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的城市下雨了……我卻無能為力這是什麼電影的台詞
這不是電影里的台詞,而是宮崎駿老爺子說過的一句話,全文是:
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問你有沒有帶傘,可是我忍住了,因為我怕你說沒有,而我又無能為力,就像是我愛你,卻給不了你想要的陪伴。
(1)無能為力改用白話文電影名字擴展閱讀:
宮崎駿可以說是日本動畫界的一個傳奇,如果沒有他的話日本的動畫事業會大大的遜色。
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宮崎在打破手冢治蟲巨人陰影的同時,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奮斗又為後代動畫家做出了榜樣。
宮崎峻的每部作品,題材雖然不同,但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和平主義、女權運動這些令人反思的訊息,融合其中。
他這份執著,不單令全球人產生共鳴,更受到全世界所重視,連美國動畫王國迪士尼,都要斟介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發行版權。
㈡ 當神已無能為力,那便是魔渡眾生,是誰寫的
您好!滄月在《鏡》中曾說過一句話:「當神已無能為力,只有魔渡眾生」。這是一部像記錄非洲食人族的紀錄片。詳細內容如下:
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是宗教信仰和個人權利發生沖突的時候每個人的抉擇問題。這個問題在中,在外,在千年前,在千年後,只要宗教不滅,就會一直存在。
而可惜的是,宗教是不會滅亡的。
片中所講的是在美國的西南部猶他州史普林戴爾附近的錫安山下,那裡有一個小鎮被摩門教控制。摩門教的特點是,他們有自己的先知,而先知不僅會傳達教義,更可以命令教徒做任何他們不願意做的事,包括婚喪嫁娶和死去。摩門教還有一個特點是支持一夫多妻制,在這個小鎮上,男人都有20到50個妻子,甚至白發蒼蒼了還可以娶一個14歲的小女孩,而這一切,都只需要先知的一句,女人就需要無條件服從。
電影里的男主角的父親死去,母親被控謀殺,他努力尋找證據證明父親的第十九個妻子——自己的母親並沒有殺人,在和先知的斗爭中終於找到了殺人兇手,但遺憾的是,他無法讓先知伏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所有人的掙扎,母親明知自己無罪,但仍然認罪保全先知名聲;女主角想要保護家庭,卻被先知害得家庭破碎;男主角同父異母的妹妹想要救自己的母親帶她遠走高飛,但這位第23號母親忠於自己的信仰,在丈夫死後高興的隨其他姐妹嫁給先知......人性的善惡甚至都在本片中湮滅不見,只剩愚忠的信仰和恐怖的權利。
我很可以記得片中一個鏡頭,女主角帶著仇恨的眼神望著先知,先知蔑蔑一笑走過她身邊,而所有的婦女和男子跟著先知一一穿過女主角身邊,只剩女主角一個人站在原地,失望卻並沒有放棄。我想起一句話——雖千萬人,吾往矣。
果不其然,最後的最後,女主角致力於去各州演講宣傳一夫多妻制的危害性,盡管她無法阻止摩門教的發展,但終於有人肯出來做一些事。
這部電影給我的思考是不可謂之不大的。在強大的宗教和無法戰勝的邪惡面前人最基本的權利無法保證的時候,大多數人選擇的是服從。服從意味著保全,服從意味著自己成為既得利者而擁有壓迫別人的可能。影片中先知握有福利證券和地下黑曠,男主角的父親爭奪先知位置的時候被殺害,這正說明服從遠比反抗來得有好處——至少在服從的人看來。而除開利益不談,精神的力量更顯示出威力。那50多個女子如何願意嫁給一個老頭子?她們的父母如何同意讓其女兒和那麼多女人共侍一夫?在先知對她們說一句「你不嫁給他就上不了天堂的」之後便恐懼的流下淚來唯唯諾諾,是何原因?究其種種,宗教的力量之所以偉大,不在於它多麼真實,而在於從小灌輸的教育如此,簡而言之,就是洗腦!
我忽然發現,宗教和傳銷的本質是相同的,而傳銷正脫胎於宗教。
全世界最先實施傳銷行為應該就是摩門教;它的發明者是肯尼迪時代的猶他州一個大學的副校長,他的理論導致了摩門教的出現。摩門教為了教主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到處實施的就是傳銷;從而第一次在世界上開始了利用親情的傳銷行為。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後,部分台灣人和香港人從摩門教中看到了發財的途徑;於是拾得摩門教的衣缽而在大陸進行傳銷。而現在的摩門教和傳銷還是相印相合,我們不妨從傳銷反過來看清摩門教本質。
魔門教的另一個特點是「十一奉獻」。「十一奉獻」就是每個教徒要定期地把工資收入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0%捐贈給教會,由教會進行統籌管理,用於教會的維持和發展,所以,摩門教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教會之一。我們反過來看傳銷,傳銷人員被騙入傳銷團伙之後,都會被要求繳納入會費或者購買產品費,通常是3000到10000不止,下層人員交給上層,上層交給最高層,層層遞交,所有的財產全部落入最高層手中,而最下層的人是賺不到錢的,最高層成了財富累積者。
摩門教的「一夫多妻制」也與傳銷中的「男尊女卑制」同根同源。在傳銷組織中,女人是要給男人打洗腳水、遞毛巾和穿鞋的,無條件服從,並心甘情願。基本上,打掃衛生、煮飯洗衣全部由女人來做,而男人可以使喚她們。並且在傳銷者最愛做的游戲中,常常出現「男人親女人」「女人親男人」等懲罰行為,男人可以睡女傳銷者,這是很多傳銷團伙中普遍存在的事實——朝夕相處,女人很容易愛上高她一級的男人,並且傳銷隊伍中常會出現「拉郎配'的情況,領導者說誰和誰配,兩人就可以在一起。這與摩門教中先知決定女信徒婚嫁的現象極其相似前段時間傳出美國一男子擁有78名性奴,那名男子就是摩門教信徒。
摩門教的教義是信仰永恆的上帝,以進入天堂惟願。傳教者不斷灌輸天堂的目標與教義的聖潔,使教徒無比虔誠與絕對信服。我們來看看傳銷,傳銷的洗腦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無外乎兩點:1,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一定能賺錢;2,自己在做的是無比神聖與光榮的事業。傳銷人員的洗腦過程,只需要5天就可以完全改變以前的思想。傳銷團隊里有一套無比完整嚴謹的方法,只需要5天就可以洗腦一個人,讓他對自己所做的事毫不懷疑並充滿熱情。
摩門教規定每一個成年摩門教徒,在18-22歲之間,要義務地自費為教會傳教兩年,也就是傳說中的「傳教士」。傳教地點雖然遍布世界(中國大陸除外...),但是教徒自己不能挑地方,全由教會來指派,而且所有傳教期間的衣食住行全是自費,教會只負責聯系住宿並提供臨時的交通工具。而傳銷最基本的套路就是拉人,拉自己的好朋友、拉父母親戚。在拉人前會提前一星期開會,研究這人的興趣愛好與思維習慣,確定人後將其騙來,好吃好喝對待,無數假話哄騙並帶去洗腦。教會的傳教和傳銷的拉人有極其相似的地方,教會人員會說自己的宗教聖潔而美好,信仰了之後有多少好處;而傳銷人員會說自己的工作多麼成功和幸福,加入之後有多好前程......
我曾親眼見過傳銷組織的行為方式——他們喜歡聚集在一起用撲克牌玩游戲,互相說笑話和猜謎,每個人都對你異常熱情、笑臉相迎,讓你感覺進入了大家庭。這很像宗教聚集的意義。而傳銷團伙在吃飯的時候會在主位放置飯菜卻沒有人吃,並不許談論此事,其實是在供奉未來的領導。這和宗教供奉上帝完全契合。
就傳銷來看,摩門教的本質顯露殆盡。但我們是否可以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類似傳銷?不一定,傳銷的最終目的是斂財,當一個宗教不為斂財且不妨礙教徒利益的時候它就已經跟傳銷滌盪干凈了。或許可以這么說,傳銷是宗教的一個分支,逐漸變得以利益為目的而拋去了聖潔的外衣,而在宗教的其它分支中,有的跟傳銷越來越像,有的則越去越遠。
下面我們來談談摩門教的邪教歸屬問題。摩門教在美國不屬於邪教,是因為它確實沒有做反對美國的事,但是美國政府和媒體也在不斷黑化摩門教,可是這個教派在美國政黨中很有勢力,並且一夫多妻制度和權力上端財富聚集的吸引,所以人數仍在不斷增加中。教徒自然辨別自己不是邪教異端,但是其《魔門經》中早已是撒旦啟示,為基督教新教所不容。
摩門教一直不被中國大陸認可,原因很簡單,」一夫多妻制「明顯與法律違背,怎麼可能被大陸所容。但是中國大陸也沒有判定摩門教為邪教,這一點是為什麼?是很值得進一步研究的。
美國的鹽湖城是摩門教信徒所建立的城市,目前超過半數當地人是其信徒,使鹽湖城成為美國離婚率最低的大城市。她們真的不想離婚嗎?不是的——在影片中一位摩門教徒想要與其丈夫離婚,全鎮男子舉著火把來到她家門口高喊『異教徒」並拿東西砸玻璃,她只得坐上馬車在漫天火光中匆匆逃走。滄月在《鏡》中曾說過一句話:「當神已無能為力,只有魔渡眾生」。這個城市還有多少婦女不堪忍受卻不得不忍受以期進入先知口中的天堂?我不得而知,但是神有沒有我是不知道,魔有沒有,我可以清楚的回答,有。它就活在每個人心中。謝謝閱讀!
㈢ 《建黨偉業》的精彩片段、精妙語言、人物角色、觀影感受
觀大片《建黨偉業》有感
近日看了電影《建黨偉業》,感慨頗多,影片從1911年的辛亥革命開始,涵蓋了孫文創立同盟會、溥儀退位、袁世凱稱帝,簽訂二十一條、張勛復辟、蔡鍔討袁、顧維鈞巴黎和談遇阻、陳獨秀、李大釗領導五四運動,發動工人罷工、青年毛澤東成長、共產國際成立、共產黨核心領袖留法直至共產黨成立……,這一系列重大事件,涉及了上百名重要歷史人物,展開了一段紛繁復雜、風起雲涌的史詩畫卷。影片大場景大製作大氣魄,的確不凡,光觀眾熟知的明星就有上百位,有的只有一兩句台詞一兩個畫面。而這些大牌明星的加盟,不僅將更多的觀眾吸引進電影院,更是解決了歷史片中「小角色大人物」的尷尬——歷史影片中的小角色也許只露了一面,卻常常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這種不一般的配角隨便找個小演員來演實在壓不住陣腳啊。
憑心而論,影片確實拍得很不錯,尤其看到最後五四運動學生上街那一段,愈加感慨,差點感動得熱淚盈眶,實在是很久沒有的感動了。
但還是有幾處細節,讓我在感慨之餘又大感遺憾。
首要一處就是影片中陳獨秀等新文化干將對於封建勢力以及舊觀念的論戰,說實話,馮遠征成功地塑造了陳獨秀,吳彥祖飾演的胡適也基本成功,可惜的是,這一切似乎都讓編劇的台詞給毀了,因為靜下心來聽論辯各方的思路和表達,實在讓人尷尬:正面人物,或者說站在歷史進步一面的言論實在是情緒大於理智,嘩眾取寵大於以理服人,反之,守舊退步一派的言辭倒是邏輯清晰,條理清楚,甚至在今天聽來也促人反思,乃至發人深省。
試舉胡適與辜鴻銘在北大圖書館的辯論為例分析,當時兩位才俊在圍繞文言與白話展開辯論,實則是談新文化與舊文化的優劣勢,深層次也談到了該堅持孔學還是師從外國的問題,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等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干將,自然是進步積極和正面的,這已經為歷史所證明,無庸再多言,但究其辯論本身卻恰恰相反。
先看辜鴻銘的言辭,「陳(獨秀)先生大言不慚,借推崇新文化,埋葬舊文化之名,將國人近代之磨難,歸罪於孔家舊學。試問,兩千年前之孔子何罪於今人哪?」這段話沒什麼分析和理論,看不出水平高下,但提出的問題即使今天看來也是發人深思的——中華民族自1840年以來近兩百年的屈辱,難道真的都應該歸罪於孔學儒教嗎?
接下來,有學生提出「孔子之學已經難以用於今日,對這一狀況難道視而不見嗎?」針對這一問題,辜鴻銘的表述就大見出彩了。他回答:「孔子教人之方法,就如數學家之加減乘除,兩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不會三三得八,自家算術不精,將題目算錯,卻怪發明之人,毫無道理。」這番話,不得不承認比喻精當,邏輯清楚,很難辯駁,而且聯系今天的社會現實,我們即使多了近百年的經驗和智慧,也不得不承認這番話基本是正確的,今天國學熱一再重現,孔子學院全球開花,甚至領導人還提出「以德治國」的理念,總不能說都是歷史倒退的表現吧。因此,影片中陳獨秀也評價「雖是詭辯,但也難掩其才華」。
然後影片中的胡適先生就站起來與之論辯,原以為才高八斗的適之先生要三言兩語揭示其「詭辯」之所在,給學生黃鍾大呂堂堂之音,可結果,唉。
請先看胡適先生的言論。「文化總該革新的,因為時間總在前進。有人講文言文文雅古樸,白話文粗鄙不文。我們說科舉誤國,誤在八股。八股文做得再好,不通新學,便不堪實務,不會做事,只會考試。我們的國家急需實務人才,腳踏實地,強健國力。」
通篇觀點眾多,思路不斷跳躍,從文化革新到文言白話,再到科舉八股,最後談實務人才。除了第一句說因為時間前行,因而文化也當革新,好歹有點因果邏輯之外,通篇基本沒有分析只有口號,而且很多話跟辜鴻銘先前的論題毫無關聯。尤其是批判八股那段,指責不通新學只會八股的人「不會做事,只會考試」,話倒是不錯,不過倒更像在批評我們當下絕大多數大學專業的學生現狀,最後文章落筆「腳踏實地,強健國力」,固然振聾發聵,但似乎不是在談論新文化舊文化問題,而是在對影片中台上台下的老師學生做自我批評——我們有空在這坐而論道,不如早點腳踏實地做點實事,此之謂「少談點主義多研究些問題」?
後面一段,針對漂亮女學生關於文言和白話的問題,吳彥祖飾演的胡適,的確明星范十足,優雅俊美風流倜儻,但作為學者來看,學養似乎就差好大一節了。影片中的女學生認為文言比白話更簡潔,並舉了「無能為力」一詞為例。老實講,在已經普及白話文的今天來看,這個女學生的觀點基本沒什麼問題,文言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的確比白話更言簡意賅,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說女學生的話有瑕疵或者漏洞的話,應該在於她舉的例子,「無能為力」實為成語,而語言中是否運用成語,其實並不是文言和白話的分歧或者說核心分歧,因為文言中固然成語良多,白話文中也可以大量使用成語。結果,影片中的胡適先生,不但沒指出這一問題,卻要非要為一展口才而顛倒黑白,硬說白話其實比文言更簡潔,並充滿小聰明地說,同樣的意思白話只要三個字就夠了,那就是——幹不了。這番言辭居然還引起一陣掌聲和女學生的愛慕崇拜,實在讓人困惑。其一,「幹不了」能替代「無能為力」的全部意思嗎?比如,我們說,現在社會風氣不正,看著社會上很多不和諧的行為,雖然明知道不好,但除了發發牢騷外,真的是無能為力。請問,這里可以換成「幹不了」嗎?恐怕有些為難吧。「無能為力」,意指不能施展力量。不能者,常常有兩層含義,一是無力而不能,二是有力然也不能。「幹不了」只能表達第一層意義,第二層意思就真的無能為力了。
更要命的是,還是這位英俊帥氣的胡適先生,在大貶語言中的成語作用之後,在後面的情節中自己反而大量使用,比如「亦步亦趨」「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無濟於事」等等成語,如此出爾反爾,大打自己耳光,實在讓人尷尬。
憑心而論,編劇在寫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這些新文化干將的台詞時,一定也是煞費苦心,大感為難,並非他們的思維多麼高深難以復制,而是當時這些文化干將大才們的很多觀點很多言論,以今天的眼光客觀來看,其實是大可商榷,甚至是有失偏頗的。當然,原因並不在於我們今天多麼有高明,而當年的陳獨秀、胡適等水平不夠,關鍵在於魯迅先生關於開窗戶和拆牆的理論,也即是矯枉者必過其正,否則根本糾正不過來,因此,魯迅先生打過這個比方,說你要在牆上開個窗戶,所有人都反對,你也開不成,但如果你說要把牆全拆了,大家嚇一跳,經過商討,牆是不讓你拆的,但可以開個窗戶,因此,在中國,你要開窗戶就一定要說成拆牆,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
回到剛才的問題上來,當時的新文化干將的很多言論和觀點,今天看來的偏頗,其實很多並不是他們水平的問題,很多是有意為之的結果,目的在於可以在當時的中國開一個窗戶,批判文言是如此,批判孔學也是如此,但今天我們通過影片反映當時的情景,來表現他們的積極正面和進步,似乎在選擇言論觀點時要更加註意取捨,少選擇一些本來就過激的言辭,避免適得其反,褒獎變貶低,讓我們今天看這些原本應該出色進步的人士時,反而為這些台詞而尷尬,懷疑,甚至哭笑不得。
㈣ 無能為力幹不了是什麼電影
是電影建黨偉業里胡適說的
㈤ 《建黨偉業》中辜鴻銘,李大釗,胡適等人在北大圖書館論戰的台詞是什麼
辜鴻銘:「陳獨秀先生大言不慚,借推崇新文化埋葬舊文化之名,將國人近代之磨難歸罪與孔家舊學,試問,兩千年前之孔子何罪於進人哪?嗯?」
羅家倫:「顧先生,您學貫中西,難道對孔子之學難得用於今日的狀況視而不見嗎?」
辜鴻銘:「孔子教人之方法,如數學家之加減乘除,兩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不會三三得八,自家不精將題目算錯,卻怪發明之人,毫無道理。若這也算新文化,那就是瞎扯。」
陳獨秀:「雖是詭辯,卻難掩其才華。」
胡適:「文化、總改革新的,因為時間在前行,有人講文言文、文雅古樸,而白話文、粗鄙不文,我們說科舉誤國,誤在八股文言,八股文做得再好,不通新學便不堪實用,不會做事,只會考試。我們的國家需實務人才,腳踏實地,強健國力」
女:「先生,我是女子師范的代表,我認為文言文比白話文更加簡潔,這是事實」
胡適:「請舉例。」
女:「先生,就好像『無能為力』這句成語所表達的含義不是比白話更加簡潔嗎?」
胡適:「『無能為力』是四個字,改用白話文,三個字足夠」
女:「怎樣講?」
胡適:「幹不了」
??:「辛亥革命之前,我們以日為師,現在看來是靠不住的,日本維新源於歐美,為什麼放著老師不學非要學學生呢?」
陳獨秀:「這不是學日本還是學美國的問題,這是新文化和舊文化的問題。要振興民國啟發民智,就必須廢除舊文化普及新文化,如此變化國家民族才有新生」
??:「你覺得該學哪個?」
陳獨秀:「美國也好,法國也好,日本也好,俄國也好,哪個能救中國便學哪個。」
??:「俄國?」
辜鴻銘:「笑話,縱觀世界,哪個國家的統治的精神不是自己國家和文化所孕育出的思想?」
李大釗:「放眼世界,從更加宏觀的視野看人類未來何談可笑?在俄國,有一個叫列寧的人,他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革命已經成功,他所引進的思想就是德國的馬克思主義。」
男:「什麼事布爾什維克?」
李大釗:「布爾什維克就是多數的意思,什麼是多數、是農民、是工人、是千千萬萬被壓迫被奴役的勞動人民。同學們,俄國的勝利,是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是庶民的勝利,是無產者的勝利,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最最偉大的第一次」
㈥ 建國大業或建黨偉業中有個故事:學生以無能為力論證古文簡潔,老師以做不了論證白話文簡潔,請問故事原型
1934年秋,胡適在北大大講白話文。一位同學突然站起來抗議:「胡先生,難道說白話文就沒有缺點嗎﹖」胡適說:「沒有的。」那位同學道:「白話文不精練,打電報用字多,花錢多。」胡適柔聲道:「不一定吧。前幾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給我發來電報,邀我去做行政院秘書,我不願去。復電就是用白話文寫的。請同學們根據我這一意願,用文言文編寫一則復電,看看究竟是白話文省,還是文言文省﹖」
幾分鍾過去,那學生寫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文電稿,電文是這樣寫的:「才學疏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
胡適說,這12個字確實簡練。但我的白話文電報只用了5個字:「幹不了,謝謝。」
㈦ 視屏鑒賞《建黨偉業》的賞析
《建黨偉業》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
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該片於2011年6月15日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 。
(7)無能為力改用白話文電影名字擴展閱讀
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先烈們為了解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國家和民族,歷盡千難萬險和不懈抗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盪」、「巨變迭起」。雖然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眾多,但整部電影刪繁就簡,詳略得當,節奏合理。
㈧ 求一部老電影名字,動作片,天降隕石發光,可以做劍,原始部落,不記的是國產片,還是香港片,還是日本片
這部電影好像叫天「CHAN(懷疑是禪)「 傳奇,具體哪個CHAN 不知道。
裡面主角是什麼人不記得,劇情不錯。
開始的時候是講一個乞丐和魔鬼/惡魔做了交易,其實也是走投無路。變成了個武功高強的英雄。 然後一個女部族首領愛上了他。 我小時候看的時候中間居然悲劇的睡著了。
後面你說的情節是對的 女部族首領是女主角,但是乞丐是反角,是個悲劇角色。正角反而像是配角,他是保護天禪的人,掉到水裡,後讓另一個女主角救了。此女主角希望他不要走,但是他沒忘記他的使命而是繼續的視圖用天禪消滅魔鬼。
結局是那個女首領意識到和魔鬼一起是不對的,保護天禪了,乞丐最後被感動保護女首領,但是因為和魔鬼的諾言沒有了,變回原來的樣子掉進深淵了。
這是我比較小的時候看過的一部片子,色彩絢麗,製作精良。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再沒看過。如果誰找到請通知我。謝謝。
--------------------------
亂世英雄亂世情,
當初上映我記得清清楚楚是《天CHAN 傳奇>>,原來改了名字, 怪不得找了N年都沒有。
㈨ 這個電影叫什麼名字
《森林之王》
上映時間:1994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