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亳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
亳州明清一條街:
明清一條街和花戲樓的連接處,設計將確保三處景觀的和諧統一。
花戲樓和明清一條街的主色調,設計主色調地面是青灰色的,與明清一條街和花戲樓色調相適應,特別是廣場建成後,景色將變美,人氣可能旺,帶動明清一條街的商業。
據了解,花戲樓廟會廣場地面將由青石鋪設,廣場與花戲樓之間的這道牆也將使用防明清時的青磚,建成仿古牆,從而使廣場、花戲樓、明清一條街三個景觀形成風格基本相同的建築群。
明清一條街,所建道路和兩旁的建築盲目追求恢宏大氣,但卻與亳州歷史原貌嚴重不符,破壞了亳州獨特的民居特色。被稱為「歷史文化名城衛士」的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先生2001年到亳州時,曾對這里提出了嚴厲批評。還有在社區道路改造中,為解決居民行路難的問題,出於為民辦事的美好初衷,社區辦事處和基層織修建了一條條水泥路,卻使老街原貌(依據歷史應是磚墁路或石板路)被改變,反而增加了老街開發的難度和成本。這與名城保護的規劃不細致、執行不到位有關系,也與社區群眾名城保護意識不強、認識不到位有關系。
華祖庵:
這就是為祭祀我國東漢末年時期傑出的醫葯學家華佗的廟祠——華祖庵,它始建於唐宋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華祖庵由廟祠、故居、古葯園三個院落組成,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廟祠內外青磚灰瓦,古木虯枝盤空,典雅肅穆,一派古香古色。
正殿內華佗塑像神采奕奕,慈祥,飄逸。身軀微微前傾,猶如當年走街串巷,醫療疾病,尋找葯方之態,依然向我們走來。
穿過廟祠,就是他的故居。東廂益壽軒、西廂存珍齋就是當年的葯房和看病的地方,裡面掛滿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題詞和繪畫。
進入古葯園,被垂柳吊槐覆蓋下的葯池晶瑩泛綠,至善水榭與曲橋中間,碧影波光,恍然水晶宮里。在竹籬柴扉間、小徑葯池邊滿植芍葯、牡丹、曼陀羅、玫瑰等各種中葯及花卉,真可謂葯圃流香,令人憂思千古,緬懷無涯。
華祖庵是後人祭祀東漢神醫華佗的廟祠,位於市區曹魏遺跡鬥武營和先醫廟、神農氏衣冠冢之間。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佗辭世後,家人流散,故居被水沖壞。直至李唐之時,才在他故居前起造了一座廟祠,神小廟微,又為女尼住守,故名「華祖庵」。至明未清初,由於亳州商業一度繁榮,民間富庶,又重修擴建。《亳州志》載:乾隆辛巳年間修,嘉慶二年復修。時安徽巡撫題額曰:「燮理通微」,聯曰:「五戲轉靈樞,道本皇軒先位業;四輪消劫運,功參帝釋佛菩提」 。 同治年又重修
華祖庵原有山門、耳房、大殿、東西配殿及後禪院(即故居舊址),門外雙獅雄踞,院內古木虯枝盤空,殿宇輝煌,肅穆庄嚴,長年香火不斷,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華祖誕辰廟會,朝拜勝跡者,更是車水馬龍。
亳州人民為弘揚華佗的高尚醫德,繼承和發揚其在醫葯上的卓越成就,1962年由亳州醫學界發起籌建華佗紀念館和華佗學術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院長題寫「華佗紀念館」匾額。正殿內重塑金身,華翁神彩奕奕,顯得熱誠慈祥,倔強飄逸,腰懸葯葫蘆,身軀微微前傾,依然當年走訪民間,醫療疾病,尋求方葯,濟世活人的神醫。這里陳列著大量的華佗醫史文獻和實物資料,及近年來研究會對華佗醫學探討的成果論文,還有亳州華姓獻出的銅器和老中醫捐贈的家藏數代的華佗木雕像。壁間懸掛著扁鵲、華佗、張仲景、葛洪、巢元方、孫思邈、李時珍、葉天士等歷代名醫像和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題詞、繪畫。東西兩跨院月洞門上分別有「得神者昌」、「濟世」、「回春」的古樸磚雕。西配殿有「跋山涉水、采葯濟世」、「五禽之戲,延年益壽」、「麻沸散成,刀圭奪命」等數組蠟像。東偏院內,華佗自怡亭翹首昂然,亭上楹聯雲:「自是閑雲野鶴,怡然流水瑤琴」。這對華佗一生的寫照是多麼確切!
穿過廟祠,就是華佗的故居,元化草堂聳立於高台之上。東廂益壽軒是他當年看病的地方。西廂是他的葯房,各存珍齋,內里陳列著亳產的百餘種中葯草標本和以華佗配方研製或命名的中成葯。整個院落,迴廊相接,其間松蒼柏老,竹翠梅寒,綠蔭沉沉,朴實無華,與廟祠相映生輝,一片清磚灰瓦的古建築,更顯得古香古色,典雅文靜。
越過故居,就是葯園。被垂柳吊槐覆蓋下的葯池,晶瑩泛綠,葯圃亭亭玉立其岸。一片竹籬紫扉間,植滿了芍葯、白菊、牡丹、紫菀、枸杞和野生的車前子、二花、二丑、曼陀羅等百餘種葯草,真是名符其實的「葯圃流香」。新修復的神醫閣,巋然入雲。課徒館和五禽戲壇,都聳立在碧水綠樹之間,使人靜謐而神盪,悠思千古,緬懷無涯,願華翁早日化鶴歸來,以睹舊地新顏。
華佗紀念館自開放以來,以其神醫的崇高精神和古樸典雅的古建築群,吸引著國內外遊客,華祖庵已成為我國研究華佗學術的中心,歷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個閃光景點。
蒙城文廟:
文廟,又名孔廟、黌學、學宮、聖宮,俗稱聖人殿,位於亳州市蒙城縣新城路中段路北。1998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蒙城文廟,始建年代不詳。據《蒙城縣志》載,元初期在舊廟東側空地重建新的文廟,經明、清兩多次維修、更新,規模不斷擴大。
文廟建築群沿南北中軸線而建,自前而後依次為欞星門、泮橋、大成門、大成殿。欞星門正對青雲街,取其「平步青雲」之意。門兩側各有一月洞門,供人們平日出入。門外牆上書「宮牆萬仞」4個大字,意為「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出了狀元才能拆除。蒙城沒出過狀元,故這四字一直留著。門後為泮池,池上有泮橋。橋西側有一井,名聖井,「聖井甘泉」舊為蒙城八景之一。大城門東連名宦祠,西接鄉賢祠。大成殿前兩側有東、西配廡,殿東有節孝祠,殿西有忠義祠,殿後有藏經閣。東院是文昌宮,西院是明倫堂。文廟周圍環繞宮牆。院內遍植松柏,立有碑刻、石雕。
自清未以來,文廟屢遭兵劫,建築傾圮,「文革」時期,又遭破壞,今僅存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兩廡、鄉賢祠、名宦祠等建築。
大成殿(原名先師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殿內正中原有神龕供奉孔子牌位,兩旁有顏、曾、思、孟及十哲牌位。殿北牆並立八塊屏風,上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大字。殿上方懸有康熙、乾隆皇帝御書的「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與天地參」三塊匾額。殿前月台高一米余,是祭孔的場所,旁有石階供人登台。
東西廡各七間,東廡原供孔子三千弟子,西廡原供歷代賢儒牌位。
大成門又名「戟門」,是通向大成殿的過道門,面闊五間。
鄉賢祠、名宦祠各三間,忠孝祠、節義祠各一間,均青磚小瓦結構。鄉賢祠原供莊子、何惟愍等地方賢士。名宦祠原供蘇舜欽等在蒙城有政績的官吏。
亳州古地道:
外面,寬闊的大街上,車輛、行人在日光下閃動著現代都市的繁華,河流一樣急促而喧囂地流動著;裡面,是久遠歷史中的一個截面,變幻的人影、行軍的腳步、飄忽的烽火、遙遠的呼喊,在幽暗中伴著你的想像力一起從黛青色的磚隙間溢出,如煙如雲,將你環繞其中。
這是一條穿越時空的隧道,將現實與歷史連接起來;又是一個蘊藏在地下的磁場,一極現代,一極古代,古老的羅盤仍然讓現代人感知著它的方向。
古地道位於亳州市老城區地下,以大隅首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別通達城外。據史書載:東漢末年,曹操多次運用地道戰術取得戰爭勝利,亳州古地道,就是曹操當年在家鄉修築的地下軍事防禦戰道,他把數量不多的士兵從地道內送出城外,再從城外開進城內,反復多次,給敵人造成兵馬源源不斷的假象,從而出奇制勝,成為兵法上一個膾炙人口的戰例。到唐宋時期地道多次修葺,仍作為軍事戰道用。南宋嘉熙四年,黃河決口,亳州城被淹沒,運兵道被沙土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餘年未被發現。
在蟄伏在地下的未被發現的歲月里,古地道只與泥土對話,與黑暗相視,謎一樣地存在於人們神奇的傳說里。它所在的城市在歷史的河床中顛簸著前行,在滄桑變遷中上演著一幕幕人間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興衰榮恥,古地道因為被埋藏而安然無恙,經歷了一段寂寥卻寧靜的日子,雖然在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偶被小范圍發現,但並沒有在戰亂中被損毀,到1969年「深挖洞,廣積糧」的熱潮中驚現於世,當時的亳縣博物館配合防空辦公室,先後在老城內東西南北主要街道兩側斷斷續續挖出近2000米的古地下道,經過後來幾次保護性的挖掘,才使得今人有幸識其面目,也成為了迄今罕見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戰道。
曹操不愧是一代軍事家,他在家鄉挖下了地下運兵道,作為其軍事舞台上的一個宏大的道具,通過這一道具,在兵少馬弱的情況下,曹操在對手面前魔術般地擁有了極具震懾力的氣勢宏大的千軍萬馬,在士氣和心理上首先不戰而勝,讓後人至今仍然不得不嘆服他這一極富想像力的軍事智慧,著名軍事家李德勝將軍游覽古地道後題詞「神兵古道」,以至於古地道成為許多軍事家和軍事愛好者嚮往的聖地,並稱其為「地下長城」。地道內有貓兒洞、障礙券、障礙牆、陷阱、絆腿板、傳話孔、指揮室等多種軍事設施,如同中國古代地道戰術的總匯。來到這里,遊客們多表情凝重,定神深思,好像昔日兵戈鐵馬的聲音又依稀傳來,讓他們駐足聆聽,希望聽到地道內軍事指揮者關於作戰秘密的低聲耳語。
在古地道中,如果軍事家看到的是兵法和戰術的的話,那麼建築師看到的則是設計和工程的精巧。地道現已查明有6000米長,結構有四種,即土木結構、磚土結構、磚木結構、渾磚結構,其中渾磚結構分磚券、磚牆、磚墁三部分,僅其單磚砌法就有丁砌、跑砌、站砌等,可謂古代磚工技法的一個「展示秀」。在布局和結構上,地道有單行道、平行雙行道、上下雙層道、立體交叉道四種形式,另外有通氣孔、燈龕洞,穿行其中,如若沒有導游引領的話,還真讓人如入迷宮,不知所從。
如同被歷史的潮水推到沙灘邊上的化石或貝殼,在清理古地道的過程中,人們從泥土中發現了東漢、三國、唐、宋各時代的遺物,有鐵刀、鐵劍、彈丸、鐵釘、銜枚等軍事器械,有銅鏡、鐵燈、瓷盞、圍棋子、銅錢等生活器物,這些,成了專家們窺望和破解地下道歷史變遷的信息密碼,「自將磨洗認前朝」,也為古地道的歷史考證提供了幾多的詮釋和佐證。
因為軍事而奇險,因為埋藏而神秘,因為深邃而矜持,因為久遠而厚重。古地道在地下,但為地上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無限遐思的心靈底片。雖然是空城,但又以其「地下長城」的雄厚與凝重,為地上城市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支撐,成為城市歷史文化中一個堅實的心靈基座。
渦陽石弓山崖墓:
渦陽縣石弓山崖墓、出土了大批文物。藏品中被定為一、二級的珍貴文物數十件,其中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的大批竹簡,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漆器中的二十八宿圓盤、太乙九宮占盤、六壬拭盤等是中國目前最早的3 件天文儀器實物,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另外,戰國時期楚國的大批「郢爰」、「陳爰」金貨幣;典雅小巧的西漢金銅座白玉杯和富有史料、文字、書法等研究價值的戰國至秦漢古璽印;以及新莽時期的銘文規矩銅鏡和唐代真子飛霜銅鏡、金代汝陰縣銅官印等,都是館藏珍品。該館收藏的晚期諾氏象化石和其它動物化石標本非常豐富,在數量上多於日本漱戶內海小豆飢島所採的諾氏象化石,已引起有關研究部門和學者的注視。
亳州的古陵墓:
湯陵 又稱湯王墓。位於亳州古城北門外渦河北岸鳳頭村。傳為商成湯衣冠冢。陵如高丘,四周古木參天,清代著名書法家梁山獻手書碑刻曰「商成湯之墓」。湯王,子姓,曾名履,因是商王朝的建立者,亦稱湯王,又稱湯、成湯。其墓前左右有高碑兩座,記重修湯陵史實。辛刻革命後,辟為湯陵公園。春夏季節,繁花似錦,林木蔥蘢,為一游覽佳境。1981年9月被省政府公布為全省文物保護單位。
曹操宗族墓群 位於亳州市區魏武大道兩側,主要包括董園漢墓群、曹氏孤堆、薛家孤堆、劉園孤堆、觀音山孤堆、張園漢墓、元寶坑漢墓等多處,佔地約10平方公里。有曹操父親曹嵩、祖父曹騰等人之墓,規模都很大,以曹騰墓最為宏偉。曹騰墓位於董園村,系青石砌成,故俗稱「董園石墓」,莊重典雅,有前室,中室後室、兩耳室、兩偏室,室壁有彩繪天像圖、仕女圖、仙境圖等,甬道及石門內外均有雕像,有文侍、武侍等,墓室長15.3米,寬10.2米,高3米,遊人稱其為「地下宮殿」。此墓對研究東漢末年歷史和地下建築具有重大意義,出土有銅鏤玉衣、玉枕、銅豬、銅爪飾及鎏金構件等珍貴文物。
嵇康墓 又稱嵇中散墓,位於渦陽縣城東北30公里的石弓山南麓。嵇康,三國魏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官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為「竹林七賢」之一。因政治上擁護曹魏,反對司馬氏集團篡權,為司馬昭所殺,臨刑前,索琴彈奏了一曲已成絕響的《廣陵散》。墓今尚存,為一高大土丘,佔地面積近一畝。
范蠡墓 俗稱范蠡孤堆,又稱范蠡冢,位於渦陽縣東南15公里(原屬蒙城縣)。清光緒《安徽通志》:「越大夫范蠡墓在渦陽東南范蠡村。」舊時湖水環繞,墓浮其中,高如土山,上建廟宇,內塑西施像,並有松柏密林覆照,異常壯觀。范蠡,楚人,越國大夫,助勾踐滅吳,功成身退,偕西施游齊、魯間。經商致富,號陶朱公,卒於定陶(今山東濟陽)。傳墓地在鄂、魯、皖有6處之多。清乾隆間(1736-1795),蒙城縣令淡若水曾刻石題於墓前曰:「范蠡冢」。 近處原有范子祠。歷經戰亂,松柏祠宇已毀,土冢尚存。
亳州道德中宮:
又名「老祖殿」。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於唐,重建於明萬曆年間,為紀念老子的宮觀。宮前問禮巷,傳說是當年孔子向老子問禮之地。宋時,渦河之濱有三個老子廟:河南鹿邑的上清宮、亳州城內的道德中宮、渦陽城北的下清宮。
老子名聃,一說姓李,名耳,字伯陽,聃是謚號,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創始者,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相傳,唐太宗、唐高宗、宋真宗均曾巡蒞亳州,拜謁老子廟。唐高宗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則加封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歐陽修知潁州時有詩:「潁亳相望樂未央,吾州乃得詒仙鄉」。明萬曆年間,知州於呈鼎宮中建樂經堂、春登台,並石刻老子《道德經》及序,共64 塊。現有山門3 間,上題「道德中宮」四字,中殿禮人祖,後殿奉老子,有高3.1 米的老子像。東院有殿3 間,敬魯班,門題「紫氣東來」;西院有殿3 間,敬財神,門題「青牛西渡」。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亳州花戲樓:
花戲樓,清代舞台建築。位於亳州市城北大關帝廟內。原名「戲樓」、「歌台」,因其上面雕刻、彩繪絢麗奪目而得名。清康熙十五年(1676 年),商賈集資興建,乾隆年間(1736~1795 年)雕鏤藻彩,後又多次加工粉飾。建國後人民政府曾撥款維修。
戲樓座南朝北,面闊三間,舞台前凸,呈「品」字形。全木結構,歇山頂、琉璃屋面。正脊、垂脊和戧脊均飾有琉璃雕塑人物、魚龍、鳥獸。正脊中央置一高塔,脊之前後五彩琉璃龍鳳,垂脊和戧脊兩面均飾浮雕童子戲蓮和纏枝花卉圖案。4 個戧脊翅角,上置彩塑「四值功曹」(年、月、日、時)。翅角下皆懸掛風鈴。舞台用6 根抱柱頂立,檐角下立方柱6 根、青石柱礎,皆飾雕鏤。舞台正中屏風透雕「二龍戲珠」,上懸「演古風今」之巨匾。左右為上下場門,門楣上分書「想當然」、「莫須有」。台前檐柱懸掛木對聯一副:「一曲陽春喚醒今古夢,兩般面貌做盡忠姦情。」柱上頭周圍雕立體「八仙」人物立於蓮花荷葉座上。舞台兩側有「陽春」、「白雪」二小門,舞台上方裝飾垂蓮藻井。其四周為券棚結構。垂蓮柱頭飾懸獅、垂魚。井枋之面外者,皆鑲大木立體透雕,筆粗刀健,內容有「長坂坡」、「空城計」、「舌戰群儒」、「七擒孟獲」、「三氣周瑜」、「火燒司馬懿」、「夜戰馬超」、「刺董卓」等18 出三國戲文,間有掌故、花鳥、走獸、樓閣及花紋圖案。其藻井與梁枋之間,皆飾彩繪、豐富多彩。有「蟠桃會」、「文王訪賢」、「甘露寺」、「力斬五將」、「苦肉計」、「碎琴謝知音」等戲文;舞台周圍亦飾小型木雕,如「三英戰呂布」、「連環計」、「鳳儀亭」、「華容道」、「趙延求壽」等和其它花紋圖案。
花戲樓是一座集戲曲、雕刻、彩繪等藝術於一身的古代建築,秀麗玲瓏,別具一格,對研究中國古代舞台形式及戲劇雕刻、繪畫藝術的風格流派,均具有重要價值。
1981 年9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 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樣作為聖人之鄉,亳州相比曲阜是尷尬的;同樣作為帝王之都,亳州相比西安、洛陽也是尷尬的。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三千年的歷史亳州承擔不起,遺留下來的只是一些斷壁殘垣,孤墳荒崗。還好,亳州還有一座花戲樓。雖然不過是一座雕花的戲樓,但是對於亳州人來說,它更代表著一段遠去的歲月,一段繁華的背影,一段遺失的記憶。
花戲樓,樓如其名,真個是花團錦簇,戲文滿台。其正面門樓上的磚雕,背後戲台上的木雕、彩繪,無一不精美到極至。深處其間,但見一座富麗堂皇的戲台,鏤刻著繁復的花卉,奇異的瑞獸,滿布著荒漫久遠的傳說故事,不知不覺中,三百多年的悠長歲月就撲面而來,觸動了你的心結,迷離了你的眼神。
花戲樓本名山陝會館,其實是山陝兩地的葯商在亳州聚會的場所。明清之際,晉商富甲天下,以葯聞名的亳州自然少不了晉商的足跡。有趣的是,山陝兩地崇敬關羽,所建會館也被用來作為祭祀關帝的家廟,而亳州則是三國故地,曹操的家鄉。千年未解的恩怨,在一座戲台上繼續著,而生活富足的葯商,也在故鄉與異地、夢想與現實、信仰與慾望的沖突中尋求著一種奇妙的平衡。
最初來到亳州的這群葯商有著怎樣的遭際,已經無從考證,總之,經歷了商場的生死搏殺,嘗盡了人生的酸苦冷暖,看透了世間的變幻無常,他們成功了。雖然在過去,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但是憑藉手中優厚的資本,他們同樣也能交接官場,混跡士林,周旋於上流社會。日子可以不疾不徐的輕緩,世事可以不卑不亢地周旋,類似走西口這樣的情景卻肯定是終生難忘的。也許就在一場盛大的午宴之上,觥籌交錯之時,或者在攜眷夜遊,靜思以往之際,某位葯商突然心有所感,想起了當初離鄉時親人凄婉的歌聲和眼含的淚光,不覺萌發了一個念頭:要修一座會館,一則祭祀神靈,二則娛樂親朋,三則也為那些同樣背井離鄉來到異地的同鄉們提供一個安身之所。於是,他召集同伴,宣布了自己的想法。結果一拍即合,大家紛紛慷概解囊。若干年後,一座接納寒士的會館和一座美輪美奐的戲樓,從夢想變成現實,落戶亳州。
站在花戲樓下,遙想當年,春色滿園,雕欄畫棟。響板敲起,弦樂期期艾艾的傳出,旋即,姿容絕世的戲子揮舞著水袖,踏著碎步走上戲台,凄清的吟唱在靜寂的夜空中久久搖曳。「一曲陽春奏響古今情、兩般面目做盡忠奸貌」。夜色籠罩之下,戲樓抖落著沉鬱的氣息,奢華得彷彿滾了金邊,而歌者、舞者、觀者,一概模糊得像那盞將滅未滅的油燈,忽亮忽暗,記憶閃爍。有多少志得意滿的老爺在追憶往事?有多少春心萌動的少女在想像愛情?有多少初涉人世的小伙計在預謀未來?沒有人能夠知道。
三百年過去,繁華散盡,空留一座雕花的樓。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對於曾經的那些先人來講,這座樓是流浪中的一個據點,困頓中的一些希望,搏殺中的一絲溫情,富足後的一點回味。
亳州市位於安徽西北部,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聞名遐邇。有一代聖君商湯;一代梟雄曹操;有中醫外科鼻祖華佗;有「天資文藻,博文強識」的魏文帝曹丕;有出口成章、七步成詩的曹植;有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建安七子」;還有代父從軍的孝烈將軍花木蘭;眾多的名人、燦爛的文化,給古都亳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名勝古跡。
一到亳州就被深深的中國古文化包圍著,那悠悠古道,那至今還放著光芒的思想。那一個個叱詫風雲的人物,都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去。匆忙之中,只有走馬觀花,僅拾一兩朵小花。
㈡ 亳州附近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這位朋友,想遊山玩水。去亳州可能會讓你失望的。但是亳州作為一個文明古都,還是值得一去的。首先推薦你去花戲樓,還有曹操運兵洞。曹氏公園,湯陵公園也值得一玩,再有就是魏武廣場了。希望你在亳州玩得愉快。順便告訴你,我在亳州玩了一年,亳州的牛肉饃也值得一吃。
㈢ 亳州市有啥好玩的地方
有著3700年建城史的安徽亳州,是中葯、白酒、道教的發祥地,境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世界中醫葯之都」美譽,如果您打算前往亳州旅遊,以下景點最值得推薦:
花戲樓:始建於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的花戲樓位於渦河岸邊,由大關帝廟、張飛廟、岳飛廟、朱公書院、火神廟等古建築群組成,其中花戲樓的山門、磚雕和鐵旗桿被譽為三絕。如果您早晨來參觀,還能看到花戲樓門前廣場上的老人表演華佗發明的五禽戲。
南京巷錢庄:建於1825年的南京巷錢庄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古錢庄建築,距花戲樓僅600米。亳州作為南北貨物的集散地,金融行業極為繁榮,南京巷錢庄的規模也非常宏大,為三進式四合院布局,景區內還有錢幣博物館,展示有珍貴的古錢幣值得一看。
曹操運兵道:始建於東漢末年的曹操運兵道是曹操修築的地下軍事戰道,位於亳州老城街道之下,全長8000餘米,被譽為「地下長城」。運兵道曾因南宋時期黃河決口而被淤灌,直到1969年才被發現,目前開放的兩條坑道約一人高,長約300米。
華祖庵:始建於唐宋年間的華祖庵是為祭祀亳州籍東漢醫葯學家華佗而建的廟祠,古稱華佗廟,因廟內歷代住持均為尼姑,故改稱為庵。這里也是華佗紀念館所在地,陳列著大量醫史文獻和文物展品,是亳州最值得一游的景點之一。
㈣ 安徽毫州市區有幾家電影院啊,在什麼位置呢,現在還放映新片子嗎,規模怎麼樣啊,影片更新速度怎麼樣啊
最新渠道消息:
亳州市古井劇院 播放影片《阿凡達》《花木蘭》
地址:亳州市豐水源
敬告:選擇最佳答案時請把滑鼠放在回答者名字上方查看好評數量,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採納為答案」。
㈤ 萬隆廣場的電影院效果如何
效果還行,電影比較好看吧三d效果特棒,我跟你講特別是聽見那個聲音
-還有那個感覺,還有那個動畫的效果,以及聲音的在我看來我覺得還是非常好的,推出而且價格也比較實惠,嗯,重要的事就是在市中心 交通也比較方便吧
㈥ 安徽亳州怎麼樣
亳(bó)州,簡稱亳,古稱「譙(qiao)城」,安徽省地級市。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炎黃時代,帝嚳(黃帝曾孫)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商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在亳立都190年。
自秦時置譙縣以來,歷經朝代更迭,大都系州、郡或縣建制,其間魏黃初二年(221年)封譙郡為 「陪都」。元至正15年(1355),劉福通擁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建"宋"政權,以亳州為國都,亳州正式成為"三朝"古都之地。區域面積8522.5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亳州市常住人口4996844人。
綜述
2019年,亳州市全年生產總值(GDP)174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8.2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621.8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889.0億元,增長10.2%。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6 :35.7:50.7調整為13.6:35.6:50.8,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25.7%。人均GDP33314元,比上年增加3498元。
2019年,亳州市全年財政收入214.3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6.1億元,增長12.6%。全部財政收入中,增值稅增長9.8%,企業所得稅增長4.4%。
財政支出373.4億元,增長8.7%,科學技術、教育、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分別增長10.9%、19.5%、8.7%、11.4%。全市民生支出307.2億元,占總支出的82.3%。深入實施33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195.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文化
2018年末,全市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86個,文化館5個,公共圖書館5個,博物館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8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基地3個。全市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7543場,送戲下鄉2635場,為全市1424個農家書屋配送圖書10.6萬冊。
全市組織群眾文化活動800多場次、開展城市廣場公益演出300場、組織扶貧文藝宣傳演出79場、送戲進敬老院300場,完成627個數字農家書屋建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省級名錄38項,市級名錄112項。廣播電台4 座,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台4座,有線電視用戶7.2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全年出版報紙 2種,總印數1007萬份。市文化館正式建成,市廣電中心主體封頂,市數字檔案館基本建成,市博物館成為全省首家夜間開放的博物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亳州
㈦ 萬隆廣場電影院怎麼樣
不錯,環境不錯,音響效果也不錯。
㈧ 安徽省亳州市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亳州有曹操運兵道、花戲樓、華佗廟,附近要不就去潁上八里河。
求採納
㈨ 亳州好玩的 地方有哪些
主要旅遊景點
1.花戲樓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亳州市花戲樓路,渦水南岸,原名大關帝廟,又稱山陝會館,是一座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專供演戲的建築。它座北面南,建築面積3163.1平方米,院內以大殿為主建築,戲樓輔襯,坐樓建於兩側,供看戲飲筵用。花戲樓,本是大帝廟的一座舞台。因其上面雕刻彩繪絢麗奪目而得名。花戲樓的建築秀麗玲瓏,雕繪精湛,別具一格,為請盛世的代表作,對研究我國戲劇的發展、雕繪藝術的精華都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2.曹操地下運兵道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區地下,以大隅首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別通達城外。整個地道縱橫交錯,布局奧妙,立體分布,結構復雜,工程浩大。運兵道長達四千餘米,是迄今發現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戰道。它遠遠超過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價值,您若身臨其境,彷彿探尋一個千年奧秘,莫不為之驚嘆。因此,被譽為 「地下長城」。它對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建築、軍事戰術以曹操軍事思想有重要意義。
3.曹操宗族墓群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曹操宗族墓群覆蓋著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現已開出來的有董園二號墓和章園一號墓。據考證董園二號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園一號墓為曹操父親曹嵩之墓,現在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為亳州十大建築之一,現在正在此開發大型的曹四公園。董園村石墓,位於亳州市董園村東南,墓內很遺憾的是隨葬品幾乎被焚盜一空,從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銅縷玉衣、玉枕、金屬豬、銅爪飾、陶瓷殘片等,尤其金屬豬,造型與今巴克夏品種豬十分近形,脊上凸,圓身,短腿,兩耳前豎,唇外侈,對研究中國養豬的發展史有重要價值。 4.古井酒文化博覽園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古井酒文化博物館座落在曹操與華佗故里、葯材之鄉的安徽省亳州市,被譽為「華夏第一白酒博物館」。為仿明清宮廷建築,是安徽「十大」行業館之一,也是海內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館之一。博物館建於一九九四年,佔地三二00平方米,建築面積二二00平方米,總投資近二000萬元,由首都故宮博物院專家陳列布展,分為中國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發展史、名酒薈萃、古井畫廊五大展區,一大批諸如儲秀宮慈禧太後專用酒器等國寶在館內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5.華祖庵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亳州市永安街,相傳曹操悔恨殺死同鄉名醫華佗所建。庵內廣植蔓佗羅,使人一跨進山門即受到傳統醫學的熏陶。華祖庵始建於唐宋年間,由廟祠、故居、古東園三個院落組成,佔地面積8600平方米。廟祠內外雙獅雄踞,古木虯枝盤空,殿宇輝煌,肅穆庄嚴。神醫塑像,熱誠慈祥倔強飄逸,神采奕奕。這里陳列著大量的醫史文獻和文物展品。西偏殿內,數組彩塑蠟像,配以燈光布景,引人入勝。東院修竹門,華佗自怡亭翹首昂然。這里也是華佗紀念館的所在地。自開放之日瞻仰勝跡、緬懷先哲的國內外各界人士絡繹不絕,華祖庵已成為世界研究華佗葯術的中心,歷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處閃耀無限風光的景點。
6.曹操公園 曹操公園位於亳州市中心,魏武大道與芍花路交口處,西與亳州博物館相鄰,是在曹氏宗族墓——曹四孤堆文化保護單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公園內建造了曹操紀念館,是亳州市最大的公園。曹操公園風景優美,現已成為亳州著名旅遊景點之一。
7.湯王陵公園 湯王陵,即商湯王墓,湯王是我國古代最有德行的聖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們的尊敬,成湯王在位13年,死後葬於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傳,成湯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贊揚,為了紀念他特修建湯王陵公園。現已成為亳州重要的旅遊勝地之一。
8.道德中宮 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於唐,重建於明萬曆年間。為歷代祭祀老子的宮觀,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宮」。內有老子道德經石刻,並陳列有關老子的文獻資料。宮前有問禮巷,傳說是當年孔子向老子問禮之地。宋時,渦河之濱有三個老子廟:河南省鹿邑縣的上清官、亳州城內的道德中宮、渦陽城北的下清宮。
9.白鷺洲風景區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亳州市利辛縣城東南18公里處。白鷺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以茨淮新河水利工程為依託,以水利文化展示為主體,以生態旅遊休閑度假為主要發展方向的一個綜合性風景區。景區總佔地面積1800畝,其中陸地面積1200畝,水面600畝。在景區的西三角洲建造了水杉林、杜仲林、柳林、竹林、枇杷林、桂花林6個專題園林區,修建貫通了園林觀賞路徑。在水岸修築了河堤漢白玉護欄和水上碼頭,購置了遊艇和各種水上娛樂設施。建造了生態停車場、音樂休閑廣場、塑膠球場和三處拉膜景觀造型,設置了部分健身器材。
10. 亳州博物館 亳州博物館為仿漢城堡式建築,是在原三國攬勝宮基礎上改建而成,並於6月18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該管建築面積5200平方米,室內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文物庫房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館藏文物2071件套,填補了亳州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空白,完善了城市服務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亳州博物館將成為亳州城市的名片、亳州歷史的底片、亳州文化的晶元。該館陳列的主題:《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尋源》,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展示亳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文物形態。展覽由序廳、渦河文明、商湯都亳、道源聖地、漢魏風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代和當代亳州8個部分組成,共展出文物700餘件套。
11.天靜宮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亳州市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距縣城中心五公里。是為了紀念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今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人)而修建。此宮南臨渦河,三面環繞武家河,北枕龍山之峰,可謂撫山枕水之地,鍾靈毓秀之鄉。其中老子像高5.5米,重6000千克,目前為國內最大的老子銅像,堪稱中華第一。不久的將來,天靜宮將成為亳州市、安徽省乃至全國的著名旅遊勝地。2007年首屆中國渦陽老子文化節在天靜宮景區盛大開幕。
12.興華農業綜合示範庄園 三星級農家樂,始建於1997年,地處亳州市渦陽縣城西郊7.5公里處,省道307線南側1.5公里處,陳大鎮境內。該庄園總面積675畝,目前渦陽縣興華農業綜合示範庄園道路暢通,水面和園區綠化交錯有致,現有可利用水面200餘畝,已種植各類花卉苗木園圃65畝,數量達2.5萬棵,收集地方土樹種達16類,近2萬棵,引進各類綠化苗木近5萬棵,花卉13類,21個品種,近萬株。現已經對遊客開放的項目有:垂釣、休閑、餐飲、娛樂、採摘果實、遊船等。二〇〇六年十月二十四日省旅遊局、省農委聯合授予全省農家樂旅遊示範點稱號,這是亳州市首家獲得省級農家樂旅遊示範點的旅遊景區。
13.新四軍紀念館 國家A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亳州市渦陽縣新興集,距縣城20公里,北與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國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原為新四軍四師司令部舊址,1994年5月2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原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張震來新興集故地憑吊,命名並題寫了「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館名。紀念館佔地12畝,館房34間,專職人員3名。新建了高3.5米的彭雪楓將軍騎馬奔赴戰場的臣幅銅質雕像、彭雪楓德政碑。
14.尉遲寺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亳州市蒙城許町鎮境內,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以大汶口文化為主的原始社會聚落遺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從1998年至今先後進行了12次發掘,共出土各種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貴文物近萬件。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北京晚報、新民晚報、文化周報及北京、河北、山東、安徽等其他幾十家媒體都曾作過報道。2002年「尉遲寺遺址的保護與展示規劃」已被國家文物局審核通過。
15.萬佛塔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亳州市蒙城縣城中心,因塔身內外嵌砌琉璃小佛近萬軀而得名。此塔為宋代建築風格,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高42.2米,造型優美,並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16.南京巷錢庄 又稱亳州錢庄,位於亳州市北關南京巷19號,是以貨幣為經營對象的民間金融機構舊址,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亳州自古為一大商埠,明清以來,金融業更趨繁榮。隨著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商賈雲集,商會林立。到清末民初,全城大小錢庄有33家,南京巷錢庄建於清道光年間,清未平遙 「日升昌」票號的分號。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亳州城內原有的錢庄舊址,絕大多數被拆除改建,僅有南京巷錢庄,保存較為完整,作為錢庄博物館,對外開放。
17.鄭店子風景區 國家AAAA風景區,位於亳州市城市西北角鄭店子 是渦河和洪河的交匯處,兩河與西一環路一起圍合的三角地帶,號稱「森林中的村落」。三角洲佔地面積約50公頃,三角洲旅遊區控制范圍約210公頃(2.1平方公里) 。用地處於城市結構「一帶六區」的渦河文化旅遊帶的端頭上,又是城市北入口的景觀節點
㈩ 亳州怎麼樣
不錯!華佗故里,曹操故鄉!人傑地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