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搖滾名字的電影

搖滾名字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1-07-29 01:15:49

1. 尋找一部電影的名字,這部電影是和搖滾有關。。!!!!

中文名叫《搖滾之王》,英文名 The Rocker。
這是一個有關遲到的夢想的故事……「小魚」羅伯特·菲什曼是一個極度活躍、過於亢奮、自我標榜的鼓手,作為一個樂隊的創始人之一,「小魚」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超級搖滾巨星。然而太過專注於音樂的「小魚」顯然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不太在行,因為他隨即就被自己組建的樂隊除名,夢想的大門也在他面前轟然關閉。
20年之後,「小魚」的侄子就像他當初一樣,一頭扎進搖滾的世界中著迷不已。由於之前受過傷害,「小魚」盡量避免和侄子的樂隊「A.D.D.」有任何接觸,然而對音樂共同的愛卻只會將他們越拉越近,終於,「小魚」忍不住向這幾個年輕人展示了自己作為一名鼓手的天賦,並告訴他們,只要心中有夢,自己是不會向年齡屈服的。於是,「小魚」加入到了侄子的樂隊中,填補了鼓手的空缺,最終,他將戰勝以前的樂隊,重新拿回自己夢寐以求的「搖滾上帝」的寶座,同時,他還會帶領著這些在音樂的世界中稍顯稚嫩的樂隊成員,進行了一場有關成長的生命之旅。

2. 一部關於搖滾的國產電影,比較新.求名字

是<<離別也是愛>>吧
劇情簡介:胡燕「花火樂隊」吳遠酒吧開始駐唱胡
燕那子彈殺傷力般音樂,給吳遠帶來滾滾進賬鈔票,更擊中了吳遠心吧台哥們宏偉帶領下,吳遠開始跟蹤胡燕吳遠發現胡燕跟一個坐輪椅上年輕人關系很好吳遠通過媽媽關系,認識了輪椅上那個青年,由此揭開了胡燕和陳東之間一段愛情故事
胡燕曾一個品學兼優音樂學院學生,准備出國留學參加交響樂團復試那天,胡燕邂逅了陳東胡燕被陳東音樂才華和激情所折服,放棄出國機會,加入陳東樂隊為鼓勵和幫助胡燕順利出國留學,陳東拚命轉場籌措資金陳東一次演唱中大失水準,胡燕懷疑陳東吸毒,憤然離開他當樂隊成員八哥送來陳東為胡燕出國攢夠美元時,一切真相大白:陳東患了「ALS」肌萎縮性脊柱側索硬化症胡燕最終放棄出國,開始為實現陳東開個人演唱會而繼續演唱吳遠頭一次求助於父親,實現了胡燕為陳東開演唱會夢想陳東懷著對胡燕至愛,利用電流通過身體使他恢復常人短短半個小時,完成了他那首寫給胡燕歌《離別也愛》陳東去世了,胡燕再也沒有留吳遠酒吧繼續駐唱理由……

3. 求一部有關搖滾的電影的名字

你說的是日本電影吧,叫重金搖滾雙面人。

4. 搖滾電影

punk's not dead
但這是紀錄片。

5. 求關於搖滾的電影……

先個人推薦一部:《九首歌》
搖滾與情色的結合,慎入。但是畫面十分唯美,看著人心裡暖暖的。

以下是拉的。。。。
1、《晝夜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1956年

它也許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搖滾電影,也是搖滾這個詞第一次被用到電影中,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它其實和一部紀錄片差不多,因為片中的情節幾乎可以忽略不記,台詞也只是對音樂的鋪墊,它真正的意義在於匯集了搖滾樂最早一批樂手歌手的現場演出,並用這些瘋狂在現實世界裡引出更多瘋狂,由於比爾·哈利、「彗星」等人的演出實在瘋狂,而引起的騷亂又太多,所以在英國眾多城市遭到禁映。

2、《神秘列車》(MYSTERY TRAIN)1989年

吉姆·賈木許電影作品,這部電影比貓王自己的一大堆電影更能反映其精神實質。

3、《Jimi Hendrix——Experience Electric Ladyland》1970年

Jimi Hendrix的英年早逝,叫樂評人認定這是搖滾樂壇在十九世紀的最重要損失之一,他迷幻的吉他手法,將個人靈氣與音樂結合得叫聽者動容,能夠將吉他弦變成如人類的舌頭,會講話,會令人開心,落淚。今之這張Electric Lady land的VCD,就製成一張Jimi Hendrix自傳式的影像紀錄,收入Hendrix演出的片段,在音樂製作時的認真態度,完全是沖破時空活現眼前。而且也訪問了不少樂壇中人,例如Steve Windwood,Eddie Kramer(他是ElectricLadyland大碟的錄音師),亦有Hendrix的經理人Chas Chandler,亦即是Animals的bass手,從他們的說話中,皆對這位天才給予極高贊賞,更可看出他們是言出於心。VCD中,當然也少不了收入Hendrix的live performance,在台上他就如著了魔的投入,這裡面就有All Along The Watchtower,Gypsy Eyes,Crosstown Traffic,Voodoo Chill……看見他完全投入的演出,指法如飛在吉他弦線上勾劃出靈魂,當今之世,已沒有一位吉他手有此能耐;這張Electric Lady land肯定是Hendrix迷的珍藏品,甚至是他一個音樂圖監;就算你是初接觸這名字,也可從這VCD中對他了解更多。這就是一個音樂必修課,課題是:Jimi Hendrix。

4、《脂粉貓王》(Jaihouse Rock)1957

「貓王」艾爾維斯·普萊斯利最典型的搖滾電影之一,描敘一個不安分的小子在監獄里迷上搖滾,出獄後成為搖滾紅星,後來又蛻變成一個利慾熏心的大明星,失去了最親密的朋友雲雲。在「貓王」無數連歌帶演的爛片中,好歹這還算一部真正描述搖滾樂本身的電影,他的神采也還真的算得上叫人興奮。

5、《別回頭》(Dont Lookback)1967年

這部紀錄片是對BOBDYLAN1965年英國巡演的忠實記錄,導演彭內貝克用影像清晰地說明那時的鮑波與「披頭四」是多麼的不同,與同時期的《苦難日之夜》相比,《別回頭》更直接、深刻,對自己的拍攝對象也沒有造星般地刻意吹捧,甚至還有毫不掩飾的刻意嘲諷。但是,再冷靜的鏡頭都無法掩蓋年輕迪倫的燦爛光芒,同現在的老迪倫相比,年輕的他無與倫比的傲慢,機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倫·金斯堡為背景的開場更是彌足珍貴。

6、《紫醉金迷》(Velvet Goldmine)1998年

影片再現了英國華麗搖滾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時的景象。藝名為Maxwell Demon的華麗搖滾明星Brian Slade預言了自己將死於舞台上,當他的遇刺騙局被揭露後,他的星途就走到了盡頭。10年後,原來是Slade歌迷的英國記者Arthur Stuart要發表一篇名為《究竟發生了什麼?》的文章。影片馬上轉為多線索模式,從多個角度展示了BrianSlade的生活和事業,包括他和妻子Mandy Slade及瘋狂的美國歌手Curt Wild之間的雙性戀經歷。很有趣的是,英國出身的伊萬·麥格雷戈在這部電影中竟然飾演一個美國本土搖滾歌手,他爆發力十足的演唱,啟發了片中的英國華麗搖滾歌手,兩人產生了一段同志情誼,而另一個主要演員,紐約時報記者年輕時對自身慾望的探索,也是經由他的改變。劇中伊萬·麥格雷戈不僅跟每個主角都有一段纏綿,甚至不惜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時三點全露的火辣情節,我想這也是他跟一般偶像明星截然不同的地方,他不為表演所限,自然也不拘泥於形象。

7、《伍德斯托克》(WOODSTOCK)1970年

這部幾乎可以稱之為樂史上最著名的搖滾紀錄片,記錄了嬉皮年代的音樂神話。如果你聽搖滾而不知道這個,那你……

8、《迷牆》(THE WALL)1982年

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搖滾電影。1979年英國的傳奇搖滾樂隊Pink Floyd推出了搖滾樂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雙唱片專集《The Wall》,由樂隊的靈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半自傳性作品。這張唱片以「牆」的概念為基礎,抒發了對戰爭的恐懼(Roger Waters的父親死於二戰),對人性麻木的控訴和社會陰暗面的描寫,唱片推出後,不僅在搖滾樂界,而且引起整個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響。兩年後,英國著名導演阿侖·派克決意把它搬上銀幕,他請來了英國樂隊Boomtown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運用大量的電影表現手法——蒙太奇和動畫手段極好地傳達了唱片的主題(當然也有導演自己的理解),不僅如此,影片的音響表現手法引起極大震動,全片沒有一句對白,全部採用Pink Floyd在雙唱片專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現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現)作為推動影片情節發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長篇music video。可以說這部影片的出現直接引發music video的熱潮出現。另外影片的製作方法也引起後來電影人的紛紛仿效。不過如果你對西方戰後青年的概況和唱片本身的內容不夠了解的話,你大概不易看懂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侖·派克在十五年後,又拍攝了一部根據音樂劇改編的影片《Evita》(貝隆夫人,由麥當娜主演),全片仍然沒有一句對白。

9、《席德與南希》(SID AND NANCY)1986年

雖然「性手槍」不是最出色的朋克樂隊,但他們是最出名的朋克樂隊,《希德與南茜》是關於這支傳奇樂隊的吉他手希德·維舍斯與其美國女友南茜·斯龐根那反復無常的情愛關系和羅密歐朱麗葉式的悲劇結局,導演對這兩個社會食物鏈最底端的邊緣人進行了客觀的刻畫:他們的粗暴和痛苦,他們的敏感和自傷,他們走向自我毀滅卻似乎不可避免……每一格影像都展現了電影的憤怒、激動和真誠。經過那次危機四伏的美國巡演,「性手槍」終告解體,希德仍在viper毒癮的控制之下,他試圖開始個人發展,但人們在一個早上發現南茜被捅死倒在地板上,希德因為謀殺罪被捕,他們的悲劇正好印證了朋克樂隊「玩鬧大會」(Circle Jerks)的一首歌——「Love Kills」(愛會殺人)。科特尼·拉芙和科特·柯本的關系,經常被用來與南茜和希德的關系作比,而科特尼·拉芙恰好在這部電影裡面扮演了一個小角色。加里·歐德曼和克洛·韋伯以令人折服的演技將希德與南茜關系中的那份不成熟、相互傷害及令人反感的一面清晰地凸現在觀眾眼前,而他們那決意擺脫任何束縛的愛情又是那麼令人感傷,乃至啜泣。2000年的《骯臟與憤怒》(The Filth And The Fury)是一部關於「性手槍」樂隊的傑出紀錄片,真實、客觀、滿懷熱情,而又頗具觀賞性。

10、《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1973年

《星球大戰》系列的導演喬治·盧卡斯能拍出這樣清新可人的小品,令人嘆服。影片主演是哈里森·福特。故事以1962年夏天美國一個小鎮為背景,描寫幾個高中生畢業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戰前夕過著優裕富足生活的美國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美國50年代的搖滾樂作為背景音樂,如:BillHaley(比爾·哈利)的《rockaroundtheclock》(晝夜搖滾)等等,應該說是恰如其分。這部影片是喬治·盧卡斯最有深度的作品——我就不懂為什麼美國人對《星戰》這樣的適合於兒童觀看的影片這么津津樂道——《美國風情畫》比《星戰》強多了。

11、《猜火車》(Train Spotting)1996年

這部電影改編自艾文·威爾士1993年同名暢銷小說;成本僅二百五十萬美元,拍攝時間49天。從一出爐,它就成為了輿論的焦點。不僅因為在這部低成本影片中對viper吸食作極為細致的描寫,更由於片中所充斥的墮落情緒——倫敦的影評人說這部影片使人想要「以身試毒」。當然影片的導演並不承認,他認為影片後部對毒癮來臨時的痛苦描寫是很客觀的。

事實上,整部影片的態度與其說是客觀不如說是冷漠。影片以第一人稱作為敘事角度,完全在主人公的敘述中展開情節,隱藏影片的立場;而在本來已十分鬆散的結構中隨意終止敘述加入評論、分析甚至跨時空的追憶;這種純主觀的手法不僅使人耳目一新,也十分貼切影片的基調,從而以後的同類型影片屢屢採用,幾乎成為固定模式。影片以主人公瑞頓的一段自序作為開場白:「……大電視、健身器、富特轎車、朝九晚五……選擇……太多選擇,你選擇什麼?我選擇不選擇。」廣角鏡頭跟拍,配之以城市街景和IggyPop的音樂。

影片的展開部分則完全是以瑞頓為首的一小撮頹廢青年的生活實景:他們終日無所事事,東游西逛,打架酗酒泡妞吸毒;聚在鐵道邊打賭猜測下一列火車的經過時間以打發時日,還共同養著一個不知誰是父親的嬰兒。他們滿足於這種糜爛的生活狀態,即不想也認為不能改變現狀,逃避一切規范和責任,並且全部是無go-vern-ment主義者和viper吸食者。在一次暢快淋漓的集體吸毒後小嬰兒意外死亡,這強烈刺激了可能是父親的每一個人;促使瑞頓在無數次失敗後下定決心戒毒。就在他戒毒成功開始普通人生活時,暴力愛好者巴比帶著瑞頓的舊日夥伴找上了他,要他一起參與一次巨額販毒。最終瑞頓偷走了販毒所得的錢消失在人群之中。

片中瑞頓過量吸食viper後精神恍惚,昏倒在街頭的段落以浪漫主義的高速攝影處理,背景配以LoudReed寧靜的《OnePerfectDay》,極寫吸毒後的快感;隨之而來的戒毒過程則用超現實主義手法表現,以嘈雜的電子樂配合色彩極不和諧的畫面構成感官刺激;與上一段落形成強烈對比。這些描寫怪誕而又真實,堪稱經典之筆。

瑞頓的夥伴在空寂無聲的鐵道邊大聲說:「蘇格蘭,蘇格蘭,這是全世界最醜陋的地方。」其他人則對他大肆嘲笑——這就是後現代的「憤怒青年」們,他們在夢魘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樹立任何意義上的精神之父。《猜火車》以其冷靜的喻諷口吻,真實的敘述態度,貫穿始終的黑色幽默感及具現代感的聲畫處理成為另類影片中的經典;更因其中所表現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引起了極大關注和爭論。以後一系列的另類影片中幾乎部部都有它的影子。無怪乎有人說:「整部《NOWHERE》(美國另類影片)也比不上《猜火車》的五分鍾。」

12、《大門》(THE DOORS)1991年

這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一部影片——當然和導演有關,我是奧列佛·斯通的忠實影迷,同時也是The Doors樂隊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實樂迷。奧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學院的校友,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間,斯通曾給吉姆讀過自己寫的劇本,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發了把吉姆和大門樂隊的事跡搬上銀幕的想法,這個願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後才得以實現,在他宣布要拍攝這部影片之後,很多男影星都爭相要飾演男主角吉姆——因為這個角色實在是太有挑戰性了,最後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運入選。斯通在拍攝這部影片時,採取的不同於一般人物傳記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的幾個片段,並且並不完全拘泥於史實,甚至是一些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如那個反復出現的死於車禍的老印第安人)來表現吉姆和大門樂隊的傳奇經歷,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於電影大師的稱號,他對影片的氣氛和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方·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為了演好這個極富爭議的角色,他不但認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鑽研了吉姆和大門樂隊的詩作和歌曲,認真體會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舉一動,應該說,他把這個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沒看過影片,只看過劇照的人相信也會同意我的說法)。方·基默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在影片拍攝結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從角色中解脫出來。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樣,放映後引起極大的爭議,但其藝術價值毋容置疑。這部影片也向人們證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飾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會扮演諸如《壯志凌雲》中那樣傻傻的角色。

13、《歌聲淚痕》(THEROSE)1979年

這是一部關於搖滾樂史上最偉大的女性——JanisJoplin的傳記片,製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較相似、同時也是一名歌手的貝蒂·米德勒來出演這位傳奇女星的短暫一生,令人唏噓不已。貝蒂·米德勒的表演應該說是比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Joplin的歌曲以外,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異彩。影片的原聲專集十分暢銷,其中出現了一曲也許是搖滾樂史上最為動聽的歌曲《Therose》(玫瑰)。

14、《搖滾夢》(Starstruck)1982年

這是一部不需要知道故事,不需要知道導演,也能夠隨之搖擺狂舞的搖滾電影!俗套的劇情:女孩懷著摘星夢,女孩的母親失業,家庭陷入危機,女孩參加歌唱比賽,女孩遇見男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贏回女孩芳心。導演展現駕馭類型電影的神奇能力,全片洋溢的青春搖滾氣息宛如歌舞劇版《舞國英雄》,喜愛搖滾樂的你不可錯過!

15、《給我庇護》(Gimme Shelter)1970年

1969年Woodstock音樂節四個月之後,發生了一次名氣遠在前者之下、但就意義與成就來說不遑多讓的槍殺事件。這部電影就是記錄這次事件的。這支樂隊可以說是20世紀60年代搖滾的終結者,當然它的表面現象是1969年12月。當時,在美國有大量樂迷的Rolling Stones樂隊在美國加州奧德蒙舉行一場免費演唱會,當天有40萬觀眾來到現場,但悲劇發生了,被聘來維持秩序的飛車party在演唱會上演了暴力的場面,一名觀眾被追殺而死。這部又名《讓我躲藏》的紀錄片記下了「滾石」樂隊最值得珍藏的瞬間,也記下了「地獄天使」的兇猛身影,本來是來維持秩序的他們最終卻與部分觀眾大打出手,讓20世紀60年代愛與和平的聚會的巨大神話在瞬間倒塌,正因為這些無比真實的鏡頭,這部電影在搖滾文獻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最後還有一個網址,有海報。http://www.mtime.com/group/liyingping/discussion/81197

6.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外國的,講一個搖滾樂手的

搖滾校園 The School of Rock

編劇: Mike White
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主演: Jack Black / Adam Pascal / Lucas Papaelias / Chris Stack / Sarah Silverman

官方網站: http://www.schoolofrockmovie.com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德國
上映日期: 2004-03-04 >更多
語言: 英語
又名: 搖滾教室 / 阿sir嚟自樂人谷 / 搖滾學校

imdb鏈接: 7.8
(10902人評價)

摘要: The School of Rock / Richard Linklater / Jack Black / 美國

劇情簡介 · · · · · ·
杜威•費恩(Jack Black 傑克•布萊克 飾)是一名已過而立之年,卻仍在為理想打拚的搖滾音樂人。他不屑於那種粗製濫造、充滿向商業諂媚味道的虛偽樂曲,一心追逐真情實感的純粹搖滾樂。為此,他和無數支樂隊分道揚鑣,至今事業無成,還面臨被房東趕出去的窘境。
杜威的男房東兼老友內德•斯尼勃利(Mike White 麥克•懷特 飾)此前曾是狂熱躁動的死亡搖滾樂手,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居家好男人以及代課老師。杜威閑賦家中時,偶然接到一通來自某中學的招聘電話,對方邀請內德迅速來學校代課。窮極無聊兼為生計所迫的杜威偷梁換柱,以內德的身份進入這所校風極為嚴謹的名門中學教學。學生們的死氣沉沉一度讓他倍感無聊,某天,杜威無意中發現孩子們的音樂天賦。於是,他瞞天過海,帶領這群只知道讀書的孩子們進入一個全新且樂趣無窮的搖滾世界……

7. 求一部有關於搖滾電影的名字,

《神秘列車》(MYSTERY TRAIN)1989年

吉姆·賈木許電影作品,這部電影比貓王自己的一大堆電影更能反映其精神實質。

3、《Jimi Hendrix——Experience Electric Ladyland》1970年

Jimi Hendrix的英年早逝,叫樂評人認定這是搖滾樂壇在十九世紀的最重要損失之一,他迷幻的吉他手法,將個人靈氣與音樂結合得叫聽者動容,能夠將吉他弦變成如人類的舌頭,會講話,會令人開心,落淚。今之這張Electric Lady land的VCD,就製成一張Jimi Hendrix自傳式的影像紀錄,收入Hendrix演出的片段,在音樂製作時的認真態度,完全是沖破時空活現眼前。而且也訪問了不少樂壇中人,例如Steve Windwood,Eddie Kramer(他是ElectricLadyland大碟的錄音師),亦有Hendrix的經理人Chas Chandler,亦即是Animals的bass手,從他們的說話中,皆對這位天才給予極高贊賞,更可看出他們是言出於心。VCD中,當然也少不了收入Hendrix的live performance,在台上他就如著了魔的投入,這裡面就有All Along The Watchtower,Gypsy Eyes,Crosstown Traffic,Voodoo Chill……看見他完全投入的演出,指法如飛在吉他弦線上勾劃出靈魂

8. 求一搖滾音樂電影的名字

搖滾青春 Camp Rock (2008)7.5 女角米奇諧音就是米琪
少女米奇·桃瑞斯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歌手,她非常希望能參加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夏令營去見識一下……

9. 有關搖滾的電影

一般不推薦電影的。

但是這個必須要推薦下。

海盜電台。

如果你真的喜歡搖滾。熱愛搖滾。

10. 關於搖滾的電影有那些啊

自打有了搖滾樂的那天開始,就有了搖滾電影。不管早期的那些《晝夜搖滾》、《搖滾先生》什麼的是為了藝術還是為了賺錢,反正搖滾樂和電影就分不開了。

總結了幾個我認為不對錯的搖滾電影,給大家介紹一下……

《The Wall》——這張具有紀念意義的專輯其實是Pink Floyd兩位成員真實生活的寫照。Pink童年的遭遇同Roger Waters相象。這部電影同樣看了很多遍,那些迷幻葯造就的充滿想像力的畫面始終在我腦子里揮之不去,還有絞肉機、山洞裡的火車、小Pink的蛻變等等。還是自己能自己看到聽到才是最好。

《兩桿大煙槍》—— 一部屬黑色喜劇的電影都說電影有四酷,而第三酷則是音樂酷。 電影從頭到尾都在配合畫面播出非常刺激的音樂,英倫搖滾、重金屬、朋克、爵士都收錄其中,真是眼睛和耳朵一起過癮。
試聽地址http://www.koook.com/special/ygdy/4175.shtml

《僵屍肖恩》——都說重拍經典影片肯定沒好果子吃,然而2004年的重拍版《僵屍的黎明》卻成了一個例外,許多人都對影片點頭稱是,認為它已經超越了經典的1978年版本,然而它在英國的票房上卻也只能居於《僵屍肖恩》之後。後期製作中,懷特又找來《空間》的另外兩個合作夥伴--作曲家丹尼爾·馬福德(Daniel Mudford)和皮特·伍德海德(Pete Woodhead),他們收集了幾種非常地道的英國本土樂器,其中包括形狀特殊的吉他、環形調制器、玻璃琴、古典音樂的電子合成器以及幾種打擊樂器,為影片營造了一種很有速度感的音樂氛圍,其中的音符雖然有些黑暗、有些怪誕,卻充滿著生氣……
試聽地址http://www.koook.com/special/ygdy/4172.shtml

《猜火車》——馬克和他的一幫狐朋狗友選擇了海洛因,他們在最骯臟的角落裡過著最墮落的生活,吸毒、酗酒、搶劫、性交……這就是《猜火車》表象貫穿的情節,也是幾年來它一直倍受爭議的原因所在,你要麼為它如痴如醉,要麼對它切齒痛恨,很少有中間派存在。聽他的歌曲的時候,你會從中感到那種面對選擇時候的無奈: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家庭,選擇牙醫保險、休閑裝和與之配套的提包,選擇你的生活,但是為什麼有人要選擇這些?
試聽地址http://www.koook.com/special/ygdy/4173.shtml

《美國派》——《美國派》系列是好萊塢少有的以小博大的影片之一,前兩集都都取得過不錯的票房成績,《美國派》以1千萬美元成本,開出1億美元票房,《美國派2》票房則沖到1億4千萬美元,這還不包括海外票房和影碟的發行收入。 雖然影片是男性的觀點,但卻沒有對女性的歧視。整個影片充滿希望,節奏明快,即使涉及一些性愛內容,也總是通過各種搞笑、噱頭盡量化解觀眾的尷尬。明亮健康的少男情慾,讓整個影片顯得輕快,一些少男少女的煩惱也只是青春期的困惑,這些困惑又是通過許多滑稽的情節表現的,讓人感到青春活力無限。
試聽地址http://www.koook.com/special/ygdy/4284.shtml

《北京樂與路》《混在北京》《頭發亂了》都是反映國內地下搖滾樂隊現況的片子。故事以北京的流行音樂壇為背景,我們看見一個個既浪漫又色彩繽紛,既被中國傳統文化牽引著,又具備尖端現代動感的世界級都市,我們更看見這個都市裡背景不同、性格各異、但都滿懷希望與憧憬的年青人,各自為了實現心中遙遠的夢想,付出了無比的努力但無論結果怎樣,這群活在社會邊緣的年青人,為了愛情、事業、理想,都無悔地把生命燦爛的燃燒著……

《逍遙騎士》Easy Rider (公路電影,看了它不得不想起凱魯亞克的《在路上》)

其他一些
《別回頭》Dont look back (關於bob dylan)

《肉大叔》Uncle meat (搖滾怪傑frank zappa和他的「發明之母」樂隊製作完成)

《永遠的齊泊林飛艇》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 (關於LED ZEPPLIN)

《Jimi Hendrix--Experience Electric Ladyland》(關於Jimi Hendrix)

《歌聲淚痕》THE ROSE (關於janis joplin)

《搖滾大騙子》The Great Rock 'n' Roll Swindle (由sex pitols發起的一個反搖的東西

《The Declin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關於black flag)

《迷牆》THE WALL (由pink flyord創作的音樂片)

《席德與南希》SID AND NANCY (關於sex pistol臭名昭著的bass手,電影的名氣大於內容)

《神秘列車》MYSTERY TRAIN (吉姆·賈木許拍的一個關於貓王的電影,但是貓王本人根本沒也根本沒可能出現

在這個電影里,強烈推薦,我在3天內看了4遍)

《大門》THE DOORS (這個就不用說太多了吧,關於The Doors 樂隊及其主唱Jim Morrison)

《單身一族》 Singles (在電影里可以看見alice in chains的一段現場)

《披頭歲月》BACKBEAT (虛構了一個beatles出名前的一段故事,有人願意放棄功成名就,的確是這樣)

《紫醉金迷》Velvet Goldmine (影片准備是表現david bowed的一些內在的東西,可是根本就差的太遠了)

《MEETING PEOPLE IS EASY》(關於radiohead,夠迷幻,原因是他們自己注入了情緒上的東西)

《The Clash - Westway to the World》 (關於the clash)

《幾近成名》 Almost Famous (音樂出奇的棒)

《搖滾明星》Rock Star (值得爭論的一部電影,不過對於搖滾樂來說,爭論似乎很沒有意思)

《烏鴉》 The crow (我看見了iggy pop,你見了沒)

《24 Hour Party People》(Joy Division,new order的音樂組成了這部電影)

《LIVE FOREVER MOVIE》(關於brit-pop的電影,關於Oasis, Blur, Pulp, Massive Attack......)

《Last Days》(Gus Van Sant導演,素材來自於nirvana主唱kurt con自殺前的一段日子,音樂明顯借用unplugged里的kurt的情緒)

《woodstock 69》(只有這個完整的拍下了音樂盛況里人們的思想,行為,語言活動的具體畫面,使之成為完整)

閱讀全文

與搖滾名字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杉演的電影是音樂人 瀏覽:747
2021台灣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192
薇婭直播間電影票如何兌換 瀏覽:402
想做電影導演選什麼專業好 瀏覽:779
巧克力工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05
正古宅驚魂電影演員 瀏覽:59
齊步走的燈謎猜一電影名字 瀏覽:477
千王1991電影完整版梁朝偉 瀏覽:773
海鮮大餐電影中文版 瀏覽:531
看動漫電影的app大全 瀏覽:284
電影院音響系統是什麼 瀏覽:11
沙漠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74
有關蟒蛇的電影泰國 瀏覽:780
平遙電影節什麼時候 瀏覽:611
韓國喜劇電影泰國 瀏覽:239
電影院英文意思 瀏覽:945
電影賭王大騙局優酷 瀏覽:826
花樣年華戛納電影節 瀏覽:300
抖音南京南京電影中配的音樂 瀏覽:699
三少爺的劍電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