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愛情三部曲美國電影

愛情三部曲美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3-02-28 21:35:54

Ⅰ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就是兩個契合的靈魂,有著說不完的話

文/愛吃土豆的佩奇
曾經特別喜歡一句詩,叫作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這句詩用來形容我最近二刷的一部電影,當真有些貼切。只是這詩的本意是形容友情,而電影表達的是愛情。

這部電影就是被稱為「愛情三部曲」之一的《愛在黎明破曉前》,所謂的愛情三部曲,就是《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以及《愛在午夜降臨前》,主題分別是相遇、重逢和婚後相處。

這三部電影的拍攝過程,和它們的名字一樣浪漫,是男女主角用了十八年完成的,每部之間間隔了九年,可以說稱得上電影真人秀了。

《愛在黎明破曉前》這部電影,目前豆瓣評分8.8。主要講述了美國青年傑西和法國女學生賽琳娜在火車上相遇,兩人相談甚歡。火車到達維也納時,傑西邀請賽琳娜一同下車,賽琳娜同意了,兩人在維也納度過了一段浪漫時光。當清晨來臨時,兩人即將告別,並約定半年後再次回來的故事。

很多人看這部電影,會覺得男女主全程都在尬聊,顯得非常無聊。但我卻覺得,他們詮釋的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兩個人在一起,心裡眼裡只有對方,並且有著說不完的話。愛情不是相顧無言,或許喋喋不休才是。

傑西和賽琳娜是在一輛火車上相遇的,不過他倆的目的地並不相同,傑西要在維也納下車趕第二天的飛機回美國,而賽琳娜看望完奶奶要回法國。

兩個人的聊天話題是從車上的一對夫妻吵架開始的,很有趣的是,當時傑西和賽琳娜手裡都各拿了一本書。傑西比較主動,去餐車用餐的時候邀請了賽琳娜一起。

之後,兩個人越聊越投機。

火車到達維也納的時候,傑西不得不下車,不知道賽琳娜給了他怎樣的勇氣,總之他說服了賽琳娜下車和他去維也納待一天。

彈幕很多人都說這個情節有些荒唐,哪有女孩子輕易就跟著一個男子下車的。但也如很多人所說,如果賽琳娜不下車,這個故事就到此結束了。

不過,我覺得這個情節之所以合理,首先它的背景是國外,其次是愛情需要直覺。

其實在下火車之前,傑西和賽琳娜在聊天中就對彼此有那麼一絲絲好感,加上賽琳娜本身是個喜歡冒險的女孩子,所以她選擇了下車。

年輕時候的愛情,往往滋生於理性之外。我們不需要去思考這件事這個人存在的合理性,只要對對方有好感,就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對方在一起。

純粹在愛情里去理解的話,賽琳娜做的這個選擇還略顯一絲浪漫。或許她的不拒絕顯得有些主動,但是我們也應該欽佩她的勇氣。

她給了自己和傑西一次機會,也是給了愛情一次機會。如果不下車去經歷這么一天,或許他們彼此都會後悔。

所以賽琳娜下車雖然顯得有些不符合現實,但是在浪漫的愛情里,這種行為反而是能夠理解的。

一般而言,如果我們聽說兩個人一天就確定相愛、難舍難分,會顯得進展太快,不切實際。但是對傑西和賽琳娜而言,愛情本該如此簡單。

下了火車以後,傑西和賽琳娜可以說一刻也沒有閑著,他們去了很多地方,也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

認真看電影的人,一定可以在試音間那幕戲里嗅出幾分愛情的味道。

之後賽琳娜帶傑西去了無名者墓地公園,因為賽琳娜曾經來過這里,所以她給傑西講了她之前的一些見聞和對死亡的一些見解。

在公園里的時候,兩個人聊天甚至都不敢直視對方。

夜幕降臨的時候,賽琳娜在摩天輪上第一次吻了傑西。

從這里開始,兩個人之間的情感有了一些升溫,他們聊天的內容也更加有深度,他們聊到了父母,聊到了婚姻,也聊到了愛情。

接下來有一件事證明了再契合的靈魂也會有所不同,也會產生分歧,因為性別差異、教育差異等等。

這件事就是賽琳娜看手相這件事情,她認為對方講了她覺得很對的事情,但是傑西卻很現實的一針見血指出,賽琳娜只是付錢聽到了她喜歡的話,他在很較真地告訴她,她被騙了。

這事兒換成任何一個女性聽到都不會開心,所以賽琳娜後來形容傑西當時像一隻「炸毛的公雞」,她也表示她不喜歡他這樣,但這並不影響她喜歡他。

所以說,愛情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在一起,也可以是互補的兩個人。

賽琳娜真的是一個浪漫且文藝的人,她在教堂里聽傑西對結婚的描述時,真的是在用凝視的目光。

到這里愛情的痕跡已經很明顯了,加上流浪漢寫詩和酒吧老闆賒酒的神助攻,傑西和賽琳娜真的愛上了彼此。 盡管一天的相處顯得不可思議,但愛情的產生,有時候不需要一天,只需要一瞬。

我們不必覺得傑西和賽琳娜相愛得太快,因為愛情本身就是如此簡單,一見鍾情也並非全無可能。

這部電影可能會令有些觀眾感到無聊或厭煩,因為全程都是傑西和賽琳娜在不停說話。

但其實,這才是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回望傑西和賽琳娜的這一天,開始於說話,結束於說話。很多人一定會好奇,他們怎麼有那麼多可聊的。

賽琳娜願意應傑西的邀約,跟著他下車,說明她內心是有點兒喜歡和傑西聊天的,相處之後,她和傑西更是開始喜歡彼此,但是這兩個人在相處這一天之後,就必須要分別,一個要去美國,一個要去法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愛情剛剛滋生,兩個人對彼此的了解也很局限,他們當然有很多話想要和對方聊。

但凡是經歷過熱戀的人,一定可以在傑西和賽琳娜身上找到自己曾經的影子。因為我們剛開始戀愛的時候,都和對方有很多話要聊,有些人甚至沒話題也要製造話題,以此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感情。

那時候的我們,似乎逛多久的街都不會累,說很多的話都不會嫌煩。

而這,就是愛情。

我以前聽過一句心靈雞湯,大意就是說:愛情不是兩個人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而是彼此不說話,也不會覺得無聊。

以前我還蠻認同這句話,但看過《愛在黎明破曉前》這部電影之後,我更相信愛情是需要交流的。

真正契合的兩個靈魂,不厭其煩地向對方表達彼此,一個願意說,一個願意聽,這才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愛在黎明破曉前》這部電影,或許人物沒有那麼豐富,情節也沒那麼跌宕起伏,但是它所呈現的,就是兩個人從相遇到相愛時最美好的樣子。

因為它很真實,所以往往能夠走進人們心裡。它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在愛情滋生時最真實的樣子。

我想,不管看這部影片多少遍,傑西和賽琳娜聊天幾乎全程都在笑的畫面,每個人都會記憶猶新,希望你每次重溫這部影片,都能記得這句台詞:

Ⅱ 愛在日落黃昏時三部曲觀看順序

《愛在日落黃昏時》三部曲觀看順序為:《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愛在」三部曲是由美國獨立電影人理查德·林克萊編劇及執導的三部愛情電影片。理查德·林克萊特將獨特的敘事風格使影片那些零零散散的片斷串聯在一起,使混沌質變為對混沌的描繪,同樣他的作品顯示出強烈的後現代顛覆性的特徵。

《愛在黎明破曉前》是1995年的作品,講述了男女主在火車上邂逅,兩個人在互動的過程中對彼此擁有了好感,最後他們約定半年後在維也納相見。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很美好,也很溫馨。
《愛在日落黃昏時》是2004年的作品,比《黎明》晚9年。《愛在日落黃昏時》一樣也是講述浪漫的愛情故事,故事承接了《黎明》,但是他們沒有在維也納相遇。而是在巴黎。那一句「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是這部電影的經典台詞。
《愛在午夜降臨前》是2013年的作品,承接了《黃昏》,這一次比浪漫的愛情故事多了一個層次,討論兩性話題。女主有了男主的孩子,而男主在此前有自己的家庭,後來離婚了,留下了一個兒子。女主和男主應該觀點不同而發生了爭執。整個系列很完整,看起來平淡無奇,但總有一處地方讓人的內心泛起漣漪。這就是《愛在》系列的魅力。

Ⅲ 愛在三部曲分別是什麼 女主名字是誰

每年,我都會重溫一遍《愛在》三部曲—— 愛在三部曲分別是什麼?

《愛在黎明破曉前》(1995)

《愛在日落黃昏時》(2004)

《愛在午夜降臨前》(2013)

但在《愛在午夜降臨前》結尾,就像當年決定夜遊維也納一樣,傑西和席琳又重新投入到了這場冒險之中。希望仍然存在。祝他們好運。

Ⅳ 《愛在》三部曲

理查德·林克萊特的愛情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和《愛在午夜降臨前》是我最喜歡的系列電影。

從1995到2004,從2004到2013,兩個九年,三部電影,一種風格。與其說是電影,不如說是兩個人的對話。沒有太大的場面,沒有吸引人的劇情,有的只是自始至終兩個人的對話。

從年輕時的美麗動人,到中年時的肚腩偏偏;從火車上的偶遇,到十八年後的生活。彼時的浪漫邂逅最終還是會落到那些需要一起陪伴與相守的柴米油鹽中。

生活就是這樣,雖然有那麼多的不完美,但它真實。

關於三部電影,故事是這樣的。

1995年,美國青年傑西在火車上偶遇了法國女學生塞琳娜,兩人在火車上交談甚歡。當火車到達維也納時,傑西盛情邀請塞琳娜一起在維也納游覽一番,即使傑西翌日便要坐飛機離開。與傑西一見鍾情的塞琳娜接受了傑西的邀請。他們一邊游覽城市,一邊談論著彼此的過去 ,彼此對生活的感悟,兩人了解越加深刻。他們非常珍惜這個美妙的晚上,而此次約會將會在日出之前結束。浪漫的夜晚之後,兩人約定半年後在維也納重逢。(從第二部來看,他們並沒有在半年後見面。)

很快,9年的時間過去了。2004年,傑西已成為暢銷書作家,而席琳則是法國環保組織成員。傑西在新書里娓娓道來的,正是九年前的浪漫夜晚。在巴黎促銷新書時,傑西與席琳在書店相遇,然而他們只有一下午的時光相處,日落之前,傑西要乘飛機趕回美國。兩人在午後的巴黎街頭散步,在美麗的護城河上泛舟,無所不談,興致勃勃。可是就像命運的捉弄,快樂的時光像煙花一樣醉人卻短暫。傑西對席琳一送再送,難以忘情;席琳用吉他和歌聲,懷念著內心深處的愛戀。太陽就快落下去了,傑西就要誤了飛機,又或許他更不想錯過的,是命里註定的緣分。

又一個9年過去了,傑西與席琳已經一起生活並有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對人生和愛情也有了更多感悟。《愛在午夜降臨前》就是選取了他們在希臘伯羅奔尼撒南部小島度假的最後一天。

真是的故事是:

在1989年的秋天,年輕的林克萊特在從紐約返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同樣年輕美麗的賴豪普特,他們四處閑逛,聊藝術、科學、電影,聊所有東西,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正是這次偶遇激發了林克萊特構想並執導《愛在日出之前》的靈感,這也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然而,遺憾的是賴豪普特並沒有看到該片,因為林克萊特並不知道,在這部影片上映之前,她已經去世了。

盡管三部曲的製作跨度長達18年,但故事情節幾乎可以寫在一張紙的背面。

我始終覺得,兩個人在一起,一定要能夠「談得來」,否則為什麼叫做「談」戀愛呢。三部電影,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兩個人的談話。就算是一見鍾情,也不是對個眼就能互相看上,長相廝守的,還是得「談」,用別人看來毫無意義的廢話堆砌起來的愛情才是最美麗的。

參考鏈接: The Real Couple Behind Before Sunrise

Ⅳ 《愛在》三部曲之後,再無愛情片

《愛在》三部曲是指由美國獨立電影人理查德·林克萊編劇及執導的三部愛情電影片,它們分別是於1995年上映的《愛在黎明破曉前》、2004年上映的《愛在日落黃昏時》以及2013年上映的《愛在午夜降臨前》。有人說《愛在》三部曲之後,再無愛情片。

這三部電影兩兩之間相隔9年,男主一直是伊桑·霍克,女主一直是朱莉·德爾佩。戲里,男女主演繹著不同年齡段對愛情對生活對人生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和感悟;現實世界中,18年的時光也在男女主演員的臉上鐫刻下歲月的痕跡。他們彷彿不是在演戲,而是在演他們自己。這和國內拍個續集就換演員的感覺大不相同。18年,原班人馬,也許只有國外的導演才會這么有耐心吧。

與一般電影不同的是,這三部電影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Drama(戲劇沖突),整部劇都在聊天:從午夜降臨聊到黎明破曉,從黎明破曉聊到日落黃昏,從日落黃昏聊到午夜降臨。

聊天涉及的話題也很廣。從個人喜好,到對父母教育的看法;從自己的愛情經歷,到關於旅遊意義的探討;從父輩的愛情,到生活的意義;甚至各種奇思妙想,比如:如果靈魂守恆的話,那麼現在人類的60億靈魂是從100萬祖先里分裂出來的嗎?人類是否是宇宙爆炸而來的星塵?人死了如果無人知曉是不是和沒死沒有區別?18年後的他們還聊到了各自對愛情、婚姻、生活的各種看法。

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美好的邂逅

美國青年傑西在火車上邂逅了法國女孩塞琳娜,兩人交談甚歡。最後,傑西大膽邀請塞琳娜和他一起在維也納下車。

他們在維也納逛了一整夜,兩人的足跡踏遍了維也納的每一個角落。他們輕松自然地聊著生活中的瑣事,交換著彼此對事物的看法,愛情開始彌漫在維也納的街頭,彌漫在曖昧的夜色中,彌漫在優美的音樂之中,彌漫在他們的眼波流轉中,彌漫在摩天輪上忘情的接吻中,也同樣彌漫在他們的字字珠璣中。在日出來臨之前的14個小時里,兩顆心相互吸引感動,於是他們約定半年後在維也納再見。

有意思的是,影片的最後:天亮了,鏡頭將男女主昨晚待過的地方一一閃回,只不過這次沒有男女主的身影,只有建築物,感覺很有深意。

@好萊塢電影類型:該片中,好萊塢愛情電影的故事情節幾乎全然不存在。相反,觀眾看到的是無拘無束的漫談:關於父母親、關於音樂、關於過去的男友或女友,以及死亡。他們甚至裝扮不同角色假裝打電話交談。男女主人公之間顯然存在性吸引,但這種性吸引通過緩慢、溫馨的手法體現出來。這部電影的中心是男女之間的攀談,而不是他們的性關系。但這樣卻更加浪漫。男女交談與性交的對比,就好似衣著與赤裸人體的對比。前者富有無窮盡的變化、逗趣、偽裝或個性表達,而後者不過是一錘子買賣。

@騰訊娛樂:從相識到相知,戀愛中的各種小心思和小動作都在影片中得到了細膩的呈現,讓觀眾會心一笑之後又覺得溫暖而窩心。對於嘮嗑這件事兒,《愛在黎明破曉前》是經典,兩位主角從頭嘮到尾,看得出並非尬聊,而是趣味相投,電影在兩位的嘮嗑中經歷分合,演繹人生。

第二部《愛在日落黃昏時》:尋找遺失的美好

之前的半年之約,塞琳娜因為外婆的去世而沒有赴約。時光荏苒,9年之後,傑西和塞琳娜才再一次相遇,只是這次相遇的地點是在巴黎。

如今的傑西已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作家,塞琳娜則是法國某環保組織的成員。他們相遇的地點正是傑西為自己新書和讀者見面會的書店。

在這新本書中,傑西娓娓道來的正是九年前他與塞琳娜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那段回憶雖然短暫,卻如同煙火般絢爛。

這次相遇,他們依然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互訴衷腸,因為傑西不得不趕乘飛機回到他美國的妻子和兒子身邊,於是兩個人的身影徜徉在午後的巴黎街頭、咖啡店、輪船上……

時間緊迫,當傑西的司機來接傑西時,傑西堅持讓司機再送塞琳娜一程,坐在後座的傑西和塞琳娜依舊聊得難舍難分。分別在即,塞琳娜終於情緒爆發,那種對傑西的愛戀通過神經質情緒和語無倫次表達的淋漓盡致。

傑西堅持將塞琳娜送回家,兩人穿過狹窄的樓梯來到塞琳娜的卧室,塞琳娜為傑西泡了一杯洋甘菊茶,傑西堅持讓塞琳娜為自己唱一首歌,塞琳娜飽含深情的彈唱了一首自己寫給傑西的歌,傑西沉浸在塞琳娜美妙的歌聲和可愛慵懶的舞步中,眼神滿是欣賞和笑意。

@澎拜新聞網:《愛在日落黃昏時》被影迷戲稱為「話癆電影」、「相聲電影」,該電影從頭到底就是伊桑·霍克扮演的傑西和朱莉·德爾佩扮演的賽琳娜在對談人生、談世界,談愛情、談生活,完全靠兩位主角的表演和精彩的台詞推進。

@時光網:該片以演員的對白來推動劇情,細膩又愉悅地展現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浪漫情愫。創作者如此大膽的嘗試竟然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第三部《愛在午夜降臨前》:婚姻與生活

9年前傑西沒有離開,他終於再次將塞琳娜撲倒。他們終於在一起了,還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並在巴黎定居下來。

眼前的傑西和塞琳娜已然步入中年,毫無意外的,傑西變成了鬍子拉渣的中年大叔,當年穿著夾克牛仔,留著紅胡須的青年不見了;塞琳娜也沒了初見時的曼妙身材,現在的她身材臃腫,乳房下垂,相夫教子,為工作所累。

生活除了愛情還有諸多瑣事。傑西由於沒能陪伴身在美國的兒子(前妻所生)一起成長而覺得很抱歉,好在這份心酸很快便被和妻子與女兒的希臘之行所轉移。

在希臘伯羅奔尼撒南部小島的最後一天,傑西和塞琳娜行走在靜謐的村落,他們好久沒在一起這么悠然自得過了,他們不斷地討論著文學、愛情、生活和兩性話題。

當他們走進朋友提前為他們預定的豪華酒店,准備享受二人之夜時,傑西的兒子給塞琳娜打來了一通電話,塞琳娜半裸著上身來到客廳接電話,講完後隨手掛掉了電話。傑西抱怨說為什麼不讓自己和兒子說句話。

他們之間的爭執被點燃……塞琳娜抱怨,35歲之後最大的好處是走在路上再也不用擔心被強暴……為了照顧女兒和傑西她放棄了自己唱歌作曲的愛好。傑西回答說,你哪怕拿出八分之一的時間堅持唱歌,要知道,當初我愛上的就是你唱歌的樣子……

塞琳娜摔門而去。傑西有些懊惱,冷靜之後又默默來到塞琳娜身邊。他運用作家的浪漫想像,以塞琳娜80歲時的口吻給塞琳娜寫了一封信。在聽傑西念這封信的過程中,塞琳娜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意,雙方在妥協,我們能感覺到這對夫妻之間深深的愛意。

當塞琳娜問,如果當初你遇見的是現在的我,你還會拉著我的手讓我和你一起下車嗎?傑西問,如果當初遇你見的是現在的我,你還會跟我一起下車嗎?生活沒有如果。

愛情終究會歸於平淡,激情終究會融化在柴米油鹽之中,但愛會始終深藏於心中,這也是愛情最真實的樣子。正如傑西說的,如果你想要真愛,那麼真愛就在這里,它不完美,但是現實就是如此。

@鳳凰網:該片看似像「話嘮片」,其實他們對話中全是劇情和信息,全是幽默和才氣,全是愛意,畫面感甚至超越了對話本身。不得不贊揚該片中出現的其他幾位配角,這也是第三部和前兩部的不同之處,這幾位的光芒不輸主角,他們中每一個人所說的話都夠拿著小本子摘抄半天了。

@大眾日報:該片仍像前兩部一樣,以大段大段平凡又瑣碎的對白撐場。如果沒看前兩部,開片會不太適應這樣的節奏和手法。太細的水太慢的流,導演顯然沒有徵服新一代觀眾的慾望,一切順勢而為,渾然天成。導演用不變形的平淡真實,不偽裝的生活碎屑,淘洗掉了情感類型片的所有激烈和浮光。

Ⅵ 愛情三部曲

這是9年為間隔的愛情三部曲:

《愛在黎明破曉前》

《愛在日落黃昏時》

《愛在午夜降臨前》

窮盡人類愛情的始終:愛情的起源—愛情的高潮—愛情的本質。

很期待2022年的第四部。

愛情總是不期然、偶然而又熱烈

———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

愛是?這是更古不變的話題。要麼對愛著迷,要麼對愛憎惡➕嗤之以鼻。嗤之以鼻者又大都因愛受傷,因而懷恨。

總之一句話,沒有誰對愛過敏。渴望被愛和呵護,是人類天性。

在我們青春懵懂時期,總會做朦朧的夢,夢里有一個他。醒來我們更是確信在某個地方,某個時期,在街道的拐角、路邊的咖啡廳、某個火車站或城市深處的教堂,總有那樣一個地方、世界的某地,那個他等風也等你。

一列途徑維也納的國際火車,席琳和傑西不期然地相遇。

這一生我們的相遇總是很多。不過將偶遇變成經典並築成傳奇的並不是很多。

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決斷的勇氣。所以別人是傳奇而你我的相遇註定只能是回憶。

年輕時我們以為一生很長,長到我們誤以為一生可以遇到很多人。等真的走過,才發現,一生很短,有趣的人既不可求亦不可遇。

沒有什麼可以給你,唯有給你我的一生

———第二部:《愛在日落黃昏時》

9年前的那個夜晚沒有錯過,不代表……傑西和席琳還是錯過了6個月後的相約。

自此,天各一方,兩人消逝於茫茫世界。

9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人從人生的最美好走向衰敗,23到32,幾乎一夜,昨日的青春靚麗疏忽成了昨日黃花。

9年的時間,足以讓人生的一切塵埃落定。人,是群居動物,你的身後是一大族群,30而立,是你對他們的保證。

9年的時間,足以錯過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畢竟,人生又能有幾個9年?

9年後,巴黎,莎士比亞書店,傑西和席琳再次相遇。

再次相遇,兩人重又開啟談話模式,不過味道變了。

再明白不過。9年的天各一方,9年的各自生活,誰又會和誰保持同步?這太難了,簡直不可能,有木有?

對這點,我們深有體會。一般朋友是這樣,即便當年愛旳死去活來的情侶,9年後再次相遇也無非是互相問好家長里短不痛不癢扯淡而已。

不然,又能怎樣呢?

你有你的小嬌妻,我有我的撐門漢,寒來暑往太陽自生自落,每個人都要討生活,對不對?

傑西和席琳自然也是這樣。

東拉西扯看著睿智其實扯淡,兩人心知肚明。

最終心有不甘地兩人終於打破窗戶說亮話,挑明了9年前敲定的那次約會。

原來是席琳因為祖母過世沒有成行,沒有成行導致傑西撲空,傑西撲空導致兩人失聯。

失聯導致兩人開始各自互不相乾的生活:傑西有了家庭,不咸不淡,席琳談了朋友,馬馬虎虎。

人生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不確定,誰又能保證誰,這一生不會錯過?

正是這種不確定,人生才份外精彩。相遇才格外珍貴。能夠在一起,才倍感珍惜。

傑西和席琳終於撇開中間那層假惺惺的紗。9年前美好的愛情在誤會消除後更加清晰而炙熱。

9年前的一個黎明,一個男孩愛上了一個女孩;9年後的一個黃昏,一個男人拋棄一切留在這個女人身邊。

沒有什麼可以給你,唯有給你我的一生。

愛你就是不管怎樣對你照單全收

——第三部:《愛在午夜降臨前》

愛情不止神秘高貴間或義無反顧,由高空降落人世面臨柴米油鹽時也必然會包裹上煙火氣。

人再得到某樣東西的同時會失去另外一些,傑西也不例外。

選擇留在席琳身邊的傑西,不能時時刻刻陪在兒子身邊,不能按時出現在兒子成長的每一個重要節點,不能和兒子建立那種如膠似漆的父子親情。

傑西為此事煩惱,每個做爸爸的都不想錯過陪兒子一起長大。

傑西想搬回紐約,席琳不答應。兩人因此大吵。

9年後的生活不止裹滿煙火氣息,重要的是兩人不再年輕,更重要的是明知不再年輕但是已經毫無辦法無可奈何。

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自嘲。

這是一段41歲的席琳和傑西的對話:

席琳:如果當年,火車上,你看到的是現在的我,還會約我和你一起下車嗎?

傑西:……

席琳:不說我也知道,一個水桶腰,頭發掉的幾乎禿頂的中年大媽,怎麼可能?

年齡大也有好處,35歲以後的女人不用擔心會被強奸。

23-32-41,不是一串數字,更是無奈的人生。

傑西因為席琳而對兒子深感抱歉,席琳也對傑西充滿抱怨。昔日的愛情落下神壇,就會變得這樣雞零狗碎一地雞毛。

愛情畢竟不止是情愛,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溝通,是兩個心靈的互相慰藉和溫暖。

傑西和席琳自始至終有著彼此糾纏地深刻交流,就好像兩個靈魂始終赤裸裸地糾纏在一起。

這才是愛情在人間煙火氣息中最正確的存在形式。

愛情,就是兩個害怕孤獨的人一起逃避孤獨,張艾嘉也說,愛情,就是找一個隨時可以開談的人。

隨時可以開談,談得來,心裡有共鳴,才能不孤獨;談得來,心才能得到慰藉,靈魂才能安放,兩個靈魂才能彼此深刻糾纏。

雖然也爭也吵也意見不合也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他們仍彼此深愛。

正如電影中女主人公席琳所說,吵架並不一定是壞事。

愛情是彼此欣賞彼此尊敬彼此熱愛。愛你就是不管怎樣對你照單全收。

這三部電影,對有些人來說,慘不忍睹,無窮無盡的對話,是移動的字幕機;

對有些人而言,卧槽,那對話,根本看不懂啊;

對有些人來說,它是那麼真實那麼直戳人心又是那麼代入感爆棚,簡直就是我們活生生的生活。

有時候我們心知肚明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總不願直對人生。

這三部愛情電影血淋淋地總結了我們的一生。有點詭異得真實。

唯如此,我是如此期待2022年的第四部。

閱讀全文

與愛情三部曲美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迅雷電影網站有哪些好的 瀏覽:139
活著韓國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99
經典英語電影情景對話 瀏覽:293
厚街萬達電影院購票 瀏覽:295
周星馳經典電影生活 瀏覽:676
乞丐娶了美女老婆電影名字 瀏覽:781
電影中的十大巨人 瀏覽:559
浮世繪藝術家電影中文 瀏覽:246
電影大全免費觀看奇屋 瀏覽:862
電影平安中國之守護觀後感 瀏覽:475
泰國2017R級別電影 瀏覽:513
在近年來的電影節評比 瀏覽:74
恐怖電影香港和泰國合拍 瀏覽:896
驚悚喜劇電影大全 瀏覽:685
開心超人聯盟動畫大電影全集 瀏覽:634
林志穎和兩個小和尚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51
香港電影店鋪名字 瀏覽:379
廚師貓電影大全 瀏覽:737
功夫熊貓4大電影中國版 瀏覽:361
沙洋縣有電影院嗎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