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和周末一般是原價格,可以在網上淘電影票,嘿嘿
2. 春節檔電影票價高引發影院經理回應,電影票票價制定有什麼講究
春節檔電影票價高引發影院經理回應,電影票票價制定有什麼講究?
“電影票太貴了”“看不起電影了”成為今年很多觀眾發聲吐槽的一個普遍現象。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今年春節檔(數據統計為初一至初五)全國平均票價為49.1元,比2019年春節檔平均票價高出4.5元,增幅為10%。其中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漲幅明顯,較2019年春節檔一線城市平均票價高出10.5元。
不過,有一點觀眾可以確定的是,等到春節假期結束,電影票也會不再搶手,錯峰觀影能享受到價格優惠。“等大家初七上班後,電影票價肯定會降下來,北京影院的上座率也會恢復到跟全國一樣的75%。”蘇寧影城慈雲寺店店長喬建說。
3. 電影院的票價一般是多少
保利:普通版下午4點之前30,3d版4點之前40,四點後普通版40,3d版60
奧納:3d版/普通版都是45
橫店:3d版原價65元,現價45元
建文
新廳體驗價:《阿凡達》普通版正價票30元/人,3d版《阿凡達》正價票50元/人
其他奧斯卡:普通版應該40-50,3d版60-80(正價)
明天我也要去看了~
4. 過年這幾天電影院票價是多少啊 誰知道
不同的電影院不同的場次價格不一樣,有便宜的有貴的,不過今年有幾部預售的片子,最低價都在19塊9,比如說捉妖記2等等,如果等到過年再買就滿座了
5. 請問電影院票價是怎麼定的
電影院自己定的,根據當地物價水平和影院硬體
但片方會有一個指導價,就是不能低於此價格售票
6. 電影院票價多少。詳細一點
要看地區、時間段和影院
一般全價70,3D更高
周二全天半價,另有很多地方工作日白天和周末上午、學生票都可能半價,會員更優惠
城市和影院不同價格都不一樣,最好的辦法是直接打電話問或上網搜索具體影院的價格
7. 急!!!關於電影院的票價問題!!!!!
有害。
電影票各種優惠過後本來平均票價就在35左右,會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只要價格浮動不是很大,還是會去看電影。而那些不習慣去電影院的人,也不會因為票價少了10塊錢所以去看電影。
所以相對來說,去電影院的人數其實是相對固定的,調價之後人數只會有小范圍的浮動,但是票房少了不少啊。
不過,對國產片的影響應該還是比較大的。因為,通常的感覺,花35去看國產片不如下電驢。但是如果只有10塊錢,我還是會考慮的。因為下片也要電費的~~
8. 為什麼今年春節檔電影票價那麼高是何原因導致的
今年春節檔電影票價那麼高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方面,春節假期市場供需變化使然。
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全民放假讓市場上的觀影需求暴漲,而「大年三十看春晚,正月初一看電影」也正在成為國人過年的一種潮流,正因為周期長、流量大、合家歡等利好的緣故,春節檔自然就成了國產電影的「兵家必爭之地」,各種優質影片都會選擇在這一檔期上線。
如此一來,按照經濟學中最簡單的供需定理,一面是需求激增,另一面是優質供給面世,電影票價上漲自然就在所難免。
於今年的春節檔而言,「就地過年」的因素也需要考慮進來。由於很多「異鄉人」沒有回老家過年,相當一部分觀眾都留在了一二線城市,無形之中又進一步增加了一二線城市的觀影需求量,票價也就被推高了。
另一方面,影院對於前期經營虧損的彌補。
眾所周知,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很多行業都造成了沖擊,而電影行業無疑是最為嚴重的領域之一。
國內影院自2020年1月下旬暫停營業以來,整個行業足足經歷了近6個月的停擺,尤其是錯過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春節檔、情人節檔和五一檔,讓電影票房收入直接跌入谷底。雖然7月下旬影院重啟經營,但受到上座率、優質新片缺乏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客流量並沒有因影院的復工就立即恢復正常水平。
(8)年初電影院票價擴展閱讀:
春節檔票房火爆
公開信息顯示,大年初一全國單日電影總票房達到17.36億元,不僅勝過了疫情尚未爆發時的2019年大年初一,還創下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的最高紀錄。
來自燈塔專業版的實時數據也顯示,截至2月15日晚20時46分,2021春節檔期內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60億元,繼續刷新著春節檔票房影史紀錄;
其中,《唐人街探案3》以近31億暫列春節檔總票房第一,《你好,李煥英》超過17億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刺殺小說家》票房也超過了4億。
9. 電影票價一般多少
您好!電影票價方面:3D類電影票價一般為120元,普通電影票價一般為60-80元
歡迎登陸中票在線電影票類目:http://www.chinaticket.com/qita/dianyingpiao/ 多種折扣電影券(4-6折)可供選擇,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區多家影院。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幫到您:)
10. 2021年春節,你們那的電影院漲價了嗎
在2021年春節檔接連破紀錄的同時,今年極高的票價,也成為了大多數觀眾抱怨的對象之一!
都說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大環境不好,處處面臨著消費降級。
但電影平均票價以及觀影人次的雙雙破紀錄,也助力電影票房大盤成績接連拔高。
據統計,北京不少非黃金地段電影院,竟然所有場次票價都是100元以上!
根據資料顯示北京地區的平均票價已經飆升到了74元,而2019年同期北京市的平均票價只有52元!
前北美的票價是逐年上漲的,2008年北美的平均票價在7.18美元,這十餘年,每年均有0.2-0.4美元增長的幅度,好在於整體的價格仍然是穩定的,今年已經達到9.03美元,伴隨《復聯4》的上映,北美平均票價也會再次提升。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已經進入了中等發達地區,或許未來平均票價有向歐美發達國家8-9美元(51-58元)靠近的趨勢。而三四線城市的票價,還是最好與各地的居民消費指數掛靠,盲目增長票價而不顧影片質量的提升,只會導致剛被開發出的觀影受眾,重新流回其他娛樂方式。未來中國不同城市之間,因為不同的消費水平、不同的房租、已經不同的觀影受眾,或許會出現2倍以上的平均票價差。
在春節檔結束之後,我們或許又會重新回歸平均票價38-39元的時代,但平均票價的提升幅度大於CPI,已經成為了行業的趨勢。電影院是一個具備社交功能的場所,過低的價格會降低社交的檔次。甚至,我們可以將目前院線的電影徹底做全面的分離,夠檔次和質量上乘的才有機會到院線,但其要求有較高的入門門檻和較高的價格壁壘。低端和質量差的電影,則要退卻到網路和手機端,自己多找出路,因為你的質量是不足以進入到院線來全國公映,那是一種全方位的資源浪費。
另外,伴隨著AI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票價的精細程度或許也會進一步提高,一家電影院不同的影片、不同的場次或許也都能在一定范圍內智能化定價,提高影城和片方的利潤。
不過,電影平均價格急劇的提升,勢必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和反彈情緒,這是中國電影目前必須要想清楚的事情,和我們國家近些年的發展一樣,總想去依靠低價競爭是不足矣立足的,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利潤,才會讓中國和中國電影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