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戰火無情人有情!細數10大經典戰爭電影都有哪些
雖然中國電影問題重重,戰爭片在電視劇領域,抗日神劇已經成為笑話的存在。但並不代表,中國並沒有好的戰爭電影。
第1:首推的《大決戰三部曲》
小成本戰爭片,《我不是王毛》和《捍衛者》也都非常不錯。
未來的國產戰爭片,最值得期待的,還是導演了《老炮兒》的導演管虎,執導的最新戰爭大片《八佰》,希望是中國戰爭片又一個高峰。
更多關於戰爭片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⑵ 電影《八佰》第二日發生了什麼
死守四行倉庫,正是出於士兵素質太差的無奈之舉。蔣介石原本命令第88師全師死守閘北,為全線撤退的40萬大軍斷後,並向租界內的全球媒體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犧牲意志。師長孫元良據理力爭指出,第88師火線補充五次,全師都是新兵,「雖然一樣忠勇愛國,但訓練時間較短,缺乏各自為戰的技能」。若按照委員長的命令,新兵可能會陷入混亂,在全球媒體鏡頭前「被敵軍任意屠殺」,貽笑國際。
縮小死守規模,反而能達到宣傳效果。孫元良選定外觀堅固的四行倉庫,配置一營兵力死守。這個「非典型陣地」,老兵看來不堪一擊,新兵卻會得到安全感,才能從容為國赴死,達到國際宣傳的目的。於是,全師死守閘北計劃縮小為一營死守四行倉庫。唯一目的就是整營官兵慷慨戰死,在全球媒體前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意志。對軍人而言,這是很憋屈的一個戰斗,卻創造了對日抗戰永恆不朽的宣傳奇作。
炮兵不開炮,攻堅一籌莫展,在全球媒體前開打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持續4天。蘇州河南岸的觀眾親眼見證第10大隊傷亡狼藉,而楊惠敏送旗、陳樹生捨身炸日兵以及謝晉元一槍擊斃200米開外日兵等精彩畫面,更燃起全球媒體同情中國的輿論熱潮。孤軍誤打誤撞,打贏了宣傳戰,也就不必非得戰死在四行倉庫了。
拖到第四天深夜11時,第10大隊才以步兵炮與迫擊炮猛烈射擊四行倉庫,「最激烈時,每秒鍾發炮一響。轟轟之聲,震破長夜的沉寂」。就在這個深夜,第1營接到撤退命令。
八百壯士成為抗日戰爭的精神碉堡。送旗女童軍楊惠敏以參加世界青年和平大會為名,出洋宣傳,引發旋風,受到羅斯福與希特勒的召見。四行孤軍的英雄們則成為媒體焦點,無數的訪問與演講,產生巨大號召力。
最快捷的宣傳法還是拍電影。1938年,香港片商火速拍成《八百壯士》,成為抗戰年代最經典宣傳片。1975年,國民黨黨營「中央電影公司」拍攝《八百壯士》,由林青霞主演,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戰爭巨片。重播40年,感召力至今不衰。2019年的《八佰》,已是第三代八百壯士電影了。
望採納
⑶ 《八佰》熱度持續走高,為什麼有人卻說光看宣傳片就知道是爛片
《八佰》是最近比較火的電影之一,電影根據抗戰時期真實題材改編,整個故事劇情高潮迭起。每一次攻防交火都牽動著觀眾們的心,不同人看同一個電影也一定會有不同的解讀,每個人從中得到的信息和關注點都是不同的,所以電影的評分高低並不代表著電影的好壞,只能說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心。
一、劇情跌宕扣人心弦影片熱度不僅僅是製片人的炒作,更多一部分還是國民的愛國情懷,觀影者為了致敬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現在擁有和平穩定的生活,都是當年將士們拿生命換回來的。高懸旗幟不僅向國人展現了抗爭的決心,還讓外國人看到了我們的態度,堅決抵制外國侵略,誓死捍衛國土完整。敵人用的是飛機大炮,而我軍手中拿的卻只是步槍,拿機槍掃射飛機就是當時抗戰的現狀,而且不僅僅是武器的落後,當時人們的思想也處於落後的狀態,落後就會挨打是亘古不變的道理。現在國家的命運掌握在新一代人的手中,科技時代國家需要人才,要加強孩子的愛國教育,提高新一代人的社會責任感。
⑷ 歐豪在《八佰》中的演出你認為成功了嗎
歐豪外型很剛,在劇中飾演的端午由一個老實種地的農民,為了混飯吃,加入保安團,後來陰差陽錯成了逃兵,從一開始的倉皇失措轉變成了奮不顧身地往前線沖,最終壯烈犧牲。
他在《八佰》的拍攝過程中曾三次進醫院,為了呈現出極度疲憊的首輪狀態,甚至不吃不喝熬夜去片場拍戲。
在劇中,他和一眾演員塑造出了八百壯士的生動形象,很成功。
⑸ 華誼兄弟發布2020-2021年度片單,一共有多少部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可以說是中國大陸一所比較知名的民營影視公司了,雖然說在巔峰時期華誼兄弟靠著數部影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在近幾年還是避免不了走下坡路的趨勢,在前三年華誼兄弟播出的一些電影實際票房都與預期票房相差甚大,導致華誼兄弟吃了三年敗仗。今年上映的《八佰》可以說是為華誼兄弟打了一場翻身仗,而就在《八佰》熱播之後,華誼兄弟又趁熱打鐵,發布了2020-2021的年度片單,除開已經播出的《八佰》外,還有《侍神令》以及《美人魚2》等17部影片,共計18部。
綜上所述,華誼兄弟這次發布的2020-2021年度片單共計18部,已經播出的《八佰》票房大熱,剩下的17部也是備受期待,華誼兄弟有望在今年打一個翻身仗。
⑹ 電影《八佰》宣布日本定檔,日本為何會引進這部影片
這其實要從《八佰》這部電影的背景來說明,淞滬戰爭中我們是失敗了,日本還是贏了。
另外,電影中描繪的租界地的中國人基本上都是軟弱的,隔岸觀火的,這符合日本描繪的新中國之前的中國人的形象。所以說日本為什麼引進這部片子的真正含義,讓我們不禁感到心寒,而且匪夷所思,但這僅僅是小編的自我感想。
電影《八佰》宣布今年11月12日在日本上映,並發布預告,侵華戰爭卻變為《中日戰爭》。
這部電影確定在日本上映後,在宣傳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片中將原本是侵華戰爭改為了中日戰爭,而侵華戰爭和中日戰爭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完全就是扭曲事實,日本人再一次不敢面對過去。雖然變為了中日戰爭,但是這已經沒有辦法更改,這部片至少讓日本人有機會從中國人角度上去體會這場戰爭的殘酷,讓日本的青年知道他們曾經的惡行。
侵華戰爭可以改為中日戰爭,至於內容的刪減,我們就不得而知,因為現在還沒有正式的播放出來。他會不會對大部分內容進行篡改呢?我想是不會的,既然他從中國這里買到了版權,就不會惡意的剪輯,不然的話,我們有理由去法律中找回自己的合法權益。
回到電影話題,雖然我不看好《八佰》在日本上映,但這不失為文化交流的一種嘗試,尤其在諱莫如深的二戰歷史中。可以讓日本的青年看到什麼是中國力量,什麼是中國的戰士。讓他們學會戰爭的殘暴,學會珍惜和平。
⑺ 消失一年的《八佰》,會成為今年的救市之作嗎
該片由管虎執導,歐豪、張譯、姜武、王千源等演技派出演,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八佰》發布終極預告,描繪被戰爭裹挾的底層士兵群像,他們有掙扎有牽掛,但大敵當前,卻舍棄小家挺身而出。電影《八佰》是影院復工後上映的首部華語商業巨制,由管虎執導,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的故事。演員陣容豪華,包括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張俊等演員,影片預計8月14日提前點映。
電影《八佰》描繪戰場小人物群像!被戰爭裹挾的底層士兵,有掙扎有牽掛,而大敵當前,他們卻舍棄小家挺身而出,激發了熱血無畏的精神,為子孫後代再不受辱奮勇抗戰。作為2020年首部華語戰爭巨制,《八佰》預售已開啟,8月14日全國部分影城超前點映,8月21日全國影院上映,所以很可能成為今年的救市之作。
⑻ 《1921》首支預告片震撼上線,你還看過哪些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大片
1921首支預告片震撼來襲。在近幾年越來越多有著表達愛國精神的電影也是陸續上線,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很多部了,就我自己觀看的那些幾部而言,我們來彈一彈在電視劇中和電影中所表達出來的愛國情結。
我所觀看的第一部具有愛國情節的電影叫做《22》,這部電影是一部紀錄片,在影片中記錄了當時南京大屠殺時日本人所做下的燒殺淫掠,主要記錄了在當時被欺壓現在仍然在世的一些老年人。在劇中他采訪了一些老人。來描述他們當時所受到的屈辱以及在當時他們的內心想法,從中我們可以體現出在當時他們是非常的被迫無奈。面對日本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無能為力,但是又非常愛國,就算面對日本人的侮辱也沒有透露出絲毫關於我國的機密,就算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會出賣組織,這是這部影片表達出來的最為深刻的愛國情結了,當時也是十分震撼,我內心也是十分波動,對於這些老人的愛國情懷是表示高度贊揚和感動的。
⑼ 《八佰》這部劇主要是講述什麼故事的主角是誰
講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沒有所謂的主角。
《八佰》怎麼說的?是國家危在旦夕時的家國情懷?是租界里的人麻木空虛嗎?天堂和地獄隔著一條河是不是很奇妙的景觀?是操縱戰爭背後的政治博弈嗎?
想必是看了電影的觀眾對上海飛奔的白馬印象深刻,它已經被日軍炸成了碎牆。作為這個人間地獄最醒目的亮色,它吸引了租界里的人們,在中華民族的心中種下了斗爭的火種。換句話說,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即使傷痕累累,中華民族也不應該在黑暗的馬廄里安逸。
這部電影的另一個巨大成功在於對小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貪生怕死,油嘴滑舌的老算盤(張毅)戳了幾下觀眾的笑聲,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倉庫保衛戰的緊張氣氛。
那麼,導演為什麼要刻意安排老算盤去發現白馬的位置呢?白馬一定不是前兩天困在倉庫里的,一定是有士兵的寶馬。為什麼這么容易被嚇到?其實戰爭年代也不缺弱小害怕打仗的普通人。所以,讓老算盤充當放出白馬的“罪人”,也從側面暗示了正是這樣的人才把中華民族置於險境。
除了白馬和老算盤這兩個鮮活的形象之外,白馬最初的生活環境,——馬廄,也有一定的含義。就電影的環境而言,四線倉庫是戰場倉庫。除了必備的軍事物資,戰馬是不可或缺的。為什麼空馬廄里只有這匹瘦瘦的卻很亮的白馬?這象徵著當時中華民國在國際上被孤立的惡劣處境。
影片一開始就說明了1937年(——)當時的社會背景。自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來,東北、華北相繼淪陷,國軍節節敗退。蔣介石堅持“先留在國內再出國”的方針,對日本的侵略作出了消極的回應,重點是國共內戰。然而,歐美國家選擇從另一邊看火,甚至收獲漁民的利益。
三、【羊拐和老鐵】
這兩個小人物可以說是影片“訓練”的重點。其中一個是“硬漢”,另一個是“懦夫”。合在一起,不僅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幸福對比,更是那個時代不同命運的縮影。除了戰場上的血腥分歧,他們的家庭狀況也在影片中被反復提及。
洋瓜(王千源飾)是戰爭年代——的特產,一生無妻無子,普通人也能享用。然而,這已經成為一個直到他死去都無法實現的願望。他越勇敢,越看到死亡,就越痛苦。他不知道他的母親可能再也見不到他了,他出生的家鄉甚至不能給他留下墳墓。他依然保護著自己的國家,他作為軍人的信仰,多少遺憾和失望,只化作一句:“下輩子,你一定要嘗嘗這個味道。”下輩子,請做一個平時的普通人。
老鐵(吳江)也是整部劇笑點的貢獻者之一。他的“懦弱”和他的五大三粗的外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讓人發笑。其實他只是一個關心家庭的普通丈夫,一個普通的父親。在那個不幸的年代,他只是碰巧是個不幸的士兵。雖然前期總被人笑稱“瓜信”,但他選擇成為敢死隊來掩護大部隊的撤離。
最後,老鐵的結局是一座戲劇性的橋梁。老鐵是個優秀的炮兵,終於回到了崗位。臨戰前,他唱了一出五將之一的三三三五四黃忠的戲。
說到這里,我不禁覺得,管虎導演是有叛逆精神的。越是有人歌頌關,我就越想歌頌不喜歡關的人。黃忠被封為五虎大將之一時,關羽誇口說黃忠年紀大了,不能被封為五虎大將。但黃忠百步穿楊的本事,並不是得了虛名,關羽最後還是輸了。將黃忠和老鐵聯系在一起,可能是因為老鐵作為炮兵的身手不可小覷,更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老師傅。老鐵曾與民國著名軍閥張大帥在一起,黃忠也是漢末著名軍閥劉表手下的一名武將。
《八佰》絕對可以算是失落已久的電影界給全國觀眾的高分答案,其內涵更是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咀嚼。在過去,抗日戰爭電影或電視劇很少把戰場和租界聯系在一起。其實租界的“人民戰爭”也是一個不錯的辯論話題。只有我有點見識,我的視角大多集中在倉庫的戰場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