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電影票房資產

電影票房資產

發布時間:2025-08-03 09:50:40

成龍和劉德華李連傑,三位巨星誰的資產最多

成龍、李連傑、劉德華資產均上億,前兩位國際上華人巨星,成龍的電影80年代就是紅起來了,90年代李連傑自己開公司賺的比成龍和劉德華都多,全球功夫巨星,DVD租售位列華人榜首,說起華仔,影壇和歌壇雙天王,在亞洲也是家喻戶曉。那麼這三位如今誰的資產最多呢?

我覺得第一肯定是成龍,成龍出道時間早,早期的財富的積累時間也比其它兩位長,成龍在香港和大陸取得成功以後,也早早的進軍好萊塢。成龍在好萊塢參演過無數電影飽受好評,因此成龍是華人里僅次於李小龍的華人國際巨星。而且在國內的廣告以及代言也讓成龍賺得盆滿缽滿。近幾年,成龍也一直在拍電影,雖然質量不如從前,但是收入肯定也是每年都有所增長的。而且成龍不僅在影視上面有發展,他在影製作,房地產等各個方面的有所涉及。

總結來說就是,成龍放眼整個華人娛樂圈他應該是資產最多的一位,而李連傑憑借早年在香港和好萊塢打下的江山還是坐擁了不小的財富。最後劉德華雖然早期比不過兩位,但是近幾年劉德華逐漸來大陸發展,在音樂和影視方面都有不小的成績,可以說劉德華後來居上,我覺得他已經超過李連傑僅次於成龍了。

如果各位看官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在評論區討論交流,非常希望看到有不同的意見。


⑵ 票房20億的電影主演會分多少錢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
下面為補充評論的答案:
1、院線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實是對外資開放,但院線似乎不對外資開放。
全國有36(還是37)條院線,最近經常有院線合並或新院線產生,不太確定。
院線下屬影院的影院主要分兩種:
1)垂直直屬關系,即資產關系,比如萬達院線、金逸院線中絕大多數都是萬達集團自己投資的商業地產中自己的地皮項目,影院全資歸母公司所有,這種院線對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強,像萬達院線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線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經理都沒有排片權,其實就是一個店長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觀眾就行。
2)加盟關系,影院所有權與院線所有權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這種影院就可以自由選擇加入不同的當地院線,比如UME影城,自己數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當地院線,看哪個院線給自己的條件待遇好,就加入哪個院線,而院線為了自己的業績排名,也在盡量爭取優質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線。
3)還有其他混合的關系,太亂,就不多說了。
2、影院就是單店,院線就是品牌連鎖,其實管理標准統一的院線旗下影院(無論自有,還是加盟)跟麥當勞、佐丹奴這種品牌連鎖販售店,沒什麼區別。
3、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費用的多少,完全取決於項目本身情況。
越是熱門的電影,才好容易拉到貼片和植入。
這個完全沒有固定標准。
但關於貼片和植入的詳細情況,我還是在另外一個帖子,關於發行渠道的那個(還在繼續待續未完著呢)裡面來逐個詳細回答吧。
4、微博上不少朋友,關心海外市場分成是怎樣模式,其實大概差不多。
只是如果你是片方,你把片子賣向海外,你跟海外發行商的分成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見還是上面那個收入不同渠道的帖子里有詳細說明。

⑶ 電影屬於什麼資產

電影屬於知識產權資產。以下是關於電影作為知識產權資產的詳細解釋:

一、知識產權屬性 電影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形式,包含了劇本、音樂、攝影、導演和演員的表演等多種元素,這些都是創作者智慧的結晶,具有獨創性和排他性,因此具備知識產權的特點。

二、無形資產特性 電影在現代經濟中不僅是一項娛樂產品,更是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其價值主要體現在版權收益、票房收入以及相關衍生品銷售等方面,且這種資產的價值往往與其知名度、口碑、製作團隊及演員陣容等因素有關。

三、商業與文化價值 電影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能夠產生廣泛的商業影響,包括但不限於票房收入、版權費、衍生品銷售等。 同時,電影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能夠傳遞文化信息、反映社會現象,並產生一定的社會價值。

綜上所述,電影因其包含豐富的知識產權元素,並具有重大的商業和文化價值,因此將其歸類為知識產權資產是恰當的。

⑷ 我製作的電影投資1萬票房2萬賺了嗎

1、你這不叫投資。
電影投資,一般指演員工資、工作人員工資、相關費用(例如賣盒飯、群演)、租用場地、租用設備、後期製作、宣傳費用、發行費用等,這些錢花出去就完全沒有了,才叫投資。
你這種叫固定資產購置,因為,第一部電影可以使用,第二部電影也可以使用。第二部第三部的錢就不用投了。
2、按照常規,電影票房大約是實際投資額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1-2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
按照常規來說,是虧了的。

⑸ 電影票房的收入都是導演賺的嗎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3%做為電影專項基金,5.5%的稅款
這部分8.5%,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

下面為補充評論的答案:

1、院線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實是對外資開放,但院線似乎不對外資開放。
全國有36(還是37)條院線,最近經常有院線合並或新院線產生,不太確定。

院線下屬影院的影院主要分兩種:
1)垂直直屬關系,即資產關系,比如萬達院線、金逸院線中絕大多數都是萬達集團自己投資的商業地產中自己的地皮項目,影院全資歸母公司所有,這種院線對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強,像萬達院線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線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經理都沒有排片權,其實就是一個店長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觀眾就行。
2)加盟關系,影院所有權與院線所有權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這種影院就可以自由選擇加入不同的當地院線,比如UME影城,自己數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當地院線,看哪個院線給自己的條件待遇好,就加入哪個院線,而院線為了自己的業績排名,也在盡量爭取優質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線。
3)還有其他混合的關系,太亂,就不多說了。

2、影院就是單店,院線就是品牌連鎖,其實管理標准統一的院線旗下影院(無論自有,還是加盟)跟麥當勞、佐丹奴這種品牌連鎖販售店,沒什麼區別。

3、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費用的多少,完全取決於項目本身情況。
越是熱門的電影,才好容易拉到貼片和植入。
這個完全沒有固定標准。
但關於貼片和植入的詳細情況,我還是在另外一個帖子,關於發行渠道的那個(還在繼續待續未完著呢)裡面來逐個詳細回答吧。

4、微博上不少朋友,關心海外市場分成是怎樣模式,其實大概差不多。
只是如果你是片方,你把片子賣向海外,你跟海外發行商的分成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見還是上面那個收入不同渠道的帖子里有詳細說明。

⑹ 電影票房分賬收入如何納稅

電影發行中涉及到上游: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下游:院線和影院四方利益的分配,一般參照45::55的比例分賬。
一、下游:放映院線就票房收入繳納營業稅,適用文化業3%的比例,每百元的票房收入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且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不得在營業稅前扣除(財稅2009年111號文)。
政策優惠: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營業稅。
二、電影發行單位的發行收入、片租收入及版權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1、發行收入:及電影發行方從電影放映方取得的發行分成收入。
2、片租收入:按合同、協議約定的租價或定額向放映方出租影片所取得的片租收入,應按服務業——租賃業征稅。
3、轉讓版權收入:應按轉讓無形資產繳納營業稅。
三、營改增的影響:財稅2011(111號文):轉讓商標、商譽和著作權的業務活動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商標著作權轉讓服務,納入增值稅。

閱讀全文

與電影票房資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觀看兒童電影寫一篇觀後感 瀏覽:707
電影院夜間可以看嗎 瀏覽:321
關於狗狗電影搞笑大全集 瀏覽:403
電影為什麼不能看英文版的 瀏覽:409
你不想去看電影嗎英文怎麼說 瀏覽:730
什麼網站免費看未上映電影 瀏覽:600
任達華電影結局是被斧頭劈死的 瀏覽:230
2019最快更新電影的網站有哪些 瀏覽:36
龍在天涯電影音樂 瀏覽:911
遇見你之前英文電影圖解 瀏覽:112
60秒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76
有個電影網站ly開頭的 瀏覽:339
電影愛情斑馬線主演 瀏覽:547
二戰電影大全集南斯拉夫 瀏覽:586
偷影子的人電影法國 瀏覽:374
十大古代電影歌曲 瀏覽:917
為什麼不能在電影院看恐怖片 瀏覽:7
罪惡都市韓國完整版在線電影 瀏覽:934
蜘蛛俠二電影大全 瀏覽:82
美國電影大全色情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