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悲慘世界的劇情簡介
1802年,因偷取一塊麵包並數次企圖越獄而被判處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讓結束了法國南部土倫苦役場的苦難生活。獲釋後前往指定城市的途中,疲憊困頓的冉·阿讓推開了當地受人尊重的主教大人卞福汝的大門。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讓過夜,卻不想被冉·阿讓偷走銀器潛逃。主教大人善意的謊言讓冉·阿讓倖免再次被捕。
感於主教大人的恩惠,冉·阿讓化名馬德蘭來到蒙特勒小城,從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後,憑借一手辦起的玻璃首飾生產工廠,冉·阿讓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
冉·阿讓的相貌和救助平民的舉動引起了警長沙威的注意。沙威是苦役場看守的兒子,曾經看見過冉·阿讓。在處理芳汀的問題上,冉·阿讓和沙威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淳樸善良的芳汀因受人欺騙而生下私生女珂賽特。
如今,芳汀生命危在旦夕,唯一的願望就是想看一眼寄養在孟費郡客店老闆德納第家的女兒珂賽特。在市長辦公室里,聽沙威說有一個名叫商馬第的人正在替自己受審,冉·阿讓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後,還是選擇了投案自首。
冉·阿讓回到小城又去看望芳汀,被前來抓捕的沙威挑明苦役犯的身份。芳汀因病絕望地死去。冉·阿讓又一次入獄,成為終身苦役。一次,他冒險救下一名水手,趁機跳入水中逃跑,並讓人們以為他死了。冉·阿讓來到德納第客店,重金贖回珂賽特,帶著珂賽特連夜趕往巴黎。珂賽特以冉·阿讓女兒的名義進入貝內迪克修道院後,冉·阿讓改名福施勒旺,在修道院當上了一名園丁。
五年的園丁生活過去了。平靜的生活因為貴族青年馬呂斯看上了貌美如花的珂賽特而再起波瀾。1830年,共和派青年馬呂斯投身於轟轟烈烈的反對波旁王朝的人民起義中後,冉·阿讓和此時靠在巴黎街頭招搖撞騙為生的德納第狹路相逢。德納第設計陷害冉·阿讓的陰謀正好被馬呂斯聽到,在調任巴黎就職的沙威帶人來抓捕時,無賴之輩德納第被捕入獄,而冉·阿讓卻在混亂中趁機逃走。
盡管此後冉·阿讓幾次搬家,但在深愛著馬呂斯的艾潘妮的幫助下,馬呂斯最終找到了珂賽特。看著一對相愛的戀人,冉·阿讓成全了兩個年輕人美好姻緣。然而,當冉·阿讓講明珂賽特和自己的身世後,馬呂斯卻對冉·阿讓拒而不見。雖然馬呂斯夫婦最終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跪在冉·阿讓的床前懺悔。
(1)法國電影冉阿讓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早在1988年,艾倫·帕克就准備著手執導一部改編自雨果小說《悲慘世界》的音樂劇了。那個時候,在帕克的幻想中,這是一部原創的音樂劇。可是他隨後就離開了劇組,而影片的導演也在1991年被更換成了布魯斯·貝爾斯福德。1992年,影片的製片人卡梅隆·麥金托什宣布,TriStar電影公司將製作這部電影。
但是隨後,這部電影卻被踢到了垃圾箱中,深陷在前期准備階段無法脫身。時間轉眼到了2005年,麥金托什確認,歌舞片版的《悲慘世界》將從享受盛譽的音樂劇改編而來,而不再是一部原創的歌舞片。麥金托什表示在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努力和奮斗之後,希望能找到一個願意使用原版主創人員,包括他自己在內來到劇組工作的導演。
這個導演在6年之後,自己送上了門來,這個在2011年聯繫上麥金托什的導演叫做湯姆·霍伯。對於自己能執導這出大戲,霍伯非常激動,因為在他看來,《悲慘世界音樂劇》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品。他覺得自己走到了一個頂端,這個頂端是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因為在他的心裡,《悲慘世界》的音樂劇是一部無與倫比的作品。裡面的音樂、裡面的歌詞都是絕妙的。
Ⅱ 《悲慘世界》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悲慘世界》是雨果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發表於1862年。小說的創作歷時20年,基本情節是作品主人公冉阿讓的悲慘生活。他原是個貧農出身的工人,因為給快要餓死的家人偷了一塊麵包,被判刑,度過了19年牢獄生活。刑滿後,受仁慈的主教感化,化名馬德蘭,重新做人,成了成功的企業家並被推選為市長。但因為暴露身份而再度被捕。為了救女工芳汀的女兒,逃到巴黎,但一直不斷遭到警探的追緝。小說通過幾個小人物的命運,深刻揭示了「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的社會本質,實際上反映了整個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但他又把一切問題看作道德問題,體現了作家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思想,想把仁慈、博愛作為改造社會的良方。小說內容豐富,具有史詩般的風格。
Ⅲ 悲慘世界裡 起義那個晚上 冉阿讓為什麼放沙威走
1、冉阿讓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正義善良的化身,他不會去傷害正直的人。
2、每個人都會犯錯,即便是正直的人,所以「寬恕」是個永恆的命題。神父寬恕了冉阿讓的偷竊,感動了他。於是冉阿讓也將這種以德報怨的精神傳遞下去。
3、沙威並不是一個惡人,他是國家機器-法律的維護者和執行者。法律是冷酷無情的,後來沙威選擇自殺也沒有繼續追捕冉阿讓,因為法律和人情是相互矛盾的,他違背了自己的原則,保護了冉阿讓,卻過不去自己這個坎兒,所以他選擇自殺。可以看出沙威既正義又迂腐的矛盾性格。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這位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豪,除了《悲慘世界》之外,還創作了《鍾樓怪人》(巴黎聖母院)、《克倫威爾》等文壇名著,生於1802年的他,處於浪漫主義澎湃又衰微、革命興起的十九世紀,在生活與工作上也出現與當代思潮相仿的兩極化,以至於他個人的生命歷程也充滿了轉變。
小說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
農民出身的貧窮工人冉阿讓有一次看見姐姐的幾個孩子餓得直哭,於是去偷麵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幾次越獄,被抓回來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結果為了一塊麵包坐了19年的牢。出獄之後,冉阿讓到處遭人白眼,沒有工作,沒有飯吃,他發誓一定要向社會復仇。這時,一個叫米里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決心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
他化名馬德蘭,在一個城市辦了個工廠,成為富翁。他為貧窮的人提供就業機會,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房子,他處處樂於助人,被市民們選為市長。這時,市裡來了一個叫芒汀的姑娘,她原是農村姑娘,到城裡做工,被人誘騙生下一個女兒。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一個旅店老闆家中,老闆是個惡棍,趁機敲詐她,芒汀被迫賣掉美麗的頭發、漂亮的牙齒,又賣身當了妓女,最後貧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讓聽說後立即去照顧她,答應在她死後撫養她女兒珂賽特。這時,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蹤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在馬德蘭市,他抓住了一個貧窮的工人,認為他就是冉阿讓,准備把他送進監獄,為了救這個無辜的工人,冉阿讓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監獄的路上,他設法逃脫了。
冉阿讓馬上找到珂賽特,帶著她躲在一個僻偏的修道院里。多年過去了,珂賽特已長成了一個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個共和黨人馬呂斯相愛了。1832年,巴黎爆發了共和黨領導的起義,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鎮壓,馬呂斯身負重傷,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下水道把他救了出來。這時,沙威混進起義者隊伍進行偵察,被抓住後判處死刑,由冉阿讓去執行命令,槍斃沙威,但冉阿讓卻把沙威放了。沙威在冉阿讓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難容,投河自殺。
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了,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一個人過著孤獨的日子,最後他死在了珂賽特的懷里。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所以,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到了20世紀,它又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同樣吸引了無數的觀眾。
Ⅳ 找尋一部電影,名字忘記了。 劇情圍繞偷了一個麵包而入獄的人,在
悲慘世界
英國 劇情 158分鍾 2013年
《悲慘世界》是在紀念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誕辰210周年暨《悲慘世界》出版150周年之際,由湯姆·霍伯執導的一部電影,由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弗里德等主演。本片的前身是同名音樂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62年發表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1]。
影片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法國,窮苦農民冉阿讓(休·傑克曼飾)因偷麵包而入獄多年,終獲假釋卻再次無視法律,不得不開始逃亡。被收留他的主教感化後,冉阿讓決心洗心革面,開始新生活。十年後他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卻一直受到鐵面警官賈維爾(拉塞爾·克勞飾)鍥而不舍地追捕[2]。
2013年2月28日,電影《悲慘世界》在中國內地公映[3]。
Ⅳ 【悲慘世界】結局是什麼
《悲慘世界》的結局:
學生組織成起義軍,以黑紅相間的花為革命徽章,黑色代表黑夜即將過去,紅色代表革命的激情。然而,這支起義軍一開始得到民眾支持,在與官方較量中,懸殊太大,民眾隱藏起來不再支持學生起義軍。
最後以一個小孩的死去把情節推向高潮。革命雖然失敗,但它最終還是喚起了民眾的良知。連警察檢驗屍體時也把徽章放到小孩屍體上,意味著這個小孩才是真正的英雄!看到這,淚水湧上心頭——革命,不僅是破壞舊秩序,更在於喚醒人的良知!
最後,連追捕冉·阿讓的警察也被冉·阿讓的善良所感動,理不清心中的信仰而自殺。而冉·阿讓的死,卻讓世人終於明白了重生的意義,讓他們看清了誰才是真正的聖人。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唱出了民眾的嚮往與希望。從中也可看出,在悲慘世界裡,更需要有信仰!在黑暗中,光明一定會來臨,而信仰便是在黑暗中的一盞心燈,它終將照亮黑暗世界!
冉阿讓去世了,柯賽特和她的男朋友結婚了,追蹤冉阿讓的警察因為覺得對不起冉阿讓自殺了。
《悲慘世界》是在紀念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誕辰210周年暨《悲慘世界》出版150周年之際,由湯姆·霍伯執導的一部電影,由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弗里德等主演。
該片的前身是同名音樂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62年發表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 。2013年2月28日,電影《悲慘世界》在中國內地公映。
影片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法國,窮苦農民冉阿讓(休·傑克曼飾)因偷麵包而入獄多年,終獲假釋卻再次無視法律,不得不開始逃亡。被收留他的主教感化後,冉阿讓決心洗心革面,開始新生活。十年後他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卻一直受到鐵面警官賈維爾(拉塞爾·克勞飾)鍥而不舍地追捕。
劇情簡介:
十九世紀的巴黎,貧苦的冉·阿讓為了挨餓的孩子去偷麵包,結果被飽食終日的法官判處19年的苦役。出獄後,走投無路的冉·阿讓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收留過夜,卻偷走了主教的銀器潛逃,後被警察捉回。
主教聲稱銀器是送給他的,使冉·阿讓免於被捕。主教的言行感化了冉·阿讓,他化名馬德蘭,從此洗心革面奮發向上,十年後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這時,以前緝拿過他的警長沙威出現,一心要找他的麻煩。
在此期間,冉·阿讓得知了妓女芳汀的悲慘遭遇,並承諾照顧她的私生女柯賽特。八年過去了,平靜的生活再起波瀾——柯賽特愛上了共和派青年馬利尤斯,轟轟烈烈的巴黎人民起義爆發了,無賴德納迪埃和冉·阿讓又狹路相逢,而多年來從未放棄追捕冉·阿讓的警長沙威又出現在冉·阿讓的面前。
Ⅵ 悲慘世界,是什麼電影
誕辰210周年暨《悲慘世界》出版150周年之際,由湯姆·霍伯執導的一部電影,由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弗里德等主演。本片的前身是同名音樂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62年發表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1]。
影片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法國,窮苦農民冉阿讓(休·傑克曼飾)因偷麵包而入獄多年,終獲假釋卻再次無視法律,不得不開始逃亡。被收留他的主教感化後,冉阿讓決心洗心革面,開始新生活。十年後他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卻一直受到鐵面警官賈維爾(拉塞爾·克勞飾)鍥而不舍地追捕[2]。
2013年2月28日,電影《悲慘世界》在中國內地公映[3]。
演職員 31位
Ⅶ 悲慘世界這部片子想反映什麼啊冉阿讓最後為什麼不跟珂賽特住在一起
悲慘世界反映的就是人性。冉阿讓為了珂賽特的幸福所以不和她生活在一起。
《悲慘世界》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該作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7)法國電影冉阿讓擴展閱讀
《悲慘世界》的主題是寫人類與邪惡之間不懈的斗爭,人類本性是純潔善良的,將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經過苦難的歷程。書中穿插當時法國革命動亂的背景和拿破崙滑鐵盧戰役的描寫,以及當時法國社會的很多細節都有論及,比如俚語,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況。
小說主人公冉·阿讓一生的道路坎坷,幾乎具有了各種非凡的活力,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傳奇性的主人公。這個人物的浪漫主義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現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歷程也像史詩一樣可歌可泣。
他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他"逐漸成了猛獸",盲目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終身悔恨的錯事,而這種悔恨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展的起點,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Ⅷ 《悲慘世界》這部電影,有哪些和原著不同的情節
昨晚剛看了這部歌劇片,休·傑克曼與拉塞爾·克勞的基情對手戲果然給力。不過出於片長限制,電影里省略了大量原著中的關鍵情節,同時對一些其他經典場面進行了刪改和整編。這些改動只能說是見仁見智吧,我只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6.這次國內的英文版字幕翻譯估計是沒看過原著吧,許多約定俗成的經典人名都作出了奇怪的翻譯,還有一些經典台詞的胡亂意譯則徹底破壞了意境。譬如原著最開始的部分,主教把銀器送給冉阿讓時說「請記住,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部分譯本譯為「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也沒錯)。這句話是整部《悲慘世界》的核心,包括電影里主教唱出來的都是「honesty」這個詞,然而國內影院字幕卻翻譯成了「請做一個秉公守法的人」——秉公守法,尼瑪那是沙威好不好?諸如此類還有把「被拘禁」譯成「遭天譴」,「解放巴黎」譯成「解放全世界」……就不一一枚舉了。請問翻譯同學,你這是要起草黨歌嗎?
Ⅸ 為什麼電影中冉阿讓打了教主
是的,原著中冉阿讓沒有動手打主教。電影之所以這樣安排,可能是為了突出冉阿讓在苦難的摧殘下性格變得很邪惡,電影要用更直觀的畫面來突出人物性格,刺激觀眾,從而在側面反映社會現實對本性善良的人的人性摧殘,烘托當時法國社會的黑暗。
Ⅹ 休·傑克曼版《悲慘世界》評價如何
休·傑克曼版的《悲慘世界》是一部眾星雲集、水平超高、口碑票房俱佳的世界名著改編電影。這部電影氣勢恢宏,以音樂劇的形式,完美展現了原著中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和沉默麻木的社會背景。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值得反復觀看的經典電影。
總之,對於這部電影可以不吝溢美之詞地贊美,它是我迄今為止看過的,最為成功的世界名著改編電影!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