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杭州影院的發展歷史
一個沒有近代城市歷史故事的都市是不可愛的。
坐落在西湖三公園附近的西湖電影院,有著70年的歷史,伴隨杭城幾代人的成長,是名副其實的城市記憶。 近日,一個名為「救救杭州老牌西湖電影院」的帖子受到了網友們的關注。帖子中說,西湖電影院將面臨拆遷,請熱愛杭州的人們一起吶喊,救救杭州的老牌電影院!經記者多方求證,西湖電影院確實要拆了。 影院方: 拆遷確有此事,重建還不確定 。 影院經理陳建龍在接受時報采訪時證實:「西湖電影院確實將拆遷,1月22日,在崔家巷4號,我們還參加了拆遷指揮中心主持的聽證會,這次拆遷屬於湖濱三期改造工程,涉及到21戶人家、東坡劇院和我們,但拆遷後要用來做什麼我們就不清楚了,是否會在原址重建影院也不確定。」 上城區建設局辦公室陶主任也表示,知道拆遷的事情,但具體的進展不是很清楚。陳經理說,西湖電影院的前生是西湖戲院,早在1939年就成立了,解放後,西湖電影院交由杭州電影公司管理。 「在全國,像這樣的老影院,很多都已經被作為古建築保留下來了。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真的很難得,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的,拆了確實可惜。」 18歲就在影院工作 「我和孩子的記憶中都有你那是1984年,18歲的錢大姐曾在西湖電影院實習。畢業後,她被分配到新華電影院工作。八年前,因為工作調動,錢大姐又回到了這里。「一晃就是23年,今年我都41了」,錢大姐說,「記得影院是全杭州第一個引進3D設備的,那時候我們都不理解,為什麼要花40萬引進一套很少使用的設備,但隨著《地心歷險記》的引進,我們成了當時全國單屏幕產出的第一名,那種自豪到現在還忘不了。」 電影院有她無可取代的記憶。「剛來這里時,兒子才1歲,自從他懂事以後,一有新片,我都會帶他來看,如果電影院沒了,生活主線也沒了,我只想說,我和孩子的記憶中都有『你』!」 85歲老人影院邊住了一輩子 「兒時常常溜進去看電影」 「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早晨太陽里曬魚網,迎面吹過來大海風。」延德里1號房子里傳出充滿懷舊味的老歌,唱歌的是85歲的徐大伯,他說:「這是我年輕時最喜歡的曲子——《漁家曲》,是一部電影的主題曲,當年就是在西湖電影院看的。」 6歲時,徐大伯隨父親搬到了西湖電影院附近居住。「一住就是80年哪,還記得小時候,一張電影票要1毛錢,那時候窮,就偷偷地從門縫里溜進去,當時電影院還是個矮平房,有200多個座位,放的是無聲電影。」 提起拆遷的事,徐大伯望著窗外怔怔地說:「雖然兒女都有自己的房子,但還是喜歡住在這里,住了一輩子,真的不想離開咯。」曾經撮合父母約會 「希望一家人的幸福在這里延續 雖然現在看電影可選擇的地方很多,小謝還是習慣性地來西湖電影院,昨天在電影院的門口,記者遇到了剛看完電影的他。「小時候,為了給爸媽製造約會的機會,我們總會嚷著要看電影。爸爸會騎一輛自行車載著媽媽、姐姐和我來這里看電影,可是媽媽每次看電影總是睡著。」小謝笑著說,「現在都是小廳放電影了,真的很懷念以前大影廳的感覺。」 如今父母親已經回了老家,只有小謝一人留在杭州工作。想父母的時候,他就會帶著女友來這里,回味坐在父親腿上看電影的日子。 「希望我們一家人的幸福都可以在這里一直延續。」小謝說。 專家:希望拆除前謹慎考慮 「電影院早已不只是一個建築」 「如果被拆除,那就等於永遠失去」,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楊建華說,「西湖電影院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建築,它承載了文化歷史、市民情感和城市記憶。」楊建華覺得,西湖電影院寄託了老杭州人的情感,保護影院,不但是保護建築、保護文化,也是對市民情感的保護。它雖不具備標志性建築特色,但悠久的歷史同樣見證了杭州城市的發展。
Ⅱ 杭州有哪些二本的藝術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杭州師范大學藝術學院。
1、浙江傳媒學院,簡稱「浙傳」,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學校、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學校。
學院的前身是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由浙江廣播電視學校(創建於1978年)和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創建於1984年)於2000年合並組建而成。2004年,學院正式更名為浙江傳媒學院。201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簽訂共建浙江傳媒學院協議。2011年10月,經教育部批准獲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2、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前身為1992年成立的杭州師范學院美術系。美術學院在玉皇山和倉前兩個校區開展教學,玉皇山校區坐落於秀麗的西湖邊,與浙江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比鄰,校園佔地面積百餘畝,教學用房建築面積達5萬余平方米。
學院開設六大類十二個本科方向;有專業師資90人,其中高級職稱佔比60%;在校本科生1128人,研究生203人。
浙江傳媒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12月,學院教職員工總人數約1400人,其中正高職稱147人,副高職稱282人;有長江學者1人,國家萬人計劃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中宣部四個一批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5人,省錢江學者3人,省151人才工程35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6人,省優秀教師5人,省教學名師4人,「雙師雙能型」的行業高端人才50餘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浙江傳媒學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Ⅲ 問一下誰知道過去的杭州城的真實故事歷史
杭州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創造了璀璨的良渚文化。
唐宋時期,杭州經濟的發展帶來文化的繁榮,特別是詩詞藝術得到蓬勃發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和宋代詩詞大家蘇軾,曾先後任職杭州,寫下大量吟詠西湖山水的名篇佳作,膾炙人口,留傳至今。
吳越國時,杭州文化建設上以造像藝術的成就最為突出,其中煙霞洞內的十六羅漢和慈雲嶺南坡石壁上的7尊造像,雕刻精美,尤為著名。其風格上襲唐代,下啟宋代,具有鮮明的江南特點。飛來峰造像也在杭州文化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宋室南渡,汴梁等地的藝人雲集杭州等地,大大促進了藝術的繁榮。南宋杭州的繪畫藝術,名家輩出,高手如雲。成立於紹興年間的南宋畫院,集北宋南渡畫家和江南繪畫高手於一堂,宮廷繪畫空前發展,造就了大批多才多藝的繪畫人才,創作了眾多具有時代風格的繪畫作品。在南宋150年的歷史中,有姓名可考的畫院畫家近120人,其中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號稱南宋四大家。
南宋時期,杭州刻書業也十分繁榮,成為浙江乃至全國刻書和出版業的中心。城區鼓樓至眾安橋一帶是書坊集中之地,亦是出版發行的主要場所。其時有國子監刻書,刻印精美,為全國之冠,曾刻有《周易傳》、《十三經》、《史記》等十七史,計1662卷。宋元間,中國戲曲兩大體系的北曲和南曲先後在杭州得到發展,有雜劇、院本、唱賺、諸宮調、傀儡、影戲等,可謂百戲雜陳。專業性演出場所——瓦舍勾欄的大量出現,說明杭州戲劇演出的興盛。
元代,杭州繼大都(北京)之後,成為全國雜劇盛行的又一個中心。元代至明初,杭州涌現了一大批雜劇作家和優秀演員。被譽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鄭光祖,所作雜劇18種,以《倩女離魂》最有影響。曾任杭州路總管的楊梓,所作《霍光鬼諫》等3種均有傳本。元曲大家關漢卿一度來杭,與杭州的書會才人廣泛接觸,進一步推動了南戲的發展。自溫州傳入的南戲,在杭州盛行二百餘年,在我國戲劇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歷時三年畫成一幅二丈四尺長的《富春山居圖》長卷,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瑰寶。
明清時期,由宋元南戲發展而成的傳奇劇盛行,杭州人洪升所作《長生殿》與《牡丹亭》、《桃花扇》齊名。杭州還出現在宋代話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俗小說,包括長篇章回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獨放異彩。明清杭州藏書業甚為發達,至清代達到了鼎盛時期,藏書家層出不窮。趙氏「二林」(兄谷林、弟意林)的小山堂,藏書數萬卷,其中多精品,人稱「谷林小山堂圖籍埒於秘省」。瓶花齋主吳焯,所藏之書宋、遼、金、元、明五代齊全。杭州八千卷樓主丁丙是清代全國四大藏書家之一,藏書總數達二十萬卷。杭州文瀾閣是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樓之一,成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現藏有《四庫全書》3461種,36,917冊。這一時期廣為流傳的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中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均發生在杭州,在中國民間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清末,杭州城市人口增多,小市民階層崛起,為杭州民族文化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當時地方戲曲遍地開花,杭州成為古運河畔戲曲流布、會集的中心。拱宸橋一帶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畸形發展,繼天仙茶園之後,又修建了榮華、陽春等茶園。這些茶園大多演出京劇,汪桂芳、譚鑫培、周信芳、蓋叫天等京劇名伶均曾在此演出。由於各劇種的彼此競賽,相互交流,使杭州本地劇種也得以博採眾長,迅速形成並發展起來。民國12年(1923年),杭州的宣卷愛好者組織民樂社,排演西湖民間故事劇,演出後深受群眾歡迎,遂定為「武林班」,是為杭劇之雛形。到22年前後,杭州已有民樂社、同樂社、同民社等14個杭劇班社。
杭州的滑稽戲,初為說唱「小熱昏」,逐漸發展成化妝表演,稱為「獨腳戲」;後受文明戲影響,形成滑稽戲,進上海後又有很大發展。越劇源於嵊縣一帶的「落地唱書」調。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落地唱書藝人在杭州轄縣於潛樂平鄉、餘杭陳家莊率先登上舞台,以後在杭州及轄縣廣為流傳。30年代,杭州成為女子越劇大本營。著名越劇演員姚水娟、袁雪芬、筱丹桂、徐玉蘭、張桂鳳等都曾在杭州登台演戲,並陸續從杭州進入上海。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馬關條約將杭州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後,西方文化源源不斷地輸入杭州。杭州的民族文化藝術開始吸收外來的東西,在中西文化結合的道路上邁出了步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留日中國學生組成的新劇團體春柳社先期回國的部分成員,組成春陽社、進化團來杭州演出,傳播新劇的種子。民國6年(1917年),樊迪民組建杭州迪聲新劇團,為杭州最早的話劇團體。五四運動以後,杭州話劇有了新的發展。17年,由田漢率領的南國社到杭州,在湖濱體育場連演5天。田漢還在杭州創作和首演《湖上的悲劇》。18年,由洪深率領的上海復旦劇社來杭州演出。這些都對杭州話劇的發展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抗戰初期,一批愛國青年紛紛組織話劇社團,宣傳抗日救亡,播撒革命種子。
電影藝術傳入杭州是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是年五月,拱宸橋陽春茶園公開放映「西洋電光影戲」。以後,基督教和青年會的外國傳教士,也經常在杭州等地放映電影。滬杭鐵路通車以後,杭州商人在城站旅館樓頂搭棚,開設樓外樓茶園(游藝場),放映電影。民國10—26年,杭州設有大世界電影場、杭州影戲院、東方大戲院、西湖大禮堂電影院、聯華大戲院等5處固定放映場所。30年代,杭州聯華大戲院接連放映左翼進步影片《大路》、《桃李劫》、《漁光曲》以及蘇聯影片《夏伯陽》等,對喚醒民眾,激勵抗日意志起了重要作用。
西洋藝術開始影響我國美術領域。五四運動前,李叔同在浙江兩級師范教授繪畫、音樂,開西洋藝術傳入中國之先河。民國17年(1928年),在蔡元培倡導下,杭州成立我國第一所國立藝術院,提出以「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為辦學宗旨。該院首任院長林風眠開創把中國畫中的筆力線條,與西洋畫中的色塊、色調兩種不同表現手法融為一體,他畫的風景、靜物、動物在國內外贏得很大聲譽。曾在該校執教的教師黃賓虹、潘天壽、劉開渠、李可染、常書鴻、倪貽德、吳大羽、關良、李超士、蔡儀等,都是全國美術界享有較高聲譽的藝術大家。
五四運動後杭州發生的文學革命,不論文學理論或創作實踐,都突出民主、科學的內容和反帝反封建的主題,涌現了一批著名的現代文學家。魯迅、劉大白、朱自清、葉聖陶、郁達夫等都曾在杭州工作或創作。開印學史上一代先河的西泠印社,匯集了一大批在全國最負盛名的印學家和金石書畫鑒賞、收藏家,把我國的印學和書畫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杭州市的文化藝術事業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獲得全面發展。雖然也曾有過曲折,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文化藝術事業遭到極大破壞;但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杭州的文化藝術事業迅速走上正常的發展道路,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
文學創作得到較大的發展。50年代,各種文藝報刊紛紛創辦,浙江日報的《副刊》、杭州日報的《初陽》、浙江省文聯的《東海》、杭州市文聯的《西湖》,先後問世。80年代,大型文學刊物《江南》誕生。中國作家協會浙江分會、杭州市文學工作者協會(後改名杭州市作家協會)先後成立。在省、市作協的推動下,涌現出大批文學創作人才,有的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文學創作進入新的時期,許多作品在全國和省內得獎。
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的指引下,戲曲藝術不斷繁榮。1956年,浙江昆蘇劇團赴京演出經整理改編的昆劇《十五貫》,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人民日報為此發表題為《從「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說起》的社論。1958年,杭州越劇團帶著《關不住的姑娘》、《一日千里》等節目進京演出,受到首都文藝界和群眾的歡迎,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60年,昌化越劇團創作演出的現代戲《楊立貝》在杭公演,3年中演出450多場,觀眾數十萬人次。到1966年,全市共有11個劇種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3個;有省和市屬藝術學校各一所,同時建立戲曲劇目整理小組,涌現一批優秀的劇作和劇作家。「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為迅速改變演員青黃不接的狀況,浙江省戲曲小百花會演在杭州舉行。不久,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杭州建立。此後,「小百花」在浙江、杭州到處開放,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桐廬越劇團青年演員擔綱主演的《綉花女傳奇》、《桐花淚》先後拍攝成越劇戲曲片;富陽越劇團晉京演出《金殿拒婚》。杭州歌舞團、杭州雜技團多次赴歐、美、日本以及中東、非洲等20多個國家演出。一大批青年演員在全國和省內得獎。
電影事業進入全面發展階段。1958年成立杭州市電影公司,各縣相繼成立電影管理站,後又改為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到1985年止,市區有專業電影院、影劇院、會堂共21個放映場所,對內對外電影俱樂部82個;杭州市所屬7縣先後建起縣城、集鎮、農村電影院208個,農村放映隊440個,個體電影放映隊16個,形成遍及城鄉的不同層次的放映網路,大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群眾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至1985年,全市有市級群眾文化機構4個,城區、縣文化館13個,城區街道文化站30個,農村鄉鎮文化站395個,鄉鎮文化中心71個,工礦俱樂部2647個。這些組織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適應不同興趣愛好和不同職業、年齡、文化程度的群眾需要,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杭州的公共圖書館原來只有浙江省立圖書館一家。1958年杭州圖書館成立。 1982年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單獨建制。至1985年底,杭州共有省、市及各縣圖書館10家,以及眾多的文化館(站)圖書室,黨政機關、科研文化事業單位、工礦企業的圖書室或資料室。
美術事業日益繁榮。浙江省、杭州市先後成立美術家協會,舉辦名家書畫展覽,書畫活動頻繁。1980年1月西湖畫會成立,9月潘天壽紀念館在畫家故居落成。1983年浙江畫院在杭州成立,1985年杭州畫院成立,進一步推動了杭州美術事業的發展。
工藝美術在瀕臨絕境中得到新生。1960年杭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成立;9月杭州市工藝美術學校成立,開設石雕、木雕、竹編、刺綉四個專業,培養了一批民間工藝美術人才。1979年4月,在北京舉辦杭州工藝美術展覽,展出作品 1384件。1983年6月,老藝人朱念慈的扇面書法《唐人絕句一千首》在全國第三屆工藝美術百花獎中獲一等獎,由國家永久收藏。
綜觀杭州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是:歷史悠久,自良渚文化起,經春秋末期的吳越文化、秦漢後的六朝文化、唐及五代吳越國文化、宋元明清文化,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文化藝術,歷數千年而傳承不衰,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具有濃郁的江南韻味,洋溢著江南水鄉的秀美,無論是戲曲、繪畫、小說、詩歌,還是工藝美術、古籍出版,無不突現出可與西湖山色相媲美的意韻;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藝術大師,書畫家、作家、藝術家、藏書家層出不窮。這些都成為杭州作為文化之邦的深刻內涵,使杭州文化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Ⅳ 樹人大學如何坐車去杭州翠苑電影
出發地: 浙江樹人大學北校區
目的地: 浙江翠苑電影大世界
線路1: 從善賢村出發,乘坐K307路(劉文村-黃龍體育中心),在大關橋西換乘804路(金成花園-大關小區北),抵達宋江村.約6.09公里
線路2: 從善賢村出發,乘坐Y8路下行(蔡馬-吳山公交站),在上塘路口換乘804路(金成花園-大關小區北),抵達宋江村.約6.11公里
線路3: 從善賢村出發,乘坐321路(大關小區-臨平站),在大關西六苑換乘804路(金成花園-大關小區北),抵達宋江村.約6.54公里
線路4: 從善賢村出發,乘坐816/K816路上行(蔡馬-公交一公司),在大關小區北換乘804路(金成花園-大關小區北),抵達宋江村.約7.63公里
Ⅳ 杭州有沒電影院會放經典老片的 比如魔戒三部曲 還有加勒比海盜 3d的阿凡達~我錯過了很可惜 還會放嗎
一般來說,影片放映一段時間後就會下檔了,因為院線與發行公司有放映協議。阿凡達有一個多8分鍾的加長版,但尚未確定能否在中國上映。當然你可以試試詢問影院工作人員,能否小廳包場看。。。我這里的電影院有能容納幾十人的「私家影院」,可以選擇自己想看的電影。
Ⅵ 中國的第一家電影院是哪家
哈爾濱首座電影院,也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12),故址在今哈爾濱市道里區中央大街與西十二道街拐角處。創建人是俄國攝影技術師考布切夫。
Ⅶ 想找一部電90年代的教育電影
這是泰國電影婉麗
好久的電影了
媽媽不要丟下我 影片介紹
◎片 名 《媽媽不要丟下我》
◎又 名 《婉麗》
◎年 代 1987
◎國 家 泰國
◎語 言 普通話
◎字 幕 中文
◎色 彩 彩色寬銀幕故事片
◎翻 譯 趙國華
◎譯制導演:曹雷
◎片 長 95:58
◎主要配音演員:丁建華、王建新、李梓、趙慎之、楊文元
上海電影譯制廠1986年譯制
影片內容
影片主要配音演員:丁建華
婉麗出生在泰國一個不幸的家庭,爸爸因沒有工作,出家當了和尚。體弱善良的媽媽支撐著一家人的生活。為了讓婉麗上學,找不到工作的媽媽四處奔波,賣冰棍、賣水果,甚至賣血。她媽的身體越來越差,有一天昏倒在路旁,從此一病不起。婉麗愛媽媽,心疼媽媽。每天一大早,她就早早地起床,洗衣做飯,給媽媽煎葯,把家裡的一切安頓好。
生活雖苦,婉麗卻從不因此而苦惱,只要有媽媽,只有能跟媽媽在一起,她什麼樣的困難都不怕。然而事與願違,村裡一些愚昧的人硬說婉麗的媽媽是鬼魂附體,他們為了趕鬼避邪,竟將一大捆荊棘鋪在婉麗她媽的睡席下,把婉麗媽媽刺得渾身是血。放學回家的婉麗用自己瘦弱的身體,努力地保護著媽媽。但大人們仍不善罷甘休,朝著縮成一團的母女使勁地扔瓶子、磚塊。婉麗的額頭被砸破了,鮮血和著淚水滿臉流淌,可她仍然緊緊地保護著媽媽,用自己單薄的身體為媽媽抵擋著紛飛的石塊...
幕後花絮
一本名叫《媽媽不要丟下我》的泰國電影,連續兩天來在杭州杭歌劇院演爆。觀眾清一色由家長帶著小學生組成,影院場場被哭泣聲籠罩。
昨晚的最後一場電影20時45分開始,記者昨夜10時許再次到該劇院門口,發現與白天不同的是,已有家長在場外俳徊,他們在等下一場。一姓蔣的父親說,他的兒子在下城讀六年級,因為得到了一張入場券,而券上又有「認真寫好本片觀後感」之囑咐,兒子便說一定要來看。父親也覺得應該讓兒子受一受這樣的教育,便吃了晚飯趕來看晚7時這場,不想票已售完,只得改為下一場。
《媽媽不要丟下我》又名《婉麗》,講述一貧苦人家母女之間真實故事。為了治療病重的母親,女兒婉麗邊掙錢邊讀書,其母女情、師生情令人感動。
昨晚只有最後一場觀眾未能坐滿,記者入內看時,銀幕上正上演婉麗母親病逝這場戲,婉麗哭聲凄切,觀眾席中更是一片抽泣聲。約10時25分,電影終於散了場,父母們帶了孩子從電影院走出,記者發現不少孩子眼睛紅紅的。但此時,不少家長卻開始擔心,次日自己孩子一早還要上學,不知能否按時起床。
下午,杭歌劇院附近幾位小店服務員詫異地告訴記者:不知怎麼回事,這家電影院突然就火爆起來了,家長帶了孩子從四面八方趕來,大都還不能買到當場票。有幾位母親下午2時多趕到,要買2時50分場次的票已經沒了。因孩子堅持,改買了下午5時的,這中間2個多小時,大大小小幾個人就在飲食店內度過了。
Ⅷ 在杭州慶春路上有一座「吳家老宅」,據說有些歷史淵源,請告知。
吳宅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600年),為殳氏兄弟所建。它是杭州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代古宅,佔地七畝。殳氏兄弟之後,這座宅子五易其主。太平天國時期,這兒還被當做某王的王府。後來又被清軍佔領,設為軍事機關。咸豐二年(1852年),雲貴總督吳振棫告老還鄉後,從孫家手裡買得這個宅子,並進行擴建,建成南北長108米、東西寬67米,佔地5700多平方米的大型封閉式院落,自此吳宅之名一直傳承至今,而吳家的後代也在這個宅子里生活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這個江南府第的完備考究使它成為很多研究中國古建築的學者慣會援引的經典案例。
吳宅在「文革」時被毀嚴重,百年以上的花木和明代的楠木雕刻「五福獻壽」均被毀滅,三十餘間房屋被拆除,只有大廳二廳尚存,西邊的庭院成了五金加工廠和一個食堂,這宅子一夜間住進了各種各樣的居民,吳家的後人自此就和那四五十戶人家共處了。四五十戶人家在里頭劈柴生火,油鹽醬醋,雞雞狗狗,原來放雜物的二樓也住進了人,生起了煤爐,所以這木結構為主的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吳宅就成了「杭州十大火險隱患」之一。
從1995年起,吳宅住戶陸續遷出,宅子交給市文物部門加以修繕。現已修復的主要是中軸線和東軸線上的建築。西軸線上的建築和假山池塘均遭嚴重破壞,已經不能想見當時風情。
1999年初,修復後的吳宅,以杭州市傳統工藝館、杭州市文物監管品交易市場的面貌,正式對外開放,2002年,原新華路明宅的古玩鋪子全部騰到了吳宅,明宅成了專營絲綢的市場。自此,在昔日的豪門里,有了48家鋪子,大到古董傢具,小到書畫印石,凡中國古舊物事,都能在此找到蹤跡。
Ⅸ 杭州G20電影院關門嗎
當然開門了,只要有營業執照就可以正常營業的,除非老闆自己不想開。不要輕信謠言。
G20杭州峰會將於9月4日至5日召開。錢江晚報記者獲悉,為確保與會各國代表團順利抵達和離杭返程,盡量減少對全市交通和市民出行的影響,日前,經國務院和省政府批准,杭州市政府辦公廳發布G20峰會期間調休放假安排的通知。
根據通知,9月1日到7日,杭州市9個城區實施調休放假,分別是,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而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臨安市則不實行調休放假。
在這7天里,2天為雙休日:9月3日(星期六)、9月4日(星期日);3天為調休:9月1日(星期四)上班調到8月28日(星期日),9月6日(星期二)上班調到9月10日(星期六),9月7日(星期三)上班調到9月11日(星期日);2天為實際放假:9月2日(星期五)、9月5日(星期一)。
估計你最關心的是,哪些單位可以享受7天假期呢?
據介紹, 除保障G20杭州峰會和配套活動、城市運行等必要的工作崗位,以及承擔峰會接待、維穩安保、醫療保障、新聞報道等任務的單位和人員外,在杭的中央部屬、省級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杭州市及區(含下屬鄉鎮、街道及基層組織)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駐杭機構等實行調休放假。市區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安排,原則上建議調休放假。
通知要求,在調休放假期間,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認真做好應急值守、安全生產、安保維穩、市場供應等各項工作,確保社會生產生活正常進行。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關於杭州市城區學校和全省普通高校2016年秋季學期延遲開學的通知》(浙教宣〔2016〕96號)、《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調休放假安排的通知》(杭政辦函〔2016〕75號)相關精神,現將2016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及有關工作通知如下,請認真執行。
杭州市城區(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2016學年第一學期報到注冊時間為2016年9月8日;其他四縣(市)中小學和幼兒園2016學年第一學期報到注冊時間為8月31 日。
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調休放假安排的通知》,9月1日至7日為九城區峰會調休放假時間,9月10日(周六)、11日(周日)分別與6日(周二)、7日(周三)對調。
有關2016學年第一學期秋假時間安排和學期結束時間等事宜依據《杭州市教育局辦公室關於做好2015學年第二學期結束和暑假有關工作的通知》(杭教辦高中〔2016〕114號)執行。
各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幼兒園)要認真做好本學期結束和下學期開學的相關工作,並將學校的工作安排及時告知家長和學生,以便家長和學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Ⅹ 浙江藝術類的院校有哪些
一、中國美術學院
1928年初,卓越的教育家蔡元培、林風眠先生,選址歷史文化名城杭州西子湖畔,創建了我院的原初機構——「國立藝術院」。國立藝術院是中國現代最早的綜合性國立高等藝術學府,是第一所實施本科和研究生學歷教育的美術教育機構,是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發源地之一。
學院設有5個教學機構,分別為視覺傳達設計系、環境設計系、影視動畫系、美術學系和產品設計系;設有5個科研機構,分別為浙江省商標品牌研究院以及浙江工商大學藝術設計與動畫研究中心、文創設計與產業化研究中心、文化遺產保護與城鄉文化建設研究中心和品牌形象設計研究所,其中藝術設計與動畫研究中心是浙江省內高校中最早的國家與地方共建的動畫研究機構。學院教輔設施齊全,儀器設備先進,實驗教學中心是浙江省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下設5個主實驗室,以及大疆創新實驗室、虛擬現實實驗室等13個不同專業方向的實踐技能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