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愛情懸疑微電影影評

愛情懸疑微電影影評

發布時間:2022-05-26 16:52:45

『壹』 求幾篇影評

尋槍是陸川執導的電影。是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而我對他的電影手法比較感興趣。

比如說一種超現實的方式。像馬山在詢問朋友的時候,在兩個人之間出現的紅桌,又比如馬山丟槍之後想像保險櫃里的槍的鏡頭。還有就是李小萌軟軟的叫喊聲,和最後馬山死後爬起來的大笑。這些手法都是非常的超現實,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陸川要用這種手法呢?

還有就是陸川的對白非常的幽默,加上貴州的方言說出來就更具喜劇色彩。為什麼要在一部懸疑片當中加入這種喜劇元素呢?難道是創作的無意識嗎?還是一種諷刺?因為雖然幽默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笑過。就像是一種誇張。在警槍丟失,人人自危的時候,說笑就是一種誇張。那為什麼要這樣誇張呢?

所以我想這是在表現人。超現實的手法是來表現馬山的精神狀態,他非常的神經質。當時的馬山已經擔心的滿腦的幻象。他甚至已經不相信自己,比如他會問他的老婆他是不是有段時間沒在床上。為什麼他精神會如此的緊張?是因為他是一個負責任的警察嗎?不完全是,因為他在尋槍的過程中早就被煩亂的關系把目的都給丟了。他不知到是為自己還是為了身上的責任。他只是為了槍,只有找到槍,他才會開懷大笑。而導演的對白就像一個一個冷笑話。但是這些幽默在忙忙碌碌,不苟言笑的馬山看來都是一絲一絲的線索。從此可以知道馬山內心的負擔非常的重,幾乎是壓得透不過氣來。

陸川就一直在表現一個人,一個普通警察的心裡狀態,和身上的負擔。這種負擔是他自己,是警官的責任和社會的壓力的混合體。而這種壓力往往讓人迷失,而迷失似乎又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這就是作為社會的一員的人在社會的影響下的行為無意識。也就是說社會吞噬了個體。而個體在尋回自我的時候的一種心理的掙扎。所以我覺得陸川是為了表現一個身負社會責任的個人迷失的,和尋回自我的故事。

優美絕倫的戰爭巨片,奧斯卡史上令人矚目的奇跡
經典史詩式的巨著,歷史宮廷片的巔峰之作

極具時代張力,蘊涵著無可比擬的神聖與深沉的神秘力量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整整盛行了10年的古裝史詩巨片,大製作、大規模、大場面,製片商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商業意圖一覽無余。1959年的電影《賓虛》稱得上是這股巨片熱潮中的巔峰之作,它同時也宣告了這個巨片時代的結束。

從無聲片時代起,《賓虛——基督的故事》這部小說就曾先後數次被搬上銀幕。而由米高梅公司出資拍攝、由威廉·惠勒執導的這部《賓虛》,場面壯麗,氣勢雄偉,其出色的對白、多彩的異國情調和赫斯頓的粗線條的出演相得益彰,被看成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在第3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影片共獲得11項大獎,首創奧斯卡獎歷史上的最高紀錄。

由於獲獎,《賓虛》的身價猛增,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紛紛要求放映。美國製片人協會等組織也貼出了「影片之好,前所未有」的廣告海報,幾百家在「倒閉危機」中苟延殘喘的影院因此有了生機。

《賓虛》空前的放映收入不僅成為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驕傲,也使陷入財政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時它的成功也促使米高梅公司調整了他們的經營理念,他們想方設法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擴大成果。例如在宣傳中,他們還大力抬高在《賓虛》中大顯神通的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查爾頓·赫斯頓和最佳男配角獎獲得者休·格里菲斯的身價。

上一世紀四五十年代,正是電視這一大眾消費品日益崛起的時期,由於電視的沖擊,好萊塢電影曾幾度顯得不甚景氣。1959年美國各公司拍攝的影片只有160部,後來,正是由於《賓虛》的出現才再一次喚起了成千上萬觀眾的注意力,使電影界重新活躍起來。

「生命不是別的,它只是一種存在,一種靜態,一種似有似無的具像。而拿生命來載乘什麼,詮釋什麼,這才賦予了生命新的意義。」看過金琛執導的電影《菊花茶》之後,一縷淡淡的生命之香始終還在心中留有餘味,但這餘味絕不是生命中浮華於世的淺薄,也不是人與人之間經歷過爾虞我詐後的滄桑,更不是隨遇而安一切隨緣後的碌碌平庸,它是在經過無數艱難險阻後始終存在於人間的一種真情,一種對生命的珍視和熱愛。

影片《菊花茶》是導演金琛繼獲國內外七項大獎的處女作《網路時代的愛情》後的又一力作,盡管兩片的風格之迥異對一個不足30歲的導演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但金琛還是又一次戰勝了自己,同時也俘獲了觀眾的心。

《菊花茶》敘述的是一名曾經歷感情挫折而冰封自己的鐵路工人馬建新與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女教師李衛華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戀繼而結為夫妻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影片在西部冬季的嚴寒和人心的溫暖相交融的背景下再次探討了生與死、愛與性的深層含義,在更深層次上詮釋了生命的可貴。

影片主人公---27歲的李衛華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青年,但她清純、美麗,她與常人一樣對生活充滿渴望。她一次次從死亡線上被人救起,而她對生命的渴望,一次次讓觀眾心痛和惋惜,這也正是影片中扣人心弦的命運主線。馬建新,一個憨憨傻傻,卻有著男性特有的溫柔和執著的鐵路工人,在一次次與女主角心靈的撞擊和他無私的奉獻中讓人體味到人間的溫暖,更升華了觀眾對一個小人物的敬佩之情。如果說李衛華是影片的一個核心人物的話,那麼馬建新則是讓整部影片出彩的人物,他的言談舉止,他的所作做為都帶有一定的幽默成分,為一部本來是探討生死重大課題的影片增添了一種新的情趣,活躍了影片的氣氛。

影片在結構和節奏的安排上獨具匠心。片頭,用男女主人公新婚之夜卻老老實實、客客氣氣地各自就寢的情節形成懸念,採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手法。女主人公李衛華愛好「節氣」,影片以天文學來解釋各農歷節氣並配以水墨動畫來將故事分段,突出環境和人物命運的各個進行時態中的狀態,與人物的命運和發展緊緊相連,更通過「節氣」這一古老的文化將全片的藝術氣息提升。同時影片的音樂和冷暖相融的攝像風格也更體現了影片的獨到和新意。分別代表著男女主人公的鋼琴和弦樂以及青藏高原上的嚴寒與人物內心尋求溫暖的對比給了觀眾極其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沖擊,但這種對比並不顯得唐突。

《菊花茶》一如其名,清新雋永。請您靜待於影院「品茶」時刻的到來

曳的燈光,跳動的音符,欲說還休的情緒,構成了花樣年華的畫面
<花樣年華>帶給王家衛諸多榮譽,揚威當年戛納電影節,開啟了一個王氏作品新的高潮
仍是與杜可風張叔平的合作,經過前幾部的磨合更駕輕就熟,儼然一個整體
曾有人批評王的作品由於沒有劇本限制,因此過多的發揮使劇情略顯零碎
<花樣年華>避免了這個缺陷,出場人物不多,主要人物就是周慕雲和蘇麗珍
張曼玉演繹的蘇麗珍帶有別樣風情,總是一襲華美的旗袍,合著音樂節拍不緊不慢的走著
說句題外話,同樣這種形象,<長恨歌>的鄭秀文看了讓人很寒,做好每一行都不是容易的
看似漫不經心,蘇麗珍卻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其中有一個細節
那時的辦公室小姐不多,能進這一行的必定跟現在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不相上下
工作和家庭兩不誤,領導器重,家裡也沒什麼耽擱,只是丈夫同樣忙於工作
一個人的時候,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雲吞面,熱氣繚繞,驅散心頭的寂寞
行走中,遇到了周慕雲,梁朝偉不顯老,現在還跟幾年前一個樣子,只是多了成熟的滄桑
60年代的香港,帶了幾分舊上海灘的迷醉,摻雜了各種色彩,灰暗是主色調
背景音樂也是帶有這種特色的藍調旋律,幾分柔和幾分渲染,休止符給人遐想空間
配合人物出場時響起的華爾茲樂聲,不僅視覺上是享受,也聆聽了一場音樂盛宴
讓我狠狠想你,讓我笑你無情,連一場慾望都捨不得迴避
梁朝偉很適合這種形象,油光鋥亮的頭發,筆挺的西裝,還一定要有領帶
眼神有點玩世不恭,卻能洞穿一切,男人就該這樣才好
一次次告誡自己,不能像他們那樣,把持住的慾望澆碎心中的夢幻
他問,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跟我走嗎
她答,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帶我走嗎
可惜,他們卻聽不到彼此的回答,這場花樣年華里,有刺激,有美麗
有不能忘卻的回憶,故事籠罩在曖昧的氛圍中,卻沒有任何出軌的鏡頭
最後,在那個陌生的國度,周慕雲訴說著他的心事,卻沒人與之和
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了,沒有任何傷害,成人對待感情的態度總有保留
只要有一丁點年少時的輕狂,結局也許就會改變,一起浪跡天涯
無奈周遭環境,要在相同的交際圈躲避閑言碎語,隔離就在這時產生
離開2046的房間,回歸生活軌跡,沿著命定的路走下去,只是沒有了勇氣
走過這么場花樣年華,有回味,有淺淺的傷感,彷彿空氣中迷漫著曖昧
想著傾盡一切去彌補,卻牢不出命運的牢,只能困在原地,撫摩甜蜜刻下的傷口
回答者:Danny_SP - 經理 四級 7-2 01:37

『貳』 懸疑片《無所不能》,是浪漫與殘酷的融合,還是愛的報復

印度懸疑電影《無所不能》,前半部鋪墊的美好被撕裂和毀滅,巨大的落差給觀者帶來強烈的震撼,讓人陶醉於那個生機勃勃光芒耀眼的舞蹈,那段多彩浪漫的故事。然而,後半段卻很殘酷,也許這就是人生,沒想到浪漫愛情與動作懸疑能完美融合到一起,浪漫而又盪氣回腸。

其實影片中有挺多非常細膩的時刻流露出來,揭示了印度男主人公,面對妻子被強BAO時,難以接受現實的狀態。但是就像黑澤明的電影一樣,流露但不流連,如果美麗是用來令人絕望、善良終會被邪惡侵犯,悲劇的痕跡若永遠無法抹除,那麼我們為什麼只能做個復仇者,而不是預防者。世間小善不計其數、而極善只有一種,那就是在深知生靈的不可凈化性之後,願以善良之心去行極惡之事,用世間諸善伏誅人間眾惡。

『叄』 影評網友說它不止是相愛相殺的狗血片,怎樣才能看懂《消失的愛人》

《消失的愛人》這部電影是一部懸疑電影,但其中包含了眾多的元素,涉及了婚姻、感情、媒體、輿論、公眾等多個方面的電影,有多的問題需要我們一一來理解。作為影片的女主角艾米,她從小是一個在家庭重壓之下,飽受摧殘的孩子,即使她從小就十分的優秀,似乎每天都有人對她誇贊,她就是這樣成長為一個哈佛女神,但她卻不認為那個別人眼中優秀的自己是本身的自己,她漸漸迷失了真正的自己,她的天性一直在被壓抑。這讓她變成了一個被外界環境所綁架的人。跟尼克結婚以後,她覺得尼克被她喜歡的種種優點都變成了缺點,艾米也表現出自己極強的控制欲,在尼克亂搞女大學生的時候,艾米就徹底爆發了。她的計劃就開始了。她的高智商犯罪,讓她躲過了聯邦調查局的追查,在大眾面前也是永遠的好人形象,尼克的形象一波三折,雖然你可貪玩,但也不是絕對的壞人,只是一個普通人。這里也是影片對於公眾輿論影響案件的諷刺。女主的行為也是她控制欲得體現。

『肆』 最近好看的喜劇或是愛情,懸疑電影都可以 推薦

喜劇<重返17歲><貓狗大戰> 愛情懸疑<親愛的> 懸疑<暗夜列車>

『伍』 求一篇任何電影的影評

讓子彈飛 集黑色幽默 動作 感情等於一身 很好看
讓子彈飛》的一些暗線,隱喻,野心和吹捧。 姜文拍電影,也圖個被認同。他的四部風格各異的電影,都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慾望。每一個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內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電影表現出來的選本、選角的眼光,節奏、鏡頭的把握,講故事談思想的水平等硬實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聖。但姜文不滿足,他追求更廣闊的認同。《鬼子來了》被禁,《太陽》票房不佳,這些不認同的聲音在姜文心裡絮絮叨叨揮之不去。
兩年多後,姜文射出來的,是經過精心構化,尋求破局的子彈。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眾,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認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賺了。
我從沒見過國產導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這野心聽起來又如此的不可實現。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脫離大眾,大神要高於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認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認同。大眾同行還算容易同時取悅。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這三群,在態度上冰炭不容。
現實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贊之後,電影自身素質迅速贏得了同行和大眾的青睞。 廣大小裝青年們在短暫的觀望後,看到寧財神同學的一句「姜文王朝來了!」後立即拜倒投誠。羅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來,「日,評價這么高,不至於吧。(這電影沒啥思想啊)」,「下次拍個更有追求的電影」,「你們到底為什麼激動啊」。 更極端一些的人開始咒罵,「姜文背叛了我們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著,也能掙錢」這種事在他們眼裡是沒門的。 「你媚俗了大眾,讓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經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諷刺了,你就已經跪下了!」。
連我這個不合群的小裝青年,看完後也充滿了疑惑。前兩小時被導演帶著高速狂飆,爽透了,結尾的節奏變化卻讓我無所適從。張麻子打倒了黃四郎, 最後卻一無所得,兄弟女人也離他遠去。他騎著白馬緩緩離去的場景讓我十分落寞。雖然最後的那場「起義」傾向危險…但這就是姜文電影里想說的么?
子彈呼嘯而來,透體而過,我卻沒一點感覺,好像沒打中一樣。搞的我連影評都不想寫了。
姜文說:「讓子彈飛一會兒」。
電影的開頭,張麻子對著白馬開了一槍,這槍瞄準繩結,打中卻不打斷。白馬繼續跑,繩索已不能吃力。讓「子彈飛了一會」,繩索終於斷裂,白馬才四散跑開。電影的結尾,姜文對我開了一槍。 白馬在我腦中賓士一夜一天,繩索終於斷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見了那思緒拖出來的暗線,就會明白寧財神說錯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到來」
影評這么多,吐槽點最多的就是周潤發飾演的黃四郎了。這個地主惡霸,說單詞,玩「介錯」,還總要拽拽文,錢也多的離譜。這些特質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開暗線的線索,就在於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線,幾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姜文專輯看《讓子彈飛》《鬼子來了》《太陽》的朋友可以到銳影網www.ruifilm.com在線高清觀看 。

問題1: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1920.
葛優演的馬縣長,在剛進鵝城不久就說:「不好,我們來晚了,前任縣長已經把稅預徵到90年後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發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問題2:黃四郎只是個地主惡霸么? 沒那麼簡單
黃四郎交給假麻子(胡軍)地雷時,說了很多:「北中國我不知道,但這種限量版地雷,整個南國只有兩個」;「第一個在辛亥革命時炸了第一響」;「驚天,動地,還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發生於1911年,這1910年才生產。 黃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麼型號,還擁有唯一一顆雙胞胎地雷。 請問,黃四郎在辛亥革命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黃四郎參與了在武昌起義的核心策劃,是辛亥革命的老資格革命黨!不信?下面還有佐證
問題3:張麻子只是個土匪么? 當然不是
電影里很明白的說了, 張牧之,早年追隨松坡將軍(蔡鍔),17歲時即為其麾下手槍隊長。是講武堂出來的(考慮到蔡鍔,應為1909年成立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蔡鍔在日本死後(1916),張牧之回國,落草。
蔡鍔何人?梁啟超高徒,民國開國元勛,護國軍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後20日,蔡鍔就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響應革命。1915年又發動護國討袁並取得勝利。張牧之早年即追隨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黨對老資格。
張牧之和黃四郎還曾是革命戰友? 影片給出了明顯的線索
問題4:1900的一面之緣?
張牧之與馬邦德赴黃四郎的鴻門宴時, 黃四郎說。「20年前,我和張麻子曾有一面之緣」。從影片可以看出,黃四郎一開始就知道假縣長就是張牧之就是張麻子。這句一面之緣,是他刻意點開的敲山震虎。影片確鑿的發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黃四郎和張牧之在這一年見過面? 那一年發生了什麼? 我們繼續從張17歲當上蔡鍔手槍隊長入手。
問題是,張牧之現在多少歲,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鍔的呢?
蔡鍔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時務學堂的老師唐才常德資助下赴日本留學,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 回國後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練兵。
如果張是1904年後見到的蔡鍔,那麼1900年時張牧之不超過13歲。 這樣的孩子不應引起黃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時33歲,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鍔活到此時也不過三十七歲。 1899年之前的蔡鍔不過是個16歲不到的學生,雖然已經聲名不弱,但也不至於配個手槍隊長吧。 張蔡相逢,應為1899-1904年蔡鍔留學時發生。17歲的張牧之,又為何會給一個留學生作手槍隊長呢?
查了一下,1900年時,唐才常策劃在武漢發動「自立軍起義」。 蔡鍔聞訊即回國響應老師。但唐看他年紀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後來唐才常被張之洞拍平, 蔡鍔身在湖南躲過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實這時候他才改名叫蔡鍔,才去學軍事)。我以為,張牧之當上蔡鍔手槍隊長,正是這一年。 估計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鍔一個人走,派了張牧之這個同齡毛頭小夥子,給他當的保鏢--」手槍隊長」(估計是光頭小隊長)。 這樣算,1920年影片發生時張牧之37歲,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黃四郎會在1900年認識張牧之,兩種可能。1是黃也參與了自立軍起義,在武漢或者湖南見過蔡鍔與張牧之。 2是蔡鍔把這個手槍小戰士一起帶到了日本,然後在日本和黃有過一面之緣。

我更傾向於後者, 因為黃四郎和張牧之,顯然都在日本混過不短地時間。
問題5:張牧之黃四郎都混過日本? 應該是,他們都對介錯很熟
先來介紹一下介錯:
日本人不愛上吊愛切腹,他們覺得切死自己挺光榮的。 但切腹挺難操作,一刀捅進去,一時死不了還特別疼。身體倒得七扭八歪,掙紮起來滿地的血,死相難看,特別不體面。故很多時候切腹者會讓一個信賴的朋友當「介錯」。介錯人手持長刀站在其身後,在自殺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間砍下他的腦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錯就相對冷僻。 更別說在沒網路和電視的1920年, 如果不是對日本文化相當熟悉的人,根本說不出這倆字吧。
黃四郎在鴻門宴上說「要是這三個人供出我來,我就切腹,請兄台當我的介錯」。 張牧之說「你搞錯了,介錯人用的是長刀」。兩個人應該都在日本待過相當長的時間。 尤其是黃四郎,好端端的中國人沒事誰能扯到切腹去。張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為1904年蔡鍔回國後就沒怎麼去日本(其實我也不熟,蒙的),作為蔡鍔的手槍隊長,張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鍔病重去日本治病,當時張牧之一定跟著去了日本,但估計這段時間他可沒興趣研究什麼切腹。何況11月初蔡鍔就病逝了。
回答了這5個問題後, 我們重新看黃四郎這個人。 他留過西洋,也留過東洋。說話愛拽文,冒成語,國學功底算不錯。你若把他看作一個土財主,這些設定顯然有很蹩腳;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隨孫中山的革命黨, 那些設定就很恰當。
黃四郎,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土財主。 他是一個腐化的前革命者,現當權派。 在鵝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總結一下暗線:
1900年,張牧之追隨蔡鍔到日本,並與黃四郎有一面之緣。
1900-1911年,張牧之和黃四郎在同一個革命陣營,但無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義,黃四郎為核心成員。 10月30日,蔡鍔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張牧之也算核心成員。
1911年-1920年.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黃四郎,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利斂財。他投靠了實力軍閥張敬堯(還是張宗昌? 其實我沒聽清楚。 總不能是張孝准吧)這座靠山後,愈發肆無忌憚,橫征暴斂,更以故鄉鵝城為根本苦心經營,控制了民國小半的煙土交易,大發其財。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張牧之,不求權錢,繼續追隨蔡鍔。 1916年蔡鍔死於日本,此後張牧之對時局失望,乾脆落草為寇。
1920年, 張牧之馬邦德來到鵝城,電影開始。張黃鬥法,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鵝城起義,勝利後張牧之分文不得,心愛的女人和他的兄弟們一起走了。這場「革命」,正如當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麼也沒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別的man抗走了。
這就是姜文在此電影里內藏的政治隱喻。 誰會投入革命?蔡鍔這樣的英雄會,袁世凱這樣的梟雄會,但最後得權的一定是袁世凱;張牧之這樣的爺們會,黃四郎這樣的投機者會,但最後得利的一定是黃四郎。 當張牧之再次掀起鵝城革命,他不為財也不為權,不為女人也不為大眾。他對黃四郎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如果你們覺得這個隱喻還不夠過癮, 鴻門宴上還有句台詞。「彼時彼刻?」 「恰如此時此刻」(謝絕聯想,請勿跨省)。
問題6:姜文要干什麼? 「讓子彈飛一會」

解決了前5個問題,我們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時取悅小裝,大神和官府三個群體了。 那就是打時間差。這是一部讓子彈飛一會兒才能被解讀出的電影,子彈中的火葯藏在喜劇和商業的外殼之下,躲過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無誤的指出黃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統治階級的惡棍,配合最後的「鵝城運動」,那這片死的絕對比寧浩的《無人區》還慘烈。等子彈飛完,官府醒過神兒來,影片都下映了。
從技術手段來說,姜文為追求這個飛一會兒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將每一條重要的線索後埋一個包袱以轉移注意力。 比如張牧之剛剛自陳身份,說自己跟松坡將軍混過。 觀眾還沒轉過筋想清楚松坡是誰,葛優就跳出來插科打諢:「那一年,我十七歲,她也十七歲...」。在逗笑大家之餘,將觀眾的注意力從「松坡」,「十七歲」這樣的線索上轉移開。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電影愛悄悄的牽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彈對著官府打,未免自討死路。他准備打向誰? 這就是本文最後要討論的問題,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們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別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寫。我覺得他把槍口對准時下電影界,對准某位電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掙了」。這點野心,觀眾都看的出來,也不難理解這句有點揶揄悶頭掙錢的馮小剛。馮導豈是在於這點揶揄的人?還主動客串了湯師爺,和葛優聯袂出演賺錢眾。(馮導不但拍片賺錢發揮穩定,客串也是穩定的頭五分鍾就死。)湯師爺落水而死, 葛優演的馬邦德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湯師爺。 可以說,在電影里,葛優代表了馮小剛。馬邦德說的,就是湯師爺說的。也是馮小剛說的。
湯師爺要賺錢,他向誰跪? 官府代言人「黃四爺」。 他怎麼著掙錢? 黃四爺帶頭出錢,其他人就得跟著出錢,回頭把錢還給黃四爺,得利三七開。
張牧之要站著掙錢,也得在湯師爺的配合下,先忽悠「黃四爺」先出了一百八十萬兩銀子才行。
關鍵問題來了,湯師爺想賺錢得跪官府代言人黃四爺,馮導演想賺錢得跪那位爺?
時下電影圈裡, 有沒有一個「爺」,是公認的官府代言人呢。這位爺,如果像黃四爺一樣惡劣,已成中國電影的毒瘤,就夠好了。這位爺,如果像黃四爺一樣發家,先投身於「導」,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攏,終究成「爺」,就再好不過了。
有沒有這樣的一位爺,讓姜文這種爺們電影人覺得。「X爺,沒有你,對我很重要」。線索還在電影里
理解子彈的政治隱喻,突破點在於姜文相對於原著,對故事發生時間的改動。
理解子彈的現實所指,突破點在於姜文相對於原著,對角色姓名的改動。
在原著里,黃財主的原名叫黃天榜,」黃天棒」. 在電影里,叫作黃四郎,「黃四爺」。
韓三爺,您得多麼的無畏,才敢於把自己的名字,放在這片兒的出品人上? 您給這電影投了多少錢來著, 別是一千八百萬
(原著師爺姓陳,沒縣長這人。 電影里分別安上湯,馬二名。將將是個「馮」字,有點附會,放括弧里圖個好玩吧)
在電影後半, 張麻子對著黃四爺派出來的馬車,虛射一槍,「讓子彈飛一會」。 片刻,槍聲四起。
《讓子彈飛》上映一會後,終會成燎原之勢。其它手裡有槍的導演,編劇,演員,雜志,評論家們,都會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彈打出去。
姜文必將瓦解一個「三爺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讓黑馬們倒下,白馬們得以掙脫沉重的束縛。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來臨。他會從容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讓別人搬走。自己騎上白馬,悠然的離開我們的視線,化為一個傳說。

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陸』 介紹一些推理懸疑類或愛情喜劇類的好看電影!

要求還那麼多,推理宣疑的,雙城記中記,消失的子彈,愛情喜劇的,河東獅吼,我的野蠻女友2

『柒』 十大愛情,悲劇,喜劇,科幻,懸疑電影是

十大愛情電影推薦: 一、泰坦尼克號》(美國) 推薦理由:一見鍾情的愛情是長盛不衰的主題。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傑克和露絲的愛情最終閃現出偉大的光輝。這部電影完全可以滿足過慣了平淡生活的現代都市人對於傳奇或者浪漫經歷的某種渴望。推薦這部電影的理由最少有一萬條。 二、《廊橋遺夢》(美國) 推薦理由:古老的廊橋,孤獨 遠遊客。兩個中年人的心漸漸貼近,擦出愛的火花,尋覓已舊的靈魂找到了最終的歸宿。這段未了的情緣因世事的牽拌而無奈的分離。年復一年的纏綿思念,漂泊感傷的流浪情懷, 刻骨銘心,凄婉絕倫…… 影片並不僅僅是對一場婚外戀情的展現,而是深深的揭示中年人倫理價值觀和情感平衡問題。看完這部影片你會明白,愛情與婚姻,家庭間的關系。 三、《甜蜜蜜》(中國香港) 推薦理由:想在鄧麗君的歌聲中回憶過去嗎?想知道什麼是「苦戀"什麼是「錯緣"嗎?看這部電影吧!每個人都會有他/她的甜蜜蜜,就在命運深處等著,任誰也無法閃躲,就看你的緣分了。幸福離我們很遠,遠到咫尺天涯。幸福其實離我們很近,近到觸手可及。曾經擁有的愛情隨風而去,永存於心中的惟有那不變的真情。 四、《亂世佳人》(美國) 推薦理由:這是好萊塢電影黃金時期的巔峰作品,以史詩風格拍攝的愛情影片,已經成了那個時代的愛情象徵。戰亂紛飛的亂世為影片中郝思佳和白瑞德的愛情鋪開了宏大壯麗的背景,而真正激動人心的卻是愛情,純粹的愛情,沒有原因的愛情,愛恨交織的愛情。整部影片就是一首令人盪氣回腸的愛情輓歌。 五、《情書》(日本) 推薦理由:初中少年男女的青澀情感,是一個人最難忘懷的美好回憶,影片就是借女主人公之手幫你尋找曾經失去的純真記憶。兩個藤井樹的美好故事似乎就發生在我們記憶深處,在我們剛剛失落的昨天。這是一份尋找回來的舊日愛情,一份將永遠失去的純潔愛情。在雪的世界中回味青春的純情,這是影片最為動人之處。 這樣一個溫馨的故事,實在想不出不推薦的理由。 六、《大話西遊》(中國香港) 推薦理由:作為一部新生代年輕人反叛精神體現的喜劇電影,作為一部愛情電影,大話西遊也自有其經典地位。尤其是影片最後悟空在城牆下的一段,多少寫不盡的悲哀全都化為濃濃的惆悵之情,為所有不能圓滿的人類愛情唱出一闕怨歌。建議所有的戀人們都去再看一遍這部經典,都能在笑聲中珍惜現在擁有的一份真誠的愛情,更祝願所有在笑聲中說出「我愛你"三個字的戀人們幸福永遠——起碼五百年。 七、《羅馬假日》(美國) 推薦理由:這部浪漫的愛情喜劇影片堪稱經典之中的經典,多少年來屢映不衰,一代又一代的影迷為之傾倒。同時,這也是一部無法言說的迷人影片,任何語言在它面前失去了顏色。愛情的魅力就在於它的轉瞬即逝和無可奈何。影片在成功的營造了一個喜劇氛圍之後,又轉回頭來成就了一個悲劇結尾,兩者結合竟然如此成功,難怪會成為絕世經典。格里高利派克和奧黛麗赫本的組合在今天看來實在是太完美了! 八、《秋天的童話》(中國香港) 推薦理由:俊男配美女,永遠是愛情片的經典組合,即使處在窘迫的境地,仍能在生活中找到愛情。只是當一個男人不能給自己的所愛的女人一個承諾時,他是不是真的就可以輕易放棄屬於自己的愛情?只要有「船頭尺「,就有安全,就有快樂,就有陽光,就有亮色……在本片中你可以重溫「小馬哥周潤發和「紅姑"鍾楚紅共同演繹的這個絕對經典的愛情故事。 九、《卡薩布蘭卡》又名《北非諜影》(美國) 推薦理由:傷感的舊日戀情,灰色的亂世迷濛,成就了這部愛情經典。亂世之中,人們的感情更加珍貴稀有,也更加堅韌深沉。為了愛情,也為了更大的博愛,那個憂郁的男人再一次面臨與愛人的生離死別,犧牲自己。黑白影調開始時,一直彌漫著惆悵的感覺,而到了最後則演變成了徹底凄美絕望的愛情氛圍。機場一段訣別場面真是盪氣回腸,長留在影迷的記憶之中。光看鮑嘉一人的表演就已經值回票價了,更何況還有英格麗.褒曼。 十、總要留下一個位置去給戀人們自己去選擇,那些曾經在全球感動過無數人的愛情電影,那些歲月無聲中始終不曾磨滅的深刻印記,那些只屬於你們兩人的情感世界! 還有許多優秀的愛情電影進入到我們的視野,然而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列出,暫且將片名一一列出,請各位自行選擇:《雨中曲》、《新不了情》、《忘不了》、《梁祝》(徐克版)、《倩女幽魂》(徐克版)、《游園驚夢》、《春光乍泄》、《出水芙蓉》、《卧虎藏l龍》、《孤男寡女》、《四個婚禮一個葬禮》、《夏日么么茶》 、《心動》、《最愛》、《百分百感覺》,《向左走,向右走》,《魂斷藍橋》,《西雅圖夜未眠》,《人鬼情未了》,《理智與情感》,《魔幻廚房》,《迷失東京》,《愛是妥協》,《戀之風景》,《花樣年華》,《不可不信緣》,《我的野蠻女友》等等。 =================十大悲劇電影=========================== 1、 蔡楚生《一江春水向東流》 (中國1948) 2、 奧立弗《哈姆雷特》 (英國1948) 3、 卡贊《慾望號街車》 (美國1951) 4、 法斯賓德《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德國1979) 5、 波蘭斯基《苔絲姑娘》 (法、英1980) 6、 李少紅《血色清晨》 (中國1990) 7、 林權澤《悲歌一曲》 (韓國1992) 8、 張藝謀《活著》 (中國1993) 9、 吉布森《勇敢的心》 (美國1995) 10、特里爾《黑暗中的舞者》 (丹、法等11國2000) ======================十大喜劇電影====================== 1、 卓別林《淘金記》 (美國1925) 2、 卓別林《城市之光》 (美國1930) 3、 卡普拉《一夜風流》 (美國1934) 4、 曼凱維奇《彗星美人》 (美國1950) 5、 塔蒂《我的舅舅》 (法國1958) 6、 懷爾德《熱情似火》 (美國1959) 7、 艾倫《安妮·霍爾》 (美國1977) 8、 梁贊諾夫《兩個人的車站》 (俄羅斯1982) 9、 塞羅《三個男人和一個搖籃》(法國1985) 10、貝尼尼《美麗人生》 (義大利1997) ===================科幻======================== 1 <2001太空漫遊> 帶給當時的觀眾難以想像的視聽感受,浩淼的太空景象讓人以為置身於聖經中的天國. 2 <銀翼殺手> 影片中雖有些地方讓人費解,但拍攝手法和氣氛渲染等方面無可挑剔. 3 <星球大戰> 4 <異形> 它不僅引發了一種文化現象,而且從此改變了人們對外星人的印象. 5<E.T.外星人> 二十五年後的今天本片仍被人們廣為稱道. 6 <月球旅行記> 這部非常短的默片從此打開了電影聖殿的科幻之門 7 <大都會> 8 <駭客帝國> 80年代中期威廉吉布森撰文抨擊虛擬現實影片以來,此類影片一直沒有什麼作為,但是來自芝加哥的沃卓斯基兄弟一舉改變這一局勢. 9 <地球停轉之日> 片子暗喻冷戰的到來及由此引發的惡果. 10 <超人>

『捌』 懸疑電影《靈魂擺渡黃泉》,明明是驚悚片,卻寫一段至美愛情嗎

小時候看林正英的電影,感覺很恐怖,懸疑驚悚電影《靈魂擺渡·黃泉》,明明是驚悚片,卻寫了一段至純至美的情感。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6.電影最後、三七值得、趙吏卻不懂了、為情不死、方是長生、小吉祥天確實厲害、一部番外電影、卻填了不少電視劇的坑、且不影響主線,現實中這樣的男生真的很欠嘞,感情的事情都永遠不清不楚,誤會這么多,簡簡單單愛一個人,不好嗎?像三七一樣心裡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人多好,男主角兜兜轉轉的,最後才搞清楚自己喜歡誰,卻也把對方傷的這么深,然後自己也後悔。黃泉路上,彼岸花開。花開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葉,永不見。編劇腦洞和內心的良善非大愛的人是搞不出來的,比直男癌和直女癌編劇都可愛。然後編劇知識很豐富啊,可以找到孟婆的其中一個傳說的線索引發出一個這樣的故事,人物立起來了,值得贊揚!

『玖』 求電影《謎一樣的眼睛》影評

影評
《謎一樣的雙眼》:時間牢籠里的怕和愛 二十世紀70年代,恐怖統治下的阿根廷,司法公正和無辜生命被視若草芥。無辜女子遭奸殺,警員遭殘忍報復,真凶卻在政府的包庇下逍遙法外。25年來,這個案子一直是法院職員埃斯波西托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他准備再度追查。陰森的歷史時期,無法釋懷的情感,塵封多年的罪案,一場穿插在愛情和懸疑之間的回憶重現了生命的許多極端狀態,真相卻始終虛實難辨。這一切讓《謎一樣的雙眼》成了一部看起來很復雜的電影,有些令人望而卻步。 事實上並非如此,《謎一樣的雙眼》應該算是近年來難得一部「雅俗共賞」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影片劇本改編自阿根廷作家艾德瓦爾多-薩切利的小說《他們眼中的質問》,劇情厚實豐滿,寓意深刻。導演胡安-何塞-坎帕內利亞借用了好萊塢懸疑片框架,將閃回敘事和藝術表達結合得恰到好處。影片對白則設計巧妙,處處暗藏深意,足夠精彩。 與原著小說對罪案和歷史的著重不同,電影將故事重心放在了埃斯波西托和法官伊林「叫人無法忘記的愛情」的主題上,以埃斯波西托的小說寫作對往事進行了往復回環的追憶。雖然影片的情緒始終圍繞在埃斯波西托微妙的愛情左右,但筆者從中感受到的更多卻是比愛情更糾纏人生的一種東西,時間。 25年來,埃斯波西托一直對舊案耿耿於懷,不只是因為他對正義的堅持,還因為他怎麼也放不下那份沒有勇氣開口的愛。25年前,受害人的丈夫莫拉雷斯每日執著地守在火車站尋找兇手,埃斯波西托對伊林說:「他愛的如此之深,妻子的死令他舉足不前,如同被困在了時間的牢籠里。」這也正是埃斯波西托對自己情感的暗喻。退休之後,他希望用寫作擺脫回憶,卻遲遲無法下筆。夢魘中,他在便箋紙上寫下:「TEMO(怕)」。正義的失落,死去的朋友,懦弱的愛,這一切都是埃斯波西托的「怕」,因為怕,他才苦苦糾纏於過去。 埃斯波西托終於在偏遠的小鎮找到了莫拉雷斯,莫拉雷斯告訴他,他在多年前就殺死了兇手戈麥斯。埃斯波西托卻發現,戈麥斯並沒有死,而是遭到了比死亡更可怕的報復:空虛。莫拉雷斯深深地明白,失去愛人後的空洞人生是如何難熬。因此,他才能想到如何用時間的殘酷來折磨仇人,用復仇填補餘生。然而,究竟是誰囚禁了誰?莫拉雷斯對妻子的摯愛早已在遭遇橫禍之時變成了無法擺脫的「怕」。他用時間來報復兇手,自己卻永遠被囚在了時間的牢籠。 解開了謎團,埃斯波西托也終於明白,回憶中永遠會存在些只能用想像來填補的空白,即使是「怕」,也要面對。他終於第一次到好友的墓前放了一束花,並在那張寫著「TEMO(怕)」紙條上加了一個「A」,向伊林說出那句遲到了多年的話:「TEAMO(我愛你)」。 埃斯波西托用來寫作的正是25年前伊林送他的那台缺少了「A」鍵的打字機。然而,這個字母不僅僅是愛與勇氣的象徵,它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寓意。 影片中剔除了原著中過多的政治驚悚情節,但卻特意以電視新聞的偽紀錄形式將故事嵌入了歷史事件之中。受害人屍骨未寒,兇手卻在電視上面帶自豪地接受總統的褒揚。這不僅僅是對黑白顛倒的反諷,更是某種程度上對歷史的寫實。 對於一個傷痕累累的國家來說,時間的牢籠就是那些多年來無法撫平的歷史傷口。三十多年前,阿根廷發生了被稱作「骯臟戰爭」的軍人政變,無數不同政見者及無辜群眾慘遭暗殺、綁架和囚禁,軍人政府在執政期間屠殺了三萬多人。這段血色歷史在阿根廷人民心中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痛。直到近些年,阿根廷政府才開始漸漸正視這段歷史,審理和判決相關罪犯,對受難人民進行哀悼。 不正該如此嗎?面對不堪回首的過去,逃避和掩蓋只能讓傷害更深。個人如此,國家亦然。或許,轉向溫和的結尾讓《謎一樣的雙眼》沒能擺脫俗套。但我們不能不感謝導演留下的這點希望。因為,不管個人還是國家——尤其是某些對歷史傷痕刻意掩蓋的國家,同過去和解都是最好的選擇。

『拾』 如何評價危情值得一看麽

《危情》是一部懸疑佳作,值得一看。

《危情》,是當年與李麗珍的《蜜桃成熟時》、翁虹的《擋不住的風情》同步上映的電影。雖然在票房上惜敗於《蜜桃成熟時》,但絲毫不影響它本身的製作實力。

王敏德——「警察專業戶」,解釋一下,他在電影中常常扮演正直火暴的警察著稱;陳雅倫八五年參加第四屆新秀歌唱大賽,後來簽約華星唱片公司,以歌手身份踏足娛樂圈。

在混得也是不容易的情況下,被南燕遊說拍攝我該死《危情》,果然一炮而紅。而《危情》中王陳二人的激賞鏡頭至今也為人們津津樂道。可見陳雅倫的魅力實在很足。

惟警方苦無證據才找來Ellen混入其中,不過Ellen與福田相處日久,漸忘記本身的職務,對福田漸生愛意。另一方面,福田原來早知Ellen的身份,但一直隱瞞,並對她百般柔情,令Ellen不自覺地投懷送抱,正當Ellen跌進福田設下的愛情陷阱時,她才憶記起上司的忠告。

閱讀全文

與愛情懸疑微電影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電影最新版軟體下載 瀏覽:475
關於天使和惡魔的電影動漫圖片 瀏覽:355
中國第一部有插曲的老電影 瀏覽:214
王迅電影五顆子彈是什麼名字 瀏覽:663
電影偷票什麼意思 瀏覽:876
韓國電影洞結局是什麼 瀏覽:342
何三水是哪一部電影 瀏覽:784
一部簡單的微電影製作流程 瀏覽:947
朝鮮北逃電影完整版 瀏覽:530
成都微電影招募演員 瀏覽:341
高鐵驚爆點電影完整播放 瀏覽:600
美國白血病電影大全 瀏覽:938
奧特大電影完整版 瀏覽:720
勞拉荒島求生電影名字 瀏覽:614
甜甜的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89
富陽電影院 瀏覽:748
英文電影精彩片段5分鍾 瀏覽:376
我來到了電影院英語怎麼說 瀏覽:325
女主角是瞎子的電影韓劇 瀏覽:968
影視大全電影下載到什麼地方了 瀏覽: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