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腕》這部電影中誰才是真正的大腕
馮小剛的《大腕》么?
自有獨到之處吸引高票房. .。
作為熱火的賀歲片,《大腕》自有獨到之處吸引高票房:
1、 大腕雲集《大腕》
馮小剛:大腕導演執導《大腕》自然離不開大腕級演員。
葛優:馮的老搭檔。在國際影壇捧得了法國嘎納影帝頭銜。連我都覺得這個人很可愛。
關之琳:香港演藝圈的「大腕」。 雖然現在已老,但還是一個時代的標志。
英達:導演兼演員的「雙重量級」大腕。
唐納德??薩瑟蘭:這位出生於加拿大的外籍演員,絕對是國際影壇一「腕」。
更多的近年來在國內興起的「大腕」,在片中僅露一面,卻效果頗佳,如因《沒完沒了》走紅的傅彪、因《我這一輩子》大起的李成儒等。
2、《大腕》挖苦大腕
影片《大腕》故事極為奇特。編導以其狡黠睿智的情節設置和細節展現,讓觀眾在爆笑中品嘗人間辛酸,在淋漓快感中感悟人生百味。
3、《大腕》影射大腕?
《大腕》主要情節是把一個名人的葬禮辦成一個「廣告發布會」。故事雖然荒誕,但片中所指的廣告客商卻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如「笑哈哈」、「可笑可樂」飲料、「搜狗」網站、「碩士倫」眼鏡等。觀眾大笑的原因自然是從中聯想到十分相近的對應產品及其廣告,且都是些國內品牌商品中的「大腕」。而影片中相當的情節和語言又是對虛假廣告現象進行揭露和抨擊的。
4、幽默喜劇其實是有自己的藝術規律的。如果是諷刺社會,針砭時弊,那就要在一個獨特的情境中盡情地使用各種誇張幽默的手段。馮在《大腕》中比較到位地創造了這樣一個獨特的情境——大腕葬禮廣告發布會,然後再極盡其諷刺挖苦之能事。尤其是最後瘋人院的片段,那些一個個想錢想瘋了的曾經的大腕們,即使在那樣的地方還忘不了瘋狂賺錢的大話。誇張的很適度。
喜劇首先要藉助喜劇的藝術效果來講述一個看似熱鬧的故事,而故事的背後則需要更深層的東西。
❷ 只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是哪部電影的台詞
這部電影是《大腕》。
劇情簡介
一位蜚聲國際的大導演泰勒將其新作的外景地選在了中國。誰料天有不測風雲,泰勒在拍戲中一病不起。眼看大腕命在旦夕,大家決定為他操辦一場體面風光的葬禮。於是,電影廠下崗攝影師優優和木訥迂腐的商人路易·王攬上了這活兒。
一時間,大腕的葬禮成了所有媒體關注的焦點,誰也不甘心錯過這樣大好的商機。這可愁壞了優優,更愁壞了大腕的助手露茜。就在葬禮准備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不可置信的事發生了。
(2)搜狗的名字出自哪部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尤優
尤優是一名無業遊民,但是後來受到來自美國長大的露西工作邀請,成為了一名攝影師。在中國進行攝制工作紀錄片的過程中,受到美國國際級大導演泰勒的喜愛,並和他成為一對友誼深厚的忘年之交。
2、泰勒
泰勒是一名導演,朋友邀請他拍攝一部電視劇,但是他一天一天的浪費時間,沒有找到靈魂,感覺自己根本拍攝不出很好的作品,就這樣後來他找到了尤優,既能減輕壓力,還能幫助拍攝工作。
幕後製作
1、《大腕》這部電影的內容正如其英文名所譯,叫做《大腕導演的葬禮》,馮小剛還在電影拍攝過程中突發嚴重心臟病,情況危急。
2、在《大腕》的劇情中,出現了大量的反諷廣告,像可笑可樂、搜狗、報喪鳥、三六等。
3、《大腕》拍攝期間辦了4個葬禮,英達的岳父去世,梁左去世,馮小剛母親去世,製片人王中軍的母親去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腕
❸ 電影《大腕》中的「搜狗」是廣告還是純粹為了搞笑
純粹為了搞笑,當時搜狗還沒出現呢。而且搜狗也是搜狐旗下的,跟影片里說的「各搜各的」不一樣。
❹ 電影《大腕》內出現的明星都有哪些請列出來……
很多看過影片的人都會相信,《大腕》所指就是影片中那個國際級大導演泰勒,很明顯,這是整個故事的第一個假定。一位世界電影藝術大師即將死在中國,還是個外國人,其「腕」之「大」確實可觀,他的葬禮必定有看頭,這是個好故事的開頭;何況葬禮又是委託了一個腦子活份的普通中國人在中國來操辦,這怎麼會不熱鬧呢?剛開場不多久,我們就明白,好戲要開始了。
泰勒在影片的後半段扮演了一個近乎上帝的角色,他熱衷於思考、發現和創造,並且非常寬容和博愛。他既不對尤優的不義感到惋惜,也不對即將貼在自己屍體上的商標感到憤慨;而是靜靜地站在幕後發現著有趣的東西,即一出鬧劇所能達到的極限和鬧劇中不同人的反映,這些都有益於激發他的靈感。所以他「按兵不動」,任憑事態發展得不可收拾。作為補償,他後來用自己的錢償還了尤優他們拖欠的巨額欠款,救出了醫院中裝瘋的尤優。影片結尾處,彷彿在他的「首肯」下,自己漂亮能乾的女助理變成了尤優的情人。
泰勒雖然是名副其實的大腕扮演的大腕,但並不是故事的主角,他的戲還不如他的女助理露茜多,露茜是影片中的「女一號」,她的飾演者是香港大腕明星關芝琳,擁有大量影迷的這位美女才是這部影片的視覺亮點,也是故事很多情節和情感連接的關鍵。作為一個職業女性,她漂亮能幹,做事講求效率。露茜一方面對泰勒有著崇拜和忠誠的情感,另一方面,又喜歡尤優直率幽默的性格。然而,她在這兩個男人的心目中她的地位並不很重要,她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總是得不到他們的認可;看似獨立的她,對泰勒和尤優的都有著強烈的依賴感。
有人說馮小剛的電影有個標志,叫「鐵打的葛優,流水的女主角」。葛優飾演的尤優才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是能將黑色幽默演到位的人,他是我們熟知大腕。他總是用最質朴的方法去解釋困擾別人的問題,比如給露茜講解「什麼是境界」,給泰勒講「自己才是悲劇」。他的成功之處在於那種不露痕跡的幽默,幽默中又包含著智慧,在於讓你相信你也擁有智慧的能力,尤優這個人物依舊是個普通人,當一件不普通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的時候,我們總會期待能發生什麼奇跡。
有人說從表演上講,英達扮演的「路易王」才是最成功的,「王小柱」插科打諢的功夫確屬一流,雖然只是個配角,戲份卻不遜於葛優,使自己沒有絲毫被冷落的感覺。
觀者對演員的褒貶和喜好各有不同,但對馮小剛的導演水準,多數人還是認同的。喜劇是有難度的,然而馮小剛抓住了幽默的某些規律,他認識到現實生活中就充滿著荒誕的情節和人,就用拍正劇的方式去拍諷刺喜劇,使喜劇更可樂,諷刺更尖銳。對傅彪那場戲的處理就明顯體現了這種效果,在二胡如泣如訴的伴奏下,「彪哥」對著那個屍體模型真的動了感情,痛哭流涕,「真情流露」之餘,為補鈣產品大作廣告,這是我看過的最有趣和觸目驚心的哀悼。馮小剛在喜劇方面確實有著過人之處,馮氏的黑色幽默成為其作品鮮明的個人標記。馮小剛的另一優點就是緊跟流行文化,他的話題和故事裡那些場景、音樂、色彩、服裝都是最新的,這一點反映出他敏銳的商業意識。商業化道路為影片的傳播提供實質的保證,這些年來他拍商業電影連續在票房成績優異,據悉,平日發行工作特別慎重的新疆電影發行公司也信心十足地購買了該片一輪放映的拷貝。馮小剛這次的突破還在於他致力於拍給全世界看的中國電影,平易的黑色幽默、精良的視覺效果,加上內地-香港-好萊塢的演員陣容,為他的影片走向世界作出了有力的嘗試。談到泰勒的扮演者薩瑟蘭時說:「論在國內,看電影的全奔葛優去,他是大腕,可真正給我們片子能帶來國際性影響的,還得是薩瑟蘭,他才是真正的最大腕!」 。說馮小剛是「大腕」,恐怕沒有人反對。
但是,《大腕》中的大腕還遠遠不止這些。路易王說:「根據泰勒先生生前的願望,我們將為他老人家舉行一個節目豐富多彩,形式類似春節晚會、快樂大本營、歡樂總動員,同時又有點象賑災義演一樣的葬禮。」這個葬禮如果真的辦成,要比春節晚會好看。這些年來,在媒體上頻頻露臉的大腕們,在《大腕》里都能找到點他們的蹤跡。王小柱設計的葬禮場景脫胎於張藝謀在太廟導演的《圖蘭朵》,並聲稱要請張藝謀或陳凱歌來導演;讓牛群馮鞏用相聲來念悼詞;讓臧天朔演唱《朋友》來煽情;讓雪村站在靈車上唱著《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在電視里教廚藝的劉藝偉成了葬禮廣告招商會的拍賣人;吉米成了「搜狗網」的經理;三寶作曲,王菲來演唱的主題曲《白痴》。觀眾緣頗旺的傅彪、李成儒也有精彩的表演。
大腕也有另類,賣假礦泉水的黑社會老大也算個「腕」,要借大腕的葬禮做假廣告;某影視集團的張總手腕一甩贊助這次葬禮一大比錢,條件是讓他的電視劇《潘金蓮》的女演員成為死去的大腕的情人,他一點不傻,這本身就是在「造腕」;全世界的重要媒體都在爭奪葬禮的直播權。葬禮本身也成了個媒體。這是一次媒體的狂歡。
沒有媒體就沒有大腕,而媒體並不是終結。媒體的背後是那些拿著錢的人,他們懂得在當今的社會,有了說話的權利就會為他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他們不會放過任何有著高額回報的廣告宣傳契機。我們可以看到,寶馬汽車、報喜鳥西服、娃哈哈礦泉水等等產品的變體廣告。它們與大腕們是共生的關系。大腕往往和錢有關。
談到錢,不妨說說這部影片的投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投資300萬美金,這比馮小剛以往攝制的所有電影的投資額相加的得數還要高。然而這比錢對於哥倫比亞公司最近投資的影片來說,卻是最小的一部,還不夠「大製作」的零頭,即便如此,哥倫比亞的總裁三次親自來中國視察影片的運作和拍攝情況,對影片在全世界的放映做了精心的部署,真正的大腕是他們,因為他們不僅看到錢,更注重「佔有」。事實證明這次投資不但盈利頗豐,更重要的是,為他們開拓中國電影市場積累了寶貴經驗。
尤優在出精神病院的之前給醫生們講了個故事,把醫生也唬住了,「你就是三層樓長了」,這個情節的設計妙就妙在,它告訴我們,大家誰也別說誰傻,都一樣,沉不住氣而去耍小聰明的人,早晚會陷入別人設下的陷阱。在這個時代里,浮躁之氣日盛,大腕就是在這樣的空氣中產生的,他們也許能敏銳的發現機會,但又常常因為急功近利而一敗塗地。精神病院里那些誇誇奇談者,曾經是地產大亨、證券投資天才、網路經濟的精英,他們曾經相信自己無所不能,而最後只有聽從醫生的安排定時服用那些五顏六色的葯片。
大腕是誰?他是功成名就的偶像、他是物慾世界的楷模,他也是藏在我們心中不安的躁動。