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推薦幾部法國電影
法國滴 《香水》
《兩小無猜》
《天使愛美麗》
《盡情游戲》
《leon》
《真實的謊言》中那段探戈曲的名字是Por una cabeza
影片《真實的謊言》由加拿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執導,阿諾德·施瓦辛格、傑米·李·柯蒂斯、湯姆·阿諾德和阿特·馬里克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4年7月15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是90年代動作片經典之中的經典,是中國內地進口好萊塢大片的開始。電影講述一個隱姓埋名的特工哈利懷疑他老婆有外遇,便在暗地裡進行調查,無意中發現了一群恐怖分子的大陰謀,他們試圖用核彈來威脅政府;又逢愛女被綁架,於是哈利飛身奪救。
『叄』 關於阿諾主演的真實的謊言
經典探戈Por una cabeza
這首是由阿根廷探戈無冕之王卡洛斯·伽達爾Carlos Cardel作曲,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演奏的探戈的曲調"Por una cabeza",中文名《一步之差》或《只為伊人》。是一曲帶有貴族氣質的小提琴曲,自1935年誕生以來,成為電影中探戈的首選舞曲,鋼柔並濟的旋律似乎適應著每一個角色的心理任何一個場景的鋪墊。
Gardel卡洛斯·伽達爾1890年出生於法國,2歲時隨母親來到阿根廷。為了謀生,Gardel很年輕的時候就在酒吧里、婚禮上開始演唱。1913年他和烏拉圭歌手Jose Razzano組成了一個很受歡迎的folk二重唱,穿梭在兩個國家間表演。1917年Gardel遇到了一位擅長用俚語寫歌的街頭詩人Pascual Contursi,結果Gardel錄制了他的第一首探戈名曲「Mi Noche Triste」( 「My Sad Night」),把歌劇演唱方式帶近阿根廷音樂,歌曲描述了一個被愛情拋棄的小夥子夜不能寐,徒勞的等待情人的歸來,掠帶沙啞的嗓音開啟了阿根廷探戈歌聲的時代,喜愛者甚至至尊之曰:Carlos 就是探戈另一個雅號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夜鶯」。從此Gardel開始單飛,一顆巨星誕生了。Carlos Gardel的探戈揉合了傷感的鄉村旋律和熱情奔放的傳統米隆加(milonga)舞曲,講述著一個個愛恨情仇的故事。通過廣播節目,Gardel在美國也走紅起來。派拉蒙電影公司將他看作是打開拉美市場的金鑰匙,為他度身製作了一系列的電影。從波多黎各、古巴、哥倫比亞,到智利、西班牙,潮水般的人群蜂擁著,為拉丁世界的貓王而瘋狂。
然而不幸的是,Gardel在1935年6月24日麥德林的空難中喪生,他到死亡之谷來是為了一場演唱會。「請想像一下假如1968年的Beatles也在一次空難中全部遇害吧!」整個布宜諾斯艾利斯陷入了悲愴的停頓,從顯貴到平民,從紐約、巴黎到里約熱內盧,無數的人們灑下了傷心的淚水,一位古巴女子從她哈瓦那的陽台上跳下來自盡,而在波多黎各和紐約,各有一位女子服下毒葯,……送葬隊伍經過時也曾造成萬人張空港,今天,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仍有地鐵站和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在Gardel的墓前,人們為了他塑了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鼻樑英挺,劍眉下的眼睛向前凝視,並在雕像的右手中永遠保持著一根燃燒的香煙,看起來便是希臘神像的復活在奢華的20年代,他們說,"在Gardel真正的繼承者誕生之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天空會繼續飄雪。
Carlos 的作品經常出現於電影之中,包括《真實謊言》、《辛德勒名單》,《女人香》和《魔鬼大帝》里都曾用過Carlos演唱的《POR UNA CABEZA》。Carlos Gardel,是拉丁音樂一個永遠的神話,他的名字幾乎成為探戈的別稱,被尊為「探戈之父」,代表了探戈不朽的精髓。
帕爾曼1945年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4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而雙腿癱瘓。但他沒有向命運屈服,頑強地拄著雙拐走進音樂殿堂,成為以色列蘇拉米音樂學院的一名優秀學生。1958年,13歲的他赴美國,靠獎學金進入朱麗亞特音樂學院深造。殘疾的帕爾曼靠自己的天賦加汗水,也靠名師的指點,最終成為一位蜚聲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大師。
帕爾曼經常和世界著名的管弦樂團合作,出現在獨奏會或音樂節的舞台上。帕爾曼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是位難得的全能演奏家。精湛的技巧,豐富的情感,以及絕高的悟性使他在演奏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時都能做到游刃有餘。古典主義的嚴謹性和浪漫主義的熱情不羈被他揉捏的恰到好處。帕爾曼以精湛的技藝,拉奏出撼動心弦的美聲,更展現出指揮功力,他共獲得過15項格萊美音樂獎。他為電影史很多最著名電影的演奏,不僅受到樂迷的鍾愛,更是影迷的必藏。他精湛的小提琴演繹,多次在電影中把主題烘托向高潮,比如《辛德勒的名單》中的獨奏,比如《聞香識女人》中的探戈,比如《純真年代》、《走出非洲》、《真實的謊言》等,舉不勝舉。
探戈:一種高貴優雅的兩人舞蹈交織一曲親密接觸的華麗拍子;急促的雙腳旋轉舞動、熾熱的空氣彌漫其中、充滿激情而又帶有憂郁感傷的樂聲演奏,就是探戈,雍容華貴引人無限遐思!起源於1880年代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來自歐洲與非洲的移民與當地的居民文化結合而發展出一種新的音樂型態-探戈,為了排解思鄉的情感與新世界的寂寞,那些移民發展出新的舞蹈與音樂以填補鄉愁,他們將流傳於阿根廷民間中下階層,街頭流鶯與恩客之間拉扯動作,以及更早以前兩個男人之間為爭寵女人而互相角力格鬥的對抗,互相結合而發展出一種充滿力與美而又帶有性暗示的舞蹈;此外,那些移民使用來自德國的樂器Bandoneon(類似手風琴)演奏創作配合舞蹈的旋律,帶有濃濃憂郁由又感傷的曲風是當時他們的心情寫照,對於命運與未來的傷感吞噬了他們靈魂,而忘情於探戈肢體交錯、激情的步伐,所以,探戈正是憂傷之舞的表現!成為了阿根廷全國人民所下音樂舞蹈,後來經過歐洲的劇場及室內樂的洗禮,探戈音樂更趨向於成熟而以樂章編制,一躍成為上流社會所熱愛的社交舞蹈。
探戈可以說是最典型的拉丁美洲的藝術表現形式了,它有著相當的獨特性和兼容性。探戈起源於通俗文化,並作為一種充滿激情的大陸文化遺產流傳了下來。現在已成為最具有藝術生命力和神秘拉丁色彩的藝術。
《Por una cabeza》首段呈現慵懶以及幽默的口吻,進入到B段轉小調,轉而呈現激情的感覺,接著又轉回大調。由小提琴和口琴作對位和聲的表現。兩個部分那種前後矛盾而又錯落有致的風格充分的展現了探戈舞中兩人配合的默契。進入B段後的激情將舞者與觀眾的情緒推到最高點。然後突然做減慢,回到首調收尾。整首音樂在帕爾曼精湛的演奏下委婉、激盪,盡現了探戈舞曲的精製。
小提琴尖銳卻不刺耳,抑揚頓挫卻內斂干練,高調又內斂的引領著旋律,猶如踩著探戈舞步的女人,有著高貴的步伐傲視一切的態度,對舞伴欲迎還拒,糾纏其中,而鋼琴鮮快明亮的節奏,把情節步步引入高潮,在音樂高潮到來前有力的擊鍵,彷彿是在下一個旋轉前深吸一口氣,然後就出發,去征服這個舞池,風琴略帶舒緩的伴奏,就是那欲迎還拒中的風情……一首曲盡,而腦中的旋律揮之不去,猶如一場沒有盡興的舞蹈,永遠只差最後一步。
您永遠無法忘記在奧斯卡得獎影片《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中那一幕精采而雋永的經典畫面,當片中雙眼失明的退休上校(艾爾帕西諾飾,最終阿爾帕西諾憑借這個角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於紐約一家高級餐館的舞池中與女主角翩翩雅、交織旋轉而忘情地大跳探戈;同樣一首曲子、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場景,卻也同時出現在電影《真實的謊言True Lies》結尾的一段,阿諾史瓦辛格夫婦倆激情又挑逗的探戈擁舞,優雅與激情、含蓄與張揚完美揉和;《史密斯夫婦Mr. & Mrs. Smith》中彼特和朱莉在波哥達第一次見面,兩人的舞蹈象徵著激情的釋放,舞蹈中也充滿挑逗和比拼,同時兩人微醉,那一刻的曼妙只能通過神態和動作表達出來。另外《辛德勒的名單》中這支樂曲的精彩引用,也成為了影片不能抹煞的亮點!
網路MP3有: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Por+Una+Cabeza&lm=-1
Por una cabeza 中文名《一步之差》http://www.windowsmedia.com/mediaguide/albuminfo/?p_id=P++++78844&a_id=R+++351276&name=Carlos+Gardel
『肆』 電影《真實的謊言》阿諾和妻子在酒店見面的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
很喜歡,深深地被其打動,很多電影都用過,建議你看一下《聞香識女人》中的探戈這段,很美!
經典探戈Por una cabeza
這首是由阿根廷探戈無冕之王卡洛斯·伽達爾Carlos Cardel作曲,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演奏的探戈的曲調"Por una cabeza",中文名《一步之差》或《只為伊人》。是一曲帶有貴族氣質的小提琴曲,自1935年誕生以來,成為電影中探戈的首選舞曲,鋼柔並濟的旋律似乎適應著每一個角色的心理任何一個場景的鋪墊。
Gardel卡洛斯·伽達爾1890年出生於法國,2歲時隨母親來到阿根廷。為了謀生,Gardel很年輕的時候就在酒吧里、婚禮上開始演唱。1913年他和烏拉圭歌手Jose Razzano組成了一個很受歡迎的folk二重唱,穿梭在兩個國家間表演。1917年Gardel遇到了一位擅長用俚語寫歌的街頭詩人Pascual Contursi,結果Gardel錄制了他的第一首探戈名曲「Mi Noche Triste」( 「My Sad Night」),把歌劇演唱方式帶近阿根廷音樂,歌曲描述了一個被愛情拋棄的小夥子夜不能寐,徒勞的等待情人的歸來,掠帶沙啞的嗓音開啟了阿根廷探戈歌聲的時代,喜愛者甚至至尊之曰:Carlos 就是探戈另一個雅號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夜鶯」。從此Gardel開始單飛,一顆巨星誕生了。Carlos Gardel的探戈揉合了傷感的鄉村旋律和熱情奔放的傳統米隆加(milonga)舞曲,講述著一個個愛恨情仇的故事。通過廣播節目,Gardel在美國也走紅起來。派拉蒙電影公司將他看作是打開拉美市場的金鑰匙,為他度身製作了一系列的電影。從波多黎各、古巴、哥倫比亞,到智利、西班牙,潮水般的人群蜂擁著,為拉丁世界的貓王而瘋狂。
然而不幸的是,Gardel在1935年6月24日麥德林的空難中喪生,他到死亡之谷來是為了一場演唱會。「請想像一下假如1968年的Beatles也在一次空難中全部遇害吧!」整個布宜諾斯艾利斯陷入了悲愴的停頓,從顯貴到平民,從紐約、巴黎到里約熱內盧,無數的人們灑下了傷心的淚水,一位古巴女子從她哈瓦那的陽台上跳下來自盡,而在波多黎各和紐約,各有一位女子服下毒葯,……送葬隊伍經過時也曾造成萬人張空港,今天,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仍有地鐵站和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在Gardel的墓前,人們為了他塑了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鼻樑英挺,劍眉下的眼睛向前凝視,並在雕像的右手中永遠保持著一根燃燒的香煙,看起來便是希臘神像的復活在奢華的20年代,他們說,"在Gardel真正的繼承者誕生之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天空會繼續飄雪。
Carlos 的作品經常出現於電影之中,包括《真實謊言》、《辛德勒名單》,《女人香》和《魔鬼大帝》里都曾用過Carlos演唱的《POR UNA CABEZA》。Carlos Gardel,是拉丁音樂一個永遠的神話,他的名字幾乎成為探戈的別稱,被尊為「探戈之父」,代表了探戈不朽的精髓。
帕爾曼1945年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4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而雙腿癱瘓。但他沒有向命運屈服,頑強地拄著雙拐走進音樂殿堂,成為以色列蘇拉米音樂學院的一名優秀學生。1958年,13歲的他赴美國,靠獎學金進入朱麗亞特音樂學院深造。殘疾的帕爾曼靠自己的天賦加汗水,也靠名師的指點,最終成為一位蜚聲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大師。
帕爾曼經常和世界著名的管弦樂團合作,出現在獨奏會或音樂節的舞台上。帕爾曼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是位難得的全能演奏家。精湛的技巧,豐富的情感,以及絕高的悟性使他在演奏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時都能做到游刃有餘。古典主義的嚴謹性和浪漫主義的熱情不羈被他揉捏的恰到好處。帕爾曼以精湛的技藝,拉奏出撼動心弦的美聲,更展現出指揮功力,他共獲得過15項格萊美音樂獎。他為電影史很多最著名電影的演奏,不僅受到樂迷的鍾愛,更是影迷的必藏。他精湛的小提琴演繹,多次在電影中把主題烘托向高潮,比如《辛德勒的名單》中的獨奏,比如《聞香識女人》中的探戈,比如《純真年代》、《走出非洲》、《真實的謊言》等,舉不勝舉。
探戈:一種高貴優雅的兩人舞蹈交織一曲親密接觸的華麗拍子;急促的雙腳旋轉舞動、熾熱的空氣彌漫其中、充滿激情而又帶有憂郁感傷的樂聲演奏,就是探戈,雍容華貴引人無限遐思!起源於1880年代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來自歐洲與非洲的移民與當地的居民文化結合而發展出一種新的音樂型態-探戈,為了排解思鄉的情感與新世界的寂寞,那些移民發展出新的舞蹈與音樂以填補鄉愁,他們將流傳於阿根廷民間中下階層,街頭流鶯與恩客之間拉扯動作,以及更早以前兩個男人之間為爭寵女人而互相角力格鬥的對抗,互相結合而發展出一種充滿力與美而又帶有性暗示的舞蹈;此外,那些移民使用來自德國的樂器Bandoneon(類似手風琴)演奏創作配合舞蹈的旋律,帶有濃濃憂郁由又感傷的曲風是當時他們的心情寫照,對於命運與未來的傷感吞噬了他們靈魂,而忘情於探戈肢體交錯、激情的步伐,所以,探戈正是憂傷之舞的表現!成為了阿根廷全國人民所下音樂舞蹈,後來經過歐洲的劇場及室內樂的洗禮,探戈音樂更趨向於成熟而以樂章編制,一躍成為上流社會所熱愛的社交舞蹈。
探戈可以說是最典型的拉丁美洲的藝術表現形式了,它有著相當的獨特性和兼容性。探戈起源於通俗文化,並作為一種充滿激情的大陸文化遺產流傳了下來。現在已成為最具有藝術生命力和神秘拉丁色彩的藝術。
《Por una cabeza》首段呈現慵懶以及幽默的口吻,進入到B段轉小調,轉而呈現激情的感覺,接著又轉回大調。由小提琴和口琴作對位和聲的表現。兩個部分那種前後矛盾而又錯落有致的風格充分的展現了探戈舞中兩人配合的默契。進入B段後的激情將舞者與觀眾的情緒推到最高點。然後突然做減慢,回到首調收尾。整首音樂在帕爾曼精湛的演奏下委婉、激盪,盡現了探戈舞曲的精製。
小提琴尖銳卻不刺耳,抑揚頓挫卻內斂干練,高調又內斂的引領著旋律,猶如踩著探戈舞步的女人,有著高貴的步伐傲視一切的態度,對舞伴欲迎還拒,糾纏其中,而鋼琴鮮快明亮的節奏,把情節步步引入高潮,在音樂高潮到來前有力的擊鍵,彷彿是在下一個旋轉前深吸一口氣,然後就出發,去征服這個舞池,風琴略帶舒緩的伴奏,就是那欲迎還拒中的風情……一首曲盡,而腦中的旋律揮之不去,猶如一場沒有盡興的舞蹈,永遠只差最後一步。
您永遠無法忘記在奧斯卡得獎影片《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中那一幕精采而雋永的經典畫面,當片中雙眼失明的退休上校(艾爾帕西諾飾,最終阿爾帕西諾憑借這個角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於紐約一家高級餐館的舞池中與女主角翩翩雅、交織旋轉而忘情地大跳探戈;同樣一首曲子、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場景,卻也同時出現在電影《真實的謊言True Lies》結尾的一段,阿諾史瓦辛格夫婦倆激情又挑逗的探戈擁舞,優雅與激情、含蓄與張揚完美揉和;《史密斯夫婦Mr. & Mrs. Smith》中彼特和朱莉在波哥達第一次見面,兩人的舞蹈象徵著激情的釋放,舞蹈中也充滿挑逗和比拼,同時兩人微醉,那一刻的曼妙只能通過神態和動作表達出來。另外《辛德勒的名單》中這支樂曲的精彩引用,也成為了影片不能抹煞的亮點!
網路MP3有: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Por+Una+Cabeza&lm=-1
『伍』 電影名字如何翻譯翻譯的一個電影名通用,有什麼規則嗎
片名是電影的招牌,有一種說法「好的名字是成功的一半」,那麼對於一部外國電影來說,好的譯名則是翻譯成功的一半。
花樣百出的港台譯名
倘若一位影迷能夠看懂外國影片的原名,恐怕會吃驚,一貫聰明的外國人何以把影片的名字起得如此平淡無奇。究其原因,一是西方電影在宣傳方面比較完善和發達,觀眾可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影片的情況,而不必僅靠一個聳人聽聞的名字來吸引人,如《TheCrucible》,憑編劇阿瑟·米勒和兩位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和薇諾娜·賴德的大名,已能號召起足夠的觀眾,所以原名就是《煉獄》。但譯成中文,在香港成了《妒焰飛灰》,在台灣變成了《激情年代》。二是當地觀眾不需一些直露刺激的名字來挑逗,如香港所翻譯的《剛果驚魂》、《網路驚魂》,其原名其實只是《剛果》與《網路》而已。三就是要歸於文化傳統和文字習慣的不同了,有許多片名用其本土語言來表示非常響亮,而譯成漢語就無論如何也沒有了原來的味道,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加些字眼進去,像《Heat》短促乾脆而有爆發力,譯成《熱》或《熱力》都顯得單薄了些,於是香港人將其譯成了《盜火線》,台灣人則將其譯為《烈火悍將》。
如今對外國電影片名的翻譯,已不是簡單的直譯漢化,而是對那些片名的再次加工、重新打造。
這種重造在商業高度發達的港台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如1997年獲第6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五部影片中,除了非主流商業片《秘密與謊言》的名字沒有其他化身外,其餘四部《英國病人》、《閃耀》、《法爾戈》(地名)、《傑里·馬圭爾》(人名),分別被譯作《別問我是誰》(港)與《英倫情人》(台);《閃亮的風采》(港)與《鋼琴師》(台);《雪花膏離奇命案》(港)與《冰血暴》(台);《甜心先生》(港)與《征服情海》(台)。
而1998年獲第7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五部影片,除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號》外,其餘四部也都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化身:《漸入佳境》成了《貓屎先生》(港)和《愛你在心口難開》(台);《一脫到底》成了《光豬六壯士》(港)和《脫線舞男》(台);《好人威爾·杭汀》成了《驕陽似我》(港)和《心靈捕手》(台);《洛城機密》成了《幕後嫌疑犯》(港)和《鐵面特警隊》(台)。
隨著兩岸三地間文化交流的增多、盜版影碟的橫行,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港台翻譯的外國電影,也越來越能體會到相互之間翻譯習慣的差異,經常是同一部影片在三地間有著幾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名字。如大陸所譯的《普通嫌疑犯》,在香港成了截然相反的《非常嫌疑犯》,在台灣則成了《刺激驚爆點》。
由於外國影片的原名往往非常簡單平實,大多僅是人名、地名或其他名詞,港台片商肯定不甘於這種乏味的招牌,故而要改成一種更有動感和沖擊力的名字,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將原名中的名詞動詞化,或加一個震撼力十足的形容詞。於是,我們看到《速度》成了《生死時速》,《日光》成了《十萬火急》,《百老匯上空的子彈》成了《子彈橫飛百老匯》,《尼克松》成了《驚世謊言》,《迫切的危險》成了《燃眉追擊》,《勇敢的心》成了《驚世未了緣》,《毒氣室》成了《毒氣裁決》,而《艾瑪》則更為乾脆,變成了《艾瑪姑娘要出嫁》。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將地名「風雲化」,這使得美國的城鎮都彌漫著史詩的磅礴味道,如《賭城風雲》、《芝加哥風雲》、《邁阿密風雲》。
這種加工經常變得誇張,造成片名中到處是「虎膽」與「威龍」、「危機」與「激情」、「悍將」與「狂花」、「超級」與「非常」、「奪命」與「驚魂」等等,而陷入雷同的窠臼。如香港譯名中的「風暴」一詞:《贖金風暴》、《檔案風暴》、《龍卷風暴》、《情色風暴》、《霓裳風暴》、《紅潮風暴》……至於台灣譯名中所充斥的「追緝令」與「總動員」,到了混淆不清的地步,如《黑色追緝令》、《終極追緝令》、《火線追緝令》、《桃色追緝令》、《第六感追緝令》,我們很難相信它們就是我們所說的《低俗小說》、《殺手萊昂》、(《這個殺手不太冷》)、《七宗罪》、《叛逆性騷擾》與《本能》。
跟風譯名難分仲伯
如果一部影片引起轟動,喜歡跟風的港台影人便要把其後來者與前者「系列」化,以求後者能沾上前者的光,哪怕這些影片既非續集,又沒什麼相關的「親緣」關系。如《天煞》(原名《獨立日》)一炮而紅後,凡是跟外星人有關的科幻片均被他們帶個「天」字,有《天襲》、《天魔》、《天繭》、《天威》等等,構成了好大一片天。
還有就是把同一個影星演的不同影片系列化,如法國美女艾曼紐·貝阿的三部影片分別被譯作《今生情未了》、《真愛未了情》、《一生的愛都給你》,這恐怕要讓世上最多情的人都困惑不已。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三部風格迥異的影片變成了孿生兄弟:《星光伴我心》(《天堂電影院》)、《聲光伴我飛》(《海上鋼琴師》)、《真愛伴我行》(《瑪蓮娜》)。構成一闋「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吉娜·戴維斯的《末路狂花》使她獲得奧斯卡提名,後來她主演的《長吻晚安》被譯成《特工狂花》似乎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紅小生基努·里夫斯則受到了台灣人的「捍衛」:《生死時速》被譯成《捍衛戰警》,《非常任務》被譯成《捍衛機密》,《連鎖反應》也就成了《捍衛追緝令》。而施瓦辛格幾乎所有影片都被冠以「魔鬼」字樣,如《魔鬼戰將》、《魔鬼殺陣》、《魔鬼司令》、《魔鬼總動員》、《魔鬼終結者》,《蒸發密令》成了《魔鬼毀滅者》,《真實的謊言》被譯作《魔鬼大帝》,連他主演的喜劇片也未能倖免,《幼兒園特警》成了《魔鬼孩子王》,《威龍二世》成了《魔鬼二世》。據說施瓦辛格構成的這片「魔鬼世界」連美國片商也大光其火,提出抗議。
譯名中的詩詞成語
解放前的中國電影翻譯家往往喜歡用那些典雅的字眼來充任譯名,如《翠堤春曉》、《瓊宮恨史》、《乳鶯出谷》、《桃李爭春》等。港台影人也秉承了這個傳統,《羅馬假日》被譯作《金枝玉葉》,《第梵尼早餐》成了《珠光寶氣》,《音樂之聲》也成了《仙樂飄飄處處聞》,一派詩意盎然。
這種譯法對原名的篡改使觀眾很容易不明所以,如《心外幽情》、《淑女本色》,很難讓人們想到它們就是《純真年代》和《一個貴婦人的畫像》。這一傾向用在生活片和愛情片中,則顯出濃厚的「鴛鴦蝴蝶」味道,如《鍾愛一生》(《我最愛的季節》)、《春風化雨》(《死亡詩社》)、《手足情深》(《雨人》)、《熱淚傷痕》(《驚鳥》)、《此情可問天》(《霍華德庄園》)、《山水喜相逢》(《為戴茜小姐開車》)、《愛在天地蒼茫時》(《屋頂上的騎兵》)、《一支梨花壓海棠》(《洛麗塔》)等。
譯名的古典化傾嚮往往是直接借用中國文學中的成語或詩詞,哪怕與原名毫不相關。而有時現成的詞語不足於表達影片的主題和內涵,在這種情況下便要改動或偷換一些詞語。當你看到這類片子的海報後,千萬不要以為是出了錯別字:如《引郎入室》、《優柔不斷》、《艷倒群雌》、《窈窕奶爸》、《胡說霸道》、《緣來是你》、《神通鬼大》、《一路順瘋》、《二見鍾情》、《猩猩知我心》、《天高地不厚》、《殺手·蝴蝶·夢》、《擋不住的瘋情》、《眾里尋她兜錯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煙》等等。
還有一些譯名成為譯者玩弄的一種文字游戲,如《我們跳舞嗎》譯成《談談情,跳跳舞》,《如果牆壁會說話》譯成《你的生命,我的決定》,《離開拉斯維加斯》譯成《兩顆絕望的心》,《弗蘭德先生的樂曲》譯成《生命因你而動聽》,《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譯成《你是我今生的新娘》。有時也使原名變得意味深遠,如《藍》、《白》、《紅》三部曲被譯成《藍色情挑》、《白色情迷》和《紅色情深》。而冗長拗口的《異常快樂的愛妻事件》、《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不可思議的勾魂事件》,原名只不過是簡單的《忠實》、《郵差》、《受驚嚇的人》而已。
為造賣點煞費苦心
對原名大動「手術」不僅成了港台影人的習慣,許多大陸影片也未能倖免:《遭遇激情》成了《北京秋天的故事》,《大撒把》成了《北京痴男怨女》,《黑駿馬》成了《愛在草原的天空》,《被告山杠爺》則成了《沒有原告的殺人事件》,而《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這個名字明顯不符合香港人的口味,於是成了《一個闖進我生命的女人》。這些使大陸片名「入境隨俗」的改動,其優劣姑且不論,但至少體現了片商為影片製造「賣點」的苦心。
大陸的譯名從前考慮商業因素較少,大多採取平實的直譯方式。但近幾年也開始在譯名上大作文章,以求吸引觀眾眼球。其大約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照搬港台的翻譯,如《變相怪傑》、《特工狂花》、《十萬火急》、《玩具總動員》等,這種「總動員」在前幾年恐怕是不可想像的。二是模仿港台的意譯,如《廊橋遺夢》比《麥迪遜郡橋》要意境深遠低徊;又如《雲中漫步》,也比港譯《真愛的風采》和台譯《漫步在雲端》要高出一籌。但這種模仿也往往有弄巧成拙之累,如港譯《機械戰警》在內地公映時被譯作《威龍爭雄》,過於流俗;又如一部電影講的是一位平時臨陣畏縮的老警官誤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於是勇猛無比,只想與罪犯拼個你死我活,香港譯作《搏錯命》,非常傳神,可被內地譯作《猛警惡匪》,實在是得不償失。三是試圖推陳出新,結果卻作繭自縛,如《Atimetokill》一片,港台都直譯為《殺戮時刻》,夠滋夠味,而內地則譯作《復仇殺機》毫無個性。又如《Therock》,香港譯為《石破天驚》,台灣譯為《絕地任務》,內地譯為《勇闖奪命島》,三名相較,高下自見。四是由於譯者的外語素質不夠,導致一些貽笑大方的錯誤,如著名的《肖申克的救贖》,原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中的「The Shawshank」,是指那座「鯊堡監獄」,譯成《鯊堡救贖》順理成章,結果卻被譯成了《刺激一九九五》、《鐵窗歲月》、《月黑高飛》等,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陸』 電影<真實的謊言> 的主題曲叫什麼
<<什麼也不能阻止我們>>經典探戈Por una cabeza
這首是由阿根廷探戈無冕之王卡洛斯·伽達爾Carlos Cardel作曲,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演奏的探戈的曲調"Por una cabeza",中文名《一步之差》或《只為伊人》。是一曲帶有貴族氣質的小提琴曲,自1935年誕生以來,成為電影中探戈的首選舞曲,鋼柔並濟的旋律似乎適應著每一個角色的心理任何一個場景的鋪墊。
Gardel卡洛斯·伽達爾1890年出生於法國,2歲時隨母親來到阿根廷。為了謀生,Gardel很年輕的時候就在酒吧里、婚禮上開始演唱。1913年他和烏拉圭歌手Jose Razzano組成了一個很受歡迎的folk二重唱,穿梭在兩個國家間表演。1917年Gardel遇到了一位擅長用俚語寫歌的街頭詩人Pascual Contursi,結果Gardel錄制了他的第一首探戈名曲「Mi Noche Triste」( 「My Sad Night」),把歌劇演唱方式帶近阿根廷音樂,歌曲描述了一個被愛情拋棄的小夥子夜不能寐,徒勞的等待情人的歸來,掠帶沙啞的嗓音開啟了阿根廷探戈歌聲的時代,喜愛者甚至至尊之曰:Carlos 就是探戈另一個雅號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夜鶯」。從此Gardel開始單飛,一顆巨星誕生了。Carlos Gardel的探戈揉合了傷感的鄉村旋律和熱情奔放的傳統米隆加(milonga)舞曲,講述著一個個愛恨情仇的故事。通過廣播節目,Gardel在美國也走紅起來。派拉蒙電影公司將他看作是打開拉美市場的金鑰匙,為他度身製作了一系列的電影。從波多黎各、古巴、哥倫比亞,到智利、西班牙,潮水般的人群蜂擁著,為拉丁世界的貓王而瘋狂。
然而不幸的是,Gardel在1935年6月24日麥德林的空難中喪生,他到死亡之谷來是為了一場演唱會。「請想像一下假如1968年的Beatles也在一次空難中全部遇害吧!」整個布宜諾斯艾利斯陷入了悲愴的停頓,從顯貴到平民,從紐約、巴黎到里約熱內盧,無數的人們灑下了傷心的淚水,一位古巴女子從她哈瓦那的陽台上跳下來自盡,而在波多黎各和紐約,各有一位女子服下毒葯,……送葬隊伍經過時也曾造成萬人張空港,今天,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仍有地鐵站和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在Gardel的墓前,人們為了他塑了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鼻樑英挺,劍眉下的眼睛向前凝視,並在雕像的右手中永遠保持著一根燃燒的香煙,看起來便是希臘神像的復活在奢華的20年代,他們說,"在Gardel真正的繼承者誕生之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天空會繼續飄雪。
Carlos 的作品經常出現於電影之中,包括《真實謊言》、《辛德勒名單》,《女人香》和《魔鬼大帝》里都曾用過Carlos演唱的《POR UNA CABEZA》。Carlos Gardel,是拉丁音樂一個永遠的神話,他的名字幾乎成為探戈的別稱,被尊為「探戈之父」,代表了探戈不朽的精髓。
帕爾曼1945年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4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而雙腿癱瘓。但他沒有向命運屈服,頑強地拄著雙拐走進音樂殿堂,成為以色列蘇拉米音樂學院的一名優秀學生。1958年,13歲的他赴美國,靠獎學金進入朱麗亞特音樂學院深造。殘疾的帕爾曼靠自己的天賦加汗水,也靠名師的指點,最終成為一位蜚聲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大師。
帕爾曼經常和世界著名的管弦樂團合作,出現在獨奏會或音樂節的舞台上。帕爾曼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是位難得的全能演奏家。精湛的技巧,豐富的情感,以及絕高的悟性使他在演奏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時都能做到游刃有餘。古典主義的嚴謹性和浪漫主義的熱情不羈被他揉捏的恰到好處。帕爾曼以精湛的技藝,拉奏出撼動心弦的美聲,更展現出指揮功力,他共獲得過15項格萊美音樂獎。他為電影史很多最著名電影的演奏,不僅受到樂迷的鍾愛,更是影迷的必藏。他精湛的小提琴演繹,多次在電影中把主題烘托向高潮,比如《辛德勒的名單》中的獨奏,比如《聞香識女人》中的探戈,比如《純真年代》、《走出非洲》、《真實的謊言》等,舉不勝舉。
探戈:一種高貴優雅的兩人舞蹈交織一曲親密接觸的華麗拍子;急促的雙腳旋轉舞動、熾熱的空氣彌漫其中、充滿激情而又帶有憂郁感傷的樂聲演奏,就是探戈,雍容華貴引人無限遐思!起源於1880年代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來自歐洲與非洲的移民與當地的居民文化結合而發展出一種新的音樂型態-探戈,為了排解思鄉的情感與新世界的寂寞,那些移民發展出新的舞蹈與音樂以填補鄉愁,他們將流傳於阿根廷民間中下階層,街頭流鶯與恩客之間拉扯動作,以及更早以前兩個男人之間為爭寵女人而互相角力格鬥的對抗,互相結合而發展出一種充滿力與美而又帶有性暗示的舞蹈;此外,那些移民使用來自德國的樂器Bandoneon(類似手風琴)演奏創作配合舞蹈的旋律,帶有濃濃憂郁由又感傷的曲風是當時他們的心情寫照,對於命運與未來的傷感吞噬了他們靈魂,而忘情於探戈肢體交錯、激情的步伐,所以,探戈正是憂傷之舞的表現!成為了阿根廷全國人民所下音樂舞蹈,後來經過歐洲的劇場及室內樂的洗禮,探戈音樂更趨向於成熟而以樂章編制,一躍成為上流社會所熱愛的社交舞蹈。
探戈可以說是最典型的拉丁美洲的藝術表現形式了,它有著相當的獨特性和兼容性。探戈起源於通俗文化,並作為一種充滿激情的大陸文化遺產流傳了下來。現在已成為最具有藝術生命力和神秘拉丁色彩的藝術。
《Por una cabeza》首段呈現慵懶以及幽默的口吻,進入到B段轉小調,轉而呈現激情的感覺,接著又轉回大調。由小提琴和口琴作對位和聲的表現。兩個部分那種前後矛盾而又錯落有致的風格充分的展現了探戈舞中兩人配合的默契。進入B段後的激情將舞者與觀眾的情緒推到最高點。然後突然做減慢,回到首調收尾。整首音樂在帕爾曼精湛的演奏下委婉、激盪,盡現了探戈舞曲的精製。
小提琴尖銳卻不刺耳,抑揚頓挫卻內斂干練,高調又內斂的引領著旋律,猶如踩著探戈舞步的女人,有著高貴的步伐傲視一切的態度,對舞伴欲迎還拒,糾纏其中,而鋼琴鮮快明亮的節奏,把情節步步引入高潮,在音樂高潮到來前有力的擊鍵,彷彿是在下一個旋轉前深吸一口氣,然後就出發,去征服這個舞池,風琴略帶舒緩的伴奏,就是那欲迎還拒中的風情……一首曲盡,而腦中的旋律揮之不去,猶如一場沒有盡興的舞蹈,永遠只差最後一步。
您永遠無法忘記在奧斯卡得獎影片《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中那一幕精采而雋永的經典畫面,當片中雙眼失明的退休上校(艾爾帕西諾飾,最終阿爾帕西諾憑借這個角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於紐約一家高級餐館的舞池中與女主角翩翩雅、交織旋轉而忘情地大跳探戈;同樣一首曲子、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場景,卻也同時出現在電影《真實的謊言True Lies》結尾的一段,阿諾史瓦辛格夫婦倆激情又挑逗的探戈擁舞,優雅與激情、含蓄與張揚完美揉和;《史密斯夫婦Mr. & Mrs. Smith》中彼特和朱莉在波哥達第一次見面,兩人的舞蹈象徵著激情的釋放,舞蹈中也充滿挑逗和比拼,同時兩人微醉,那一刻的曼妙只能通過神態和動作表達出來。另外《辛德勒的名單》中這支樂曲的精彩引用,也成為了影片不能抹煞的亮點!
『柒』 電影《真實的謊言》和《辛德勒的名單》在出現舞會的場面都有一首樂曲,樂曲什麼名字啊
經典探戈Por una cabeza
這首是由阿根廷探戈無冕之王卡洛斯·伽達爾Carlos Cardel作曲,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演奏的探戈的曲調"Por una cabeza",中文名《一步之差》或《只為伊人》。是一曲帶有貴族氣質的小提琴曲,自1935年誕生以來,成為電影中探戈的首選舞曲,鋼柔並濟的旋律似乎適應著每一個角色的心理任何一個場景的鋪墊。
Gardel卡洛斯·伽達爾1890年出生於法國,2歲時隨母親來到阿根廷。為了謀生,Gardel很年輕的時候就在酒吧里、婚禮上開始演唱。1913年他和烏拉圭歌手Jose Razzano組成了一個很受歡迎的folk二重唱,穿梭在兩個國家間表演。1917年Gardel遇到了一位擅長用俚語寫歌的街頭詩人Pascual Contursi,結果Gardel錄制了他的第一首探戈名曲「Mi Noche Triste」( 「My Sad Night」),把歌劇演唱方式帶近阿根廷音樂,歌曲描述了一個被愛情拋棄的小夥子夜不能寐,徒勞的等待情人的歸來,掠帶沙啞的嗓音開啟了阿根廷探戈歌聲的時代,喜愛者甚至至尊之曰:Carlos 就是探戈另一個雅號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夜鶯」。從此Gardel開始單飛,一顆巨星誕生了。Carlos Gardel的探戈揉合了傷感的鄉村旋律和熱情奔放的傳統米隆加(milonga)舞曲,講述著一個個愛恨情仇的故事。通過廣播節目,Gardel在美國也走紅起來。派拉蒙電影公司將他看作是打開拉美市場的金鑰匙,為他度身製作了一系列的電影。從波多黎各、古巴、哥倫比亞,到智利、西班牙,潮水般的人群蜂擁著,為拉丁世界的貓王而瘋狂。
然而不幸的是,Gardel在1935年6月24日麥德林的空難中喪生,他到死亡之谷來是為了一場演唱會。「請想像一下假如1968年的Beatles也在一次空難中全部遇害吧!」整個布宜諾斯艾利斯陷入了悲愴的停頓,從顯貴到平民,從紐約、巴黎到里約熱內盧,無數的人們灑下了傷心的淚水,一位古巴女子從她哈瓦那的陽台上跳下來自盡,而在波多黎各和紐約,各有一位女子服下毒葯,……送葬隊伍經過時也曾造成萬人張空港,今天,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仍有地鐵站和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在Gardel的墓前,人們為了他塑了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鼻樑英挺,劍眉下的眼睛向前凝視,並在雕像的右手中永遠保持著一根燃燒的香煙,看起來便是希臘神像的復活在奢華的20年代,他們說,"在Gardel真正的繼承者誕生之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天空會繼續飄雪。
Carlos 的作品經常出現於電影之中,包括《真實謊言》、《辛德勒名單》,《女人香》和《魔鬼大帝》里都曾用過Carlos演唱的《POR UNA CABEZA》。Carlos Gardel,是拉丁音樂一個永遠的神話,他的名字幾乎成為探戈的別稱,被尊為「探戈之父」,代表了探戈不朽的精髓。
帕爾曼1945年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4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而雙腿癱瘓。但他沒有向命運屈服,頑強地拄著雙拐走進音樂殿堂,成為以色列蘇拉米音樂學院的一名優秀學生。1958年,13歲的他赴美國,靠獎學金進入朱麗亞特音樂學院深造。殘疾的帕爾曼靠自己的天賦加汗水,也靠名師的指點,最終成為一位蜚聲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大師。
帕爾曼經常和世界著名的管弦樂團合作,出現在獨奏會或音樂節的舞台上。帕爾曼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是位難得的全能演奏家。精湛的技巧,豐富的情感,以及絕高的悟性使他在演奏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時都能做到游刃有餘。古典主義的嚴謹性和浪漫主義的熱情不羈被他揉捏的恰到好處。帕爾曼以精湛的技藝,拉奏出撼動心弦的美聲,更展現出指揮功力,他共獲得過15項格萊美音樂獎。他為電影史很多最著名電影的演奏,不僅受到樂迷的鍾愛,更是影迷的必藏。他精湛的小提琴演繹,多次在電影中把主題烘托向高潮,比如《辛德勒的名單》中的獨奏,比如《聞香識女人》中的探戈,比如《純真年代》、《走出非洲》、《真實的謊言》等,舉不勝舉。
探戈:一種高貴優雅的兩人舞蹈交織一曲親密接觸的華麗拍子;急促的雙腳旋轉舞動、熾熱的空氣彌漫其中、充滿激情而又帶有憂郁感傷的樂聲演奏,就是探戈,雍容華貴引人無限遐思!起源於1880年代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來自歐洲與非洲的移民與當地的居民文化結合而發展出一種新的音樂型態-探戈,為了排解思鄉的情感與新世界的寂寞,那些移民發展出新的舞蹈與音樂以填補鄉愁,他們將流傳於阿根廷民間中下階層,街頭流鶯與恩客之間拉扯動作,以及更早以前兩個男人之間為爭寵女人而互相角力格鬥的對抗,互相結合而發展出一種充滿力與美而又帶有性暗示的舞蹈;此外,那些移民使用來自德國的樂器Bandoneon(類似手風琴)演奏創作配合舞蹈的旋律,帶有濃濃憂郁由又感傷的曲風是當時他們的心情寫照,對於命運與未來的傷感吞噬了他們靈魂,而忘情於探戈肢體交錯、激情的步伐,所以,探戈正是憂傷之舞的表現!成為了阿根廷全國人民所下音樂舞蹈,後來經過歐洲的劇場及室內樂的洗禮,探戈音樂更趨向於成熟而以樂章編制,一躍成為上流社會所熱愛的社交舞蹈。
探戈可以說是最典型的拉丁美洲的藝術表現形式了,它有著相當的獨特性和兼容性。探戈起源於通俗文化,並作為一種充滿激情的大陸文化遺產流傳了下來。現在已成為最具有藝術生命力和神秘拉丁色彩的藝術。
《Por una cabeza》首段呈現慵懶以及幽默的口吻,進入到B段轉小調,轉而呈現激情的感覺,接著又轉回大調。由小提琴和口琴作對位和聲的表現。兩個部分那種前後矛盾而又錯落有致的風格充分的展現了探戈舞中兩人配合的默契。進入B段後的激情將舞者與觀眾的情緒推到最高點。然後突然做減慢,回到首調收尾。整首音樂在帕爾曼精湛的演奏下委婉、激盪,盡現了探戈舞曲的精製。
小提琴尖銳卻不刺耳,抑揚頓挫卻內斂干練,高調又內斂的引領著旋律,猶如踩著探戈舞步的女人,有著高貴的步伐傲視一切的態度,對舞伴欲迎還拒,糾纏其中,而鋼琴鮮快明亮的節奏,把情節步步引入高潮,在音樂高潮到來前有力的擊鍵,彷彿是在下一個旋轉前深吸一口氣,然後就出發,去征服這個舞池,風琴略帶舒緩的伴奏,就是那欲迎還拒中的風情……一首曲盡,而腦中的旋律揮之不去,猶如一場沒有盡興的舞蹈,永遠只差最後一步。
您永遠無法忘記在奧斯卡得獎影片《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中那一幕精采而雋永的經典畫面,當片中雙眼失明的退休上校(艾爾帕西諾飾,最終阿爾帕西諾憑借這個角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於紐約一家高級餐館的舞池中與女主角翩翩雅、交織旋轉而忘情地大跳探戈;同樣一首曲子、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場景,卻也同時出現在電影《真實的謊言True Lies》結尾的一段,阿諾史瓦辛格夫婦倆激情又挑逗的探戈擁舞,優雅與激情、含蓄與張揚完美揉和;《史密斯夫婦Mr. & Mrs. Smith》中彼特和朱莉在波哥達第一次見面,兩人的舞蹈象徵著激情的釋放,舞蹈中也充滿挑逗和比拼,同時兩人微醉,那一刻的曼妙只能通過神態和動作表達出來。另外《辛德勒的名單》中這支樂曲的精彩引用,也成為了影片不能抹煞的亮點!
網路MP3有: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Por+Una+Cabeza&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