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看台灣人拍的國共內戰電影笑的肚子都疼了不知道台灣人看我們大陸拍的國共內戰電影是不是也是笑翻了了
那你去看台灣拍的連續劇"新兵日記"應該也會笑到絕倒吧...
台灣男人普遍都要當兵,所以看新兵日記時,都是笑到絕倒的........
而且近期台灣沒人敢拍國共內戰的電影(沒有市場)
所以你看的電影應該是很久以前的了...
我之前有看過"建國大業"不覺得好笑...某部份劇情有點像在造神...
我能把片子看完,也算是奇跡了...
㈡ 為什麼台灣電影不引進內地
引進還不多?台灣引進大陸片非常有限,廣電總局就是不斷照顧台灣影片了,每年一大堆好萊塢電影排著隊要進大陸,還得給台灣片讓道。
㈢ 第一部大陸電影在台灣上映,是什麼電影
中國第一部電視劇,是1958年6月15日北京電視台實驗廣播時播出的《一口菜餅子》
中國第一部連續劇,是1981年2月5日(大年初一)中央電視台黃金時間播出的《敵營十八年》
中國第一部大型室內電視連續劇,是1990年製作的《渴望》
中國第一部電視系列喜劇,是1991年製作的《編輯部的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㈣ 台灣人看大陸內戰影片嗎
老實說,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台灣人都沒看過,
極少數有看過的人,估計也看不下去吧?
相較於兩岸對內戰的描述,
就立場史觀來說,台灣的說法當然是以國民黨為主體來敍述歷史,
不過大致上仍把中立客觀做到了,
也正因如此,所以台灣媒體,網路,言論都很自由開放,
台灣人可以從各種不同資訊管道,取得了同一件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美國史學家的意見,大陸歷史的說法,甚致許多當事人的口述歷史或自傳等,
若台灣關於內戰史有所訛誤,立馬會被資訊取得容易的台灣人民糾錯,
只是至今甚少有人對台灣歷史上的陳述提出修正的意見。
然而大陸不同於台灣,有關內戰部份的描述,全屬關起門來自己說了算的狀態,
其中相當多的情節與台灣的記錄有重大差異,
一個真金不怕火煉,
一個拒絕接受檢驗,
你說咱拍的內戰片,台灣人看得下去?
㈤ 方大同是大陸的,還 是港台的
他透露父親是夏威夷人,母親是香港人,六歲到上海定居,十一歲才來港,坦言有百分之五十不懂中文。
專輯簡介:
⊙華納新人方大同的新歌《妹妹》已播出一個月,昨日(7月17日)他到商台宣傳歌曲時,還應邀為「叱吒樂壇」節目評歌,並選出Toby、Soler及林一峰3人的歌曲。原來他從小在當鼓手的父親耳濡目染下,3歲已開始玩音樂,最擅長的是彈琴和吉他,還經常與父在舞台上組樂隊,對舞台表演也甚有經驗。難怪早於5年前,華納已有意誠邀這位唱作全能歌手加盟旗下,可是拉鋸數年,今年踏入22歲的他才肯動筆簽約。連他也笑謂:「沒料到這份合約由未成年談到成年。」方大同此次一手包辦的處男唱片,收錄的全是國語歌,是唱片公司為他進軍內地和台灣鋪路的。原來未入行前,他已先後為內地歌手陳坤和台灣歌手張惠妹作過曲,現在最希望是能與孫燕姿合作。
⊙方大同獲唱片公司垂青
創作歌手方大同昨日應邀到「商台」為節目評歌,選出Toby、Soler、林一峰的歌曲,至於他的新歌《妹妹》則剛派台一個月。他透露今次整張唱片的國語歌都是自己一手創作和包辦,因唱片公司除為他安排在香港發展外,還會打入內地和台灣,而他亦曾幫過內地歌手陳坤和台灣歌手張惠妹作曲,最想是為孫燕姿作曲。他謂,其實之前曾為對方作過一曲,但適逢對方暫休樂壇而沒有了下文。
今年廿二歲的方大同雖然剛跟唱片公司簽約,不過原來早於五年前,唱片公司已跟他接洽,難怪他笑言由未成年傾到成年才簽約。為何唱片公司這么鍾情他?原來其父是鼓手,他三歲開始玩音樂,經常隨父在台夾BAND,對舞台演出充滿自信,又擅長彈琴和結他。他透露父親是夏威夷人,母親是香港人,六歲到上海定居,十一歲才來港,坦言有百分之五十不懂中文。
⊙05華納新人--方大同
音樂與我——方大同
無論是什麼時候,我滿腦子都是音樂。因為爸爸是鼓手,所以家裡經常都充滿著音樂,而我4歲時便學習打鼓了。5歲時,爸爸媽媽帶了我去看一出有關50年代Rock'nRoll傳奇歌手RitchieValens一生的電影,打開了我的音樂世界,從此我迷上了50年代的Rock'nRoll,喜愛的歌手有BuddyHolly、JackieWilson、EddieCockran、ThePenguins、Elvis和RitchieValens;而若不是電影的啟蒙,我也不會做我愛的音樂。
小時候我總愛扮著彈結他,也不時會在朋友的派對和社區活動上表演唱歌。有一天,爸爸媽媽帶著只有5歲半的我參加歌唱比賽,我記得我唱了FatsDominos的「BlueberryHill」,意外地得到了少年組的冠軍!不過那時候我還是不太明白發生了什麼一回事,包括那個比賽、生平的第一個獎杯和500元獎金。
8歲時我迷上了MichaelJackson的音樂,於是我買齊了他的所有作品,也花了很多心機模仿他的舞姿;而因為每次公開表演時我總帶著MichaelJason的影子,所以至今仍掛著「小MichaelJackson」的綽號。
90年代中期我聽著BoyzIIMen和Babyface,唯一會聽的R&B/Soul音樂是StevieWonder(我可買齊了他的CD呵);同一時間我受到SlowHandEricClapton的影響而學習彈結他。
Babyface的音樂令我踏上了創作之路。開始時我嘗試利用結他來寫歌,可是發現鋼琴比結他更能表達上一些音樂風格,於是又學習鋼琴。另一方面,雖然我的第一首創作作品是一首英文歌,但想在亞洲發展的我也嘗試寫中文歌,17歲至今我已創作了不少華語音樂。
近年來我受到neo-soulmovement的影響,我的創作返回了我70年代的風格。這些偉大的Soul歌手有StevieWonder、MarvinGaye、DonnieHathaway、JamesBrown、EarthWind&Fire、IsleyBrothers、JimiHendrix、GeorgeClinton、TheFunkadelics等等。
當我在寫歌時和編曲時,我腦里早已有一個完整清晰的影像,知道歌曲由頭至結束時我想要的聲音和感覺是怎樣,而這些創作多是回到70年代我喜愛的synths和電子鋼琴的音樂風格。
影響我的歌手:StevieWonder,MichaelJackson,D'Angelo,SteelyDan,N.E.R.D
製作人:N.E.R.D,R.Kelly,Babyface
最愛的音樂:Soul,Neo-Soul,Jazz,50'sDoowopandRock.
Soul歌手:StevieWonder,MarvinGaye,EarthWind&Fire
Neo-Soul歌手:D'Angelo,GlennLewis,Musiq
Jazz歌手:BillEvans,ChetBaker,JohnColtrane.
50's歌手:RitchieValens,BuddyHolly,JackieWilson
⊙方大同小檔案:
英文名:Khalil Fong
星座:巨蟹
語言:英語/國語/廣東話/上海話/夏威夷本土英語
嗜好:魔術/中國武術/積極心裡治療/繪畫/烹飪
最喜歡的歌手:StevieWonder/Michael Jacksoc/brian Mcknight
最喜歡的演員:Anthomt Hopkins/Tim Robins/Jet Li
最喜歡的電影:大多.如(未來報告,迷失東經,英雄,緣分天註定.
㈥ 第一部在大陸上映的台灣電影
1984年,《搭錯車》成為首部在大陸上映的台灣影片,在福建廈門、泉州等地連映3個多月。
㈦ 台灣第一部引進的大陸片是哪個 還有哪些
領銜主演:庹宗華 主演(第一部):劉德華、王靜瑩、郎雄、谷峰、顏鳳嬌、斯琴高娃、柯俊雄(飾李國輝) 主演(第二部):梁朝偉、林志穎、呂良偉、吳孟達、關之琳、葉全真、柯俊雄(飾賀將軍) [第一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電驢) 粵語版字幕: [第二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電驢): 這部影片很特別,它既不同於我們大陸的「主旋律」,也不同於台灣《八二三炮戰》這樣的反共片。 這是一部戰爭反思片,它與兩岸的現代戰爭電影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再美化戰爭、不再鼓吹死亡的美好,也許戰爭的場面談不上多麼華麗,但「慘烈」二字卻時時揮之不去。和《西線無戰事》一樣,故事從始至終無處不伴隨著對生命的憐惜、以及對死亡的恐懼。影片的兩首主題曲,不再是歌功頌德,而是滲入一絲哀調,深層地去思考戰爭中的生命。可謂國民黨版的《西線無戰事》。 可以說這樣的片子在中國實在很難得。不過也有不好的地方,並非因為畫面比較粗糙——這是時代技術所限,亦非演員的表演水準有待提高——部分演出的確顯得做作,而是影片對解放軍進行了醜化,平心而論,這部影片談不上反共——這頂帽子戴得太高了,片中的共產黨和緬甸軍都是徹徹底底的龍套,但顯然劇組還是刻意安排了幾個讓解放軍丟臉的劇情來討好當局,自然這還是意識形態在作怪。當然相比起僅僅距離本片公映的三年多前的《八二三炮戰》,本片中解放軍的形象還是比較正面的,至少片中解放軍的兩次廣播充滿了人情味,短短的幾年,台灣電影中的共產黨,就已經擺脫掉了百分百的小丑形象,從而有了人性,可以說當時台灣還是有很大進步的。 在世界各國的戰爭影片中,不乏有以戰敗方為主角的作品,除了《西線無戰事》(一戰片),還有德國的《斯大林格勒》、《鐵十字勛章》,義大利的《阿拉曼》,日本的《沒有出口的海》等等,這些影片無一不例外平等地對待各個國家的人物,而以戰勝國為主角的亦有這樣的作品,如《細細的紅線》等等,在這點上,《異域》顯然遜了一籌,意識形態給這部原本可以更偉大的影片蒙上了一層濃濃的政治色彩。 對於歷史人物,不妨客觀點,丑惡的人,不能簡單片面地去否認他本來也是一個普通人(譴責惡魔而不思考惡魔形成的過程,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而偉大和高尚的人,更無需用高大全的非人方式去表現。歌德曾經這樣評價過一本《拿破崙傳》:「記者、歷史學家以及詩人們加諸於拿破崙的所有光環,所有的幻像,在這部書令人敬畏的寫實面前都消失凈盡,但是那位英雄絕不因此有所減損;其形象反而更加高大。我們由此知道,當任何人有勇氣說出真實的時候,真實是多麼輝煌的事物。」正如劉德華飾演的小杜所說的那樣,中國會淪落到戰亂不斷的地步,正是因為有太多像李國輝將軍這樣忠勇的人,這話可謂充滿了諷刺意味,但卻是事實。 希望這部影片以後有夠被翻拍,以更為中立的角度去看待這段歷史,不妨參考一下德國影片《帝國的毀滅》,對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正視而不美化,批判而不醜化。 香港粵語版為了減少公映成本,在基本不影響原來劇情的情況下,把一些多餘的、可有可無的內容刪掉。台版的確有些地方過於重復和羅嗦,不過港版有兩個劇情我覺得很不應該刪掉,這兩個劇情是: 第一個:下雨天,士兵們閑著無聊就玩起「吹牛」的游戲。老鄭說自己想要有錢花,伙夫頭說想要娶媳婦,鄧克保說想要平安地過日子、有一個家,小劉說想念姐姐和家裡的那頭牛,說著說著,眾人沉默了……我覺得這個劇情很好啊,很能表達出前線陣地里的普通士兵的心情,為什麼要刪呢? 第二個:共產黨的第二次廣播:「各位同志,大家都是中國人,你們為誰犧牲呢?你們真忍心丟下父母、妻子、兒女……為高官們去賣命嗎?」港版刪掉這個情節,大概是因為覺得內容「重復」,確實在故事開頭不久處已經有過共產黨的第一次廣播,但我覺得第二次的廣播內容更加啟人反思,不應該刪掉。 本片的續集《異域之末路英雄》:很多人都覺得本片不如前作,包括我在內竟然也有幾分這種感覺,可是本片的製作水準照理來說,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要比前作來得出色,但究竟為何會讓人覺得不如前作呢?我個人總覺得本片似乎少了些什麼,但卻說不出來…… 不過,如果要論客觀性的話,本片明顯要超過前作。前作雖然基本比較客觀,但多少有些醜化解放軍的成分,而且部分情節還是有迎合討好當局的嫌疑,而本片則將生命的意義提升到了比政治更高的高度,對緬甸軍的民族情感作了表現,突出戰爭的悲劇性,對泰國軍則是述而不評。 幕後製作:《異域》是由一部(台灣)禁書改編,曾經被(台灣)電檢處禁演。導演朱延平認為,《異域》最重要的是使得台灣地區的電檢制度前進了一大步。因為這部電影,群眾舉行了遊行,電檢處做出了讓步,從修剪21刀到16刀,再到最後的一刀沒剪。這部戲內地沒有引進過,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題曲很多人都知道——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
你好【949075651a】
㈧ 為什麼台灣的電影大陸不上映
網路找不到是因為還沒有上傳到網路,時間長了就能找到了,望樓主大哥哥採納
㈨ 台灣的電影什麼時候開始傳入大陸的,幾幾年在大陸開始放台灣的電影的當時什麼電影比較有名
90年左右
第一部是《媽媽再愛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