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部經典電影
倩女幽魂。。。
㈡ 李翰祥導演的十大風月片
李翰祥導演的十大電影是《火燒阿房宮》、《火》、《一代妖後》、《貂蟬》、《可憐天下父母心》、《雪裡紅》、《水仙》、《黃花閨女》、《移花接木》、《馬路小天清鄭散使》。
李翰祥(1926年4月18日—1996年12月17日),出生於遼寧省葫蘆島市,畢業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繪畫專業,中國香港男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美術。導演作品約80部,監督及製片作品約20部,擅長黃梅調歌唱片和宮闈片,是現代中國影史上重要的電影工作者。
個人實力
在李翰祥的電影中,民間傳說、古典名著、宮廷秘聞、香艷趣話共冶一爐,雅、俗、純情答氏、朴實、輕佻皆有體現。他的電影盡管風格多變、內容混亂,卻戲味十足、流暢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細節鋪陳富於情趣。
李翰祥對市民文化的津津樂道和精確把握,黃叢悉梅調通俗易懂,風月片獵奇性強,古裝歷史傳奇更合大眾談古論今的口味。李翰祥的履歷不簡單,他曾經師從徐悲鴻先生學習美術,所以影片的色彩,場景都很絕致。又是古典文學的大師,古書熟悉的不得了,對於影片的歷史考據都是真實而非憑空捏造。
㈢ 導演李翰祥導演電影有哪些
火燒圓明園,竹夫人,佛跳牆,垂簾聽政,大軍閥,武松,乾隆下江南,聲色犬馬,楊貴妃,楊乃武與小白菜,瀛台泣血,王昭君,嬉笑怒罵,
㈣ 李翰祥的十大風月片(值得珍藏~)
李翰祥先生的電影作品中,以描繪風月情感為主題,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鮮明的時代印記。以下是他的十大經典風月片,每一部都堪稱珍藏佳作:
1. 《金瓶雙艷》(1973)——這部影片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那個時代的風花雪月,是李氏電影中的瑰寶之一。
2.《北地胭脂》(1973)——通過生動的故事,展現了人性與慾望的交織,展現出別樣的風情。
3.《半妖乳娘》(1994)——盡管年代稍晚,但這部電影以其獨特的敘事手法,讓人對風月題材有了新的理解。
4.《金瓶風月》(1994)——延續了李翰祥的招牌風格,對古代風月傳說進行了深入挖掘和再創作。
5.《少女潘金蓮》(1994)——以潘金蓮的視角,探討了女性在那個時代中的命運和選擇,引人深思。
6.《風月奇譚》(1973)——這部影片以其奇幻的情節和精湛的表演,為觀眾呈現了一幅瑰麗的風月畫卷。
7.《聲色犬馬》(1973)——透過音樂和色彩,展現了生活中的浮華與落寞,令人回味無窮。
8.《風流韻事》(1973)——細膩描繪了人性的復雜,是一部值得細品的風月佳作。
9.《情人的情人》(1994)——在這部電影中,李翰祥以深情的筆觸描繪了愛情與慾望的微妙關系。
10.《敦煌夜譚》(1991)——最後,這部作品將風月故事融入了敦煌的神秘氛圍,增添了濃厚的歷史韻味。
㈤ 跪求香港李翰祥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https://pan..com/s/1P_nm2MvXLd2Pa6Xhmb4fzg?pwd=7phu
大清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悄知月十一日,康熙率太子與和碩雍親王在木蘭圍場狩獵,雍親王偶遇李佳氏,後李佳氏在木蘭圍場生下雍親王四子弘歷。康熙五枯運碰十九年,康熙在狩獵中遇險,增得少年弘歷相救脫險,弘歷巧對對聯,獲得康熙歡心。弘歷繼位後改元乾隆,乾隆在位時設立了四庫全書館,編篡了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的總編紀曉嵐在書房因天熱未著衣工作遇乾隆駕臨,只好躲在桌下,但仍被乾隆叫出來,幸好機智妙解「老頭子」,乾隆準其不著衣工作。劉墉晉見乾隆,爭得「羅鍋」封號,一年可多兩萬兩沒談俸祿,乾隆心有不願,暗中命人出題刁難,被劉墉一一化解。最後乾隆讓劉墉跳冰窟,劉墉領命後站在冰窟旁許久,後晉見乾隆,說是遇見屈原,讓問問乾隆是否是逼死大臣的昏君,乾隆無奈只好放過他。乾隆十六年,乾隆奉皇太後南巡到揚州,為體察民情,乾隆假扮商人撇下侍衛一人微服出訪。在揚州最著名喝葷茶的一樂園茶樓,乾隆遇到只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