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看過電影《梅艷芳》啊,國語和粵語有什麼區別推薦看國語還是粵語好
這個電影還是用粵語版的看比較好,畢竟是一個香港導演拍攝,用粵語版的來觀看感覺會比國語版的會有味道,這個所說的味道就是粵語的那種腔調,如果你是會講粵語的話,當然是粵語的好,聽國語版會有點難受的。還有如果你講國語,要是聽粵語你就要一直看著字幕,不然你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慢慢多看一些粵語電影,也是對我們有幫助的,我建議你還是看粵語版的
㈡ 電影國語版&粵語版的區別
國語版就是普通話版本,粵語版就是廣東話版本
㈢ 周星馳的電影,國語配音和粵語配音哪種更好
我們看到大多數周星馳國配都是石班瑜配的,兩者相比,周星馳本人聲音比較低沉,而石斑魚的聲音比較尖,有種陰陽怪氣,「賤格」的感覺,更能為周星馳的喜劇增色。
㈣ 粵語電影。分為國語和粵語。國語是本人配音嗎請知道的說一下。謝謝。謝謝。
分為國語好的自己配、聲音相近的人幫配,隨便人配。
像大片電影本人配比較有感情又帶動感,畢竟自己演的嘛
質量一般的小片就不要求了
偶像劇嘛完全按風格來,傻白甜要傻白甜的聲音
㈤ 怎麼一部電影又有國語又有粵語難道是拍兩遍嗎
電影對白是後期製作在錄音室添加的,就是演員對著畫面對口型配音再錄制。因為拍攝現場聲音嘈雜,同期錄音聲音效果不好。還要考慮香港觀眾的觀影習慣,所以會配粵語版。再在發行的影碟里做兩條音軌就行了。
㈥ 聊聊看周星馳電影,你更喜歡國語版還是粵語版
我很喜歡粵語,但對於星爺的電影,我更喜歡國語版。喜劇和其他的東西不一樣,粵語歌聽起來很悅耳,因為粵語的音調要多一些,粵語的武打片很帶感,因為配上粵語要更顯霸氣,但喜劇不一樣。我看過星爺電影的國語版和粵語版,個人更喜歡國語版。雖然國語版相較粵語版少了很多的笑點,但對於一個不懂粵語的人來說,就算知道那是個笑點,你也笑不出來,我深有感觸。很多會粵語的朋友可能更喜歡粵語版,覺得粵語版有更多笑料。可惜語言對於喜劇的阻礙實在是太大了,我無法透過粵語將笑點心領神會。
㈦ 電影《跛豪》國語版和粵語版的區別
區別:語言不同
區別:國語版的有配音,是普通話版本的;而粵語版的是原版,也就是香港拍的原版,沒有配音,是原音。
《跛豪》是由麥當雄出品,潘文傑執導,呂良偉、葉童、鄭則仕等主演的香港黑幫人物傳記電影。
該片以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大毒梟「跛豪」(真名吳錫豪)的生平為題材,描述大毒梟跛豪發家史及如何與貪污警察稱兄道弟的故事。電影於1991年4月15號在香港上映,獲得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7)國語和粵語電影擴展閱讀:
《跛豪》劇情簡介:
1962年,內地正值經濟困難時期,隨難民潮逃到香港的汕頭青年伍國豪(呂良偉飾)因不甘被黑幫欺凌,投靠黑幫大佬肥波(鄭則仕飾),幾場拚命的血戰後,他被肥波重用,在黑幫中確立下地位,勢力越來越大。
漸感威脅的肥波設局令伍國豪被毒梟追殺,雖沒使其斃命,卻也讓其殘了一條腿,但他自己終被對方設計陷害鋃鐺入獄。靠雷總華探長奪位,伍國豪接下肥波所有地盤,成為黑幫四大家族之首,又因他願出錢替為其效勞的警界中人買探長做,警署成為他販毒的保護傘。
然而隨著1973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的臨近,加上他因位高權重狂妄自大導致眾叛親離,其運勢開始一路下滑。
㈧ 如何判斷一個電影是國語片還是粵語片
有配音的肯定是國語片,粵語一般不配音
㈨ 20世紀50年代 香港電影分為國語片和粵語片。 YorN
你想問什麼?
在49年以前,中國的電影和流行歌曲的製作基地在上海,上海才是中國流行文化中心,
49年以後,很多電影公司和演員及唱片公司和歌手,從上海遷徙到了香港繼承從事電影和唱片製作,他們拍的電影和演唱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國語"的.而些是在香港本土成長起來的電影公司拍的電影的對白是講粵語的.由於國語片的製作水準遠高於粗製濫造"七日鮮"拍就的粵語片,所以國語片比粵語片更受市場歡迎,而且國語電影還能賣到外地去.在50-70年的香港是以國語片為主流的,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粵語片幾乎給擠出了市場.
但到了70年代中期,粵語片突然咸魚翻生,重新活躍起來,而且這個時候香港日漸本土化,粵語文化更受多數人的歡迎,到了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初,粵語電影和粵語流行歌曲逐漸取代國語片和國語時代曲成為香港流行文化的主流.從這以後香港的國語片和粵語片的界線模糊了,多數影片都有粵語和國語兩個配音版本,粵語版的供應本地市場,國語版則供應外地市場.
㈩ 粵語電影為什麼比國語好看
根據個人喜好來定吧,而粵語電影一般都出自香港,從香港電影發展歷史來看,香港電影比大陸電影要多而且發展的時間長,速度快.而資金方面之前也比大陸要多.而大陸電影發展都經過了很多跌跌撞撞,審批或者各個方方面面的(和諧).自然就會有很多好電影被扼殺在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