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盼平國際電影院

盼平國際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5-08-05 20:32:01

Ⅰ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你最難忘的是什麼

記得七十年代可以看到的電影非常少,我居住的附近就一個電影院。由於父親的單位是一大形的軍工企業,一般來說都是單位工會發票。有時候小學校組織我們學生包場觀看,影片發行放映日期短的時候我們只能乾瞪眼看不上了。就要等待父親單位如果能有多餘的電影票,我可以有幸獲得觀看。

由於文革時期感情影片基本沒有,只有《地道戰》《南征北戰》這些革命影片。朝鮮電影故事片《賣花姑娘》批准在國內放映,渴望精神食糧的人們盼來了希望,這一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由於就放映10場,電影票是每個人都可望得到的,誰有一張電影票那可是天大的美事。有的人乾脆就到電影院的後台牆外聽著實況。聽到那電影插曲「賣花姑娘」沉醉在無限的快樂之中。每天電影院門口站著很多找機會混進去的人,工廠出動了工人民兵預備役人員看住電影院大門,維持秩序防止發生意外。

就在人們觀看無望的時候,工廠工會經研究請示有關部門,同意在廣場晚間6點30分露天放映一場,這好消息一出大家非常高興。我吃完晚飯去觀看時大道上人們臉上透著濃濃的笑容。在人山人海的廣場看台上一塊放映幕早已經掛好,一台解放牌 汽車 停在中間上面架著一台放映機。電影開映前放著新聞簡報,一會兒正式放映開始人們鴉雀無聲專心觀看。每個人的心情隨著劇情發展而變化著,看到激動時痛哭流涕,後來聽說有的人把兜里的襪子誤以為手帕擦著鼻涕眼淚 留下笑談。這是我有生以來經歷的最多人一起觀看露天電影的經歷,真的使人難忘。

在文化生活缺乏的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看露天電影就是最好的精神享受。每當聽說今晚村裡要放映電影,我就高興得不得了,整天精神都很亢奮,甚至忘了飢餓和一切不愉快。

看露天電影最讓我難忘的有下列幾點:

一,若村裡當晚有露天電影,幾乎家家都吃「蕃薯飯配豆乾壓韮菜」。

在我們潮汕普寧縣,「蕃薯飯配豆乾壓韮菜」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是頂級 美食 。就是用大米加上蕃薯絲煮成干飯,配上普寧豆乾炒韮菜。這道菜平時少吃,在有露天電影這喜事的當天晚飯是一定要吃的。一來是喜慶時刻慶賀一下;一來不用看電影半途擠出來拉尿而錯過精彩鏡頭,不像平時老吃稀飯尿多。

二,早早就拿著家裡破草席去佔位,生怕去晚了占不到居中並靠前的好位。因搶佔好位而吵架是經常的,嚴重者甚至大打出手。

三,一部老電影放了又放,戰斗片最受歡迎。

放映頻率較高的戰斗片有:《奇襲》、《偵察兵》、《三進山城》、《小兵張嘎》、《渡江偵察記》、《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地下游擊隊》、《平原游擊隊》、《南征北戰》等。

四,幾乎每次都在電影間隙開批鬥大會。

挨批鬥者有盜竊者、投機倒把者、逃港者、五類分子等。

五,每部電影都有電影放映員進行解說。

解說員解說生動有趣、語言詼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六,每部電影都要換好幾次片(拷貝),尤其是小型機。中型機和大型機少些,並且銀幕比較寬大,小型機銀幕很小,有人笑稱像手帕。有個別電影是寬銀幕的,比較好。

七,大部分電影是黑白的,彩色的少。

八,電影機經常出故障。

每當出故障時很掃興,我們經常喝倒彩。學著街巷的叫貨子的叫賣聲:「銅鐵換糖塊喲!」意思是電影機可以當廢鐵去換糖塊吃了。這時大隊的民兵會拿著竹枝來打我們,叫我們住口坐下。

最難忘小夥伴們哪種天真浪漫、風雨無阻、執著追隨、廢寢忘食勁頭。

那時候,村村都有小學,學生人數眾多,二三百是有的,喧囂熱鬧非凡。同學們居家分布方圓好幾里旮旯角落,信息靈通,隔村鄰隊哪裡要放電影,早就打探清楚。(那時每個區鄉都有電影隊,按鄉村序列逐一播放,有時間按排和規律可追尋)。在上學的來迴路上,課間 娛樂 操場,稍有丁點消息,迅速傳遍整個學堂。一聽說某個地方放電影,個個興奮得像過年,心裡象吃了蜜糖一樣快活。

一放學,即像離弦之箭一樣向家奔去。毛里毛燥忙完家長交待的農活,也顧不得換衣就飯,即刻拉開嗓門,吆喝起左鄰右舍、同灣同隊小夥伴,向電影播放里急切進發。幾里、十幾里山路,那怕刮風下雨、坡陡路滑,統統都不在話下。牽浪打群、翻山越嶺,瞎火黑燈,打著個光腳板,從不叫苦喊累,更莫說打退堂鼓。那一路的嘰嘰喳喳、一路的嘣嘣跳跳,一路的嘻笑打鬧,還帶著時不時來一句口號:「沖啊!」。那吶喊聲、那勁仗,那氣勢,用興高彩烈、滿心歡喜、心滿意足、滿載而歸等字眼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有了電影的耳濡目染,家裡泥巴牆、籬笆壁、門框、小格窗上貼的畫像《董存瑞》、《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雷鋒》、《沙家濱》等英雄事跡圖片,連環畫等等小人書,塞滿了各種破書包、布口袋、爛桌櫃,這不僅是青少年追捧、模仿、崇敬的偶像,更是陪伴我們年輪增長的忠心朋友、精神大餐。誰家的畫多,便有了在其他發小面前炫耀的底氣。誰要是把家裡當個兵的帽子或軍衣或軍鞋兜起,盡管大得出奇,一點不合身,只要在同伴中亮個相,旋一圈,那驕傲自豪表情,用一句四川方言,港得狠哦!真的不擺啰!直讓人高看幾眼,饞慕三天。

有道是:

少小樂趣純天然,電影畫圖枕耳邊。田間地頭追風跑,樹梢懸岩敢登攀。嘻逐打鬧沖鋒喊,爭扮豪傑斗敵玩。自古英雄出少年,誰當叛徒要挨鞭。

在那個 娛樂 活動匱乏的年代,露天電影的存在,成了幾代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情愫!最難忘白色的幕布前,那一張張充滿笑意的臉,彷彿定格在了腦海里,成了一張發黃的老照片,喚醒著塵封的往事……

電影帶子轉動著,一束光照在白色的幕布上,故事片就這么開始了……《新龍門客棧》、《鐵砂掌》、《黃天霸》、《霸王花》、《鷹爪鐵布衫》、《十兄弟》、《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南海保鏢》……

70年代那時候物質匱乏,80年以後才有電視。
記得小時候農村除啦牆上的小喇叭,那就是每月兩場電影了,媽媽早早把飯做好催趕我們快吃,拾掇完趕緊叫哥哥扛起板凳占個好位置,我們到的時候人早滿了找到哥哥趕緊坐好,焦急的等待。電影一開演立刻鴉雀無聲,先開始《祖國新貌》《閃閃紅星》《英雄兒女》《紅牡丹》《小花》《上甘嶺》《柳堡的故事》《鐵道游擊隊》《董存瑞》《戴手銬的旅客》……兒時滿滿的回味[再見][再見]

哈哈哈,上世紀60年代,還是在丹江口市上小學,一天找老娘要了5分錢在露天電影院看電影,不知道什麼時候在水泥橙子上睡著了,半夜醒了一看,就自己一個人在那裡,幸虧露天電影院沒有鎖門,趕快回家去了。(因為不知道時間,也不知道幾點鍾)。[大笑][大笑][大笑]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你最難忘的是什麼。

小時候那時不僅物質匱乏,文化生活也是很匱乏的,看電影在當時絕對是一件所有人開心的一件大事。

廠區的廣播總是提前通知今天會有電影,甚至今天什麼電影,幾點開始放映都通知的明明白白。

爸爸媽媽趕緊的抓緊時間把飯就做好,我和姐姐快速吃完飯後趕緊的抱起小板凳去佔位置。

那時電影院都是露天電影院,位置絕對的不能太靠前,否則只能仰著頭看電影了,但也不能靠後,靠後會被會被被前面的人擋住視線,只有前面靠後一點的地方是最好的。我和姐姐總能佔到前面靠後一點的位置。

其實那時放什麼電影,對於還是小孩子的我並不重要,只是喜歡那種熱鬧的氣氛,哪怕有時刮著風,下著雪,即使腳都被凍僵了,也樂此不疲。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部電影就是《畫皮》有的小朋友直接嚇哭,我也被嚇的鑽進爸爸的懷里,再也沒敢看。

後來廠子里就專門蓋了電影院了,即使刮風下雨也吹不到淋不到了。

如今雖然電影院里的環境已經非常的好了,我卻很少去看電影了,露天電影就像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記載著我兒時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

露天電影也是幾代人美好生活的回憶,看過露天電影的人多少都有一段難忘的記憶。

小時候,物質文化生活不豐富,看個電影像過年一樣,有時候要跑幾十里地,也不嫌累,看完電影回家 睡一會,天就亮了。

記得那時候的電影片子也不多,反反復復就是那幾部,《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賣花姑娘》,都是黑白片窄熒幕的,情節簡單,畫質也不好。前面還有加演。「中國的新聞簡報,朝鮮的哭哭笑笑,越南的飛機大炮」。

最難忘的是看《賣花姑娘》,跟一夥同學走了很遠的路,到了放電影的地方 ,人都站滿了,沒地方了,只好擠在熒幕的後面,湊合看著。畫面里的人物及圖像都是反的,津津有味的看著,跟著劇情一會哭一會笑,那時也沒有餐巾紙,用袖子擦眼淚。

看完回家要過一個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橋,先過去的人使壞,把橋板拆了,後面的人不知道,掉進河裡好幾個,後來有人把橋板搭上了,我們才過去,大冬天凍的鼻涕眼淚的。

現在生活條件太好了,家門口幾個電影院,十幾年也不看一次電影。上次單位包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拿住電影票也沒好好看是那個電影院,去了找不到,打電話問同事,人家說了地方,一看票面,跑錯地方了。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最讓我難忘的就是一部叫阿福的電影,故事講敘了一個小男孩在美國入侵越南的時候,堅決抗擊侵略者的故事,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我最難忘的是銀幕用兩根桿子掛在中間,放映時兩面都能看到電影的內容。

Ⅱ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到電影院看電影了

主要是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高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就高了,這不是扯淡,而是實實在在的根本原因。

第二,影院的主體消費人群就是年輕人。這也是 社會 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和工資高低沒有太大關系。他們的消費選擇中,有很大一個比例是文化品消費,而看電影可以說是最簡單最可行的一種消費選擇了,另外,看電影特別適合朋友之間、情侶之間,這種人際類型所佔比重又非常大。

第三,當下的 社會 產業發展也在轉型,文化產業到了繁榮發展的重要階段,傳統產業的優勢越來越小,而文化產業既環保又實用,國家在文化產業上的優惠多,電影產業本身也在逐漸壯大,魅力越來越大,近年的爆款國片也是很好的證明。

最後,看電影,真的還是要去電影院看。

如果有一天,電影院的電影都不再刪減,那就更完美了!

熱烈期盼那一天的到來。

我認為隨著生活物質的提高,當下年輕人越來越追求質量了,看電影便是如此。

以我多年來看盜版電影的經驗,總結為三點。

1、3D效果

很多人看電影是為電影院的清晰牛逼的特效去的,比如恐怖片,又如科幻片。現在電影消費群體都是年輕人,年輕人的特點便是不差錢,只要您讓我爽了。話有點糙,但是是這個理。

2、氛圍

現下諸多年輕人生活壓力還是蠻大的,如果你是孤單的一個人,你去電影院看電影便是排解孤單,尤其是在深夜,跟電影院的人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震驚!嘻嘻嘻,如果你是倆個人,那就不同啦,是秀恩愛去噠。當然還有全家都去的,那就是全家人的話資啦。

么么噠,暫時不寫啦,本人有點小懶喲

最後奉上美圖,嘻嘻嘻

電影市場有一些起色,看電影的人是多了一些,但其實還是沒有太多。好多人說有錢、有時間了,我覺得倒是不一定。

第一,相比投入,市場起色並不大。國內票房排名第一的戰狼2總票房50億,人均票價30元,全國13億人,看的才1.7億。這還是現象級電影,二刷、三刷的不少。流浪地球也是現象級,人均票價40,總票房現在還沒到50億。

第二,價格並不便宜。好多人說是老百姓收入多了,有錢看電影了。90年代,月收入300,電影票5-10塊,那現場條件,人山人海,亂七八糟,烏煙瘴氣,甚至還有露天的。00年代,月收入1500,電影票20。10年代,月入3000,電影票30。現在4000了吧,票價40。其實電影票沒便宜多少。(以上數據以武漢人均收入為例,細節沒必要抬杠)

第三,營銷做的好,電影院多了,促銷活動多了。繼銀興、萬達等全國建設連鎖影院後,很多外資電影公司、網路服務商,房地產投資獲利者受國家政策調整影響,也在投資建影院,發展第三產業。現在的影院多如牛毛,設施好、服務不錯,還經常在網上促銷,各種購票軟體打折,讓網購的人順手就買個優惠票看看。

第四,電影大家其實一直在看,但是看片的習慣改變了。90年代都是錄像機,好多人到小錄像廳看港片的。00年大家都在家看盜版DVD,存了一堆碟。10年網路大發展,迅雷加大硬碟,也是存一堆壓縮片。現在,更是各種看電影網站、軟體、APP盛行。但是,大家已經不滿足家庭級的視覺、音響效果了,相比IMAX、3D,各種豐富的影院服務,看完還能逛逛街、吃個飯,周末散步加釋放壓力一條龍,何樂而不為呢?

第五,電影消費群體擴大了。過去電影消費以年輕人為主,現在多半以家庭為單位,現象級電影也會群體邀約一起觀看加活動。而且如今城市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即便再忙,偶爾釋放一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家庭 娛樂 非常注重效費比,過一個周末,相比外出 旅遊 、逛公園、打牌喝酒的 娛樂 方式,看電影可能更加輕松 健康 ,成本更低,行程更靈活。

第六,消費習慣變了。90年代剛改革開放,除了吃喝拉撒,家電是大頭消費,房子也緊張,沒心情在 娛樂 上消費,日子都過的挺緊吧。00年代,家電價格逐步下降,好多人攢錢都為了買房。10年代後,大部分城市家庭房產到手,沒買的也不指望了,買不起。剛需的基本家電裝修消費也趨於飽和,除了看病就學養老,也沒什麼其他消費壓力,所以即便票價依然不便宜,但還是有閑錢看電影了。同時,網路購物使中間商差價進一步減少,在購物上獲得的實惠,願意消費在 娛樂 方面。

隨著國家對醫療、教育、養老方面的進一步改進和投入,對供給側改革的深化,在第一、第二產業保持穩定發展的基礎上,電影及其附屬產業還會有更大空間,把中國文化輸出向全世界。

電影院越來越火爆與它提供的視聽服務和它自帶的社交屬性是分不開的。

為什麼這么說?

首先,特別顯而易見的是電影院可以提供更好的視聽服務。

電影院與普通觀影的視聽差距在普通的2D故事片表現的並不那麼明顯,無非就是欣賞故事。

可是現在3D,4D影片越來越多,影廳觀看所帶來的視聽體驗是普通觀影遠遠無法企及的。一張電影票大多50元左右,對於普通人來講每月觀賞幾部高質量影片完全不會構成生活負擔,但是卻能帶來超值的觀影享受,何樂不為呢?

其次,觀影漸漸成為一種 時尚 的生活方式,也是很好的社交手段。周末與三兩好友一起去電影院看場電影、喝杯飲料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 時尚 摩登的生活方式。

並且相比與許多其他方式,比如喝咖啡、吃飯,觀影過程中因為大家都面對屏幕,不必搜腸刮肚的沒話找話,相互之間的社交成本非常低。觀影過程十分輕松。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約朋友出來就會選擇電影作為 娛樂 項目。

電影院基本上都設在商場,有些人選擇逛完街看場電影,有些人觀影之後逛逛街,吃點東西。

巴適!

首先,感謝題主的邀請。對這個問題,我來粗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類:

一、人們為了去看「首映」。一部新出的電影,尤其是大片,必然會先在電影院放映,正常情況下要過上好長一段時間,網上才會有高清版本的放映。加上每部電影放映前,發行公司都會進行大量的宣傳,總有那麼一部分人會被這個宣傳所吸引,想第一時間看到這部精彩的電影。這種就跟某些影視平台的VIP一樣,連載的電視劇,就比別人早看一周,很多人為了這提前的一周去購買VIP服務。

二、約會的好去處。最近不是很流行一句約會方式的話嗎?吃飯,看電影,開房睡覺。電影院的氛圍很適合情侶約會,燈光昏暗,氣氛又不會冷場,所以現在很多情侶約會首選去處,就會是電影院。

三、觀影效果。現在電影院的放映廳的顯示器、音響設備比以前高端了很多,比如高清大屏幕的IMAX,3D、4D等,再配合上震撼的環繞立體聲,那巨大的感官刺激,是在家裡面看電影所不能具備的。尤其是一些特效大片,也只有在電影院才能感受到。

四、價格的平民化。國家政策的利好,鼓足了老百姓的荷包。讓去電影院看電影不在是一種奢侈。除了一下大城市跟特別節日以外。一場電影的票價在30元左右,也是大多數人所能接受的消遣 娛樂 方式的價格。

好了,就說這幾點吧,我知道原因不止這么幾點。下面放幾張美圖,讓大家欣賞欣賞。

第一點,自然是 社會 進步的表現,物質生活進步了,精神追求開始提高,畢竟到電影院里看電影比在家看電視消費得多,沒有物質發展是不可能的。

第二點,同第一點,同樣的故事畫面,影院3D等效果不一樣,在家看電腦、電視,自然比不上影院效果。

第三點,是經濟學家說的,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往往是電影火爆的時候,因為相對於外出 旅遊 等消費,電影反倒是相對廉價的消費了。

哈哈,告訴大家一個可以免費看某訊和某酷等網上的VIP視頻的方法,非常簡單,關注微信公眾號:吳英俊先生,可以看全網VIP視頻。別告訴別人哈!偷偷的看

個人認為越來越多的人去電源元看電影有三個原因:

1、 社會 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消費能力有了比較大的提升,而且看電影的票價並不會很高,大概在40元左右,很多人都有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消費能力。

2、現在人們比較注重生活品質的提高,很多年輕人喜歡通過看電影的方式來緩解工作上的壓力,而且電影院也是年輕人約會比較好的地方,兩個人一起抱著爆米花看電影已成為一種潮流。

3、電影的消費群體更為廣闊,看電影的人並不局限於年輕人,很多中年人也會選擇在閑暇的時間去電影院看一部電影。

你是怎麼考慮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交流。

我是很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可能是因為沒有女朋友吧

感謝題主誠邀!

現代人愛去影院觀影,原因可能有方方面面。因為影院市場反饋給我們的票房數據是十分醒目的,可以說是一種大勢所趨的形式。但具體什麼原因,作為一個以前從不去影院轉變到愛去影院的我,從自身出發來說說我的觀點。

其一:國民經濟不斷攀升,造就了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在我國,近些年的 娛樂 產業十分發達。當今 社會 ,做什麼都靠營銷和宣傳。作為 娛樂 圈的宣傳手法和手段可以說層出不窮,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不管什麼影視作品只要准備上映,就會有各種宣傳博人眼球,勾起人們的好奇心,引起人們一探究竟的慾望。

其二:明星效應。 娛樂 圈的繁榮,造就了無數明星,是明星肯定就有喜歡他的粉絲,間接造成了不管什麼電影作品,只要有喜歡的明星參演,那麼十有八九這些粉絲就會去影院捧場,同時也就帶動了影院市場。也會讓我們有種現代人愛去影院觀影的感知。

其三:影院是一個情侶休閑 娛樂 的好地方。男朋友帶女朋友去影院看電影,如果看的是恐怖片鬼片之類的,影院那種視覺沖擊和音效沖擊是手機上帶不來的。所以影院很多時候都是情侶間感情催化劑。

其四:國民收入的提高。去影院看電影不再是年輕人的休閑方式,對於老人和兒童也是種休閑 娛樂 的方式。畢竟生活收入的提高,人們的精神物質需求都在不斷發生變化。

最後一點就是對於新電影,現在的自我保護措施非常嚴謹,不會像前些年那樣沒上映就盜版橫飛。人們支持正版的行動力上在加強,沒有了觀看盜版的途徑,再加上更沒幾個人願意等幾個月再去欣賞喜歡的影片。所以唯一的途徑就是電影院了。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比較片面。

Ⅲ 什麼是電影

電影的起源

1895 年盧米埃兄弟向大眾展現火車進站的畫面時,觀眾被幾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嚇得驚惶四散。從此,由他們所啟動的活動攝影(cinematogrphy)不只在人類紀實工具的發展史上展現了劃時代的意義,火車進站的鏡頭也象徵了電影技術發展的源起。

電影究竟是誰發明的?

你若問美國電影界的人,

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愛迪生發明的。」

但你如果去問法國人,

他們則會說:「是盧米埃!」

那麼誰才是電影真正的發明者呢?答案:兩個人都是!

根據記載:

在一八八八年,愛迪生開始研究活動照片,而當伊斯曼發明了連續底片後,愛迪生立刻將連續底片買回來,請威廉甘乃迪和羅利狄克生著手進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結果,他將之拍攝成會活動的馬,這就是電影史上最早攝影的成功。成功之後的迪克生,繼續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0年,他用能活動的圖片申請到專利,這些活動圖片每秒鍾能拍四十張,這就是現代影片的鼻祖。

一八九一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申請影像映出管和攝影裝置的專利權,這是「西洋鏡」電影的鼻祖。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西洋鏡」電影的想法是,由於西洋鏡一次只能由一個人去」窺看」,藉著人們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於是這種電影在一時間非常流行。不久,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又創造了世界最早的攝影棚,大有助於電影的發展。

起初,在歐洲,也有人在對這些活動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倫敦有兩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羅的人,把初步的攝影棚改良後,在大庭廣眾之前舉行表演。同時間,在法國有兩位名叫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的兄弟,他們將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觀眾。放映電影就此展開序幕。

盧米埃兄弟接著巴黎工業獎勵學會上試映了一部名叫「盧米埃工廠了大門」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館」的地下大廳,正式公開上映十二部影片,並出售門票。

同年九月,在美國亞特蘭大所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放映這種射映式影片時,也出售門票。如此可知,早在電影產生的同時,就已和營利結下了不解之緣。

------------------------------------------------------------------------------------------------------
電影放映形式
超大銀幕電影採用70毫米的電影放映技術,因其銀幕巨大而稱超大。其銀幕高度為21米,寬度為30米,相當於七層樓的高度。銀幕之大而成為世界之罕見。它具有畫面穩定、清晰、色彩還原正常等特點,銀幕上景物真實而恢宏的場面,給人以美的欣賞與動的感受,隨著遠近鏡頭的推拉,將把您帶入富異國情調的美麗的大自然之中。

動感球幕電影廳採用70毫米放映設備,半球形銀幕趲直徑達18米,觀眾觀看電影時,整個畫面布滿球體,視而不銀幕邊緣,透射型的金屬銀幕,六聲道的立體聲效果,使觀眾享受變化萬千,栩栩如生的萬千氣象。影廳內的動感平台,是集液壓、電器自動化控制、計算機動畫為一體的高科技系統工程,當您坐在平台載體上,整個載體能上下升降,左右傾斜,前後俯仰,即可摸擬航天器去邀游太空,也可摸擬潛水器,飽覽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隨著逼真的畫面和平台載體的活動,讓人不由自主的進入角色,造成十分真實和驚險刺激的特殊感覺,球幕動感電影填補了國內空白。

水幕電影與一常規電影完全不同。它是利用高壓水泵通過特製的噴頭,將水自下而上噴出,使水霧化並形成扇面形銀幕。此銀幕與自然界的夜空連成一片,人物出入畫面,忽而騰起飛向天空,忽而又從天而降,產生一種虛幻縹緲的感覺,似海市蜃樓。目前,水幕電影在我國還很少見。

環幕電影: 環幕電影也稱360度圓周電影,廳內呈圓形周邊是由九塊銀幕組成一個環形銀幕,由九台放映機同時放映,觀眾觀摩時,站在圓周中心位置,前瞻後矚,左顧右盼,目不暇接,畫面景象壯觀,氣勢磅礴,加上多聲道立體聲效果,一種身臨其境的強烈感覺,將呈現在您的面前。

立體電影是利用光學原理與人眼的視差相配合產生的一種奇特的空間影像和立體效果,當您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就會感到銀幕上的一切景物和大自然一樣,存在著遠近前後不同距離,有的景物近在眼前,似乎垂手可得,當某一物體朝你快速推進,你會感到物體猛地向頭部襲來,使你大吃一驚。
------------------------------------------------------------------------------------------------------
世界著名電影節及其獎項

一、國外知名的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esarcinema.com/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官方網站:http://www.goldenglobes.org/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afi.com/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獎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地方網站:http://nsfc.zap2it.com/nsfc/cda/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家及電影藝術系學者等。它的各個獎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產生。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brmp.org/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衫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lafca.net/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yfcc.com/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hicagofilmcritics.org/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razzies.com/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ifp.org/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二、中國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家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獎;3、優秀華語故事片獎;4、優秀外語故事片獎;5、最佳編劇獎;6、最佳導演獎;7、最佳男主角獎;8、最佳女主角獎;9、最佳男配角獎;10、最佳女配角獎;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創辦於1994年,原名「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從1996年的第二屆起改為現名,電影節本著加強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將跨出兩岸四地的范圍,逐步接納評選海內外由華人擔任主創人員的影片,朝著「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目標發展。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 "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

"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

"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目前,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

"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今年的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中國台北電影節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中國電影金雞獎

該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的,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參與評選

Ⅳ 功夫熊貓3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功夫熊貓3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功夫熊貓3觀後感1

《功夫熊貓3》上映了,我特別想去看。媽媽從網上訂了兩張票,准備帶我去義烏影城看電影。電影是晚上的,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坐時光機去了。

終於盼到了晚上,我和媽媽來到義烏影城,在售票機那裡取了票,進了場,找到座位坐下,等待電影的開始。

電影還沒開始的時候,我看見兩個熟悉的身影走進來,啊!原來是我的同學崔家祥和她的媽媽。我又驚又喜,來看電影竟然還能遇到我同學,真是太好了!

一會兒,電影開始了。在這個故事裡,阿寶的師傅讓阿寶當其他人的老師,但阿寶不知道該怎麼當,他對自己很失望。當擁有神秘力量的「綠眼牛」企圖橫掃神州大地,殘害所有功夫高手時,阿寶必須迎難而上。他和前來尋找他的親生父親李山一起來到了神秘熊貓村,在這里,阿寶堅持不懈地練習,把熊貓村的熊貓們訓練成了所向披靡的功夫熊貓,阿寶也在大家的幫助下打敗了「綠眼牛」,成了真正的神龍大俠。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悟到團結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只要大家團結起來,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戰勝困難。

功夫熊貓3觀後感2

今天,是一個好天氣,令我的心情十分愉悅。

我正在我的姥姥家和我的小弟一起看電視。忽然外面走進了一個人,我仔細一看原來是我的老舅來接我們兩個了。因為我的老舅答應我們兩個去看《功夫熊貓3》我想想都有些小激動。二話不說我們穿上衣服立即出發。進到了電影廳里一片繁華的景象。

劇情主要:功夫熊貓阿寶在師傅的教導下成為了神龍大俠,可是師傅要閉關修煉,阿寶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夥伴們的師傅。可是阿寶確實沒有能力,他晚上對著烏龜大師的雕像訴說著自己的苦衷,被師傅聽到了,師父對他說:「不要做別人,要做你自己。」同時靈界的大將軍天煞已經收到了所有大師的氣,他還要把熊貓阿寶的氣收走。他便返回凡間,這時的熊貓阿寶已經找到爸爸回到了熊貓村。得知消息後阿寶想起了師傅的那句話:「不要做別人,要做你自己。」訓練熊貓夥伴們各自的優點。天煞真正來臨時把那些大師的氣打的一塌糊塗。可是在關鍵時刻阿寶的絕技不管用了,只好犧牲自己和天煞一去了靈界,在大家的信念下打敗了天煞。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的感悟很大,我記住了那句話:「不要做別人,要做你自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發揮自己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短處。

功夫熊貓3觀後感3

夜的斗篷無聲地黑進了蒼穹,月的光華悄悄地散發在穹頂。我們一路伴著月色,來到影院看《功夫熊貓3》,我激動地血液都沸騰了,急沖沖地跑過去看。

電影開始了,我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彷彿射出一道道目劍, 將屏幕都射碎了,大家都一動不動,像是一尊石像,突然電影中搞笑的情節將大家逗得鬨堂大笑,有的笑得太厲害,從椅子上摔下來,有的捂著肚子哈哈大笑,有的「咯咯」笑得直喘氣 ,而我則直接半跪在地上,笑得停不下來。

這時,一位大師說:「阿寶,你是誰?你要干什麼,你要做你自己。」聽到這句話,大家都安靜下來,靜靜地聽著大師說。

是的,我們每個人天性不同,擅長的也不同,你不可以因為別人干什麼好,而傷心自責,你需要有樂觀的心態,你得將你最擅長的一項練的更好,影片中,阿寶就就通過不同的熊貓擅長不同的事,並用他們最擅長乾的事演化成一門功夫,最終打敗了敵人。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因為自己的某些不足而苦惱?但是你不可以只看一個方面,你一定有一些優點,你可以通過努力使優點最大化發揮,使缺點變得最小化。

影片結束了,我們心中都有幾個大字,那就是——做最擅長的事,做最好的自己。

功夫熊貓3觀後感4

在1月29日,我觀看了《功夫熊貓3》,故事情節很簡單,講的是烏龜大師和天煞在靈界大戰,天煞貪心不足,而吸走了烏龜大師的氣,與阿寶失散已久的生父突然現身,重逢的父子二人一起來到了一片不為人知的'熊貓樂土。在這里,阿寶遇到了很多可愛有趣的熊貓同類,後來天煞越來越貪心,吸走了功夫熊貓的同伴的氣,除了嬌虎倖存了下來,告訴了在熊貓樂土的功夫熊貓,功夫熊貓最後學會了氣功,天煞由於貪心不足,而失去了所有。

這個電影給我也帶來了不少的啟示,其中我知道了力量越大,責任越大,還有不能貪心不足,什麼都要,反而會起負作用,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功夫熊貓曾經靜不下心來,所以修煉不成氣功,但全神貫注,靜下心來,就一定能成功。雖然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挫折,但只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這部電影里,有無比樂天的阿寶、見義勇為的螳螂、聰明機智的嬌虎、愛開玩笑的猴王、身手矯健的靈蛇、會飛的仙鶴、嘮嘮叨叨的師傅、阿寶的爸爸李山和鵝爸爸。

總之,這部電影是一部好玩、好笑、好看的電影。

功夫熊貓3觀後感5

今天,媽媽帶我去看了電影《功夫熊貓3》。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熊貓阿寶的失散已久的親生父親突然現身,重逢的父子二人一起來到了一片不為人知的熊貓樂土,在這里,阿寶遇到了許多可愛又有趣的熊貓同類,當擁有神秘力量的大反派「天煞」企圖橫掃神州大地,殘害所有的功夫高手時,阿寶被迫挺身而出,訓練熊貓村的所以村民成為打敗「天煞」的熊貓軍隊的事情。

電影最好玩的地方嗎?我覺得莫過於熊貓軍隊給予「天煞」的翡翠軍團反擊的時候,熊貓不時地從村裡的竹林中通過像彈弓一樣從「熊貓上坡器」飛出來,炸得翡翠軍團防不勝防,況且地上還有由小大熊貓組成的「踢毽子軍團」,不過他們踢的不是毽子,而是一個個鞭炮!這些鞭炮打到那些「翡翠人」身上劈啪作響,兩邊還有面條軍團和包子軍團······

其實,熊貓軍隊以前是幾乎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普通人,他們在自己的村莊快樂的生活著,突然有外敵來侵犯他們,他們被迫保衛自己的家園,發揮自己的特長,做最好的自己,打敗了敵人。我們也要向這些可愛的熊貓們學習,自強自立,做最好的自己!

功夫熊貓3觀後感6

看完電影《功夫熊貓3》之後,我感覺很感動。講的就是,一隻叫阿寶的熊貓,找到了他的爸爸,天煞已經打敗了烏龜返回了阿寶他們的村子,師傅說:「只有真正的氣功大師才能打敗天煞。」阿寶的爸爸說:「熊貓會氣功,兒子,你必須跟我回去做一隻真正的熊貓,你才能學會氣功。」

於是,跟它的爸爸到了神秘熊貓村。師傅讓螳螂和仙鶴去探路,他們在路上碰見了幾位大師。但是在路上,他們碰見了天煞,天煞把它們全部打敗了,把他們的氣化作了自己的力量。

天煞來到了翡翠宮,把靈蛇、阿寶的師傅……全部打敗了,只有嬌虎逃了出來。嬌虎來到了神秘熊貓村,把事情告訴了阿寶。阿寶知道天煞要往熊貓村殺來,特別著急,突然想到師傅說的一句話。你不需要做別人,你只需要做你自己。他問:「你們最擅長的是什麼?」有的說踢毽子,有的說打滾……

天煞來了,大家都用自己最擅長的對付天煞的翡翠軍團。阿寶去用絕招對付天煞,結果不管用。天煞說:「這種對付凡人的招數對我不管用!」阿寶想了想:「說不定我可以帶他離開。」於是阿寶抱住天煞的腰,用自己的絕招向自己使出。就這樣,阿寶把天煞帶到了另一個世界。天煞開始奪走阿寶的氣,這時熊貓家族用氣功拯救了阿寶。阿寶這時變成了一條金龍把天煞消滅了。幾位大師也恢復了,阿寶遇見了烏龜大師,烏龜大師就把阿寶送回了原來的世界。

阿寶是真正的氣功大師,他真是一位大英雄。

功夫熊貓3觀後感7

大年初三,我閑來無事,就打開了電腦,看看聖雅國際影城最近是否有好看的電影,正好有我夢寐以求的大電影《功夫熊貓3》,可是播出時間是晚上十一點多,我只得央求爸爸晚上帶我去看電影,爸爸很高興的答應了,我很開心。

爸爸開車帶著我九點半就到了聖雅國際影城,剩下的電影票已經不多了,我們買了兩張票,等待著電影的開場,終於到時間了,我帶著激動和緊張的心情走進電影院,電影院的阿姨給我們發了3D眼鏡,我們趕緊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來。

帶上眼鏡看的效果就是不一樣,我就像置身於電影之中,尤其是用花瓣擺八卦陣時,感覺就像在我眼前一樣,我真想去抓一把,我真是佩服這3D的電影,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英雄的故事,熊貓阿寶和它的父親率領全村的熊貓們擊敗了大反派「綠眼牛」天煞。熊貓阿寶經歷了千辛萬苦才把笨手笨腳的熊貓們訓練成一班所向披靡的功夫熊貓。最後阿寶成了真正的神龍大俠。

看完電影已經快十二點了,但是我還是很興奮,我總怕這部電影會跟以前看的電影一樣「毀童年」,看了以後才知道,比我想像中的要好得多。回到家躺在床上,我滿腦子里都是電影的畫面,以至於晚上睡覺做夢都夢見和「綠眼牛」天煞搏鬥呢……

功夫熊貓3觀後感8

三年級的暑期,《功夫熊貓3》上映了,我迫不及待地來到電影院看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了功夫熊貓與它的爸爸見面了,一齊前往他們的家鄉熊貓村時,他們的敵人天煞正在另外的地方吸取一個個大俠的靈氣,准備報仇。最終,功夫熊貓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敗了天煞,保護了熊貓村。

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天煞即將打敗功夫熊貓時,功夫熊貓彈了個響指,和天煞一起被傳送到了另一個世界,在那裡繼續與天煞進行生死搏鬥,才保住了熊貓村的安全。它這種捨身為大家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雖然它的武功不如天煞,但是它依然敢於犧牲自己的生命,讓我們深深地敬佩。反觀我們人類世界裡那些貪生怕死的人,應該永遠都學不到這種精神吧。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起了網上的一個資訊。一個螞蟻窩附近發生了火災,這群螞蟻馬上相互擁抱,組成了一個球,飛快地逃跑。到了最後,在球裡面的螞蟻存活了下來,而在外層的螞蟻卻被熊熊大火燒死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句話改一下主語都能說得通,不僅是螞蟻,像我們的解放軍叔叔,他們都有這樣的品質啊!

我們也要有這種敢於奉獻的精神,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

功夫熊貓3觀後感9

今天早上,我們班看了電影《功夫熊貓3》,這部電影演得很精彩,深深地吸引著我。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隻胖胖的、平凡的大熊貓,他憑著自己的本事打敗了一個很醜的牛,這只牛也叫天煞,他曾和一隻鼻子在頭頂上的烏龜一起作戰,從那時起,天煞就決心要把天下所有的氣功消滅。

熊貓的名字叫阿寶,乳名小蓮花。但自小就和他的父親分開了,被他的養父平先生收養。他的親生父親用了整整二十年才找到了他,李山為了讓兒子跟他一起回村,還騙他說會氣功,但最終還是被阿寶知道了。

當阿寶要跟他的親生父親要走的時候,他的大白鵝養父又羨慕又嫉妒,擔心阿寶不要他了,最後,只好和阿寶一起回到了熊貓的樂土神秘熊貓村,還給阿寶帶了好多包子。我覺得阿寶的兩位父親都很愛他。

熊貓村有很多胖胖的萌萌噠可愛的小熊貓,他們的名字也很好聽,有可愛的帥帥、酷酷、毛毛,還有傻獃獃的抱抱熊。呵呵,看著一個比一個好玩!阿寶來到熊貓村還教給那些熊貓們功夫,而且還帶領他們一起決戰天煞手下的翡翠軍團,把翡翠軍團打得落花流水。

最後,天煞殺進了熊貓村,阿寶和天煞英勇作戰,打了幾百個回合,不分勝負,最終又被阿寶帶到了靈界,阿寶變成了神龍大俠,打敗了天煞。當阿寶回到村子時,連他的師父都跟他學氣功呢!

啊,可真好看啊!我們要學習熊貓阿寶永不言敗的精神!

功夫熊貓3觀後感10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有些大風。我和媽媽一起去看了電影《功夫熊貓3》,這個電影特別的好看,裡面講了一個特別有趣的故事.

電影里講了一隻叫阿寶的熊貓,它被烏龜大師選為神龍大俠,這個阿寶有兩個爸爸,一個是從小收養它的鵝爸爸,一個是它的熊貓爸爸,兩個爸爸都非常的愛它。阿寶的師傅為了讓阿寶更加的有本領,決定讓阿寶帶大家練習武功。可是就在這時,從靈界出來了一隻凶惡的牛這只牛自稱是天煞,天煞武功高強,收走了烏龜大師和所有大師的氣,阿寶的也非常的害怕,它的師傅對阿寶說:「每個人都只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情,那就永遠沒有辦法進步。」阿寶在熊貓爸爸的帶領下,找到了神秘的熊貓村,看到了許多和它一樣的熊貓寶寶,阿寶帶領大家一起練習武功,找到自己的優勢,並將隊伍分為幾隊,分頭對付天煞,在最後的緊急關頭,阿寶犧牲自己,帶著天煞回到的靈界;最後,在大家的努力和幫助下,阿寶成功的戰勝天煞,重新把天煞給關了起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潛力都是無窮的,在任何時候大家都要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它能讓我們每個人都找到自我。

功夫熊貓3觀後感11

今天,我去電影院觀看了《功夫熊貓3》這部電影。他的情節波瀾曲折,使人彷彿身臨其境,十分好看。

功夫熊貓的前幾季電影我沒有看過,對它的故事情節也一概不知。可就單單這一部,就引人入勝,使我深有感觸。

在這部電影里,與阿寶失散已久的生父突然現身,重逢的父子二人一起來到了一片不為人知的熊貓樂土。在這里,阿寶遇到了很多可愛有趣的熊貓同類。當擁有神秘力量的大反派「綠眼牛」企圖橫掃神州大地,殘害所有功夫高手時,阿寶必須迎難而上,把那些熱衷享樂、笨手笨腳的熊貓村民訓練成一班所向披靡的功夫熊貓!最終,阿寶成功了!它用它自己的實力,從「徒弟」變成了「師傅」!

看完了電影,我不禁思緒萬千。阿寶為了自己的使命,為了無數犧牲的英雄,為了自己的朋友與師傅,一步一步吃力地往前走著。它用它堅韌不拔的非凡的毅力證明了自己,打敗了邪惡,也幫助了他人。最後,它終於得到了烏龜大師的認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神龍大俠」。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切實際」的夢想。這個夢想,也許遙不可及。但是,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知難而進,一鼓作氣,就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努力拚搏,定能夢想成真!這也許就是這個動畫片的宗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功夫熊貓3觀後感12

今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和陸蕾妃、王佳怡一起去看電影《功夫熊貓3》。

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最為深刻。裡面有一頭牛很壞,它常吸別人的氣,那個人就會變成一塊石頭,它再把人放出來時,別人就會變得和它一樣壞,並聽它的話。壞牛最後攻擊到了熊貓村,有一隻剛來的熊貓叫阿寶,它告訴其他熊貓,它想到了一個打敗壞牛的計劃,熊貓們照辦了,可它們並沒有成功。後來,阿寶決定用一種功夫來打敗壞牛,那種功夫可以把一個人送到林界。可那種功夫並沒有把壞牛送回林界,壞牛冷笑一聲,說:「哼,這種功夫只能把凡人送到林界,對我是沒用的。」阿寶沉默了,過了一會兒,它說:「我明白了,我這種功夫不能把你送回林界,但我可以把你我都送回林界。」後來,熊貓村的熊貓團結一致,使用了氣功,讓阿寶戰勝了壞牛。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團結可以戰勝一切,只要團結一致,無論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就好比我們班上次廣播操比賽,我們每個人都團結一致,努力做好每個動作,所以我們班獲得了二等獎。

Ⅳ 湖州新電影院什麼時候開業

2010年12月。
銀都時代電影大世界位於湖城愛山廣場步行街(開明坊)三樓,原來的同岑路浙北影城位置,總建築面積為4000平方米,共有7個放映廳,約900座位,其中有3個3D放映廳。據該電影大世界負責人介紹,該影院是按國家五星級標准設計的全數字影院,包括LED信息、數字電影放映、數字廣播、數字立體聲、數字監控及紅外線報警等系統。此外,該影院還是一家節能型影院,院內燈光全部採用LED 照明,並採用高增益銀幕,和採用普通照明燈相比,節能5成以上。

據悉,現在的銀都時代電影大世界的前身是浙北影城,而浙北影城是在原來湖州最早放映電影的開明戲院舊址上新建的,由於老城改造,湖城唯一專業電影院浙北影城已和觀眾告別了2年多,影迷早已翹首盼望在原址上新建的電影院能早日開門迎客。今年又恰逢湖州電影放映100年,開明戲院建院84周年,為此,銀都時代電影大世界將准備舉辦觀眾節等系列活動予以紀念。影院還專門設立湖州電影文化展示區,陳列歷年收藏的照片等文史資料,介紹湖州電影百年歷程。

Ⅵ 電影院上班很丟人嗎

職務不分貴賤高低,通過勞動所得,為人民服務掙來的錢很光榮。
電影院的工作其實很不錯。既有收入,又可以免費看電影,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

閱讀全文

與盼平國際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喊山那段音樂 瀏覽:560
電影武俠免費完整版大全 瀏覽:862
和機器人有關的電影或小說英文 瀏覽:855
新上映的電影2017國內 瀏覽:484
一部電影須在取得什麼後方可 瀏覽:927
奧特曼新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52
電影超脫反映了什麼 瀏覽:967
最新英文電影PPT 瀏覽:326
一部關於考試的韓國電影 瀏覽:204
孤星血淚電影中文版 瀏覽:923
拍一部微電影有哪些部門 瀏覽:402
中文電影中英字幕 瀏覽:657
我們明晚去看電影吧的英文 瀏覽:920
星際穿越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668
盼平國際電影院 瀏覽:964
赤壁市電影院 瀏覽:953
電影名字江湖之社團風暴 瀏覽:499
滿座網電影票 瀏覽:106
中國電影十大明星排名榜2015 瀏覽:518
沒是鬧著玩電影演員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