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喬老爺上轎 打一字
沒有.吳雲芳是演員.吳雲芳,1935年出生,上海市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56年畢業於上海幼兒師范學校。1957年進上海工人文工團任舞蹈演員,1958年底進上影廠任演員。曾在《半生緣》、《聶耳》、《喬老爺上轎》、《枯木逢春》、《喜盈門》、《筆中情》、《失蹤的女中學生》、《少男少女》等近二十部影片中任配角,在《愛情啊、你姓什麼》、《奇跡會發生嗎?》、《悠悠故人情》、《月光下的小屋》、《女人國的污染報告》、《古堡小夜曲》等影片中擔任主要角色。
⑵ 電影藝術家程芝演過哪些電影
程之(1926.2.3-1995.2.14)
原籍湖南,生於武漢。3歲時隨家遷居上海。其父是京劇名票友,少時受家庭影響,酷愛京劇,能拉會唱。從中學起,又迷上話劇,故在復旦大學經濟系讀完一年後,毅然輟學,投身舞台。從1944年起,先後在新聯誼劇社、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群力劇社等表演團體,參加了《北京人》、《名優之死》、《文天祥》、《林沖》、《俄羅斯問題》等劇的演出。
1947年進文華影片公司,在《假鳳虛凰》中飾演5號理發員,後又參加了《夜店》、《艷陽天》、《哀樂中年》、《腐蝕》、《我這一輩子》等影片的拍攝。建國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拍攝了《姐姐妹妹站起來》、《沙漠追匪記》、《雞毛信》、《魔術師的奇遇》、《紅日》、《苦惱人的笑》、《愛情啊,你姓什麼?》等影片。
程之素以扮演反派角色著稱。《腐蝕》中的特務頭子齊科長、《我這一輩子》中的警察局長、《紅日》中的敵參謀長、《苦惱人的笑》中的主編,都頗有特點。
程之對語言藝術有較好的修養,既擅普通話,又會各地方言。他曾為《牛虻》里的蒙泰里尼配音,也為《馬歇爾,歡迎你》配旁白,依然保持了原片幽默風趣的格調,還為上影故事片《曙光》中的賀龍配音。
程之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演員,除了京劇之外,也鍾情於相聲,並經常參加演出,還頻頻在電視屏幕上亮相,擔任節目主持人。
程之曾是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民主同盟文化委員會委員、上海電影家協會第三屆名譽理事、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名譽理事。
⑶ 請列舉出八十年代的經典電影
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國大地百廢待興,電影業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同時也造就了陳沖、張瑜、斯琴高娃、龔雪、劉曉慶、肖雄、郭凱敏、唐國強等一大批優秀青年演員。
下面這些電影,你看過的有多少呢:)
《廬山戀》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張瑜 郭凱敏
《月亮灣的笑聲》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張雁 仲星火 寇振海
《小花》主演:陳沖 劉曉慶 唐國強
《等到滿山紅葉時》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吳海燕 丁加元
《七品芝麻官》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牛得草
《第二次握手》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謝芳 康泰
《神秘的大佛》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劉曉慶 葛存壯 張順勝
《自豪吧 ,母親》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宮建華 宮喜斌
《戴手銬的旅客》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於洋
《喜盈門》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王玉梅
《小街》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張瑜 郭凱敏
《一雙綉花鞋》又名《霧都茫茫》珠江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顏世魁 龐敏 史進
《刑場上的婚禮》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宋曉英
《苗苗》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李羚
《愛情啊,你姓什麼》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紅牡丹》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姜黎黎
《白蓮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吳海燕 宮喜斌
《黃英姑》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張金玲
《海外赤子》珠江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史進 秦怡 陳沖
《海之戀》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毛永明 馬曉偉 趙靜
---
還有地道戰,地雷戰,閃閃的紅星,鐵道游擊隊等等
⑷ 影視女演員張閩今在何方
張閩近況及照片
張閩是80年代上海小有名氣的演員。1956年生於上海,1973年中學畢業後在百貨公司工作。由於父母都是演員,從小就去電影廠玩,在著名配音演員邱岳峰的幫助下學習朗誦藝術。後來主演了話劇《屋外有熱流》受到矚目,即被推薦參加拍攝上影廠攝制的影片《巴山夜雨》,在其中飾演一個農村姑娘獲得好評,並在1982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成為演員。隨後在《愛情啊,你姓什麼?》、《郵緣》、《城南舊事》(飾瘋女人秀貞)、《青春萬歲》、《流亡大學》等影片中扮演角色,並曾參加拍攝電視連續劇《楊乃武與小白菜》(飾楊乃武之姐)等。1990年初赴美讀書,後加入奧地利籍。曾經回國拍過兩部電視連續劇,一部是和肖雄、楊昆主演的《哎呦,媽媽》;還有一部是和王詩槐、史可主演的《別說再見》。張閩是屬於那種沒有漂亮的容貌,卻有出色演技那重類型的演員,可惜近年也逐漸淡出了。
⑸ 演員程之主演的八十年代老電影有幾部
1978年程之參加了上影廠「文革」後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務》的拍攝工作。隨後,又拍攝了《兒子、孫子和種子》、《苦惱人的笑》、《他倆和她倆》等影片。與此同時,他還導演了話劇《甜蜜的事業》,在大眾、徐匯、曹陽等劇院演出了近百場。1980年,程之參加了上影演員劇團的話劇《鍍金》的演出,約四十餘場;隨後又參加了影片《愛情啊,你姓什麼》的拍攝。拍攝過程中,與顏碧麗導演配合默契,為顏導演出了不少點子,使影片達到了理想的喜劇效果,被顏導譽稱為「真正的電影演員」。當顏導接了下一部影片《筆中情》時,她親自帶著文學本來找程之,要求程之能對劇本作一全面整理、修改,以加強喜劇色彩。對顏導的信任和委託,程之欣然接受,並認真對待。後來,顏導就是根據程之的修改稿分的鏡頭。影片完成後,得到了廠領導的肯定。這期間,程之除了參加《筆中情》、《御馬外傳》等影片的拍攝外,還為影片《曙光》中的「賀龍」一角配音。對於程之不計名利,熱忱工作等突出表現,他被上影廠評為「先進工作者」(1981年)。
1994年底,程之還參加拍攝了《子夜》、《郵緣》、《開槍,為他送行》、《愁眉笑臉》、《風流局長》、《神貓與鐵蜘蛛》等八十餘部影片。在此期間,程之還拍攝了不少電視劇,並做了些編導工作。其中導演了電視片《蠡湖煙綠》、《天下第一關》、《吃白》、《隱患》等;
⑹ 吳雲芳是什麼時候去世的
吳雲芳是1978年去世的;吳雲芳(1896~1978)女。字硯青。祖籍浙江崇德(今屬桐鄉),生於陝西南鄭。幼年喪父,母親是她的啟蒙老師。上海市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56年畢業於上海幼兒師范學校。1957年進上海工人文工團任舞蹈演員,1958年底進上影廠任演員。曾在《半生緣》、《聶耳》、《喬老爺上轎》、《枯木逢春》、《喜盈門》、《筆中情》、《失蹤的女中學生》、《少男少女》等近二十部影片中任配角,在《愛情啊、你姓什麼》、《奇跡會發生嗎?》、《悠悠故人情》、《月光下的小屋》、《女人國的污染報告》、《古堡小夜曲》等影片中擔任主要角色。
⑺ 我國已故的喜劇演員叫什麼之
【程之】影視演員,出生於書香門第,1928年隨祖父舉家遷至上海定居。少時受家庭影響,酷愛京劇,能拉會唱。從中學起,又迷上話劇,故在復旦大學經濟系讀完一年後,毅然輟學,投身舞台。從1944年起,先後在新聯誼劇社、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群力劇社等表演團體,參加了《北京人》、《名優之死》、《文天祥》、《林沖》、《俄羅斯問題》等劇的演出。1947年進文華影片公司,在《假鳳虛凰》中飾演5號理發員,後又參加了《夜店》、《艷陽天》、《哀樂中年》、《腐蝕》、《我這一輩子》等影片的拍攝。?? 原名會春、春蓀,祖籍湖南寧鄉,1926年2月3日出生於湖北武昌,1928年隨祖父舉家遷至上海定居。程之出生於書香門第,祖父程頌萬,號十發居士,精通詩詞、書畫、篆刻,清末曾任湖南嶽麓書院學堂監督(院長),父親程君謀,是著名京劇票友,曾灌制、出版唱片十餘張,並整理、出版潭派代表劇目多出,五十年代末受聘為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程之自幼喜愛京劇,六歲便無師自通學回了拉京胡,八歲到電台播音,唱京劇,十一歲時就灌制了京劇唱片《御果園》,從此便得到了「小大花臉」的雅號。1944年程之高中畢業後,考進復旦經濟系。因他酷愛演劇,在復旦念書期間參加了由當時《申報》主辦的籌募助學金的義演活動。義演的劇目是《富貴浮雲》,導演是黃佐臨先生。1945年1月1日,程之輟學,正式下海演話劇,加入了由黃佐臨先生創導的苦幹劇團,從此走上了他畢生為之奮斗的演藝生涯。1947年,程之進入文華影業公司。他參加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假鳳虛凰》,他在影片中扮演「五號理發師」,影片中五號理發師一段自拉自唱流行歌曲的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著程之又拍攝了《夜店》、《腐蝕》等十幾部影片。1952年,上海八家私營電影公司合並,成立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1953年「聯影」並入了上海電影製片廠。在此期間,程之又先後參加了《我這一輩子》、《關連長》等影片的拍攝。其中程之在《我這一輩子》中扮演警察局長一角的出色演技,使他榮獲了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第一次頒發的優秀表演獎銀質獎章。從1953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前的這十四年中,程之又參加拍攝了《雞毛信》、《家》、《紅日》、《魔術師的奇遇》、《鐵窗烈火》、《飛刀華》、《沙漠追匪記》等二十餘部影片。在五十年代中期,程之曾為捐獻飛機大炮義演京劇《空城計》、《捉放曹》等,並為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福建人民廣播電台錄制了對台廣播節目京劇清唱、相聲等,為使台灣人民了解祖國、為增進海峽兩岸的交流作出了貢獻。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程之未能倖免,一夜之間由革命群眾變成了「革命的對象」。1967年7月,他被勒令留廠察看,參加所謂的「學習班」,即變相的「隔離審查」,一關就是十個月。1968年5月,學習班結束。969年,電影系統大批人員下放到奉賢的「五七」幹校勞動,程之仍作為「審查對象」,在「幹校」勞動了四年。1973年,程之被列為第一批回廠參加工作的人員之一。回廠後,他即參加了影片《難忘的戰斗》的拍攝。1975年1月1日,他又參加了上影演員劇團對外公演的話劇《春苗》,扮演重要角色「杜院長」,這是他從藝三十周年的紀念日。1978年程之參加了上影廠「文革」後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務》的拍攝工作。隨後,又拍攝了《兒子、孫子和種子》、《苦惱人的笑》、《他倆和她倆》等影片。與此同時,他還導演了話劇《甜蜜的事業》。1980年,程之參加了上影演員劇團的話劇《鍍金》的演出;參加了影片《愛情啊,你姓什麼》的拍攝。除了參加《筆中情》、《御馬外傳》等影片的拍攝外,還為影片《曙光》中的「賀龍」一角配音。1994年底,拍攝了《子夜》、《郵緣》、《開槍,為他送行》、《愁眉笑臉》、《風流局長》、《神貓與鐵蜘蛛》等八十餘部影片。導演了電視片《蠡湖煙綠》、《天下第一關》、《吃白》、《隱患》等;參加拍攝的電視劇有《電視塔下》小品系列、《西遊記》(第六集)、《春蠶、秋收、殘冬》、《立體交叉橋》、《阿Q和他的子孫》、《牡丹亭》、《哀樂江湖》、《鹹菜街軼事》、《小紹興傳奇》等等;並改編、導演、主演了兩集電視劇《名優之死》;導演了京劇電視藝術片《李逵探母》等。同時,程之還主持了上海電視台國際部《上海灘》欄目。程之從五十年代起,就為譯製片配音。不少著名影片中,如《三劍客》、《王子復仇記》、《奧賽羅》、《牛虻》、《霧都孤兒》等,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同時,他還為不少國產美術片配音、作曲、配唱,如《濟公鬥蟋蟀》、《茅山道士》、《三隻狼》等,其中《三隻狼》一片還獲得國際大獎。程之的相聲,不僅能說,而且會編,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1961年,程之和於飛一起為周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表演程之自己創作的相聲《化妝、火葬》,贏得兩位總理的開懷大笑。
178年程之參加了上影廠「文革」後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務》的拍攝工作。隨後,又拍攝了《兒子、孫子和種子》、《苦惱人的笑》、《他倆和她倆》等影片。與此同時,他還導演了話劇《甜蜜的事業》,在大眾、徐匯、曹陽等劇院演出了近百場。1980年,程之參加了上影演員劇團的話劇《鍍金》的演出,約四十餘場;隨後又參加了影片《愛情啊,你姓什麼》的拍攝。拍攝過程中,與顏碧麗導演配合默契,為顏導演出了不少點子,使影片達到了理想的喜劇效果,被顏導譽稱為「真正的電影演員」。當顏導接了下一部影片《筆中情》時,她親自帶著文學本來找程之,要求程之能對劇本作一全面整理、修改,以加強喜劇色彩。對顏導的信任和委託,程之欣然接受,並認真對待。後來,顏導就是根據程之的修改稿分的鏡頭。影片完成後,得到了廠領導的肯定。這期間,程之除了參加《筆中情》、《御馬外傳》等影片的拍攝外,還為影片《曙光》中的「賀龍」一角配音。對於程之不計名利,熱忱工作等突出表現,他被上影廠評為「先進工作者」(1981年)。程之1995年在上海逝世。
以上內容來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2c7e900102dy5w.html
⑻ 求最早的國產兩集電視劇。
看老電影《愛情啊你姓什麼》 (轉)
《愛情啊你姓什麼》,是1980年拍攝的。這是一部輕喜劇,挺好看的。這部電影的時代特徵很明顯,從演員表演、語言、情節設置、布景、道具等等,都能看出來。通過這部電影,可以很清晰的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這部電影匯聚了當時上影廠一大批老中青三代演員,有沈潔、茂路、吳雲芳、呂玉堃、王定華、倪以臨、張嬿、陳鴻梅、趙抒音、喬奇、孫景璐、寇振海、洪學敏、程之、葉琳琅、顏正安、王偉平、陳述、張閩、達奇。
當時上影廠的當家小生王偉平演男一號,因為愛情遇到挫折,他總是皺著眉頭,一副很憂郁的樣子,給人一種酸酸的感覺,缺少一種陽剛之氣,那幾年拍的好多電影,男主角都是這個樣子。據說這種神情很能迷住女人,容易讓女人產生出同情和憐憫之心。後來把這種神態發揮到極致的當屬濮存昕,他因此也得到了少婦殺手的美譽。不過,後來這種表情就不大流行了,開始流行學高倉健,扮冷酷。當時著名的奶油小生唐國強在拍攝《四渡赤水》時還專門在臉上貼上連鬢鬍子,但始終都是形似神不似。現在回想起來,很有意思。
劇中的女一號叫顏正安,長相一般,但表演很鬆弛,很開朗。不知她跟導演顏碧麗有沒有什麼親戚關系。這個演員只演了這一部電影就出國了,後來嫁了老外,現在是美國駐上海總領事的夫人。
這部戲的編劇叫李天濟,編過不少優秀作品,比如《小城之春》、《今天我休息》等。同時他還是個演員,我印象最深的是《烏鴉與麻雀》中他扮演的反一號,長得丑極了。
這部戲情節結構得很巧妙,一輛旅遊車上,一天時間里,形形色色的人在這一個空間里活動,互相交叉,最後集體完成了這個故事的主題,即愛情到底應該是什麼。作者設計了多條線索,從發生到展開,各種誤會交織出現,最後誤會消除,皆大歡喜。劇中有不少輕松詼諧的情節,當時文藝作品中喜劇很少,鬧劇更少,這種輕喜劇還是挺好看的,很輕松,這也跟那個時代有關,那時的人雖然不富裕,但沒有多少生活壓力,活得不累,很懷念那個時代的氛圍。
這部戲是以一群人到蘇州旅遊為主線展開的,如果在交代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時好好介紹一下蘇州的美麗風光,就更好了。可惜當時人還缺乏開發宣傳旅遊的意識,蘇州和太湖的美麗風景沒有加意渲染,導演拍的也不是太好,可惜了。
那時的戲里頭公共汽車出現的比較多,小汽車比較少,坐小車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比如領導或者華僑什麼的。這既反映了那時社會相對落後,也反映那時社會相對公平,即使存在特權人物,與普通百姓的差距也沒有現在這么大。那時電影里的小汽車一般都是上海牌,盡管現實社會中也有華沙、伏爾加,但電影里幾乎不見出現,一個原因是比較少,再一個可能跟那時人強烈的國貨意識有關。現在我國大街上跑的小汽車倒是種類繁多,但大多是進口車,人們都以買洋車為榮,也不知道這是進步還是倒退。反正任何時代都存在著兩重性,都有正確的一面和謬誤的一面,簡單地全盤否定一個時代或者肯定一個時代都是片面的。
那時的電影,如果有小流氓出現,總會出現一位武林高手,把流氓或嚇走,或打的落花流水,很解氣。但從編劇到觀眾似乎從來沒有想到應該去找警察,畢竟生活中武林高手是很少的。忽視法制,渴盼俠客行俠仗義,救人於危難,大概是中國人流傳幾千年的一種情結吧。
片中幾次出現撕碎東西往外亂扔的情節,還隨意拔公園的花,按現在的觀念這絕對是不文明的表現,但當時編導演都意識不到這些,也說明了時代的特色吧。
喜劇中經常會出現煽情的內容,這部戲也不例外,不過煽的很成功。趙抒音陳鴻梅這一老一少究竟是什麼關系一直是個謎,直到最後解放軍團長達奇的到來才揭開了謎底,很感人,讓我禁不住落淚了。
觀看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wODEwNTY=.html
⑼ 電影《南城舊事》中,扮演瘋女人的演員叫什麼名字
是《城南舊事》吧?
原著:林海音
林海音(1918.3.18-2001.12.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灣省苗栗縣,曾先後就讀於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任《世界日報》記者。
「女瘋子」是
張閩
(1956.4.16-) 女演員。
原籍天津,生於上海。1973年上海東 方中學畢業後在上海盧灣區百貨公司 工作。其間參加拍攝上影廠攝制的影 片《巴山夜雨》。1982年入上海電影 製片廠演員劇因為演員,先後在《城 南舊事》、《青春萬歲》、《流亡大 學》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並曾參 加拍攝電視連續劇《楊乃武與小白菜 》等。1990年赴美國學習。 演出影片 1980:巴山夜雨 愛情啊,你姓什麼?>? 1981:革命軍中馬前卒 子夜 1982:筆中情 城南舊事 1983:金色的晚秋 青春萬歲 1984:郵緣 1985:流亡大學 1986:女兒經 女局長的男朋友 1987:午夜兩點 女人的故事 1989:金色的指甲 致命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