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六翼天使電影大全

六翼天使電影大全

發布時間:2021-07-10 02:15:34

❶ 六翼天使的關於《六翼天使》,關於於是

小意
於是為眾人所知,是因為《同居筆記》。為我所知,同樣是因為《同居筆記》,只不過,時間提前到了2001年初,在一頓由出版商邀請的宴席上,經人簡單的介紹,我們知道彼此都有本書在等待出版,而且,都是第一本書。
那時候,我們的生活都與現在有所不同,同樣在熱切地等待或許因為出了書,會有條新的道路在面前展開。因為之前的無心文學,我當時沒有體驗過這種等待的艱難之處,而很早就辭職寫作的於是,卻對此體會頗深。
從上海人家飯飽後散去,我們坐在同一趟公車中慢慢地朝同一方向出發,我注視著身邊小巧的黃發、黃衣女子,有些不知所措的驚慌。我不知道如何開始我們的第一次單獨溝通。她的外觀是如此時尚,以至於我幾乎不敢相信我准確地找到她同樣感興趣的話題開始閑談。我只好小心地問起自由寫作的生活如何維持,她說,「我有許多做音樂的朋友,生活更加落魄,每次看到他們住在地下室度日,吃著最無味的方便麵,我就覺得我有什麼不能堅持的呢?」我沉默無語,有些柔軟的東西在心底漸漸化開,眼前這女子的時尚似乎已經融化到了內心深處,不再感覺隔閡。
《同居筆記》於2002年1月出版。之後,她的散文集《夜在窗外》已由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雜文集《休閑的城》也由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漸漸聽著她的好消息,看見書店的貨架上放著她的書,她的話再次泛起——真替她高興,這么多年的堅持和積累終於有了結果。而她對自己生活的敘述,輕松地描繪出了包括我在內的大批自由撰稿人並不輕松的生活——「決定作一個自由撰稿人,也許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決定。它改變了我在人群中的性質。我永遠都不從屬於哪個群體。這不是孤獨,只是一種邊緣的狀態,遠離原本的所謂白領生活,遠離原來的校園,和所有人都若即若離,今天熱絡,明天失蹤……我,生活在電腦、書本、音樂和電影之中。沒有別的更多。有時我覺得生活是殘廢的。想得很多,做得很少,知道的很多,確認的很少。有人唱過,所有快樂都在被折磨。寫作是享受的,也是殘廢的。」因為這些話,也足夠讓我相信她的執著和天份。
幾天前,於是給我寄來了她完成於去年,由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六翼天使》。
撒旦和路西華是不是同一的?六翼天使指的是有六對翅膀還是有六隻翅膀?隨著這些問題,一段隱隱生痛的愛情在陌生而又親近的網路上漸漸展開。我也隨著她輕盈的敘述,開始進入一個年輕女子的生活細節。這些細節清晰而又模糊,如同掌上的手紋,而於是的描述也如同掌上的手紋,盤旋著打開糾纏的生活瑣碎,給你理出一條條紋路。沿著走下去,你或許會迷路,或許不會,這取決於你們之間是否有相通的感悟。
網路上的愛情相距遙遙,而靠近的距離本應造就一個結局——究竟是開始,還是中斷?女主人公栗雲和她熱愛的一個女子來到了北京,走近了那個名叫「太陽雨」的神秘男子,而「太陽雨」卻戛然消失,仿若從未出。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現實中的男子,他淺淡的戀愛,狂熱地繪畫。他們共同愛著一個女子。這女子出現,又消失。栗雲在三人之間每一次的動盪不安中學習成長。
文字簡潔,細節踏實。這樣簡朴的寫作手法和生活極為貼近,絲毫沒有矯揉造作。但看完了這本敘述和故事都同樣清新的書,不覺間仍有些抱憾。無關故事的結局。擅長於在幾人之間微妙的情感變遷中敘述的於是並沒有改變,她的故事就是一個個細微的糾纏過程,就是生活本身。但是,在這本書中,於是放棄了她更為擅長的探究,作為一個敏銳的寫作人,於是對各種情感本身及實質的洞察力不容置疑,尤其在她的《同居筆記》中,以及她尚未最近定稿的《九個自由騙局》中都有極為深刻的體現。但在這本書中,卻表現得極為淺淡,彷彿只有一隻手指拂過故事的表面,來試探各種人物的深淺,卻沒有用完整的手來擁抱故事本身。在這本書中,於是獨特的天分沒有得到盡情發揮。
於是,拭目以待你的《九個自由騙局》。相信它能夠淋漓地將你的才華展示在讀者面前,像《同居筆記》一樣。

❷ 哪一部動畫片最後BOSS是六翼天使

六翼的過於具體但是多翼的最終boss倒是很容易想到《數碼獸》動畫系列裡的光明獸,但是是8個翅膀(見下附圖),出自《數碼獸無限地帶》。

❸ 美國科幻片有個無限復活的電影

明日邊緣 Edge of Tomorrow (2014)
導演: 道格·里曼
編劇: 克里斯托弗·麥奎里 / 傑斯·巴特沃斯 / 約翰-亨利·巴特沃斯 / 櫻坂洋
主演: 湯姆·克魯斯 / 艾米莉·布朗特
類型: 動作 / 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澳大利亞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4-06-06(美國/中國大陸)
片長: 114分鍾(中國大陸) / 113分鍾(美國)
又名: 異空戰士(港) / 明日邊界(台) / 殺戮輪回 / We Mortals Are / All You Need Is Kill

❹ 一部電影名字!!!

二月三十(1995)
導演:錢升瑋,高林豹
主演:黃秋生 (飾邵志理), 陳淑蘭 (飾潘家詩), 劉美娟 (飾何美英), 童愛玲 (飾 Jessica), 黃子華 (飾陳查禮), 林保怡 (飾李文傑), 陳啟泰 (飾林宏俊)

內容簡介: 家詩准備婚禮, 心情雀躍, 警察查禮有意追求她, 她亦不為所動. 詩之未婚夫俊撞車失蹤, 她大受打擊. 哀痛之際, 詩卻驚見俊出現於面前, 她不明所以, 只求對方平安. 禮一查之下, 揭露俊實早已死亡, 只憑襲擊別人以留在人間. 詩得悉後心有不忍, 勸俊勿再作惡, 早日離去. 俊終被勸服, 頹然返回陰間, 詩亦收拾心情, 重新振作. 桀好賭, 不理妻兒, 一次開車時因賭得入神導致生交通意外, 性命垂危. 不久, 桀發現自己靈魂已轉至富豪志理身上; 查禮到來查探, 發覺原來二人於同一地點遇事, 陰差陽錯, 靈體互調. 桀惦掛妻兒, 但又見志理妻子 Jessica 溫柔, 難於取捨. 志理生前以殺人為樂, 為令丈夫重拾記憶, Jessica 逼他殺人, 幸得查禮之助, 始能解危. 桀決定返回妻兒身旁, 卻發現復合難望, 唯有繼續以志理之身生活下去.

❺ 找部電影一個女的是一階天使被三個男的殺啦立馬復活追殺那三個男的

美劇《傳教士》。

原黑幫打手傑西·卡斯特改過自新後回到自己小時候生活的小鎮,繼承父親的教堂成為傳教士,他每天都喝的酩酊大醉,教徒來懺悔時給點也是亂七八糟的建議。一次偶然被惡魔與天使的產物——「創世」附身,從此擁有神力「上帝聖言」,能夠號令眾生。

他希望用自己的能力為鎮民服務卻總是事與願違。在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結果並且得知了上帝擅離職守的消息後,他與愛爾蘭吸血鬼卡西迪、前女友塔莉普踏上了危險旅途,在對付聖殺者的同時尋找失蹤的上帝。



(5)六翼天使電影大全擴展閱讀:

AMC的《傳教士》是一部大膽、擁有獨特視覺效果和極致惡趣味風格的劇集。無論是德克薩斯州寸草不生的土地上靴子跟在地上踩著碎石和沙子發出的咯吱聲,還是角色們在一輛古董車中將牙齒打到鼻子軟骨里的打鬥,《傳教士》都想通過這些情節讓劇集與觀眾貼近,不論人們對這些內容感到多麼不適。

如果你樂於去看到一個故事全新版本,你會愛上這部電視劇。《傳教士》導航集非常殘酷,而未來它在還原原作場景時也會有所收斂。

但是劇集依舊保持了漫畫的精髓和態度,塞斯·羅根、埃文·戈登伯格和Catlin以及他們充滿天賦的卡司陣容能夠輕易將觀眾拉進電視劇中的世界,期待劇集接下來將發生的情節。

❻ 找一部電影 在廣告里看見的 其中有幾句話是 你在六翼天使號太空站里待了六個月 你確定沒有其他人嗎...

不是電影,是哈利貝瑞主演,斯皮爾伯格導演的美劇「傳世」,第一集已經出了。

❼ 天使中7隻翅膀的天使是誰

最高級的天使叫做熾天使Seraphim,也就是六翼天使,並沒有七翼天使。而所謂的墮落(注意是墮落)的六翼天使指的是大名鼎鼎的LCF(路西法)--Lucifer (路西法)原文為 Lucifinil(路西菲爾),是在歐美信仰天主的國家中所禁忌的名字。

如果以Lucifer去查字典,會查到以下的內容:
惡魔,撒旦(Satan)

那麼為什麼說他墮落哪?呵呵~

你應該查查諸神之黃昏這件著名的戰爭!(記得最終幻想8裡面的飛傳就叫做諸神之黃昏號嗎?)

注意:

關於這個墮落(注意是墮落)的六翼天使有幾部比較著名的電影,都比較經典,我推薦一下啊,比如:地獄神探(康斯坦丁Constantine)、驅魔(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這電影是真實事件改編相當不錯)、第九道門、等等吧暫時想不起來了!

六世紀羅馬教皇格雷哥里二世亦是有名的天使學者,他將天使分為九位階,『失樂園』中的天使
階級即由此來:
熾愛(Seraphim)
普智(Cherubim)
王座(Thrones)
統治(Dominations)
美德(virtues)
力量(Powers)
王國(Principalities)
總領(Archangels)
奉遺(Angels)

天使羽翼的意義:

熾天使(Seraphine)----四翼。一對是淡紅紋路的羽翼.另一對是烈焰聖火構成的火焰翅。

天使----兩翼。純白的羽翼(不含斥天使及精靈天使)

六翼天使----光芒組成的三對羽翼(光之天使路西法Lucifer即為六翼天使)

智天使(Cherubines)----四翼。兩對?#123;色的羽翼。

斥天使----兩翼。一對灰色的羽翼。

精靈天使----兩翼。保留精靈屬性的翅膀。

第三天使拉斐爾----三翼。白色羽翼。

三翼天使----由六翼天使剖半而得,但是保留一個光之翅.另一對是白羽翼(雷威俄丹&貝黑莫特即
為三翼天使)

大天使麥塔特隆

天使中有史以來最強大者,僅次於神(GOD)的存在,尊號為「顏之天使長」,意為「擁有目睹神之真顏的特權」,古猶太人稱他為「小耶和華」。

❽ 有一部電影講最後一個六翼天使的

《地獄神探》是改編自同名漫畫,由弗朗西斯·勞倫斯導演,基努·里維斯、蕾切爾·薇茲、蒂爾達·斯文頓等出演的驚悚恐怖電影。
影片講述了康斯坦丁從小具有辨認惡魔與天使的能力,這種超能力對他造成無盡的困擾,迫使他選擇自殺。但是天堂與地獄都不願接納康斯坦丁,對人類、惡魔甚至天使都失去信心的他從此游盪在天堂、地獄和人間。

❾ 義大利經典電影

唐吉訶德外傳 (2009) 格莫拉 (2008) 初冬的日子 (2008) 神秘旅行 (2008) 觀鳥人 (2008) 哈羅德和卡瑪再遇平靜的躁動 (2008) 大牌明星 (2008) 再見 (2008) 愛的男人 (2008) 喧鬧的根源 (2008) 瘋狂之血 (2008) 喬凡娜的宗教 (2008) 無頭的女人 (2008) 干擾70 (2007) 我哥哥是唯一的兒子 (2007) 再見巴法納 (2007) 閉室22 (2007) 布依奧在身邊 (2007) 異旅情絲 (2007) 蛋糕與痛苦 (2007) 雲雀農場 (2007) 大海的盡頭 (2007) 聽見天堂 (2007) 恐怖洋館 (2007) 夜曲巴士 (2007) 奧古斯都一世 (2007) 別碰斧子 (2007) 疑雲 (2007) 第三個媽媽 (2007) 惡靈之淚 (2007) 謊言成真 (2007) 美麗的暗殺者 (2007) 影子 (2007) 諾亞方舟 (2007) 2008新畢業生 (2007) 婚禮攝影師 (2006) 騎士蒂朗:少女陰謀 (2006) 金色大門 (2006) 靈石會議 (2006) 自由啟示錄 (2006) 戀愛魔鏡 (2006) 迷睡 (2006) 瑪麗 (2006) 隱秘 (2006) 我與拿破崙 (2006) 土生土長 (2006) 心之歸屬 (2006) 被竊聽的隱私 (2006) 凱門鱷 (2006) 與他們的相遇 (2006) 家庭朋友 (2006) 屋頂上的童年時光 (2006) 消逝的星星 (2006) 心中的野獸 (2005) 情獄 (2005) 所有被忽視的孩子們 (2005) Uomo perfetto, L' (2005) 好女人 (2005) 愛情手冊 (2005) 梅麗莎 (2005) 現在和永遠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自你出生 (2005) 熱體 (2005) 航向幸福的旅程 (2005) 神聖的心 (2005) 犯罪小說 (2005) 霧都孤兒 (2005) 麥肯尼加省 (2005) 愛神 (2005) 愛你如詩美麗 (2005) 你喜歡希區柯克嗎? (2005) 超級火山:真正末日 (2005) 卡薩諾瓦 (2005) 航向真情海 (2005) 躲藏 (2005) 丈夫出租 (2004) 義大利羅曼史 (2004) 如像一般 (2004) 超越國境(第二部) (2004) 蒙多維諾 (2004) 盧安達飯店 (2004) 時空救援 (2004) ( 基因狂想曲 (2004)

義大利電影簡介:
義大利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895年,義大利攝制了最早的新聞紀錄片。1904年,在都靈建立了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導演A.安勃羅西奧、攝影師R.奧梅尼亞等人開始拍攝影片。
早期電影 1905年,F.奧爾伯里尼和D.桑多尼在羅馬創辦了電影製片廠,從1906年始定名為西納斯公司。其後的兩、三年間,很多小電影公司在都靈、米蘭、羅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地紛紛建立起來。1905年,西納斯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有群眾大場面的故事片《攻陷羅馬》(導演F.奧爾伯里尼),緊接著又攝制了一批歷史題材的影片。當時義大利的電影攝制者只注重拍攝場面宏大、布景豪華,對歷史事實則不重視。1909~1910年拍攝了影片《麥克佩斯》、《安尼塔•卡里巴爾迪》、《奧賽羅》、《貝亞特麗齊•琴奇》等。1913年是義大利無聲影片最興盛時期,年產量達497部。這個時期的主要導演有M.卡塞利尼、G.德•里加羅、E.格左尼、L.麥幾、B.尼格洛尼,G.帕斯特隆納。當時,義大利電影在國外也有很大市場,在國外最獲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處去?》(1912,導演E.格左尼)、《龐培城的末日》(1913,導演M.卡塞利尼)和《卡比利亞》(1914,導演G.帕斯特隆納)。影片《卡比利亞》取材於古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是當時電影藝術最重要的作品。義大利頹廢派作家G.鄧南遮參予了此片劇本的編寫工作。作曲家I.皮澤蒂也特地為影片寫了放映時樂隊演奏的樂曲。另一部重要影片《我的愛情不會死》(1913,導演M.卡塞利尼)是沙龍式情節影片的代表作。這部現代題材作品也獲得很大成功。這個時期,大規模的宣傳使一批義大利電影演員蜚聲國內外影壇。女明星成為保證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當時拍攝了很多喜劇影片,最受歡迎的喜劇演員主要是法國人,特別是由法國演員A.第特主演的喜劇風靡一時。當時大量影片內容脫離現實,但也有的導演致力於反映人民大眾的生活。這類影片大多是根據真實主義流派長篇小說拍攝而成的。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根據R.布拉喬的原作改編,導演N.馬爾托里奧),影片運用了對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顯貴和貧民生活的天壤之別。這類影片還有《黛萊絲•拉甘》(1915,根據E.佐拉的小說改編,導演N.馬爾托里奧)、《阿松塔•斯比納》(1915,導演G.塞倫納)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電影失去一部分國外市場,開始進入不景氣時期。這時,只有演員兼導演E.吉奧內的作品還保持著聲譽。他拍攝了浪漫主義的驚險樣式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系列片《灰鼠》(1918)等。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局面,義大利電影企業家們把當時20幾家影片公司組成了一個托拉斯,即義大利電影聯合公司。但這未能恢復昔日的繁榮。1921年以後,義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國電影。
墨索里尼政府曾極力利用電影作為一種宣傳手段。1935年,義大利設電影業管理局,使電影生產和影片發行都置於國家控制之下。1937年在羅馬建成了一座歐洲最大的綜合電影製片廠:電影城(有十個攝影棚)。1935年在羅馬建立了電影實驗中心,負責培養電影專業人員。影片產量也逐年增加,1942年的影片產量高達119部。但是,在法西斯統治時期,完完全全為它服務的導演為數不多,露骨地鼓吹法西斯、軍國主義思想的影片也不多,大部分導演主要拍攝古裝片、音樂片、情節片和喜劇片。這個時期有些人追求「紀錄片的客觀性」,拍攝了一些「紀錄派」影片。如《海底的人們》(1940,導演F.德•羅勃蒂斯)、《白色的船》(1941,導演羅西里尼,R.)。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些電影導演對法西斯官方電影採取消極態度,在創作中只注重對作品的形式方面的探索,人們把這類影片稱之為「書法派」電影。為了拒拍庸俗的商業性影片和迴避拍攝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傳片,「書法派」主要致力於改編古典文學作品。他們最主要的影片有《以往的小世界》(1941,導演M.索爾達蒂)、《射擊》(1941,根據A.C.普希金的短篇小說改編,導演卡斯戴拉尼,R.)、《空想家賈柯莫》(1942,導演拉都達,A.)、《是,太太》(1942,導演F. 波喬里)和《嫉妒》(1943,導演波喬里)。
這個時期,一些青年電影工作者積極而自覺地反對法西斯的官方電影,他們當中很多人曾在羅馬的「電影實驗中心」執教或學習。由於沒有通過實際拍片來實現自己想法的機會,他們在電影雜志 《白與黑》和《電影》上經常發表有關電影理論和美學方面的文章,闡述自己的主張。1939~1942年發表的這些文章為後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美學原則奠定了基礎。這些青年當中很多人後來成為著名導演,如維斯康蒂,L.、德•桑蒂斯,G.、G.普希尼、A.彼特朗吉里、利薩尼,C.、安東尼奧尼,M.;有些成為著名電影藝術理論研究家,如G.阿里斯泰戈、G.威亞齊等。
法西斯統治的末期,義大利電影工作者沖破種種阻力,攝制了幾部預示新現實主義誕生的影片:《雲中四步曲》(1942,導演勃拉塞蒂,A.)、《孩子們在注視我們》(1943,導演德•西卡,V.,編劇柴伐蒂尼,C.)和《沉淪》(1943,導演維斯康蒂,L.)。這幾部影片顯現出義大利電影復興的最初跡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義大利社會生活各方面陷於崩潰,在民主運動高漲形勢下,產生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出現是40~50年代世界藝術界的一個重要現象。新現實主義追求紀錄片的真實准確性,展示備受戰禍的義大利人民的苦難生活,表現人民對社會不公正和對資產階級冷酷的抗議,反映人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1945年,導演羅西里尼,R.拍攝了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歌頌人民群眾在反法西斯斗爭中團結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現實主義的宣言書。它使新現實主義電影在國際上確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攝了同一主題思想的影片《游擊隊》,展示了戰爭年代義大利人民生活的廣闊情景。羅西里尼在攝制這部影片時,拒絕應用攝影棚、服裝、化妝和專業演員。這部影片創造的一種新穎的風格很快被其它國家效仿。導演利薩尼,C.、A.維加諾、勃拉塞蒂,A.也拍攝了反映游擊隊和地下工作者斗爭的影片。其後,新現實主義者們轉向描寫戰後生活中一些緊迫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批判性的社會剖析,例如德•桑蒂斯的《艱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1948)等。 新現實主義的導演們盡管創作手法和風格各異,但他們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處:對現實生活做歷史的、具體的處理,對當時生活條件進行尖銳的批評,對普通人民的苦難表示真誠的同情。新現實主義的電影語言精練、嚴謹;既拒絕法西斯統治時期那種粉飾、浮誇的程序,也擯棄好萊塢的那些陳腐的模式。影片通常採用自然實景,人物角色經常由非職業演員扮演。影片以某一真實事件為基本內容,往往取材於報紙上發表的新聞報導,決不採用虛構臆造的故事。
50年代前後,義大利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反法西斯各政黨出現分裂之後,進步的義大利電影工作者的團結統一也開始解體,有些人通過作品強調自己忠實於新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並力求繼續發展這個傳統,如利薩尼,C.拍攝了《苦難情侶》(1954),德•西卡,V.拍攝了《屋頂》(1956),捷爾米,P.拍攝了《司機》(1956)。有一些人則開始放棄新現實主義。羅西里尼,R.拍攝的《上帝的流浪歌手弗蘭西斯科》(1950,又譯名《聖弗蘭西斯科》)、《斯特隆波里,上帝的土地》(1949)等影片,開始明確地表現出他的崇尚宗教信仰的主題;A.傑尼那按梵蒂岡的旨意拍攝的影片《沼澤地的上空》,只是形式上利用了許多新現實主義手法而已。費里尼,F.的闡述哲學、道德問題的影片《路》(1954)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它對新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進行了反思。
這個時期,導演卡斯戴拉尼,R.的喜劇片《兩文錢的希望》(1952)、導演康曼西尼,L.的平庸的鬧劇片《麵包、愛情與幻想》(1953)被一些官方機構和右翼分子宣布為「樂觀片」,並大加吹捧,而另一些作品,如有重要意義的影片《溫別爾托•D》則被認定為「悲觀片」,由於政府對「樂觀片」給予資助,結果是產生了一個變種樣式的電影,人們把它譏諷為「玫瑰色新現實主義」。這種樣式的影片徒具新現實主義的某些表面特徵,社會批判的內容被閹割掉了。
50年代中期,新現實主義對法國、西班牙、日本、印度、拉丁美洲國家和其它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有力的影響,但在義大利,它卻陷入危機之中。但是,無論是教權主義的反動勢力,還是好萊塢的壟斷組織都沒能扼殺義大利電影藝術的發展。人民民主運動的高漲促使很多電影專家重新回到反法西斯的民主團結的立場上來。1959年導演羅西里尼,R.拍攝了《戴拉•羅維萊將軍》,導演M.莫尼塞利拍攝了《大戰》。1960年,羅西里尼,R.又攝制了充滿反法西斯精神的影片《羅馬的夜晚》。
60年代,義大利電影呈現出新的繁榮景象。1959~1961年幾乎同時攝制了幾部舉世矚目的故事片:維斯康蒂,L.的《羅科和他的兄弟們》、費里尼,F.的《甜蜜的生活》、安東尼奧尼,M.的 《奇遇》和《夜》。當時義大利正處於資本主義暫時穩定和表面繁榮時期,這幾部影片的作者從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場反映了義大利社會發展的這一新階段。《甜蜜的生活》是費里尼的反映社會問題的一部影片,揭示了羅馬資產階級生活的腐化及其精神上的空虛。這些影片在揭露和諷刺的同時,也表現出令人壓抑的孤獨寂寞。類似情況也存在於費里尼以前幾部作品裡,如影片《路》(1954)、《詐騙》(1955)、《卡比利亞之夜》(1957)以及他那部吐露內心隱秘的自傳體影片《》(1963)里。但是,資產階級家庭危險和婦女地位的主題在他的影片《朱麗葉和靈魂》(1965)里卻得到了發展。導演安東尼奧尼,M.致力於探討資產階級社會里人的異化問題,拍攝了整整一組影片:《吶喊》(1957)、《奇遇》(1960)、《夜》(1961)、《蝕》(1962)和《紅色的沙漠》(1964)。這位導演雖然對表現的內容進行了深刻的社會剖析,但有時把離群索居的悲劇做了絕對化和美化的描述。
德•西卡,V.在這一段時間里拍攝了反法西斯的影片《喬恰拉》(1960,根據作家A.莫拉維亞的小說改編)和《阿爾托納的幽禁者》(1962,根據法國存在主義作家J.P.薩特的劇本改編)。
60年代,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第二個浪潮期間,義大利拍攝了許多比較好的影片:《1943年的長夜》(1960,導演F.凡奇尼)、《都回家去》(1960,導演康曼西尼,L.)、《那不勒斯的四天》(1962,導演N.洛依),《他們走向東方》(1964,導演德•桑蒂斯,G.)、《要嫁給軍人的姑娘們》(1965,導演V.朱爾里尼)和《未婚妻布貝》(1963,導演康曼西尼,L.)等等。維斯康蒂,L.導演了一部關於納粹分子如何攫取政權的影片《群神的滅亡》(1969)。德•西卡,V.拍攝了根據G.巴薩尼反法西斯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芬齊-孔蒂尼家的花園》(1970)和反戰的情節片《向日葵》(1969)。
60年代裡,表現工人的題材仍然為義大利電影藝術家所關注。導演M.莫尼塞利以喜劇樣式拍攝了有關義大利工人第一次罷工的影片《同志們》(1963),導演U.格列戈萊蒂拍攝了嘲笑資本主義剝削方法的科學幻想式諷刺喜劇片《奧米克倫》(1963)。塔維亞尼兄弟和V.奧爾西尼執導了影片《一個將被燒死的人》(1962)。電影藝術家們對揭露黑手黨罪行的題材也頗感興趣,如V.德•塞塔的《奧爾戈索洛的匪徒》(1961)、拉都達,A.的《黑手黨人》(1962)、佩特里,E.的《各取應得》(1967)。這時義大利也出現了政論性電影。導演羅西,F.採用紀錄手法攝制了剖析黑手黨問題的尖銳的社會批判影片《薩爾瓦托雷•裘連諾》(1961)和雜文式影片《掠奪城市的手》(或譯《伸向城市的手》,1963)。很多導演致力於把文學作品搬上銀幕。如維斯康蒂,L.的《金錢豹》(1963)和《在威尼斯之死》(1971)、V.朱爾里尼的《家庭記事》(1962)、F.馬塞利的《冷漠的人們》(1963)等。
這個時期一些新導演嶄露頭角。在義大利電影佔有特殊位置的導演兼作家帕索里尼,P.P.於1961年拍攝了他的處女作《乞丐》,翌年拍攝了《羅馬媽媽》。他的影片雖然存在著過多的自然主義描寫,但是准確地反映了羅馬城郊流氓無產者的可怕的生活。在影片《馬太福音書》(1965)里,P.帕索里尼表達了試圖使共產主義和基督教理想相調和的意圖。其後,他又轉向專門拍攝改編世界古典名著的影片。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1967)、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1969)、G.薄伽丘的《十日談》(1971)、G.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及《一千零一夜》(1974)。他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薩洛,或者薩托姆的 120天》(1975),揭露了法西斯統治的罪惡,但同時渲染了病態的色情和暴虐狂。
這個年代裡,社會喜劇片中較受歡迎的是義大利式喜劇片,這種樣式影片將喜劇和悲劇兩種成分相結合,力求表現現代的重大問題。很多著名導演拍攝的「義大利式喜劇片」受到觀眾的好評。如德•西卡,V.的《昨天,今天,明天》(1963)、《義大利式的結婚》(1964),捷爾米,P.的《義大利式的離婚》(1961)、《被誘騙被遺棄的女人》(1964)、《女士們和先生們》(1966)、《不道德的人》(1967)、《六翼天使》(1968);D.利齊的《艱難的生活》(1961)、《爭先恐後》(1962)和《進軍羅馬》(1962)、《「聖一月」行動計劃》(1966);L.藏巴的《大街上的調度員》(1960)、《保險局醫生》(1968)等。
60年代中期,導演S.萊翁內拍攝的「義大利西部片」獲得了聲譽。如影片《為了多餘的幾塊錢》(1964)、《好人,粗暴漢和無賴》(1966)、《從前在西部某地》(1968)等。
60年代下半期,義大利出現了一批稱之為「叛逆電影」的影片。青年導演M.貝洛契奧的影片《怒不可遏》是代表作品,它以離奇的形式表現了青年對資產階級生活習俗、家庭倫理的極端個人主義的反抗。屬於「叛逆電影」的還應提到塔維亞尼兄弟執導的幾部影片:《打倒者們》(1967)、《在天蠍坐標記下》(1969)。在西班牙培養成長的導演費雷里,M.的作品也有一定影響。他的《蜂後》(1963)、《猿猴女人》(1964)、《迪林傑死了》(1969)、《接見》(1971)等影片運用諷刺和怪誕手法表現了反教權主義的社會批判的內容,嘲諷了資產階級家庭關系和虛情假義。
70年代,在義大利電影中,出現一個被稱之為政治電影的派別,它們在反法西斯主義,社會批判的激情和在藝術原則方面接近新現實主義。在義大利國內外贏得了評論界的注意和觀眾的贊許。如F.凡奇尼的影片《馬梯奧蒂謀殺案》(1973),貝爾托盧奇,B.的影片《蜘蛛的戰略》(1970,電視片)、《國教教徒》(1971)和《二十世紀》(1976),C.利滋尼的《聖巴比倫廣場,下午8點鍾,無法理解的謀殺案》(1976),G.蒙塔爾多的《阿妮絲和死》(1976)等都是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喜劇樣式的政治影片有M.莫尼塞利的《我們要上校》(1973)、斯科拉,E.的《我們曾如此相愛》(1975)和心理描寫片《不平常的一天》(1977)。這個時期的一些具有反殖民主義和國際主義意義的影片有《代號「惡魔」行動計劃》(1979,義大利與西班牙合拍,導演G.蓬戴科爾沃)、《右邊坐著的人》(1968,導演V.朱爾里尼)、《薩柯和萬塞蒂》(1971,導演G.蒙塔爾多)。這一時期表現工人題材的影片也有新的提高,如《工人階級上天堂》(1971,導演佩特里,E.);揭露國家機關貪污受賄,揭露法官、警察、檢察機關與黑手黨互相勾結的電影也佔有重要位置,其中,一些新的政治偵探片在國內外獲得成功,如導演達米阿尼,D.的《警察局長的自白》(1971)、《我害怕》(1977)、《跪著的人》(1979),佩特里,E.的《對一個絕對無可懷疑的公民的調查》(1967)和《托多•莫多》(1976),羅西,F.的《馬台依事件》(1973)和《尊貴的屍體》(1976),L.藏巴的《尊敬的人們》(1975)等。
此外,反映義大利農村生活中尖銳社會問題的影片有《一家之主的父親》(1977,導演塔維亞尼兄弟)、《木屐樹》(1978,導演E.奧爾密)、根據作家C.萊維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79,導演羅西,F.)等。著名的義大利導演們也拍攝了一些「政治電影」,如維斯康蒂,L.攝制了《室內裝飾的全家像》(1974),影片強烈地譴責了法西斯陰謀者,同時也激烈地指責了左翼極端分子。德•西卡,V.與柴伐蒂尼,C.聯合拍攝了兩部剖析社會問題的影片《我們叫他安德烈》(1972)和《暫短的休假》(1973);費里尼,F.拍攝了《羅馬》(1972)和《阿馬爾柯德》(1973),這位藝術家在這兩部影片里第一次鮮明地表現了反教權主義和反法西斯的主題思想。安東尼奧尼,M.的創作也發生了急劇的轉變。他在英國拍攝了有關青年問題的影片《放大》(1966)之後,在國內導演了《職業:記者》(1975),這部影片里既有他經常表現的主題和題材,也反映了反殖民主義的思想。導演V.朱爾里尼拍攝了《塔爾塔爾沙漠》(1976,根據D.布恰蒂的原作改編),影片的反軍國主義傾向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政治電影」在發展中,嚴肅成分和娛樂成分互相滲透的傾向,使電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引起尖銳爭論的電影作品。如費雷里,M.的《饕餮》(1973),L.卡瓦尼的《夜間守門人》(1974)。這些電影雖然表現了反資產階級和反法西斯的意向,但同時卻也存在著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隨著各種不同樣式互相滲透和新的樣式的出現,60年代電影創作中的許多現象、流派和樣式,也逐漸在義大利電影中消失。
從70年代中期開始,義大利在政治、思想和經濟各方面出現的普遍不穩定,使電影工作者中的一些人對社會、人的信仰喪失了信心,這反映在他們創作的一些影片里,如費雷里,M.導演的《最後一個女人》(1976)和《再見,色慾之徒》(1978),費里尼,F.的《樂隊在排練》(1978),康曼西尼,L.的《堵塞》(197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產的影片中屬於這類的影片有斯科拉,E.的《露台》(1979),貝爾托盧奇,B.的《一個可笑的人的悲劇》(1981),費里尼,F.的《女人城》(1980)和《船行駛了》(1983),羅西,F.的《三兄弟》(1981),塔維亞尼兄弟的《聖洛倫索之夜》(1981),安東尼奧尼,M.的《一個女人的辨認》(1982)。 當代電影狀況 義大利電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景氣,原因很多,諸如國產電影得不到國家支持、美國資本越來越多地滲入義大利電影生產和影片發行系統、電視的競爭等等。此外,很多主要導演,如維斯康蒂、羅西里尼,德•西卡、捷爾米、帕索里尼等人相繼逝世。1978~1979年,製片生產規模壓縮了,影院數也減少了。觀眾1975年為5.1億多人次,1978年減少到3.1億多人次。外國影片佔全國發行量的70%,其中主要是美國電影。義大利影片的水平也在普遍下降。一些製片人和墨守成規的導演為了尋找出路重新拾起老一套辦法:拍攝喜劇片、偵探片和音樂片,期望以此滿足觀眾。
義大利的電影生產一直很分散,1976年全國大約有150家電影公司。它的中心是羅馬、都靈、米蘭、威尼斯、比薩等城市也都有一些製片廠。很多義大利影片是靠好萊塢壟斷組織的資金拍攝的。影片發行機構也很分散,而且這些機構與美國資本有著密切聯系。天主教會和梵蒂岡對電影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們通過自己的出版物控制每一部影片在信徒中間的推薦或觀看。
義大利電影的主要創作人員由羅馬的電影實驗中心培養,該中心創建於1935年。電影專業刊物有:《白與黑》(1940創刊)、《新電影》(1952)、《電影——1960》(1960)等。 在義大利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佛羅倫薩國際獨立製片人電影節、聖萬桑國際體育片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等。

希望解決問題!

閱讀全文

與六翼天使電影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線手機電影網站74 瀏覽:452
陳佩斯一部電影吃生地瓜的 瀏覽:695
電影信箱女主角 瀏覽:998
精靈旅社1電影免費完整版國語版 瀏覽:489
承德電影院春節放映時間表 瀏覽:908
大清與韓國電影 瀏覽:465
小丑電影的英文名 瀏覽:232
韓國電影尺度這么大嗎 瀏覽:132
天脈i電影網站 瀏覽:621
好看的電影女孩動漫圖片 瀏覽:506
電影拔叔圖片 瀏覽:993
電影優惠票一般在什麼時候 瀏覽:398
如何做好電影院堂食 瀏覽:251
賽爾號電影圖片 瀏覽:640
鳴梁海戰電影完整 瀏覽:208
女保鏢張家輝電影完整版 瀏覽:484
元彬尺寸大的電影 瀏覽:292
新電影1978 瀏覽:808
邵式電影大全 瀏覽:474
電影野草莓大福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