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聯通福州台江營業廳地址是
您好,你可以通過聯通官網查詢各地營業廳分布情況:http://info.10010.com/lt/services/yytfb/index.jsp 選擇所對應的城市後進行搜索。點擊「詳情」還可以查詢到營業廳地址、營業廳時間、聯系電話等信息。
您也可以通過網上營業廳交費,網址:www.10010.com:通過「用銀行卡交費」、「用銀行卡充值(直充)為手機號碼進行充值。
❷ 德陽中融大名城屬於哪個社區
位於德陽市嘉陵江路與鎣華山路交匯處西南角
❸ 世界上最大的游輪有多大
世界最大游輪「海洋綠洲」號價值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78億元),重達225282噸,長達362米,比倫敦碎片大廈的高度還長。此外,「海洋綠洲」號的寬度也有63米,比波音747飛機翼展還要寬,其大小相當於三個半足球場,比泰坦尼克號大5倍。僅給「海洋綠洲」號上漆就用掉63萬加侖油漆。
這艘游輪可容納5400名乘客和2394名船員。每天要消耗淡水235萬升,零售空間超過1萬平方米,有37個酒吧和20個餐廳。「海洋綠洲」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游泳池,裡面可裝2300噸水。其16層甲板戶外公園中有12000多株真實植物,包括數百棵棕櫚樹。為給2700個船艙照明,船上使用電纜長度超過5311公里。「海洋綠洲」號有可容納750人的競技場,還有溜冰場、沖浪機、高台跳水表演場地。
❹ 德陽大名城送車位收錢嗎是贈送車位
大名城房子送車位是要收錢的
❺ 德陽大名城在一環路以內嗎
德陽大明城應該不在一環路以內吧,我也不是很清楚,對德陽的路一竅不通,但應該不是,在城南建院工院附近,還有老濕地公園附近。還是好找的。嘉陵江橋那邊。
❻ 中融大名城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城市:德陽
樓盤名稱:德陽中融大名城
別名:大名城
其他交通方式:公交路線1、5、13、18、20、23、24、26、27、28路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68377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6%,共0棟樓,停車位車位數2200/車位配比1:0.8
周邊配套:德陽圖書館、群藝館、科技館、旌南大廈、文體中心、影劇院、青少年活動中心、市會展中心等 市政:比鄰教育局、市廣電局、市公交公司、市人民醫院旌南分院、汽車客運南站、120萬方城市綜合體等 教 育: 喬丹美語幼兒園、德陽三中、東汽八一中學、四川工程學院、四川建築學院等教育機構。 醫 院:市人民醫院旌南分院 商 場:五洲廣場、麥德龍超市 周邊商業:大名城自帶商業,銀鑫五洲廣場商業,摩根時代商業 周邊景觀:造價3000萬的海洋科技園 周邊公園:大名城海洋科技園 高速無線網園內園外、地面WIFI全覆蓋、智能網路之家和安防系統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❼ 德陽大名城到婦幼坐幾路車
29路快線。德陽大名城到婦幼乘坐29路快線,「旌湖旁·公園里·海派生活新特區大名城」由中融置業開發的中融大名城佔地約103畝,以自然、健康、生態、現代為主題,在旌湖沿岸錯落分布。
❽ 「老地名」保護利用的困境與對策
王桑坤「老地名」是城市歷史的「活化石」,包括路街、里巷、廟衙、院舍、坊樓、井橋、鋪市以及池塘、墳墓等,它是城市發展變遷的刻痕印記,是文脈傳承的組成部分,是歷史信息的非物質載體,極具史料價值和憑證作用。 當前,城鎮化大力推進,舊城改造如火如荼,一批「老地名」正在加緊消亡,主要表現: 1、 「老地名」在商業化冠名中「被代替」。在雲霄縣城,百年歷史的「天主教堂」(解放後稱「武裝部」)「老地名」已被「恆盛超市」「新地名」取代十多年。在福州市晉安區,漢初閩越國國都古城遺址新店鎮古城村,「古城」這一極具典型性千年歷史色彩的地名,在公交站牌站點上卻冠名為「幸福城」;福馬路的「五里亭」冠名為「大名城」等。在經營城市理念影響下,商業化冠名風行,一個個新地名橫空出世,「老地名」悄然嬗變,以「西洋氣」替代「鄉土氣」,以「高大尚」替代「古早味」,以「花園」、「山莊」、「尊府」替代「老街舊巷」現象正在大量出現,千篇一律的「景觀大道」、「江景小區」隨處可見。其背後,有商業化的利益驅動,忽略的恰恰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傳承、文化肌理與人文魅力。 2、「老地名」在城鎮化拆建中「被消亡」。隨著舊城改造,雲霄縣城區的「樓仔腳」、「舊電影院」、「大番」這些「老地名」即將消失。薌城區的「廈門路」、「馬灶路」等「老地名」已消失,剩下的如「台灣路」、「香港路」等歷史老街便成為了「老漳州」的珍貴記憶。在廈門市思明區,隨著20萬平方米的中華片區拆遷改造,「台光街」、「周寶巷」、「普佑街」、「下井巷」、「馬箭巷」、「草埔巷」等「老地名」正在消失。 3、「老地名」在電子化切換中「被遺忘」。隨著電子地圖的出現普及,眾多「老地名」難以有效切換,已名存實亡。雲霄縣城「打索街」、「簸箕篩街」、「三結義埕」這些清末形成的「老地名」,在電子導航地圖上無從搜尋。 「老地名」正在加速消失,不僅在閩南廈漳泉,也不僅在福建,在全國許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南京市共有3萬多條地名,其中有史料價值「老地名」接近2000條。15年來,已有「唱經樓」、「杏花村」、「子午路」、「鳳凰台」、「仁孝里」等180個「老地名」,從南京城市地圖上消失。搜狐網2014年4月15日消息稱:據官方統計,從1986年以來,全國已有6萬多個鄉鎮名和40多萬個建制村名被廢棄。一個個凝聚了千百年歷史傳承、沉澱了一代代人深刻記憶的「老地名」,正在漸行漸遠。 為此,建議在「五大工程」上下工夫: 1、「梳理工程」要「緊而又緊」。政府部門應盡快組建專家團隊,對「老地名」的文化、歷史、地理進行必要地梳理整合,提高「命名」、「標示」、「重建」的科學性、可持續性、系統性和針對性。對於那些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老地名」,要堅持「尊重歷史、倚重規律、注重傳承」的「三重原則」,科學保護利用。一要建台賬。組織調查考證,逐條梳理,編寫《古今地名對照》,經專家評審並徵求社會意見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建立《歷史地名保護名錄》。二要嚴保護。對一些承載城市歷史記憶的「老地名」,加緊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將一些因為城市建設而消失的有價值的「老地名」搶救性恢復,新區域建成後科學沿用「老地名」。三要重傳承。加強對「老地名」的深入研究,資助「老地名」研究成果出版成書,及時將一些有歷史淵源、有文化內涵的「老地名」的掌故,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維方式記載下來。 2、「命名工程」要「慎而又慎」。 我國城市數量已經從1986年的356個增長到2013年的657個;城市建成區的面積由不到1萬平方公里增加到4.6萬平方公里;每年新產生地名數以萬計,給地名命名帶來挑戰。地域的命名,從來不是小事。一要保持「老地名」使用上的延續性。隨意替代「老地名」,本質上是一種「文化強拆」。在新地名設計中,應當優先使用「老地名」,從嚴控制「老地名」的更名與注銷。難以直接使用的「老地名」可以通過雅化的辦法加以利用。以「墳」為例,北京周邊遍布「墳」名,減少「墳」名更符合現代人的心理,但一些重要的「墳」地名則沒有更改,如城東的「八王墳」和城西的「公主墳」等。二要彰顯「老地名」內涵上的代表性。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大量新地域需要命名或重新設計名稱,可選擇一些合適的街路、小區、廣場,以城市歷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地群眾耳熟能詳的人物、事物、典故命名。如,據2014年1月13日《廈門日報》消息,廈門市公布64個新地名,其中道路40條、居民點23個、溪流1條,不少傳承老地名。如「塔頭中路」源於塔頭自然村,「高崎道」源於高崎自然村。三要堅持「老地名」管理上的法規性。地名管理必須堅持依法管理,才能有效地避免隨意更改、注銷「老地名」現象的發生。凡是被列入「非遺」或具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地名均不得進行有償冠名。給地域起名應該充分考慮歷史沿革,能讓人記得住「鄉愁」,努力克服「洋不洋、土不土」,沒有風土韻味的名稱。 3、「標示工程」要「美而又美」。讓「老地名」深入人心,還需要在各種標示上下功夫。如,可以在一些「老地名」路口顯眼處豎起造型別具一格的石碑、牌坊,用中文、英文簡潔地勾畫出地名背後的歷史脈絡。美國著名城市規劃設計師凱文.林奇指出,市民一般用5個元素來產生對城市景觀的意象,它們是「道路」、「邊緣」、「地域」、「節點」和「地界標示」。如果我們能在「老地名」標示上,把城市地域特色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之中,必定會使標示系統更具文化性、社會性和時代性。 4、「重建工程」要「老而彌新」。在許多歷史文化名城,「老地名」或蘊含著一段饒有情趣的典故傳說,或依附著一處絢麗多姿的人文背景。條件成熟的,可以把這些典故復原成一個個建築。重新啟用或移植使用老地名,將它們移植成為新建的公共建築物、居民區的名稱,使那些歷史悠久的「老地名」得以保留,煥發新活力。如,揚州市還原一批老地名,將「馬家巷」還原為「馬監巷」、「新華東巷」還原為「福壽庭巷」等。南京市列入首批保護的23個老地名中,已有「萬竹園」、「新林」和「江乘」3個老地名被重新「激活」。又如,雲霄縣火田鎮七里鋪,擁有「戴郡馬墓亭」,為唐「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季女陳懷金暨季婿戴君胄的合葬處,遺存宋代郡馬墓神道碑一方。墓亭前有漳江源脈之一鶴坑溪,宋代所建「和義橋」殘基猶存,一段優美的故事傳說至今流傳:南宋「陳三」、「五娘」倆青年男女互相愛慕,偕婢女「益春」自潮州府北逸泉州,途經「七里鋪和義橋」時,卻被粵官府追回究辦,故事曲折感人,有情人終成眷屬。此一千古佳話,為「七里鋪和義橋」平添雅趣。唐代戴君胄和宋代「陳三、五娘」閩南人都很熟悉,是否可以在今天的七里鋪附近,配合火田鎮小城鎮「古湯盛唐」開發建設,建一座「唐宋驛園」、修一道「情人廊橋」,植一行「送別柳」,設一席「送別宴」,贈一封「情人送別信物」,使之成為閩南唐宋文化尋根旅遊新亮點。5、「網搜工程」要「新老兼顧」。要藉助現代技術,推動城市地名的信息產業化,加快地名電子化,電子地圖要有新老地名對照檢索功能,以適應尋根謁祖人士、車主、驢友、遊客、快遞員、租房客等不同人群需求,提供差異化地名電子搜索服務,融入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大格局,努力實現經濟和社會「雙贏」。 (原文載於《海峽通訊》2014年第10期)❾ 常州最繁華的地方在哪
常州最繁華的地段在常州市中心的南大街。
從常州紡織服裝學院可以在蘭陵路滆湖路坐B1路公交到勞動路廣化街下車走一段距離就到了。
拓展資料
南大街商業步行街——一個時尚、新潮、豐富、多元的百分之百的夜生活勝地。
由風情美食街、名品彩世界等集購物、餐飲、休閑、商貿辦公為一體的南大街商業步行街,已開門迎客的商鋪就有數萬平方米面積,經營著男女服裝、童裝、鞋包、飾品、黃金珠寶以及地方風味小吃、特色菜餚、日本菜、韓國菜、法國菜、果品、甜品、粥品等。林林總總,各具特色的商鋪,以自己最美好的妝扮,散落在商業步行街的每一條走廊、每一個角落,到處燈火通明,人聲鼎沸。你可以一家一家地看,一件一件地挑;你可以只看不買;走累了在休閑區里小坐片刻,也可以找一家飲食店來點特色小吃,或者點幾個菜,你還可以站在樓上看四周的風景,人生百態,縱情百味,盡收眼底。一種城市獨有的市井文化,在這一刻,顯露得最充分,最徹底。無論是什麼人,也會在這一刻感受生活的自由放鬆與回歸本性。
南大街號稱龍城第一街,如果把它比喻成一首交響樂,那麼商業步行街就是這首交響樂的華彩樂章。這是一條凝聚了龍城千年神韻與現代時尚的步行街,這是融會了現代文明與經典傳承的商業圈,我們必須細細品位,慢慢咀嚼,方能領略到它的美妙,而夜幕下的的步行街更是這首交響樂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