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的姐姐》大獲好評,觀眾看的是電影,哭的卻是自己,你覺得呢
由張子楓和朱圓圓主演的現實主義電影《我的姐姐》於4月2日正式上映,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觀看。4月2日,國內知名社會學家李銀河在看完《我的姐姐》後,發表了一篇支持該片的長篇文章,詳細分析了幾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社會問題。
在一個「重男輕女」觀念很強的家庭里,作為「女孩」和「姐姐」生活是極其痛苦的。前段時間「范真實版-洛洛」事件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討論。25歲的羅洛(音譯)是杭州一家公司的畫家,月收入過萬,但她每個月都在苦苦掙扎,因為所有的錢都用來補貼父母和弟弟了。
卡里只有7000元,但洛洛的父親讓她打一萬元回家。如果她沒有10000元,她就把7000元全部打回去;別人家都是媽媽帶著孩子淘汰的舊手機,而洛洛媽媽用的是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她只能用媽媽淘汰的舊手機;Lolo為了給自己買一雙500多的鞋子要考慮很久,但是當哥哥抱怨生活費不夠的時候,他可以翻2萬2……像羅洛這種為父母和弟弟付出一切的「姐姐」,在外人看來聽話、懂事、節儉,簡直是所有「姐姐」的楷模。但在她父母眼裡,洛洛是「搖錢樹」,是「提款機」。他們不僅在洛洛死前不遺餘力的吸她的血,還壓榨她死後的最後一點價值。洛洛意外死亡後,他的公司出於人道主義原因,給了洛洛的父母6萬元的經濟補償。但幾天後,洛洛的父母帶著幾個人直奔洛洛以前的工作單位,要求他們單位領導再給他們35萬元的經濟補償。原因是他們需要給洛洛的弟弟買一套房子作為他們未來的婚房,他們需要錢支付首付。
洛洛父母的訴求沒有得到洛洛原單位領導的回應,但出於對洛洛的憐憫和遺憾,公司老闆最後私下給了洛洛父母4萬元的撫恤金,前後共計10萬元。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討論,洛洛父母的行為讓無數網友為洛洛感到心寒。假設洛洛不是因為錢塘江漲潮而意外死亡,她可能會在父母的剝削和弟弟的吸血剝削下繼續生活一輩子。洛洛的父母之所以用洛洛的死來要挾洛洛的公司,並不是因為洛洛死後沒有人可以沒有任何底線的支持自己的兒子?如果Lolo沒死,他弟弟的首付,房貸,彩禮,老婆誰來出?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在生完女兒後想要另一個兒子。除了傳統的「重男輕女」、「續香」的觀念外,就是因為「大姐」天生就有「母性」,只要稍加引導,就能成為「扶弟魔」,撫養照顧父母。甚至法律規定「有能力負擔的兄弟姐妹有義務贍養父母雙亡或者父母無力贍養的未成年兄弟姐妹。」這項法律原本是為了照顧有很多孩子的貧困家庭或者父母早逝的孤兒,卻成了一些不想負責的父母的有力借口。而這些不想負責任的父母,會告訴他們成年的孩子,你現在已經長大開始工作了,我們的弟弟妹妹還年輕,我們已經老得不能工作掙錢了,現在我們全家只靠你。面對這種類似道德綁架的「懇求」,成年孩子或者大一點的孩子能說什麼?在我們面前,我們只要拎著包,大老遠地去掙錢養家!
在《我的姐姐》中,朱圓圓扮演的「阿姨」就是這樣一個「姐姐」。本來她也過得很好,但是家裡給了弟弟(女主角的父親)上大學的機會,所以她只選擇提前進入社會賺錢補貼家用,供弟弟上學。
阿姨和安然(張子楓)說:「我是姐姐,我出生了。」是整部電影的高潮部分,也是眼淚最集中的地方。這句話道出了一個「姐姐」一生的使命和艱辛。作為一個「姐姐」,無論「姐姐」多大,都要肩負起家庭的重擔。
電影《我的姐姐》主導了整個清明檔,大部分觀眾哭著走出影院。觀眾之所以流淚,不一定是因為電影有多感人,主人公的人生故事有多坎坷,而是因為電影反映的社會問題過於尖銳敏感,戳中了觀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一部好電影值得花錢,但背後的現實和黑暗也值得深思。一部好的電影不能對整個環境做出任何顛覆性的改變,但足以引起人們的討論和關注。普通人和普通人改變不了社會的劣根性,但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改變。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重男輕女」、「扶弟魔」、「吸姐精」會成為歷史,取代它們的是「生男生女都一樣」、「姐姐也是乖寶貝」。
❷ 《我的姐姐》:電影背後的故事,才是真的殘忍
電影《我的姐姐》上映3天,票房已經超過3億,上映首日零差評,可謂是票房口碑雙豐收。而主演張子楓的演技,也再一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部電影由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游曉穎操刀劇本,新生代女導演殷若昕執導。影片再現了很多原生家庭存在的普遍問題: 重男輕女 。
從小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下長大的姐姐,在上大學的時候父母突然給她添了個弟弟,後來父母因意外去世,弟弟由誰來撫養就成了難題。
姐姐有自己的夢想要去實現,她不願意為了不熟的弟弟放棄自己的人生。然而得知她打算把弟弟送人後,親戚們都出來指責她。
張子楓飾演的姐姐,朱媛媛飾演的姑媽,都是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不同的是,姑媽沒有選擇,並且心甘情願。
姑媽為了讓弟弟(也就是姐姐的爸爸)上學,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早早地出外打工掙錢,供弟弟上學。
弟弟成家立業了,她又要放棄自己的事業來照顧弟弟的女兒。她說「我是姐姐」,她覺得長姐如母,有責任照顧弟弟。
所以當母親要求她為弟弟付出時,她可以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即使心裡有放棄夢想的遺憾,卻覺得照顧弟弟是自己的義務。
姑媽的女兒對於媽媽的各種扶弟魔行為極其不滿,但姑媽依然覺得自己沒錯。因此當姐姐做出和她截然相反的舉動時,她憤怒地潑了姐姐一身水。
然而最終姑媽還是支持姐姐去圓夢,或許她在姐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希望姐姐和自己一樣,人生充滿遺憾。
影片中,可以說是沒有壞人,無論是被質疑冷血的姐姐,還是對姐姐進行道德綁架的姑媽、舅舅,抑或是原本對姐姐有惡意的女醫生,以及肇事的司機。
每個人都是多面的,沒有真正的壞人,故事雖然扎心,但整體走向是溫情的,姐姐和弟弟身邊也始終能感受到善意。
雖然結局並沒有表明弟弟到底有沒有被送養,但有了前面的系列鋪墊,至少大家可以知道,弟弟的結局無論如何都不會太慘。
姐姐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傷,也因為和弟弟的相處而被治癒。可以說,整個故事是很溫暖的,並且能夠讓人反思。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影片中的劇情是經過美化了的,電影背後的故事,才是真的殘忍。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在8年前,曾經有過一個轟動一時的帖子
「 父母去世後,我把兩歲的弟弟抱養了出去 」
這個帖子中的故事和《我的姐姐》中的劇情很像,有人說電影就是以這個帖子為藍本的,不過現實故事中的弟弟,可比影片中的悲慘多了。
電影中的姐姐,是從小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爸爸為了要生二胎,可以毫不留情地毒打她,為了更好地奴役她,還改了她的高考志願。
而帖子中的姐姐,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寵愛,她可以離開家去自己想去的大學讀書,也因為她的離家,父母感到寂寞,所以想生個孩子。
她使盡全身解數纖鎮反對父母要二胎,她跟父母放狠話說:有他沒我。但父母當她說的是氣話,根本沒當真。
於是她覺得自己21年的獨生女生涯結束了,一個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可見在這個弟弟出生之前,她的父母對她是不錯的。
可以說,比起電影中始終不被父母認可的安然,現實中的安然要幸福得多,也自私得多。僅僅因為父母生了二胎,她就單方面和父母斷絕了關系。
比安然更幸運的是,她名下有兩套房子,都是父母鬧離婚時轉到她名下仿搏的。因此斷絕關系之後,她也根本沒打算還給父母。
父母想要挽回這個女兒毀大粗,帶著弟弟去她讀書的城市看她,想要拍個全家福。可在她眼中,父母的一切行為都成了要回房子而使用的手段。
由於她的態度太過冷淡,她的父母大概也意識到了不妙,於是要求她歸還房子,但她根本沒有理會。
她的父母可能也急了,也開始使用各種手段來要回房子,甚至還不惜去她簽約的公司鬧,而這也更加堅定了她和父母決裂的決心。
因此父母去世後,她對還是個嬰兒的弟弟毫無憐憫之心,執意要將弟弟送養。即使弟弟的紙尿褲已經被屎尿吸滿了,她也堅決視而不見。
看不下去的姑媽和大姨把弟弟接到了自己的家中撫養,結果都因為孩子的反對而告終,最終姑媽也同意了讓人抱養弟弟。
在弟弟兩歲的時候,她把弟弟送給了一對農村夫婦,於是城市戶口的弟弟變成了農村娃,她還主動提出不再聯系,讓那對夫婦把弟弟當成孤兒。
之後,她賣掉了兩套房子,在一線城市付了首付,再後來她結婚了,自己也當了母親。但她對送養弟弟的事情,依然毫無愧疚。
她說:
她始終認為,如果自己不放棄弟弟,就會毀掉自己的一生。即使當了母親,她對弟弟也依然沒有同情,甚至還怪他奪走了自己生二胎的機會。
她覺得弟弟是自己的噩夢,是弟弟的存在讓她和父母恩斷義絕,是弟弟害死了父母,還覺得是弟弟讓她失去了生二胎的想法。
可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一個人獨吞了父母的兩套房產對弟弟是否公平,也沒有想過剛出生的弟弟在親戚家輾轉生活時是否會害怕。
更沒想過,兩歲弟弟從城市到農村,生活質量會發生怎樣的落差,未來會變得怎樣黯淡無光。
在得知弟弟過得很不好時,她也還是冷血地說:誰心疼誰養。
比起安然賣掉父母的房子,將一半的房款送給弟弟的養父母,現實中的這位姐姐真的是太過分了。
她可能的確沒有撫養弟弟的義務,但她也沒資格獨吞父母的遺產。而且即使要送養弟弟,也應該給他找個好家庭。
只能說她的父母太傻了,沒在生二胎之前把房子的產權拿回來,而是傻乎乎地先和她分享了二胎的喜悅,因為他們根本沒想到自己的女兒是個白眼狼。
他們可能死都不會相信,自己從小寵著長大的女兒,竟然能心狠到一點兒善意都不給弟弟留。
影片中安然雖然被爸爸打,但她依然會在半夜哭著想見爸媽,而且也願意拿出幾十萬來給父母買墓地,還把賣房的錢分給弟弟一半。
即使最後她依然選擇將弟弟送養,但至少安然在良心上是沒有虧欠的。而現實中的那位姐姐,真的是心狠手辣、自私自利。
她都當了媽媽,居然還能那麼冷血,那麼心安理得。不知道她的老公知不知道她做過的事情?
也許是因為現實太殘忍了,所以《我的姐姐》並沒有按照那個故事來寫,而是讓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有情有義。
他們的形象並不高大,甚至還很猥瑣,但在面對大是大非面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這才是真正應該被宣揚的。
像現實中那位姐姐那樣的人,真的是書都白讀了。
——END——
作者:錢小刀
聲明:原創不易,禁止抄襲、洗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請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和你的臉!
某些中年女演員,求求你們照照鏡子吧
47歲陳德容說:我保養得這么好,演孩子媽是奇恥大辱
被強行搶走浴巾後,陳松伶終於翻臉,婆婆道歉反被懟
❸ 如何評價張子楓主演電影《我的姐姐》
演技自不必多說。
演技的純熟、角色的刻畫,為《我的姐姐》帶來良好口碑,然而即使是這樣,還是有不少觀眾從其中挑出些許毛病,大有「骨頭里挑刺」這樣的既視感,觀眾認為編劇將結局魔改,強行將結局大圓滿。
大圓滿結局不僅沒能獲得認可,反而令觀眾心生抵觸如鯁在喉
影評人徐暢針對《我的姐姐》寫出看法:認為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作品,題材犀利寫實,穩抓社會痛點,構建幾組姐弟關系母子關系作為對比,姐姐、姑媽、舅舅還是弟弟每一個人都不再是簡單標簽。
就像是現實中的我們不差分毫,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好有壞,引用重男輕女的情節,計劃生育、從小不受待見的姐姐,不熟悉的弟弟,因不具備感情的親情,被強制要求照顧弟弟,犧牲一生。
社會新聞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橋段,一個不懂事的弟弟,拖累著努力工作的姐姐,而這部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如同徐暢所說,是一部極具寫實的作品,從中能看出無奈的感情,支離破碎的親情。
而《我的姐姐》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的是父母雙亡,年幼的弟弟該何去何從,而飾演張子楓的姐姐,人生只有兩條路可選,一是帶著弟弟繼續北京學業,二是留在農村照顧年幼的弟弟。
可無論怎樣選擇,作為姐姐的張子楓,從此一生命運都會圍繞著弟弟,當她毅然決然地離開,難道就真的能擺脫弟弟,事實上並非如此,有時候無論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還是臨終託付,都無法被割捨。
去留成為心病,姐姐人設崩塌,法與德不斷糾結最終選擇向命運妥協
兩個小時的時間里,看到的是新社會帶來的生活希望,不再是傳統思維的理所當然,未來照顧年幼的弟弟「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奉獻一生,前半部分她想要自己的生活,在矛盾中不斷糾結。
影片之所以深入人心,是貴在新老姐姐的交替,新社會的姐姐想要自己的自由自在的一生不願被拖累,而老一輩的姐姐是甘願為親情奉獻一生,角色上的覺醒,將題材碰撞出火花,產生新穎題材。
直到最後,那個一心想要脫離老傳統的姐姐,被懂事的弟弟打動,親情火苗從內心開出花來,雖說今後的路有一個弟弟,可誰又能說在未來打拚照顧弟弟的道路上,作為姐姐的張子楓能不幸福。
在我看來,《我的姐姐》要比《你好,李煥英》更加值得回味,它不像上一部一樣採用硬式催淚手法,而是在劇情緩慢的推進中,讓人心聲感慨自然流露,不經意間眼淚滑落臉頰滴落腳下。
張子楓在劇中的表演無可挑剔,是憤怒的不甘、親情的依賴、難以割捨的情分,都在細節中演繹得活靈活現,能讓觀眾切身感受到演技炸裂是何種滋味,就好似不是電影,而是映在眼前的人生。
❹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由張子楓主演的電影《我的姐姐》在豆瓣評分中,目前獲得的分數是7分,這個分數在豆瓣評分中算是中規中矩,是屬於比及格線高一些的水平。其實《我的姐姐》這部電影最開始的豆瓣評分有7.6分,但是後來觀影人數越來越多,而且打分的人也越來越多,評分也開始慢慢下降,如今停留在7分很長一段時間,想來這就是這部電影最終的分數了。
最後,《我的姐姐》講述的故事本身也容易引起爭議,本身社會上關於“扶弟魔”的新聞就很多,很多人對“扶弟魔”有天然的惡意,但是很多人看了電影以後,又希望張子楓扮演的安然撫養弟弟,所以說這部電影的評分會落到7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❺ 別被張子楓騙了,被捧殺的《我的姐姐》,背後又是怎樣的問題
有些人說,在故事情節上,《我的姐姐》完勝《哥斯拉大戰金剛》,在感情上,《我的姐姐》令人感動,很多人把防護口罩哭變成補水面膜。上一部讓人到電影院里那樣痛楚的影片,是快完了沒多久的《你好,李煥英》,賈鈴憑著這部影片,一躍變成世界票房最大導演。這一次,子峰妹妹接力賈鈴,《我的姐姐》電影票房與用戶評價雙飛,僅僅影片的開放式結局,卻造成很多人的強烈反響:到底是舍棄機遇,養育弟弟,或是放寬一切,過好自身的人生道路?
許多事,一旦在意,你也就輸掉。這首歌詞的最後一句,說得更為清晰:痴情卻被絕情惱。許多事,本來沒什麼事,但由於你的「痴情」,反倒因而著惱。影片的末尾,我非常怕姐姐為了更好地要想證實自身,而把弟弟留有,那樣,她必定會墜入和姑媽同樣的路面。這不是一個可以用「大愛無疆」來結束的小故事,它更應該是一個覺醒的小故事。每一個人,都值得有自身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