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完電影後走不出來是什麼心理
深有同感,最近也是看了一部電影,沉迷了好幾天一直無法忘懷,感覺自己就是主角被代入到劇情中了,我還以為是自己太矯情了,來查了一下好像挺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
B. 為什麼在電影院看電影不把片尾曲聽完再走
同意,美國電影觀眾的習慣就是看完字幕才走,所以美國的電影習慣於在最後放字幕的時候設計一些小片段同時放映,或者在最後留一點小花絮,比如《哈利波特3》,要麼乾脆像《泰坦尼克號》那樣直接把主題曲的MV附在最後,要麼像《紅磨坊》最後有一點深化主題的片段。以前看過成龍的一個采訪,說香港電影觀眾最早也是不等字幕放完就走,後來成龍就把NG的花絮做成短片放在最後,於是觀眾的習慣滿滿就改了。其實我們需要的也是這樣一個適應的過程,一旦開了頭也就自然適應了。
C. 在電影院裡面難道不能走嗎為什麼電影院裡面的人叫我坐下別在那晃悠。。可是我在那裡走就是為了獲
你在電影院里走會影響別人看電影的。刷存在感為什麼不去公園或者大街上。
D. 為什麼有些人在電影院看完電影後不走,還要多坐好幾分鍾
可能是看電影的時候比較投入,把自己帶入角色了,所以看完電影之後若有所思,還沒有從電影裡面走出來。
E. 電影市場觀眾流失已成定局,他們為何不願走進電影院了
去電影院看電影已經成為最大眾的娛樂方式,與此同時,票房增速的放緩、下降的觀影人次也說明,中國電影市場正在面臨觀眾流失這一大問題。
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的數據,今年上半年觀影人次便達到8.08億,同比去年減少了10.3%,市場冷淡下,總票房311.7億也同比去年減少了2.7%,今年整體市場成績能否超越去年的600億至今仍不可言說。同時,隨著劇集、綜藝、短視頻等多類娛樂方式的崛起,娛樂市場整體升級背後觀眾選擇性也變得多樣,電影這一娛樂消費行為難免受到沖擊。但要想探究票房下降、觀眾流失的秘密,自然還要從觀眾本身出發。
「網上那麼多視頻,誰去電影院浪費那個錢」買票去電影院看電影根本是一件沒必要的事。劇集、網大、短視頻,甚至是直播,網路視頻資源的豐富多彩便足夠自己在業余打發時間了。
沒有人陪、懶癌發作、無片可看、沒有觀影興趣、高票價...從主觀的個人因素,到客觀潛存的市場問題,你覺得還存在哪些原因呢?
F. 在電影院能不能躲著不出去一直看
還好意思問出來,我真鄙視你有這種想法,(現在.回答你:肯定是不可以的,他們放完一張片子就會請一會場子,你進來的門和你出去的們都不是一張!)
G. 去電影院看電影,覺得很沒意思,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是看完再走好呢,還是此刻就走比較好
我認為時間就是金錢要是那電影很沒意思!當然還是選擇此刻就走比較好。
H. 為什麼有的人要去電影院看電影,而不在讓上下來看
首先因為屏幕大,電腦上這么小的屏幕只能看看情感片,遇上大製作電影一點感覺都沒有了!
其次是影院的環繞音效,就算你買再貴的耳機都不可能有影院的音效!尤其是像是《例如分流》這樣優秀配樂師加F1的完美作品,在電腦前聽只能感受到皮毛,而影院就能完全享受到!我們平時聽音樂也不是追求高品質么?一個道理而已!
最重要的是影院沒有快進鍵!有些人看電影只是為了到此一游而已,多經典的電影他邊聊天,一隻手放在快進鍵上,半個小時都不用就結束一部電影,像看連續劇一樣,一邊還口口聲聲說自己是電影迷!這樣的觀影方式不少人都會有吧!這么看電影還是不要看了,浪費時間!
我一般高口碑的電影電影院有是不會錯過的,電腦里也有很多值得一看再看的經典電影。當然,漫威的電影下載下來是沒空在電影院等到字幕放完的彩蛋而已。。。
I. 電影院在電影結束後,開燈的時候為什麼要去工作人員
02-06 01:06
這么多年,我一直都不懂,為什麼每次電影響起片尾曲的一霎那,影院工作人員就會立刻打開所有燈光?
甚至有時燈光尚未亮起,就隱約看到清潔人員拿著苕帚和簸箕站在了過道上,每次我都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焦慮感。
今天更氣的是,電影正片一結束燈光立刻打開也就算了,結果這一場的人還沒走呢,下一場的觀眾居然已經入場了。
還留在座位上的觀眾,被下一場的人問:「您是不是坐錯位置了?」
整個觀影體驗都被毀了!
還記得有一次看電影,同樣是響起片尾曲的時候,一個女孩蹭著我的腿從前面走了過去,嘴裡嘟囔著:「外國人就是矯情,哼!」
聽到她的話,我扭頭向右手邊看了一眼,一對外國男女坐在離我五六個座位的地方,仍然靜靜地的盯著電影屏幕。
女孩繼續邊走邊說,「電影都結束了,還非得裝那個樣子!」
待完全聽不到女孩的聲音了,我扭過頭也靜靜地盯著屏幕,片尾曲緩緩播放,座位上的觀眾也走的差不多了。
我想,看不看片尾、是不是「矯情」,都跟外不外國人沒什麼關系。
畢竟還是有很多中國觀眾,也是希望看完片尾的。不只是有彩蛋的那些電影。
有些人是想聽片尾曲、有些人是想看「職員信息」、有些人是想平復一下情緒,有些人是出於對電影的「尊重」......
不管是出於哪一種原因,我都想說,沒有「片尾」的電影都不能算是一部「完整的電影」。
而我們選擇花錢去電影院看,結果卻「被強迫式」的去掉了這一部分。
就算「意志堅定」,頂著工作人員的眼光、清潔人員來回走動的壓力、下一場觀眾入場的打擾,堅決「留守」到最後的觀眾,觀看的體驗也是「極差的」。
我不是電影行業的專業人士,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我不懂的「行業規則」,為什麼幾乎所有的中國電影院都是片尾一響起就開燈?
這種「強迫式」的離場暗示真的讓人很不爽。
如果觀眾不想看片尾,工作人員也想早點清場,為什麼不在片尾曲響起的那一刻就直接黑屏?
J. 在電影院看完一場電影後不出去偷溜進其他影廳看電影會被發現嗎
照你這個想法,好像可以一張電影票看很多電影,這操作,這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