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漢三星堆遺址的主要考古發現及意義
要考研是嗎?
這是老師講義上關於三星堆的全部內容,給你了,你要不加些分幾太不夠意思了.
三.長江上游的三星堆文化
1.分布
三星堆文化是以三星堆遺址作為典型文化遺存命名的。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縣城的西北部,遺址發現於 1929年(一說1931年),1980-1981年進行大規模的發掘。遺址總面積1 2 平方公里,有數十個地點組成的長方形遺址群。
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圍:以成都平原為中心地區, 西起漢源、雅安一線,東到長江三峽兩岸,北到陝西漢中,南到長江兩岸。三星堆文化遺址大多分布在瀕臨河流的高台地、低階地。
有學者將與三星堆遺址一、二號器物坑年代相當的成都十二橋遺址歸入了三星堆文化的范疇。
2.分期
根據三星堆遺址的地層關系,可將三星堆文化遺存分為四期。
第一期:
泥質灰陶約占 65%,余為夾砂褐陶。紋飾主要為平行線劃紋,鏤孔、錐刺紋和水紋數量較少。器形有外壁褐色內壁黑色的鏤孔圈足豆、翻唇高領廣肩細泥灰陶罐、灰陶盆、侈口深腹缸等。以罐為主,陶缸和鏤孔圈足豆為具有特徵性的器物。
第二期:
以夾砂褐陶為主,泥質褐陶次之。紋飾主要有粗細繩紋、弦紋、劃紋、附加堆紋、網紋、戳印紋、篦紋、菱形紋等。早期出現的鏤孔圈足豆,到第二期豆盤加深變大,圈足上的鏤孔減少至一、二孔,圈足由外撇變為向內弧曲。第二期新出現的器形有喇叭形大口罐、陶盉、高柄豆、平底盤、細頸壺、陶杯、器蓋等,同時出現極少量的鳥頭形把陶勺。
第三期:
以夾砂褐陶為主,次為泥質褐陶,泥質陶在陶器中所佔的比例比第二期減少。紋飾以繩紋為主,占 85% 以上。新出現的紋飾有米粒紋、乳釘紋、蚌殼紋、雲雷紋、網格紋等。主要器形有高柄豆、小平底罐、高領罐、廣肩罐、圈足盤、壺、鳥頭形把勺、蠶等。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鳥頭形把勺的數量最多。
第四期:
典型器有尖底杯和尖底罐等。同類遺物也見於新繁水觀音等遺址。
也有學者將三星堆文化第一期從三星堆文化中排除,取名為寶墩文化。
3.年代
第一期:相當於龍山文化晚期。14c 測定的年代數據,較早的為距今 4700 年,較晚的為距今 4075 ±100 年,樹輪校正為距今 4500 ± 150 年。
第二期:相當於二里頭文化至商初,屬夏商之際。14C 測定距今 4000-3500 年。
第三期:相當於二里岡期,屬早商時期。14C 測定距今 3765 ± 80 年。
第四期:屬商末周初。14C 年代為距今 2875 士 70 年,樹輪校正為距今 3005 ± 105 年。
4.文化特徵
1)文化遺物
三星堆文化的陶器,典型器形有下腹內收的小平底罐、細長柱狀柄的豆、瘦袋足盉、鳥頭形長柄勺、尖底小盞、 角形尖底杯等。銅器有扁平長援戈、圓形空首鉞、寬葉長骹矛、扁平式短劍、罍、尊以及造型獨特的人面像、人頭像、動物模型等。玉石器比較發達,出土時多放在罍、尊之內。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工具,器形有斧、錛、鑿、鋤、鏟;第二類為玉石禮器, 器形有璋、戈、矛、琮、璧等,其中以眾多的璋最具特色。
2)古城址[P495]
三星堆遺址東、西、南三面,發現有城牆。北面可能以鴨子河為天然屏障,或被河水沖垮。現存城址面積約3.6平方公里。城牆有清楚的夯層,由牆體及內、外護坡組成。在城址內發現有密集的居民區、制陶窯址1座、玉石器作坊2處、祭祀坑7座(或稱「器物坑」)及墓葬4座。
古城牆的建築年代,上限為商代早期或稍早,下限到商末。根據文獻記載,城址可能是魚鳧族或杜宇族蜀王的都邑所在。
2001年在成都發現的金沙遺址,年代可與三星堆相銜接,文化面貌一脈相承。發現有房址、陶窯、墓葬、祭祀遺跡。出土金器、銅器、玉器、石器、象牙等2000件。其中玉器達900件。遺址規格較高。有學者推測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遺址衰落後,與商代晚期興起的古蜀國有一都邑性中心遺址。
3)建築遺跡
為木結構建築遺跡,並使用了竹和草質材料。有干欄式、平地溝槽式和木構台基的木構建築,使用多種搭接和榫卯結構,以木骨泥牆和圓木建築為特徵。
在遺址內發現兩個大型祭祀坑。此外還發現有可能是祭壇的遺存以及數座墓葬。
4)祭祀坑
(1)一號祭祀坑:
為長方形豎穴,口大底小。坑口長 4.5 -4.64 米,寬 3.3 -3.48 米。坑底較平,長 4.1 米,寬 2.8 米,深 1.46 - 1.64 米。在東壁正中及東北、西南兩壁東南側各有一條坑道向外延伸。祭祀坑及三條坑道內均填黃褐土,層層夯實。填土內有少量陶片、灰燼以及經火燒過的冶鑄銅器的泥蕊。
坑內埋置金、銅、玉、石、骨、陶、象牙等器物420 余件。其中銅器178件,金器4件,玉器129件,還有象牙器等,另有海貝及約 3 立方米的燒骨碎渣。根據器物的疊壓情況,可知這些器物放置次序: 首先投放玉石器,然後投放金杖、銅人頭像、銅人面像、銅罍、銅尊等大型銅器, 再倒入燒骨渣,最後放置陶盞、陶器座、銅戈等器物。
坑內骨渣雜有竹木灰燼, 坑內不見煙熏痕跡。說明這些骨渣在入坑前就己焚燒砸碎。骨渣屬於大型動物。推測這些骨渣,是用於祭祀的犧牲「燔燎」後的骨骸渣。
坑內器物大多殘破變形, 其原因: 一部分器物是填土夯打所致,一部分是「燔燎」時焚燒毀壞的。有的器物是有意識破壞後放置在不同的部位。
一號祭祀坑,時代相當於殷墟一、二期之交。大體屬早商時期。
(2)二號祭祀坑
為長方形豎穴,長 5.3 米,寬 2.2-2.3 米,深 1.4-1.68 米。坑底西南高, 東北低。 坑內填黃色五花土, 填土經夯打。
坑內遺物分上、中、下三層疊壓。下層堆積主要為大量草木灰燼、炭屑、小型青銅器、青銅獸面、青銅樹枝、玉石器及大量的海貝。中層堆積主要為大型青銅器,如大型立人像、車形器、大型人面像、人頭像、樹干、樹座、尊、罍等。上層堆積物主要由 60 余枚大象門齒縱橫交錯地疊壓在一起。
中層的青銅立人像由腰部折斷成兩段。尊、罍、彝等青銅禮器的外表都塗有硃色, 器內都裝有海貝和玉石器等。遺物有明顯的煙熏火燒痕跡。人面像大部分被打破或燒壞,象牙及骨器之類也明顯地有燒焦的痕跡,有的玉石器被燒裂。推斷被破損的遺物中大多是入坑前舉行某種儀式時有意損壞的,一部分是夯土時打碎的。
祭祀坑中共出土1300餘件器物,其中銅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青銅器器形有大型立人像、人頭像、人面像、尊、罍、彝、車形器、神樹、雞、鳥、鈴、獸面、瑗、雲形飾片、蛇及其他異形器;玉石器有戈、璋、鑿、瑗、環、刀、舌形器、珠、管等。大型青銅立人像 1 尊, 花冠高 17.7 厘米,冠下至足底高 163.5 厘米,座高 78.8 厘米, 通高260 厘米。兩棵青銅神樹,其中 1 棵,殘高 350 厘米,樹幹上有枝、葉、花、果、飛禽走獸和鈴等掛飾。玉璋 15 件。
二號坑與一號坑同在一個區域, 相距僅 30 米,屬於同一性質的祭祀坑。二號祭祀坑時代晚於一號祭祀坑,約相當於殷墟二期偏晚至三、四期之間。
(3)一、二號祭祀坑祭祀的方式及對象
《爾雅•釋天》:「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音疫)埋,祭山曰庪懸,祭川曰浮沉。」三星堆遺址兩座祭祀坑可能採用「燔燎」、「瘞埋」、「庪懸」等方式。
兩個祭祀坑所出遺物的表面都有火燒煙熏痕跡, 同出大量的竹木炭、灰燼以及被燒裂的玉石器、青銅器等,應是進行「燔燎」的遺址。
百件遺物和犧牲經火燎後, 又全部埋入坑中,即屬「瘞埋」。
二號坑內出土的兩棵青銅樹上均懸掛許多飛禽走獸、果實等,這反映當時採用了懸祭法。
從兩個坑出土遺物來看, 其祭祀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採用了燔燎、瘞埋、懸祭等綜合祭祀形式。
兩個祭祀坑的祭祀對象也是多元的,即為祭天、祭地、祭山川, 並「迎神驅鬼」。
祭天時一般都築台, 把供奉的犧牲和祭品放在柴上燒,使煙氣達於天上。《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實柴祀日月星辰。」兩個祭坑中出土遺物經過火燒,反映了祭天的形式。
祭地多採用瘞埋、灌祭等法。一、二號坑內出土近千件遺物就是燒燎後再埋入坑中的。
二號坑內出土的許多「牙璋」,可能是祭山的專用禮器。二號坑出土的璋刻著跪拜人和以牙璋祭山的圖案。二號坑內出土的兩棵青銅樹上懸掛的飛禽走獸等掛飾, 都是供奉山神的祭品。《山海經•海內經》:「有木,青葉紫莖,玄花黃實,名曰建木。」《淮南子• 墜形》:「建木在都廣,眾帝自上下。」由此推測,二號祭祀坑內的兩棵高達 3 米的青銅樹, 可能是「建木」,是蜀人迎神、迎天帝的天梯。
也有學者對祭祀坑說提出異議,進而提出A,「薩滿式」巫術活動後的「厭勝」性埋藏;B,杜宇族滅魚鳧族後夷其宗廟、焚其宗彝的結果;C,蜀王火葬幕等看法。
⑵ 紀錄電影《三星堆神啟》,有哪些看點
引言:很多人對我國的歷史文化都非常的感興趣,三星堆的發現也讓很多人對此激起了興趣。這項神秘而又有很多歷史意義的遺址不斷吸引著人們對它進行開啟與探索,紀錄電影《三星堆神啟》此次的看點是非常多的。接下來由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吧。
總而言之,這次記錄電影《三星堆神啟》有非常多的看點。如果對三星堆文化有興趣的話,可以期待一下這部紀錄電影。
⑶ 求一部關於蟒蛇的電影
你說的是狂蟒之災的第二部:尋找血蘭
有人稱其為「死亡使者」,因為一旦成為它們的攻擊目標,無邊的地.獄就成為了你惟一的歸宿。即使是那些將密林當做家的飛禽走獸,也無法在進入它們的視線後繼續生存。而對於那些因為好奇想要追究這個地方神秘之處的陌生拜訪者,他們將品嘗到面對死亡時的恐怖滋味。在茂密的婆羅洲叢林最深處,是一片未經開採的荒野之地,險要的地理環境成為了各種稀有動植物的天然保護屏障--「血蘭」就生長在這里。那是一種極為稀有的紅色蘭花,相傳它分泌的漿液可以「永保青春」。當「傳說」散發出銅臭味,就變成了一種可以驅使人心的動力:幾個充滿難心壯志的科學家從紐約的一家研究公司拉來了贊助,決定將「傳說」實體化,如果成功,不但是對他們事業最有力的強化,還會賺進大把的銀子。然而,他們的旅程充滿了千辛萬苦,並不單單是因為他們選擇在雨季的時候出發,更重要的是現在還是蟒蛇的交配期,這將比壞天氣和充滿不可預知危險的灌木叢更讓人難以接近「目標」。「血蘭」的生長之地盤卧著致人死命的巨型水蟒,它們看似是「血蘭」的守護者,實則不過是因為「血蘭」恰巧長在了它們的領土上。「血蘭」的奇特功效延續到蟒蛇身上,將它們變得兇狠異常,同時還除去了自身壽命的限制,就像 ...[
⑷ 一部有大蟒蛇的外國電影
《狂蟒之災2搜尋血蘭》
⑸ 你覺得《鬼吹燈》里最危險的是哪個墓
(這個問題,筆者之前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進行分析,現在帖過來,權當拋磚引玉!因為筆者更多的是從文化角度考慮。)
《龍嶺迷窟》最後,胡八一、王胖子和Shirley楊,在陳瞎子和孫教授的幫忙,不但解讀了“龍骨天書”部分內容,還得到“獻王墓”地圖,由此敲定了《雲南蟲谷》的獻王墓之行。而胡八一對這次冒險的評價就一個字“死”!
看過《鬼吹燈》系列劇的人都知道,《鬼吹燈》中有許多古墓,各個凶險萬分,為何胡八一對“獻王墓”的評價,這么嚇人呢?下面咱就結合著原著,一起來分析一下。
“八大古墓”之說,是因《鬼吹燈》有八部作品,每一部都圍繞著一次古墓行動展開,所以筆者命名為“八大古墓”,下面咱就從第一部《精絕古城》說起。
九:總論分析
《鬼吹燈》的基調,顯然是依託於咱的文化底蘊。也正是因有了這些文化底蘊支撐,才又創造出了許多驚險生物、機關或情節,並不是僅為了驚險刺激,而憑空製造。
所以才說《鬼吹燈》雖是一部盜墓作品,實則卻是通過“盜墓這個過程”,讓人們領略文化魅力。正是因如此,這個榜單,更多傾向於“文化和創造”的聯動,因此才確定了《雲南蟲谷》是最凶險,排第一。倘若單憑驚險刺激,恐怕要數《昆侖神宮》或《南海歸墟》了。
⑹ 誰能告訴我有關於三星堆遺址的資料
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三星堆遺址
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據認為,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圓形、方形、長方形3種,多為地面木構建築。自1931年以後在這里曾多次發現祭祀坑,坑內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銅器。1986年發現的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製作精美。青銅器除罍、尊、盤、戈外,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爬龍柱形器和銅鳥、銅鹿等。其中,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左衽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祭祀坑的年代約當商末周初,被認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諸自然神祗的遺跡。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謎
出四川廣漢約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上千件稀世之寶赫然顯世,轟動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從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500平方米范圍內的20個探方實施發掘,預計明年3月結束。此次發掘,將提供更為翔實的資料,成為下個世紀大規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謎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里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來自其他大陸,三星堆文明可能是「雜交文明」。
未解之謎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
水患說。三星堆遺址北臨鴨子河,馬牧河從城中穿過,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洪水肆虐的結果。但考古學家並未在遺址中發現洪水留下的沉積層。
戰爭說。遺址中發現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似乎也應證了這一解釋。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
遷徙說。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麼要遷徙?
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未解之謎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認為,大量帶有不同地域特徵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聖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貝,經鑒定來自印度洋。有人說這些海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匯,而有的人則說這是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還有60多根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海外投資」,不可思議。
未解之謎四:文字或圖畫
在祭祀坑中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
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志》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不過如果能解讀這些圖案,必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問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謎五:何時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是長達70年考古發掘的成果。現在正緊張進行的發掘工作是第13次大規模發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告訴記者,本次發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將極有可能發現古蜀國的宮殿。目前,已發掘出了涉及數十個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電視台將現場直播發掘工作,考古學家們笑著說:「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結果如何,目前還是一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紗不會就這么輕易被揭開,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點保護范圍內,已發掘的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過三星堆後說:「偉大的文明就應該有點神秘,中國文化記錄過於清晰,幸好有個三星堆。」
⑺ 在紀錄電影《三星堆神啟》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
在紀錄電影《三星堆神啟》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總之,本片《三星堆神啟》有許多亮點,如果對三星堆文化感興趣,可以期待這部紀錄片。現在有很多人都對我國歷史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越來越多的歷史紀錄電影也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中,相信隨著這類片子的出現,會更有利於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發展。
⑻ 三星堆的資料
三星堆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長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遺跡現保存最完整的部分為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三星堆共分四期,一期為寶墩文化,二三期為三星堆文化,四期為十二橋文化,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稀世之珍。
遺址之最
三星堆創造和打破了許多的世界紀錄,其中多項紀錄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世界上最早、樹株最高的青銅神樹。高384公分,三簇樹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鳥,樹側有一龍緣樹逶迤而下。具推斷可能為古神話傳說中扶桑樹。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長142公分,直徑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劃的人頭、魚鳥紋飾。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銅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稱為銅像之王。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縱目人像。高64.5公分,兩耳間相距138.5公分。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銅人頭像,面具。達50多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星堆
⑼ 近日,挖掘三星堆一事讓網友想到《盜墓筆記》,兩者之間有何聯系
因為三星堆是國內著名的文物考古遺址。而盜墓筆記則是關於古墓挖掘的小說。最近因為三星堆再次考古發掘的新聞,自然而然令人聯想到了盜墓筆記,讓盜墓筆記再次火爆
⑽ 關於蟒蛇的電影
中文片名:《狂蟒之災2:搜尋血蘭》
發 行: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華夏電影發行公司
導 演:德懷特·H·里托
編 劇:約翰·克拉夫林
類 型:驚悚/冒險/動作
出 品:美國哥倫比亞三星影片公司
片 長:95分鍾
主演演員:約翰尼·麥斯納 飾 比爾·約翰遜
凱迪·斯崔柯蘭迪 飾 珊姆·羅傑斯
馬修·馬思登 飾 傑克·拜龍博士
莫里斯·切斯納特 飾 喬丹·米歇爾
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即使是以熱帶雨林為家,也難以安全從它們口中逃脫。如果是那些自不量力的外來者想要探詢這里的秘密,結果一定沒有想像中的美好……
在茂密的婆羅洲叢林最深處,是一片未經開採的荒野之地,險要的地理環境成了各種稀有動植物的天然保護屏障——「血蘭」就生長在這里。那是一種極為稀有的紅色蘭花,相傳它分泌的漿液可以「永葆青春」。當「傳說」散發出銅臭味,就變成了一種可以驅使人
心的動力:幾個充滿雄心壯志的科學家從紐約的一家研究公司拉來贊助,決定將「傳說」實體化,如果成功,不但對他們事業是最有力的強化,還會賺進大把的銀子。然而,他們的旅程充滿了千辛萬苦,這並不單單是因為他們選擇在雨季時候出發,更重要的是這還是蟒蛇的交配期,這將比壞天氣和充滿不可預知危險的灌木叢更讓人難以接近「目標」。「血蘭」的生長之地盤卧著致人死命的巨型水蟒,它們看似是「血蘭」的守護者,實則不過是因為「血蘭」恰巧長在了它們的領地上。「血蘭」的奇特功效延續到蟒蛇身上,將它們變得兇狠異常,同時還除去了自身壽命的限制,就像是不死的復仇女神,任何一個膽敢踏入它們領地的不速之客,回神之際就已然斃命……而那群受利益驅使的科學家,是否會「消逝」在這種難以抵抗的自然力量面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