的感情故事,以及遭遇死去孩子和愛人拳師邁克爾·希丹的飛機失事的巨大痛楚。
歌壇雙棲明星馬麗昂·歌迪亞飾演從20歲到47歲(去世)的琵雅芙,在影片《玫瑰人生》中你偶爾會聽到歌迪亞的歌聲,但是,大部分歌曲仍是琵雅芙的唱片演繹,或者由吉爾·艾格洛特(因為她們的聲音極為相似)演唱。
「香頌」,是法語「chanson」的音譯,同時也可以譯為尚松,意思是歌曲,從廣義上說,指法語世俗歌曲,通常有獨唱合唱等形式,內容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如今在酒吧咖啡館所傳唱的那些復古懷舊的情歌和經典小資爵士樂曲已經成為香頌的代言。其實那隻是香頌的冰山一角,追溯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尼采說過,上帝獨獨只把天使的語言留給了法國人。誰說香頌不是天堂的聖音呢?人們愛它的柔情似水,愛語呢噥;戀它的浪漫情愫,朦朧慵懶。永遠都是悠悠慢慢,纏纏綿綿,扯著時光的衣裙,點上絲絲意蘊。聽著,唱著,在似夢似幻中舞亂了腳步身影。
⑦ 歐美經典人生電影
像樓上說的《天堂電影院》《美麗人生》,還有《阿甘正傳》死了都要看的,布拉德皮特的《巴頓其事》,《教父》三部,《還是皮特的《燃情歲月》會讓你深深感動,《少年漢尼拔》,《風月俏佳人》,《基督山復仇記》等
⑧ 法國電影玫瑰人生的劇情。越詳細越好。
有著「小麻雀」之稱的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瑪麗昂•歌迪亞飾),她有著傳奇的一生。皮雅芙的童年顛沛流離,先是被母親拋棄,然後被父親送到妓院由祖母撫養,隨後在父親從軍隊退役後,又被強行帶走隨馬戲團演出生活。再之後皮雅芙跟隨父親賣藝為生,街頭初啼並到成為一名酒吧賣唱的少女。
正式登台的皮雅芙順利成為一名歌喉迷人的明星,演唱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然而她的情感卻一再受挫,尤其是和拳擊手馬塞爾(讓-皮埃爾·馬丁斯飾)的情感經歷。她的晚年每況愈下,最後死於肝癌。
⑨ 誰有關於人生的電影 求幾個!
當幸福來敲門
幸福終點站
牛仔褲的夏天
仙境之橋
時尚女魔頭
美麗心靈
熊的故事
天使之城
心靈捕手
地獄神探
永不妥協
人工智慧
夢想賓士
聖境預言書
阿甘正傳
這個殺手不太冷
伊芙琳
百萬寶貝
潘神的迷宮
風雨哈佛路
迷情八月
綠里奇跡
千鈞一發
天堂的孩子
致命游戲
這種類型的電影搜索不太好搜,上面說的我都看過了,基本上涵蓋了2000年以後好萊屋的所有同類題材電影!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719167.html
我在優酷上收藏的專集《歐美小成本勵志感人劇情片》目前收集90部
希望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