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講故事注意要求
一、通讀故事,理解大意,區分故事角色
拿到故事題紙,我們需要首先通讀故事,理解故事梗概,提取出故事中心思想,奠定情感基調,將故事中的角色人物圈畫出來,然後區分出人物的正負面。如,《下雨的時候》中,小白兔,小雞,小貓,都是正面形象。《果醬小房子》中,熊哥哥,熊弟弟,都是正面形象。《小花籽找快樂》中,太陽,小鳥,青蛙,蜜蜂,都是正面形象。《三隻小豬蓋房子》中,三隻小豬是正面形象,大灰狼是負面形象。
二、分析人物角色,聲音加工,分配與角色特徵相符的聲音特點
明確了人物之後,選擇與人物角色相符的聲音。由於幼兒童話故事大多具有擬人化的特點,所以故事中的形象大多可以依據年齡特點和人物屬性善惡好壞作以劃分。從年齡特徵上,將角色擬人化為老年組,中年組,小孩組。老人組的人物常被賦予老年人的特徵,聲音常常是慈祥的低沉的緩慢的,如《小花籽找朋友》中的太陽公公,《小馬過河》中的老牛伯伯,《龜兔賽跑》中的山羊爺爺。中年組的常為叔叔阿姨,爸爸媽媽,聲音特點為沉穩的,語重心長的,憐愛的,如《三隻小豬上幼兒園》中的爸爸媽媽。小孩組中的人物大多體型小,伶俐好動,表演時注意表現出年齡小,活潑可愛,單純,靈活,稚嫩,語速稍快,如《小花籽找朋友》中的小鳥,小松鼠。從人物屬性上,我們將人物分為好人組和壞人組。壞人組強調狡猾或者兇狠,如《狐假虎威》中的狐狸,《三隻小豬蓋房子》中的大灰狼。
還有些人物區分度不高,此時我們可以將其叫聲加入,如《小花籽找朋友》中同時出現了小鳥、小青蛙、小蜜蜂,他們都具有體積小、活潑可愛的小孩組的人物特點,因此,我們在聲音加工時讀小青蛙時先呱呱叫兩聲,再加入小青蛙的對白,表演小蜜蜂時先嗡嗡叫兩聲再加入小蜜蜂的對白。
總之,只要我們在備考室中做好准備,在考場中將生動形象以及兒童化展示出來,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聲音加工技能,讓考官了解你的能力,就能在講故事的技能展示中獲得備考。
三、分析文章內容,語言加工,將敘述性語言轉換為對話性語言
在故事中通常要求考生運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完整講述故事,但很多題目中的故事可能會出現大段的敘述性的情節。而敘述性的旁白化的內容難以像對話性語言那麼容易體現出考生對故事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所以我們可以將故事加工,在不改變故事原意的前提下將一些描述性語言加工為對話性語言。如,《小花籽找朋友》中「小花籽喜歡這」加工為「小花籽開心地說:『嗯,我太喜歡這里啦!』」;龜兔賽跑中「兔子想它一定能贏」加工為「小兔子驕傲地說:『烏龜跑的那麼慢,今天我贏定了!'」對故事內容的加工能夠讓考官看到我們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收獲備考。
四、講故事時做到「一目十行」,看一眼,演一段,不照讀,不遮臉
如果將以上三條歸結為在備考室時做的准備的話,那麼能夠在進入考場後的試講表演中表現完美獲得備考才是關鍵。很多考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由於內容過多,備考時間緊,常常不能背下來故事的內容,所以常出現捧著題目低頭照讀的現象,更有甚者,出現了在講故事過程中多程不抬頭,一直遮著臉,考官只聞其聲不見其面目的現象。這對我們考生拿備考十分不利。那麼,在那麼短的時間內難道要我們將故事完多背下來嗎?答案是否定的,考試時並不要求考生完多脫稿。我們可以採取看一眼,記住下一部分的內容,然後抬頭自如的講解和表演,演完這一段再快速看一眼故事內容,進行下一段這樣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在講故事的時候做到「一目十行」,即,將故事的下一部分內容快速瀏覽。做到讓考官看到你的動作表情,從你的動作表情及與考官的眼神交流中看到你勝任幼兒教師的能力。
五、表演時要注意以講為主,以演為輔
有些考生在講故事時候過分強調講故事的聲情並茂,陷入了不做任何旁白單純去演的誤區。如,果醬房子中只有熊哥哥熊弟弟兩個人物,有些考生演完熊哥哥的動作,不做任何旁白,直接演起熊弟弟,這樣就會讓人看不懂情節,分不清故事主體,從而摸不著頭腦。所以遇到這種動作對話特別多的情況,我們一定不能圖方便省去了如「小熊說」「大熊說」這樣的旁白,要記住我們是在考官面前表演給幼兒講故事的活動,所以一定要通俗易懂,讓考官從你的表演中推測到我們真正與孩子交流時候的狀態,從而給我們通往幼兒教師大門的通行證。
⑵ 求推薦幾部適合做電影解說的電影,動漫類型電影,要求是比較獵奇啊恐怖啊感動啊都行。感謝!
Office有鬼(莫文蔚、馮德倫、舒淇主演)
紅衣小女孩(台灣電影)
第一誡(余文樂、鄭伊健主演)
中邪(國產電影)
終極人魚島
飛越長生(布魯斯·威利斯、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
死亡錄像
倖存的女孩(泰莎·法米加主演)
迷離夜
奇幻夜
救命(李心潔、林嘉欣主演)
詭絲(張震、徐熙媛、江口洋介主演)
僵屍2013(錢小豪、陳友、鮑起靜主演)
危情十日(凱西·貝茨主演)
沉默的羔羊(朱迪·福斯特、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
三更之回家(黎明主演)
紅眼航班(瑞秋·麥克亞當斯主演)
迷霧(美國電影)
⑶ 如何用電影鏡頭來講故事
沒這水平說不清楚。
不過鏡頭講故事 杜琪峰算是比較出名的吧,你去嗶哩嗶哩彈幕網搜PTU 槍火,我見過有大神每個鏡頭用彈幕講解(但有人嫌她裝13,現在不知道還在不)
⑷ 也講故事為主的電影 越多越好
泰坦尼克號,阿甘正傳,返老還童(美國),肖申克的救贖等等太多啦
⑸ 優酷上解說電影較好的節目有哪些比如V臉社長,big笑工坊,電影萌工廠,電影雜貨鋪,求推薦
B站的「木魚水心」,和「電影最TOP」,這兩個強烈推薦哦。哦,當然還有暴走看啥片~
⑹ 凱叔講故事的凱叔簡介
王凱,1979年3月14日生於北京市海淀區,中國內地主持人。
2001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播音系97級本科班畢業後一直從事配音工作。2004年調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聲任主持人,其間演播大量小說。2005年開始任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財富故事會》欄目主持人,曾任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對手》(原《商道》)主持人。
2009年9月初,由於馬斌裸照事件,央視二套《第一時間》的《馬斌讀報》欄目改名為《讀報時間》,主持人則換成了《財富故事會》的王凱。2013年3月14日,王凱通過新浪微博宣布了從央視辭職的消息。
2017年12月,加盟湖南衛視《聲臨其境》並在第7期搭檔李世宏合作配音《西遊記》。
(6)講故事電影解說大全擴展閱讀:
凱叔參與配音的影視作品已達千部集、廣告數百部、小說演播十幾部,更為中央電視台《世界影視博覽》《走遍中國》《經典》《國際藝苑》《外國文藝》《地球故事》《天網》《佳藝五線間》《環球》《影視留聲機》等節目擔任解說。
第一次接觸《財富故事會》是以觀眾的身份。節目看到一半身份卻已轉變,總是在臆想如果是我,同一段意思將會如何闡述?
不知不覺,屏幕中的潮東已變成光頭……04年我開始在電台說小說。同樣是講故事,話筒前和鏡頭前對受眾的刺激以及講述者恰切的表達方式確是如此不同。如果把話筒前的凱叔化作鏡頭前的光頭,觀眾是否會接受?
光頭又應該用什麼辦法把觀眾吸引到電視機前和光頭一起「品人生百味」呢?對我而言,這與其說是一種挑戰,不如說是個天大的誘惑!
緣分哪!無端的臆想竟然由於某個機會變成了一種嘗試,而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的改變了很多我生活中的固有節奏。
我參與錄制的節目已經有近百期了,講故事的過程也是和觀眾朋友一起解題的過程。解的是故事主人公傳奇人生中遇到的一個個難題進而引出面對財富時不同人做出的不同的抉擇。短短的三十分鍾濃縮了不論是失敗還是成功的人生精華,講述者和傾聽者都是何等暢快!
⑺ 張震講故事電影一共要講幾個故事啊
亦菲、鍾宇和江斌是青梅竹馬的夥伴,本故事由三人展開。
本故事改編自張震經典故事《報復》,又糅合了《合租》、《對面樓里的姑娘》等一些橋段。
故事由三個單元構成:
亦菲的寢室怪事頻發,而真相是習慣了獨居的室友為逼走她所設的局;
江斌被同學李橋設計陷害,而真正的目的卻是為了剽竊他的研究成果;
鍾宇為了亦菲綁架了同事,卻成為同事妻子的棋子!嫌犯最終難逃法網。
⑻ 從經典電影分析導演怎麼用景深講故事
景深敘事
《公民凱恩》是出色地運用景深美學的經典範例。威爾斯想讓這部影片看上去像是人眼看到的那樣,前後景都清晰。影片有時以一個稍仰的攝影機角度拍攝,以凸顯凱恩這個人物的權威,有時則從上方拍攝以使人物顯得微弱渺小,如拍攝凱恩第二任妻子蘇姍·亞歷山大時。貫穿全片,無論何時我們看到凱恩在他所處的環境里,無論是在他所經營的報館還是他所建造的巨大的仙納杜庄園里,他所有的財產都是清晰可見的。他是他所創造的世界的一部分,他所創造的世界也是他的一部分。
影片開始的一場戲里,當母親將年幼的凱恩託付給一個監護人時,畫面構圖和景深揭示了故事本身的動力。凱恩正在外面的雪地里玩耍,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命運。透過窗戶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而他的母親處在畫面的右側,正在簽字以放棄對他的監護權,父親則站在畫面的左側,顯得無能為力。母親,監護人處於鏡頭前景的顯眼位置,父親是被動的。而被剝奪了選擇與行動的小凱恩處於背景中。母親與監護人決定了小凱恩的命運,他在畫面中,一邊是父親,另一邊是母親與監護人。這場戲揭示了影片的本質,因為後來我們看到他的雪橇「玫瑰花蕾」被遺棄在雪中。
《公民凱恩》
在為了獲得較大景深而使用廣角鏡頭拍攝的場景中,觀眾在畫面中看到的那些所揭示的內容或許與角色本身同樣重要。景深可以用來展示一個角色的生活空間,他們的財產也許能在視覺上傳達給觀眾信息,彰顯他們的人格特徵。展示角色的環境,正如雷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中所做的,往往能以微妙的方式揭示角色的性格特徵。我們看到露易絲的房間優雅整潔,而塞爾瑪的家中則凌亂無序,這在視覺上為角色的個性,以及在共同的旅行中兩個人的性格變化提供了最初的線索。因此鏡頭能夠清晰地表現環境是很重要的。
《末路狂花》
根據「希區柯克規則」,畫面中一個物體的大小應該等同於在那一時刻它在場景中的重要性。在電影《美人計》中,對那杯盛有毒葯的茶的突出表現便是告訴觀眾它有多麼重要。
《美人計》
約翰·福特導演的許多西部片經常使用廣角鏡頭來展現作為環境的一部分的牛仔。像電影《搜索者》的結尾,角色騎馬遠去走向夕陽,永無止境延續的大地將孤獨的英雄吞噬。當被攝體遠離攝影機時,使用廣角鏡頭拍攝,觀眾會感覺角色正緩緩地遠行融入廣袤無邊的平原,這種觀感通過景深的運用而得以增強。
由於大多數攝像機用的是電子變焦,大景深就成了數字攝像機與生俱來的一個 特性。當你用數字(DV)格式拍攝的同時又想削弱景深,就需要使用定焦鏡頭了: 如前所述,高清攝像機所攝畫面的景深更接近於超16毫米而不是35毫米膠片的效果: 有一些可以用來在數字攝影機上再現膠片電影感覺的方法,比如使用電影鏡頭或者 使用中灰密度濾鏡來開大光圈、縮小景深范圍。有一些固定電子變焦的低端數字攝 影機不能縮小景深,這一特徵也使其影像看上去非常數字化,此外還有解析度的問題: 當然,如今事物日新月異,電影鏡頭也被用在了高清攝像機上。但你更願意去看35 毫米、超35毫米或變形格式電影中的淺景深,而不是數字的東西。這是當你確定視 覺效果會怎樣影響故事的表達時該考慮的事情。
《搜索者》
淺景深敘事
削弱或減小畫面景深的審美原因是要將觀眾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處於畫面焦點 的主體身上。鏡頭中的其他物體都被虛化,只有一個角色清晰,而觀眾的注意力就 只集中在那個主體或物體上。這可用於多種方面,有一個例子是,主體處於紛繁城 市環境之中,只有他一人是清晰的,這可能便是暗示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主體的形 單影只,或者其未能融人這個世界。它還可以用來表示以另一角色的主觀視點觀察 剛才那個人,後者置四周的嘈雜紛亂而不顧。它可以明確地告訴觀眾該看哪裡,告 訴觀眾他們正在看的就是畫面中唯一重要的,因為其他所有東西都一片模糊。
《墜落天使》
另一個利用景深來虛化背景的原因是掩飾外景地原本的特徵,模糊環境的細節, 用來「偽造」——使它看上去像是在其他地方拍攝。利用或削弱景深既是一種技術 的工具,也是美學工具,導演需要理解如何正確地利用它們,以便在電影中強化視 覺敘事。
鏡頭間的切換也應當考慮到景深。如果你想保持兩個角色在交談時的連續性, 應當用相似焦距的鏡頭拍攝他們,使背景的景深保持平衡。如果一個主體使用長鏡 頭拍攝,背景被虛化,而另一個主體由廣角鏡頭拍攝,景深很大,那當這兩個鏡頭 被剪接到一起時,就會讓人感覺非常古怪。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對焦距的控制還可用於製造心理上的效果。例如,你可能想讓觀眾感覺場景中 的某些事物不對頭。但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你是怎樣利用景深的,就可能製造出並不 需要的隱含意義,這就給剪輯師造成棘手的局面,他得設法剪掉一個情景,以保持 客觀連續性。
⑼ 電影史上有什麼有名的講故事段落
《少年Pi》當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無比的暴風雨一瞬間就成了吞噬貨船的大災難。派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搭著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然後開始了這個故事。
⑽ 法國電影《微觀世界》的解說詞或影評
紀錄片《微觀世界》,是1996年嘎納電影節技術大獎。1997年獲得法國愷撒獎8項提名,並最終奪得最佳製片,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音樂,最佳剪輯5項大獎。即使這么年代久遠的片子,在今天看來還是有許許多多可圈可點之處。 《微觀世界》這部紀錄片以動物的視角來展現昆蟲的世界,畫質非常出眾,畫面顯得異常透徹、干凈,而聲音方面,整部紀錄片除了開篇的一小段描述之外,幾乎沒有人聲,全由昆蟲的窸窸窣窣和巧妙的配樂構成。但是整部片子卻不顯得沉悶,因為它不單純是一部「說教式」的紀錄片,它就像是由昆蟲們粉墨登場傾情出演的一部劇情片,訴說著昆蟲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的點點滴滴,紀錄片處處洋溢著法蘭西式的浪漫情懷。 電影《微觀世界》里有這樣一幕,兩只長途跋涉的蝸牛,各自有各自的方向,某一天恰好不偏不倚地出現在對方的面前,敏感而細致的觸角,漸漸伸長,是向對方及命運的試探,觸到又縮回來,仔細揣摩與醞釀,終於,彼此同時向前、再向前,直至身體完全的揉和在一處。在雅克·貝漢的鏡頭下,它們的肌膚濕潤而柔軟,所有的感官細胞都極致地張開,閃爍著晶瑩的渴望。它們的一生中能有多大的幾率能讓它們在長途跋涉之後能碰見與自己一樣的同類,與自己一樣有著相同的外殼、氣息,甚至夢想。這樣的相遇,會是如何的讓人激動。畢竟,一輩子的運氣,也許都積聚在這一刻而發散,沒有前言,沒有後語。這是我看到過的影片中最性感的一幕,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情和感恩。
此外這部紀錄片運用了擬人化敘事的手法,注重用生物共有的感情來打動人,它不注重於介紹昆蟲們的生活習性,而是像講故事一樣把昆蟲們的生活娓娓道來,而且很成功地「用畫面講故事」。我們看到屎殼郎鍥而不舍地推動糞球時,會被它的執著感動;看到毛毛蟲秩然有序地排隊前行的過程中,突然遇到另一隊毛毛蟲,秩序被打亂時,我們也會跟著它們驚慌;看到螞蟻們背著比它們自己還要大還要重的食物時,會不自主地欽佩螞蟻們的勤勞艱辛……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昆蟲們和我們一樣,會有親情、愛情這些情感,也會爭強好勝,也會和愛侶纏綿甜蜜,也會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感到害怕。 當然影片在處理上還是有些尚待商榷的地方,比如在畫面剪輯時,非常混亂不堪,只是一堆凌亂的鏡頭堆砌起來,讓人無法理解。不過也許是因為當時剪輯技術的發展沒有今天進入數字時代這么迅速的緣故吧。還有在蜘蛛捕蟲的那一段,明顯是人把可憐的蟲子扔在蜘蛛網上的,擺拍的痕跡太過明顯。最後蟲子的配音也有點不太對勁,給虻配的振翅音倒更像是蜜蜂的聲音。 不過也許正像這部紀錄片幾乎沒有使用傳統紀錄片配加的演講模式一樣,為的就是使我們更多的關注畫面拍攝所要表達的本身,而不受其它干擾。所以,對待這部影片的利弊上,更多的應該從影片所要傳遞的東西來說。影片背後傳達出的平等的觀念才是這部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法國的紀錄片沒有太多吸引眼球的很炫的技巧,而是通過一種特殊的講述方式去吸引我們,讓我們去感受,去領悟,這種紀錄片所包含的人文氣息是很多其它同類紀錄片所難以企及的。
總而言之,影片《微觀世界》用一種濃厚的法蘭西式浪漫情懷,為我們展現出了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讓我們理解昆蟲們的喜怒哀樂,讓我們去尊重,平等的對待生命。我想,這才是它真正出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