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午夜巴黎》——一座城和文人
2012年冬,法語基本零基礎,對法國的印象停留在「埃菲爾鐵塔」、「法式大餐」和「浪漫」,第一次看完《巴黎我愛你》,一頭霧水,覺得文藝又矯揉的法國人果然不是我輩能夠理解的族類;2015年秋,離開生活了一年左右的巴黎,再看《巴黎我愛你》,能夠領會其中的一些幽默和情感了;此後又三番五次地看,百看不厭。其中發生在巴士底廣場,也是離我留學時的住地最近的le trench rouge的小故事,每次看到最後,那個輕快的BGM響起的時候都幾乎要哭。從此對艱澀文藝慢節奏的法式電影有了愛。
今晚把在電腦里靜靜蟄伏了快半年的《午夜巴黎》看了,影片里所有的地點、情景、事物、氣氛、感覺,都是記憶中的熟悉的巴黎:街道上油畫般的色彩、雨中昏黃的石板路、入夜後的鐵塔燈光、街邊慢悠悠喝東西曬太陽的高冷巴黎人、麵包店門口咖啡混著新鮮可頌和法棍的香氣、塞納河邊擺滿老地圖和泛黃卷邊二手書的舊書攤…… 影片里有些穿越後出現的畫家、攝影家、作家我並不熟悉,靠著邊看邊網路才勉強捋順了人物關系。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竟然有抖森的客串!
不論是20世紀初的巴黎,還是19世紀末的巴黎,抑或是大革命時代、太陽王時代、卡佩王朝時代的巴黎,這座城市永遠都處於她的l'ère d'or !多想和男主人公一起,在巴黎午夜的鍾聲響起後,搭上不知是一輛老式老爺車,或是一架華麗四輪馬車,去到不知道是哪位大文豪大才子大藝術家的Salon,就在一旁靜靜地看、聽巴黎的輝煌,和這輝煌孕育的人傑。
這個深夜,我是分外思念巴黎的。記得誰說過,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到巴黎長住一段時間。不為了那裡的鎏金生活、滿街香風、紅燈綠酒,也許只是為了圓我年輕的心中一個模糊而朦朧的夢吧。
睡了,願今夜夢回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