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電影設的獎有什麼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及五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香港電影金像獎系香港電影業一年一度嘅盛事,而且系港產電影之中最重要嘅獎項。金像獎見證咗香港電影業嘅起跌。2003年得獎嘅無間道系近年嘅代表作,嚢括咗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等嘅獎項,成為一時佳話。 [編輯]每年最佳電影得主
2004年 - Running On Karma (2003)
2003年 - 無間道 (2002)
2002年 - 少林足球 (2001)
2001年 - 卧虎藏龍 (2000)
2000年 - Ordinary Heroes (1998)
1999年 - Beast Cop (1998)
1998年 - 香港製造 (1997)
1997年 -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1996)
1996年 - Summer Snow (1994)
1995年 - 重慶森林 (1994)
1994年 - Endless Love (1994)
1993年 - Cageman (1992)
1992年 - To Be Number One (1991)
1991年 - 阿飛正傳 (1991)
1990年 - Beyond the Sunset (1989)
1989年 - 胭脂扣 (1987)
1988年 - An Autumn's Tale (1987)
1987年 - 英雄本色 (1986)
1986年 - 警察故事 (1985)
1985年 - Homecoming (1984)
1984年 - Banbianren (1983)
1983年 - Boat People (1982)
1982年 - Father and Son (1981)
⑵ 香港的所有的電影節及獎項
香港所有電影節及獎項:
1 香港電影金像獎
2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3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4 亞洲電影節
5 香港國際電影節
6 亞洲電影大獎
⑶ 香港電影獎項有哪些最高獎是那哪個
一,金紫荊獎
金紫荊獎由香港影評人協會主辦。1996年舉辦第1屆,以後每年年初舉行。各個獎項由影評人協會會員討論投票決定。獎項數量較少,沒有技術獎項。每年還同時評選當年10大華語片和外語片。
二,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及五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三,評論學會獎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范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四,雙周刊獎
由香港《電影雙周刊》雜志創辦於1981年,由影評人投票選出,分為「十大華語片」及「十大外語片」。評選范圍是當年在香港地區放映的影片。1996年以後該評獎納入「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最高獎就是金像獎
⑷ 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基本簡介
2005年3月27日,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香港紅勘體育館揭曉,梁朝偉與章子怡分別獲得最佳男、女主角。爾東升憑借《旺角黑夜》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由周星馳導演的《功夫》獲得。影片《功夫》和《2046》平分秋色,各自摘走了六個獎項。王家衛電影再次成為拿大獎的常客。
當晚的頒獎典禮基本上是在毫無懸念下進行的,本次頒獎典禮主要圍繞主題:「百年電影,光輝印記」展開,以中國內地、台灣、香港的電影發展為線,香港影人很難得的把本次頒獎典禮辦得厚重而又充滿文化氣息,隨著獎項的逐一揭曉,獲得16項提名的《功夫》並沒有成為最大贏家。《2046》和它並駕齊驅。但《2046》無緣最重要的兩個獎項,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這充分體現出了本次金像獎的多元化。頒獎典禮上還向李小龍頒發了中國電影世界光輝之星獎,獎項由李小龍的女兒代領。她希望大家記住她父親的武術精神和人生哲理。成龍獲得了專業精神獎。而影帝專業戶梁朝偉在《2046》中的表現,和《花樣年華》一樣最受評委喜歡。在激烈的影帝之爭中,他終於又一次奪得含金量最高的最佳男主角,再次稱帝金像獎。這已經是他第五次獲得金像獎影帝的封號了。
⑸ 香港哪個電影獎項比較有權威
好像是金像獎吧
⑹ 各大電影獎項名
電影獎項名: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大眾電影百花獎、台灣電影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
1、中國電影金雞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81年,是中國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電影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與中國電影華表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合稱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2、中國電影華表獎,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主辦的電影獎項。正式設立於1994年,是中國電影界的政府獎。華表獎由政府出資獎勵優秀的電影工作者,屬於鼓勵性質的電影獎項。體現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
3、大眾電影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由周恩來總理發起的電影大獎。百花獎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並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
4、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是由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在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
5、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 創辦於1982年。
⑺ 香港金像獎歷屆得主是誰
香港金像獎歷屆得主是許冠文,洪金寶,梁家輝,李修賢等。
香港金像獎1982 第一屆 許冠文《摩登保鏢》。1983 第二屆 洪金寶《提防小手》 / 麥嘉《最佳拍檔》唯一的一次雙生影帝。1984 第三屆 梁家輝《垂簾聽政》。1985 第四屆 李修賢《公僕》。1986第五屆 鄭則仕《何必有我》。
1987第六屆 周潤發《英雄本色》。1988第七屆 周潤發《龍虎風雲》。1989第八屆 洪金寶《七小福》。1989第八屆 洪金寶《七小福》。1990第九屆 周潤發《阿郎的故事》。1991第十屆 張國榮《阿飛正傳》。1992第十一屆 曾志偉《雙城故事》。
香港金像獎
金像獎是由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8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金像獎每屆頒發21個獎項,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3月至4月在中國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
雖然隨著電影業頹勢漸成,金像獎的凝聚力和權威性已經大不如前,但是仍然是整個亞洲電影界關注的盛事,它曾經有過的盛極風光更是印證著香港電影發展中不可磨滅的輝煌。
⑻ 中國電影三大獎項分別是什麼
中國電影三大獎項分別是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華表獎。
金雞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電影獎項。由電影界的專家組成評獎委員會,由專家實名制投票產生。從2019年起,金雞獎每年評選一次。
台灣電影金馬獎是由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在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共設有23個獎項,一般於每年11月份舉辦一次。
香港電影金像獎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82年,一般於每年3-5月份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辦。
獎項名稱
金雞獎評獎創始於中國農歷雞年(1981年),故定名為中國電影金雞獎,以金雞啼曉激勵電影工作者為中國社會主義電影事業的興旺發達而奮發努力。又因為安徽懷寧洪鋪鎮有「金雞碑」。
「金雞碑」為戲神碑立於清雍正八年。是中國研究戲劇史的活化石,全國僅存兩座。1984年7月,懷寧縣文物普查中發現。「金雞碑」位於洪鎮鄉學堂村。碑高1.1米,寬0.75米,白色石料刻成。
碑的正文為「金雞社令直之神位」,正文兩側冠「日」、「月」二字。上款「庚戌歲冬月吉旦眾生祀奉」,下款為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員」楊文堂等25人姓名。
⑼ 戛納、金馬、金像、奧斯卡、金雞獎等,各都是什麼級別的啊
1、戛納電影節
這是一個由法國於1946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戛納,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另二者為威尼斯電影節及柏林電影節),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
2、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創辦於1962年,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原由中國台灣新聞局主辦,1990年起交由台北金馬電影節執行委員會主辦。金馬獎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而設立,是華語影壇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金馬獎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3、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4、奧斯卡
奧斯卡金像獎,即學院獎(英語:The 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稱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獎或奧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為正式名稱),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作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其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會在超過100個國家進行電視直播。
奧斯卡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其在美國電影界的地位與針對音樂的格萊美獎、針對電視的艾美獎、針對戲劇的托尼獎相當,而這些獎也都是以學院獎為榜樣而建立的。
5、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1981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因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是中國大陸最權威、最專業的電影獎。
百花獎、金雞獎、華表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百花獎是觀眾獎,金雞獎是專家獎,華表獎是政府獎,這三個獎是經中共中央批準的三項常設全國性文藝大獎。這三個獎分別代表最高觀眾認可、最高藝術水準、最高政府鼓勵的三大電影獎項。
此外,中國電影金雞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
⑽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獎項
香港國際電影節不設大獎,屬於非競賽性的放映活動,其競賽單元基本是針對新人新作。三大電影節的競賽影片必須是在該電影節做全球首映的電影,所以各大電影節要「爭電影」,重頭電影也只能三選一。對香港國際電影節來說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這里放映的大都是上一年各大影展的風頭電影和大師名導作品,所以在邀請影片參映方面的算計相對小一些,主要考慮的是影片的素質和聲譽,也因此使得整個影展的質量較高。
為了表揚優秀的電影人士及其佳作,香港國際電影節增設五項電影大獎(新秀電影競賽、紀錄片競賽、國際短片競賽、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天主教文化獎)。由業界享負盛名的專業電影人、影評、導演及演員組成的評審團,評選五項電影大獎,得獎結果將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頒獎禮之夜」內公布。 國際短片競賽的設立是支持具備獨特性、藝術性的短片創作,此亦為來自國際及本地的短片導演提供交流心得及創意的機會。香港國際電影節會選出約20部不同類型(劇情、紀錄、動畫、實驗),片長少於15分鍾的作品,再由三位電影界知名人士組成評審團選出國際短片大獎及國際短片評審團獎的得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