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速求老電影 神秘的大佛
1980年:《神秘的大佛》飾夢婕
⑵ 求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是一部老電影,800字左右,有深度些
戰爭·生命·人性——《辛德勒名單》
在床上足足躺著三個小時看完了這個電影……實在是太酷了,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看這個片子必需得調整好自己的體力,不然很有可能累死(看完我這個影評也得准備好體力……),實在是有點長,195分鍾,平常的我要是看這個估計一半就得累癱,所以我在學校的時候曾經鼓足勇氣看這個片子,終究因為體力不足而放棄。先留一下整體感覺,也就是所謂的第一遍感覺。主題必然有反戰,有和平的主張,還有對生命的重視。刻畫人物方面,人物的刻畫十分到位,人性的轉變表達很清楚,比如辛德勒和斯特恩,而且鋪墊的也很好,其中有一個橋段是那個斷臂老猶太人特意來感謝辛德勒,後來被槍殺,辛德勒知道了以後很憤怒,片子中有很多地方足以給辛德勒的心靈帶來無比巨大的震撼。劇情嘛,具體來說沒有什麼劇情,這個片子具體來說也可以算成是一個紀錄片,都是一些實事的陳述,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槍殺,驚天動地的愛情,詭譎多變的陰謀詭計,或者是一些巧合和奇遇,都棗消沒有,所以很有可能有觀眾在最開始的時候看不進去而放棄繼續看一個這么長的電影。畫面、鏡頭,我覺得這個是最值得分析的,實在是太多精彩的鏡頭了,就像是《美國往事》裡面的剪輯,這個片子里也有很高明的剪輯,比爛岩念如剛開篇的那個蒙太奇,彩色場景轉換到黑白場景,借用一個特寫鏡頭給出蠟燭的燃燒,然後,熄滅,一縷白煙,推近鏡頭,繼續特寫煙,煙自然是白色的,背景被景深弄得暗掉了,是黑色的,這時恰好就轉換到了黑白場,然後一個剪輯,由蠟燭熄滅的一縷白煙剪到了火車頭冒出的煙,實在是酷,還有,也許剛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片子開頭那麼多地方,花那麼多時間,來給出打字機打字的特寫鏡頭,是一件讓人很不理解的事情,甚至可以說boring。但是看到最後,第二遍看到最後的時候,斯特恩一個一個的在那台老式打字機上打著每一個猶太人的名字,你才會發現,沒有任何打字機的特寫鏡頭比此處更震撼你的心靈!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奴隸的名單,就像stern說的:「this list is an absolute good. the list……is life. All around its margins lies the gulf.」斯皮爾伯格講故事技巧實在是高超,可以用卓越來形容。講故事的技巧大抵可以成為評價一個好電影的重要標准了。唉~誰讓人家是一個大師呢。演員表演,確實沒有太大的印象,估計也是由於記錄體的原因吧,我的腦子里只有辛德勒和斯特恩這兩個人的某些地方的表演還算可圈可點。以上這些是總體的第一印象。
初期,交代辛德勒穿著的那一段,配樂是gloomy Sunday,就是那個傳說被禁的殺人音樂,誰聽誰死,傳的挺懸的。但是這個曲調放在這里倒也沒有什麼奇怪之處。鏡頭給的從開始就顯示出了大師的水準,干凈利落,全部用近景和特寫來表現辛德勒的倒酒,穿衣,扣扣子等動作,並告訴 了觀眾這個人是一個講究的人,肯定有點錢,領帶就那麼多跳,袖口的扣子也選了那麼半天,最後鏡頭給到了納粹的勛章上,表明了他的身份,納粹黨的份子。
下面一段作用很顯然,就是為了介紹辛德勒的傑出的溝通和拉攏朋友的技能。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有手腕很圓滑的人,他至少很會投資,而且親和力十足,那些不可一世的蓋世太保頭目不過幾分鍾就可以和辛德勒聊得十分投機(也許是用錢收買……不過影片沒有表達),你可以看,前一分鍾軍官會問:「who』s that man?」下一分鍾後,他們已經在一起吃的正歡呢。所以最後照相的時候你會看見,在場所有的高官都和辛德勒打成了一片,這可真是了不得。
下一段講辛德勒的經濟頭腦,果然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再下面的黑市交易可以再次體現。這是一個過渡段,介紹一下斯特恩作為一個猶太人對德國人的態度,和辛德勒的犀利的語言。
接下來有一處很精彩的轉場:辛德勒躺在豪華屋子裡的大床上,說:「it could not be better」隨後鏡頭立即切到了搬入隔離區破爛的屋子裡的猶太人:「it could be worse.How on earth could it possibly be worse?」,很精彩。後面一段斯特恩是主角,為了猶太人做飢困了很多工作,幫助需要幫助的猶太人進入辛德勒的工廠。其實這可以與後面的段子結合起來體現猶太人的聰明,都說猶太人聰明嘛。
影片中有一些轉場挺有意思,就是一個畫面里的話挪到上一個畫面里說。時常是在這個畫面里,你聽見了說話聲,但是畫面里的人都沒人動嘴,等到畫面切到下一場,又可以接上了。這可以算成是聲音蒙太奇。
第一次辛德勒和斯特恩和喝酒並不愉快,斯特恩對辛德勒總是有些敵意,這與民族不同是有關系的。
在前面我提到了那個斷臂的老人,在掃雪的時候,他被德軍抓走,並像一條蟲子被踩死一樣死在了他們手裡。簡直太殘酷了,那顆子彈就在額頭上,斯皮爾伯格沒有用分鏡頭表現一個人的死,被槍擊中的鏡頭是一個小全,中槍者死的時候也不加任何掩飾,我們可以清除的看到殺人的全過程,不像中國有些地方演到砍頭啊,斷頭台啊,還分兩個鏡頭,一個鏡頭手起刀落,一個鏡頭人頭落地。這估計是為了防止被廣電總局查禁吧,中國電影也只能這么拍了,不然不知道被廣電總局刪多少。後來,斯皮爾伯格還給了一個死人的特寫,斷臂老人的頭部的特寫,鮮血像是開水龍頭一樣從老人的後腦留出,像一條小河,一點點染紅了地上的雪。老人的死讓人心痛不已。想起前面他的那些真誠的感謝,他慈祥 的對著德國士兵解釋:」 I work for schinder」,心裡更是難過。後面,shot了那個猶太女工程師,更加讓人覺得納粹的不可理喻和獸性。有太多的鏡頭都讓我想起日本侵華那個時候,cao,我一直有一個宏偉的理想,殺光日本所有男人,留下所有日本女人,日本女人都給我,好看的我自己玩玩,不好看的全都宰了!!(當然,有悔過心的日本人我還是會放過的)。
接著,stern被抓上了火車要被帶走,辛德勒像丟魂了似的趕忙跑過去解救,這表明了stern對辛德勒 的無比重要性。這個公司都是這個聰明的猶太人在運轉,在後面我們還能看到這個人的過人之處,什麼事情都為辛德勒安排的井井有條,哪天是什麼日子,哪天是高官的生日,哪天該去送禮等等,都有明確的記錄,辛德勒簡直到了離不開他的程度。
下面一段算是一個小高潮,德軍開始屠殺猶太人。我們可以看見猶太人的小聰明,比如,藏他們的財寶到麵包里然後放在嘴裡,躲藏的地點十分隱秘,還有鑽下水道逃跑的。可惜德軍的殘忍比他們的小聰明來的實在,後來還是幾乎都被殺光了,除了極個別 的猶太人。醫院那一段讓人感觸頗深,更加體會到戰爭的罪惡。醫生拿出劇毒毒葯分成若干小杯,給醫院病床上的猶太人喝下,在最後一個人喝下的那個地方,鏡頭給得我心都碎了,那是毒葯啊,而那個女人卻笑得那麼安詳幸福。她們靜靜的死了,總比沖進來的德軍把她們射死在床上輕松的多。救了丹卡母女的那個德軍小孩子名字叫做亞當,名字就像是他的心地,那麼善良。殺人、血腥,這一切都被在山頂的辛德勒看到,殺人,殺人,赤裸裸的殺人,每殺一個人,辛德勒的心靈就收到一次痛苦的撞擊,他的良知,他的人性中美的那一面,一點點的被喚醒。在這個地方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帶有顏色的人出現在黑白的世界裡。她是一個穿鮮紅色衣服的小女孩,她的出現絕對有她的意義,或者說,是一種符號。紅色,鮮血的顏色(在這里當然不是性慾),但又代表著生命與希望。小姑娘就在混亂的街上像是局外人一樣走著,似乎德軍看不見這個小女孩,也沒有人去管他,但是辛德勒卻看見了,她看見了這個小女孩,可以說,這寓言了辛德勒一顆紅色的、善良的、美好的心靈,他的內心閃著人性的光輝,所以他才看得見這個小女孩。小女孩就這樣走著,一邊走,一邊看,像是一個旁觀者,而且她也成為了一個敘述者,鏡頭跟隨著小女孩,她每到之處,都會有德軍在殺人,辛德勒看見了小女孩也看見了殺人。最後的時候,小女孩死了,但是辛德勒繼承了小女孩衣服的顏色。
下來那個大全景鏡頭是在太妙了!!這個固定鏡頭有10s,觀眾能看見的只有樓房與窗戶,配樂是德國軍官彈的那個莫扎特的鋼琴曲,合著曲子,樓房的窗戶里就會開始閃光,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個閃光是槍殺人時發出的。這個感覺充滿了反襯效果。
片子中,手持攝像機拍攝占據了大部分,這有助於再現歷史,增強表現力,比如表現人群啦,表現人們的恐慌啦,逃跑啦,效果不錯。
前面提過斯特恩對辛德勒的重要,也說過斯特恩對辛德勒的敵對感,但是這在漸漸的消失。他開始試著向辛德勒表示感謝,盡管還有些難以出口。
從此之後,辛德勒開始發善心了,先是救了那個由於軍官手槍出問題大難不死的里瓦多,然後又收留的機警的小男孩,接著,雖然對stern發了一點火,但是還是把雅各布夫婦編入工廠,音樂,呵呵,是古典吉他配樂,好聽,響的也真是恰到好處,至少可以起到豐富辛德勒形象的作用。
辛德勒也試圖拯救阿曼的靈魂,並且說了一些十分深刻的話。什麼是power?什麼是權利?猶太人能掌握猶太人的生殺大權?這不是權利,這是justice。Power is when we have every justification to kill and we don』t. pardon is power. 是戰爭使人性的醜陋的一面顯露出來,其實,就像辛德勒所說,阿曼其實是一個挺好的人,可是戰爭,讓他變成了魔鬼。從這兒我們也可以看出這是一部反戰片,片子的末尾也說了,獻給60萬猶太同胞。阿曼試過去pardon 別人,但是最後,他人性的力量終究還是敵不過魔鬼的力量。阿曼其實也體現了一點人性,那是在另一方面,就是對海倫的感情。他曾經試圖超越等級和種族的溝來愛這個僕人,但是他還是不能夠,所以這只能轉化為仇恨,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德國軍官也是有他的痛苦和無助。最後,還好,他還是給了海倫生的希望,把她的名字寫在了辛德勒的名單上。
又是一個很漂亮的蒙太奇句子。幾個來回的剪輯,辛德勒和歌女的吻,阿曼和海倫的吻,讓人看起來幾乎是同步的,但是結果卻大相徑庭,辛德勒得到了吻,而阿曼卻由於仇恨而虐待海倫。
辛德勒的生日,畫面呈現的也十分的棒。辛德勒的工人代表,一個漂亮的猶太女孩和一個猶太小姑娘,拿著一個很小很寒酸的蛋糕,戰戰兢兢的給辛德勒帶來祝福。這時歡快音樂的音樂停止了,周圍的德國軍官的眼神里也充滿著敵意和奇怪。奇怪的是,辛德勒居然可以對著Jews笑,可以在那麼多人面前親吻漂亮的猶太女孩,甚至聽不見旁邊德國軍官的提醒。
給火車噴水那一段也進一步的表達的辛德勒的轉變。辛德勒不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大英雄,他的正義行為看起來似乎有些圓滑,有些不正宗,但是這才是一個商人的性格,也無可厚非。所以,在阿曼看來,給火車噴水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周圍的軍官也都覺得是「interesting」,但是辛德勒噴水,是為了讓車里的猶太人解渴,給他們水喝。此處正是一個路人皆知的小對比。
當stern得知辛德勒花光了自己的積蓄,就是為了「買」猶太人的性命時,他終於完全接收了辛德勒。金錢,在生命面前金錢顯得這么渺小和卑微,所以辛德勒選擇了生命,選擇了更偉大的,金錢也許能讓自己活的更加自在,他 可以住好房子,買車,有女人,花天酒地,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可以讓家人,妻子過上好的生活,但是辛德勒沒有這么做,沒有,錢不是一個人的一切,不是,錢就是一種有些惡心但又不能缺少的東西。辛德勒這人的真實存在讓我多少對這個世界有一點欣慰的感覺,並稍微能保持一些希望。最後,辛德勒的軍工廠製造的軍火幾乎都是不合格的,而且一直虧損。辛德勒知道,他討厭戰爭,他不允許自己造出軍火去殺死別人。
還好,在快要破產的時候,德軍投降了。故事也進入了最高潮,我就是在這里被斯皮爾伯格弄哭的,當然,還有歷史,還有生命,還有那些猶太人對一個德國人的感謝。這才是power!這才是真正的「權利」!看見辛德勒要離別的時候嗎?所有的猶太人都一致脫帽致敬。這才是權利!因為你已經得到了他們的心!阿曼也許永遠不會懂得。「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 entire」,這句話可以算作是本片的精華了。辛德勒的眼淚得到了所有猶太人的安慰,他應該受到這樣的尊敬。他已經不是那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了,戰爭確實讓人醜陋的一面顯露,但是同樣,戰爭也使人顯露出美的一面,也造就 了辛德勒這樣的偉人。他的一切都沒有白費,他的一生都那麼真實,沒有誇大,沒有把辛德勒塑造成一個大英雄,但是我們都會為他感到驕傲,為他流淚,我想這是我看過的電影中,煽情最恰當的電影了,沒有任何多餘,沒有矯揉造作,沒有故意賺取觀眾眼淚,沒有《寶貝計劃》那樣惡俗的煽情,沒有,一切都來的那麼自然,而自然和真實往往在這里是最震撼人的了。
黑白再次過渡到了彩色,已然很經典。
最後,提琴伴奏的最著名的插曲響起,所有人在為辛德勒的墓碑上獻一塊石頭。這是猶太人的習俗。
所以,眼淚到這時還在不知疲倦的往下流,直到結束……
⑶ 求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是一部老電影,800字左右,有深度些
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塊石頭。
對這部磅礴偉大的電影,實在不敢妄加評論。可是,又覺得對於這樣一直想看卻一直不敢看的電影,如果不寫點什麼,也實在難以告慰自己粗鄙又真摯的感情。
哎,好生糾結。一如辛德勒先生的每一次抉擇。又很慶幸自己是在這個時候才看的這部電影,小一些時,微薄的耐性一定無法讓我對著黑白片花上3個多小時,一定會干出中途睡著、吃零食等挫事來分散注意力吧?
一直以來對猶太民族都有著難以言說的好感。他們的聰明勤奮以及在世界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為世人矚目,甚至連他們的面容我都喜歡,尤其是女生,多半有著挺直的鼻樑,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裡總是閃爍溫柔而智慧的光芒。
這樣的一個民族,卻一直經歷著磨難。一直到現在,以色列不曾得到過真正的和平,戰火蔓延,二戰期間,更是經歷了令人發指的瘋狂屠殺,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政權,將這個充滿智慧、善於創造財富的民族列為劣等民族,趕盡殺絕成為最通用的政策。一個個集中營林立,槍聲不斷,每一聲槍響,都是一個無辜的猶太人的倒下,有強壯的男人,有清秀的女人,也有稚嫩的孩童。
即使對這段歷史有不算太詳實的記憶,看《辛德勒的名單》時,還是一陣陣的揪心。力求還原於真實的一幀幀影像,讓我只覺影片持續時間過長,實際上對於那漫長屈辱的屠殺史而言,
三個多小時不過是滄海一粟的渺小吧?
即便如此,還是深深折服。辛德勒先生的拯救行為,猶太人的頑強、樂觀、聰明等美好秉性,納粹軍官的殘忍,歷歷在目,猶如乘坐時光機,回到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最喜歡斯皮爾伯格的地方正在於他並不刻意強調主人公的高大全的絕對美好,而是本著紀錄片的真實,因此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真實的人,辛德勒先生的投機心理,做為一名商人的奸詐,最開始的對於猶太人的麻木,在影片開始便能輕易知曉,但這些並不影響他的偉大。不像國內許多人物傳記電影總喜歡在謳歌贊美的同時,把偉人的瑕疵一並抹去,不百分百完美誓不罷休,殊不知一個總是考一百分的好學生必定是一個無趣的學生,一個從來不曾萌生過任何小邪惡念頭的人也必定是一個乏味的人。
猶太女人的智慧與果敢實在讓我深深震撼。在納粹軍官要進行體檢,只留下健康的猶太人以作為工人時,那些瘦弱蒼白的女人紛紛刺破自己的手指,硬是擠出鮮紅的血液,姑且充當胭脂,而後抹在每個人的臉上,以便讓每一位女人看起來臉色紅潤一些,製造身體健康的假象。對生的渴望那般強烈,實在讓我唏噓不已。活著的人,為什麼要鄙薄自己的生命?不過又覺得自己甚愛說教,看了這樣的鏡頭,就要上升到生命誠可貴的高度,也實在多餘。在那樣艱難的情勢下,選擇生還是死都不容易,而在最壞的年代裡,每一位猶太人卻爆發出無限的勇氣以及能摧毀一切的團結,即使在有限的躲藏空間里,因為空間的逼仄,而拒絕更多的人的自私與決絕,看起來還是帶著一絲絲的果敢。
突然發覺自己幾乎就要把猶太群體當做本片主角了,事實上,每一位猶太人的鮮活、真實,才讓這部有意表現辛德勒先生的電影這般深入人心。我熱愛那個民族的抗爭、重建的勇氣、以及能屈能伸的柔韌。這部電影里看不到《南京!南京!》中以劉燁為代表的愛國硬漢角色,猶太人的群體堅韌卻一覽無余。順便多言一句,在看完該片後,便覺得南京一片的拍攝手法有多麼拙劣,妄圖從不同角度表現南京大屠殺,卻讓人對那段歷史更加模糊。我總覺得,真正尊重歷史的電影,不需要過多的鋪墊以及渲染,近乎於紀錄片的忠實,會讓電影更加好看。或許我始終熱愛敘事文甚於抒情文吧?
在影片的結尾,當收到倖存的猶太人送給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來文: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一個世界,辛德勒先生應該是情緒坍塌,一直以來以為自己已經做的很好的正義勝利感也敗給了無力和沮喪,他指著自己的車,表示那能和歌德軍官換10個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針,表示那能換2個人,甚至更多。他淚流滿面,抱怨自己的不夠努力,沒能賺更多的錢,以至於他能拯救的猶太人才區區1100多人。那一幕,著實讓我動容。在傾家盪產並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終於徹底展示他偉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對於所有無辜的人類都有著宏大的愛。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偉大的人從來不以自己的功績而自傲,卻還在檢討自己的不足引為罪孽。事實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歲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他的愛與付出,讓蒙受重創的猶太民族有了復興的基礎,看到片尾的文字描述,辛德勒猶太人已經有將近6000人時,深感安慰。其時是1994年,暌違15年過去,已經遠遠不是這個數字了吧?九泉之下,倘若有知,辛德勒先生一定會綻放舒心微笑吧?
在他簡單的墓碑上,擺滿了每一位扮演者及原型按照猶太儀式放下的石頭,最後一位緬懷者放上了玫瑰花。在罪惡橫行霸道妄圖一手遮天時,正是辛德勒先生的人性綻放的光芒,讓我們在漆黑里苦等也不至於徹底絕望。
寫到這里,已經是五味雜陳。一張張猶太人的倉皇表情、辛德勒先生的優雅剛毅走馬燈般晃過。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塊石頭。
⑷ 在99年或2000年看的一部老電影!
阿諾·施瓦辛格的終結者2
片名: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
中文譯名:《終結者2》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主演:
阿諾·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飾 T-800
琳達·漢密爾頓(Linda Hamilton) 飾 薩拉·康納
愛德華·福朗(Edward Furlong) 飾 約翰·康納
羅伯特·帕特里克(Robert Patrick)飾 T-1000
出品:哥倫比亞三星影片公司(Columbia TriStar, USA)1991年出品
劇情解讀
公元1984年,未來機器人統治的世界中,「天網」派出機械殺手T-80回到現在來殺莎拉·康納,以阻止人類抵抗領袖約翰·康納的誕生,但失敗了。13年後,在「審判日」到來之前,「天網」派出更先進的T-1000型液體金屬機械人,從公元2029年回到洛杉磯殺死已長大的約翰,與此同時,約翰亦派遣T-800回去保護幼年的他。在經歷了與T-1000危險緊張的追殺之後,約翰與莎拉終於相信了T-800。為了改變人類的命運,約翰、莎拉和「終結者」找到了「天網」系統的研究者,西伯汀公司的技術總監西爾伯曼博士,並銷毀了一切有關「天網」的資料,並在隨後的戰斗中終於銷毀了T-1000。為了最終毀滅一切晶元,T-800做出了犧牲自己的選擇,自沉鋼水之中毀滅了。未來會變成怎樣?一切重新成為未知數.
看點
好萊塢是盛產續集的天堂。對於製片人來說,前一集影片的成功足以成為後一集賣座的保證,光是近年,根據美國片商統計,北美地區上映的續集片就至少有16部,7月初更是創下了《霹靂嬌娃2》《律政俏佳人2》及《終結者3》三部續集片同時上映的記錄,按照新線電影公司行銷部總監舒瓦茲的話來說,現在電影公司經常一口氣便拍好兩部電影並相隔一年密集推出,如此不但可節省大量拍片成本與人力、物力,更能趕超潮流,言外之意自然是要將觀眾口袋裡的錢全部掏光就是。
續集雖然好拍好賣,不過也有個問題,就是觀眾、導演、演員大多知道,續集很有可能是個爛片,象基努·里維斯當年就很明智地拒絕拍《生死時速2》,事後也證明是明智選擇。自然,也有例外,續集不但拍得有聲有色,人氣超越原作,成為讓人目瞪口呆的作品,能做到這點的人,自非卡梅隆莫屬了。
雖然T2中繼承了T1中不合常理的一些設定(比如機器人眼中所看到的場景如戴著紅外眼鏡,或者一片殺戮後自動統計死亡人數);同時自己也產生了無法解釋的問題(比如完全液化的金屬機器人,還怎樣進行CPU運算等),但是這部影片,卻以它富含深意的劇本,超絕的特技和剪輯,成為動作片中的經典,在一個酷和in的定義每月翻新的年代,時隔十年,每次重看仍能讓人屏住呼吸。
拿幾乎成了經典的公路追逐那段戲來說:約翰的輕摩,T-1000的大卡車,以及T-800的摩托車,三人的鏡頭交錯出現,節奏越來越快,阿諾在摩托上以散射彈開槍、以及最後回車望向撞車起火的卡車的鏡頭,都讓人為之驚嘆。至於早已成為經典的液化機器人T-1000的金屬變形鏡頭,更是被模仿無數的對象。
⑸ 有什麼外國老電影好看要經典的
《金剛》是一部經典的電影,講述了金剛與人類之間的故事。在1933年的電影中,金剛是一位生活在雨林中的巨大猩猩。它被一位攝影師發現,隨後被帶到紐約市。在紐約,金剛遭遇了一系列冒險,最終與女主角結緣。這部電影不僅展現了金剛的力量和魅力,還描繪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許多影迷認為,《金剛》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怪獸電影之一。
施瓦辛格主演的電影則帶有強烈的動作元素。1990年的《終結者2:審判日》是施瓦辛格的代表作之一。在電影中,施瓦辛格飾演的T-800機器人為了保護未來人類領袖約翰·康納,與人類抵抗軍一起對抗邪惡的天網組織。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施瓦辛格出色的肌肉和動作戲,還探討了人性與科技的關系。許多人認為,《終結者2:審判日》是施瓦辛格電影生涯中的巔峰之作。
這兩部電影在各自的時代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並且在影迷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金剛》展現了電影製作技術的進步,而《終結者2:審判日》則探討了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兩部電影都擁有忠實的粉絲群體,值得一看。
除了這兩部電影,還有一部經典的電影叫做《教父》。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義大利裔美國黑手黨家族的故事。《教父》不僅在敘事上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還深刻探討了權力、家族和道德等主題。《教父》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教父》的續集《教父2》也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電影。它延續了原作的故事線,進一步探討了家族歷史和權力斗爭。《教父2》在敘事結構和歷史背景方面都做了深入探討,展現了導演科波拉的高超技藝。
總的來說,這些外國老電影都是經典之作,值得一看。無論是從故事情節、角色塑造還是電影製作技術上,它們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這些電影不僅能夠帶給觀眾視覺上的享受,還能引發觀眾對人性、社會和歷史的思考。
⑹ 我想知道一共有哪些電影是好看的~
哥哥好啊 介紹一個軟體給你 PPlive 在線看電影 不卡 不收費 這是下載地址http://www.pplive.com/zh-cn/download.html 我試過了沒有什麼垃圾插件 不過要安裝Media Player 10 上面網站有下載地址 很不錯的軟體 我用了很久了 裡面的節目很多 電影 電視 動話 娛樂的 界面簡潔 很簡單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