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吒重生》票房3億還很虧本,導演對此有何表示
面對電影票房不佳,導演特意發長文回應。首先他表示其實其實下一部電影是《新神榜:楊戩》,但是奈何生活所迫讓同事離職。其次他感謝了很多熱烈支持《哪吒》的觀眾與朋友,並且點明國內動畫的市場過於渺小。最後他說明了志向,其實是希望通過這部電影打造具有完整世界觀的動畫,但是奈何動畫實在難做。因為六部重磅級別的電影一起競爭。所以即使《哪吒重生》這部電影的口碑非常好,也沒有拿到預期的票房,甚至都不能回本。 其實擁有相同遭遇的還有《人潮洶涌》和《侍神令》。
面對很多觀眾對於劇情、角色的爭議,導演表示其實內部組成了一個出彩團隊,就是為了刪減一些內容保持預算穩定。所以很多被質疑的地方不是不想做,而是沒辦法做。關於票房不理想,導演言辭懇切,他有惋惜、悲傷和無奈,最後還是像觀眾表示了感謝。
『貳』 投資3.3億,票房0.7億,黃渤出演的這部電影票房為何會如何慘淡
自從黃渤退出《極限挑戰》後,很多網友都直呼生活少了一大樂趣,不過,黃渤的事業可沒停滯,他一直在為觀眾帶來優質作品。
比如2020國慶上映的《我的家鄉》,就有黃渤的精彩表現,雖然,如今的黃渤觀眾緣很好,但剛進娛樂圈的他卻因顏值低備受吐槽。
黃渤本是歌手出道,曾和好友成立「藍色風沙」組合,但一直沒能火起來,因緣巧合之下,他遇到了導演管虎,並出演了電影《上車,走吧》,因為這部作品,黃渤走上了演藝之路。
雖然,黃渤非常熱愛演戲,但他的顏值卻阻礙了發展,很多導演都不願讓他擔任主角,所以初入演藝圈時,黃渤一直擔任配角,鏡頭很少,台詞更是寥寥可數,比如電視劇《黑洞》,就有黃渤的身影,可他的台詞只有12個字。
即便如此,黃渤也沒放棄演戲,他一直在尋找機會,直到2005年主演了《生存之民工》,這部劇讓他嶄露頭角。黃渤有了知名度,但他的顏值卻備受詬病,本就其貌不揚的他,穿上農民工的裝扮,更顯得難看。
『叄』 《奪冠》上映7天票房僅3億,立意如此好的電影為何票房不高
關於《奪冠》票房不高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劇情老套,新意不足。說實話《奪冠》剛上映的時候,我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值非常的高,我甚至一度認為它可以達到《戰狼》的高度,可是當我觀完之後,它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平平無奇,可以說無論是劇情還是台詞,它都沒有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說白了就是打著“女排精神”這幾個字在那裡平鋪直敘的演著。雖然看到最後也挺感動的,豆瓣評分以及網友評價也都不低,但是它就是不能帶起一波觀影熱潮,只能說可惜了。
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像《奪冠》這種大情懷的電影,確實不太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出現這種現象不能說年輕人不愛國,只能說年輕人的觀影理念和所喜歡的東西與大情懷電影有點格格不入。再加上年輕人又是觀影的主力軍,如此此消彼長,《奪冠》的票房自然不會很理想,但是話又說回來,有3億的票房已經很好了,不比慘淡的幾千萬強。
『肆』 一步之遙成本不是說3億多嗎 票房5億為什麼還說賠錢
先要交一定的稅給國家,然後院線拿大頭,六成。電影公司拿四成,在扣除成本,你覺得是不是虧本。電影院要是把票房一分不少全給片方,喝西北風去啊
『伍』 電影票房,要多少倍系數才能回本
票房是投資的3被回本,原因如下: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發行(這些費用在製作發行費用中扣除)。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6億票房,這6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3億
營業稅1980萬
院線3-3.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發行分剩餘的1.9—2.5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虧1000萬到賺0.5億之間)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一般優秀電影有幾千萬的播放收益。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3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所以一部電影,票房基本到實際投資的3倍,就不賠了。
『陸』 一個電影,票房大約賣了二億,是賺還是虧
看你電影投資多少了,比如《女巫布萊爾》投資兩萬,票房兩個億,你說是虧了還是賺了?當年《哥斯拉》光宣傳費就干出去兩個億,製作費1.3個億,零零碎碎算起來票房必須過4億才能回本。最後全球票房3.79億,照樣虧,本來的三部曲就剩一部了。 國內比較好賺的電影是投資在500到800萬之間的都市類型比較容易賺。
『柒』 為什麼票房三倍於成本才能賺錢
原因如下: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發
行(這些費用在製作發行費用中扣除)。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6億票房,這6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3億
營業稅1980萬
院線3-3.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發行分剩餘的1.9—2.5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虧1000萬到賺0.5億之間)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一般優秀電影有幾千萬的播放收益。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3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所以一部電影,票房基本到實際投資的3倍,就不賠了。
『捌』 投資認購海獸之子股份需要票房3億多才能保本,如票房收益只有4千萬票虧損多少
海獸之子這部日本的動漫電影目前還在電影院上映當中,目前貓眼評分6.6分,目前累計票房1481.2萬,如票房收益達到4千萬,保守損失8成。如有疑問可以追問。
『玖』 《一秒鍾票房》多少才不虧
《一秒鍾》票房3億才不虧,一般來說,片方最終能夠獲得總票房的30%,算上片方從其他渠道獲得的收入,一般需要獲得3倍於製作成本的票房,才能夠收回成本。 也就是說如果一部電影成本是3000萬,票房達到9000萬左右就可以回本。
自從該片上映以來,截至到電影下架,票房僅僅只有1.28億,片方按照分成來計算的話,也就收到那麼4300多萬的票房,也就意味著這個數字下,投資方恐怕連成本都沒有賺回來。
(9)電影票房3億虧嗎擴展閱讀:
《一秒鍾》簡單質朴,節奏緊湊流暢,張譯、范偉、劉浩存所飾演的三個人物的關系,各自背後各有一段傷痕往事,互動上都動機明朗、性格鮮明。同時,幾個人物層次豐富,不是單一的臉譜化工具人,尤其范偉一角,一方面有為保自己飯碗不惜舉報、為撇清兒子責任抵賴他人等極為市儈自私的面相,也有偷偷為張譯冒險「犯錯」剪下膠片大義凜然的弧光。
故事背後折射出的時代荒誕性讓這部影片具有了寓言的特質,這跟《歸來》有異曲同工之妙。看懂《一秒鍾》並不難,但能理解這個故事,可能需要一些閱歷。《一秒鍾》在物質匱乏年代的那種窘迫和困頓,以及張九聲的冒險之旅,也終究成為了歷史的背景。但這也是這部影片的價值所在,也是張藝謀導演值得尊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