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山東呂劇老電影全集大全

山東呂劇老電影全集大全

發布時間:2022-03-26 16:22:50

Ⅰ 呂劇傳統劇目有哪些

呂劇大體可分兩種:一種是小戲和單中出戲,如《小姑賢》、《小借年》、《王定保借當》等,這是它的基本戲;另一種是連台本戲,多根據鼓詞。如《金鞭記》、《金鐲玉環記》、《五女興唐》等。呂劇現代戲《李二嫂改嫁》首拍成電影,影響遍及全國。

(1)特色介紹:呂劇,是山東省最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她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語匯而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呂劇藝術的迅速發展,使呂劇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聲望日高,在全國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山東省其他各地、市、縣的呂劇團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至1960年,全省已有專業呂劇藝術表演團體29個;在國內其他地方如新疆、大連、哈爾濱、錦州等地市也相繼成立了呂劇團。1983年以來,省「音協」多次主持召開了呂劇音樂研討會,其中一次呂劇音樂集成研討會於1985年在呂劇故鄉東營市召開,1986年,山東省文化廳舉辦了全省呂劇青年演員大獎賽。呂劇藝術事業人才輩出,後繼有人。呂劇藝術之花將會在我國戲曲藝術園地中更加芬芳多姿。
(2)歷史介紹:呂劇發源於原樂安縣時家村(今東營區牛庄鎮)一帶。呂劇自形成以來,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縱觀呂劇藝術的整個歷史演變過程,大體上是循「山東琴書(說唱揚琴)——化裝琴書(又稱化裝揚琴)——定名為呂劇」之脈沿革和發展的。
山東琴書始稱「小曲子」,後因其伴奏樂器主要是揚琴(早期稱「洋琴」),故又被群眾稱為「唱揚琴的」。山東琴書曲調優美,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最早流行於魯西南一帶地區,其產生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說唱琴書的民間藝人進入較大的城市或到外省演唱,曾稱為「文明琴書」、「山東琴書」等。山東琴書演唱時兩人搭擋對口,對唱和說為主,以表演為輔,唱說和表演緊密結合;演唱時以揚琴、墜琴為主要伴奏樂器。演唱者同時也是伴奏者,典型地體現了曲藝形式的藝術特點。這種唱、說和表演渾然一體的民間曲藝演唱形式,是山東琴書由說唱藝術形式發展成為戲曲藝術的基礎條件。
根據《黃河志》記載,在1884年以前,黃河入海口處的廣饒(當時為樂安縣)北部和利津東部並無防洪大堤,每到洪水季節,黃河常常泛濫成災,這一帶的窮苦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以逃荒要飯謀生。於是,以演唱當時民間流行「小曲」形式進行乞討的難民逐漸增多。以「唱曲」討飯遂成為有些人養家糊口的主要手段,活動區域也不斷擴大。
此間,牛庄、油郭一帶以演唱民間曲藝為職業的藝人越來越多。在眾多的民間節人中,時家村藝人時殿元(外號時丫蘭)、油郭鄉東寨村藝人張蘭田、張志田兄弟和油郭鄉西商村的四平調藝人商秀嶺脫穎而出,成為當地群眾所說的「大角」。
1880年,山東琴書流傳至樂安北部地區後,得到迅速而廣泛的傳播。尤其是在牛庄、油郭一帶,學唱山東琴書者不計其數。每逢農閑節日,或三五搭擋,或結幫成伙,就地拉攤演唱琴書者處處可見,真可謂「村村聽揚琴、婦孺皆會唱」。
被當地群眾稱為「大角」的時殿元,是今東營區(原廣饒縣)牛庄鎮時家村人,以演唱琴書和民間小調而著名。約在1887年前後,時殿元遠走河南邊學藝邊賣藝達半年之久。從河南回來不久,便開始傳藝授徒,並經常搭夥到各地演唱。在藝術實踐中他獨辟新路而將山東琴書改進發展成為「化裝揚琴」,成為首創呂劇藝術的主要藝人。
1900年前後,由時殿元首倡,崔心悅、崔心慶、譚明倫等人響應,開始對坐唱揚琴進行創造性的革新。他們根據自己多年演唱琴書的實踐經驗,吸收了京劇、五音戲、東路梆子等劇種中可用的藝術表演程式,直接化用了「跑驢」這一民間舞蹈藝術形式,將琴書段子《王小趕腳》由坐唱形式改為化裝演出。演出時,他們用竹篾、紙、布等材料紮成驢形,並加以彩繪,使之栩栩如生;由崔心悅以青衣應功扮演二姑娘,手提包袱,身縛以驢形,做騎驢之形態;時殿元扮腳夫王小,頭戴氈帽,腰系圍裙,執鞭攆驢;琴師武春田等人伴奏。隨著音樂二人載歌載舞,人物形象生動活潑,唱腔優美悅耳,語言幽默朴實,妙趣橫生,使在場的觀眾耳目一新,興趣盎然,時而開懷大笑,時而閉口靜聽。整個演出,聲、情、做、唱並茂,觀眾交口稱贊。初步嘗試便獲極大成功。於是,一個新的獨具藝術風格的地方戲曲形式——呂劇便由此而產生了。
在將琴書《王小趕腳》由坐唱形式改為化裝演出獲得成功、贏得贊譽以後,時殿元等人更是孜孜以求,在藝術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他們根據首次演出的經驗,又陸續將琴書中人物較少的書目如《蘭瑞蓮打水》、《王漢喜借年》等改為化裝演出。繼而又將角色較多、情節較復雜的《雙換親》、《白蛇傳》等書目改為化裝揚琴演出。化裝揚琴的出現,是呂劇藝術形成的開端,為現代呂劇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於「呂劇」這一稱謂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主要說法是因首演化裝揚琴戲《王小趕腳》時以紙糊驢為道具演唱,故被當時的群眾稱之為「唱驢戲的」,或直稱為「驢戲」,「驢」字有失大雅。因「驢」與「呂」諧音,遂演變為「呂劇」。雖然「呂劇」這一稱謂的由來說法眾多,但在解放前,「呂劇」這一名稱卻從來沒有被正式確定。藝人們一般將自己演唱戲稱為「化裝揚琴戲」,大多數群眾也以「化裝揚琴」或「揚琴戲」稱之。
1952年以後,在對化裝揚琴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基礎上,以原「山東省歌劇團」為基礎正式成立了「山東省呂劇團」,「濟南市魯聲琴劇團」也正式定名為「濟南市呂劇團」。至此,呂劇這一名稱被正式確定。
新中國的成立,使呂劇發源地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呂劇再也不是民間藝人求生乞討的方式和手段,而作為一種真正的舞台表演藝術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及廣大群眾的熱愛。以呂劇創始人時殿元的家鄉時家村為中心的譚家、牛庄、陳官、斜里、斗柯、花官、大小宋等村鎮紛紛成立了業余呂劇團。每逢春節和豐收之後,這些業余的呂劇團都以演唱呂劇相慶賀,此俗延至今日而不衰。1956年成立了廣饒縣第一個屬民辦公助的專業呂劇團。1959年12月成立了廣饒縣呂劇團,該團成立後曾多次赴淄博、濟南、河北等省市演出,為呂劇藝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79年在原墾利縣文藝宣傳隊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墾利縣呂劇團。1986年演出的小呂劇《考丈人》曾被山東電視台拍成藝術片在全省播放,並在全國電視藝術片評獎活動中獲三等獎。1988年,利津縣京劇團也根據群眾的要求改為利津縣呂劇團。
1953年,山東省呂劇團《李二嫂改嫁》的改編演出獲得極大成功,使山東呂劇在全國馳名,這是呂劇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批新的優秀劇目如《姊妹易嫁》、傳統戲《王定保借當》、《光明大道》分別獲得了劇本獎、演員獎和音樂獎。《李二嫂改嫁》和其它劇目曾多次晉京匯報演出,劇團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7年前後,《李二嫂改嫁》、《兩壟地》、《姊妹易嫁》、《王漢喜借年》、《逼婚記》等劇目先後拍成電影藝術片在全國乃至國外放映,在此期間,一大批著名呂劇演員如林建華、郎咸芬、李岱江、李同慶等為廣大觀眾所熟知和擁戴。
(3)旅遊指南:有大型旅遊團來東營旅遊,可組織專場呂劇表演,每場一般在500元左右。

Ⅱ 求山東呂劇團呂劇全集。


我發你郵箱了,查收郵箱,希望給個滿意回答
我網盤戲曲(mp3格式)全劇:京劇、呂劇(茂腔柳腔),越劇(滑稽越劇)黃梅戲、河南豫劇(河南墜子曲劇越調大鼓書)評劇、河北梆子(老調,絲弦)、紹劇(紹興蓮花落。紹興鸚哥戲)、淮劇、揚劇、滬劇、楚劇、錫劇、崑曲,琴書、揚琴戲、秦腔、南昌採茶戲,劉蘭芳評書,單田芳評書,袁闊成評書等全國各地的戲曲800部。

不需要注冊網盤,點擊我發你的鏈接,可直接免費下載到你的硬碟。只要把你油箱寫在求助戲曲的頁面,我就能發你網盤免費下載鏈接,直接下載。記住是《全劇》,不是選段,放心下載

戲曲是mp3《全劇》直接下載到內存卡,放到手機,插卡收音機播放

滿意請選為【滿意答案】
┅┅┅┅┅┅┅┅┅┅┅┅┅┅┅┅┅┅┅┅┅┅┅┅┅┅┅┅┅┅┅┅┅┅┅┅┅┅
其他求助戲曲的朋友你也要《戲曲鏈接》的話,可在我頭像下點擊【求助知友】,留戲曲名字+油箱+【滄海知音】

Ⅲ 農村題材80年代老電影全部電影名稱

1、《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2、《稻草人》是由王童執導,張柏舟、卓勝利、吳炳南、文英、柯俊雄主演的劇情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中國台灣上映;1988年4月15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3、《喜盈門》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81年攝制的喜劇故事片,由趙煥章執導,王書勤、溫玉娟、王玉梅、於紹康等主演,於1981年6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4、《黃河謠》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於1989年攝制,葛優和巍子主演,滕文驥擔綱導演,蘆葦和朱曉平擔任編劇。1989年上映。

5、《野山》是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故事片,由顏學恕執導,杜源、岳紅主演,於1986年9月11日上映。

6、《孩子王》是西安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由陳凱歌執導,謝園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內地上映。

7、《黃土地》,是改編自柯藍的小說《深谷回聲》的一部文藝題材的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學圻、薛白主演。1985年上映。

8、《生財有道》是198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由謝添執導,趙子岳、陳強等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

9、《咱們的牛百歲》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趙煥章執導,梁慶剛,王馥荔,錢勇夫等人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1983年上映。

10、《快樂的單身漢》是宋崇執導的喜劇片,由龔雪主演,劉信義、鄭星、馬曉偉等人共同出演,於1983年上映。

Ⅳ 山東呂劇 打包下載 謝了

我把戲曲壓縮包傳到網路附件了,你查找你的提問附件

點擊壓縮包下載。直接下載,沒有密碼

滿意請選為【滿意答案】


手機提問的用戶查看。請要用網頁版查看下載


Ⅳ 求山東呂劇電影姊妹易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xMzk3MDky.html

山東呂劇電影,85版經典姊妹易嫁

Ⅵ 山東呂劇大全MP3下載

去吹月網找,那裡面呂劇什麼的多得很,有mp3下載的

Ⅶ 都有什麼呂劇

呂劇,又名「化裝揚琴」、「琴戲」,流行於山東和江蘇、安徽部分地區,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迄今有100年歷史。山東省東營市是呂劇的發源地,東營區牛庄鎮時家村(原屬廣饒縣)民間藝人時殿元等是呂劇的主要創始人。最初的呂劇班大都走鄉串村,演出於田間地頭,影響甚小。1910年前後搬上舞台。1953年山東省呂劇院成立之後,才使呂劇成為遍及山東、享譽全國的劇種。

傳統劇目分類
呂劇的劇本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小戲,如《小姑賢》、《王定保借當》、《小借年》等,是它的基本戲;另一種是連台本戲,多根據鼓詞、小說和琴書的腳本改編,如《金鞭記》、《金鐲玉環記》、《五女興唐》等。小戲劇目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運用生動的群眾語言,善於表現各種不同的人物性格,富有強烈的感染力。呂劇唱腔曲調,簡單朴實,優美動聽,靈活順口,易學易唱,基本腔調有四平、二板,有時也使用其他曲牌。主要伴奏樂器有墜琴、揚琴、二胡、三弦等。

傳統劇目:
呂劇大體可分兩種:一種是小戲和單中出戲,如《小姑賢》、《小借年》、《王定保借當》等,這是它的基本戲;另一種是連台本戲,多根據鼓詞,如《金鞭記》、《金鐲玉環記》、《五女興唐》等。
呂劇20世紀初開始登台亮相,到20世紀中葉達到鼎盛。20世紀五十年代是呂劇的輝煌時期,名角薈萃,新戲迭出,與安徽的黃梅戲同台進京演出。隨著新《婚姻法》的宣傳,呂劇《李二嫂改嫁》唱紅大江南北。

更詳細簡介請看:http://ke..com/view/79686.htm

Ⅷ 比較有名的傳統呂劇有哪些

山東呂劇
傳統劇目:《王小趕腳》、《洞賓戲牡丹》、《藍瑞蓮打水》、《藍橋會》、《秦雪梅觀畫》、《白蛇傳》、《雙換親》、《空棺記》、《牆頭記》、《逼婚記》、《金鞭記》、《金鐲玉環記》、《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兩壟地》、《小借年》、《小姑賢》、《王定保借當》、《王漢喜借年》、《五女興唐》等。
現代劇目:《光明大道》、《半邊天》、《張王李趙》、《考丈人》、《鐵稅官》、《無品土地官》、《苦樂財神》、《合家歡》、《潮湧黃河口》、《故鄉情》、《馬書記上任》、《賣蟹記》、《大犟搬遷》、《紅嫂》等。

Ⅸ 求分享一個山東呂劇的視頻包,老人看戲機用的,感激不盡

我把壓縮包傳到網路附件了,你查找你的提問附件

點擊壓縮包下載。直接下載,沒有密碼

滿意請選為【滿意答案】


手機提問的用戶查看。請要用電腦網頁版查看下載


Ⅹ 求山東呂劇、河南豫劇、山東梆子的全集視頻,給老人看的,發1804023002 @ q q.com

因為你可能是用手機上網的,所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個用電腦上網的都能看到我的回答的右下角有個圖標「點擊下載」,只要點擊它就能下載


問了問題要及時採納為滿意答案,請尊重他人勞動,謝謝


閱讀全文

與山東呂劇老電影全集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20十大必看英文電影 瀏覽:590
古天樂張家輝一部電影 瀏覽:631
秀很多張電影票的圖片 瀏覽:270
英文電影有kappa 瀏覽:738
奧我想看奧特曼大電影 瀏覽:257
禁毒微電影第一部 瀏覽:513
愛情微電影人 瀏覽:336
生活是美好的動畫大電影 瀏覽:143
愛奇藝音樂之聲電影英文字幕版 瀏覽:398
電影裡面有一個胸特別大的 瀏覽:878
朝鮮驅魔師電影完整 瀏覽:901
情義英雄武二郎電影完整版 瀏覽:693
電影師父音樂純音樂 瀏覽:104
南京南京電影導演 瀏覽:899
所有的古老的電影攝影機英文 瀏覽:375
電影角色名字排行榜 瀏覽:676
電腦聽音樂有身音看電影沒有聲音 瀏覽:497
色戒電影圖片動態圖 瀏覽:975
梅林佐鄰虹灣電影院 瀏覽:614
九江市萬達電影院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