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部香港電影,裡面一個女的被人從樓上推下來摔死在車頂上。
是《猛鬼舞廳》吧 剛開始就是阿美被人扔了下去
舞女阿美欠落大耳窿草上飛巨款,又被姑爺仔雕哥強迫接客.在走投無路下向警方報案,揭露他們的罪行,雕哥起殺機,聯同手下與草上飛闖入阿美家,殺人滅口,阿美冤魂不息,還魂舞廳,見雕哥草上飛作威作福,欺凌其生前的姊妹老友,遂施法拔刀相助,先後殺死雕哥的手下和草上飛,舞廳大班見舞廳大亂,請法師驅邪,阿美魔力不足,雕哥暫得脫險。
阿美向生前老友雞毛求助,告之冤情,謂法師法力高強,令其三魂難聚,求雞毛到殯儀館為其吸取屍氣以增功力,雞毛驚怕失措,但其為人正義答允幫忙,無奈雕哥有靈符鎮宅,阿美難以攻入其家,阿美再向雞毛求助,雞毛聯同死黨阿保,勁秋施調虎離山之計,搜出雕哥之靈符,將之消滅,阿美在百無禁忌下,終於殺死雕哥,沉冤得雪,得以投胎轉世。
❷ 求一部香港老電影 最後結局是女主角拉下了鈴鐺,重新投胎了
《天賜良緣》
劇情簡介
舞女金大班(鄭裕玲飾)疼愛弟弟吉仔(張學友飾)。但吉仔生性懦弱,常夾在姐姐與女友珍妮(夏文汐飾)之間當出氣包。大班為了討好有權有勢的大姐頭,提議為大姐頭死去的女兒小玉(張曼玉飾)尋找夫婿,不料弄巧成拙,自己的弟弟成為了最佳人選。珍妮要求吉仔一起私奔,中途卻發生意外,吉仔幸運得到二十年前死去的小玉救回。吉仔就此愛上了小玉,大班得知情況後便與 珍妮聯合起來拆散這對人鬼戀。大班與珍妮極力說服小玉離開吉仔,並計劃讓小玉再度投胎,面對與吉仔間的朗情妾意,小玉不知如何是好。
❸ 問一部關於孿生兄妹電影的名字,好像是2009年香港拍的,劇情有點血腥
回憶了一下,我確定這部電影叫《世界很好,我們很糟》
❹ 求這部電影名稱,香港的老片
天賜良緣
英文名:Tian ci liang yuan
導演:Guy Lai
主演:張曼玉 張學友
類型:
預告片:
上映:0000年01月01日
地區: 對白:
評分:投票人數少於5人
顏色: 聲音:
時長:0 分鍾
分級:
本片首頁 演職員表 用戶推薦
劇情介紹:
由張學友和三個女人:鄭裕玲、夏文汐、張曼玉構成的靈異喜劇,在黎應就導演之下頗具熱鬧惹笑效果。鄭是學友在歡場中謀生的性情專橫的姐姐,她不喜歡相依為命的弟弟跟女友夏來往,令學友左右為難。兩人乃策劃私奔,不料在途中發生意外,學友滾下山坡,幸得死去二十年的女鬼張曼玉救回一命。從此學友對張魂牽夢縈,輪到昔日的敵人鄭與夏聯合起來拆散這段人鬼戀。
❺ 這本香港電影誰知道啊
喜馬拉雅星
❻ 香港猛鬼系列電影總的有幾部
一、《猛鬼差館》+《猛鬼學堂》
告別了傳統的僵屍電影,引入了西方的吸血鬼電影,在搭配香港本土喜劇特色。使得猛鬼差館和學堂既有恐怖元素,也有喜劇效果。
《猛鬼差館》講述了舊時日本軍官死後陰魂不散化作吸血鬼僵屍,而且現在的差館就是那時的軍營,緊接著一個一個被咬。本片的道士無用武之地,也寓意香港僵屍電影的衰落,開始用西方消滅吸血鬼的方式清除吸血鬼。
二、《猛鬼旅行團》
講一輛前往香港的客車因為司機得罪路邊鬼魂遭其報復,導致車毀人亡,只有吳君如存活,其餘皆化為鬼。然而大家都不知情的繼續前進,後來才發覺,並和林正英聯手祝眾鬼投胎。
三、《猛鬼屠房》
一群年輕人遊玩遇暴雨躲進一家凶宅避雨,無奈怪事接二連三的發生,最高鬼上身在這群年輕人中最膽小的一個,然後開始對這群人展開殺戮。
四、《猛鬼卡拉OK》
新天地卡拉OK於一年前的盂蘭節發生大火,二十多人喪命。在他們的一周年忌辰,他們化作厲鬼要找仇人報復。可報復無門,在獲得陶大宇等兩位警察的幫忙最終如願以償。可他們卻想過河拆橋……
(6)連胎粵語電影擴展閱讀:
《猛鬼旅行團》劇情介紹
該片講述為國家高幹賞識的李嘉玲隨同出發的旅行團,因為路經亂葬岡,觸怒惡鬼招禍,以致車毀人亡。團友均被亡魂附體,唯李嘉玲能逃離此劫!
然而,當她發現逐個團友都已是鬼時,嚇得她依嘩鬼叫並與鬼王李炳戰斗的故事,於1992年3月26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該片是香港猛鬼系列片中經典的鬼片之一。
❼ 求一部香港老電影的名字
中文片名 青蛇
英文片名 Green Snake
更多外文片名 Blue Snake Ching Se White Snake, Green Snake Qing she .....(Hong Kong: Mandarin title)
影片類型 奇幻 / 劇情
片長 99 min
國家/地區 香港
對白語言 粵語
色彩 彩色
級別 Singapore:PG Australia:M Singapore:NC-16 Canada:AA Hong Kong:IIA
演職員表
導演 徐克 Hark Tsui
編劇 李碧華 Lillian Lee .....also novel 徐克 Hark Tsui
演員
張曼玉 Maggie Cheung .....Siu Ching (Xiao Qing), Blue Snake
趙文卓 Man Cheuk Chiu .....Monk Fatt Hoi (Fahai)
王祖賢 Joey Wong .....Bak Sei Juen (Bai Suzhen), White Snake
吳興國 Wu Hsing-Kuo .....Hsui Xien (Xu Xian), the scholar
劉江 Kong Lau .....Blind monk
田豐 Feng Tien .....Spider Ma Cheng-miu Chan Dung-Mooi
製作人 徐克 Hark Tsui .....procer
原創音樂 Zhan Huang Songde Lei Tsung-tak Lui 黃沾 James Wong
攝影 Tsiu Ko
剪輯 Tsik Ah
藝術指導 Bill Lui
服裝設計 Po-ling Ng
製作發行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出品 上海電影製片廠、香港思遠影業公司 1993年出品
上映日期 香港 Hong Kong 1993年11月4日
劇情介紹
南宋年間,民生苟安,各地迷信盛行,人妖難分,以替天行道為己任的法海和尚降妖除魔,冷峻無情。錯收蜘蛛精一個電閃雷鳴之夜,在西湖底修練百載的青蛇和千年的白蛇受妖精的佛珠靈光之惑,頓時開竅。她們化作倩麗女子徜徉人間。巧遇白面書生許仙,誘得許仙心醉神迷並產生戀情,不料卻遭和尚法海施法破壞。由此演出了一段情慾迷離,愛意纏綿,哀婉百轉的人間悲喜劇…… 電影中,青白蛇一出場,便是搔首弄資風韻綽約,沿途經過,不知道引來多少放浪眼神遊弋摩娑。昆劇念白變成了她們的平素言談,桃花之色難於從她們的面上抹煞。青蛇甚至在煙花閣樓中跟著異域靡靡之音大跳艷舞,眼波流轉,銷魂蝕骨,凡俗男子見了由不得不春心盪漾情難自持。 蛇變美女,游盪紅塵,偶遇許仙,愛意萌生。 於是乎西湖之上天雨陡降,痴傻書生許仙被淋成了落湯雞。殊不知這傾盆大雨並非來自天意,而是拜白蛇娘子千年法力所賜。青白蛇泛舟湖上,煙雨縹緲,霧靄朦朧,宛若人間仙子,裊娜多姿,亭亭玉立。待到那懵懂書生上得船來,推讓之間,春光乍泄,輕而易舉俘獲他心。 白蛇娘子此番化作美艷人形游戲人間,因有千年道行相助,是以喜怒哀樂等諸多凡塵情感皆可生成,歡笑悲泣,隨心而來,無異常人。而小青修煉時日尚淺,雖有凡人皮囊掩護,然而蛇性難改,慵懶滑膩依舊,只知道隨心所欲瘋癲玩樂,不懂得傷春悲秋淚灑西風。小青見那書獃子許仙跟白蛇終日廝混糾纏,歡樂逍遙,不由得心生妒意,暗下決心要跟姐姐鬥法相拚,不相信自己收不了許仙那一顆情慾色心。 與此同時,金山寺年輕有為的法海禪師一路降妖伏魔盪滌人間,其間雖有無盡宵小之徒以色相相誘,無奈均被心有如來靜似如來的法海看破。法海心繫天下,堅韌果敢,看見呆傻許仙面露不祥之色,登時知道他被蛇妖所困,於是決心將雙蛇拿下,免得她們添禍於世。 青白蛇尚不知大難將至,照舊和許仙在法力變幻出的亭台樓閣中廝守貪歡,燃燒紅塵色慾,不聞窗外風雨。 端午已到,青蛇貪玩斗氣,不肯離開庭院。當日許仙害怕與他共飲的白蛇現形,遂將酒倒入荷花池內。藏匿其中的青蛇現出原形,乃是一條綠色巨蟒,盤旋糾結,把那許仙相公給生生嚇破了膽。 接下來好似傳說中那般情節,青白蛇共赴昆侖山尋求靈芝仙草以救許仙俗命。所異之是法海中途殺到,白蛇奪草先逃,青蛇攔截禪師。兩人大鬥法力,水波激盪,高潮迭起。法海要青蛇助他修行,功成尚可放她一條生路。於是青蛇色誘法海,在他身旁撫摸呢喃,纏綿連連,將於人間學來的情慾伎倆悉數應用,不想竟大敗法海,害得他情慾勃發不攻自破。 許仙被仙草還魂,得知一切來龍去脈。其實他早清楚娘子小青皆非人類,奈何愛戀大過驚懼,怎捨得那人間仙境溫柔鄉。死裡逃生,一夢醒來,他聽聞法海即將來犯,當下就要帶著娘子和小青逃亡離去。拉拉扯扯,去留成惑,你說這濁世男子到底愛上了哪一個?你說這天仙般的青蛇白蛇到底是愛上了這人間俗子還是戀上了這花花世界浪盪乾坤? 如此這般,豈能逃脫? 犯了色戒的法海內心矛盾重重,將那許仙劫往金山寺,逼其剃度,為其講經,希求佛法施威,令他迷途知返,回頭是岸。 青白蛇雙雙飛來,長袖翻飛,大戰法海。一時之間水漫金山,江河絕堤,將民宅淹沒,生靈塗炭,慘不忍睹。 白蛇早有身孕,跟法海鏖戰之下,動了胎氣,在水中產下一嬰孩。 原本已被人妖孽緣和心內色念困惑不堪的法海禪師驚見白蛇產子,更是心神恍惚,是非難辨。他再難搞清所謂人神妖孽有何不同,而自己苦心修煉驅魔降妖又是為了哪般。 青蛇趁法海迷失心智之際闖入金山寺救出許仙,不曾想相公已被眾僧封了五陰,口不能言,目不能見,成了廢人一個。 青蛇大慟,迷離中感覺這被姐姐和自己所鍾愛的俗世男子已經背叛了她們。她想起昔日和姐姐在山中相伴清修,何等快樂何等無憂,若不是因為什麼色慾歡愛紅塵情緣,又怎會導致今時今日差一點姐妹反目永世不得超生? 那一邊,白蛇將所產嬰孩交予法海手中,旋即被雷鋒塔鎮入湖心。 青蛇帶許仙出了金山寺,發現早不見姐姐蹤影,於是將手中劍刺進許仙胸膛,扔他入水。 法海兀自傷神迷失,喃喃自語。 罷罷罷。青蛇展顏慘笑,縱身躍入水中,隨波逐流,告別紅塵,永不回頭只有江水依舊東流,浩浩盪盪,奔騰向海。 愛戒無休 情慾糾葛,千載不化。 法海終日念頌什麼「大悲天龍般若諸佛世尊地藏般若巴嘛空」,妄稱什麼「心有如來靜似如來」,到頭來還不是被妖嬈嫵媚的青蛇所迷惑,且看他神姿縹緲,情不自禁,怕是已經愛上了這投懷送抱耳鬢廝摩的溫香軟玉。 若是沒有什麼神佛菩薩,若是真的眾生平等,保不準他就跟這妖異女子攜手雙飛,只羨鴛鴦不羨仙去也。 怎奈天上人間,戒律永存,美夢虛幻,想都不能想。 只能戒愛戒情,繼續去做他的伏魔大法師。 而青白二蛇,繞是修煉千年,吸取雨露精華,變做誘人美女,也無力承受人間信條天庭法規,區區硫磺粉雄黃酒便能招來殺身之禍,更何況和尚道士觀音玉帝全都插上一腿,只能負隅頑抗,到最後功虧一簣,灰飛煙滅。 於是青蛇看著白蛇,凄然問道:都說人間有情,可情為何物? 還不如重返那煉法的荒山野嶺,聽風聽雨看雲看天,管什麼滾滾紅塵,怕什麼佛法無邊,且自逍遙沒人管,姐妹相伴,相互溫暖,快樂無邊。 青蛇只留下一抹凄楚薄涼的笑和一個落寞的背影。 誰人言,花彼岸,此生情長意短。 或許很多很多年以後,我會忘記你,忘記你的淺笑凝眸,也忘記我對你的愛。 或許很多很多年以後,你會記起我,記起我的哀怨惆悵,也記起我對你的愛。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該片由徐克導演,徐克、李碧華編劇,張曼玉、吳興國、趙文卓、王祖賢合演。故事取材自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描寫白蛇與青蛇修練成人,巧遇書生許仙並產生戀情,卻遭和尚法海施法破壞。本片與傳統的講述不同,有意從青蛇角度,去探討青蛇、白蛇,法海及許仙之間的感情問題,對人間是否有情及情為何物提出質疑。基於這兩點,全片拍得較有現代感受和新意。人物的塑造與傳統角色不同,如趙文卓飾演的法海,不是以往戲劇中滿臉殺氣騰騰的中年僧人,而是年輕俊朗,活力十足的和尚,正處修行階段,六根未盡。他難以抗拒青蛇的誘惑,因而惱羞成怒,作法禍及蒼生。本來,青蛇應為本片的重點人物,但卻不如法海的戲份豐富。至於全片營造的氣氛,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神話色彩,可說是一部成人看的童話片。 拍《青蛇》是徐克多年的一個心願。藉《白蛇傳》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徐克希望道出現代女性愛情的愛恨纏綿和有情有義。《白蛇傳》是以白素貞為主角,但在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中,青蛇反客為主,由白素貞的丫環變成了不惜主動追求白素貞心儀男人許仙的另一種「小青」。到了徐克的電影中,青蛇更變本加厲:除了主動追求許仙外,她還混合了善妒、活潑、調皮、不甘寂寞、打抱不平、反叛、獨立等個性。最後,白素貞死了,小青殺了懦弱無能、出家避世的許仙後帶著白素貞的兒子獨自上路。徐克表示,故事概念與李碧華原著分別不大,只是加強了戲劇性,突出了白蛇與青蛇在情義取捨上的矛盾沖突。他希望給《白蛇傳》注入新元素,以表現現代女性對愛情、友情的看法。所以故事雖以南宋為背景,但情節以愛情發展下去,因而背景根本不重要。《青蛇》這個老掉牙的故事被徐克用現代元素攪和了一番,卻別有一種風情。如夢似幻的媚情妖女、不甘寂寞的「第三者」、情義雙重的錚錚俠女,加上他的強項——眼花繚亂的特技,確實讓人耳目一新。正如徐克自己所說:「電影導演如果有宗教般的狂熱和小說家的想像力,電影就會產生一種魔力」。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法]:蛇妖,我要你助我修行。 [青]:助你修行? [法]:如果你可以亂我定力,我就放你走。 [青]:好啊,我試試…不過我定力不夠,我怕你未亂…我自己先亂… [青]:你老是說我沒定力,原來我發覺個個人都沒定力,包括飛不出你掌心的老實人… [青]:…還有終日說要敬而遠之的和尚,你花那麼多時間去做的事,我一下子全部做到了。我以為你道行好高,原來也不外乎如此。 [青]:許仙… [青]:真可憐!你的五陰與識覺都被人封住。 [仙]:小青… [仙]:貪戀紅塵…是不應該的…罪孽…懺悔… [青]:你講不了話,你現在講什麼都沒用… [青]:你出賣了我們。 [青]:我來到世上,被世人所誤,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 [青]:真可笑,你們世人都不知道,等你們弄清楚,也許我會再回來… [法]:小青… 我今年一千三百多歲。 住在西湖一道橋的底下。這橋叫「斷橋」。從前它不叫斷橋,叫段家橋。 冬天。我吃飽了,十分慵懶,百無聊賴,只好倒頭大睡。睡在身畔的是我姊姊。我們盤錯糾纏著,不知人間何世。 雖然這橋身已改建,鋪了鋼筋水泥,可以通行汽車,也有來自各方的遊人,踩著殘雪,在附庸風雅,發出造作的贊嘆感慨,這些都不再那麼容易就把我倆吵醒了。 西湖本身也毫無內涵,既不懂思想,又從不洶涌,簡直是個白痴。竟然贏得騷人墨客的吟詠,說什麼「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泳州「。真是可笑。 我在西湖的歲月,不曾如此詩意過。如果可以挑揀,但願一切都沒發生。 遠處,又傳來清悠輕忽的鍾聲,不知是北山的靈隱寺,抑南山的凈慈寺,響起了晚鍾。把身子轉了一下,繼續我的好夢。 我不願意起來呀。 但春雪初融,春雷乍響,我們便也只好被驚醒。年復一年。 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都在西格發生,除了死。我的終身職業是」修煉「,誰知道修煉是一種什麼樣的勾當?修煉下去,又有什麼好處?誰?我最大的痛會是不可以評一盤級一千三百多歲了,還得一直修煉下去,伊於胡底?這竟是不可挑揀的。 除了職業,不可挑揀的還有很多。譬如命運。為什麼在我命運中,出了個小岔子?當然,那時比較年輕,才五百多歲,功力不足,故也做了荒唐事兒。 ——我忘了告訴你,我是一條蛇。 我是一條青色的蛇。 並不可以改變自己的顏色,只得喜愛它。一千三百多年來,直到永遠。 姐姐,你千年修行,為了一個許仙值得嗎?
[編輯本段]電影原聲
《白蛇傳》經由那個為電影而寫小說的李碧華操刀改編,鬼才徐克執導,給這則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賦予生命後,有了另一番新意,改名為《青蛇》。「天下言情第一人」的李碧華做文字,古裝戲怪才徐克用鏡頭,電影的好自不必再多說。難得的是,徐克的老搭檔黃沾偕同新銳音樂人雷頌德一起來為《青蛇》做電影原聲樂。 主題曲《流光飛舞》是很耐聽的。本來,「耐聽得很」四字是黃沾自己說的,像個獻寶的小孩子,生怕別人忽略了他的得意之作,於是搶著在文案里告訴你——說「耐聽」是不夠的,非得要說出「耐聽得很」心裡才安然。不過,的確是傑作,詞曲俱佳。雷頌德的編曲也好,一段古箏開場,立馬給人光彩流動的感覺,繼而引出陳淑華柔美的聲音:「半冷半暖的秋,靜靜燙貼身邊,默默看著流光飛舞,晚風中幾片紅葉,惹得身心酥軟綿綿……」真是一首讓人骨頭發酥的歌,回頭想著那白衣的白素貞、青衣的小青,顧盼生姿,裙擺撩動,那是只有蛇才會有的蠱惑的美麗。太妖冶過後,反倒覺不出輕佻,就像默默看著流光飛舞。「留人間幾會愛,迎浮生千重變,跟有情人做快樂事,莫問是劫是緣。」白素貞應該是幸福過的,因為她愛許仙可以愛到不捨得承認他的不好,有情若斯,就等於是自己先給了自己幸福的機會。然而,緣或劫,並不是你不問就可以無視,它總會氣勢洶洶的來,於是,「跟有情人做快樂事」也只成了曾短暫實現,其後永遠縹緲的願望。 真正得旨的是《人生如此》,短短三十一個字,卻道盡萬千。雷頌德的這首曲很有些不似他後來的風格,其中的驚艷竟像是他不可泄露的天機,只得一次,往後斷不可再提起。一九九三年的雷頌德,軒昂的緊,灰襯衣白長褲的站在黃沾身旁,直讓人覺得後生可畏。彼時雷氏的生猛之氣真讓人不敢直視,像《人生如此》這樣的樂段,真真是需要點功底的。沾叔叔說,他想這首詞,直想得茶飯不思、食不甘味,一直到錄音間試唱後,還做改動。的確,好的文字是需要時間和功夫去反復推敲的,難得才氣如斯的黃沾也肯如此落力。《人生如此》做了開場曲和終場音樂,首尾相應,與電影的主旨絲絲契合。辛曉琪領唱的版本的確是很有氣氛的,黃沾獨具慧眼,號稱一聽雷頌德的段子寫出來,馬上就想到讓辛曉琪來唱。而影片末尾女聲合唱的版本卻是讓人不勝唏噓:生生世世的輪回里,也不過是「人生如此,浮生如斯」,卻偏偏「情之至」! 黃沾應考的《莫呼洛迦》實是神來之筆。當初在電影里,看見張曼玉在華麗如千顆水晶空降的屋裡,混在一群印度女人中間,跳妖艷舞蹈的時候,隨著她蛇般扭動的腰肢而來的音樂,真是一下就讓我愣住了,當時還以為原味的印度音樂,後來得知竟是黃沾的原創!「中國味道的印度音樂」,怎麼了得?黃沾呀黃沾,叫我如何不愛你?!據說徐克那個老怪物題筆寫下第一句歌詞「莫嘆息,色即空」就跑掉了,考試官一句提示,黃沾善後。於是老黃也只好把看佛經多年的知識也抖了出來——天龍八部的蛇神和樂神,末世的摩登伽女和莫呼洛迦;「揭諦」對「摩訶」,蠻絕的「無情對聯」。辛曉琪醇厚的嗓也變得妖嬈起來,誘惑直搗耳膜。紫醉金迷的濁世,蛇妖舞動;衣衫過處,色相頓生;卻在一瞬之間,一陣金煙背後,遁去無蹤;空變色,色變空! 純音樂的段子亦做得很棒,當中大可分為兩種基調:一個是以《思情》、《初遇》、《流水浮燈》、《柳腰細裙兒盪》、《識情》、《尋夫》構成的美麗而凄慘的情懷。荷花煙雨西湖,狂風卷,急雨下,為系郎心,合什念咒,油傘輕張,一網天地情,一段孽緣就如此鑄下。春日飛花、逝水流紅、雪絮如香,多情的妖,薄情的人,只可惜,學做人,只把至情至性學了個十足,卻學不來木納、委頓,學不來投機和怯懦。美妙的旋律惹得人耳熱,其中的種種清純美麗之氣韻神境都是屬於不染紅塵的真誠之情的,然,既誤墮俗世,情之再難能可貴,情之再與天地自然本性相溶相合,背後卻總有甩不開的禍患。愈是有前面的美麗,愈是嘆謂於後來的悲慘!另一個基調從《人間魔域》開始。雷頌德寫的《人間魔域》詭異得很,連黃沾也贊「極富創意」。《降妖》、《心魔》、《治水》、《水漫金山》、《鬥法》也走上同樣的調子。敲擊樂中混雜的民樂器是很有氣勢的:法海的無情、人間的惡濁、白蛇青蛇的無懼,都隨著越來越強烈的鼓點和越來越尖銳的樂聲變得洶洶。尤其是《鬥法》一段,來得尤其猛烈,直叫人不堪忍受——許仙引路降白蛇,合缽收妖鎮雷鋒。鎮,其實白素貞無懼於死,又何懼於鎮?只是看著許仙後退的身影,看著緩緩落下的缽盂,該是怎樣的心若止水?怎樣無法言喻的絕望和悲戚。這其實是鴆,從相遇的那一刻起,便毫不猶豫地飲下了,再念西湖初遇時,碎裂世間痴纏綿!緊接其後的是《此恨綿綿》,是《流光飛舞》的曲調,彼時曼妙的撩人情懷,到得此時徒留愛戀嗔恨萬千。那把劍,插在了許仙心口,在此後生生世世的輪回里,他的心,會不會痛?再次響起了那首歌:「人生如此,浮生如斯……」《青蛇》是人氣的傳奇,把當代人的心態作為傳說人物的心態,神話與現實囊括在一個個臭皮囊中。妖花怒放的李碧華、古怪刁鑽的徐老克,還有精靈的黃沾與生猛的雷頌德,絲絲相扣、步步為營,合力打造了這個舊中出新的傳奇故事。文字鏡頭也好,音樂人聲也罷,《青蛇》都是一闕人間有情眾生的輓曲。就如同影片的始與終作為象徵的那一滴清淚,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看見「青」與「蛇」二字交合一起,都會悄然滴在心尖上。如此的銘心,就連當中的流光也已恆逸……
❽ 求這部香港電影的名字
猛鬼舞廳
主 演:徐少強 劉家輝 單桂枝 盧惠光 唐偉成
劇情簡介
舞女阿美欠落大耳窿草上飛巨款,又被姑爺仔雕哥強迫接客,在走投無路下向警方報案,揭露他們的罪行,雕哥起殺機,聯同手下與草上飛闖入阿美家,殺人滅口,阿美冤魂不息,還魂舞廳,見雕哥草上飛作威作福,欺凌其生前的姊妹老友,遂施法拔刀相助,先後殺死雕哥的手下和草上飛,舞廳大班見舞廳大亂,請法師驅邪,阿美魔力不足,雕哥暫得脫險。
阿美向生前老友雞毛求助,告之冤情,謂法師法力高強,令其三魂難聚,求雞毛到殯儀館為其吸取屍氣以增功力,雞毛驚怕失措,但其為人正義答允幫忙,無奈雕哥有靈符鎮宅,阿美難以攻入其家,阿美再向雞毛求助,雞毛聯同死黨阿保,勁秋施調虎離山之計,搜出雕哥之靈符,將之消滅,阿美在百無禁忌下,終於殺死雕哥,沉冤得雪,得以投胎轉世。
❾ 麥兜的故事講了什麼
麥兜啊,好可愛。左眼上有個胎記,喜歡吃雞腿,只吃肉不吃菜兼貪睡。
媽媽麥太,爸爸麥柄,還有麥兜又抖腳的毛病。他是只單純樂觀的小豬,資質卻甚為平平,俗稱『死蠢』;麥太是一個單親媽媽,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兒子麥兜身上。幸好麥兜性格單純樂觀,為人正直善良,故事由他的出生、上幼稚園、中學以至長大後負資產的一路說來,失敗、失望,一個接一個,但麥兜還是憑著他正直善良的『死蠢』精神,創造了他的美麗世界。
「麥兜麥嘜系列」是我國著名作家謝立文、畫家麥家碧,以麥兜、麥嘜兩個可愛的主角創作的叢書。書中敘述了兩只快樂小豬的生活故事。最初在香港的兒童雜志上刊載,後來,卻逐漸在院校以及知識界流行起來,成為一種時尚。大人和小朋友都喜愛麥兜兒、麥嘜,他們都被麥兜、麥嘜那既深奧又幼稚,既憂郁又樂觀的故事感染,也觸發了各自不同的想像。趣味盎然的《麥兜故事》中到處彌漫著濃濃的香港風情,窄小的高樓,貼滿街邊的小廣告,小人物的快樂,溫馨的回憶,苦澀也是淡淡的。那種香港式的幽默和諷刺,在卡通片《麥兜故事》里也自然地流露出來
「我名叫做麥兜兜,我阿媽叫麥太太……我最喜歡吃麻油雞,我最喜愛吃雞屁屁,一起吃雞一起來歌唱。」在香港,如果聽到這樣的台詞,人人都會知道,是那個麥兜來了。麥兜是什麼,是一隻粉色的豬。准確地說,是一個豬樣小朋友,只不過在作者的筆下,給它賦予了人性,而它的世界也和人的世界沒有什麼區別,惟一有別的可能只是它的形象還是個豬的樣子,因此還不如就說他是一個生有豬樣子的人。麥兜的人生故事很平常,上學、工作,希望、失望,他都一一經歷。而他的智商又不高,家庭地位不僅稱不上顯赫甚至有幾分低微,因為在故事裡他是香港人,應該算是生活在香港社會底層的人。因此,他的經歷可能很多香港的普通百姓都有。
打著「香港製造」牌子的麥兜以無與倫比的親和力贏得香港市民的喜愛。麥兜的影片可謂給香港影片市場一個超級沖擊波:聖誕期間,《麥兜故事》票房超過了宮崎駿的動畫片《千與千尋》;2002年4月,《麥兜故事》獲得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項;在香港電影節頒獎典禮上,《麥兜故事》一舉奪得由世界各地影評人評審頒發的「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影評人評價說,《麥兜故事》不但有香港的本土氣息,同時具有世界共通性,傳遞出濃厚的時代信息。
麥兜語錄
大難不死,必有鍋粥。
臀結就是力量。
豬還有一豬兜。
肉不琢,不成餅。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霎時之蛋撻。
聞雞起筷!
麥兜不完全檔案
麥兜
出生年月:1988年7月
性別:男
上過的幼兒園:春田花花幼兒園
夢想:當奧運冠軍;去馬爾地夫旅遊
性格:單純、憨厚、樂觀、與世無爭
麥兜有系列故事,有興趣在網上搜索一下
❿ 找一部很早的古裝粵語電影。
這個是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