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溫妮絲·帕特洛 簡介
本名: Gwyneth Kate Paltrow
昵稱: Gwynnie
生日:1973年9月28日
身高:175厘米
體重:51公斤
榮譽:
第71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莎翁情史》)
影迷郵箱:
C/O Creative Artists Agency, 9830 Wilshire Blvd, Beverly Hills, CA 90212. USA
格溫妮絲-帕特洛(Gwyneth Paltrow),1973年9月28日生於美國加州洛杉磯一個藝人家庭,父親布魯斯-帕特洛是電影製片人,母親布萊思-丹納是著名的電影演員。格溫妮絲有著金色的童年,從兒語識字起,就陪媽媽練習台詞,當起了「小陪演」。她11歲的時候,父母將全家搬到了好萊塢。作為著名女演員的女兒,她繼承了母親的優點。雖然父母並不希望女兒成為一名演員,但小時候的耳孺目染、家庭薰陶,使格溫妮絲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演藝方面的才華。
格溫妮絲的從影歷程可謂一帆風順,1991年,18歲的她就在自己的教父--大名鼎鼎的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影片《霍克船長》中擔任角色,扮演劇中少女時期的溫蒂。1993年在影片《無情大地有情天》(Flesh and Bone)中首次擔綱主演,同年又與妮科爾-基德曼搭檔拍攝了《邪惡》(Malice)。1994年拍攝了《帕克夫人的情人》(Mrs. Parker and the Vicious Circle)和《總統的秘密情人》(Jefferson in Paris)。
1995年她在《七宗罪》(Seven)中扮演年輕貌美、溫柔體貼的妻子,戲不多,卻十分地引人注目。而她與布拉德-皮特的戲下戀情卻是她拍攝此片的最大收獲。被譽為「有史以來最性感的男人」--布拉德-皮特給格溫妮絲帶來了巨大的知名度,作為皮特的女友,格溫妮絲開始聞名全球。由於她擁有著這個全球無數少女為之瘋狂的夢中情人,媒體將她稱為「世界上最幸運的女孩」。
1996年格溫妮絲拍攝了她的成名作《艾瑪》(Emma),該片似乎是專為她而作,格溫妮絲的演技得到了充分的展現。1997年6月,「皮特-帕特洛」這對金童玉女突然宣布分手,「天作之合」的童話破滅了。在經歷了愛情挫折的打擊後,格溫妮絲不久就重返銀幕,她不遺餘力地要做一個成熟女性,事業並由此開始蒸蒸日上。
1998年是格溫妮絲事業上成功而繁忙的一年。她先是接受了英國導演彼特-郝伊特的邀請,主演了英國影片《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她為此片甚至不惜將自己的一頭秀發剪短,並回絕了成為票房神話--《泰坦尼克號》的拍攝。功夫不負有心人,此片上演後轟動整個國際影壇,成為繼《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一脫到底》之後最成功的英國電影。緊接著她又拍攝了兩部重拍經典片--《烈愛風雲》(Great Expectations)和《完美的謀殺案》(A Perfect Murder),後者改編自希區柯克的《電話謀殺案》,劇中她與邁克爾-道格拉斯的完美合作,使該片成為當年的賣座片之一。這一年她參加的最後一部、也是把她推向事業頂峰的一部影片--《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的拍攝,格溫妮絲-帕特洛憑藉此片的出色表演獲得了第71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並一舉成為好萊塢的一流大明星。但有趣的是,格溫妮絲回家後就把獎杯丟進了儲藏間,免得回憶起頒獎典禮上的哭得像個淚人、不知道感謝誰的尷尬場面。
1999年格溫妮絲與馬特-達蒙合作主演了《天才瑞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該片成為1999年最具爭議性的影片之一。今年法拉利兄弟看中格溫妮絲-帕特洛,邀其出演新片《Shallow Hal》,格溫妮絲將在劇中演出一個大醜女的角色。
格溫妮絲舉止高雅、充滿自信,寡言少語卻心思縝密,很有教養的她總是令電影觀眾們著迷,導演們也總是發現她身上很知性、教化的一面,並進而認為她典雅有氣質。她相貌姣好、注重儀表,是一個真正的明星、一個好女孩。1997年與布拉德-皮特分手後,她開始尋找真正的朋友,這時,格溫妮絲遇到了本-阿爾佛萊克。樂觀而充滿朝氣的本,是新一代男人的象徵,他不喜歡張揚,自控能力強,處事總是保持低姿態,但多少少了一些好萊塢的傳奇色彩。他「堅信,只要自己有堅韌不拔的力量和獲勝的願望,就能獲得成功」。前不久,本-阿爾佛萊克被華納電影公司看中將出演第四代蝙蝠俠,本力邀其女友格溫妮絲-帕特洛出演「貓女」一角。據說華納方面對格溫妮絲出演該角色也非常有信心。
格溫妮絲是一個工作忘我的人,她的處事格言是不求獨特,只求使自己保持不變。她說,"我這樣做的理由是我要這樣,而不是錢要我這樣。這與出名毫無關系。那些喜歡金錢、喜歡出名的演員不是由愛他們的人撫養大的。而我則完全相反。"
主要影片:
1999年 《天才瑞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8年 《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
《完美的謀殺案》(A Perfect Murder)
《烈愛風雲》(Great Expectations)
《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
1997年 《Hard Eight》
1996年 《艾瑪》(Emma)
《The Pallbearer》
1995年 《月光情聖》(Moonlight and Valentino)
《七宗罪》(Seven)
1994年 《總統的秘密情人》(Jefferson in Paris)
《帕克夫人的情人》(Mrs. Parker and the Vicious Circle)
1993年 《邪惡》(Malice)
《無情大地有情天》(Flesh and Bone)
1991年 《霍克船長》(Hook)
Ⅱ 電影<七宗罪>
七宗罪——饕餮、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認為是遭永劫的七種大罪,曾屢次出現在《聖經》、著名繪畫作品及中世紀教會人士佈道的題目中,特別是在托馬斯·阿奎那的宗教著作、但丁的《神曲》和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論述猶為著名。
「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著冠冕……火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撒旦也是地獄中最大的魔王,共有七名墮落天使被稱為撒旦,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路西法 (Lurifer),《失樂園》記述的其實就是路西法,其餘六名被稱為撒旦魔王的墮落天使是:何撒茲勒 (Azazel,電影《驅魔人》中提及的惡魔。) 、別西人(Beelzubub)、彼列 (Beliel)、亞巴頓 (Abadon)、莫斯提馬 (Mastema)、薩麥爾 (Samael)。到十六世紀後,基督教更直接用撒旦的七個惡魔的形象來代表七種罪惡(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 sins):傲慢 (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懶惰(Sloth),貪婪(Greed),饕餮(Gluttony),以及貪欲(Lust)。
------------------------------------
七宗罪
七宗罪屬於人類惡行的分類,並由13世紀神道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列舉出各種惡行的表現。天主教教義中提出『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額我略一世的見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惡行』。『重大』在這里的意思在於這些惡行屬於原罪,例如盜賊的貪婪源於慾望。
這些惡行最初是由希臘神學修道士龐義伐草撰出8種損害個人靈性的惡行,分別是貪食、好色、貪財、傷悲、憤怒、懶惰、自負及驕傲。龐義伐觀察到當時的人們逐漸變得自我中心,尤以驕傲為甚。懶惰在這里是指『精神上懶惰』。
六世紀後期,教宗額我略一世將那8種罪行減至7項,將自負歸並入驕傲,懶惰歸並入傷悲,並加入妒忌。他的排序准則在於對愛的遺背程度。其順次序為:驕傲、妒忌、憤怒,傷悲、貪婪、貪食及好色。較後期的神學家如聖多瑪斯?阿奎納則對這個排序方式抱有不同的意見。
相對於七宗罪,天主教列出了七德行(謙卑,溫純,善施,貞潔,適度,熱心及慷概)。
『重大惡行』與不可饒恕的大罪是不可混而一談。
但丁在神曲里根據惡行的嚴重性順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為:
一)好色-不合法禮的性慾,例如通姦。(但丁的標準是『過份愛慕對方』,而這樣便會貶低了神對人們的愛)。
二)貪食-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慾、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份貪圖逸樂』)。
三)貪婪-希望佔有比所需更多為之貪婪(或是以但丁的觀點,貪婪是『過度熱衷於尋求金錢上或權力上的優越』)。
四)懶惰-懶惰及浪費時間
懶惰被宣告為有罪是因為:
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補缺失
因應該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對自己是百害而無一利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從但丁的神學觀念上去看,懶惰是『未能全心愛上帝,未能全副精神愛上帝,未能全人之心靈愛上帝』-具體來說包括懶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滿足及無責任心。
五)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適當(邪惡的)感覺,復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賦與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欲亦被歸作憤怒(但丁描述為"love of justice perverted to revenge and spite")。
六)妒忌-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心懷怨怒(但丁說:『Love of one's own good perverted to a desire to deprive other men of theirs』)。
七)驕傲-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因擁有而感到比其他人優越)(holding self out of proper position toward God or fellows; Dante's definition was "love of self perverted to hatred and contempt for one's neighbor")。
各種罪行其實環環相扣,and various attempts at causal hierarchy have been made。例如驕傲(過度迷戀自己)其實暗示了貪食(過份消耗或浪費食物),其餘各種罪行亦有相同的連系。每種罪行其實在表現出自視比神更重要,因而未能全心全意全神地投入去愛神。The Scholastic theologians developed schema of attribute and substance of will to explain these sins.
四世紀當時的埃及僧侶 Evagrius Ponticus defined the sins as eight deadly "passions", and in 東正教,these impulses are still characterized as "deadly passions" rather than sins in and of themselves. Instead, to invite and entertain or to refuse to attempt resistance against these passions is considered sinful in Orthodox Christian moral theology.
在天主教教義, consisting of 2,865 numbered sections and first published in 1992 by order of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the seven deadly sins are dealt with in one paragraph. The principal codification of 道德 transgression for Christians continues to be the 十誡 and the 至福, which are a positive statement of morality.
四種基本美德和神學三美德合稱為七德行。
As was previously mentioned, the Latin words for the sins are: superbia, invidia, ira, accidia, avaritia, gula and luxuria. The first letters of these words (with the order changed) form the medieval Latin word saligia, whence the verb saligiare (to commit a deadly sin) is taken.
與惡行相呼應的惡魔
1589年Peter Binsfeld把每種罪行配對各個惡魔,who tempted people by means of the associated sin. 根據 Binsfeld 的分類,其配對如下:
Lucifer:驕傲
Mammon:貪婪
Asmodai:好色
Satan:憤怒
Beelzebub:貪食
Leviathan:妒忌
Belphegor:懶惰
Ⅲ 《七宗罪》這電影有幾個版本的 要詳細的
英文名:Se7en
導演:大衛·芬奇
主演:布拉德·皮特 摩根·弗里曼 凱文·斯帕西 李·艾爾米 格溫妮絲·帕特洛
類型:犯罪 劇情 驚怵 神秘
上映:1995年01月22日
地區:美國 對白:英語
評分:8.4/10(97306)
顏色:彩色 聲音:DTS Dolby Digital
時長:127 分鍾
分級:瑞典:15 西班牙:18 德國:16
如果你還未看過《七宗罪》,那你請別問任何人本片的故事大綱,因為好奇是《七》片最主要的成功元素之一。導演大衛·芬奇不但打破好萊塢傳統類型電影的框框,還不斷把驚喜帶給觀眾,使這部看似是警匪驚嚇片的電影比任何同類製作如《沉默的羔羊》等還要出色和震憾。不過,如果你已看過《七》片,那你便可再在本影碟上留心故事以外的不少東西。單是三位主角的演繹已叫人嘆為觀止,布拉德·皮特也得以證明自己並非徒具外表的小生。另一方面,片中的美術指導與攝影技巧也是同樣的嚴謹細致,令氣氛更加深沉詭秘,如那不停下雨的城市,灰暗的室內燈光與強烈的光影對比等,處處盡顯導演的功力所在。大衛·芬奇對氣氛與場面後掌握完美並能盡情發揮,在強烈的個人風格背後,創作出比《2020》更具末世感覺的現代城市,足以令觀眾不寒而慄。
Ⅳ 七宗罪這部電影是什麼內容好看么
相當經典的電影!從演員上看 布拉德皮特 與 摩根 弗里曼 強強聯手!從內容上看 犯罪嫌疑人根據基督教教義規定的人間罪惡完成自己的殺人計劃 人間七種罪惡 他殺了七個相應罪惡的人!而且與追捕的警察鬥智斗勇!一定要看哦!
Ⅳ 電影<七宗罪>都講了那七宗罪
七宗罪——饕餮、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 導演: 大衛·芬奇 主演: 摩根·弗里曼 布拉德·皮特 格溫妮絲·帕特洛 凱文·斯帕西 類型:驚悚 / 劇情 / 懸念 / 犯罪 上映時間 : 1995年 播放時間 : 127分鍾 國家:美國 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一九九五年金球獎最佳電影「劇情類」及最佳劇本獎 ·一九九五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九十年代最具懸念的影片之一 「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同時共有七名墮落天使被稱為撒旦,所以基督教用撒旦的七個惡魔的形象來代表七種罪惡(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sins):饕餮(Gluttony)、貪婪(Greed)、懶惰(Sloth)、淫慾(Lust)、嫉妒(Envy)、暴怒(Wrath)、傲慢(Pride) 傲慢之罪為路西華(Lucifer),貪欲為瑪蒙(Mammon),好色為阿斯蒙蒂斯(Asmodeus),憤怒為撒旦(Satan),暴食為貝魯賽巴布(Beelzebul),懶惰為貝利亞(Berial),而利衛旦(Leviathan)為嫉妒之罪。(對於七宗罪所指的人物說法不一,以上只是其中的一種。) 聖經中說:「暴怒的人,必受刑罰,你若救他,必須再救。」 聖經上說:「懶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飢餓。」 影片簡介: 自從《沉默的羔羊》推出而叫好叫座之後,從哲學角度探討變態狂人犯罪心理成為一些新派推理謀殺片的創作重點,布拉德·皮特 與摩根·弗里曼 主演的本片用一種控訴式的姿態來質疑現在這個犯了天主教「七大罪」的美國社會,令人看完影片之後感到心情十分沉重。首先出現的是一個大胖子在臟亂的家中因「暴食」而死,他的頭埋在一盤義大利面中。接著,一名律師在辦公室中被割肉而死,兇手在地毯上用鮮血寫下「貪婪」一詞,彷彿牧師在向世人傳道。這兩件變態的兇殺案相連起來之後,西姆賽推斷這不是單純的謀殺事件,而是有目的、有計劃的連續殺人案。後來更進一步指出兇手是按天主教經典中指出的人類七大罪:「暴食」、「貪婪」、「懶惰」、「淫慾」、「驕傲」、「嫉妒」、「憤怒」來進行謀殺,於是到圖書館閱讀但丁《神曲》等探討人間與地獄的文學經典來找尋破案線索,對文學一竅不通的米爾也不得不一步一步起地開始閱讀《文學經典導讀》。無論在兇案設計和破案方法上,本片都特別強調文學和哲學的重要性,且用「思考」來取代「動作」在警匪片中的主導地位。 劇情介紹: 故事背景是一個整天下雨的不知名城市,摩根·弗里曼飾演一名即將退休的老刑警,而布拉德.皮特則是懷抱理想熱情來這里上任的新人。他們碰到了一連串離奇的兇殺案,兇手故意在現場留下人類的七個罪誡「暴食、貪婪、懶惰、性慾、驕傲、嫉妒和憤怒」,跟警方大玩心理戰。一冷一熱的警探組合終於逼到兇手投案自首,卻無法改變既定的悲劇命運。導演戴維.芬徹在銀幕上呈現出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社會黑暗面,由凱文·史派西飾演的兇手在終場前發表了一段自辯之詞,更具高度的反社會煽動力。 威廉是紐約警察局的刑事警官,也是個兇殺案專家,他當了32年的警察,多年來幾乎每一分鍾都在辛勞地工作,他也看到和感受到了太多的不幸,他覺得疲憊極了,幸好現在還有7天他就要退休了,終於可以享享清福了。 為了接替他的工作,上司又給他派了一個新搭檔——年輕氣盛的米爾斯,他是和妻子翠西一同搬到紐約來的,起初翠西並不同意來這座繁亂的城市,但米爾斯認為只有這里才能讓他接手一些重要的案子,於是在他的百般勸說下,翠西才同意了。威廉作風嚴謹,辦事老成,米爾斯則有些沖動,心高氣傲的他對威廉辦案的方式很不以為然。 也許是冥冥之中已經註定了的,米爾斯的第一個案子正是威廉的最後一個案子——一個胖得出奇的男人在家中被殺了,可是在現場,米爾斯和威廉卻沒有發現什麼線索。 緊接著另一起案子發生了,一位富有的辯護律師格特被殺害,在兇案現場的地板上,兇手用血寫著兩個字:貪婪。細心的威廉重新回到前一個案發現場,不露掉每一個蛛絲馬跡,終於在冰箱後面發現了兩個字:暴食。這時他們才醒悟到原來他是被強迫吃下大量的東西直到胃被撐破而死的。 威廉猛想到了《失樂園》中的語句——基督教的七重罪孽:暴食、貪婪、懶惰、憤怒、驕傲、淫慾和嫉妒。他認為接下來還會發生5個謀殺案,分別與其他的誡條可怕地聯系起來,可米爾斯卻並不相信。 翠西邀請威廉來家中吃飯。米爾斯有些不高興,但翠西卻和威廉談得很愉快。 在現場發現的指紋使格特的當事人毒販維克多成了懷疑對象。他有前科,而且有心理疾病。但當警察趕去拘捕他時,卻發現他早已經死了,在牆上寫著「懶惰」二字。 通過圖書館內部的調查資料,威廉終於把目標鎖定為記者約翰·多伊——一個為了不留下自己的指紋而將手指上的皮剝掉的變態者。但當威廉和米爾斯前去尋找他時,他已經溜走了。在約翰家中,他們發現了一個金發妓女的照片。但等他們找到她時,她也死了,旁邊又是「淫慾」兩個字。 到星期日,威廉就要退休了,而約翰打來電話告訴他們他又下手了。——一個女人赤裸地死在床上,旁邊寫著「驕傲」。威廉決定辦完這個案子再退休,可約翰卻突然來自首了。謹慎的威廉認為事情不會如此簡單,因為還有兩條罪未完成,約翰一定還有花招。 約翰招認還有兩具屍體,並願意帶他們去找。這時,有人給米爾斯送了個包裹來。威廉打開時卻發現了裡面竟是翠西的頭顱,約翰告訴米爾斯是「嫉妒」殺死了翠西。 盛怒和悲傷之下的米爾斯無法控制自己,開槍打死了約翰——他犯了「憤怒」之罪,是完成7條訓誡的最後一人。 看著米爾斯被押上警車,威廉面對夕陽默默無語。 七宗罪--想像或者宿命 要在電影表現哲學思想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以前聽老師在課堂上講,電影乃是最具體的藝術(最抽象的藝術是音樂),它最適合作的事情是telling story,而不是講道理,或表達意義。象《十誡》這類電影的成功,完全有賴於現實生活中本來就具有讓理解觀眾其中哲學的條件。要是電影不藉助用這些哲學源出的某種世界做背境,實現這一點就更加困難了。原因同上:類似陰陽五行、十誡、玄道、輪回、生死等帶宗教的哲學是很抽象的東西,而電影是具體的。人們很難用具體表達抽象。 然而《七宗罪》恰好利用觀眾對玄學的神秘感和不理解,劍出偏鋒的講一個連環謀殺的故事。 「Seven」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著冠冕……火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撒旦也是地獄中最大的魔王,共有七名墮落天使被稱為撒旦,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路西弗 (Lurifer),《失樂園》記述的其實就是路西弗,其餘六名被稱為撒旦魔王的墮落天使是:何撒茲勒 (Azazel,電影《驅魔人》中提及的惡魔。) 、別西人(Beelzubub)、彼列 (Beliel)、亞巴頓 (Abadon)、莫斯提馬 (Mastema)、薩麥爾 (Samael)。到十六世紀後,基督教更直接用撒旦的七個惡魔的形象來代表七種罪惡(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 sins):傲慢 (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懶惰(Sloth),貪婪(Greed),饕餮(Gluttony),以及貪欲(Lust)。 在電影里,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觀眾:它是宿命的罪與罰。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劇是必定要屬於人間的,「上帝」作為「授意者」和「觀望者」,參與了整個事件。冷血殺手作為傳道者蒞臨人間,最終以身殉道。從某種角度看,悲劇中沒有正邪的區分,作為渺小的人類,只能接受宿命的審判。 ——這里的上帝,是舊約中的「主」。《舊約》中「主」的形象,和《新約》中聖子耶穌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主」是萬能的,只告訴人們去做,而並不解釋為什麼:比如他告訴亞當和夏娃:不可吃那蘋果,但是決不對他們說原因。他還講求復仇(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和懲罰(主滅了罪惡的所多瑪城)。而耶穌則是傳道者,他更多的講求寬恕(他放過了叛徒猶大)。 分開來看七宗罪的罪行,每一宗並不構成死罪(上帝只告訴我們,犯下這七宗罪者,必下地獄,強調的是死後而非現世的懲罰)。所以電影中由殺手施行的七罰,仔細分析,也是很遵守規則的:他並不直接動手殺人。胖子被迫食用過多撐破血管而死,律師割下自己的肉(one pound of flesh, no more and no less),毒販(sloth)在被發現時,一息尚存;妓女是直接被嫖客所殺;模特(Pride)只被割下鼻子,因為她太過驕傲,不肯打電話報警,所以流血而死。殺手自稱犯下Envy的罪行,Envy本身是不夠成罪行的,只有當他因此殺害了無辜者(米爾思的妻子),才成為米爾思狂怒(Wrath)的報復對象。 照這樣的思路,殺手完全是照「主」的指引匡正人世。其實,這里有一個圈套。聖經十誡中說,「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就是說,聖主只有一個,凡人不能假借他的名字傳道。只要抓准了這一條,兇手的立場就完全不成立,「宿命論」也就煙消雲散。沙摩塞其實已經找到了這個漏洞。在第七天(放晴的星期日),三人在汽車上的對話。沙摩塞說:「那麼你所行的是上帝的善事?」殺手非常聰明,說:「上帝的做法是奧秘的。」根本不從正面回答。 再來看老幹探在圖書館中所查書目,但丁的神曲,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還有天主教字典,除開最後一本,前面兩本都是想像力的產物。為什麼他查的不是聖經,而是「人」的著作,文學作品?——因為只有人,才能創造出天國與地獄的形象,才有「歷盡七層洗盡死罪,以致人間天堂」的說法!這時候再想想律師的死法為什麼要套用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 噢,我們又被捉弄了。哪裡是什麼宿命的罪?全是人的想像罷了
Ⅵ 七宗罪電影
看吧 沒事 上次看午夜凶鈴是因為它是鬼片 裡面有那種鏡頭 會在你腦袋裡留下素材,有了素材才感到恐怖,要不說小孩不怕鬼,因為沒見過。 七宗罪是懸疑片,雖然劇情比較壓抑 但是沒有恐怖鏡頭,最多會讓你抑鬱和思考,趁著年輕多看點這種片是有好處的
Ⅶ 誰知道七宗罪是哪些啊 分別用英語怎麼說的還有那不關於七宗罪的電影叫什麼名字呢
撒旦的七個惡魔的形象代表七種罪惡(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 sins):傲慢 (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懶惰(Sloth),貪婪(Greed),饕餮(Gluttony),以及慾望(Lust)。
同名電影
Seven .(USA) (alternative spelling)
The Seven Deadly Sins ..(USA) (working title)
導演:
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
編劇:
安德魯·凱文·沃克Andrew Kevin Walker ..(written by)
主演:
布拉德·皮特Brad Pitt ..Detective David Mills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Detective Lt. William Somerset
格溫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 ..Tracy Mills
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 ..John Doe
Ⅷ 電影七宗罪有四部嗎 分別叫什麼名字啊
就大衛.芬奇一步啊布拉德皮特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
http://ke..com/view/22021.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