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台灣電影《小城故事》的劇作者是誰
導演李行,編劇張永祥
Ⅱ 看過早期的台灣情感電影的進來一下,我問一個電影。
因為樓主說的太過籠統,劇情很模糊,所以很難判定是哪部電影,以下是70.80年代的熱門電影明星的介紹和這些明星所言的一些熱門電影電視劇,希望能幫你想起來是什麼電影,如果有你需要的,請給個好評,謝謝!
20世紀70年代 台灣瓊瑤電影明星的黃金時代
二秦二林 在水一方
上世紀70年代,台灣電影一度橫掃香港市場。瓊瑤電影是當時台灣很多明星進入影壇的開始,如秦漢、胡茵夢、張艾嘉、歸亞蕾、林青霞。而「二秦」(秦漢、秦祥林)、「二林」(林青霞、林鳳嬌)銀幕上下曲折的愛情故事,也正成為了人們注目的焦點。明星的品牌效應使得愛情文藝片的製作熱潮持續增溫,比起香港同時代「亂花迷人眼」的耀眼明星,台灣的明星更多擁有「在水一方」的優雅氣質,而此時的中國內地影壇正經歷「文革」陣痛,而處在無明星可尋的真空。
林青霞:西門町逛出個「江雁容」
事實上林青霞成為電影明星,是極為偶然的事情。17歲的她剛剛高中畢業不久,進了一家電腦中心做服務台迎賓小姐,業余時間在夜校補習功課,期望著下次聯考能夠考取大學。有一天,她與要好的同學去台北的西門町逛街,突然被一個矮胖的中年男人攔住,並說了一大堆不著頭腦的話,身邊的同學擔心遇到了色狼。而那個矮胖的男人就是楊琦,當年「80年代影業公司」的星探,他問林青霞願不願意演電影,林青霞當時不置可否。林青霞回家提起此事,立即被母親否決。誰知過了一段時間,她再一次逛街時,又遇到了楊琦,身邊還有一個矮胖而黑的中年人,楊向林青霞介紹說,這是導演宋存壽。宋存壽的名字在台灣十分響亮,他告訴林青霞正在籌拍《窗外》,想找人演劇中的江雁容。林青霞看過這部小說,因此怦然心動。宋存壽想辦法說通了林青霞的父母,使得林青霞終於走進了影壇,華語影壇上最為耀眼的一顆新星升起了。
林青霞的處女作是《窗外》,感傷強烈的忘年師生戀題材。林青霞出演敏感純潔的女學生江雁容,無論造型、氣質都與角色出奇的吻合。當年這部影片因為版權的糾紛未能在台灣上映,但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放映時,觀眾驚異地發現了這位氣質動人的玉女新星,並驚為天人。林青霞立刻成為了製片商爭聘的對象,僅1974年一年就主演了《雲飄飄》、《純純的愛》、《雲深不知處》等13部影片,1975年林青霞嘗試改變戲路參加戰爭片《八百壯士》的拍攝。1976年瓊瑤自組公司,林青霞成為當家女主角,在《我是一片雲》、《奔向彩虹》等片中出演一系列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80年代林青霞成熟轉型。90年代之後,林青霞在《東方不敗》中反串男角再次令所有人為之驚艷,也由此掀起林青霞演繹事業的第二次高潮。
林鳳嬌:集所有美德於一身
「二秦二林」中那個嫻靜端莊的女子,在其出演文藝愛情片前,卻是以拍武打片為主,從小生活困苦,曾經當過書店店員和餐廳領台員的她18歲踏進影界。處女作為《潮州怒漢》,大導演李行是發掘她的恩師。
1979年是林鳳嬌最為風光的一年,她一口氣拍了《小城故事》、《早安台北》、《我踏浪歸來》等6部影片,其中《小城故事》中林鳳嬌所飾的啞女阿秀使她眾望所歸奪得當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80年李行執導的《原鄉人》,林鳳嬌身上的所有美德:謙和、淳樸、美麗、平凡盡顯角色之中。導演李行曾說過:「和我合作這么多女明星,我覺得阿嬌最厚道,而且重義氣,紅了以後不驕,肯為他人著想,這點真是難得。」
進入80年代她突然間淡出舞台,一心一意做賢妻良母,1982年她生下房祖名後更是專心相夫教子,並甘願做成龍的秘密妻子。20多年來她再也沒有重回娛樂圈,並且無怨無悔。如今兒子長大成人,在《千機變2》中林鳳嬌成為了兒子的經紀人,所有接觸過房祖名的人對於他的教養都給予眾口一詞的稱贊,這或許就是林鳳嬌交出的最好答卷。
秦漢:秦時明月漢時關
秦漢是拍瓊瑤戲最多的一個人,瓊瑤讓秦漢紅透當時的整個東南亞,然而照秦漢的話說演瓊瑤作品讓他受了很大內傷,雖然瓊瑤在書中所寫的感情是虛構的,但是演員在表演時卻必須投入真情。
秦漢本名孫祥鍾,是抗日名將的後代。念中學時就積極參加電影公司的演員訓練班,因為高大帥氣,被導演宋存壽看中,在他的《破曉時分》中扮演青年衙役。1972年他因參演《唐山五兄弟》而改藝名為「秦漢」,取自「秦時明月漢時關」之意,沒想到從此一下就火了起來。
秦漢帶有書生氣度的瀟灑外形,對事情常保持緘默的態度,都給人沉穩、踏實的印象。1978年的《汪洋中的一條船》他改變形象扮演殘疾老師鄭豐喜,並在《原鄉人》中扮演鄉土作家鍾理和,氣質和表演上細膩而含蓄。瓊瑤給予的評價是「始終給人一種談吐文雅、很君子的味道,有時缺乏一種『狠』勁。」但90年代秦漢接拍的兩部電影《滾滾紅塵》和《阮玲玉》卻是他中年以後的最佳演出,成功擺脫了瓊瑤電影一成不變的小生形象。近年來秦漢在新加坡、香港及內地接拍作品,如《勝券在握》、《豪門驚夢》、《紫玉金砂》中或喜劇或商人的角色,全都與過去反差很大。現在的秦漢,或許早已從為愛痴狂的文藝小生蛻變為一個朴實平凡的男人。
秦祥林:「漂亮到不用演」
當年「二秦二林」的風光無人能及,而且秦祥林是瓊瑤認為所有男演員中最漂亮的一個。秦祥林生來高大英俊、風流瀟灑,是當年不少少女的夢中情人,更在台灣被稱為「花心查理」。「花心查理」一度與歌壇天後鄧麗君打得火熱,在蕭芳芳與鄧麗君之間玩起了三角游戲。隨後林青霞卻同秦祥林在合拍《難忘的一天》的時候傳出戀情,兩人於1980年訂下婚約,4年之後兩人分道揚鑣。
如今定居國外的秦祥林早已離開了現在年輕人的視野,或許只有經歷過當時那個時代的人心中還有屬於他的懷舊角落。正如瓊瑤所評價的:「秦祥林在我眼中是一個好漂亮的男人,不論臉型或眼睛都很漂亮,他的漂亮已經到了那種不用太演戲,只要站著默默地看女主角,就可以讓女主角與觀眾都醉了的程度。」
Ⅲ 有沒人能介紹一下電視劇小城故事的劇情、時間和拍攝地的情況 謝謝 ……
兩個夢想少年可楓和小北(江洋飾),帶著愛情的憧憬,來到一座風景如畫的鳳凰小城,就在這里和四個度暑假的花季女孩邂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鳳凰度假中,可楓邂逅了在江邊畫畫的清醇少女娜,而小北則在城裡酒吧中遇上美麗可人的酒吧少女,朦朧的愛情就在小城中浪漫的展開。隨著假期的結束,畫畫少女去往另一個小城,可楓為尋找愛情跟隨而去,而小北則為了酒吧姑娘,為了愛情,留在了小城,四個花季少女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繼續追夢……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由26年前的經典名片《小城故事》改編的24集同名電視連續劇於18日在惠安開機,劇中主角將由大陸和台灣兩地演員分別擔當,為保持原有風格,本劇主打曲斥資購買了鄧麗君原唱音樂版權。《小城故事》是台灣電影史上一部經典名作,1979年拍攝後在港台澳及東南亞引起巨大反響。電視劇版的《小城故事》共24集,由台灣著名導演余秉中、劉應鍾擔任導演。楊貴媚、黃仲昆、戴君竹、寇振海、印小天等知名演員擔綱主演,志在重新打造一部全新版本的現代《小城故事》。
據悉,《小城故事》主要場景戲拍攝地以惠安為主,有三分之二的篇幅在古鎮崇武等地拍攝,拍攝地除了惠安外,還有泉州、廈門、漳州等。該片預計6月下旬封鏡,8月下旬完成全劇後期製作,10月份起開播。
Ⅳ 小城故事高清電影
小城故事.mp4
Ⅳ 高分求幾部很老的電影可用下載地址:小城故事,早安台北,月朦朧鳥朦朧,一顆紅豆。
樓主發送了
早安台北沒有找到。
老電影資源少,可以用迅雷離線下載
如果找不到郵件就去垃圾郵件找吧。。
Ⅵ 電影 小城故事 是在哪個地方拍的 台灣哪裡
純朴清雅的鄉土原色…〈小城故事〉粟子提起「小城故事」,腦海總會浮現鄧麗君婉轉清麗的歌聲,配合淺顯簡單的歌詞,建構猶如人間烏托邦的意境。不遜於流傳甚廣的主題曲,由李行執導的同名電影也是叫好叫座,盡管主角仍是俊男美女組合,卻都換上粗布短衣,演繹小人物的生活點滴。自台灣電影的進程觀察,〈小城故事〉不失為台灣電影由七0過渡至八0年代的轉型作:既不像文藝愛情片不食人間煙火,又不若「新電影」那般貼近真實社會;片中角色雖「活」,卻又善惡鮮明且戲劇化。再加上李行一貫敦厚傳統的儒式作風,電影里的小城彷佛時空凍結的超穩定體,面對外在接踵而來的沖擊挑戰,以不變「人心」應萬變「世界」。我想,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城故事」,遠離都市的純朴鄉鎮,帶著淡淡海味的悠哉漁港,抑或是雞犬相聞的山城,人情味十足的小地方發生的小事,看似平凡卻能觸動人心。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08年4月10日播出〈回顧第十六屆金馬獎,及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專輯。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4/10節目摘要:電影〈小城故事〉播放歌曲:由鄧麗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同名主題曲及插曲「你在我心裡」
台灣小鎮以雕刻工藝傳承為背景的〈小城故事〉,為取景煞費苦心,李行跑遍全台各個古老城鎮,最後相中三義、三峽、鹿港、深坑為主要拍攝地點。盡管故事取材自三義,但電影三分之二都在鹿港完成,後半部重頭戲…廟會及其中「酬神客家戲」鏡頭,則在三峽清水祖師廟取景。由於全片都以實景拍攝,因此不只勘景費時,動用不少臨時演員,還得計算天氣變化,工作起來格外費神。一場阿B與江明在廟會斗毆的戲,不顧兩人累得頭暈眼花,躲在攝影機後的李導仍舊大吼:「用力!用力!」連年輕氣盛的阿B都喝「興奮葯水」(推估是指「保利達B」一類提神飲料)硬撐。眾多工作人員中,還有一位「害羞」老外吸引眾人目光,他竟是日後為〈重慶森林〉(1994)、〈春光乍洩〉(1997)、〈花樣年華〉(2000)、〈英雄〉(2002)及〈2046〉(2004)等電影掌鏡的著名攝影師杜可風(Christopher
Doyle)。杜於七0年代末自港來台,主要為學習電影技巧,他當時已講得一口流利國語,在〈小城故事〉謀得攝影師助理職務。結束工作後不久,他便應楊德昌之邀擔任其執導電影〈海灘的一天〉(1983)攝影指導,更以此獲得亞太影展最佳攝影獎,躍升港台知名攝影。
Ⅶ 求台灣的經典電影
歷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金馬獎】(1962)
最佳劇情片:《星星月亮太陽》
優等劇情片:《一萬四千個證人》,《楊貴妃》,《宜室宜家》
最佳紀錄片:《今日金門》
獲獎助金影片:《趙氏孤兒》, 《脂粉間諜網》 , 《慈母千秋》
最佳導演:陶秦《千嬌百媚》
最佳編劇: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槍》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配角:矮仔財《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唐寶雲《台風》
最佳童星:費立《金喇叭》
最佳彩色攝影:黃明《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黑白攝影:華惠英《宜室宜家》
最佳音樂:姚敏《千嬌百媚》
最佳剪輯:姜興隆《楊貴妃》
最佳錄音:鄺護《楊貴妃》
最佳紀錄片策劃:戴彭齡《今日金門》
第二屆【金馬獎】(1963)
最佳劇情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優等劇情片:《黑夜到黎明》,《武則天》,《小女兒》
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吳鳳
最佳紀錄片:《台灣漁業》
獲獎助金影片:《白雲故鄉》,《梁紅玉》
最佳導演:李翰祥《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編劇:葛瑞芬《為誰辛苦為誰忙》
最佳男主角: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樂蒂《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馬驥《白雲故鄉》
最佳女配角:杜鵑《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羅宛琳《街頭巷尾》
最佳黑白攝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音樂:周藍萍《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剪輯:姜興隆《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演員特別獎: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紀錄片攝影:陳玉帛《台灣漁業》
第三屆【金馬獎】(1965)
最佳劇情片:《養鴨人家》
優等劇情片:《深宮怨》,《人之初》,《血濺紅牡丹》
優等紀錄片:《石門水庫》,《武昌演習》
最佳藝術設計特別獎:《春江花月夜》
獲獎助金影片:《八十八號情報員》,《最後的裁判》
最佳導演:李行《養鴨人家》
最佳編劇:汪榴照《諜海四壯士》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養鴨人家》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故都春夢》
最佳男配角:井淼《故都春夢》
最佳女配角:王萊《人之初》
最佳童星:小龍《最後的裁判》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養鴨人家》
最佳黑白攝影:王劍寒《一毛錢》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曹年龍《狀元及第》
最佳音樂:顧嘉輝《萬花迎春》,駱明道《情人石》
最佳剪輯:王朝曦《深宮怨》
最佳錄音:孫冰韻《深宮怨》
最佳紀錄片策劃:祈和熙,端木愃《春江花月夜》
第四屆【金馬獎】(1966)
最佳劇情片:《西施》
優等劇情片:《啞女情深》,《金玉奴》
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獎:《大地兒女》
最佳紀錄片:《成功嶺之歌》
優等紀錄片:《重慶演習》,《澄清湖》
獲獎助金影片:《鳳凰》
最佳導演:李翰祥《西施》
最佳編劇:胡金銓《大地兒女》
最佳男主角:趙雷《西施》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煙雨蒙蒙》
最佳男配角:吳家驤《金玉奴》
最佳女配角:盧碧雲《煙雨蒙蒙》
最佳童星:謝玲玲《婉君表妹》
最佳彩色攝影:王劍寒《西施》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顧毅《西施》
最佳音樂:左宏元《啞女情深》
最佳剪輯:姜興隆《大地兒女》
最佳錄音 洪瑞庭《啞女情深》
演技特別獎:王莫愁《啞女情深》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澄清湖》
最佳紀錄片策劃:貢敏《成功嶺之歌》
第五屆【金馬獎】(1967)
最佳劇情片:《我女若蘭》
優等劇情片:《藍與黑》,《何日君再來》,《蘇小妹》
最佳導演:李嘉《我女若蘭》
最佳編劇:秦亦孚《蘇小妹》
最佳男主角:歐威
最佳女主角:江青
最佳男配角:崔福生《貞節牌坊》
最佳女配角:於倩《藍與黑》
最佳童星:謝玲玲《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攝影:林文錦《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翁文燈《我女若蘭》
最佳音樂(非歌劇):顧嘉輝《何日君再來》
最佳剪輯:汪晉臣《我女若蘭》
最佳錄音:殷變平《蘇小妹》
第六屆【金馬獎】(1968)
最佳劇情片:《路》
優等劇情片:《烽火萬里情》,《龍門客棧》,《太太萬歲》
最佳男主角:崔福生《路》
最佳女主角:凌波《烽火萬里情》
最佳男配角:井淼《烽火萬里情》
最佳女配角:歐陽莎菲《烽火萬里情》
最佳童星: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淚》
最佳彩色攝影:林贊庭《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黑白攝影:余如季《白鷺人家》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李季《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音樂:王福齡《烽火萬里情》
最佳剪輯:沈業康《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錄音:洪瑞庭《寂寞的十七歲》
第七屆【金馬獎】(1969)
最佳劇情片:《小鎮春回》
最佳紀錄片:《張大千的畫》
最佳導演:白景瑞《新娘與我》
最佳編劇:吳桓《小鎮春回》
最佳男主角:楊群《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揚子江風雲》
最佳男配角:孫越《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配角:張冰玉《小鎮春回》
最佳童星:吳鳳鳳《小情人逃亡》
最佳彩色攝影:鄭潔《小鎮春回》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葉英晉,張國雄《月滿西樓》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水上人家》
最佳剪輯:汪晉臣《新娘與我》
最佳錄音:王永華《珊珊》
最佳紀錄片策劃:楊文淦《龍井鄉》
特別獎:童月娟
第八屆【金馬獎】(1970)
最佳劇情片:《家在台北》
優等劇情片:《歌聲魅影》,《高山青》,《路客與刀客》,《新不了情》
最佳導演:張曾澤《路客與刀客》
最佳編劇:魯稚子《歌聲魅影》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儀銘《歌聲魅影》
最佳女配角:夏台鳳《歌聲魅影》
最佳童星:俞健生《不敢跟你講》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群星會》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高山嵐《幸運草》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路客與刀客》
最佳剪輯:汪晉臣《家在台北》
最佳錄音:洪瑞庭《群星會》
優秀演技特別獎:胡燕妮
第九屆【金馬獎】(1971)
最佳劇情片:《緹縈》
優等劇情片:《落鷹峽》,《母與女》,《庭院深深》,《精忠報國》,《十二金牌》
最佳技術特別獎:《再見阿郎》
最佳導演:丁善璽《落鷹峽》
最佳編劇:李翰祥《緹縈》
最佳男主角:王引《緹縈》
最佳女主角:盧燕《董夫人》
最佳男配角:王戎《庭院深深》
最佳女配角:陳莎莉《落鷹峽》
最佳童星:游龍《精忠報國》
最佳彩色攝影:範金玉《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攝影:祁和熙《董夫人》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梁延興《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美術設計:包天鳴《董夫人》
最佳音樂(非歌劇):夏祖輝《緹縈》
最佳剪輯:郭延鴻《獨臂刀》
最佳錄音:林丁貴《落鷹峽》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太極拳》
最富創意特別獎:唐書璇《董夫人》
最佳演員特別獎:金峰《啞巴與新娘》
最有希望新女星:徐楓《龍城十日》
最有希望新男星:邱陽《三朵花》
第十屆【金馬獎】(1972)
最佳劇情片:《秋決》
優等劇情片:《還君明珠雙淚垂》,《精武門》,《真假千金》,《萬事如意》,《水滸傳》
最佳導演:李行《秋決》
最佳編劇:張永祥《還君明珠雙淚垂》
最佳男主角:歐威《秋決》
最佳女主角:翁倩玉《真假千金》
最佳男配角:魏蘇《大地春雷》
最佳女配角:傅碧輝《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賴成英《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上林《俠女下集》
最佳剪輯:張耀宗《(精武門》
最佳錄音:洪瑞庭《大地春雷》
最佳技藝特別獎:李小龍《精武門》
第十一屆【金馬獎】(1973)
最佳劇情片:《忍》
優等劇情片:《十四女英豪》,《猛龍過江》, 《突破國際死亡線》,《愛的天地》,《天
倫樂》
宣揚中國文字特別獎:《中國文字演變》
優秀演技特別獎:嘉凌《忍》
優秀演員特別獎:狄龍《刺馬》
最佳導演:程剛《十四女英豪》
最佳編劇:鳳鳴編劇小組《忍》
最佳男主角:楊群《忍》
最佳女主角:上官靈鳳《馬路小英雄》
最佳童星:湯志偉《天倫樂》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愛的天地》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鄒志良《彩雲飛》
最佳音樂(非歌劇):劉家昌《愛的天地》
最佳剪輯:張耀宗《猛龍過江》
最佳錄音:王永華《十四女英豪》
第十二屆【金馬獎】(1975)
最佳劇情片:《吾土吾民》
最佳導演:劉藝《長情萬縷》
最佳編劇:張永祥《吾土吾民》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長情萬縷》
最佳女主角:盧燕《傾國傾城》
最佳男配角:儀銘《雲深不知處》
最佳女配角:蕭芳芳《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傾國傾城》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溫隆信《雲深不知處》
最佳剪輯:張耀宗《直搗黃龍》
最佳錄音:王永華《少林五祖》
最佳攝影:余如季《木琴心聲》
第十三屆【金馬獎】(1976)
最佳劇情片:《梅花》
優等劇情片:《滴滴血淚滴滴情》,《碧雲天》,《狼牙口》,《八道樓子》, 《刺客》
最佳導演:張佩成《狼牙口》
最佳編劇:鄧育昆《梅花》
最佳男主角:常楓《香花與毒草》
最佳女主角:徐楓《刺客》
最佳男配角:郎雄《狼牙口》
最佳女配角:張艾嘉《碧雲》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梅花》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王童《楓葉情》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劉家昌《梅花》
最佳剪輯:張耀宗《(密宗聖手》
最佳錄音:忻江盛《梅花》
最具表現時代意義特別獎:香花與毒草
第十四屆【金馬獎】(1977)
最佳劇情片:《梘橋英烈傳》
優等劇情片:《人在天涯》, 《秋霞》,《乾隆下江南》,《追球追求》,《千刀萬里追》
最佳卡通:《未雨綢繆》
最佳導演:張曾澤《梘橋英烈傳》
最佳編劇:何曉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人在天涯》
最佳女主角:陳秋霞《秋霞》
最佳男配角:白鷹《千刀萬里追》
最佳女配角:胡茵夢《人在天涯》
最佳童星:鄔裕康《艷陽三月天》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鴻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乾隆下江南》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顧嘉輝《秋霞》
最佳剪輯:王其洋《梘橋英烈傳》
最佳錄音:祈江盛《梅花》
最佳卡通影片編導:黃木村《未雨綢繆》
第十五屆【金馬獎】(1978)
最佳劇情片:《汪洋中的一條船》
優等劇情片:《蒂蒂日記》,《煙水寒》,《鄉野奇談》, 《賣身契》,《手足情深》
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多情劍客無情劍》
最佳劇情片導演:李行《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編劇:張永祥《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恬妞《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歸亞蕾《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童星:黃一龍《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金玉良緣紅樓夢》
最佳劇情片音樂:黃茂山《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剪輯:張耀宗《賣身契》
最佳劇情片錄音:林焜祈《煙水寒》
最佳劇情片攝影:陳坤厚《汪洋中的一條船》
第十六屆【金馬獎】(1979)
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優等劇情片:《山中傳奇》, 《成功嶺上》, 《歡顏》, 《春寒,《香火》
最佳紀錄片:《怒潮澎拜》
優等卡通片獎:《幸福掌握在您手上
最佳劇情片導演: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永祥《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李翰祥《乾隆下揚州》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林鳳嬌《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韓蘇《歡顏》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沈時華《一個女工的故事》
最佳劇情片童星:歐弟《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攝影:俊傑《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配樂:吳大江《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沈呂白,李泰祥《歡顏》
最佳劇情片剪輯:姜興隆《冷血十三鷹》
最佳劇情片錄音:周少龍《山中傳奇》 最佳紀錄片策劃:洪老典《北港牛墟》
第十七屆【金馬獎】(1980)
最佳劇情片:《早安台北》
優等劇情片:《碧血黃花》,《鄉野人》,《金榜浪子吳祥輝》,《六朝怪談》,《瘋劫》
最佳紀錄片:《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優等紀錄片:《國劇藝術》,《坐骨連體男嬰分割手術》
優等卡通片:《三國演義》
優良策劃特別獎:《古寧頭大戰》
最佳劇情片導演:王菊金《六朝怪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宋項如《侯鳥之愛》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劉正謙《賭國仇城》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王冠雄《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徐楓《源》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向雲鵬《鄉野人 》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邵佩玲《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童星:林小樓《鄉野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鍾志文《瘋劫》
最佳劇情片攝影:張季平《源》
最佳劇情片剪接:余燦峰《瘋劫》
最佳劇情片錄音:忻江盛《古寧頭大戰》
最佳紀錄片策劃:李樹屏《國劇藝術》
最佳紀錄片攝影:張照堂《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第十八屆【金馬獎】(1981)
最佳劇情片:《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記錄片:《海洋牧場之開發》
最佳卡通片:《老夫子》
最佳劇情片導演:徐克《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吳念真《同班同學》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張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張艾嘉《我的爺爺》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王珏《皇天後土》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王萊《小葫蘆》
最佳劇情片童星:鄭傳文《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攝影:黃仲標《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李燕萍《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原作音樂:李泰祥《名劍風流》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翁清溪《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剪輯:周國忠《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錄音:鄺護《愛殺》
最具時代意義特別獎:《皇天後土》
第十九屆【金馬獎】(1982)
最佳劇情片:《辛亥雙十》
最佳記錄片:《朱銘的斧里乾坤》
最佳劇情片導演:章國明《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鍵《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艾迪《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汪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谷峰《武松》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葉德嫻《汽水加牛奶》
最佳劇情片童星: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黃銳民《再生人》
最佳劇情片攝影:林鴻鍾《苦戀》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劉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原著音樂:駱明道《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改編音樂:關維鵬《彩雲曲》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成明,趙寧,琳妮《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剪輯:江煌雄《人肉戰車》
最佳劇情片錄音:宇宙錄音室《再生人》
第二十屆【金馬獎】(1983)
最佳劇情片:《小畢的故事》
最佳紀錄片:《夏爾降坡公路》
最佳卡通片:《四神奇》
最佳導演:陳坤厚《小畢的故事》
最佳原著劇本:蔡繼光,許默《男與女》
最佳改編劇本:朱天文,侯孝賢,丁亞民,許淑真《小畢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孫越《搭錯車》
最佳女主角:陸小芬《看海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谷峰《待罪的女孩》
最佳女配角:英英《看海的日子》
最佳童星:石安妮《魔輪》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大輪回》
最佳攝影:宋立平《今年的湖畔會很冷》
最佳服裝設計:胡金銓,配王童《天下第一》
最佳原著音樂:陳志遠,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剪輯:周道淳,林善良《大輪回》
最佳錄音:高富國《搭錯車》
第廿一屆【金馬獎】(1984)
最佳劇情片:《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紀錄片:《四季如春的台北》
最佳導演:麥當雄《省港旗兵》
最佳原著劇本:念真《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改編劇本:侯孝賢,廖輝英《油麻菜子》
最佳男主角:李修賢《公僕》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小逃犯》
最佳男配角:常楓《頤園飄香》
最佳女配角:陳秋燕《油麻菜子》
最佳童星:林鼎峰《玉卿嫂》
最佳攝影:黃仲標《花城》
最佳剪輯:張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錄音:王榮芳《玉卿嫂》
最佳美術設計:陳景森,鄺廣賢《唐朝豪放女》
最佳服裝設計: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玉卿嫂》
最佳電影插曲:陳志遠,慎芝《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第廿二屆【金馬獎】(1985)
最佳劇情片:《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導演:張毅《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原著劇本:朱天文,侯孝賢《童年往事》
最佳改編劇本:張毅,蕭颯《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等待黎明》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配角:陳博正《超級市民》
最佳女配角:唐如韞《童年往事》
最佳攝影:陳坤厚《結婚》
最佳剪輯:蔣國權《NG慢半拍》
最佳錄音:杜篤之《超級市民》
最佳美術設計:王童,古田金,林崇文《策馬入林》
最佳服裝設計:王童,顏昭世《策馬入林》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結婚》
最佳改編音樂:張弘毅《國四英雄傳》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張大春《超級市民》
第廿三屆【金馬獎】(1986)
最佳劇情片:《恐怖分子》
最佳紀錄片:光啟社《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紀錄片導演:李道明《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導演:吳宇森《英雄本色》
最佳原著劇本:小野《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改編劇本:吳念真《父子關系》
最佳男主角:狄龍《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張艾嘉《最愛》
最佳男配角:秦沛《天天星期七》
最佳女配角:繆騫人《最愛》
最佳攝影:黃永恆《英雄本色》
最佳剪輯:黃銘林《飛躍羚羊》
最佳錄音:新藝公司《英雄本色》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最愛》
最佳服裝設計:張叔平《夢中人》
最佳音樂:左宏元,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最佳電影插曲: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第廿四屆【金馬獎】(1987)
最佳劇情片:《稻草人》
最佳紀錄片:《惜墨》(台制出品)
最佳導演:王童《稻草人》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流氓大亨》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午馬《倩女幽魂》
最佳女配角:林珊如《期待你長大》
最佳原著劇本:王小棣,宋紘《稻草人》
最佳改編劇本:阮繼志《胭脂扣》
最佳攝影:黃仲標《胭脂扣》
最佳剪輯:新藝剪輯組《倩女幽魂》
最佳美術設計:馬光榮《胭脂扣》
最佳服裝設計:陳顧方《倩女幽魂》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尼羅河女兒》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吳念真《桂花巷》
第廿五屆【金馬獎】(1988)
最佳劇情片:《七小福》
最佳紀錄片:《暮鼓晨鍾》
最佳導演:羅啟銳《七小福》
最佳原著劇本:羅啟銳,張婉婷《七小福》
最佳男主角:萬梓良《大頭仔》
最佳女主角:鄭裕玲《月亮星星太陽》
最佳男配角:周星馳《霹靂先鋒》
最佳女配角:王萊《海峽兩岸》
最佳攝影:鍾志文《七小福》
最佳剪輯:余純,鄺志良《七小福》
最佳美術設計:黃銳民《警察故事續集》
最佳服裝設計:王耀年《傾城之戀》
最佳原著音樂:盧冠廷《七小福》
最佳電影插曲:王文清《黃色故事》
最佳紀錄片導演:林作庸《深山猶有讀書聲》
特別獎:《陰間響馬》
第廿六屆【金馬獎】(1989)
最佳劇情片:《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導演:侯孝賢《悲情城市》
最佳原著劇本:邱戴安平《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陳松勇《悲情城市》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張世《香蕉天堂》
最佳女配角:李淑楨《魯冰花》
最佳攝影:黃仲標《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剪輯:王獻箎,鄒長根《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栗通,陳耀圻,李寶琳《晚春情事》
最佳服裝設計:朴若木《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魯冰花》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魯冰花》
第廿七屆【金馬獎】(1990)
最佳劇情片:《滾滾紅塵》
紀實報導片:《紅樹林的故鄉》
最佳導演:嚴浩《滾滾紅塵》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客途秋恨》
最佳改編劇本:小野《刀瘟》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滾滾紅塵》
最佳男配角:張學友《笑傲江湖》
最佳女配角:張曼玉《滾滾紅塵》
最佳攝影:潘恆生《滾滾紅塵》
最佳剪輯:金馬《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錄音:沈聖德《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美術設計:張西美,廖鳳平《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音樂:史擷詠《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插曲:黃霑《笑傲江湖》
第廿八屆【金馬獎】(1991)
最佳劇情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導演:王家衛《阿飛正傳》
最佳原著劇本:楊德昌,閻鴻亞,楊順清,賴銘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關海山《五億探長雷洛傳》
最佳女配角:王萊《推手》
最佳攝影:潘恆生《阮玲玉》
最佳剪輯:譚家明,奚傑偉《阿飛正傳》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造型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電影插曲:倫永亮《何日君再來》
最佳電影音樂:黃霑,戴樂民《武狀元黃飛鴻》
最佳錄音:陳偉雄《阿飛正傳》
最佳紀實報導片:《帝雉時代》,《玉山九千英尺-台灣鳥類開拓史末章》
動畫創意特別獎:《薛西弗斯的一天》
第廿九屆【金馬獎】(1992)
終身成就特別獎:何基明
最佳劇情片:《無言的山丘》
最佳導演:王童《無言的山丘》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無言的山丘》
最佳改編劇本:賴聲川《暗戀桃花源》
最佳男主角:成龍《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女主角:陳令智《浮世戀曲》
最佳男配角:顧寶明《暗戀桃花源》
最佳女配角:顧美華《浮世戀曲》
最佳攝影:李德成《霧都情仇》
最佳剪輯:張耀宗,張嘉輝《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美術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造型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元彬《新龍門客棧》
最佳電影音樂:黃舒駿《青少年哪吒》
最佳電影歌曲:黃霑《黃飛鴻之II男兒當自強》
最佳錄音:杜篤之,楊靜安《少年耶,安啦》
最佳紀實報導片:《小鷿鷈》
評審特別獎:《學仙記》
第三十屆【金馬獎】(1993)
終身成就特別獎:黃卓漢
最佳劇情片:《喜宴》
最佳紀錄片:《喜宴》
最佳導演:李安《喜宴》
最佳原著劇本:馮光遠,李安《喜宴》
最佳改編劇本:胡大為,鄧碧燕,林紀陶,於仁泰《白發魔女傳》
最佳男主角:成龍《重案組》
最佳女主角:吳家麗《赤裸的誘惑》
最佳男配角:郎雄《喜宴》
最佳女配角:歸亞蕾《喜宴》
最佳攝影:李屏《戲夢人生》
最佳剪輯:張耀宗《重案組》
最佳美術設計:葉錦添,李偉明,楊
Ⅷ 求90年代一部電視劇名,可以確認不是港台劇,是內地劇 名字好像叫「小城故事」
電影《小城故事》1978
演員名單
林鳳嬌 鍾鎮濤 葛香亭 江明 歐弟 李烈 傅碧輝 崔福生 曹健 錢璐 李允中 游娟 何玉華 丁國勝 呂文忠 陳正
繼續追夢名彥開車到惠安,巧遇照片上裸背的少女薏庭以及惠安女張帆,薏庭雖然是個啞女,卻心靈手巧,純潔善良,名彥愛上薏庭,也愛上惠安這個地方,招來瑞祥的嫉妒,也使愛慕瑞祥的張帆頗為惱火。秦薏庭的父親秦保民對名彥不放心,蘇菲以女人的直覺叫保民放心,保民不以為然,他認為女人的直覺並不可靠,蘇菲笑說:我就死守著你秦保民,因為我的直覺告訴我,只有你才能跟我白頭到老。
電視劇《小城故事》2005
演員名單
印小天飾唐名彥 杜曉婷飾秦薏庭 黃仲昆飾秦保民 楊貴媚飾蘇 菲 寇振海飾唐啟華 郭昊侖飾唐名俊 戴君竹飾張 帆 王 珂飾趙 馨 郭明翔飾林瑞祥 馮 靜飾美 雀
故事梗概
廈門企業家唐啟華事業如日中天,妻子淑美以夫為天,長子名俊品學皆優,次子名彥又帥又酷,如此家庭,本已和樂,可惜,名俊並非啟華親生,而是啟華當年救助外地孕婦,孕婦血崩而死,留下孩子以及唯一的照片與寥寥遺言。啟華本希望名彥繼承父業,無奈名彥自小熱愛音樂,桀驁不遜,一心要當藝術家,對父親的安排陽奉陰違。 名彥一家與啟華的合夥人於鳳儀以及鳳儀的女兒趙馨一起看蘇菲的攝影展,名彥對一裸背少女的照片非常欣賞,趙馨不以為然,名俊小心翼翼地征詢趙馨的意見。 名彥的演唱會非常成功,唐啟華卻將名彥逐出家門,責怪淑美慈母養壞兒,他要好好培植名俊。淑美懷疑啟華對名俊的疼愛超越了養父與養子的關系。夫妻之間誤會越來越深,生意拍檔於鳳儀趁虛而入,對啟華無微不至地照顧,儼然唐夫人。 趙馨發現名彥愛著薏庭,她打定主意,要與秦薏庭競爭!名俊及時提醒父親於鳳儀的私心,啟華對妻子淑美呵護有加,鳳儀又氣又惱,決計讓啟華破產,要淑美不能再過舒坦日子。 趙馨憔悴不少,唐名俊心痛不已,為了趙馨,唐名俊去找薏庭,離間秦薏庭與弟弟唐名彥,話一出口,又於心不忍,自己回到廈門。趙馨忽然說,要抓住唐名俊這份愛。 淑美見到薏庭這個人,非常歡喜。趙馨心灰意冷,想起名俊的好,第二天就要跟名俊結婚,卻在名俊為她戴上戒指的剎那,成了落跑新娘。 啟華很生氣,憤而告訴淑美要讓名俊做唐氏企業的總經理,淑美埋怨他將親生兒子視如陌路,名俊無意間聽到對話,彷彿晴天霹靂。 啟華在電梯里心臟病發,淑美亂了手腳,薏庭救了啟華的命。啟華對秦薏庭另眼相待,與淑美一起去惠安向保民提親,原來,保民便是啟華當年尋找了無數遍的唐名俊的親生父親,名俊與保民父子相認,蘇菲提醒保民帶名俊與薏庭見面,薏庭也由害怕名俊變為接納名俊。 鳳儀對啟華由愛生恨,暗中收購唐氏集團的股票,不料,卻被趙馨發現。趙馨連忙告訴啟華,啟華解決了一切危機,鳳儀得知是女兒通風報信,苦笑不已。名彥的音樂事業越來越成功,啟華也不再強他所難,贊同他從事音樂。小城故事在唐名彥的音樂會上久久回盪……
原名好像叫「繼續追夢」一個是電影一個電視劇,你自己看看吧~
Ⅸ 小城故事電影哪年在大陸上映
導演: 李行
編劇: 張永祥
主演: 鍾鎮濤 / 林鳳嬌 / 李烈 / 葛香亭 / 歐弟 / 陳敬 / 江明 / 傅碧輝 / 李允中更多...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80-05-03
片長: Taiwan: 94 分鍾
又名: The Story of a Small 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