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票會隨著放映時間變價格嗎進來說說吧
一般來講是不會的 你可以選擇周二去看 因為周二的電影院打半價 主要還是看你所在的城市 還有好多城市上午的時候看電影還是半價呢
Ⅱ 請問關於電影票價格的問題
為什麼不用支付寶里的淘票票一張才二十幾塊😂
Ⅲ 現在一般普通電影票的價格是多少
在北京上海這種一級城市票價100左右。按照城市大小和居民收入逐步減少價格,另外根據電影院的設備不同,票價也不同,(電影院也分星級)基本就是裝修好的,票價貴,同一個影院的不同影廳的價格也會有差別
還有就是進口大片和國內的大片(大製作大投資),都有最低票價限制:30元或者25元票價不等
中小城市票價一般50-60,3D版稍貴一些,有各種團體、兌換券、網購一般都可以打折一半左右,學生半價,周二半價,有些地方周三也是半價 普通電影 不帶3D等這些的話 一張50左右
Ⅳ 為什麼電影票價格不一樣
可能他說新用戶首單應該比較便宜
Ⅳ 請問我們買電影票時的票價和票房有直接聯系么
有間接關系。因為影響電影票房有兩個點:1.口碑。2.觀影人次。不過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觀影人次越多,說明這部電影的票房會越來越高。
舉例:《攀登者》目前該部影片已經48.4萬人想看,那麼上映時這些去看電影,按照一人一元的票價來看就有48.4萬元;如果按照每人10元票價來看就是484萬;隨著電影口碑的直接發酵觀看的人會越來越多。
《犯罪現場》目前想看的只有2.5萬人,同樣每人一元的票價只有2.5元,每人10元的票價就是25萬。
因此電影票房和票價是有關系的。而和觀影人數和口碑是直接關系。
Ⅵ 電影票票價規則
這得看具體地區了。
有時候影院會搞什麼暑期電影特價之類的,這時候會把從前的拷貝再拿出來放,就會便宜一些。像我在的山東淄博。之前長江七號我看得是25塊錢,現在只要5塊錢。
漲價的還沒遇到過。如果出現一些意外,院線應該會用價格杠桿來調節吧,這是猜的。。。
Ⅶ 電影票上的價格
顯示的是影院同團購網站的結算價,不是購買價,購買價可能是團購網站加了差價(也就是所謂服務費),也可能是團購網站有補貼(也就是所謂的活動價,如1元搶購等)。
Ⅷ 電影票價格不是固定的為何不同地區價格也會不一樣
不可否認,很多小城市特別是小縣城,基本上只有一家電影院,最多兩家電影院,處於名副其實的壟斷格局,消費者沒有太多的選擇權。這決定了電影院在票價上享有絕對的定價權。對觀眾而言,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花錢買票,要麼只能不進影院看電影。
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很多小城市、小縣城的人口規模有限,特別是願意購買電影票、進入影院看電影的觀眾群特別小,每場觀眾數量少——甚至在周末,觀眾也不時可以享受到「包場待遇」。像生活在小縣城的筆者,一年下來,很少遇到過一場觀眾超過10個人的情況,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場觀眾超過20個人的情況,觀眾數量基本上只是個位數。這決定了電影院要維持經營,要生存下去,在觀眾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提高票價的辦法,別無選擇。
換句話說,人氣不足,票價來湊,小城市、小縣城的電影院沒有辦法走所謂的「薄利多銷」的營銷模式,只能走「暴利少銷」的辦法。而在春節期間,青年人普遍返鄉過年,直接增加了願意買票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群,這就讓電影院產生了靠短短的春節幾天「狠宰」心理,選擇「坐地起價」,達到靠春節幾天的暴利攤平平時的虧損或者低利潤的目的。
當然,電影院經營者、電影投資商必須認識到,電影票價、電影票銷量、電影院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需要平衡。如果電影票價定得過高,人們買不起,或者令觀眾產生這是電影院「搶錢」的心理,將會導致電影票銷量大幅下滑,可能並不能給電影院帶來利潤,也不利於我國電影行業的發展。反之,給電影票定一個合理的價格,則有可能帶來銷量上升,增加電影院上座率,反過來能夠給電影院帶來利潤。
Ⅸ 今年電影票的價格都特別貴,這個背後到底是什麼因素引起的
這是由於去年的疫情引起的,因為去年疫情導致很多電影院在將近半年的時間裡面都是關門虧損的,所以今年的票價變特別貴,以彌補去年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