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阿媽
媽媽為去外國照顧意外昏迷的爸爸,將兒子小豆豆帶往基隆外婆家暫住。外婆是個捉鬼大師,她家後院里破爛的儲藏室是外婆不準小豆接近的禁地。可小豆沒聽外婆的話,打開了一個貼了封條的罐子後,黑貓被魔鬼附身了,它告訴小豆,只要讓外婆掉三次眼淚,收破爛的人就會把她帶走,而賣外婆的錢可以買飛機票讓爸爸、媽媽回家。在外婆家的時候,小豆還認識了一條像大象那麼大的鯨魚,撿到了一條被大卡車軋扁的蛇阿扁,發現了一個臉蛋像紅蘋果一樣的女孩Apple。小豆幫助了這三個別人看不見的朋友,同時也慢慢地和外婆有了感情。過了幾天,媽媽從國外打來電話,說要跟爸爸一起回來。想到小豆即將離開,外婆有點難過,她用破舊的自行車帶著小豆,邊玩邊回憶女兒出嫁前的情景,竟留下眼淚來。這時黑貓已吸了很多人的魂,變得碩大無比,它趁外婆不在的時候,吃了Apple,小豆卻以為是外婆把她趕走了,大發脾氣,外婆不得已又出去找Apple,結果被埋伏的黑貓攻擊,出了車禍。惡鬼們傾巢而出,魔法外婆該怎麼辦?
故事本身老土得掉渣,但在王小棣的掌控下被賦予了新的色彩。所料不差,王小棣雖出任導演,但動畫導演另有其人即台灣著名漫畫家麥仁傑,從而將《魔法阿媽》營造成漫畫式動畫類型。影片的造型設計相對簡單,人物的表情也不是很豐富,這樣在某些戲劇性的場面中人物的情緒便顯得不太飽滿,對阿媽和其他一些出場人物的線索交代也比較模糊和曖昧(包括片頭的過場戲),但這並不影響《魔法阿媽》的觀賞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背景製作極為出色,特別是有關漁村部分的全景設計更能看出台灣動畫製作人的專業素養。
由於多少受到了日本動畫的影響,因此可以將《魔法阿媽》與日本動畫片作比較,當然不是在技法上,而是在影片傳達的意念上。八十年代的日本浪漫派動畫往往通過建構非現實的世界來闡述觀念,特別象宮崎駿的作品。他的「風之谷」、「龍貓」只是一個概念符號。同樣「魔法阿媽」也具有這樣的特點。「魔法阿媽」本身就介於人與「非人」之間,影片開頭的設壇封鬼就給人以強烈的印象。「魔法阿媽」使即便是作女兒的也無法理解,然而卻是當地不可或缺的人物。豆豆的偶然出現使她的生活平衡被打破,但「魔法阿媽」的內心情感也因此被引發,由此產生的感人基調貫穿影片始終,尤其是將故事背景的設定在人們熟悉的環境中,更顯得親切自然。
「魔法阿媽」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異數,可以說也是影片作者鄉土情懷的中介。影片中僅在豆豆出場時有過寥寥幾筆非常簡單的城市場面,與後來的精緻的背景設計形成鮮明對比。甫到阿媽家呈現給觀眾的也是一片灰暗破敗的景象,隨著劇情的發展,畫面的色彩也逐漸明亮絢爛,伴隨著「魔法阿媽」和豆豆間關系的轉變,更多代表的是一種感情上的認同。在豆豆出場後,有不少鏡頭都是運用他的主觀視角,因此這種變化也代表了豆豆的心理反映,從而完成城市到鄉村的情感跨越。影片根據孩童的語言特點設計了許多的搞笑的情節和對白,頗具趣味性,使觀眾能在輕松的氣氛中感受濃郁而又淳樸的鄉土氛圍。王小棣此次未擔當她一貫擅長的編劇,因此這種情感是否其本人的內心流露不得而知,但她對全片氣氛的把握非常到位,並善於調動各種元素來進行渲染和鋪墊。各具特色的國語表達方式及傳插其間的台語運用得很成功,音調鮮活動人,充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多少彌補了動畫製作上的缺憾。音樂也是片中的一個亮點,特別在阿媽帶著豆豆騎單車的段落中,綿緩抒情的歌曲配上回憶式的畫面,感人至深,個人以為這是影片最為出彩的部分。
《魔法阿媽》沒有攙雜任何說教的成份,生者和死者,阿民和大鯨魚,豆豆和阿媽,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情節的合理鋪排下發揮的得淋漓盡致,在意境的表達上絲毫不亞於美日等國的大製作,4千萬台幣的低投入能產生如此效果,實屬難能可貴,不管影片最後成功與否,至少為今後國產動畫點明了製作的方向,同時也開了個好頭。
是這個吧。。?
2. 有哪些好看台灣動畫片
《梁山伯與祝英台》不過似乎早了點
台灣的漫畫有好多很不錯的呢
喜歡游素蘭的 《火王》《傾國怨靈》等等
3. 求台灣動畫片《魔法阿媽》中阿媽騎車帶豆豆那段的背景音樂
叫《成長的歡喜》
試聽地址:http://tv.mofile.com/THUO7LZ2
4. 誰看過台灣的一部動畫片叫 《魔法阿嬤》
我看過!我迅雷里下
5.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部台灣動漫電影.那叫什麼名字(下面有具體內容)
魔法阿媽(稻田電影工作室出品)
又名:Grandma and Her Ghosts/Mofa ama(1998)
首部進軍國際影展的華人原創卡通片
故事講述小孩豆豆因爸爸出車禍,不得不暫時去那外表看起來可怕的阿媽家住一段時間,由於阿媽有著制服妖怪的法力,更是一個專捉惡鬼的大師,使得鬼怪都很怕她,其中一個被關在罐子里的鬼怪因為豆豆的貪玩,不小心給溜了出來,此鬼怪為了對付阿媽,欺騙豆豆收集阿媽的眼淚,企圖阻止阿媽來收服自己。。。。
6. 台灣動畫片電影 除了魔法阿嬤 還有其他的推薦嗎謝謝!
只看過魔法阿嬤~~建議你一部微動畫《神奇飛書》,夠好看的,才8分鍾
7. 求影片名,台灣挺老一部電影,主角是小女孩和她的阿嫲,小女孩叫徐子婷,她的同學為她取了個綽號橘子皮
生命無限公司
Life of Never End Co., Ltd.
片長:78分 影片資料
影片年份:2009
出品國:Taiwan
出品:
發行商:洧誠國際有限公司
語言:國語
色彩:color
音效:
影片短評
讓人感動的片子 敘事平實卻又充滿劇情張力 比起南韓拍的【有您真好】更讓我喜歡與推薦(因為我是台灣人)
劇情簡介
陸奕靜、秀琴、阿KEN主演,盧泓執導。
自台北的八歲小女孩小婷,被爸媽連哄帶騙地送到了高雄的阿嬤家,一覺醒來,爸媽竟然偷偷地跑走了,只留下她一個人,心不甘情不願地與阿嬤一起生活。偏偏這阿嬤是個怪人,不但誇口自己是生命無限公司的董事長,可以長生不死,還每天穿著道袍,提著七星劍,跟鬼怪打交道,所以「回台北找爸爸媽媽」,成了小婷最大的心願。
鬼靈精怪的她,想盡各種方法要從阿嬤的魔掌中落跑,卻每次都被神通廣大的阿嬤抓包,只好繼續跟討厭的阿嬤一起生活…然而在不知不覺中,桌上的媽祖成了台灣版的芭比娃娃,招魂竹、光明燈變成排遣寂寞的玩具,最後她甚至還交了一個…小男朋友?
一切美好的童年回憶,都在這場祖孫戰爭中一點一滴地寫了下來,直到二十年後,當阿嬤不在了…小婷才終於明白,讓阿嬤生命無限的秘密是什麼…
也許,所謂的生命無限,早已停駐在阿嬤抱著小婷看海的那個午後了吧?
小時候,阿嬤曾經告訴我一個秘密,但是我不懂…長大以後,我才明白,那個秘密就是:她愛我。
電影主軸是阿嬤跟橘子皮慢慢堆積出來的親情,
從一開始橘子皮喊阿嬤一聲「ㄟ!」、「我最討厭阿嬤了」、「阿嬤是虎姑婆」...
到後來「阿嬤好厲害」、「我要加入生命無限公司」,
最後離別,橘子皮哭著一直喊「阿嬤再見、阿嬤再見、阿嬤再見」
也太…催淚…了
其實很多事、很多感情,大家都沒有即時說出口,
阿嬤沒有、樂仔媽沒有、樂仔沒有、橘子皮也沒有。
沒有說,也許真的要某一天,才會懂。
阿嬤說:「人眼睛張開看到都是假的,閉上眼睛看到的才是真的」
閉上眼睛,長大之後的橘子皮,懂了。
那時,阿嬤要說的秘密,她愛她。
8. 有一部小時候看的台灣動畫片,講的就是主人公跟外婆捉鬼的事
是《魔法阿媽》
講了:媽媽為去外國照顧意外昏迷的爸爸,將兒子小豆豆帶往基隆外婆家暫住。外婆是個捉鬼大師,她家後院里破爛的儲藏室是外婆不準小豆接近的禁地。可小豆沒聽外婆的話,打開了一個貼了封條的罐子後,黑貓被魔鬼附身了,它告訴小豆,只要讓外婆掉三次眼淚,收破爛的人就會把她帶走,而賣外婆的錢可以買飛機票讓爸爸、媽媽回家。在外婆家的時候,小豆還認識了一條像大象那麼大的鯨魚,撿到了一條被大卡車軋扁的蛇阿扁,發現了一個臉蛋像紅蘋果一樣的女孩Apple。小豆幫助了這三個別人看不見的朋友,同時也慢慢地和外婆有了感情。過了幾天,媽媽從國外打來電話,說要跟爸爸一起回來。想到小豆即將離開,外婆有點難過,她用破舊的自行車帶著小豆,邊玩邊回憶女兒出嫁前的情景,竟留下眼淚來。這時黑貓已吸了很多人的魂,變得碩大無比,它趁外婆不在的時候,吃了Apple,小豆卻以為是外婆把她趕走了,大發脾氣,外婆不得已又出去找Apple,結果被埋伏的黑貓攻擊,出了車禍。惡鬼們傾巢而出,魔法外婆該怎麼辦?
故事本身老土得掉渣,但在王小棣的掌控下被賦予了新的色彩。所料不差,王小棣雖出任導演,但動畫導演另有其人即台灣著名漫畫家麥仁傑,從而將《魔法阿媽》營造成漫畫式動畫類型。影片的造型設計相對簡單,人物的表情也不是很豐富,這樣在某些戲劇性的場面中人物的情緒便顯得不太飽滿,對阿媽和其他一些出場人物的線索交代也比較模糊和曖昧(包括片頭的過場戲),但這並不影響《魔法阿媽》的觀賞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背景製作極為出色,特別是有關漁村部分的全景設計更能看出台灣動畫製作人的專業素養。
由於多少受到了日本動畫的影響,因此可以將《魔法阿媽》與日本動畫片作比較,當然不是在技法上,而是在影片傳達的意念上。八十年代的日本浪漫派動畫往往通過建構非現實的世界來闡述觀念,特別象宮崎駿的作品。他的「風之谷」、「龍貓」只是一個概念符號。同樣「魔法阿媽」也具有這樣的特點。「魔法阿媽」本身就介於人與「非人」之間,影片開頭的設壇封鬼就給人以強烈的印象。「魔法阿媽」使即便是作女兒的也無法理解,然而卻是當地不可或缺的人物。豆豆的偶然出現使她的生活平衡被打破,但「魔法阿媽」的內心情感也因此被引發,由此產生的感人基調貫穿影片始終,尤其是將故事背景的設定在人們熟悉的環境中,更顯得親切自然。
「魔法阿媽」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異數,可以說也是影片作者鄉土情懷的中介。影片中僅在豆豆出場時有過寥寥幾筆非常簡單的城市場面,與後來的精緻的背景設計形成鮮明對比。甫到阿媽家呈現給觀眾的也是一片灰暗破敗的景象,隨著劇情的發展,畫面的色彩也逐漸明亮絢爛,伴隨著「魔法阿媽」和豆豆間關系的轉變,更多代表的是一種感情上的認同。在豆豆出場後,有不少鏡頭都是運用他的主觀視角,因此這種變化也代表了豆豆的心理反映,從而完成城市到鄉村的情感跨越。影片根據孩童的語言特點設計了許多的搞笑的情節和對白,頗具趣味性,使觀眾能在輕松的氣氛中感受濃郁而又淳樸的鄉土氛圍。王小棣此次未擔當她一貫擅長的編劇,因此這種情感是否其本人的內心流露不得而知,但她對全片氣氛的把握非常到位,並善於調動各種元素來進行渲染和鋪墊。各具特色的國語表達方式及傳插其間的台語運用得很成功,音調鮮活動人,充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多少彌補了動畫製作上的缺憾。音樂也是片中的一個亮點,特別在阿媽帶著豆豆騎單車的段落中,綿緩抒情的歌曲配上回憶式的畫面,感人至深,個人以為這是影片最為出彩的部分。
《魔法阿媽》沒有攙雜任何說教的成份,生者和死者,阿民和大鯨魚,豆豆和阿媽,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情節的合理鋪排下發揮的得淋漓盡致,在意境的表達上絲毫不亞於美日等國的大製作,4千萬台幣的低投入能產生如此效果,實屬難能可貴,不管影片最後成功與否,至少為今後國產動畫點明了製作的方向,同時也開了個好頭。
9. 求一部動畫片,好像是台灣的,劇情是一個小男孩到他阿嫲那裡去住,然後他嬤是一個捉鬼的,,角色有,一個
叫「魔法阿媽」。。。。。。
故事講述小孩豆豆因爸爸出車禍,不得不和那外表看起來可怕的阿媽住,由於阿媽有著制服妖怪的法力,使得鬼怪都很怕她,其中一個被關在罐子里的鬼怪因為豆豆的貪玩,不小心被溜了出來,此鬼怪為了對付阿媽,欺騙豆豆收集阿媽的眼淚,以增強自己的魔力……本片是台灣本土製作動畫電影,由王小棣導演,曾獲得美國芝加哥兒童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創作者王小棣是台灣電視界的王牌創作人,她對影視創作的理想熱中,促成她頻繁地游弋在圈裡圈外做著尋求機遇的嘗試,早年曾成立稻田電影公司、民心影視公司以及民心劇團等等機構。她領導的民心影視公司,自1983年起至今已經製作二百小時以上的電視戲劇節目,80小時以上的報導性節目。期間電視作品幾度獲得金鍾獎最佳製作、最佳導演以及最佳編劇等表彰。她除了親自擔任大部份作品的編導之外,更積極培養新一代的電影工作者,比如九十年代新崛起的藝術流導演蔡明亮、喜劇導演陳玉勛等等
10. 台灣一部動漫電影很久的,隱約記得叫阿媽,有很多流浪貓被吸靈魂,變行屍走肉的,誰知道這部漫畫叫什麼名
《魔法阿嬤》。詳見網路:http://ke..com/link?url=_s_C_nIhbNiXK3ndpPTJ9W_s7FAjK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