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台灣 228事件始末是如何
內容載自財團法人228事件紀念基金會
「二二八事件」源自一意外的圓環緝煙事件,事情的經過大致如下:
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十一時左右,專賣局接到密報…:
淡水港有走私船運入火柴、卷煙五十餘箱等情事,專賣局乃派葉得根、
鍾延洲、趙子健、劉超群、盛鐵夫、傅學通六名查緝員,會同警察大隊
所派四名警察前往查緝,但當他們抵達淡水時,僅查獲私煙五箱。不久,
又據密報人說:這些走私貨已移到台北市南京西路的天馬茶房
(太平町,今之延平北路)附近,按此a是台北最大的私貨集中地。查緝
人員與警察先到太平町附近的小香園進晚餐,以便就近訪查。下午
七時三十分,當他們到達現場時,私販早已逃散,僅查獲一位四十歲
寡婦林江邁的公私煙,擬將其全部公私煙和現金加以沒收。 林江邁幾乎
下跪苦苦地哀求說:「如果全部沒收的話,我就沒飯吃了,至少把錢和
專賣局制的香煙還給我吧.…。」但查緝人員不予理會。當時圍觀的
民眾很多,紛紛加入求情的行列。林江邁情急,進而抱住查緝員不放。
其中一查緝員「葉得根」一氣之下,用槍管打她的頭,致林婦的頭顱
鮮血直流,身旁的女兒也驚嚇得哭起來。 目睹此景的群眾極為氣憤,
乃將查緝員包圍,並高喊「阿山(外省人)不講理」、「豬仔太可惡」、
「還給香煙」等情緒激動的話。查緝員見勢不妙,連忙逃走,但群眾
卻緊追不舍。其中一查緝員傅學通為求脫身,乃開槍警告,不幸誤射
當時在自宅樓下觀熱鬧的市民陳文溪(年約二十歲,次日死亡)。查緝員
逃至永樂町(西寧)派出所,後轉至警察總局(中山堂旁),激憤的民眾
將查緝員的卡車玻璃搗毀,並將卡車推倒於道旁,然後包圍派出所要
求交出兇手槍斃。專賣局業務委員會常務委員李炯支與業務會第四組
組長楊子才聞報,於九時許趕往現場處理。當時約有百餘民眾聚集,
見二人卡車抵達,均趨前欲加毆打,李、楊乃轉至台北市警察局。
群眾尾隨而至,並已聚集達六、七百人。李、楊兩人表示將會懲辦
查緝員,惟群眾要求將肇事人交出。兩人不得已,會同北市警察局長
陳松堅,將查緝員六人送往憲兵隊看管。但民眾不滿,要求立即將六名
查緝員槍決。李、楊兩人以「刑罪罰惡,律有明文,未予擅便答覆」
為由,一再解釋,但始終未獲得諒解。 群眾得知查緝員被送至憲兵隊
(台灣新生報社對面)後,乃擁至包圍,要求交出兇手。張慕陶團長嚴詞
拒絕,並令一排憲兵上前擺出射擊姿勢,群眾見狀乃躲進新生報騎樓。
在場的見證人周傳枝稱:時任《台灣新生報》日文版主編吳金鍊好奇地
出來探視,見到周氏,即微笑打招呼。周氏問:「有鑼沒有?」
吳氏答:「有」,並轉身入內取出銅鑼。於是,雨一稍停,鑼聲叮當響
起來,群眾又包圍憲兵隊。又有青年在街上敲鑼大叫:「台灣人趕緊出
來報仇」,「不出來的不是蕃薯」,徹夜大聲叫罵。部分民眾則到台灣
新生報要求刊登此事,主編吳金鍊因奉有「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
員會」不得刊登事件消息的命令,而加以拒絕。民眾威脅將以汽油燒
報社。吳金鍊不得已請社長李萬居出面。李氏答應刊登,民眾始離開
報社。次日,該報即以五號字刊登百字左右之報導。(頁四八) 於是,
由緝私引起的傷人、殺人事件點燃了蘊蓄一年多的怒火,群眾燒車、
包圍警察局、憲兵隊,要求立刻處決兇犯。在得不到滿意答覆的情況下,
群眾久聚不散,終於引發了次日的「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誠為台灣歷史上的一大悲劇。謂其為悲劇,可分為
兩方面來看。就受難台人而言,不死於日據時期帝國主義者之摧殘,
卻死於他們日夜盼望回歸的祖國軍警之鎮壓; 他們容或批評政府,或
提出台人治台等要求,自信並無反叛政府的行為,竟因此被處死,且
多數並未經過公開審判的程序,甚或有秘密處決而屍首不存者,此
斷非文明社會之作法。甚至有些傷亡者,根本未參加過反政府的行動,
只因軍隊肆行掃射而成為冤魂。就光復後來台服務的大陸籍人士而言,
雖然部分軍人或公職人員有貪污、營私舞弊等劣行,但並非所有來台
人員盡皆貪官污吏; 然而在此事件中,部分大陸人士卻成了代罪羔羊,
為不法群眾盲目攻擊,因而傷亡,其數目雖沒有台人受難者多,但也
使得一些來台的公教人員心生恐懼而離開台灣,這些現象使大陸與
台灣之間加深了隔閡。不容否認的,一些毆打外省人或曾以武力攻擊
機關、機場,甚至傷害人命者,仍應受法律制裁。故並非所有
「二二八事件」的傷亡人員,均為無辜受害者,必須予以區分。
B. 描述台灣政治的電影
《被出賣的台灣》,2009年美國拍的,涉及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江南命案等幾個政治事件。
97年香港拍的《黑金》,反映台灣九十年代黑金政治。
08年香港拍的《彈道》,影射04年台灣選舉期間的陳水扁槍擊案。
梁朝偉演的《悲情城市》。
C. 二·二八事件的相關電影
《被出賣的台灣》(英語:Formosa Betrayed)
《悲情城市》(1989)侯孝賢導演
D. 什麼是台灣「二二八事件」
事件導火線
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十一時左右,專賣局(即煙酒專賣局,事件後改稱公賣局)接到密報,謂淡水有走私火柴,卷煙情事,乃派傅○通等六名查緝員,會同警察大隊所派四名警察前往查緝,但在淡水僅查獲私煙五箱.又據密報,走私貨已移至台北市南京西路的天馬茶房(太平町,今之延平北路)附近.下午七時三十分當查緝員抵達現場時,私販早已逃散,僅查獲一位四十歲寡婦林江邁的私煙,遂將其全部公私煙及現金悉數沒收.林江邁苦苦哀求說:「如果全部沒收的話我就沒飯吃了,至少把錢和專賣局製造的香煙還給我吧…….」但查緝員不予理會,當時圍觀民眾很多,紛紛加入求情行列,林江邁情急,抱住查緝員不放,卻遭查緝員以槍管打破頭而鮮血直流.
目睹此景的群眾轉趨悲憤,高喊「還給香煙」…等語.查緝員見狀欲速離開,群眾卻緊追不舍.查緝員傅○通為求脫身而開槍示警,不幸誤中當時在自宅樓下看熱鬧的市民陳文溪(年約二十歲,次日身亡),查緝員輾轉躲至警察總局,激憤的民眾搗毀其卡車玻璃,並將卡車推倒於路旁,要求交出兇手槍斃.專賣局業務委員會李常務委員與業務會楊組長聞報,於九時許前往現場處里,表示將會懲辦查緝員,惟民眾仍要求交出肇事者.李,楊兩人不得已乃將查緝員六人送往憲兵隊看管.
二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時,民眾沿街打鑼,通告罷市,聚眾遊行,先至太平町二丁目派出所搗毀所內玻璃,物品,圍打派出所主管,隨後沖入位於本町(今重慶南路)之專賣局台北分局,毆傷四人,致死一人,並將局內物品財物拋至街上焚燒,十二時許,民眾擁向南門專賣局總局要求懲凶未果,乃轉往長官公署,約下午一時許,遊行群眾約四,五百人,以鑼鼓為前陣,沿街呼口號,聲勢浩大.公署廣場前早已調派士兵駐守,沖突一觸即發,不久,槍聲響起,有士兵向群眾開槍射擊,造成傷亡,此即公署衛兵開槍事件,也是局勢惡化之關鍵所在.
下午二時許,民眾齊聚中山公園(今二二八紀念公園)隨後進佔台灣廣播電台向全省廣播,次日,全台各地知悉台北發生「二二八事件」,亂事乃逐漸蔓延全省,而懲凶要求也升高為政治抗爭行動.群眾涌專賣局台北分局, 要求交出兇手.因誤認緝煙員警而圍毆警員,搗毀分局.上千名群眾前往長官公署請願,在廣場前突遭公署樓上機槍 掃射,當場死傷數人. 台北市參議會召開緊急會議,並邀請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共赴公署陳情. 公署長官陳儀宣布台北市實施戒嚴,武裝憲警巡邏全市,開槍掃射市民.群眾再包圍專賣總局,鐵路警察署,交通局等,與軍警發生沖突,群情激憤並怒及外省人.
二二八事件擴展為全島性歷史事件,波及社會各階層人員,各種抗爭與沖突范圍擴及全台各地.從台灣北端到南端,從東到西,乃至澎湖地區亦不能免,影響既深且廣,其中又以台北,基隆,台中,嘉義,高雄地區影響最大.要塞部隊為配合蔣軍登陸而進行「肅清」街頭工作,以長達 兩日密集且持續的火網在街上無特定目標地用步槍和機槍密 集射擊,以恫嚇市民.下午「閩台監察使」楊亮功率憲兵營由福州抵基隆,3月8 日上岸開 始屠殺.
3.06 彭孟緝高雄大屠殺.
3.08 彭孟緝入屏東屠城.
3.11 蔣軍入南市進行屠殺.
3.12 蔣軍入嘉義進行屠殺.
3.13 蔣軍入宜蘭進行屠殺.
3.14 即日開始肅奸工作,進入綏靖階段.
◎武力鎮壓與清鄉
綏靖工作,大致可分為武力掃盪和清鄉兩大重點.掃盪之進行遠較預期迅速,除在中部地區由謝雪紅在台中組的「二七部隊」之殘部尚有一些抵抗外,其他各地幾無戰斗發生.惟各綏靖分區部隊在執行武力掃盪之時,確有報復行為,致有民眾無辜傷亡,嫌犯未經審判即就地槍決等情事發生.
就當時在台兵力觀之,事件前駐台之整編二十一師獨立團與工兵營,三個要塞守備大隊之總兵力僅五,二五一人,不足擔任台北之防戍任務.武力鎮壓,尚無實力.三月八日以後,國民政府軍隊陸續開抵基隆,情勢丕變.三月十日,陳儀發布戒嚴令,綏靖工作全面展開.十五日,國軍往埔里方面推進,縮小包圍圈.「二七部隊」因對外兩條交通要道均遭封鎖,聯絡不便,情勢甚為不利,乃決定派遣陳明忠擔任突襲隊長,兵分三路,夜襲日月潭方面的國軍.另以警備隊長黃金島率一小隊扼守烏牛湳橋,以防腹背受敵.突襲隊與國軍四三六團第二營第四連在日月潭附近發生激戰,國軍頗有傷亡,被迫向水裡坑撤退,但該部隊也傷亡慘重,且彈葯亦快告罄.
十六日,國軍四三六團第二,三營部分兵力,又與扼守烏牛湳橋的黃金島小隊發生激戰,戰斗一開始,該小隊由於佔地利之便,曾重創國軍,造成重大傷亡.旋因火力遠不及國軍,作戰經驗也有所不足,乃漸處於劣勢,被國軍火網所包圍,不得已乃由黃金島率一名隊員突破國軍的火力封鎖線,奔回「二七部隊」本部求援.同日晚上,「二七部隊」以武器彈葯無法補給,又兩面受敵,無法與他處部眾聯絡,難以繼續支撐下去,乃決定化整為零,或往嘉義小梅參加陳篡地的游擊隊,或各自回家.深夜十一時,隊員各自埋藏武器後,即宣告解散.
十九日起,陳篡地為作持久游擊戰,陸續向山地撤退,並將所有武器彈葯及附近村民之糧食,牛車等悉數帶走,陳氏並號召各地響應者,潛藏深山,實施一年的作戰計畫.二十日,二十一師以該殘部潛伏山地為慮,再派四三六團第八連進攻小梅附近,激戰數小時,終使其不支逃逸.但直至五月十六日,魏道明就任台灣省主席,解除戒嚴,結束清鄉,警備總部亦將各綏靖區改為警備區時,陳篡地殘部仍在小梅,樟湖等地進行游擊戰.
軍事鎮壓工作告一段落之後,各地隨即展開清鄉,其主要目的為:收繳散失之武器,肅清叛亂首要份子,清查戶口辦理切結,辦理盲從附合者自首自新等.清鄉原系政府為維持社會秩序,恢復治安必要的措施,但執行手段頗有可議之處.當時挨家挨戶搜捕嫌犯,使得許多事件參與者走投無路,已收懲治效果.但執行行為的偏激,或羅織入罪,或藉端報復,或勒索敲詐等不一而足,實已超過維護治安,防患犯罪之必要.「清鄉」使本省籍人士人人自危,其所造成的傷害使許多人在事件數十年之後仍無法忘懷.
E. 台灣2.28是什麼
是指發生於1947年2月28日的「二·二八事件」又稱「二·二八起義」。
1947年2月27日,台灣國民黨的專賣局武裝緝私人員在台北市延平北路毆打了一個賣香煙的婦女,群眾氣憤難平;緝私人員又開槍打死了一名打抱不平的市民,激起了台北市人民的抗議浪潮。市民們湧向市警察局請願,要求嚴懲兇手。
2月28日,台北市全市罷工、罷市、罷課,人們上街遊行,搗毀了國民黨專賣局台北市公司,焚毀貨場,並向國民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請願,提出懲凶、賠償、取消專賣局等要求。又遭槍殺三人,傷三人。
憤怒的群眾立即攻打警察局,奪取槍支,佔領電台,呼籲全省人民支援台北人民的正義斗爭,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
接著,台灣省北起基隆,南至高雄,包括高山族同胞的各地人民群眾紛起響應,從敵人手中奪取武器,佔領國民黨警察局,襲擊軍械庫,進攻飛機場和兵營。起義人民召開市民大會,成立人民政府,組成人民軍隊。幾天之內,國民黨台灣政權幾乎全部瓦解。
台灣當局驚慌萬狀。3月8日,在美國軍艦、飛機的護送下,兩師美械裝備的軍隊從大陸運到台灣,在基隆登陸,隨即對起義人民進行血腥屠殺。據統計,被殺起義人民達三萬多人。起義失敗。
「二·二八」起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有力地支援了大陸人民的解放戰爭。
(5)反應台灣228事件電影擴展閱讀
70年前的今天,台北街頭的女煙販林江邁遭到緝私警察毆打,引爆了台灣同胞反抗專制統治、爭取基本權利的正義行動,史稱「二·二八」起義。「二·二八」起義是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廣大台灣同胞的愛國主義光榮傳統。
70年後的今天,回首前塵、省思歷史,我們更加清楚地明白一個道理,兩岸同胞雖然隔著一道海峽,但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兩岸同胞應該攜手同心,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共同推動和平發展,致力民族復興偉業,這才是對「二·二八」起義70周年的最好紀念和對「二·二八」起義先賢英烈的最好告慰。
作為全國人民反對國民黨暴政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台灣同胞的「二·二八」起義,與大陸人民開展的反飢餓、反迫害、反內戰運動相互呼應,匯聚成了全國同胞愛國民主運動的巨大洪流,有力地配合了當時全國人民的解放戰爭。這就是「二·二八」的歷史真相,這就是「二·二八」的根本性質。
F. 什麼是228事件
「二·二八事件」又稱「二·二八起義」,發生於1947年2月28日,是台灣省人民反專制、反獨裁、爭民主的群眾運動。
1947年2月27日,國民黨警員於「台北天馬茶坊」的街頭查緝私煙時,毆打煙販林江邁致其流血。之後人民開始圍觀,警員想掏槍驅逐圍觀群眾,卻開槍誤傷當地群眾陳文溪(送醫次日死亡)。
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罷市、遊行請願要求交出罪犯,又遭國民黨當局的鎮壓,激起了民眾的憤怒,爆發了大規模武裝暴動。幾天之內,暴動民眾控制了台灣省大部分地區。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急電南京求援,國民政府調駐守上海的21軍在基隆登陸,進駐台北,對群眾進行大規模鎮壓,運動最終失敗。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現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之後台灣緊接著實施長達38年的戒嚴。
(6)反應台灣228事件電影擴展閱讀:
228事件表現:
1、專制獨裁
國民黨對台灣人民實行軍事獨裁統治,行政長官公署集全省行政、司法、立法、軍事大權於一身,形式上很近似於日本統治時期的總督,給人以不愉快的聯想,認為國民黨統治與日本人沒有兩樣,都是專制獨裁。
2、經濟沖突
在接收和處理日本壟斷資本方面,凡戰前日本人所擁有的企業,國民黨政府均以「國有資本」的名義接收,而這些資本幾乎壟斷了台灣工業、金融、貿易等各個領域。台灣省政府還設立貿易局和專賣局,對貿易和煙酒實行政府專營、專賣,這些都與台灣民間資本、工商企業界發生了嚴重的利益沖突。
3、貪污腐敗
國民黨跟在大陸一樣,大員們熱衷於「三洋開泰,五子登科」,熱衷於下山摘桃子,吏治腐敗,貪污盛行,軍警橫行,不到一年時間,接收變為「劫收」,台灣人民對國民黨政府的態度由期望變為不滿。上述原因造成了事件的最終爆發。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背景資料:血淚「二·二八事件」
G. 2.28事件是啥
228事件是台灣人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痕。民進黨卻把這道歷史傷痕作為政治利器和選舉工具,叫囂「外省人欺負本省人」,藉此煽動民眾仇恨國民黨,從中撈取選票,以至於無數無辜條生命葬於台灣228事件當中!
台當局把2月28日定為「和平紀念日」,頗有理性反省、放下仇恨、撫平傷痛的深刻意涵,但每年仍有部分人以暴力方式發泄不滿情緒,不僅無助於撫平心中的傷口,還會進一步撕裂社會、散播仇恨、激化對立。正如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指出,暴力行徑已超越和平、理性與法治的界限,對台灣造成傷害。
1947年2月28日爆發的台灣228事件,是台灣同胞反對當時國民黨當局專制統治、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愛國民主運動,是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一部分。但國民黨對起義群眾提出的進行政治改革、反對專制腐敗、實行民主自治等正確主張難以容忍,竟然調集大批軍警進行血腥鎮壓,給剛剛從日本殖民統治下掙脫出來的台灣人民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直到1995年2月,國民黨當局才給予「台灣228事件」平反,並正式向起義中死難者家屬道歉和賠償,並於隔年起把每年的2月28日定為「和平紀念日」。
H. 有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故事發生在台灣,男主角因為228受到牽連貌似離開了台灣,蠻感動人的電影........
雲水謠 (2006)
導演: 尹力
編劇: 劉恆
主演: 陳坤 / 徐若瑄 / 李冰冰 / 歸亞蕾 / 秦漢 / 梁洛施 / 朱茵 / 張致恆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6-12-01(中國大陸)
片長: 117分鍾(台灣)
又名: The Knot
劇情簡介:
年輕的陳秋水(陳坤 飾)為少女王碧雲(徐若瑄 飾)的弟弟雨萌當家庭教師,他清朗瀟灑,有一套快樂的學習方法,兩人一起唱歌學英文,簡單快樂,很快就墮入愛河。然而陳秋水是左翼人士,為避難必須逃往大陸。雖然似乎是短暫的離別,但秋水離去前仍與王碧雲私定終生,發誓矢志不渝。
但離別似乎很漫長 。秋水甚至與台灣失去了聯絡,但等待和思念仍埋在他的心中。部隊護士王金娣(李冰冰 飾)對他坦言愛意,並展開追求。戰爭結束後,王金娣跟隨秋水調至西藏,一路照顧無微不至。秋水亦多次尋碧雲未果,決定把舊情藏於心底,不辜負決心隨他的王金娣,二人成婚,但命運的嘲弄卻在不遠處。
秋水不知道,身在台灣的王碧雲,終身未嫁,一生都在等待。
I. 游戲《打鬼》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主角林火旺是228事件倖存者的孩子,從小便與父母親失散,而後被地藏殿的廟祝收留。而後偷聽到自己的身世,便偷偷半夜跑回中興村找媽媽的故事。
在村子裡,林火旺不僅超度了村子裡的亡靈,也除掉許多惡鬼,甚至接受神的試煉,打敗鬼王,最後拿到母親的遺書,卻被鬼王拉入棺材。而廟祝為了救林火旺,便請神起乩,以官將首的神力救下火旺。
(9)反應台灣228事件電影擴展閱讀:
故事背景
228事件其實講起來涉及太多政治方面的敏感領域,但是大概的起因經過還是可以說的,1947年2月27日,國民黨的警員在稽查走私煙犯時當街毆打一名煙販而引發人群圍觀,當時警員想鳴槍警告卻誤傷一名圍觀群眾,這導致了被誤傷的人第二天搶救無效死亡
1947年2月28日,台灣(台北)群眾開始發生動亂,幾天內動亂擴散半個台灣,而後國民政府派兵台北大規模鎮壓,暴亂最後平息
「打鬼」第二結局中,火旺的爸爸就是死於這場暴亂,當時的國民政府從大陸這邊派遣軍隊到台灣施行「清鄉」,也就是大規模的鎮壓屠殺,造成大量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