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邵氏戲曲電影大全審妻

邵氏戲曲電影大全審妻

發布時間:2021-07-22 23:17:56

❶ 戲曲電影七仙女男女主演是誰

凌波飾董永,方盈飾七妹。

方盈(1948年4月20日—2010年1月13日),本名倪芳凝,祖籍貴州。六十年代邵氏「當家花旦」之一,曾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電影美術指導,服裝設計,香港電影美術學會主席,專欄作者等。

(1)邵氏戲曲電影大全審妻擴展閱讀:

黃梅調版本的《七仙女》原本由李翰祥執導,在拍攝途中李翰祥突然脫離邵氏公司到台灣另組國聯影片公司,動員大批明星在台灣開拍另一部《七仙女》(1963年)。

邵氏公司不甘示弱,一面向法庭申請禁制令,一面沿用李翰祥留下的《七仙女》劇本,調配十個攝影棚全部搭成同一部戲的場景,由何夢華和陳又新聯合導演繼續拍攝完,造成競拍局面。

1963年12月,兩部《七仙女》同時上映,成為行內佳話。但李翰祥版《七仙女》因只有江青、鈕芳雨擔綱,氣勢較邵氏版《七仙女》為弱而票房落敗。

影片中「瑤池仙境」的布景由嚴俊、陳又新、何夢華、胡金銓聯合設計。

❷ 在邵氏早期的電影中龍虎武師是做什麼

上面的真啰嗦.就是武打演員.這些都是受過武術訓練的,六七十年代香港功夫盛行,各大電影公司和電視台都爭相拍攝武俠片(古代)和功夫片(民初),武打演員十分搶手,電影公司和電視台也有系統地開設課程專門培養這方面的人才,這些人統稱龍虎武師,經常出演一些動作場面,或者做主角(特別是女主角)武打替身.
只要你細心看看七八十年代拍的武俠劇,經常看到主角的武打動作是由這些替身們出演的.

❸ 求視頻:邵氏電影公司三寸金蓮武俠電因影

2008年的網上沒有啊。

第九屆文華獎獲獎名單(2000)

文華大獎
話劇 《「厄爾尼諾』報告》 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話劇團
話劇 《生死場》 中央實驗話劇院
話劇 《父親》 遼寧人民藝術劇院
話劇 《洗禮》 總政話劇團
京劇 《駱駝樣子》 江蘇省京劇院
眉戶劇 《遲開的玫瑰》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川劇 《金子》 重慶市川劇院
湘劇 《馬陵道》 湖南省湘劇院
歌劇 《原野》 中國歌劇舞劇院
舞劇 《阿炳》 江蘇省無錫市歌舞團
人偶劇 《鹿回頭》 海南省人偶劇團

文華新劇目獎
話劇 《聖旅》 河北省承德話劇團
話劇 《歲月風景》 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話劇團
話劇 《綠蔭里的紅塑料桶》 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話劇團
話劇 《綠色的陽台》 廣東話劇院
話劇 《世紀彩虹》 江蘇省人民藝術劇院
話劇 《北方的湖》 遼寧省沈陽話劇團
話劇 《工人世家》 青島市話劇團
話劇 《三毛錢歌劇》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
話劇 《秦淮人家》 南京市話劇團
話劇 《古井巷》 江西省話劇團
話劇 《尋跡唐古拉》 西藏自治區話劇團
京劇 《風雨同仁堂》 北京京劇院
京劇 《大腳皇後》 山西省京劇院
京劇 《范仲淹》 貴州省貴陽市京劇團
京劇 《西門豹》 遼寧省大連市京劇團
滇劇 《瘦馬御史》 雲南省昆明市滇劇團
湖南花鼓戲《鄉里警察》 湖南省花鼓戲劇院
越劇 《荊釵記》 浙江省溫州市越劇團
越劇 《舞台姐妹》 上海越劇院
荊州花鼓戲《鬧龍舟》 湖北省荊門市藝術劇團
黃梅戲 《徽州女人》 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二團、三團
越劇 《孔乙己》 杭州茅威濤戲劇工作室有限公司
浙江越劇團
豫劇 《老子·兒子·弦子》 河南省鄭州市豫劇團
川劇 《中國公主杜蘭朵》 四川省自貢市川劇團
梨園戲 《皂隸與女賊》 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贛劇 《還魂後記》 江西省贛劇團
蒙古劇 《滿都海斯琴》 內蒙古民族劇團
晉劇 《代國情》 河北省蔚縣晉劇團
上黨梆子《初定中原》 山西省晉城市上黨戲劇院一團
眉戶戲 《大棚情緣》 寧夏青銅峽市文工團
瓊劇 《蘇東坡在海南》 海南省瓊劇院
藏劇 《金色的黎明》 青海省藏劇團
話劇 《聖旅》 河北省承德話劇團
歌劇 《素馨花》 福建省泉州歌劇團
音樂劇 《白蓮》 廣西柳州市歌舞團
音樂劇 《未來組合》 四川人民藝術劇院
歌舞 《好一朵茉莉花》 江蘇省歌舞劇院、常州市歌舞團
歌舞 《祖國,請檢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歌舞團
歌舞 《東方之花》 東方歌舞團
歌舞 《山父水母》 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歌舞團
舞劇 《傲雪花紅》 山西省歌舞劇院
舞劇 《干將莫邪》 江蘇省蘇州市歌舞團
舞劇 《阿姐鼓》 浙江省杭州歌舞團
舞劇 《星海·黃河》 廣東省廣州市歌舞團
舞劇 《深圳故事·追求》 廣東省深圳歌舞團
舞劇 《悠悠雪羽河》 甘肅敦煌藝術劇院
舞劇 《山水謠》 湖北武漢歌舞劇院、武漢有線電視台
舞劇 《白鹿額娘》 遼寧歌舞團
滑稽劇 《我要做個好孩子》 江蘇省常州市滑稽劇團
兒童劇 《寶貝兒》 山東省濟南兒童藝術劇院
兒童劇 《尼瑪·太陽》 天津兒童藝術劇院
兒童劇 《少年岳飛》 福建省漳州市木偶劇團
兒童劇 《紅地球,藍地球》 四川省成都市木偶皮影藝術劇院
兒童劇 《小鳳》 湖北省京劇二團
湖北省鄂州市藝術創作研究所

文華新節目獎
曲藝 《中華神韻》 中國武警文工團
清音表演唱《搬上新居迎太陽》 重慶市曲藝團
小品 《蓋章》 吉林省吉林市曲藝團
二人轉 《胡知縣斷案》 吉林省吉林市評劇團
相聲 《換包裝》 中國煤礦文工團
梅花大鼓《二泉映月》 天津市曲藝團
單弦 《將軍的情懷》 天津市曲藝團
四川清音《蜀秀姑娘》 四川省成都市曲藝團
相聲 《百聽不厭》 遼寧省沈陽曲藝團
喜劇小品《今夜更有情》 江蘇省蘇州市滑稽劇團
蘇州評彈《永遠的江南》 江蘇省歌舞劇院
蘇州彈詞《姑蘇水巷》 江蘇省蘇州市評彈團
小品 《隨禮》 河北大廠縣評劇團
小品 《熄燈號響過之後》 濟南軍區政治部前衛話劇團
小品 《小時工》 總政治部話劇團
木偶劇 《五里長虹》 福建省晉江掌中木偶戲劇團
小品 《辦公室的故事》 陝西人民藝術劇院
蘇州評彈《搬家樂》 江蘇省蘇州評彈學校
中篇評彈《孫龐鬥智》 上海評彈團
小品 《巡堤》 總政治部歌舞團
小品 《瓜女子》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

單項獎略

·第十屆文華獎獲獎名單(2002)

文華大獎
京劇 《貞觀盛世》 上海京劇院
京劇 《華子良》 天津京劇院
評劇 《胡風漢月》 河北石家莊評劇院青年評劇團
舞劇 《閃閃的紅星》 上海歌舞團
舞劇 《紅梅贊》 空軍政治部歌舞團
話劇 《寶貝兒》 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
兒童劇 《紅領巾》 北京市兒童藝術劇團

文華新劇目獎
京劇 《宰相劉羅鍋》 北京京劇院
蒲劇 《土炕上的女人》 山西臨汾蒲劇院實驗蒲劇團
昆劇 《班昭》 上海昆劇團
湖南花鼓戲《秋天的花鼓》 湖南省長沙市花鼓戲劇院
婺劇 《昆侖女》 浙江婺劇團
崑曲 《張協狀元》 浙江溫州永嘉崑曲傳習所
錫劇 《珍珠塔》 江蘇省錫劇團
五音戲 《臘八姐》 山東省淄博市五音戲劇院
採茶劇 《遠山》 江西吉安市採茶劇團話劇
《水下村莊》 湖南省話劇團
話劇 《夏天的記憶》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
話劇 《母親》 武漢話劇院 武漢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
話劇 《蘭州老街》 甘肅省話劇團
話劇 《秋天的牽掛》 河北省話劇院
歌舞 《好花紅》 貴州省歌舞團
歌舞 《達達瑟》 海南省歌舞團 海南省民族歌舞團
海口市藝術團
歌劇 《司馬遷》 陝西省歌舞劇院
舞劇 《大夢敦煌》 甘肅省蘭州歌舞劇院
舞劇 《媽勒訪天邊》 廣西南寧市藝術劇院
舞劇 《媽祖》 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歌舞團
兒童劇 《寒號鳥》 杭州越劇院 杭州市藝術創作中心
兒童劇 《享受艱難》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兒童劇 《少年華羅庚》 江蘇省金壇市錫劇團
雜技 《今夜星光燦爛》 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雜技團
雜技 《豪情武俠》 成都軍區政治部戰旗雜技團
木偶 《古藝新姿活傀儡》 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劇團
曲藝 《長恨歌》 廈門市南樂團 廈門市歌舞劇院
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
曲藝 《霧都明燈》 重慶市曲藝團

第十一屆文華獎獲獎名單
文華大獎:

豫劇《程嬰救孤》 河南省豫劇二團

京劇《鳳氏彝蘭》 雲南省京劇院

花鼓戲《老表軼事》 湖南省花鼓戲劇院

甬劇《典妻》 浙江省寧波市藝術劇院

京劇《圖蘭朵公主》 中國京劇院

話劇《凌河影人》 遼寧人民藝術劇院

話劇《平頭百姓》 江蘇省南京市話劇團

歌劇《我心飛翔》 總政歌劇團

音樂劇《五姑娘》 浙江省嘉興市文化局 浙
江藝術職業學院

舞劇《風雨紅棉》 廣東歌舞劇院

舞劇《瓷魂》 江西省歌舞劇院 江西職業藝術學院

歌舞《八桂大歌》 廣西柳州市歌舞團

文華大獎特別獎:

紹劇《真假悟空》 浙江紹劇團

文華新劇目獎:

川劇《巴山秀才》 四川省川劇院

越劇《家》 上海越劇院

崑曲《宦門子弟錯立身》 北方崑曲劇院

山東梆子《山東漢子》 山東省菏澤市地方戲劇院

藏戲《卓瓦桑姆》 西藏自治區藏劇團

越劇《流花溪》 浙江省杭州越劇院

唐劇《人影》 河北省唐山市實驗唐劇團

評劇《鳳陽情》 天津評劇院

京劇《春秋霸主》 山東省京劇院

曲劇《驚蟄》 河南省南陽市曲劇團

花鼓戲《月亮光光》 陝西省商洛市劇團

京劇《三寸金蓮》 湖北省武漢市京劇團

越劇《藏書之家》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京劇《巾幗紅玉》 貴州省貴陽市京劇團

莆仙戲《江上行》 福建省莆仙戲劇院

楚劇《娘娘千歲》 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

贛劇《詹天佑》 江西省鄱陽縣贛劇團

黃梅戲《長恨歌》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

話劇《秋天的二人轉》 黑龍江省哈爾濱話劇院

話劇《北街南院》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話劇《兵心依舊》 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話劇團

話劇《老柿子樹》 甘肅省話劇院

話劇《打工棚》 雲南省話劇團

兒童劇《我能當班長》 山西省話劇院 山西戲劇職業學院 山西省文化廳創作室

木偶戲《欽差大臣》 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劇團

木偶戲《石三伢子》 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院

蘇州評彈《大腳皇後》 江蘇省蘇州市評彈團

音樂劇《藍眼睛·黑眼睛》 浙江歌舞劇院

音樂劇《快樂推銷員》 江蘇省鎮江市藝術劇院

舞劇《惠安女人》 福建省歌舞劇院

舞劇《玉鳥》 浙江省杭州歌舞團

舞劇《霸王別姬》 上海東方青春舞蹈團

舞劇《西廂記》 山西省歌舞劇院

舞劇《天祭》 遼寧省沈陽歌舞團

舞劇《額吉》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歌舞劇團

歌舞《秘境之旅》 中國歌舞團

歌舞《大唐華章》 四川省歌舞劇院

歌舞《喀什噶爾》 新疆喀什地區歌舞團

文華單項獎浙江省獲獎名單

舞劇《玉鳥》

編導獎:丁偉

表演獎:王永林(玄飾演者)

越劇《流花溪》

導演獎:楊小青、展敏

表演獎:謝群英(秋花飾演者)

陳曉紅(冬花飾演者)

甬劇《典妻》

劇作獎:羅懷臻

音樂創作獎:汝金山

舞台美術獎:周本義、邢辛

表演獎:王錦文(妻飾演者)

音樂劇《五姑娘》

劇作獎:何兆華、劉志康、金梅

導演獎:陳蔚

音樂創作獎:莫凡

表演獎:章小敏(五姑娘飾演者)

紹劇《真假悟空》

導演獎:楊小青、陳偉龍

舞台美術獎:田立為

表演獎:劉建楊(孫悟空飾演者)

趙秀治(唐僧飾演者)

越劇《藏書之家》

音樂創作獎:翁持更、劉建寬

表演獎:茅威濤(范容飾演者)

陳輝玲(花如箋飾演者)

音樂劇《藍眼睛·黑眼睛》

表演獎:嚴聖民(杜承榮飾演者)

第12屆文華獎獲獎名單
一、獲得「文化部第十二屆文華獎文華大獎」的劇目有:
戲曲
京劇《廉吏於成龍》 上海京劇院
昆劇《公孫子都》 浙江昆劇團
花鼓戲《十二月等郎》 荊門市藝術劇院
豫劇《常香玉》 河南省豫劇一團
歌仔戲《邵江海》 廈門市歌仔戲劇團
川劇《易膽大》 四川省川劇院
話劇
《立秋》 山西省話劇院
《黃土謠》 總政話劇團
《矸子山》 遼寧人民藝術劇院
《天籟》 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文工團
兒童劇
《青春跑道》 蘇州市滑稽劇團
歌劇
《野火春風斗古城》 總政歌劇團
音樂劇
《星》 廣州歌舞團
舞劇
《紅河谷》 無錫市歌舞團
《築城記》 武漢歌舞劇院
歌舞
《家住長江邊》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武漢電信藝術團、武漢音樂學院
雜技劇
《西遊記》 廣州市雜技團
二、獲得「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特別獎」的劇目有:
「八藝節」開幕式文藝晚會《極目楚天舒》
三、獲得「文化部第十二屆文華獎文華大獎特別獎」的劇目有:
歌舞
《楚水巴山》 宜昌市歌舞劇團
四、獲得「文化部第十二屆文華獎文化劇目獎」的劇目有:
戲曲
楚劇《大別山人》 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
川劇《慾海狂潮》 四川成都市川劇院
京劇《梅蘭芳》 北京京劇院
桂劇《大儒還鄉》 廣西桂林市桂劇團
越劇《春琴傳》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京劇《瀘水彝山》 中國京劇院
北路梆子《黃河管子聲》 山西省忻州市北路梆子劇團、忻州市師范學院藝術系
呂劇《畫龍點睛》 山東省呂劇院
花鼓戲《走進陽光》 湖南省花鼓戲劇院
昆劇《邯鄲夢》 上海昆劇團
昆劇《西施》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
楚劇《三月茶香》 武漢楚劇院
河北梆子《大都名伶》 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
柳子戲《風雨帝王家》 山東省柳子劇團
話劇
《馬蹄聲碎》 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
《我在天堂等你》 解放軍藝術學院
《郭雙印連他鄉黨》 西安話劇院
《秀才與劊子手》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淪陷》 南京市話劇團
《荒原與人》 國家話劇院
《全家福》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兒童劇
《檸檬黃的味道》 武漢人民藝術劇院
《二小放牛郎》 青島話劇院
《宇宙蛋》 浙江話劇團
歌劇
《雷雨》 上海歌劇院
《杜十娘》 中央歌劇院
音樂劇
《大三峽》 湖北省歌劇舞劇院
《冰山上的來客》 新疆歌劇院
舞劇
《風中少林》 鄭州歌舞劇院
《天邊的紅雲》 上海歌舞團、上海東方青春舞蹈團、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
《一把酸棗》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
《紅樓夢》 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
《黃道婆》 海南省歌舞團、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
歌舞
《太陽女》 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藝術劇院
《灑滿陽光的新疆》 新疆歌舞團
《東風頌》 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

❹ 請問這個男的是誰記得貌似是邵氏電影里看過他。 拜託各位神人了!!

姓名: 穆立新
民族:回族
身高: 170cm
住址:北京朝陽區
畢業學校:中國戲曲學院
國籍;中國
所屬地區;內地
電影;
1985.《大上海1937》 武術指導 擔任主演
1986.《過江龍》 武術指導
1988.《龍蛇爭霸》 武術指導
1989.《西安殺戮》 武術指導
1990.《江湖奇兵》 飾演:凌小飛
1991.《神通》 飾演:羅翔
2001.《沖出亞馬遜》 飾演:胡小龍
2011.《血戰千頃窪》 (獲第26屆百花獎最佳男配提名)。 本片獲2002年度金雞.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大學生影展「最佳觀賞

電視劇《所以》《武裝特警》《喋血北平》
《台灣情》客串 阿新 合作演員;焦恩俊 俞小凡 張佩華 顧冠忠
《刺馬》客串;羅小虎 合作演員;姜大衛 張震環 李婉華
《馬永貞》 飾 文小言 合作演員;李婉華 何家勁 林靜 俞小凡 黃文豪 范冰冰 楊升 徐光 《鄉野傳奇》《刀歌》《迴旋刀》《達摩祖師》 飾 梁金 合作演員;俞小凡 呂良偉 王跳跳 屈中恆
《金蠶絲雨》《亂世英雄呂不韋》《迷俠》《神鵰俠侶》《肇事追蹤》《遠東特遣隊》《好想好想談戀愛》飾演呂運濤

❺ 邵氏公司拍了哪些戲曲電影

很多的,邵氏的歷史以1967年作為分水嶺,之前是女星時代,主打產品就是黃梅調戲曲電影。從1967年獨臂刀橫空出世開始,陽剛美學成為主流,狄龍,姜大衛等男星開始走紅。

❻ 求紅樓夢及其相關的各種戲劇影視版本名目(含電視劇,戲曲,話劇等)

1927年電影版
1929年上海孔雀影片公司電影版
1944年上海中華電影公司電影版
1962年大陸香港合拍越劇電影
1962年香港邵氏電影
1975年香港tvb版電視劇
1977年香港佳視版電視劇
1977邵氏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
1978年台灣華視電視劇
1983年台灣華視版
1987年大陸央視版電視劇
1989年中國內陸電影版
1996年台灣華視版電視劇
2002年大陸越劇電視劇
2002年大陸電視劇《紅樓丫頭》
2009年大陸電視劇《黛玉傳》
2010年大陸李少紅版電視劇

話劇和戲曲的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國家上演過的不同版本就實在太多了,不能一一列舉了。比如戲曲,很多劇種都有紅樓戲,越劇黃梅戲龍江戲……最經典的越劇《紅樓夢》,京劇的《黛玉葬花》《睛雯撕扇》《紅樓二尤》……另外,還有歌劇舞劇等其它藝術形式的紅樓夢,朝鮮血海歌舞團就演出過朝鮮版的歌劇《紅樓夢》。

❼ 請問:哪裡有『邵氏』老電影下載啊

由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邵氏公司可說雄霸香港影壇,是當時規模最大,商業上也最成功的電影公司。邵氏公司曾經帶起了兩個重要類型。其一是由《貂蟬》、《江山美人》帶起的黃梅調電影,其二則是由《大醉俠》、《獨臂刀》帶起的彩色武俠片潮流。在邵氏之前,當然已有武俠片。香港五十年代,由峨嵋公司改編金庸《射鵰英雄傳》開始,掀起了粵語神怪武俠片的潮流。但是那時的粵語武俠片,武打場面都是戲曲舞台打鬥的粗劣再現,部部打法差不多。簡單的「批頭掃腳」,既缺乏真實感說服力,又缺乏美感。 邵氏公司是有決心帶動新的武俠潮流的。在六五年推出由攝影師出身的徐增宏導演的《江湖奇俠》和《鴛鴦劍俠》,圴由王羽主演,但兩部片成績並不突出。隨之而來的是胡金銓六六年的《大醉俠》,張徹六七年的《獨臂刀》,兩部是劃時代之作,除了極之賣座,更帶來極多新意念。《獨臂刀》票房更達百萬,令張徹從此有了百萬大導的稱呼。兩片的空前成功,不單令到邵氏公司從此大拍武俠片,港台也有無數跟風拍攝者。 今天回看這兩部影片當然有很多落後的地方,節奏稍慢關乎不同年代的欣賞習慣,動作設計也沒有後來影片的巧妙;特技方面更難免顯得假;外景廠景更常接得很突兀。但是回到當年,兩片帶來的震撼可以想見:一方面彩色寬銀幕令到影片顯得堂皇;認真的製作和簡單劇情配合新鮮的武打設計,與同時代的武俠片比簡直脫胎換骨。 胡、張這兩部電影對武俠片興起同樣有很大貢獻,但兩人的風格實有很大不同。《大醉俠》製作和細節上十分講究。一衣一物,一件兵器,一件頭飾,都有考究。全片重視氣氛的營造,對打時的對峙和奔跑構成重要的前奏。胡的動作比較強調動感美感,一招一式都很清脆,很有美感。胡金銓特別擅長製造英氣逼人的女俠,鄭佩佩演的女俠金燕子便極之奪目,鄭佩佩也就因本片成為邵氏武俠片的首席武打女星。不過胡金銓在邵氏只拍了《大醉俠》一部武俠片便離開了。 《獨臂刀》沒有《大醉俠》精緻,但更加激烈和痛快。影片主要情節其實來自金庸《神鵰俠侶》楊過斷臂一節。張徹在本片很多創新之處都成為後來他的招牌場面:壯碩的男子赤膊大戰、開膛破腹仍勒緊肚皮地血戰、破格地用手提方法拍攝打動場面,強調到動作的劇烈氣氛和動感。《獨臂刀》之後的《大刺客》(1967)講聶政刺韓槐,以文戲為主,只有一兩場打鬥,票方卻仍過百萬。《金燕子》(1968)由鄭佩佩演金燕子配王羽演的銀鵬,更成為當時傳頌一時的名作。兩片動作令人耳目一新之處,是用威也令主角飛越人頭施以凌空一擊,很有威勢。而《金》片中,壁上題詞的一個幻想鏡頭,令到整個畫面充滿大字,一個白衣人蕭然獨立,很有意境。張徹的影片以陽剛知名,充滿了男性的粗獷和雄健的美。打鬥則特別慘烈,主角常常以一敵數十,滿身浴血而亡。張徹的成功有一個獨特的因素,就是他特別推崇年輕人的血氣和勇悍。六十年代中是年輕人文化抬頭的開始。同期的武俠片,最好打的往往仍然是老人家,最後常由兩個老頭子決戰。但張徹卻講年輕人打敗有權有勢的老人家,把年輕人的血氣盡情發揮,難怪《獨臂刀》的男主角會叫做「方剛」。張徹的影片缺點在粗糙之外,又常常打得很濫,連場廝殺血戰不休。像《金燕子》王羽與羅烈決戰負重傷後,還要與眾嘍啰打到腸穿肚爛至死方休,過度的打鬥有時實在令人氣悶。 三片之後,張徹成為邵氏既多產又最有賣座保證的導演。他捧紅了一批批的男明星。他第一輪便把王羽捧成天王巨星,羅烈後來因演鄭昌和的《天下第一拳》而大紅。王羽自立門戶後,張徹卻又以《死角》(1969)、《報仇》(1970)、《十三太保》(1970)、《新獨臂刀》(1971)等影片捧紅了姜大衛和狄龍。姜大衛身材不高,但卻有種年輕人不怕天高地厚、鋒芒畢露的氣質。狄龍則英俊高大,用功極勤,擅演沉穩的角色。姜大衛先紅,但狄龍在七三年的《刺馬》中演反派馬新貽,其老練令他脫穎而出,後來更是邵氏公司的首席小生。姜大衛、狄龍之後,張徹還以七二年的《馬永貞》捧經了陳觀泰,七四年的《洪拳與詠春》及七五年的《洪拳小子》捧紅了傅聲。 這個時期,邵氏生產了很多武俠片,幾乎所有導演都要拍過武俠片。邵氏出品武俠片,吊威也、跳彈床等技法用得越來越純熟。邵氏為顯示其製作實力,更最喜歡在片頭時由主角雄糾糾地騎著馬在山頭上疾馳,用凝鏡把動作定下來出片頭字幕,頗有氣派。張徹捧紅的男明星以外,最賣座的是武後鄭佩佩,她主演的《毒龍潭》(1969)、《荒江女俠》(1970)、《五虎屠龍》(1970)賣座不比王羽、姜大衛主演的影片遜色。最賣座的武俠導演則是羅維,他的《毒龍潭》,《五虎屠龍》票房都不在張徹之下。《毒龍潭》的一個賣點是以特技攝影製造巨龍出現的場面。另一個值得提的導演是程剛,他七○年的《十二金牌》,講俠士阻止秦檜用金牌召岳飛,編導演俱有水準。他七二年的《十四女英豪》雖然改編自歷史演義和京劇,但打鬥也已武俠片化。更顯示出拍攝大製作的實力。 李小龍在七一年的出現,令到古裝刀劍武俠片漸漸退隱,代之而興的是拳拳到肉的功夫片。張徹得邵氏支持自組長弓公司,影片仍由邵氏在香港發行。他導演的《方世玉與洪熙官》(1974)、《少林五祖》(1974)、《洪拳與詠春》、《洪拳小子》再一次帶動潮流,以嶺南拳派為主的功夫片因而大行其道。《方》片更首創由主角在正本前耍幾路真功夫,加強主角有真功夫的感覺,它成為七十年代功夫片一個典型處理。徐克的《黃飛鴻》片頭實亦源於此。 張徹在台灣失利回邵氏。自《獨臂刀》以來為他任武術指導的劉家良開始自立門戶任邵氏公司的導演。劉是洪拳正宗,林世榮嫡系傳人。拍的主要是南派少林拳和洪拳電影。劉憑七六年的《陸阿彩與黃飛鴻》建立地位,跟著《洪熙官》(1977)、《少林三十六房》(1978),劉家良最擅長的是用不同的武打設計,把洪拳的威力和各種招式巧妙之處展現出來。《少林三十六房》中三節棍的妙用便是其中的表表者。他後期的代表作則是《五郎八卦棍》(1984),講楊五郎如何由楊家槍化出八卦棍的故事,以舞台味的表現出來,是片廠風格的最後輝煌時期。 七十年代,在武俠電視劇興起的同時,邵氏也重新拍了不少古裝武俠片。當金庸武俠劇在電視上取得空前成功時,武俠電影卻是古龍的天下。古龍首現銀幕的影片應是邵氏出品,徐增宏導演的《蕭十一郎》(1971),但反應平平。要到楚原七六年導演的《流星.蝴蝶.劍》和同年推出的《天涯.明月.刀》兩片賣座成功,改編古龍的電影成為時尚,而楚原的改編又是其中表表者。楚原早在七一年投身邵氏時已拍過武俠片《火並》,影片講不同人物為奪一批黃金各出奇謀,爾虞我詐,全片無一好人,已顯出楚原對奇詭劇情的愛好和嘲弄人性的武俠作風,在當時來說意念太新,未為人所接受。接著七二年又拍過一部以同性戀為題材的武俠片《愛奴》,邱剛健異色的劇本令它成為當時武俠片的異數。直到《流》片,楚原的武俠片才獲得票房上的成功。單是楚原,便改編了十多部古龍小說的電影。最佳的應是《流》、《天》及七七年的《楚留香》,奇詭出人意表的劇情;明快的節奏;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風,整體做出一種新奇和唯美的風格。唐佳的武指在兵器設計上有教人驚喜之處,《天》片中傅紅雪的刀把拐和刀結合,拔刀如拔槍,可說武俠片中最佳的一件兵器設計。 在楚原改編古龍的同期,邵氏也趁著金庸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熱潮,把絕大部份金庸小說改編成電影。改編得最多的是回巢的張徹,他拍了三集《射鵰英雄傳》(1977-1981)、《飛狐外傳》(1980)、《神鵰俠侶》(1982)等多部,其他還有華山、楚原、孫仲、牟敦芾等導演都改編過金庸,但成績都不如理想。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反而是桂治洪導演一部毫不賣座的武俠片《萬人斬》(1980),攝影出色,拍出肅殺而深沉的氣氛,只可惜票房失敗後,桂治洪便再沒有拍武俠片了。 由六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初接近二十年間,邵氏出品的武俠片和功夫片在香港電影中佔有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香港電影的人才很多都曾經在邵氏服務。一個個英勇威武的英雄好漢和女俠,不單幫助塑造了兩三代在當年成長的男孩,今天重看,或許有些地方會令我們失笑,但仍有不少影片會令我們感受到其中的英雄氣概和動作的壯美。

❽ 戲曲電影七仙女董永扮演者

戲曲電影七仙女董永扮演者:
嚴鳳英飾七仙女 , 王少舫飾董永。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它寄託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嚮往。影片系根據同名黃梅戲改編,劇本改編桑弧,主演是在戲曲界享有盛名的黃梅戲演員嚴風英、王少舫。嚴鳳英創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間村姑,既熱情大膽,又勤勞、智慧;嚴鳳英尤其把是把七仙女對董永誠摯的愛情,表現得十分深沉動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朴實、敦厚、可親。這兩個形象,富有濃郁的人情味與強烈的真實感,雖系神話,實際上是現實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勞動人民審美理想的體現。影片上映後,同樣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據1958年底統計,僅祖國大陸的觀眾就多達一億四千萬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帶上映時,同樣盛況空前。六十年代初,香港邵氏公司拍的黃梅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上演,風靡了無數觀眾,創下了空前賣座記錄。

❾ 以風月片而著稱,香港邵氏系列電影,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李氏風月片對後世的港片影響深遠,像後來邵氏的《唐朝豪放女》、《愛奴》都是延續了他的情色風格。這一類型也一度成為香港影壇的特色題材,要知道,很多影迷的性啟蒙都是來自於邵氏的風月片。

❿ 戲曲電影雙鳳奇緣是什麼改編的

戲曲電影《雙鳳奇緣》改編自黃梅戲《女駙馬》。
本片上映於1964年,導演周詩祿、編劇張徹,製片人是邵逸夫,主演凌波、方盈、金峰、李菁、金漢等。該片劇情與女駙馬橋段基本一致,只不過主演名字與原著不同。

該戲曲電影講述了鳳簫自幼許與李如龍為妻,繼母夏氏貪圖富貴,強逼如龍退婚;如龍不肯,夏氏再施毒計誣告如龍偷盜,將其收在獄中。鳳簫為救如龍,喬扮男裝上京,以如龍之名赴考,一舉而中恩科狀元,更被皇帝招為駙馬。

凌波(1940—)中國台灣電影演員,出生於廣東汕頭,現定居加拿大。凌波是邵氏黃梅調電影興盛至白熱化的功臣之一,開創了黃梅調歌舞片熱潮。代表作品《安安尋母》、《花木蘭》、《梁山伯與祝英台》等。
金漢,原名畢仁序,籍貫山東,香港知名電影演員,畢業於香港新法書院。和凌波因合演《花木蘭》結婚,後結成夫妻。代表作品《花木蘭》、《原野奇俠傳》、《雙鳳奇緣》、《相思河畔》、《十三太保》等。

閱讀全文

與邵氏戲曲電影大全審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國經典電影排行榜1000 瀏覽:310
馬永貞電影大全全集完整版 瀏覽:52
上是什麼電影 瀏覽:282
在醫院拍的一部搞笑的電影 瀏覽:662
周星馳周星馳電影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89
泰安萬達怎麼去電影院 瀏覽:10
狼人的詛咒電影女主角 瀏覽:9
韓國演員里卡所有電影 瀏覽:243
英文打麻將電影 瀏覽:502
電影神話里的印度女子圖片 瀏覽:827
國外評分高愛情電影 瀏覽:586
張衛健變女人電影大全 瀏覽:610
電影院看電影心慌緊張 瀏覽:395
時間機器電影主題音樂 瀏覽:740
陳冠希電影2016圖片 瀏覽:75
和語言相似的英文電影 瀏覽:920
免費看周星馳的電影 瀏覽:297
老師跟學生戀愛的電影名字 瀏覽:772
殺戮重生犬屋敷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片 瀏覽:624
午夜鬼電影完整觀看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