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嘉歡樂影城吧
㈡ 能不能給個80年代之前的香港明星資料
簡介
胡楓 Hu Feng(1932- )
原名胡繼修,人稱"修哥",廣東人,1953年開始拍電影,第一部作品是《男人心》(1953),也是令他一夜成名的作品。胡楓主演的電影逾二百部,幾乎全部粵語片女星均與他合作過,其中以南紅、吳君麗合作較多。著名的有:《難兄難弟》(1960)、《孽海遺恨》(1962)、《含淚的玫瑰》(1963)、《九九九誰是兇手》(1963)、《情與愛》(1964)、《青青河邊草》(1966)等等。六十年代後期又與陳寶珠、蕭芳芳合作過不少歌舞片,舞藝精湛,至今仍為人激賞,例如《我愛阿哥哥》(1967)。
就像其他粵語片演員一樣,胡楓七十年代開始轉投電視圈發展,演過不少電視劇集,深受觀眾歡迎。胡楓是少數的藝壇長青樹,從影四十多年,從小生演到中生,仍然得到觀眾受落,非常難得。中間也曾主持商業電台節目,就是與楊振耀合作的《胡言楓語》也大受歡迎。在他人緣極好。近年客串電影時與年輕藝人十分投緣,張學友、劉美君、黎明等二十多位年輕歌手、演員均是他的誼子誼女。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點止奸人咁簡單—石堅
石堅(1913年1月1日—),香港著名粵語電影演員,電影、電視作品無數。另有外號奸人堅,是粵語電影中的老牌奸角,經常都在黃飛鴻電影里擔任反派的角色。其實石堅演戲正邪均可。
附圖是石老(左)拍檔曹達華(右)合照。
[編輯本段]從藝歷程
1913年,石堅生於香港,但自幼父母雙亡。少年時期的石堅體弱多病,故習武以強身健體,一學九年,並因此建立起功夫底子,為日後年輕時期的演藝生涯豎立基礎。適逢抗日戰爭正式開展,學生時期的石堅積極投入罷課抗戰行動,並聯袂友人一起籌劃抗日話劇,縱橫省港兩地演出。除了擔綱演員外,更擔當幕後工作,期間更學習舞台化妝及布景燈光等,自此建立對演藝事業的興趣。
1936年,石堅與李潔瑩結婚,婚後二人育有四子兩女,婚姻生活美滿。
1940年,懂化妝技巧的石堅正式投身演藝圈,起初曾為有「萬能泰斗」之稱的已故粵劇老倌薛覺先擔任化妝師。該年石堅正式成為電影演員,在首部有份拍攝的間諜片《血海花》中扮演日本特務。
1949年石堅獲導演胡鵬邀請拍攝《黃飛鴻傳》,於第一部黃飛鴻影片《鞭風滅燭》飾演黃飛鴻對頭人角色,盡顯奸人本色,自此奠定「奸人堅」地位。在首二十年的電影生涯中,石堅多數被委以擔當反派角色。當中最經典的除了《黃飛鴻》中的奸人堅外,於「如來神掌」中的天殘腳,「方世玉」的對頭人角色更是膾炙人口。其讓人不寒而慄的招牌奸笑聲更經常為後來電影中不少演員所仿效。
1973年,更被欽點於李小龍《龍爭虎鬥》電影中,飾演大反派「韓先生」角色,石堅在片中盡顯其武術功架,將北派武功呈現觀眾眼前,當中與李小龍的對壘更是精彩連連。
1975年,石堅進入無線電視擔當藝員,《功夫熱》為首部參與的電視劇,之後拍攝過《狂潮》、《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之東邪西毒》等經典劇作。與電影時期相反,石堅在電視劇中大多飾演儒雅謙遜的慈祥長輩角色,盡顯其真性情,例子包括《網中人》中的「龍冠三」、《親情》中的「蘇大鵬」、《流氓大亨》中的外公等。
1982年,在《天龍八部》中飾演蕭遠山。
1983年,在《射鵰英雄傳》中飾演鐵掌水上漂裘千仞,並飾演裘千丈,同年在劉德華版《神鵰俠侶》中飾演慈恩(裘千仞)。
1980年代尾,石堅更獲邀接拍利口樂薄荷糖廣告,為品牌成功塑造出「奸人自有妙計」形象,深入民心。
1993年,石堅正式退出影壇,其現時最後一部影視作品,為專為石堅度身訂造開拍的電影《奸人世家》,於1994年公演。
1998年,石堅妻李潔瑩因病離世。
2006年,石堅捐出名下一個物業予演藝文化界團體,以作支持業界發展。射鵰中扮演裘千丈和裘千仞
2007年1月至2月,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行「點止奸人咁簡單—石堅」節目,放映十三套石堅成名電影作品。銀幕上的堅叔正邪均可,能文能武。是次選映的影片亦希望展現他多樣化的形象。除了盡顯奸人本色的《黃飛鴻》電影、經典的中聯製作、少有的早期「忠角」外,也包括踏入七、八十年代的演出,包括甚少放映的「新浪潮」作品《行規》,還特別搜羅1976年為香港電台《獅子山下》拍攝的《漁家》,和他演出的經典廣告片段。堅叔雖不盡是擔當男主角,但他總在有限的空間全力發揮,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專業精神和對演藝事業的堅持,值得我們敬佩。
謝賢(1936年8月9日—)
原名:謝家鈺
籍貫:廣東番禺人
教育程度:香港麗澤中學肄業(九龍尖沙咀廣東道180號)
人稱為「四哥」,香港電影及電視影員,因在《千王之王》里飾演有「南眼神」之稱的千王羅四海,在戲中別人都叫他四哥,後來這部劇在香港很紅,所以別人在現實生活中也都叫他四哥或者謝四,老一輩人則稱其花名「阿腎」。(取[賢]與[腎]形近)
謝賢有兩過段婚姻,分別是甄珍及狄波拉。他與狄波拉育有一子謝霆鋒及一女謝婷婷,後來離婚,但再見亦是朋友,一直保持友好關系。
香港影視最高獎:「金紫荊」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編輯本段]入行經歷
1953年考入「嶺光公司」演員訓練班,後來加盟「迪華公司」,演出第一部電影《樓下閂水喉》(1954)。1955年與「嶺光」時期之同學何嘉玲(後改藝名「嘉玲」)轉投著名導演秦劍成立之「光藝影片公司」,拍過多部著名電影,包括:《三妻奇案》(1955)、《血染相思谷》(1957)、《五月雨中花》上、下集(1960)、《追妻記》(1961)、《花花公子》(1964)、《英雄本色》(1967)、《鐵膽恩仇》(1967)等等。
謝賢與南紅、江雪、蕭芳芳等女演員拍檔也不少,演出過《阿超結婚》(1958)、《難兄難弟》(1960)、《含淚的玫瑰》(1963)、《黑玫瑰》(1965)、 《冬戀》(1968)、《紫色風雨夜》(1968)等著名電影。他也演出不少武俠片,例如在1962年的「神鵰俠侶」中,他與南紅分別飾演楊過與小龍女。他也拍過十多部國語片,包括:《緹縈》(1970)、《別了親人》(1974)。
1967年,謝賢創辦謝氏兄弟影片公司,首次執導《窄梯》,之後還導演或編劇過七部電影,包括《明日天涯》、《鐵膽恩仇》(1968)、《冬戀》(1968)、《窗》(1968)、《窄梯》(1972)等等。他在70年代曾組成一隊叫「銀色鼠隊」的組合, 紅遍港台, 成員包括有陳自強、陳皓、鄧光榮、秦祥林、沈殿霞等等。他又以自由身接拍影片,主演過不少港、台電影。
謝賢於1979年加入無線電視,主演過《離別鉤》、《萬水千山總是情》、《天虹》、《上海灘續集》、《千王之王》、《千王之王重出江湖》、《千王群英會》《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天龍八部》等電視劇。
1980年代以後則以玩票性質拍攝電影,近期演出作品有《少林足球》、《2001》及《黑白森林》等。最近作是亞洲電視電視劇《情陷夜中環》及《情陷夜中環2》。2008年剛主持無線電視的《向世界出發》之《風流快活墨西哥》。
姓名:鄭佩佩
性別:女
生日:1946年12月4日
星座:射手座
國籍:美國
地域:港台
職業:演員
[編輯本段]☆星路歷程
鄭佩佩
鄭佩佩,1946年12月4日在中國上海出生,鄭佩佩的發跡同其他女明星有很大區別。她一直很強調自己是上海人,學芭蕾舞出身。1960年來到香港,1963年考入南國實驗劇團,為第二期畢業生,畢業後加入邵氏電影公司。
其從影首作是《寶蓮燈》(1963),她平生的第一部影片卻是反串男角。同年,首度擔當文藝片《情人石》(1963)的主角,鄭佩佩從此一舉成名,並因此獲得國際獨立製片人協會「金武士獎」,由於她是第一個得到此獎的亞洲女演員,因此在當時被認為是演技優秀和最有前途的影壇新秀。邵氏有意強調鄭佩佩的青春天真鄰家女孩的氣質,在演出《大醉俠》前本來要參加一個選美,但出演胡金銓的這部影片改變了她的演藝之路。
她在邵氏共拍過二十多部影片,除了《情人石》、《香江花月夜》等六部影片外,其餘都是武俠片,其中著名的有《大醉俠》(1966)、《金燕子》(1968)和《玉羅剎》(1968)等。由於她對芭蕾舞音樂和中國古典舞蹈,都有相當造詣,因此演起武俠片來,身手敏捷,姿勢美妙。 1965年,邵氏開拍《大醉俠》,起初屬意蕭湘演出金燕子一角;但導演胡金銓卻認為鄭佩佩的舞蹈底子合乎影片中打鬥場面所要求的韻律,於是找她試鏡。演出後果然造成轟動,從此她的星運鴻圖大展。更在1969年被報界選為「武俠影後」。
1971年完成《鍾馗娘子》後退出影壇,結婚生子。1978年與丈夫離婚。1992年她返港繼續發展其演藝事業,近年來,主力在中國內地拍攝電視劇。2001年演出李安的《卧虎藏龍》「碧眼狐狸」一角,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項以及角逐奧斯卡金像獎,為她的事業再創高峰。女兒原子鏸也是演藝界中人。
代表作:《大醉俠》、《金燕子》、《香江花月夜》、《情人石》、《唐伯虎點秋香》、《卧虎藏龍》等
蕭芳芳 原名蕭亮。
英文名:Josephine蕭芳芳黑白劇照
原籍江蘇蘇州,1947年生於上海 。幼年隨母移居香港。七歲從影,參加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小星淚》。 八歲在根據英國小說《簡愛》改編的影片《梅姑》中扮演孤女一角,1955 年獲第二屆東南亞影展最佳童角獎。十一歲主演影片《苦兒流浪記》。1962年始飾演成人角色,主演《冬戀》 、《窗》等影片,與陳寶珠是最住拍擋,紅極一時,時人稱陳寶珠是影迷公主,蕭芳芳是玫瑰公主。1968年留學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1973年畢業後曾在NBC電視台當助理編導。1974年回香港,主演國語片《廣島廿八》。後至台灣,主演《海韻》,於1977年獲西班牙第五屆國際海洋電影節最佳女主角鏗魚獎。1976年在香港與梁普智聯合導演警匪片《跳灰》,並任女主角,頗獲好評。1977年在香港無線電視台參加拍攝電視劇集《林亞珍》。 後自組高韻影片公司,將《林亞珍》搬上銀幕,並主演《撞到正》、《佳人有約》等喜劇片。後主演電視劇集《秋水長天》,於1980年獲金鍾獎最佳女主角獎。1982年再次去美國深造 。1984年回香港。1987年主演的喜劇片《不是冤家不聚頭》,同年獲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1995年主演影片《女人四十》,獲第四十五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近年雖患耳疾(一耳已近失聰),但仍努力公益,成立護苖基金。早幾年更取得心理碩士學位,成為少數的碩士明星。
㈢ 解放前最著名的女電影之後演員都有那幾位
先記住明的女女影星之後,演員都有哪幾個?為了克薩哥話,我更不會跟我萬哥問我怪我,怪我,怪我
㈣ 上影演員衛禹平在解放前主演的電影
衛禹平(1920-1988) 原名潘祖訓,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日本岡山。幼時在天津讀小學,後在上海讀中學。1938年,在漢口參加抗敵演劇二隊、旅港劇人協會等團體,演出《家破人亡》、《馬門教授》等劇目。1942年,進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學習,畢業後加入北平南北劇社,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73年,調任上海電影譯制廠導演兼演員組組長。
1938年,在漢口參加抗敵演劇二隊、旅港劇人協會等團體,演出《家破人亡》、《馬門教授》等劇目。1942年,進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學習,畢業後加入北平南北劇社,曾主演《欽差大臣》、《魂歸離恨天》等話劇。1947年後,在昆侖、清華、國泰等影片公司和「中電」二廠,主演了《新閨怨》、《青山翠谷》、《春歸何處》等影片。
㈤ 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叫什麼名字
哈爾濱首座電影院,也是中國第一家 電影院,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12 ),故址在今哈爾濱市道里區中央大 街與西十二道街拐角處。創建人是俄 國攝影技術師考布切夫。 這家電影院的歷史,在中國比北京、 上海最早的電影院分別早四至六年, 比光緒年西太後七十大壽第一次看電 影還早兩年。在全世界范圍比較,則 和號稱「世界影院之最」的美國洛杉 磯電影院同年所建。 哈爾濱繼中央大街創建首座影院之後 ,又在中央大街、新商業街(今奮斗 路)和烏查斯街(今地段街)繁華街 區相繼開辦了馬迭爾(1950)、敖連 特(1908)、托爾斯泰(1909)、皆 克坦斯(1910年前)、新開影戲院(1 911)五處,清末之前哈爾濱已有影院 六處。 哈爾濱首座、中國第一家電影院的創 建人考布切夫,清末之前還攝制過三 部記錄電影: 第一部記錄片《旅順之戰》(以下片 名皆系作者所加),攝於1905年,由 法國商人瑗雜斯帶去京、津、滬放映 後,於1906年經黑龍江省交涉局批准 到齊齊哈爾租用闊米薩爾戲園放映一 月,「皆日俄戰攻真跡,槍擊炮轟, 馬馳人行,與生者地無異」。
㈥ 電影院開始放映前那個廣告宣傳的那個叫什麼報紙
海報 流行期:1895年~至今
從電影誕生當日起,電影海報也隨之出現了。它靠一張紙和一句宣傳語,把電影的訊息傳遞給了觀眾。相比早期電影海報的單調,現在電影海報都加強了藝術性和感染力,對一部電影來說,一張海報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電影海報是一部電影的「名片」,也叫電影宣傳畫,它屬於招貼畫的一種。
㈦ 44年前紅過周潤發,入行49年從不炒作,70歲患中風如今怎麼樣了
香港媒體透露,劉松仁在妻子的等待下,在康復中心拍攝了康復物理療法的照片。
照片中,劉松仁包裝嚴密,戴著深藍色毛線帽、近視眼鏡及其防護口罩,在妻子的幫助下進入康復醫院。劉松仁待了大約5個小時後,中午5點多,他被妻子支持離開了現場。
在《名媛望族》中,他也參加了導演的工作,其中很多英語經典都來自他的手。
現在實力派演員老了,患腦中風,所有人都瘦了,不由得很痛苦。
不得不說,劉松仁教師和妻子的情侶很深。
90年代初和妻子蘇嘉燕結婚,妻子比他年輕20歲,是國泰航空公司的空中先生,兩人至今沒有生孩子。但是,一直很幸福,像普通夫婦一樣有愛情,攜手前進。
自古以來,大將就像美人一樣,但世界上看不到白發。劉松仁現在已經不年輕了,但愛是動詞,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深。
現在劉松仁不安,全靠妻子。
大家都不知道因為瘦而產生的人體損害。愛崗敬業如劉松仁教師,必勝病魔。
劉松仁教師身體健康,再次自己的屏幕時,希望為大家創造新的人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