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期間未上映的影片,順延了的還能得到預期的票房了么
很大程度上肯定拿不到了預期的票房了,一方面只要疫情還未完全消滅掉,就有一部分人不敢踏入電影院。而順延的電影一開始一般都是春節檔,而春節期間的票房完全不是平時能夠抵上的,所以大部分的電影應該都達不到預期的票房了。
所以總的來說,大部分順延的電影應該是達不到他們預期的票房了。一方面它們錯過了播放的黃金時期,而後因為延期導致大量影片的堆積,會導致彼此間的競爭變大,更不利於票房的累計。
2. 中國電影產業泡沫破滅了,票房大縮水是怎麼回事
中國電影貫徹粗製濫造的標准與影迷日益增長的欣賞能力的矛盾
3. 《我和我的父輩》四位新銳導演「神仙打架」,為什麼票房卻不高呢
從2019年至今,國產主旋律「我和我的」系列電影已經在國慶檔上映持續了三年,今年《我和我的父輩》作為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同樣在9月30日上映了。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影片的票房也有一定的積累。單從三部電影的票房來看,與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31.69億票房和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28.29億票房相比,2021年《我和我的父輩》最終預測票房為14億左右,票房縮水在目前來看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那為什麼《我和我的父輩》在四位新銳導演的加持下,票房依舊不高呢?
當一部影片採取單元故事的創作模式時,市場上一開始必然會對他有新鮮感,但當每部主旋律電影都在向這一元素和創作方式靠攏時,觀眾的審美疲勞也會產生。
4. 如何看待電影的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電影行業主要上市企業有:完美世界(002624)、新媒股份(300770)、華策影視(300133)、平冶信息(300571)、華錄百納(300291)、唐德影視(300426)、華誼兄弟(300027)、中國電影(60097)、萬達電影(002739)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上映國產片VS.進口片數量及票房,中國大陸電影票房TOP10
1、中國醫生上映4天,票房破3億
2021年7月9日,抗疫電影《中國醫生》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上映後口碑炸裂,2021年7月12日,《中國醫生》的電影票房突破3億。《中國醫生》電影票房漲勢如此喜人的原因主要在於以武漢抗疫英雄為原型,符合中國大眾的審美需求。結合之前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9》敗給《你好,李煥英》的事實來看,未來符合我國大眾審美需求的影片或將票房大漲,我國國產片或將逆襲迎來爆發時刻。
綜合來看,近年來尤其是疫情之後,中國國產片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分別位居2021年上半年上映電影的第一二位,此次《中國醫生》的上映也在天之內突破3億元。未來,隨著我國電影拍攝技術的發展,我國電影行業或將逆襲增長。
5. 清明檔全國電影票房僅 1.2 億,這數據意味著什麼
據專業數據統計機構計算,截至4月5日,2022清明檔,具體指4月3到4月5號總票房1.20億,觀影總人次342.02萬。這也是除2020年外,近十年來該檔期票房的最低值。其實看到這個數字本人感覺並不奇怪,如果真的數據上到了三五個億倒是感覺有點不真實了。今年的清明對於電影市場真的有點冷。
現在速個影院行業,甚至大到整個電影行業都在經歷一個非常的大陣痛期,這個時間比之前人們普遍預想的時間要長。整個電影行業正在經歷著大洗牌,這里波及到的從製片商、導演、演員,到下面的影視宣傳策劃企業、院線產業、及相關的從事人員。涉及了這個鏈條和鏈條上的每個人。我們現在看到的演員片酬下降,影院收入低迷的還只是冰上一角,這種現象將在很長的時期內存在。當然現在太多的行業都在變天,何止影視行業一家,差別只是對每個人的影響和感受是不一樣。所以也不會太大驚小怪。振盪幾年過後又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我們能做的就是系好自己的安全帶,不要被清洗出局就知足了。
6. 陳凱歌對票房注水建議實施懲罰是怎麼回事
中國之聲報道,近日,全國政協委員陳凱歌答記者問時稱,對於影視圈抄襲成風表示僅憑法很律是解決不了的,對票房造假表示應採取懲罰性的措施,對藝人天價片酬表示,不要上升到一個道德層面的高度,要看具體情況,比如製作預算等。
陳凱歌:孩子你穿的夠么……剛剛我們就在說怕你們凍著。
小孩:老師真的夠了我要合影……
陳凱歌:待會張國立就下來了……
心滿意足的小記者們嘻嘻哈哈離開之後,我問他,作為上海大學電影學院院長對近些年藝考熱的看法。此時已轉換成老師身份的陳凱歌,一下子有了話說:
陳凱歌:再多孩子想考藝術院校,你都攔不住,因為他們懷揣藝術夢想,這樣能理解。但是否他們真的具備成為藝術院校學生的資質,其實這是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也是特別復雜的教育問題。對我而言,藝術這個東西,就需要一個條件。你有這個條件,就全有了,這個沒有,你什麼都沒有——天賦。
也正因如此,陳凱歌給出建議。
陳凱歌:我們今年招生也很好,但我還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比如社會上有很多真正熱愛電影的人士,他也許不具有高中學歷,不是應屆畢業生,就沒辦法報考,在我看來這不是很合理,為什麼不能把門開的大一點,不僅面向應屆畢業,也面向社會上的人。選擇電影作為職業,應該有不同的途徑。
7. 張譯用人格擔保的金剛川,為何上映之後成績不怎麼理想
《金剛川》的票房和口碑,估計誰也沒有想到吧!畢竟張譯可是在發布會上親口說該電影絕對不會亞於《八佰》的,也算是給觀眾餵了一顆定心丸,可上映之後漸漸地就和《八佰》拉開了一定的距離。
與歷史相比,也有諸多不對應的地方,例如本來橋是要修建給大型裝備過橋的,可在電影中只有戰士們過橋,如果這樣的話,橋大可不必完美修改,幾塊木板就能解決,畢竟在結局不也是戰士們舉著木板讓其他人過橋的么?這樣又感覺修橋都是多餘的
8. 「我和我的」系列電影票房逐漸縮水,拼盤電影還有未來嗎
2021年國慶檔,延續「我和我的」系列風格的作品《我和我的父輩》吸引了觀眾們的視線,在和三部曲前兩部的映襯下,《我和我的父輩》貓眼最終預測票房在15億左右,這一票房和前兩部相比,可以看出其票房縮水50%,這樣的「拼盤電影」特色還能在以後有未來嗎?
《我和我的父輩》票房縮水,就意味著觀眾們對此種風格的電影產生了審美疲勞,拼盤電影的類型在一開始得到了觀影群眾的支持,在此後的兩年中,凡是國慶檔,必然要有同一系列的影片上映。
《我和我的父輩》在上映時同樣選擇了國慶檔,但今年與前兩年相比,時間節點性就弱了很多,在和觀眾的共鳴上情感就變得弱了起來。在觀眾心中,更想擁有像《長津湖》一樣的大片體驗。綜上,拼盤電影的未來成功更應該注重天時地利人和。
9. 如何看待國產電影的發展趨勢
整體票房大幅縮水 國產影片佔比顯著提高
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最終票房定格在204.17億,這個數字對比2019年642.66億的成績,下跌了68%,總票房成績倒退整整7年,回到了2013年的同期水平。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10. 好萊塢大片票房在中國市場縮水,是什麼原因
由於社會壓力的關系,內地年輕人口的比例逐年減少,這是社會趨勢。隨之而來的也就中老年人口增多,退休的人員比例增大。所以能夠坐在影院里消費、為電影提供收視率的是中老年觀眾,並非年輕觀眾。那麼年輕觀眾對於電影的消費為什麼降低了呢?一方面是年輕人的基數變少 ,另一方面也是社會壓力導致內地年輕人的經濟壓力變大,在娛樂方面的消費也就減少了,畢竟他們有著養家、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重任。所以說,內地觀眾的受眾體變化,是導致好萊塢電影在內地的宣傳投入增大,銷量卻在逐漸下降的原因。
有些人可能覺得奇怪,中老年觀眾就一定喜歡國產電影?現實還真的是這樣。現在這批已經退休的中老年影迷,他們在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並沒有接受過外來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們對於進口的影片、好萊塢的文化根本就不感興趣。也許他們對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比較認可,但是現在的好萊塢電影離那個時代相差甚遠,尤其是宇宙電影完全不在老觀眾的接受范圍內。好萊塢在內地的宣傳的確增加投資了,但是從宣傳策略來看,好萊塢想「抓牢」內地的年輕觀眾,引進的西方文化都是年輕人所接受的。無奈現在內地年輕觀眾的購買力、數量都在下降,所以好萊塢電影在內地的銷量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