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有沒有播放獨立藝術電影的影院
從2006年開始到2007年上海影評學會就與「藝術電影周周演」活動主辦方舉行了關於在上海建立藝術片院線可行性論證的座談會,近兩年過去了,論證來論證去,還是沒有建立!所以這樣的影院現在還是不存在的,只是上海聯合院線有時會有藝術電影周。你可以關注一下!
藝術電影在中國沒有市場和票房!就算上海,也需要時間去籌備與消化,開了藝術電影院,不賺錢那也是白搭。
2. 電影院有哪些類型
電影院的規模按觀眾廳的容量可分為:
1.特大型1801座以上或11個廳以上;
2.大型1201座~1800座或8~10個廳;
3.中型701座~1200座或5~7個廳;
4.小型700座以下或4個廳。
相關介紹:
電影院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影院必須加盟院線才可放映。全國由廣電總局電影局認可的院線有37家,影院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加盟。
(2)藝術電影院線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2002年,中國開放電影發行、拍攝、放映,中國電影實行院線制,影院可自由選擇院線加盟來取得影片來源。特色院線(影院):二三輪院線(不參加首映)電影第二輪,三輪放映。拷貝成本壓力小,票價低。
藝術院線(影院):專門放映藝術電影。屬於小眾影院。紀錄片院線(影院):專門放映紀錄片。
根據不同城市的消費水準,電影院建設方面要首先考慮當地城市的人情風俗以及消費水準,根據當地城市的城市規劃建設與政府之間政策相輔相成才是最好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院
3. 國內各大院線各有所長,該如何選擇最合適的電影院
主要還是中國的院線放映的體制還不健全。在國外,是有專門的藝術電影的放映院線,一個放映廳的也就1、200個座位,獨立製作的小成本電影或者其他藝術電影都在藝術院線上映。而中國沒有藝術院線,所有的電影都要去擠那幾條院線,肯定是誰有票房誰上了。院線的老闆都不是傻子。一個放映廳少說1000個座位,放藝術電影的話,上座率就1、兩成,他怎麼可能願意呢?別說小成本電影不能上院線,一般中等投資的電影都要想辦法才能上。
早幾年就吵著說,中國應該有藝術院線,中國電影要分級,可是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
4. 藝術院線是什麼意思
藝術院線主要指電影藝術的整個大環境,包括放映設施,數字化軟硬體,票房等.就是電影市場的意思.
現在中國的「藝術院線」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院線,只是全國十多家影院的小范圍局部聯盟,其基礎更多的是影院經理和院線主管道義上的支持而非商業上的考慮。形式是在大城市選擇幾家高級多廳影院的一兩個廳長線放映藝術片,期待找到特定的觀眾群。目前,華星、首都時代、東方新世紀、新東安、紫光影城和東環廣場等六家京城影院組成了專門放映高水準藝術電影的「精品藝術院線」,但《暖》下片後,下一部在藝術院線亮相的影片至今還是個未知數。
5. 在電影院找了個工作。有兩個職位。場務和放映員那個比較好。場務按小時算。放映員按月。那個好
我曾經是一名影城的放映主管。說實話,這份工作非常舒適,尤其是普及TMS之後。但是有幾個缺點1如果是晚班,下班時間絕對是全影城最晚的一個。2沒有什麼發展前景,升職到主管之後,基本上就沒有再網上提升的空間了,除非你所在的影城是那種全國有幾百家連鎖店的大型品牌影城,那你還有可能上升為區域放映經理,否則門店放映主管就是你職位發展的盡頭。但是越往上爬越難,因為越往上越是高手雲集。而且即便升上去,你會發現你所面對的工作壓力將是基層放映員的十倍(一點不誇張),可是工資最低多比放映員多拿1500到2000。3干久了,人會廢掉,因為工作舒適,所以你會在工作時間段內玩手機和抽煙來打發時間。而你的知識並不會因為工作時間的增長而隨之增長。你的工作技能基本上在你接觸這個崗位的前兩個月就全部掌握了,後面不會有什麼進步,就算有也是微不足道的小進步。4,第四點我不是非常確信,只能說確實有這種可能。目前數字放映有一個發展方向。就是利用網路將所有影城(至少是同一個品牌的影城)連成一個網,然後利用遠程管理的方法,實現影片數據的傳輸和分發。以後連影片排期都不需要做(這原本是放映員的工作內容),因為系統會自動根據影城市場部的排片,自動生成排期,並且連廣告都自動加入進去。密鑰也不再需要人工導入,而是有系統自動根據設備序列號對應正確的數字證書。這是一個大趨勢,我相信的判斷沒有錯。畢竟我已經從事電影放映行業很多年了。如果第四點一旦發生,那麼這個崗位將徹底從社會上消失。所有的放映員將會被全部淘汰。等待他們的之後兩種結果。1接受崗位調整,去做比放映員累得多的其它崗位。2被裁員,徹底結束放映員生涯。所以,如果你想長遠發展,我建議你學一門技術,早日脫離放映員這份工作。要麼,你可以抱著混一天是一天的態度,坐以待斃,等待崗位消失的那一天。來自一名老放映的忠告。
6. 電影院的排片是什麼意思(附圖)
影院根據自身盈利目的,安排電影節目放映的時間,類型及場次。
主要考慮因素:影院黃金時間、影片質量、影廳大小、影廳數量、影片長度、拷貝數量、跑片時間、人員安排、通道使用等。
其他考慮因素:地理位置、交通、天氣、風俗習慣、語言類別、作息規律、重大節日、重大活動、消費人群、特殊要求等。
(6)藝術電影院線擴展閱讀
中國影院必須加盟院線才可放映。全國由廣電總局電影局認可的院線有37家,影院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加盟。
影院需要取得證件:工商、稅務、衛生許可證、放映許可證,並聯系省級電影專項資金管理處。
解放後,國家成立了各省、市電影公司,實行國家統一拍攝、統一發行、統一放映,實行電影公司制度。2002年,中國開放電影發行、拍攝、放映,中國電影實行院線制,影院可自由選擇院線加盟來取得影片來源。
電影拍攝也不在是由電影製片廠壟斷拍攝,只要取得拍攝許可證和放映許可證即可。影院則採用分賬的形式來分取利潤,國家規定:影院方不超過50%。就是說電影票,60元一張,院線要收30元。再由院線、發行、拍攝方分,電影都將發行數字版。
特色院線(影院):二三輪院線(不參加首映)電影第二輪,三輪放映。拷貝成本壓力小,票價低。
藝術院線(影院):專門放映藝術電影。屬於小眾影院。
紀錄片院線(影院):專門放映紀錄片。
7. 為什麼中國內地沒有藝術影院
在中國內地市場,遠遠沒有建立起這一套體系:小規模放映培養口碑的方式不現實,任何影片進入院線都是三天,甚至一天定生死,完全沒有孕育空間;傳統媒體平台的電影專業推薦欄目極少,社交媒體平台上又充斥著大量一味吹捧或打壓的水軍;頒獎禮難以讓人信服,頒獎季根本不存在,大量同樣低成本然而缺乏誠意的商業片始終在擠壓文藝片的空間;建立藝術片院線的呼籲倒一直沒停過,然而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豐富的國外文藝片佳作資源,尤其是拿大獎、引發足夠話題的新作。
和商業院線需要連續不斷的好萊塢大片炒熱影市、維持人氣一樣,藝術片院線也要依靠足夠量的重磅作品激活市場,讓文藝片愛好者始終保持新鮮感和期待值,在重量級作品拉動票房的同時,類似《百鳥朝鳳》這樣相對弱勢的作品也會吸引更多關注。然而片源的保證,牽涉到當前的外國電影引進制度,配額極其有限,有權引進的公司也不過兩家,資源的匱乏,導致引進片的首要目標是盡可能爭奪最大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第一選擇自然是普通觀眾最接受的主流商業片,很多時候,限於配額,連商業大片都不得其門而入,更不用說費心費力、需要培育口碑的文藝片。藝術片院線無力生長,文藝片只能和商業片同處一個系統競爭,當後者簡單粗暴地揮霍資金和明星資源打擊對手,文藝片用來抗衡的也往往只有情懷和真誠。可見,文藝片的困局,表面看是片方和影院圍繞排片場次的矛盾,實際上是整個電影體系不健全、不完善、不正常所致。
8. 淘票票怎麼投資電影
淘票票是成為了全國藝聯合作單位,並宣布在未來三年,投入3億扶持資金製作並推廣20部高品質藝術電影。
此外,淘票票將聯合阿里影業、壞猴子影業、優酷電影和北京文化等多家出品方,推廣投資、製作、宣發、放映的全鏈路藝術電影模式。
據淘票票方面透露,合作的多家電影公司旗下多部藝術電影,都將由淘票票進行互聯網宣發,並計劃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進行放映或展映。其中包括阿里影業「A計劃」的《追·蹤》、壞猴子影業「72變計劃」的《雲水》和《甜美生活》。
淘票票總裁李捷表示,淘票票還將持續推出藝術電影互聯網模式創新,包括用戶直接決定影院放映內容的C2B模式,以及線上點播、同步院線等。
截至目前,由於藝術電影體量相對較小、觀影人群分布相對集中等特點,中國還沒有一條專門放映藝術電影的藝術院線。
2016年,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正式成立推廣藝術電影,在一年的時間內,全國藝聯覆蓋了400家影院,600塊銀幕。2017年推出了《岡仁波齊》、《二十二》等高票房、高口碑的藝術電影,《二十二》上映首日票房達334萬。
今年,阿里影業的目標是支持淘票票成為中國電影行業最大的在線票務平台。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表示,今年阿里旗下手機淘寶和支付寶不但將給予淘票票流量和入口端的大力支持,未來將在用戶、產品、技術、營銷等多個層面有更深入的協同。
投資的電影:
在商業電影方面,淘票票今年春節檔參與了《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紅海行動》和《西遊記女兒國》四部大片的聯合發行和出品。其中三部電影票房均超過了20億元,淘票票的市場份額逼近貓眼微影。
不過,加大投入就意味著燒錢繼續。阿里影業發布財報,預計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5個月凈虧損為16億-17億元之間,主要就是因為淘票票推廣所致。整個2017年淘票票虧損9.5億,這意味著2018年第一季度淘票票的虧損接近7億元。
在財報中,阿里影業說明,此類巨額票務推廣並不是常態。李捷也表示,電影超低票價時代已結束,未來票補將會以紅包等社交+營銷形式出現。
9. 為什麼每年只有少數大製作電影才能上院線,什麼電影才能到全國電影院放
主要還是中國的院線放映的體制還不健全。在國外,是有專門的藝術電影的放映院線,一個放映廳的也就1、200個座位,獨立製作的小成本電影或者其他藝術電影都在藝術院線上映。而中國沒有藝術院線,所有的電影都要去擠那幾條院線,肯定是誰有票房誰上了。院線的老闆都不是傻子。一個放映廳少說1000個座位,放藝術電影的話,上座率就1、兩成,他怎麼可能願意呢?別說小成本電影不能上院線,一般中等投資的電影都要想辦法才能上。
早幾年就吵著說,中國應該有藝術院線,中國電影要分級,可是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