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打出溜滑堆雪娃是什麼歌
《東北的冬》。
這首歌是電影《猛蟲過江》的片尾曲,由小沈陽演唱,由著名音樂人大平作詞作曲、金牌製作人金志文製作。
在電影此次發布的片尾曲MV中,展現了電影中東北雪國的熱鬧場面,最寒冷的環境、最開心的片場,製造出最爆笑的純正東北喜劇。小沈陽、潘斌龍在電影中飾演一對東北兄弟,常常在漫天雪地里耍寶逗笑,實力詮釋"最冷"搞笑片。
雖然環境艱苦,但所有演員面對電影的拍攝仍舊一絲不苟,小沈陽和片中眾多喜劇演員常常為一個鏡頭、一個包袱不顧寒冷反復琢磨拍攝,搞笑的外表下包裹著一顆對作品認真嚴謹的心。
《東北的冬》為何受歡迎
全新改編的《東北的冬》為電影注入朗朗上口的喜感,東北人天生的幽默夾雜在一連串的土話中撲面而來。濃重的東北曲風搭配畫面十足的歌詞,這首歌絕對稱得上是夏季最降溫神曲。
《東北的冬》作為《猛蟲過江》的電影片尾曲,由導演兼主演的小沈陽親自操刀演唱,金志文全程監制。為將這首電影片尾曲注入更多驚喜元素,小沈陽突破自我變身rocker,不僅相隔多時再度開嗓,還挑戰架子鼓火力全開演繹東北喜感搖滾。
《東北的冬》作為口味純正的東北歌曲,此次又加入了流行、搖滾曲風改編,使整首歌曲朗朗上口且不失節奏感,洗腦程度堪比神曲。
② 影視劇中有哪些方言說的特搞笑的演員呢
現在很多影視劇為了突出內容特色和人物魅力,不少導演要求演員們一定要用方言對戲,可以說這個決定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效果也特別好,不僅僅能營造出搞笑輕松幽默的氣氛,還能讓當地人的觀眾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比如《武林外傳》里由閆妮飾演的佟湘玉就是陝西方言,《瘋狂的賽車》中由黃渤飾演的耿浩是山東方言,《夏洛特煩惱》由沈騰飾演的夏洛是東北方言。
一、黃渤黃渤是一位喜劇天才,憑借多部經典佳作獲得了影帝稱號,他的作品很有特點,一口山東話說的特別搞笑,最有代表的就是在《瘋狂的賽車》里,由他飾演的耿浩一角,這部電影主要講述耿浩被陷害從一線運動員淪落成送海鮮,命運多舛的他陰差陽錯又陷入一場案件的故事。黃渤飾演的耿浩特別有特色,舉手投足之間都是笑點滿滿,加上他的山東話更是笑料百出,絕對的實力派。
你還知道哪些影視劇的演員方言說的特別搞笑呢?歡迎在下方評論里留言。
③ 「舞舞圈圈」之妙
「舞舞圈圈」是東北「土話」,大意是喳喳呼呼、張張羅羅,熱熱鬧鬧,是一種帶有欣賞意味的調侃。
最近一段時間,在歌壇、在影壇、在商界,「舞舞圈圈」集萬千矚目於一身的,非馬雲莫屬。特別是《功守道》一出,立刻鮮花與磚頭齊飛,口水與贊譽同狂。各種怨懟怒氣沖沖,各種專業貶損條分縷析,可是,我卻讓馬師傅「舞舞圈圈」的《攻守道》和「靈魂歌手」馬總與王菲的《風清揚》實力「圈粉」。
因為不懂電影更不懂歌唱,當然不敢妄評,但卻有兩個問題始終縈繞於心:什麼是功守道?馬師傅拍這個到底想干什麼?
原來,這其中真的大有深意。功守道的文化內涵就是「太極智慧合天地之氣,致敬武學守國人之道」。名字是馬雲起的,之所以是「功守道」而不是「攻守道」,是因為在馬雲看來, 「功」比「攻」更符合農耕文明培育下中國人中庸、平衡的處世哲學。馬雲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將中國優秀的文化推廣出去,和世界分享中國傳統哲學中蘊含的理念和力量,是我們這代人必須的責任和擔當,「這種文化不僅屬於中國,更是屬於世界」。
馬雲和李連傑創立太極禪院之後,打造出這個名叫「功守道」的太極細分項目,有專門的比賽賽制和服裝等內容,他們想創造一個符號,去建立全世界的影響力,打造能對抗柔道跆拳道的中國武術文化。日本人把柔道變成了產業,並從一個民族項目變成了奧運項目;韓國人把空手道變成了產業,美國人把印度人的瑜伽變成了產業。它們成為了文化符號,開始對整個世界產生影響。中國經濟正在崛起,卻罕有能夠成為符號的文化產業與世界分享。太極是中華武術的標志之一,武術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影響力最大的元素之一。但是,中華武術飽受西方熱捧之際,國人對傳統武術的信心和興趣卻在不斷降低,挽救傳統文化,已是勢在必行。
影片中馬師傅要打過三關:風伍堂,清和冢,揚芳池,最終可獲取神秘的武功秘籍。風伍堂、清和冢、揚芳池三個地名首字連起來正好就是「風清揚」。風清揚是馬雲的「花名」,其實馬雲想說的是:只有打敗自己才能最後登頂。最後想告訴大家的是:他可以橫掃江湖上所有幫派,甚至是武林泰斗華山派,但不能挑釁真正的「武林盟主」——華山派出所。
馬雲對李連傑說,未來中國拉動經濟的三個方向,第一個是健康,第二個是文化,第三個是體育。「這是中國新經濟拉動未來的動力。」
馬雲的《功守道》集合了華人圈最有影響力的11位功夫巨星和三位影響世界的武指零片酬出演!吸引他們的一定不僅僅是馬師傅的財力和影響力,更重要的還有讓太極和武術代表中國影響世界的美夢!
馬雲為《功守道》配上了「那一夜.....那一夢!」的文字,這不僅是馬雲的夢,也是我們的夢。這是《功守道》的任性,更是他們下的一盤大棋。
④ 看自己家鄉方言的電影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很長時間以來,方言電影在國產電影中都佔有一席之地。角色們用方言說著台詞,很容易形成一定的喜劇效果,而且適合演繹小人物的悲歡。
最新的例子就是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裡面的故事來自全國很多地方,裡面的角色也就說起了北京話、東北話、貴州話、陝西話,聽上去五花八門,充滿趣味。
對於一般觀眾來說,對電影中的方言也就聽個大概,感覺語音上差不多就可以接受。然而如果電影中的角色說到自己家鄉的話,我們就能聽出他們說的方言往往是有些不地道的。如果要挑毛病,我們就能挑出很多毛病。
對於演員來說,能夠說一些方言當然是好的,但如果做到說任何方言都極為准確,那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幾乎沒有哪個演員能完全做到。
下面我說一部反映我家鄉故事的電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馮鞏導演並主演的影片。
與這些成年人演員比起來,反倒是扮演劉小好的小演員叮當,保定方言說得還算過關。有可能叮當具有語言天賦,或者這么大的孩子學東西最快,因此他反而成為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
馮鞏愛拍方言電影馮鞏後來還拍過方言電影,包括以天津方言為主的《別拿自己不當幹部》。裡面參加客串的演員也非常多,但由於天津話相對比較普及而相對容易學,很多演員的發音還是比較准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