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霧社起義的相關影視作品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
《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
❷ 求台灣拍的戰爭電影!
抗日的:
八百壯士
英烈千秋
覓橋英烈傳
旗正飄飄
梅花
剿/共的罕見
❸ 台灣在軍事方面一直不肯示弱,他們有拍攝過關於戰爭的電影嗎
台灣的戰爭電影非常少,但是卻有一部是筆者認為非常出色,也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的名字就是《賽德克·巴萊》。
電影評析:對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反日壓迫抗爭的呈現,使《賽德克·巴萊》成為了一部反映弱小民族戰爭的史詩之作,電影真正以極為客觀的角度再現了原住民們對自由的追尋和信仰尊嚴的堅守,從影史上來看及少有一部電影能真正站在原住民的角度去再現一個民族的悲情,以卵擊石的「霧都事件」是賽德克人為了自由與守護最後的吶喊,在那至美如畫的山川河流里,當無數美好變成血流成河的屠虐,野蠻與文明的沉思,令人所見文化入侵的奴役遠比侵佔土地更為可怕,一個民族永遠不能缺失自身的傳承。文/夢里詩書
❹ 求一部台灣和日本人打仗的電影 叫什麼 記不清了
《賽德克·巴萊》?《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台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 年代台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台灣山區爆發沖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
❺ 台灣拍過什麼經典的抗戰片
有的,而且是我個人最喜歡的20部影片之一。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台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年台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台灣山區爆發沖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史詩電影。它基於史實所展開的創作,沒有刻意地升華與迎合,只有赤裸地展示和呈現。它所詮釋的命題,不但屬於曾經的台灣原住民,也屬於整個人類,在華語電影整體傾向於頹廢、萎靡的創作狀態時,它幾乎是以驕傲的姿態,宣告電影精神不死,捍衛著華語電影在好萊塢、日韓電影面前的尊嚴。
❻ 台灣霧社事件土著大戰日本兵,這部電影叫什麼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台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年台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台灣山區爆發沖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
請採納
❼ 請問當年霧社事件的起義者還有後人留在現代嗎現在還有影片《賽德克巴萊》中那樣的部落存在嗎
霧社位於台灣島中部,屬於台中州的能高郡(今南投縣),世代居住著高山族中賽德克族謝塔喀的分支,共有馬赫坡、勃阿倫、荷戈、羅得夫、太羅萬、束庫等12社共有500多戶,2000多人口。社是高山族的基層組織,相當於部落。事件領導人莫那魯道自殺,參與行動的部落幾遭滅族。
現在,霧社已重建為「大同村」(原賽德克族-謝塔喀群已被滅絕),成為台灣全省重要文史遺跡之一,村中多有紀念建築供人訪古憑吊。
賽德克族分東賽德克族(即太魯閣族);西賽德克族。
西賽德克族分成「土魯(德魯)閣」、「督(多)達」、「德古搭雅」三個社群,後者一度勢力最大,但日據時代因為發起霧社事件被誅反而人口最少。
❽ 根據台灣霧社起義改編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樓主,這是台灣影片《賽德克·巴萊》
❾ 有一部電影,有兩部分,有一個主人公叫莫道!是日本人在香港侵略一個部落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賽德克·巴萊 (2011)
導演: 魏德聖
編劇: 魏德聖
主演: 林慶台 / 馬志翔 / 安藤政信 / 河原薩布 / 徐詣帆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台灣
語言: 賽德克語 / 閩南語 / 日語
上映日期: 2012-05-10(中國大陸)
片長: 153分鍾(中國大陸/國際版)
又名: 賽德克·巴萊 (上下)合集 / 賽德克·巴萊 剪輯版 / 真正的人 / Warriors of the Rainbow: Seediq Bale
❿ 有沒有甲午戰爭中台灣抗日的影片
《賽德克·巴萊》電影在台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年台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台灣山區爆發沖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