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好萊塢電影院分成

好萊塢電影院分成

發布時間:2025-08-10 12:07:24

Ⅰ 美國電影如何分級

美國電影分級如下:

1、G級: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例如:《玩具總動員3》、《海底總動員》、《獅子王》等。

2、PG級:普通級, 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而用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

例如:《神偷奶爸》系列等。

3、PG-13級:普通級,但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回遊吸毒鏡頭和臟話。

例如:《阿凡達》、《泰坦尼克號》、《變形金剛》等。

4、R級: 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承認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例如:《死侍》、《猛龍過江》、《死亡游戲》、《精武門》等。

5、NC-17級: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 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6、特殊分級

(1)USA:NR/OR、U:NR/OR:指未定級的電影,後者指1968年之前的。

(2)USA:M/X/P:不準在大院線放映的電影。

(1)好萊塢電影院分成擴展閱讀:

美國電影分級制度是根據電影的主題、語言、暴力程度、裸體程度、性愛場面和毒品使用場面等,代表大部分家長可能給予的觀點對電影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提前給家長提供電影的相關信息,幫助父母們判斷哪些電影適合特定年齡階段的孩子們觀看。評級與電影內容的好壞並無關聯。

美國電影分級並不是強制執行的制度,決定電影是否要被分級是電影製片方的獨立選擇。

Ⅱ 我想問問新話劇場賣那個15塊錢的電影票是為了掙錢還是掙人氣還想問一般電影電影院抽成多少的

應該就是掙人氣,因為大部分人來電影院不僅僅是電影票的消費,也要買飲料爆米花和電影周邊產品之類的,這些利潤是很高的。

對於國產電影,票房按如下分成:
電影發展專項基金5%,交給國家電影管理部門
消費稅3.3%,交給國稅部門
剩下的部分42-48%給製片方和發行方
52-58%給院線和放映方
具體多少看合同,沒有統一規定

進口片又分兩種
一種是批片,就是有進口權的國內發行方(國內就中影和華夏兩家有進口權)一次性付給國外製片方一定的費用(一般最多不超過100萬美元),票房全部歸發行方、院線和放映方所有,基本所有非好萊塢電影都屬於批片,部分好萊塢B級製作的電影(投資額在8000萬美元以下)也屬於批片;
一種是分賬大片,按國外製片方35%,國內發行方17%,放映方48%分配票房,基本都是好萊塢電影。

Ⅲ 影片的票房分賬是怎麼分的

票房分賬就是需要在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7%,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43%。

綜合票房:計算電商服務費後的票房收入。

分賬票房:服務費部分不計入。

投資人的收益按分賬票房算。

電影的票房是放拆芹映方,製作方,發行方三方分成,比例一般為4:4:2。
具體的分成數額一般之前都有合同。
成本和宣傳的費用一般三方各算各的,因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傳費用。

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拓展資料: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旅指畢。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逗余比例分賬。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

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Ⅳ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Ⅳ 好萊塢電影公司不願意支付增值稅是否合理

這是最近看到的新聞,今年好萊塢電影的國內票房分賬被拖欠。原因是其不願意交付國務院規定新增的2%的增值稅。電影作為商品有其特殊性,況且所謂增值稅應該由最終的消費者支付,為什麼是由好萊塢公司支付呢?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另外,發米到現在是不是還沒有涉及這個新聞的問題呀,我倒是覺得這件事兒有臘粗旅不少地方值得挖掘一下的。


據悉,在其他國家,增值稅都是在電影製作公司和電影院分賬之前,從總票房中扣除,並非由片方獨攤的,所以好萊塢片商才會對2%如此抗拒。

Ⅵ 大家覺得投資電影是票房越高,收益就會越高嗎

2002年,張藝謀指導的《英雄》橫空出世,國內票房突破2.5億人民幣,全球票房突破1.77億美金(約合14億人民幣)。

華語電影的大片時代來臨,十億,二十億,五十億,電影的票房收益越來越高,電影公司的收益越來愈高,市值一路高歌,電影市場也愈發繁榮。

但,高票房真的能帶來高分賬,高收益嗎?

如此計算下來,成本較低卻意外走紅的黑馬電影所取得分賬收益往往會更高,高票房的超級大片有時也會入不敷出。

當然,電影收入還包括版權出售、衍生品售賣、廣告贊助、海外版權費等其它收入,票房不過是其中的一項目,並不是投資電影的全部回報。

閱讀全文

與好萊塢電影院分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23電影大全下載 瀏覽:461
人偶奧特曼大電影 瀏覽:188
酒仙橋的電影院 瀏覽:101
三大改造電影 瀏覽:117
免費電影科幻完整版 瀏覽:923
拍電影ng英語 瀏覽:555
美國人在泰國的電影 瀏覽:638
感人電影中國校園愛情電影 瀏覽:61
電影教父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瀏覽:104
性犯罪變態電影圖片 瀏覽:102
張一山演的電影大全集 瀏覽:681
關於生孩子的電影解說大全 瀏覽:706
法國電影第二次呼吸台詞 瀏覽:622
深夜的紅酒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649
巴啦啦小魔仙大電影第一季 瀏覽:605
觸不可及法國電影創作背景 瀏覽:554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七個導演 瀏覽:616
coco香奈兒電影圖片大全 瀏覽:389
來個抗戰電影觀後感 瀏覽:318
德國電影甜美錯步演員表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